谁先爱上他的

喜剧片中国台湾2018

主演:邱泽,谢盈萱,陈如山,黄圣球,周洺甫,梁正群,杨丽音,安哲,高隽雅,吴定谦,刘黛莹,钟欣凌,万芳,高爱伦

导演:徐誉庭,许智彦

播放地址

 剧照

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1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2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3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4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5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6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13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14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15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16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17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18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19谁先爱上他的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1 20:18

详细剧情

宋正远(陈如山 饰)因为癌症去世了,留下了老婆刘三莲(谢盈萱 饰)独自拉扯着儿子宋呈希(黄圣球 饰)。让刘三莲无法原谅的是,宋正远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是和一个名叫高裕杰(邱泽 饰)的男人一起度过的。高裕杰是宋正远从前的恋人,只不过最终宋正远选择了结婚生子去过正常人的生活,而高裕杰则对他一直恋恋不忘。   更让刘三莲无法忍受的是,宋正远竟然将自己的保险金全部留给了高裕杰,不仅如此,自己叛逆的儿子竟然也选择了抛弃自己,赖在高裕杰的家里不肯走,这个男人到底是有什么魔力?!在宋呈希的眼中,高裕杰是一个吊儿郎当的男人,他沉默着凝视着这个男人,仿佛想要从他的身上看到另一个熟悉的身影。

 长篇影评

 1 ) 谁先爱上他,真的重要吗?

一年一度的台北同志骄傲大游行就在这周刚刚结束,与往年一样,这个犹如宝岛心藏的城市处处飞扬着多彩与欢呼。而与往年不同的,是此刻飘扬着彩虹旗的这片土壤,已经成为了东亚诸国之中,首个承认同性恋婚姻合法的地区,自2017年以来,这座宝岛,就成了亚洲LGBTQ人群口中称道的福地。我们在为这次平权的大举动欣慰的同时,又不得不考虑,将去面对的更多的问题。在一个以中华文明为依托的华人世界里,同志平权真的只是婚姻合法这么简单吗?我们如何面对诸多华人传统思想作祟下带来的社会问题呢?

台湾同志大游行

这部《谁先爱上他的》,便是展现了一个华人社会普遍存在而且异常敏感的、且是LGBTQ群体会出现的问题。它的母题放在所有华人地区都显得难能可贵,因为这是一个东方社会极为敏感、在东方社会能够发出不一样光彩的故事。看罢让人不禁感慨,台湾电影对于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真的是华语电影界中最值得称道的。在即将到来的第55届金马奖中,这部《谁先爱上他的》更是提名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在内的八项大奖,成为了今年金马奖台湾军团的领军人物。

《谁先爱上他的》

影片以儿子的视角,围绕他生活中的三个大人展开:妈妈刘三莲(谢盈萱饰)、爸爸宋正远(陈如山饰)、还有一个叫高裕杰的男人(邱泽饰)。爸爸宋正远刚刚因为癌症去世,令本应顺理成章拿到保险金的刘三莲惊讶和不能接受的事情发生了,保险金的受益人写的竟是一个跟母子没有半点关系的男人。瞬间炸毛的刘三莲开始了她日日上门要钱的日子,其实在宋正远去世前,刘三莲就已经知道这个叫高裕杰的男人是自己亡夫的情人,她自己就这样当了多年的“同妻”。而此刻正值叛逆期的儿子,不但不跟刘三莲一条战线、讨要保险金,还跑到了高裕杰家里,跟这个戏称自己是“小王”的男人一同生活起来...就在几个人为了金钱和感情互相撕扯的过程中,三个大人间扯不清理还乱的故事慢慢清晰,上演了一场到底“谁先爱上他”和“他先爱上谁”的博弈。

影片的三个主人公,是同志文化碰撞到华人社会所催生出的三个面向,极具特色。

丈夫宋正远:恨比较容易康复

宋正远是所有问题出现的“始作俑者”,他喜欢男人,却又因屈服社会世俗和传统思想的淫威,选择了结婚生子,他的心里深爱着自己的男友,可又愧对家庭。他这辈子是不幸的,因为他始终遵循着人们口中那条“正确”的轨道,压抑地生活着,直到癌症确诊后,才决定做自己,去享受生命最后所剩无几的日子;可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无比深爱他的男友,陪他走完了他人生最后的时光。

丈夫宋正远(右)

宋正远就是我们口中所谓的“同妻”制造者,在当今社会大有人在,他代表着那些不得不向社会舆论和传统思想低头的同性恋人群。他有没有真正爱过妻子,我们不得而知,电影没有去评判他,而是用一种平和的方式将他塑造成一个善良的人。特别是作为一个父亲,他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选择对儿子保留一切,只是在校门外远远的看看儿子,因为在他看来,不把一切告诉儿子,让儿子恨自己,要远远比爱好得多,在他看来,恨比较容易被治愈。

“小王”高裕杰:爱才更容易(康复)

与宋志远不同,高裕杰认为爱更容易康复。因为他是一个始终用力爱、并渴望爱的人,直到爱人离开,他都一直相信爱。电影中这个热爱舞台剧并不顾一切完成演出的男人,更像一个思想单纯的大男孩,他可以为爱痴狂,又会在尖锐的问题面前变得无比担当。他活得直率,可以在刘三莲叫他“不要脸的臭小三”时,不屑的笑称自己下面“多一根”,应该被叫做“小王”;他活得深情,在被男友抛下时,默默远观男友跟女人结婚,可又在男友最脆弱无助的时候,倾尽全力的照顾与支持。高裕杰代表着社会里那些敢爱敢恨的同志,他们只是默默的爱着,坚持着自己。不得不承认,电影把这个人物塑造得过于美好,可是谁也不能否认,只有坚持爱并努力爱,同志之间的爱才会被社会逐渐接受。

邱泽带来了电影中多次高光时刻

说到这里,我要点名表扬一下高裕杰的饰演者邱泽,这个偶像剧出身的演员,在几乎被人遗忘的时候,为我们奉上了他演艺生涯的高光时刻。在这部电影里,由他诠释的高裕杰,可以让人清晰的感受到人物在不同时期性格上的变化,并在不同的情境下看到他情绪的起伏。上一分钟他还是吵架不输人的浪荡小子,下一秒他就化身在爱人面前充满甜腻和温顺的“小绵羊”。跟着电影的蒙太奇,邱泽眼神里闪烁着面对爱人时灵动的光,这是这部电影最让人感动的事情。

“小三”刘三莲:我只有一个小问题,都是假的吗?

刘三莲,我们口中的“同妻”,她甚至怀疑自己才是那个“小三”,插足了一对男人的爱情。她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东方式妻子和妈妈,她为家庭可以不顾一切的妥协,被传统思想裹挟,被社会舆论绑架,明知丈夫不爱自己,可为了维系家庭,还是央求丈夫留下。她用自己的方式(或者说极具东方特色的方式)爱着儿子,努力为孩子创造未来,她的爱极具侵略性,为了儿子,她开始向“小王”靠拢,因为不愿意回家的儿子住在“小王”家,她就不辞辛苦的每天做饭送给儿子,并把自己最厌恶的“小王”的家打扫地干干净净,只为让儿子能休息得好。

提名金马奖最佳女主演的的谢盈萱,饰演妻子刘三莲

可她心里始终不服,她的付出最终换来的难道真的是一场空?在几近奔溃的边缘,她哭着追问心理医生:一切真的都是假的吗?刘三莲值得同情,可又让人无奈,毕竟“同妻”这件事情是同志爱情向社会低头才产生的,这也成了这部电影向我们提出的最大的一个挑战。毕竟只有背负5000年文化背景的传统大中华地区,才会让“同妻”这个概念看起来,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刺眼。

“小三”和“小王”的“战争”

电影就是借三个人物,为我们呈现着一个纠结、讽刺、尖锐的故事。可电影又无比温和,它特意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穿插孩童充满情绪化的涂鸦,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轻喜剧。虽然电影的故事很现实、也很残酷,可电影没有刻意将谁塑造成坏人,也没有强调谁是受害者。它把家庭、爱情、伦理与金钱这些表象的东西纠缠在一起,让发自人心底的善意和良知,去触动我们。也许,到底谁先爱上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始终不会放弃那颗渴望爱与被爱的、滚烫的心。又也许,到底他先爱上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最终在社会和舆论的淫威下,能够找到一份相对的和谐。

电影最终采取了一种“妥协”的方式,为我们今天社会里的同类问题画了一个充满希望、又未完待续的省略号。每个人都走上了“一团和气”的大结局,这也许也是这个故事最好的收尾。当“小王”的妈妈手捧鲜花与他拥抱的时候,是妈妈接受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也象征着这个社会终究会接纳同志那一刻。“小三”最终吃起了自己极力阻止儿子吃的回锅油煎炸的鸡排,并跟儿子在台北街头有说有笑,这是一份最终的理解和宽容

“不要互相打扰,就是最好的祝福”

他们最终都回到了那份平静又互不打扰的的生活,就像刘三莲说的“不要互相打扰,就是最好的祝福”,也许,在华人LGBTQ人群还在为自己权益不断发声的今天,这种互不打扰又互相理解的生活是如今我们能看到最好的局面,又也许,“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的日子,终有一天会来到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不散”

 2 ) 一条专访导演:我的爸爸是个同性恋,他死后把钱都留给了男朋友

《谁先爱上他的》是今年台北电影最大的黑马,总投资3500万台币,不到800万人民币,上半年在台北电影节上获5项大奖,又获11月金马奖8项提名,仅次于张艺谋的《影》。

在今年获金马奖提名的台湾电影中,唯有它入围了最佳剧情长片,被看作台湾电影最后的防线。剧组全台湾班底,其中不乏初入电影圈的新秀。导演徐誉庭之前是台湾金牌编剧,《谁先爱上他的》是她的大荧幕导演处女作,原本悲情的“同妻”题材,被拍得轻松有趣、笑料百出。

“我们花100分钟讲了一个故事,其实讲的是原谅:原谅那些伤害过你的人,你不知道为什么要原谅,但是从那一天开始,你变得比之前更加快乐了。”

自述 徐誉庭 编辑 石鸣

有个女人,在丈夫去世后去办理保险金,这时才发现原来保险金的受益人不知何时,已经从她的儿子改成了另一个陌生男人。于是她就带着她的儿子去找这个男人,讨还保险金。

《谁先爱上他的》的剧情,就从这里展开。片子里有3个重要的角色,都是围绕这个已经死去的男人:他的妻子、他的儿子和他的男友。

妻子气势汹汹地带着儿子打上门去。她觉得,我们是孤儿寡母,你还这样对待我们。她其实知道自己的老公是同志,这个陌生男人就是老公的情人,但她努力在儿子面前掩盖这个真相。

这个儿子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他其实也猜出爸爸妈妈之间有问题,爸爸不在了,他更讨厌妈妈对自己的唠叨和管教。所以被妈妈带到爸爸情人那边之后,他甚至不愿意回家,要跟这个男人住在一起。

整个故事借由这个小孩子的视角,穿针引线去铺成。可想而知,爸爸是同性恋的事实,对于一个14岁小孩造成的压力。

他似乎懂得情感是什么,又有太多不懂,所以我安排他在片中不断地用旁白问问题。到底谁先爱上谁?什么是爱呢?该不该爱呢?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我想拍这样一部电影,源于一个真实的人生故事。

我有一个中学同学,她非常漂亮,是我们的班花,领导能力也强,担任我们的班长,是我少年景仰的对象。

毕业多年以后,有一天重逢,她坚持晚上住我家,她要告诉我一件事情:她亲眼看到她的老公偷情,而偷情的对象是一个男的。

我觉得这个故事本身已经够惊人了。可是我最不能忘记的,是她在跟我叙说这个故事的时候的状态。

她格外地、用力地澄清她自己:我一点都不难过,这根本就是一个笑话。她那么激动,拒绝承认自己的哀伤。

这个状态烙印在我的心里。所以一有机会,我就很想成就这么一个角色,一个看不出伤痕的悲剧角色。

编剧吕莳媛,是金钟奖得的比我还多的一位才女。我把故事说给她听,三四个月后我就收到了剧本。

我以为我会收到一个从头哭到尾的剧本,结果从第一个字笑到最后一个字。吕莳媛极擅长用喜剧包装一个深刻的议题。

整个电影切入故事的角度,反讽又轻松。就是想让观众不要带着包袱,不要像一般同性恋题材的电影那样,痛苦又挣扎,大家都陷在一个泥泞里面。

儿子和妈妈斗嘴,妻子和丈夫的男朋友像两个情敌一样剑拔弩张,这些都增加了喜剧色彩。但并不是闹剧。其实这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用非常写实的手法来拍这个戏。我一直跟邱泽(饰演男主角阿杰)和谢盈萱(饰演女主角刘三莲)讲,不要演,不要演,不要有表情。

这是邱泽第一次拍电影,没想到演了个同性恋。演这个戏,对他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一个过程。他在戏中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可说是脱胎换骨。

我从前其实对邱泽并不感兴趣。他给我的印象,就是演惯偶像剧的高富帅,有气质、天秤座、注重优雅。

我第一次见到邱泽的时候,他正陷于情绪低谷。那一年,他双入围金钟奖,单元剧和连续剧都有提名,大家都觉得他一定会拿一个奖,却没有想到都落空了。他的经纪人找我们吃饭,想让前辈们和邱泽聊一聊。

那天我们到了之后,我就看到一个“飘撇”的男子:穿一件发亮的缎面夹克,上面是电绣的龙凤,脚上是双夹脚拖鞋,胡子拉碴,不修边幅。

“飘撇”是台语,意思是风流倜傥,野野的,有点像小流氓,和我从荧幕里认识的邱泽完全不一样。那一天,我看到一个私下的、真实的邱泽,像一抹活生生的红色,从我面前飘过。

我决定用邱泽当这个电影的男主角阿杰。这个角色的底色就是红色。我热爱这种颜色,红色对我而言代表着坦荡、泼辣、做自己。

这也是片中人面临的主要困境:该如何面对自己、接受自己、成为自己。

导演徐誉庭

我之前一直做电视剧,这是我第一次做电影。当时大家都掌声鼓励,没有人跟我说实话,原来做电影这么苦。

《谁先爱上他的》拍了38天杀青,我以为整个工作就差不多了,没想到苦日子才刚开始。后期从2017年9月剪到2018年4月,我们对外宣称剪了4个版本,其实40个版本都不止。

第一版剪完之后,我们请专业人士来帮我们把关——李烈、叶如芬、易智言、高炳权等等。结果每个人看完出来都摇头叹气。大家吞吞吐吐,闪躲我们的目光:你们这个真的要拿到院线去上映吗?恐怕会有很大的问题。

我尤其记得,邱泽看完初剪之后的表情。他努力地想要笑一笑,但是那个嘴角就是上不去。最后挣扎半天,只说了一句话:我有事先走了。

我知道他非常非常失望。因为他十分看重这个戏,用心呈现。为了这个戏4次落发,最后几乎剃成了一个小光头。后来他才跟我坦白,说当时失望透了,甚至都提不起精神去面对下一个工作。

好几个前辈建议说,你们预算还有没有剩?如果有剩的话,哪里哪里要重拍,或者再追加预算。

但是我这个电影所有的投资方,都不是财团,而是我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每个人200万、200万台币集结起来,有的甚至是养老金拿出来。我没有办法跟他们说,我拍烂了,你们再拿点钱出来,让我重拍吧。

当时只好马不停蹄地剪第二个、第三个版本。第二次点映,我们找了20位台湾的普通观众,请他们看完之后给我们500到800字的意见。

结果每个人都给我们写了1500字以上,骂我们。如果说前辈老师们给我的意见还没有让我那么痛苦,这些观众的意见是真的打击到了我。

我记得那一天我坐在院子里,一边在手机上翻着观众意见,一边抽一根烟。工作室的同事可能感觉到了我的悲伤,出来陪我坐着。我问他们,我们现在这部电影,你们愿意出去跟别人推荐说,这是我们工作室的电影吗?

那两位同事大概沉默了2秒钟没有回答,我就崩溃了。我决定卖自己的房子,把所有的投资款赔给我的亲朋好友。然后把这个片子钉到冰箱里面,或者藏到保险柜里面,永远不要被大家看到,忘了这件事。

可是卖房子也不能解决的一个问题是,2017年的夏天,我一整个团队的付出。他们陪着我流汗流泪,他们对我的期待,对这个片子的期待,我卖房子也还不起。

所以我决定面对。我把其他人统统赶回家,自己一个人,每天抄心经,喝威士忌,流着泪画很多表格,写很多笔记,思考该怎么办。

其实我的出身是剧场。最早是在屏风表演班,跟着李国修老师学编导。后来做了编剧,讲故事一直是我的长项。

我突然意识到,我可能被“拍电影”这个概念吓到了,觉得电影神圣不可亵渎。所以剪辑的时候一直在视觉上找:这个机位这样过来比较美,那个镜头那样比较炫。

我忘记一个初衷跟本质:当时我们邀请来的所有合作伙伴,都是被这个剧本感动,被故事里的主角感动。

我们拍电影,到底是为了致敬它的神圣,还是想要说一个好听的故事?

我豁然开朗。把整个电影的逻辑全部推倒重来,以故事本身和演员的表演为主。那些演员表演最精彩的镜头,本来因为画面构图不够美,已经进了垃圾桶,又全部被我拣回来。

观众现在看到的电影版本,有60%都是曾经进过垃圾桶的淘汰镜头。它们在画面构图上,往往都有一些技术性的瑕疵。

我们后期辅以动画效果,弥补这些瑕疵,也增添一些幽默。

最后,我们很荣幸地获得了台北电影节5项大奖,和金马奖的8项提名。

我们决定要做同妻这个题材的时候,有朋友送了我一堆资料。我第一次了解到,原来有这么多这样不幸的女人。

大陆的调查数据说有1600万同妻。台湾没有调查统计,但是总人口对比来算的话,我相信也有非常非常多的妻子是这样的状态。

我有一个同性恋朋友,他和片子里已经过世的男主人宋正远很像:独子,家世很好,爸爸妈妈都需要一场很重大的婚礼,都需要孙子可以抱,所以他后来就真的结婚了。

结婚后具体发生什么事我不晓得,但是他们很快地离婚,妻子拒绝以后再见面。

还有一次,那时我还在屏风表演班排戏,一个朋友迟到,来了之后跟我们抱歉,说是因为处理一个家庭难题。

原来是他的一个朋友过生日,太太帮他办了一个生日party。结果先生在吹蜡烛的时候说,既然要许愿,我决定从今天开始,我要做自己,所以我要跟大家说,我是同性恋。

所以这样背景的人,屡见不鲜。他们曾经因为时代的保守,压抑住自己,或者他根本不肯承认自己,做了一些会伤害别人的选择。可是到某一个时间点上,突然决定,不再欺骗下去。

本来我觉得那位先生对太太实在太残忍了,在那种场合。可是后来又觉得,那位先生也有其道理:他逼着太太去恨他,这样她才不得不接受现实,不再浪费青春继续等他,不至于像影片里的刘三莲一样说,我们去看医生,把你变成正常人。

所以我觉得,有时候,对爱情残忍一点的人,比拖泥带水的人厚道。

我晚一辈的同性恋朋友里面,有很多就终身不婚了。他们父母家人在知道真相以后,即使哀伤心痛,最后也还是接受了,甚至都鼓励他们把伴侣带回家。

但是这样的父母通常都比较年轻,我觉得年轻一代人真的有差别。

影片中,刘三莲最后进行了报复。她去向老公情人的母亲告密,揭穿了他的身份。我很理解她。

你觉得自己被骗了,被一段你以为真挚得不得了的爱情骗了。你失去了丈夫的爱,甚至可能你的丈夫根本没有爱过你,你还将失去你的儿子。你再也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了。

片子最后那场戏,刘三莲问:这么多年来,都是假的吗?他到底有没有爱过我?她没有得到答案。

但是我心里有一个答案,是肯定的答案。因为我特别想保护她:是的,你曾经被爱过,只是这个人对爱情的需求,不是一个妻子。

拍那几场戏的时候,我自己很震撼。我对谢盈萱说,请你替全天下的刘三莲翻案吧。她并不是一个唠叨可笑的丑角,她所期待的只有那么一点点,只要被爱过,就可以满足。

我自己身为女人,我一直觉得,女人在爱这件事情上比男人伟大,包容力大很多。

我们花了100分钟讲了一个故事。讲完之后,我特别有一种原谅的冲动,原谅那些伤害你的人,原谅那些你讨厌和痛恨的人。

你不知道为什么要原谅。但是从那一天开始,你发现你比以前更加快乐了。放过对手,其实也是放过自己。

 3 ) 一种必须警惕的兜售伪善价值观的娱乐电影

刘三莲和高裕杰的人物塑造,建立在人们对于同性婚姻普遍持支持态度的先决情感倾向上,刘三莲的泼辣和强势实则是为同性感情正名做让步,高裕杰被塑造成一个忠犬王宝钗,让原本和《后来的我们》一样的类出轨事件变得顺理成章起来,反而不用背负传统女性“小三”应该背负的道德审判;这个政治正确好不正确

本文首发于“幕味儿”微信公众号

《谁先爱上他的》由于喜剧向的人物设定,以及题材自身所带的话题性,率先在第20届台北电影节上大放异彩,狂揽最佳长片和影帝影后。之后便顺理成章地以18年度台湾电影种子选手的身份,进入到一年一度的华语电影竞技场——第55届台北金马影展中,台湾业界对其寄予厚望,都希望它可以在各大奖项上有所斩获。最后,凭借谢盈萱外放的表演拿下金马影后,这是在被一众大陆影片的围剿中,保留下了台片最后的一点尊严。

作为过去一年台湾电影最后的一块“遮羞布”,当被吊足了胃口的它终于来到大陆观众面前时,并不神秘的面纱也得以揭开。但是在揭开《谁先爱上他的》的面纱之后,你会发现,这是一部借用了“同妻”题材外壳,却罔顾该主体对象感受的兜售虚假“爱最大”价值观的矫正向电影。影片用一种不负责任的方式进行着“同性爱情至上”这类空泛的标语式宣传,从而进一步忽略、引导,甚至变相矫正着大众对于“同妻”群体在形式婚姻中受到的真实伤害的态度。这样一部作品,在票房和口碑双攀升的情境中,是必须引起警惕的。

乘着台湾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政治东风,《谁先爱上他的》为自身招揽了许多的话题红利,这本该引起创作者们更多的整体性思考和细致化体察,但可惜影片在这两点上的完成度都无法令人满意。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成品,是一个推翻先前剧本、大部分素材从剪辑室垃圾桶里抢救回来、零散拼凑起故事线,并用涂鸦风格和人物旁白进行后期串联补救而成的电影。这着实是一种不专业,所以最后呈现的效果也让人失望。这个靠后期剪辑去缝合的故事,最大的矛盾在于,视点选择与所表现主体的不契合。人物视点的飘移让故事重心像槓杆一样被撬起,悬浮于半空之中,创作者再想架设起一座沟通真实情感的桥梁,就无法顺利达成了。

影片通篇运用儿子宋呈希的视角去审视,父亲死后,母亲刘三莲与父亲的男性情人高裕杰之间爆发的矛盾,跟随着叛逆的青春期男孩的视角,摄影机和故事在刘三莲和高裕杰之间来回摇摆,但并没有将连贯的注意力落到他们身上,这造成了人物情感表现上的断裂。从相关的访谈中得知,影片的创作灵感,来自导演徐誉庭一位多年后重逢的同学,她给徐誉庭讲述了自己亲眼遇见丈夫与男性偷情的经历。正是同学在讲述过程中,难以置信丈夫是同性恋,并且激动地拒绝承认自己的悲伤的状态,激发了徐誉庭对“同妻”群体的兴趣,引导她创作了这部影片。所以影片的重心,本应该是这个妻子刘三莲,本应该可以是一个认真去探索「同妻」境遇的故事,但编剧和导演没有选择怎么做。创作者们选择了一个折衷的方式,增加所谓「小三」高裕杰的戏份比重,来平衡、冲淡刘三莲身上需要承担的戏剧压力和悲剧性主题,改以一种剑拔弩张的外放形式去完成一种喜剧尝试。这种化悲为喜的策略是可以接受的,但问题在于,他们最后选择的落地方式和呈现效果没有达到目的。儿子作为主观视点去看大人的矛盾这种方式,是在弱化矛盾,是在避重就轻,是可以通过他的独白“他是坏人,他应该是坏人,可他为什么不难过”就可以不去呈现对方的真的“难过”,可以通过独白“她又来了,3,2,1”就让角色开始随心所欲地歇斯底里。面对至亲至爱的死亡并不代表都要失声痛哭与混乱无助,但是不意味着就可以这么简单地处理成,一个儿子眼中“只爱钱”的母亲和一个苦守寒窑十八年的当代男版“王宝钗”。这样不仅丢失掉刘三莲作为灵魂人物的核心吸引力,而且让高裕杰这个角色成为了男式圣母,最后的性情升华在有经验的观众面前显得颇为勉强,因为感情作用力没有给到位。

宋呈希的最大作用是叙事性的,他的离家出走借住高裕杰家成为另外两大主角可以交锋的契机,这是一个缘由,但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全长的故事,之后的重点应该放在刘高二人对这份保险金的不同反应和彼此之间无法相容的对抗。但影片似乎从一开始就在明确地指向和解,指向越来越和气的重组一家人,嘴上的骂战只是一种表象,是唯一能维持人物矛盾的体现,但是你会发现,影片的人物关系一开场即是最高点,之后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奔向互相理解而去,根本没有要从中作梗的心思。影片的重点从探讨这个死去的男人给在世三个亲人造成的混乱,变成了“儿从天降”与“爱屋及乌”的养成游戏。这依然是一种避重就轻的处理方式。

再者一点,如果影片选择了儿子宋呈希作为主体视点,那应该呈现的是一种相互割据的微妙三角关系,并发展其与父亲宋正远的父子线。但影片的主体还在让渡,还是母亲和情人,那添加这层儿子的外部视角又使得主体表现不淮确不清晰,这种隔靴搔痒的凝视并没有解决核心问题。同样,影片对于父子二人之间的故事也处理得漫不经心,没有投放过多的注意力,只通过一句“你爸其实很爱你”和一场父亲病重校门口偷偷探视儿子的戏来表现。而这场戏,依然也只是一个彩蛋,一个附加在大段落表现同性情人相儒以沫,陪伴你走过生命最后旅程的闪回插曲而已。全程儿子对父亲的态度极其模糊,他好像对于父亲的同志身份一点都不感兴趣,也一点都不困惑,他的注意力全在对抗烦人的老妈和观察这个要抢走他爸保险金的男人身上。但是按照常理,这个男孩除了对抗母亲和好奇父亲的情人以外,真的就没有一点对于父亲的复杂感受吗。这一点,对比秘鲁的同志电影《彩塑男孩》,就是一个男孩对于自己父亲同志身份本能的困惑和对抗,进而引发对于自身取向的探索和认证。这才是符合正常逻辑的处理方式,即使《谁先爱上他的》的落脚点不在父子关系,但必要的人物状态是应该去挖掘和呈现的。

继续探讨角色塑造对于影片气质的影响和导向问题。

刘三莲和高裕杰的人物塑造,建立在人们对于同性婚姻普遍持支持态度的先决情感倾向上,刘三莲的泼辣和强势实则是在为同性感情正名做让步,从而达到宣传“爱最大”这个主题口号的目的。而高裕杰则被塑造成一个忠犬形象,让原本和《后来的我们》一样的类出轨事件变得顺理成章起来,反而不用背负传统女性“小三”应该背负的道德审判。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致命的导向性问题,通过强化妻子的外在表现来弱化“同妻”群体所受到的伤害和真实的疗癒过程,转而一味高歌男同性恋之间爱情的伟大,这种“政治正确”显得有点不道德。其实影片最讨巧的地方在于宋正远的死亡,在“死者为大”的华语社区语境之下,我们竟然不能追究丝毫他的过错。这个故事前史的本质就是一个骗婚的男同性恋在发现自己身患绝症之后反悔,想要与妻子离婚重回同性恋人身边的类出轨事件。宋正远是造成一切矛盾的根源,他切切实实地摧毁了自己的家庭,并给妻子、儿子和情人造成了痛苦。但因为他已经死了,影片在闪回中呈现的,依然是,也只能是人们记忆中的关于他的美好的愿景。因为人们在怀念死者的时候,往往蒙上了一成好人滤镜,何况怀念对象是你至亲至爱的人,你怎么捨得骂他,影片又怎么捨得骂他?

谢盈萱的表演,比如心理咨询室“真的没有一点爱吗”的痛苦诘问,部分地掩盖了刘三莲这个角色的单薄敷衍,但观众依然可以从影片的缝隙中觉察到,刘三莲的歇斯底里其实并不是这个角色所能表现出来的全部,也不应该是全部,影片应该给得更多、更丰满。作为一个被丈夫欺骗十几年的妻子,在被丈夫告知他是同性恋,他要因为一个男人而离开这个三口之家的时候,刘三莲的反应是对的;当刘三莲背负着强大的道德压力对高裕杰进行报复,告诉阿杰母亲,她的儿子是同性恋的时候,刘三莲的行动也是对的,但除此之外的很多片段,她都仅仅表现得像个典型的拿青春期儿子毫无办法的更年期妇女而已。

刘三莲的歇斯底里和庸俗,不是用来剖析命运施加在她身上的苦难,而只是为了让故事有个衝突。她发现丈夫死后的保险金不是留给儿子,而是留给了他在外的情人,她的抗争手段,从始至终,毫无展现,最多就是进行了一次最后一定会被和解的告密。综观整部影片刘三莲的行动,作为一个孩奴,她一步步地陷在为“爷俩儿”的生活提供后勤保障的泥沼里;对于夫妻情感的困惑和自身婚姻失败的不甘,影片只是通过一段和同性恋情穿插在一块的闪回去回溯。

故事行至中后段开始呈现一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无以为继的散乱感,因此又通过剪辑加入大段落的同性恋人往事的闪回,给观众速成一种情感积蓄。这是为之后到来的既定的大和解做淮备工作,但这种推演情感的方式带有着明显的加塞嫌疑,是补救性质的。最后的矛盾大和解可想而知,是一种强行的我需要故事有个美满结局”的和解,让每个人物在所谓的特殊场域做一个“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仪式,来结束这个在影片中的现实时空本不可能那么轻易化解的故事。在现实时空里,刘三莲的“原谅”仅是通过一次伤病、一串风铃和一出逝者百日祭典的戏剧就化解了。把前史后事交叉剪辑在一起做信息并置处理,不代表这个人物在当下情境就能得到解脱,如果蒙太奇那么有用的话,那我们都愿意活在电影里了。背叛和质疑不再称其为痛苦,只要一闪回,我马上就能对一切释然。

对于人物的形象塑造,对比智利电影《普通女人》,会发现强势的“同妻”形象其实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真正能形成情感震慑力的可能往往是来自脆弱维持的表面文明和欲盖弥彰的伪善行径。虽然有人物性格与阶级上的具体差异,但是在对待逝世家人的跨性别情人时,《普通女人》里所展现出的有层级的複杂伤害,首先是带着理性文明的面具登场的。观众能轻易地从妻子一系列虽然克制的神态语气中,识别出她对于女主人公作为跨性别群体歧视且厌恶的情绪。这就是用非典型的手法塑造典型形象,创作者所表达的观点依然是具有典型的同情心态的。反观《谁先爱上他的》,刘三莲和高裕杰的斗嘴则显得小儿科了很多,有为了喜剧桥段和娱乐效果而吵闹之嫌,这种牺牲了部分理性思辨权利的方式,带着一种小孩子过家家的幼稚感。

邱泽塑造的高裕杰比刘三莲就更弱气三分。创作者把这个角色当成是影片的高光人物来处理,让他背负着最重要的反转使命:从出场的粗俗无礼、生活散漫、事业不顺,到之后通过儿子宋呈希的视角一点点剥开他的内心,表现其对父亲宋正远的深沉的爱,到最后揭示宋正远把保险金留给爱人的真正原因;这本该是个伟光正的标竿式好人形象,但正因为高裕杰太好了,导致这种虚幻感才被放大。这种被冤枉的“正义好人”的套路,是建立在以伤害和摧毁为前提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被极力削弱的受害者处境的基础上的。设想一下,如果高裕杰的角色置换成一个女性,无论多年前她是否率先与宋正远相恋,他们俩之间的感情是否情比金坚,宋正远和高裕杰在多年后重燃爱火的行为,一定是会被定性为出轨事件的,是要接受道德审判的。但现在由于人们在倡导、提倡同性之爱的平等,酷儿电影中的同性爱情成了最大的正义,所以影片里这样的性别设置反而削弱了主人公婚内出轨事实的道德审判感,这是一件吊诡且讽刺的事。

每一部酷儿电影诞生其背后的故事都充斥着或多或少的苦难,每一部酷儿电影所背负的社会责任和政治使命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不代表可以允许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为了某种主义、某种观点,而强行传递伪善的价值观信息,调换人物本身的正负能量磁场。这,并不是能让酷儿题材电影进步,能让同性婚姻平权化更快到来的方式,正视并重新评估在形式婚姻中不同个体受到的影响,才是《谁先爱上他的》这样的酷儿电影子题材应有的社会担当。

不能因为创作者要将这个题材处理成喜剧形式,就削弱对抗,就避重就轻,就开始进行注意力的飘移,这是创作大方向上的整体把握。不能因为这是一个带有娱乐商业性质的酷儿题材电影,就为了更加亲民的合家欢目的而强行让故事圆满,更何况圆满的手段如此笨拙。

在这个世界酷儿电影已经发展到突破个体困惑,不局限于个体性向探索,不仅立足于单一社会平权诉求的新兴酷儿电影时代,酷儿题材电影的主题和类型呈现出细緻的分流状态,同志爱情已经不再是影片中唯一的呈现主题,酷儿元素也常被当作一种辅助性标籤夹杂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影中,去探讨不同层面的社会问题,这种酷儿电影平常化、去特殊性的尝试才是真正有益的发展方向。

 4 ) 比被爱更重要的事

  “我有一个中学同学,她非常漂亮,是我们的班花,领导能力也强,担任我们的班长,是我少年景仰的对象。毕业多年以后,有一天重逢,她坚持晚上住我家,她要告诉我一件事情:她亲眼看到她的老公偷情,而偷情的对象是一个男的。   我觉得这个故事本身已经够惊人了。可是我最不能忘记的,是她在跟我叙说这个故事的时候的状态。   她格外地、用力地澄清她自己:我一点都不难过,这根本就是一个笑话。她那么激动,拒绝承认自己的哀伤。   这个状态烙印在我的心里。所以一有机会,我就很想成就这么一个角色,一个看不出伤痕的悲剧角色。”   ——《谁先爱上他的》导演、编剧徐誉庭自述

  台湾同性婚姻合法的时候,我听到一种说法:政策出台后,最为之困扰的并不是恐同者,而恰恰是某些同性恋者本人。

  因为同性婚姻合法之后,他们再也没办法给出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来逃避伴侣的逼婚了。

  须知同性之间的爱情只是无数种爱情当中的一种,他们也要面对所有相爱的人都会面对的课题:性格的冲突、相处的龃龉、家庭观念的不和、现实责任的考验。现在有很多场合,都喜欢把LGBTQ人群架到一个真空隔离层里,像是观察大熊猫一样探讨他们的喜怒哀乐。就像十几年前“离婚”和“非婚生子”会饱受社会非议一样,只要同性恋者一日还在纠结“是否可以出柜”,这就说明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还远远不够。

  现在网上有很多异性恋情感吐槽帖,或是男方控诉女方,或是女方指责男方,底下总有评论说:“你这是换了性别就不会做题啊!如果性别反转一下,你再看看挨骂的是谁?”

  所以其实判断一部所谓LGBTQ题材的电影拍得好不好,我的标准也非常简单:试着把主角转换成异性恋,看看这个故事还是不是同样打动人。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口碑非常好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Call Me by Your Name)》,电影的画面确实非常美好,把盛夏的炎热、荷尔蒙的躁动拍得美轮美奂。但是这个故事的内核其实非常单薄,如果把主角换成异性恋,就成了一个非常俗套的小清新故事:英俊的男子去乡下做课题,和教授的女儿发生了一段短暂的恋情,后来假期结束两人告别,再后来男人娶了门当户对的妻子,那个小女孩也在失恋后学会了长大。

  如果换成异性恋作主角的话,基于导演的画面气氛调度能力,这应该也还是一部佳作,但其打动人心的力量却会大大减弱。试想,电影的镜头只是在着力刻画男主角的性感、女主角的懵懂,两情相悦后唯一的梗也不过是用自己的名字去称呼对方——这样一部影片,除了赏心悦目之外,在纯粹情感上深刻动人的点实在是太少了。

  可是《谁先爱上他的》不是这样。

  这个故事里打动人心的很多点,即使剔除掉“同性恋”这个元素,也还是那样深刻动人。而“同性恋”的议题又使所有的矛盾更尖锐、情感更激烈,故事也因此多了诙谐和张力。

  例如宋正远结婚的时候,阿杰坐在摩托车上远远看着那边的热闹。他随手掏出一根烟,却摸遍了全身也找不到打火机。前方不远处正在举办婚礼,有人要点鞭炮却没有打火机,最后是新郎宋正远自然地掏出了身上的打火机。

  阿杰爱抽烟,可向来随身带着打火机为他点烟的都是宋正远。这一天宋正远成了别人的新郎,阿杰就只能寂寞地远观他的热闹,甚至连一根烟都没法燃起来了。这里根本不需要渲染分手后的撕心裂肺,仅仅是这样微末的细节便让人看到,他们和对方分手,是真的在割断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鞭炮红烛、言笑晏晏之下,藏的是不忍卒睹的血肉模糊。

  再例如宋正远死后,阿杰仍然让凌乱如垃圾场的房间一切如旧:宋正远留下来的吊瓶、喝过的饮料、看到一半的书,全部都摆在原处。他仍然每晚抱着他的衣服入睡,仍然会在猛然惊醒的时候,冲出去买一袋他爱吃的小笼包,然后飞奔到医院里他的病床边,才猛然意识到他已经不在了。

  心灵的痛楚与身体的痛楚是一样的,痛到极处都会产生麻痹作用。阿杰太不能接受宋正远死去这件事了,所以他极力装作没事发生,逃避似的不愿去处理他留下的所有痕迹。

  这些见骨见血的细节,本身就足够令人叹惋。

  “同性恋”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卖点和噱头。它是一个容器,承载的仍然是真实的血肉、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歇斯底里和真实的无能为力。

  第一遍看的时候我从头笑到尾,一面赞叹结构精巧,一面连连骂宋正远这个渣男。

  第二遍看的时候我从头到尾泪流满面,这才意识到,它讲的是人类感情里最本质又最纯净的东西,它讲的是在每个人身上发生的“和解”。

  阿杰终于学会和死去的爱人告别,刘三莲终于谅解了阿杰的爱情,宋呈希也终于学会和妈妈好好相处了。

  而最大的一场和解,发生在阿杰和他妈妈的身上。

  影片中有一段,阿杰对男朋友宋正远说,他妈妈问起他们两人的关系,他想跟妈妈“说实话”。宋正远制止了他:“实话会让你妈伤心的。她只剩你这个儿子了。让他们不难过、不担心,就是我们的责任。”阿杰说:“我不懂为什么我爱你她会难过。

  阿杰的母亲,和宋正远从未出场的亲人们,其实可以算是互文的关系。宋正远因为担心别人认为他是“邪恶的、不正当的、恶心的”,担心父母受不了“独生子是同性恋”这个打击,所以试也没试就放弃了自己和阿杰的爱情,去找了一个女人结婚生子,做回公众眼里的“正常人”。直到查出癌症时他又不甘心了,想要在仅剩的日子里做回自己,于是厚着脸皮再去打扰阿杰的生活,由是造就了两边的痛苦。

  他真的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渣男,但这真的就只是他一个人的错么?推波助澜的社会舆论、指指点点的旁观者,就能够清白无罪地置身事外么?

  宋正远又怎么知道,他的父母不会像阿杰的母亲一样,接受并且拥抱最真实的他呢?

  他应该是不敢赌吧。

  许多父母在儿女出柜后,即使表示接受,仍然忍不住在人后默默叹气垂泪。在这个社会还没有跨出这一步的时候,他当然没有勇气先跨出这一步,更加舍不得以父母的健康做赌注。

  所以到了结尾,当阿杰的妈妈坦然接受了儿子的身份,那一场泪流满面的无声的拥抱,才终于打开所有人的心结。

  没有那么难的,对不对?

  他只是不喜欢异性,但他是个开朗、善良、热爱生活的好人,他甚至并不是大家以为的“第三者”。他并没有做错任何事啊。

  这部电影里的邱泽是真的迷人。他扮演的少年阿杰对宋正远老师心动的眼神,那种小奶狗的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好看的还是他剪头发的那场戏:爱人宋正远因为做化疗一直掉头发,把水池都堵住了,痛苦得想死。阿杰为了鼓励爱人振作起来,就把自己的头发剪掉,说:“我们来比比谁的光头比较帅。”

  从若无其事,到情绪激动,再到把爱人抱在怀里痛哭,他太动人了,也实在太好看了。

  拿了影后的谢盈萱也非常好,她身上是一种真实而深刻的动人。她做了很多“泼妇”式的、歇斯底里的事情,例如毫无边界感地逼迫儿子考高分,例如在“第三者”家里大吵大闹言语威胁……但电影的叙述流畅轻快,把她的这些充满痛苦的行为都蒙上了一层喜剧色彩。甚至在她立誓要做个“坏人”的时候,她的语言行为仍然那么克制、那么委屈——她终究做不了一个真正的坏人,她终究只是想要被爱而已。

  整部影片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当宋呈希跟心理医生说起自己有多讨厌妈妈的种种行为时,心理医生反问道:“你确定那是讨厌?讨厌和无能为力是不一样的。

  有句话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其实这部影片里所有的人,都是在和自己的“无能为力”抗争。宋正远不敢违抗社会舆论,刘三莲无法挽回外人眼里的幸福婚姻,宋呈希摆脱不了妈妈的干涉,阿杰留不住日益病重的爱人。这个故事里众生皆苦,没有一个人完全无辜,却也没有一个真的是坏人。辜负最多人的宋正远恰恰得到了最多的爱意和眷恋,而最忍辱负重的刘三莲却成了儿子眼里的“恶人”。

  阿杰拼了命也要排好的那个舞台剧,便算是电影中最温柔的一个隐喻吧。

  在无数个撕心裂肺的“一万年”之后,他还能清晰地记起那个陷入爱情的假期。尽管心里的缺口注定无法填补,但是人生中有些发光的刹那,是永远都不会消失的啊。

微信订阅号:misslintanxi

 5 ) 爱是最难康复的一种病

同志和同妻题材、flop了的偶像剧演员翻红、台湾本土金马奖最大希望、台北电影节三大奖项得主……这一连串的话题,让「谁先爱上他的」在大规模上映之前就已先赚足了眼球。不过鉴于这只是导演徐誉庭的长片处女作,再加上她的偶像剧编剧导演出身,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对于这部影片的预期也会停留在:料足,好看,但本身的质量或许就是电视电影的水平。

但事实证明,我们都错了。

「谁先爱上他的」,从电影的名字来看,似乎走的会是“以爱之名”的温情路数,而故事的展开却是一场由保险金争夺而引发的闹剧。这种从一开始就给观众造成巨大的心理反差,也正是片中两位主演邱泽和谢盈萱给人的第一印象——一个放荡不羁只为爱而生,一个则是泼辣势利又嗜财如命,他们仅有的共同点就是爱上了同一个男人,而因为这个男人死去后保险金的归属问题,现在他们的命运又被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故事便由此展开。这样两个性格甚至世界观都完全相左的人,在前半段的嬉笑怒骂让人忍俊不禁,而正是因为这种啼笑皆非的轻喜剧效果,才让后半段的冲突与和解都来得更为汹涌,给人造成的情感冲击也更为猛烈。这当然要归功于演员的出色演绎,其中谢盈萱作为一位功力深厚的舞台剧演员,转战大银幕后的表现同样是让人刮目相看。

不过相比之下,更令人喜出望外的还是邱泽,此前大家对他的印象始终停留在偶像剧小生上,而且还是那种已经flop多年的过气偶像,可这一次他却用生命演绎了这个“阿杰”的角色,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这并非是说他演得多么用力,相反,从头到尾都丝毫没有表演痕迹,和阿杰这个角色完全融为了一体。

在金马映后交流时邱泽透露,为了让这个角色更为自然,导演打破常规经常临时修改剧本,甚至临时换道具、换场景,为的就是让他完全变成阿杰,而忘记表演本身。而他们也真的做到了。无论是开篇不修边幅的放荡不羁,还是中段爱人怀中的含情脉脉,还是结尾夙愿达成后的泪中带笑,都让我们相信此刻的邱泽就是阿杰本人,他已经和这个角色合二为一。

邱泽的几个高光时刻,第一个是在和另一位男主演的第一场对手戏,这是一场从现实到回忆的蒙太奇,邱泽的眼神从桀骜不驯到温情脉脉,只用了一秒钟的转换,就融化和俘虏了全世界。还有一幕是在结尾,当他克服万难终于完成了献给爱人的这场表演时,得知儿子同志身份的母亲也到场送上了拥抱,阿杰那种幸福、遗憾、怀念与释然的复杂情绪,都让邱泽用微笑、泪水和眼神的交汇刻在了脸上。如果这部电影将来可以在华语LGBT电影史上留下光辉一笔,邱泽对阿杰角色的完美塑造功不可没。

2018最难忘的银幕之吻

除了表演之外,剪辑也是本片一大看点,也是让人彻底打消所谓“电视电影”偏见的重要因素。本片的剪辑师雷震卿功力深厚,曾担任过蔡明亮「郊游」的剪辑,但这次她用了完全不同的剪辑手法,蒙太奇的出色运用是影片成功的关键要素。

这部影片还有一点独特的地方,则要完全归功于导演徐誉庭,那就是她开创性地在一部同志电影中引入了一个儿童的视角,正是这个选择让故事的讲述方式更加新颖,也更能让大多数观众接受。对于这个做法,导演徐誉庭说每个人都想做李安,但我们都不是李安,所以要找到另一种和观众沟通的方式,于是他们在这部片中,创造了黄圣球饰演的宋呈希这个角色。

作为死去那个人的儿子,宋呈希亲眼目睹着妈妈和爸爸的前男友“争夺”保险金的过程,而这个真相抽丝剥茧般揭开的过程,也是他整个世界观重建的过程,是他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而这整部电影,也正是通过这个孩子的眼睛去窥探成人的世界, 原本在孩子们眼中,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他们也会因为一件事去判定一个人的“好坏”,而有一天,当他们真的看清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时,也才开始逐渐了解到成人世界的不易,那或许才是真正长大的开始。

但遗憾的是,一个孩子尚可以通过一件事来完善自己的认知,可我们成年人很多时候却会被根深蒂固的偏见所劫持,永远无法完成真正的蜕变与成长。而这也正是导演选择这个儿童视角的良苦用心所在——除了要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展示了当下重要的社会议题之外,更是想让观众可以学着“返璞归真”,试着像片中的儿子一样,放下固有的成见与批判,用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看待别人,为每一个人找到一个被爱的理由,让每一个看起来面目可憎的人也都找到了出口。

为了做到这一点,导演在片中没有预设任何道德立场,而只是把人物的动机和当下的真实情感都展示了出来。你会发现片中每一个人都很自私,但又自私得真实,自私得可爱,就连那个“为爱而生”的阿杰,也会说出“你以为我是为了你吗,我是为了我自己,把你留在我身边,一直留一直留”这样“自私”的话。

而这对于那些看电影总是要强调“三观”,甚至是“政治正确”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赤裸裸的挑衅——尤其是对亡夫这个角色,最常见的一种批评会是:这么一个深柜同性恋,先是抛下同志恋人跑去骗婚;生下小孩后,又在家庭里冷暴力妻子;得了癌症后,又跑回去找同志恋人,说是想在最后的时光里做自己?这样对妻子不忠,对男友不义的渣男,又怎么配得到爱?

所以在这些人眼中,对于这个角色的处理的方式,就应该是彻底的批判,让他得癌症死掉也是死有余辜,而不应该得到片中两位主角执迷不悟的爱。其实对于持有这样的观点的人,他们尽管身处成年人的世界,却远远低估了,甚至是不愿意承认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他们的身体看似已经成熟了,但是心理却始终停留在儿童那个非黑即白的“好与坏”的世界当中不能自拔。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用“渣男”的扮演者陈如山的一段话最为合适:“到了一定年龄怎么都是错。年轻时候你做什么都是对,错也是对;年龄大了做什么都是错,对也是错。” 在责任与自我之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永远有这样一条模糊的线,虽然看不清也摸不到,却一直让我们作茧自缚。于是有了片中动人的一幕:陈如山的角色在弥留之际,让邱泽骑着摩托带他去学校偷看一眼儿子,邱泽问道:你怎么不去和他说说话呢?陈如山回答道:恨比较容易康复。

是啊,恨就只是恨,但是爱呢?一旦沾染,就终身难愈。于是那个看起来只是为了亡夫保险金的谢盈萱,最动情的一刻也还是问出了那一句:“全部都是假的吗,没有一点爱吗?”看吧,还不是因为爱,爱是人生的症结,爱是痛苦的元凶,但爱也是唯一的出口,这就是为什么在前夫死后,她非要保险金的原因不可,这不只是关乎送儿子去国外读书,更是她眼中爱过的唯一证据。同样,当她得知这笔钱最终的用途,也只是为了填补那个爱过的人留下的缺口时,一切也就变得释然了。

所以,虽然涉及了同志和同妻的话题,又恰逢台湾平权公投前夕上映,让这部电影会盲目被归于“为同志发声”的行列,但实际上它在处理平权议题上是相当温和的,它更多的是一个关于爱,关于理解与和解的故事,更是一部让我们学会用温柔的目光去看待别人,看待世界的教科书。与其说是“为同志发声”,不如说是“为爱发声”,如果你用心感受,用力拥抱,爱或许真的可以发电。

(注:本文首发于「看电影看到死」公众号)

 6 ) 电影里的这个细节,很难被发现,却感动我了。

导演很细腻,很多感情藏在细节里。

不少人对这个细节印象深刻吧:阿杰突然从睡梦中惊坐起,然后买早餐,骑摩托,兴冲冲闯进病房,一如既往“早安”,换来护士姐姐一句“阿杰,你怎么来了?”

阿杰愣住,发现这时梦才醒

我想说的是另一个藏得更深的细节:一件衣服。

第一遍看的时候,当宋呈希在阿杰家醒来的第一个早晨,走到门口看睡着的阿杰,那个长镜头里,阿杰搂着一件衣服,桌子上还是各种药瓶、棉签,镜头上摇还有一个没用完的输液袋。都还是原来的样子,包括客厅里还扣着他看了一半的书(在后面的剧情里,一本《人间失格》)

搂着衣服睡觉

一看到这个镜头我就知道,这个衣服是他的,并且在后面的情节里也果然发现了,这件衣服穿在宋正远身上。

当阿杰说一万年有多长的时候, “一万年就是……当有一个人跟你说他想当正常人,然后离开了你,从那一天开始之后的每一天,就是一万年。”,回忆的镜头里,阿杰和醉酒在街边晃荡,然后他出现,落寞地站着。

很多很多个一万年以后,他又出现了

多年以后,他终于出现在阿杰面前,那天他就是穿着这件外套;我想这一刻,一定很难忘吧,见钟情又久别重逢。

当他卧病在床,阿杰每天去给他送早餐时,这件衣服就盖在他身上。

这件衣服,陪他回来,又送他离开

我能明白为什么阿杰一直把这件衣服放在床上,每天搂着衣服入睡和醒来。

电影现实里的阿杰好像还是跟以前一样,“每天穿着睡衣爬爬造”,排话剧,大声跟他的老婆孩子喊话,似乎一点也不悲伤,除了那些穿越一般随时出现的回忆和现实交织的片段,让我们看到他们的感情、交流还有相识的经历,还有这样一些日常琐碎的细节里,看到阿杰对他的爱和怀念。

第二遍看时,又发现了几处这件衣服的影子:

就在这篇文字开始时提到的“送早餐”片段之前,阿杰从梦中惊醒,这件衣服被他压在身下,抱在怀里。

也许正是梦到他了,才惊醒赶去送早餐

还有,他跟刘三莲提离婚的那场,角落里已经收拾好的背包旁也放着这件衣服,跟前面去见阿杰的戏连起了;还有,刘三莲去找上门来,敲门时,门里两个男人的声音在聊剪头发的事,他说“我喜欢你长头发的样子”,然后门打开,阿杰一直在保持笑容,他披着这件衣服,形容憔悴。

好吧,关于这部电影,就说这一个细节吧,感谢看完。

影评完。

说一点我自己的故事,很短,也跟一件衣服有关:

大二的时候,曾经暗恋过同专业的一个直男小男生,经常去他们宿舍。天很热的时候,他就穿一件裤衩子,坐在桌子前玩电脑,我过去找他,他会很开心,还给我秀过他的肌肉,有一次他就穿一件宽松的红白细格纹内裤,站着跟舍友说话,我也在旁边,他说着说着伸手拉了一下内裤的松紧,拉出一点距离再松开,“啪嗒”一声,松紧贴上平坦的小腹……其实也没看到什么,但我突然心如鹿撞,呼吸凝滞。

毕业的时候,我几乎是我们那栋楼最后一个离开宿舍的,我在乱七八糟杂物的空宿舍里,站了好久;突然想去他们宿舍看看,那时我对他的那种悸动几乎平复了。我走到他曾今坐在那背对着我一边打游戏一边跟我聊天的桌子旁,打开它的柜子时,发现那条红白细格纹内裤他没带走……

……搬过三次家,其实现在也找不到了。

 7 ) 刘三莲演出了这部电影的灵魂,电影表演浅析

很多导演手下的电影,拍着拍着就越来越追求镜头的美,而忽视了人物表演。个人浅见,现在中国市面上,很多导演是不懂表演的,包括最近大火的流浪地球的郭帆。导演要懂表演,至少要知道,自己想要演员演成什么样,否则演员是没有主心骨的。如果流浪地球中的表演,有好导演稍微调一下,那会更成功。

好的表演,能让观众和电影同呼吸。如果表演不好,引起观众共鸣的最直接手段就失效了。其实中国观众,真的很看重表演,对表演好的电影是很宽容的。比如《无名之辈》,即使剪辑稍微乱一点,效果稍微差一点,故事稍微狗血一点,只要演得好,哪怕每个演员演得都不是一个统一的风格,观众也能给打到8.1的高分。相比之下,狂拽酷炫吊炸天的《流浪地球》,投入了那么多努力,换来一帮黑粉。其实平心而论《流浪地球》挺好看的,综合水平比《无名之辈》高很多,除了表演尴尬一点,没有太严重的毛病。故事很说得过去,效果很说得过去。

这部金马奖获奖影片,最硬核的,就是赢在了表演上。尤其是刘三莲的表演。就凭下面不到三句话,金马影后就是谢盈萱的。

有人可能会问,什么样的表演才能算是好的表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丰富人物,让人物立体,用浑身的力量、全部的智慧和情感,投入到人物的世界里去。人物从哪儿来?从剧本中来,从我们可感可知的全部生活中来。影片中,导演从不同人物的主观视角,来讲述故事,让我们来一同分析这部电影当中演员们的精彩表演。

刘三莲这个人物,就是一个普通的,被生活推着走的女人。她是世界上最吵的女人,爱干净,注意养生,走路有点罗圈腿,虽然不丑,但是不解风情,斤斤计较爱抱怨,时常拿着个手绢擦汗。她更爱家人,爱儿子。她的内心有无穷的力量,可以应对生活中任何艰难险阻。这样一个妈妈的形象,表演空间有多大?如果不精心设计小细节,小节奏,很容易演成纸片人,不立体。加上整部戏戏剧冲突巨大,同婚丈夫将死想要做自己劈腿男小三(小王),死后将保险金留给男小三。如果表演的不好,这部戏将十分之狗血,狗血到无尽头。但是几位演员为我们呈现的形象,真实、自然,活灵活现。

刘三莲这个人物的强大立柱,直接带动了儿子形象的丰富。生活在一个非常干净的家庭里,孩子最容易的就是过敏,所以儿子经常得荨麻疹,闻不了烟味。儿子14岁,正值青春期,母子之间最明显的联结和矛盾,就是妈妈字正腔圆的说出儿子的名字:宋!呈!希!。刘三莲的反面,就是阿杰的形象:他邋遢,生活不规律,吃垃圾食品,家里乱糟糟满是尘土,与刘三莲斤斤计较相反,阿杰有些乐观主义。

故事一开始,三莲带着儿子砸阿杰的门,阿杰从后跳出来吓了三莲一跳。吓了一跳的陈三莲赶紧后退,摸了摸身上的衣服,整理了刘海。她为什么要整理自己的形象?因为砸门的形象太泼妇了,看到房间的主人,她意识到刚才的行为可能会让人误会成要“擅闯民宅”。女人并不是来偷东西或者抢劫的,女人是来理论的。理论自然要有理论的架势,理论架势的首要就是体面:

看,在屋里理论的大婶手里在干嘛,整理雨伞!我们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他们有洁癖,他们要把雨伞的每个褶儿都折得平平整整,最后还能塞到细长的袋子里去。刘三莲就是这样一个洁癖+强迫症。

骂出小三的女人激怒了阿杰,阿杰一吼,女人的气势降了下来,缩到了墙角

说完自己是“小王”,阿杰被自己的话和眼前气势萎靡的对手逗乐了。

在说到“全世界”三个字的时候三莲回了一下头,好像顾及门外的儿子,声音降低了一些。没错,她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自己是受害者,让阿杰在任何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但是她不希望自己的儿子知道,她想让儿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健康成长。

听到了阿杰手机电话铃是自己老公的声音,三莲愣住了。

顺着声音找到了手机,听着自己已经去世的老公在叫另一个男的老公,这种心情极其复杂。

当阿杰叼着烟走近,三莲捂住口鼻。

数落儿子的母亲并不看儿子,这简直就是我二姨的翻版。

听到儿子说自己丢脸,母亲吃饭的节奏慢下来,心中满是委屈。

妈妈的这段表演简直惊为天人,拿起筷子吃不下去,重重地拍在桌子上,然后手捂着脸开始哭泣。儿子都说,她不去好莱坞当演员真是可惜,幽默的台词更为这场本来不愉快的戏增加了喜剧的元素。

哭的时候鼻音很重,嘴里还有吃的,一边哭一边拍桌子,哭得鼻涕都流出来了,这个节奏感简直太棒了。

如果母亲只是一味的悲情,显不出来演员的功底。当妈妈再次拿起筷子,仍然吃不下去的时候,再一次把筷子拍在桌子上,节奏转换了,委屈变成了愤怒,愤怒是非常有力量的。

早上惊醒去买早餐,来到医院看到人已经不在了。阿杰恍惚了,看他恍惚的茫然无措的眼睛,失了焦了。

世界上最吵的女人把阿杰弄烦了,阿杰吼她,她又委屈地窝在墙角,嘴角往下撇。她是怎样一个女人,欺软怕硬,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打不死的小强。

在同一辆摩托车上的两个人,后面的孩子并没有用手抱住前面这个人,两人挨得不近,中间还有些缝隙。

听到自己真的是保险受益人,阿杰有点蒙圈了。

阿杰抽烟,孩子躲得远远的

妈妈把日用品收拾好送过来,在儿子面前把书包往地上一丢,气呼呼地走开。气到胳膊都得支棱起来

无可奈何的妈妈,着急得直跺脚

阿杰望着宋老师,眼睛里的亮光像泪花

浴室这段,感觉上有些高压表演了。

看向镜子的宋老师,眼神并没有特别的变化。病入膏肓,形如枯槁,看到这样的自己,眼神应该有个非常鲜明的变化

收拾着桌面的大婶简直不想碰这里的任何东西,拿开空啤酒罐之后,手还抹了一下衣服,表示擦去尘土。

不知道说些什么的阿杰,努着嘴

妈妈看着床上的镜头,满脸不乐意。

打扫完毕,收拾东西的时候,还不忘环顾一下四周,检查是否有东西落下。这个表演太细致了。

从阿杰家出来,碰到阿杰的妈妈,两个人一起坐公交车,阿杰母亲错将三莲认成阿杰女朋友,这是天大的误会,一定要讲清楚。三莲思考再三,郑重地转过身来说,我不是他女朋友。

听到老人家说,我知道之后,三莲的脸上露出了:知道就好,的笑容。

但当老人家说出,慢慢来,的时候,她脸上的笑容没有了。这里的收敛的表演,非常高级。她并没有做很吃惊的神情,只是忧虑地看着眼前的老太太,有点心疼,又有点着急。老人家可别误会了啊,我跟阿杰只能是仇人,他一个死同性恋。

高妈妈一说到男的爱男的,女的爱女的,三莲的表情变成了这样,内心仿佛在说,难不成你知道了?

拿到阿杰妈妈的名片之后,小人得志的刘三莲来到剧场大闹。此时的她满心全想着报复,我要报复,我有多痛苦,我就让你妈有多痛苦,你就更痛苦。一想到让你们都痛苦,我简直要高兴地叫出声来。看,此时的她,正神采飞扬地要挟着阿杰。

说完这一番话,简直长长出了一口气。自信满满地转过身,不料看到自己的儿子正在看着自己“丢脸”的行径。

想买瓶酒买醉,酒也这么贵。全世界都在跟我作对!

她买了一瓶最便宜的酒,一边喝一边向神仙诉苦。想着想着,心里开始难受,嘴唇都开始颤抖。

每一段独白都能让刘三莲把层次分的特别详细,什么时候思想转折,一清二楚。还是说,我就是个坏人?好,我就坏,我就坏到底。看,此时刘三莲的眼神,充满了坏到底的坚定。

马上要告诉阿杰妈妈这个消息,但是阿杰妈妈真的没有做错什么,甚至还要送给我东西。阿杰妈妈这么善良,我是真的不想伤害她。但是话都说了,要坏给阿杰看,我一定要伤害她。这时的刘三莲简直就像马上要杀人一样忐忑,上下穿着粗气。她不敢看老人家的眼神,只是盯住一处,一发狠,把所有话一股脑说出来。

说中要害的时候,眼神很游离,就像被阿杰吼过之后蜷缩在墙角一样畏惧。这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如果将刀子放在心上,她是没有什么底气的,害怕的。

说完之后,不等老太太回应,转身就走,就像马上逃离杀人现场。她不敢左顾右盼,不敢看这个被自己制造的血腥场面。

开始时走的步幅还很小,走得很慢,而后越来越快,简直要跑起来。快逃走,逃离这是非之地。

恍惚之间,她来到儿子做心理咨询的心理医生这里,激动地快速控诉着,一边抽泣着倒着气儿哭,一边用手指着空气。在她的自言自语中,她找到了痛苦的来源:被欺骗。

在门外的刘三莲,隔着铁栅栏,仿佛被投入了监狱,无处生还。除了绝望还有什么?什么都没有。

后面的故事大多是叙述情节用的了,但仍然有很多地方让我们感动着。演出结束后,看到母亲进来鲜花,背景中的刘三莲感动得一塌糊涂。整体来看,刘三莲的表演,自然,淳朴,非常真实。虽然是个很激动的,很张牙舞爪的人,但是她没有标签化这个形象,而是明显利用了生活中见到的,感受到的来丰富着这个形象。边界很清晰,不洒狗血。很多处理都有纪录片式的自然流畅,让人非常相信。而且,她很多段表演到最后都再重复一下的节奏,让这个人特别有生命。重复就是力量。这个人物复杂,多面,让谢盈萱演绎得异常出色。转折的恰到好处,让这个人层次感非常立体。现实主义题材,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她的这张脸,非常典型的台湾大婶脸,我之前有个福建同事,简直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也是说话唠唠叨叨。在刘三莲教育儿子的口气中,我看到了我的二姨和舅妈,她们都是洁癖,她们对待孩子都很苛刻。总之,是一部非常牛逼的电影,非常推荐。

 8 ) 好有趣的台词啊!

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结构有些混乱,但看完后发现,其实结构挺巧妙,全程跟随着小孩的叙述。而且作为一个同性片,还是爱人死了的同性片,外加出轨出柜同妻等因素,却终于不用那么苦大仇深,反而很轻松,很正能量。而且片中的一些涂鸦和漫画,都十分可爱,最最重要的是,片中的那些台词,超级有趣超级可爱超级好玩!

1,如果想进来,麻烦进来之后请关门,如果不想进来,麻烦请直接关门。

2,少来跟我这一套,不要脸的小三。

你话讲清楚,你有没有礼貌啊你?怎么样我也是个男的,要叫你要叫小王。

3,刘三莲一定是名字取错了,才会变成小三。

4,他叫阿杰,因为比小三多了一根,所以就变成了……小王。

5,少吃两个便当,你就是剧场界的蔡依林。

6,我的儿子我自己管!

你最好管得动啊!

7,我不渴。

帮我拿啊!

8,两个建议提供给您参考,第一你好好回……

9,我爱剧场,我爱大家,爱最大。

10,再怎么样我也算是你的继父

继母

怎么样我也是你的长辈

11,感情要放进去

感情都在你那边,没有了啦。

把它当成我啊。

12,我不懂为什么我爱你会让她难过

我也不懂,但是她一定会难过。

13,你那个书……

那是他看一半的书。(泪目)

14,两个男人都被你抢走……

两个我都没抢。

对,了不起。不用抢就拥有一切。

15,不客气

谢谢

16,对你后母尊重点

三八

你爸说那叫真。

真的很三八。

17,一万年就是……当有一个人跟你说他想当正常人,然后离开了你,从那一天开始之后的每一天,就是一万年。

18,很多很多个一万年以后,我爸又出现了,因为他决定在剩下不多的日子里做自己。

19,再不走我脱衣服了。

20,几张?

什么东西?

舞台剧

什么是舞台剧?

你要几张?

一张

两张。

21,为什么你那么爱钱?所以你嫁给老爸就是为了他的保险金吗?

对,我就是在等宋正远的存款,等他的房子,等宋正远死,等他的保险金我才嫁给他的,我的眼里就只有钱。

22,幸不幸福不是别人说了算的,作为宋正远的妻子,你真的觉得快乐吗?

我可以改,我可以学,然后我就会很快乐啊。

23,你们两个会有报应的!(结果一个死了,一个腿受伤断了)

24,全部都是假的吗?没有一点爱吗?就……一点点。

25,快点叫救护车……

这里有人腿断了

说有人快死了

有人快死了。

26,这个送给你

风铃哦?

不是,是非常好听的风铃。

27,去啊,去跟他说说话嘛。

不去。

为什么?

恨比较容易康复。

屁,爱比较容易。

……

当然,片子可能经典的、有趣的,好玩的台词,还有很多,我只是简单地列出几条,我觉得很有意思的。

片子虽然剧情不强,情节没有那么紧凑,也没有什么所谓的反转和高潮,却其实非常好看!除了台词有意思,几个主演的演技真的很流弊!尤其重要的,作为一部涉及出轨出柜同性同妻的同性片,一扫以往的各种阴郁,十分积极阳光。

爱人去世了,最爱他的小王难道不可怜吗?他很可怜,原本他有着很灿烂的前途,一个有前途的演员,却为了爱人借那么多钱,从一个单纯的少年变成一个霸道不讲理的小混混,爱人去世了,悲伤到哭都哭不出来!片中弹吉他那一幕,说着说着小王就要吃东西,爱人帮他去做,镜头一转,厨房空空的,没有他,瞬间泪目。他的爱人跑去当正常人,结婚生子,快死了才搬来和他一起住,他不可怜吗?他很可怜,可是他却依然活得好好的,坚持在爱人百日时演完爱人配乐的最后一场舞台剧,那么爱他,他离开了,却依然可以积极阳光地活下去。

丈夫喜欢一个男人,要和她离婚,而且死后连保险金受益人都不是她,刘三莲不可怜吗?她每天辛辛苦苦工作,努力照顾好儿子和丈夫,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可是丈夫却要和她离婚,她成了同妻,被一个同性恋骗婚了,而且儿子还死都不听话,成绩也赶不上,她的一生,似乎都被否定了,她可怜吗?她很可怜,但是她却也依然能坚强地活着。不管丈夫有没有爱过她,至少她曾经拥有过一段完整的爱情,她是一个同妻,可她积极乐观地活着,照顾儿子,她一点都不需要别人可怜。

小王的母亲,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大儿子,只剩下唯一一个亲人,那就是小王,她希望儿子可以结婚生子,可结果儿子是个同性恋,她不可怜吗?一大把年纪,还要承受这样的灾难,她很可怜,但是她积极接受事实,在儿子演出的时候,带着花去看他,虽然儿子是同性恋,但还是她的儿子,日子还和以前一样,没什么不同。

还有儿子,还有无数个和刘三莲一样的同妻,和小王一样不敢出柜的小王,每个人都很可怜,但是每个人又都不需要谁的可怜,我们身上背负着那么多那么多,却依然健康积极地活着,用得着别人可怜吗?不需要,我们不比别人缺少什么,我们不是什么弱势群体,我们和你们一样,不需要可怜。

果然是好片子。不是神片,但太喜欢了,五星。

 短评

導比較偏電視感,徐譽庭和呂蒔媛劇本是重心。幾番母子情敵過招趣味十足。雖覺第三幕戲中戲與情感結合力稍有不足。但也是不錯通俗劇了。謝盈萱(同妻)與邱澤(情人)選的好,尤其謝,終於等到電影女主角機會。出場必吸睛,神經質暴躁師奶,內裡也只是個被傷透的人。她說"一點點..都沒有嗎"那段太揪心...

6分钟前
  • 裘笛
  • 推荐

永远永远永远不要作那种执着于自己为一个男人和家庭付出多少的女人。你的委曲求全换不来皆大欢喜,没人有罪,也没人叫你牺牲,更没人会感动

10分钟前
  • 力荐

“为什么我喜欢你会让她难过?”被邱泽那一刻的眼神击碎,他的表演太好了。用玩世不恭的态度对抗爱人死后的生活,却在不经意间瞥见他血淋淋的痛苦。几条故事线的来回穿插有条不紊,他们困在自己的同志身份里,同样在困局里的几个人却因此为纽带有了一种疏远又亲密、脆弱又有力的联系,我想这不仅是他们的故事。最后他用一场残缺的舞台剧完成自己身份与“敌人”的和解,在零星的掌声中泪流满面,我也是。

12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徐誉庭与吕蒔媛两位女性编剧交出了极为扎实、细腻的剧本。谁先爱上他的,还是谁先上的?这个命题摆在了“病故深柜灵魂男主”的儿子面前。面对为了争夺保险金几近崩溃的母亲,面对母亲口中夺夫夺金的男小三,儿子一步步体会到母亲、“男继母”因为一个情感游移男人带来的无数痛苦。LGBTQ是本片的探讨核心,但传达的却是属于每个普通人的情感困境,处理得颇为出色。

15分钟前
  • HarperDie
  • 力荐

“我只有一个小问题,都是假的吗?”

17分钟前
  • Ashling
  • 力荐

单论立意和意义就至少是年度华语五佳,毕竟探讨伦理和道德、同性和异性、家庭和真爱的华语片太少了,上一部还是25年前的《喜宴》。《谁先爱上他的》整体不见得比《药神》好,但单论完成度还略胜一筹,因为后者仍然进行了自我审查,而前者则创作更为自由和大胆,里面探讨的很多问题都要么是华语片不敢说的,要么是总是逃避的。刘三莲“告密”的确可恨,但这是不是侧面反映了仍然有很多人歧视同性恋?所以很多人不敢出柜。宋正远骗婚也的确不对,但如果人们对同性恋更加包容,是不是悲剧就不会发生?二刷时第12分钟阿杰习惯性地去医院给宋正远送早餐,才突然想起来他已经去世,随后又故作镇定,假装很坚强,这一幕实在太催泪。而母亲接受儿子则最治愈,这样一个看似最顽固、最保守的老人都能接受自己的亲生儿子是同性恋,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吗?

19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一萬年就是 當有一個人 想當正常人 然後離開了你 從那一天開始 之後的每一天 就是一萬年

21分钟前
  • 南無南無
  • 力荐

妈的阿杰真的好好哦又纯又欲又热烈,宋正远这个骗婚gay凭什么被他爱啦!

23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电影的重点在“刘三莲”,是借同性恋议题讨论普遍的社会结构问题:婚姻的意义、女性的存在与诉求、亲子关系、“陌生人”相处等。影调轻松诙谐是好事,不夸大苦难又不渲染大爱是生活常态。但正是这样,影片可能会踩到雷区,即同妻的生存处境。比如影片女主,出于“阶级跃升”的原因,她在丈夫出轨男人的时候将自己变得下流;将自己的全部献给儿子,但还是整日哭闹,家宅不宁。那么如果她老公是(正常地)出轨女人,她的命运会是怎样的?老公爱上别的男人和出轨别的女人,不一样在哪?这些成为习俗的认知隐含了多少被第三方编码的预设?婚姻制度的异性恋矩阵,是如何迫使同性恋欺骗女性结婚,导致同妻?婚姻权利惠及所有性/别就是要破除这些迷思。让我们思考在第三方尊重两人道德情境的情况下,社会未来会怎么发展。

27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邱泽真的太会放电了,想被他用最渣的方式狠狠地玩弄一个月(最多一个月,长了我玩不起

30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故事如果顺叙的话会更感人,但插叙也带来了各种虐心抓马效果。小三不是小三,邱泽饰演的“小王”足以成为同志电影的年度人物,他的温柔、霸道、专情、撒娇,是对同志狐狸精的最好正名。爱的先来后到也许并不重要,不信你听巴厘岛...

3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刘三莲崩溃发神经的样子,和我妈真的好像……

36分钟前
  • 曾良君
  • 推荐

👦:“媽媽說,互不打攪就是最好的祝福。”

41分钟前
  • Shinnic
  • 力荐

全电影唯一的坏人死掉了。

44分钟前
  • 赤道星光
  • 推荐

暂定2018华语最佳,本以为会是电视剧拍法,却不料蒙太奇用得如此炉火纯青,欢笑与泪水随着回忆与现实不断切换,心绪也如同翻江倒海般瞬间汹涌。一个好像只为了钱,一个人好像只为了情,可其实都是因为爱,身不在场的人留下了心结,最后用一场无需多言的表演而全部化解。不想说邱泽撑起了全片,因为每个人都足够出彩,但他自然不做作的表演,确实让这个本就丰富的角色更富有层次。即便金马大包大揽我也不会觉得意外,感谢台湾,让华语电影在这一题材上从未缺席。

49分钟前
  • 盲忙
  • 力荐

3.5。这部电影的母题放在所有华人地区都显得难能可贵,因为这是一个东方社会中不常被拿出来讲的故事;因此也仅在东方社会,这个故事才会发出不一样的光彩。家庭与爱情,伦理与金钱,无论这些问题如何纠缠,最终触动我们的,终将是发自人心底的那一丝善意和良知。到底谁先爱上他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始终不会放弃那颗渴望爱与被爱的、滚烫的心。邱泽的高光时刻颇为惊艳,金马影帝,我押他。

52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精彩绝伦!以少年的旁白做干扰项,看的过程中也就跟随他的视角,慢慢发现种种猜测都不是事实,最终回归到人性本善。电影叙事奇巧,闪回场景总是不遵循常规,该用到的时候任意切入,除了让电影的情节显得紧凑外,很多事情的经过和原委也通过它讲得特别明白。这部电影包含一个动人的同志爱情故事、一个女性获得完整角色弧的故事、一个母子之间从针锋相对到相互谅解的故事、一个对同志感情认同的故事。电影中的角色不多,但每个角色都要处理各种关系,比如谢盈萱,要处理母子间、夫妻间、原配和小王(小三指女性第三者,男的多一根,所以叫小王)间的关系,同理邱泽饰演的“小王”也要处理很多关系,所以两位男女主演都很有戏,这次金马最佳男女主他俩至少会有一个。

56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对着香炉说酒话,对着爱人剪头发,对着屏幕乱涂鸦,三个去不成巴厘岛的人,一起对着风铃心乱如麻。谁先爱上谁,谁先放下谁,谁用十几年的光阴去捕捉一瞬间的美,谁用一万年的心碎去留住流星的泪水。考试可以去补习,爱情没办法学会。这不太正常的电影,让不太正常的我们,突然有一瞬间变得正常了一点。

60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力荐

三莲被欺骗十年,小王隐藏爱十年,爱好强大啊,恨根本不算什么,三莲恨小王几个月就不恨了。其实,你讨厌的其实是你的无能为力,你不怕受伤只害怕一切都是假的。所以啊,要去爱!!

1小时前
  • 哪吒男
  • 推荐

终于看到一部不矫情、不沉溺、不煽情的台湾LGBT电影了,大大方方,磊磊落落,就像每天的日常生活,挺正常的,是爱都不容易,不管是谁先爱上谁,不论是同性还是异性。用孩子的视角,带着卡通色彩和喜剧元素去拍一个同志题材,挺巧的,至少不沉闷,不晦暗,不肉欲,不丧到底,剧本不错,演员也真的挺有个人魅力。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