诅咒1988

剧情片其它1988

主演:瓦莉·凯赖凯什,乔治·切豪尔米,久洛·保尔

导演:贝拉·塔尔

播放地址

 剧照

诅咒1988 剧照 NO.1诅咒1988 剧照 NO.2诅咒1988 剧照 NO.3诅咒1988 剧照 NO.4诅咒1988 剧照 NO.5诅咒1988 剧照 NO.6诅咒1988 剧照 NO.13诅咒1988 剧照 NO.14诅咒1988 剧照 NO.15诅咒1988 剧照 NO.16诅咒1988 剧照 NO.17诅咒1988 剧照 NO.18诅咒1988 剧照 NO.19诅咒198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0 00:25

详细剧情

  破败的矿业小镇,克莱尔(Miklós Székely B. 饰)无所事事,终日游荡,生活感到极度压抑。他在泰坦尼克酒吧打发无聊寂寞的时光,偶然邂逅了一个已婚的驻唱女歌手(Vali Kerekes 饰),克莱尔向这名女子展开追求,但屡屡遭到拒绝。女歌手不愿纠缠繁琐的爱情之中,她希望一举成名,早日离开这个压抑之地。酒吧老板(Gyula Pauer 饰)向克莱尔提供一桩走私生意,克莱尔则将生意转交给女歌手的丈夫塞巴斯蒂安(Gyorgy Cserhalmi 饰),以使其离开小镇几天。但事情却并未一如所愿……

 长篇影评

 1 ) 觅食的狗也疯狂不过可悲的人

我还傻乎乎地记录了一下镜头数量,都是随便乱写,乱用的词语。

毕竟算是贝拉塔尔的偏早期电影,长镜头还不是特别风格化,有些地方的平行剪辑不太属于他的镜头哲学。

每每看他的电影,低沉的背景噪声和隽永悠长的旋律永远帮助停滞和缓慢镜头创造着孤独和绝望的气氛。正是这种氛围吸引着我的视线。

但是这部里的一些长镜头颇具有力量,拍摄人群的横移或许为《撒旦探戈》的牛群开头提供了基础;三棵粗立柱那两段镜头的调度极为精彩,物体遮挡这人而后出现,且有着前后照应重复和变化。男主最后在雨中与狗争斗并生利,展示着人类在欲望和道德的空虚力量的折磨下变得疯狂。

有时会觉得他的电影显得极为形式主义,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在我的电影观念构建基础上,故事在电影里永远是第一位的。但是贝拉塔尔的电影除去简单的故事,其外的一切已具有足够的力量来表达更多的思想。

对一个人靠墙站立蔑视或等待或窥视和行走的记录,便已具备史诗的力量。

希望塔尔还能出新片。

 2 ) 完了

完了


完了
分手的日子到了
誓言从大岛的边缘
崩落
只剩坟墓立在海崖上

死亡的林木和太阳
和我尚还活着的心
都拦不住月的盈缺
挡不住潮的涨落
抗拒不了你的来去

完了
一切都已完成
一切都要结束
好了
让我们摘下贝壳的戒指
放回沙滩
让我们取出瓶中的薰衣草
插回花田
让我们吐出皇家大盘
摆回餐桌
让我们收回泼出的暗水和明晃晃的心血
把这一切留给下一个人
下一个到来的或者寻到的
下一个射中我们的
或者我们射中的
下一个让我们重生
共我们死亡的
下一个试图点燃硕阳的

好了
墨西拿太遥远
圣马丁运河太切近
完了
爱的蜜已经喝光了
完了
可爱的苦水涓涓漫长
好了
她已经走了
完了
可我的心还在她身上

 3 ) 他明天回来

第一个镜头从凝固的窗外拉伸到了窗内观看的人,整部电影比后期更慢,很塔尔,但稍感有些繁冗。男女主很像探戈里的斯密特夫人与弗塔基,但所处的环境与困境变了,对于个体的凝视更强。对话也如塔尔彩色电影一样超多。 来回振荡游走的缆车 一如傀儡般被命运的细线吊在轨道上,对望缆车的人是常年绝望于下一刻疯狂崩溃却在这一刻又无能为力的人,音乐在耳畔响起,如同我也加入了这场粘稠雨季的舞会,时常呆望,也如同我眼前的摄影机游走在凝视我每一个坐着观看的姿势,穿鞋的姿势,与人相望的姿势,狗以其原始的姿态对抗吼叫,人何以堪。想起以前有会出门,楼下挺熟的一只狗在那天像疯了一样追着我跑,吼叫,像是要扑过来一样,我四处逃跑,却又怜悯的又回到原处,它又吼叫扑来,终于我用更大的声音吼了回去,那是一种连我自己都震惊的声音,终于狗呜咽的回去,直到看向不远处路过的路人震惊的看着我,我意识到自己是人,又回到了躯壳下的自己。想想就像是“他明天回来”,而我又回到了这一刻。

 4 ) 无产者之夜:Good Times, Or, Pleasure at the Barrière

从1975到1981年间,朗西埃曾参与并带领一份名为《造反有理》的期刊。

在该刊物上朗西埃最后发表之《城墙外的悦、乐时光》(Good Times,Or,Pleasure at the Barrière)一文中,朗西埃从1849年流行于巴黎咖啡厅与剧院的通俗歌曲、工人生活中的歌唱娱乐,以及国家的检查制度与当时的政治氛围,切入对于十九世纪工人阶级的现实、理解与想象的讨论。

“Barrière”指巴黎的城墙之外,工人寻欢作乐的场所,然而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布尔乔亚对于工人文化的想象:酗酒、纵欲、但又充满挑衅,这些特色被偷偷转为咖啡厅里或剧院里“不道德”的歌曲。然而,另一方面,在城墙外的小酒馆,也具有不能被单一化的意义,不仅是工人们的娱乐场所,也是社交与交换信息、分享经验,甚至找寻新机会的地方。这个龙蛇混杂之处所产生的无秩序,打乱了社会阶级的“界线”。朗西埃指出,在1970年代的研究当中,多将这类的小酒馆文化视为对于工厂规训以及中产阶级道德化的反抗,忽略了它的娱乐价值。反而真正去挑战当时检查制度的,是布尔乔亚剧院当中的娱乐表演,产生于对于工人文化想象的通俗内容,搅动了布尔乔亚的道德部署。(朗西埃《历史之名》)

贝拉·塔尔电影中的匈牙利小酒馆,尤其是《祖咒》中的“泰坦尼克酒吧”,便是这种典型的Barrière,这里凝结了电影中原本不多的冲突元素,更是导演“抒情”的示范地。Barrière是电影的发动机,无产阶级的一切欲望都在这里被策动着,这些逾越了各种各样“界线”的“危险少数”,这些从⽇常⼯作、休息中窃取来的夜晚——每一个潮湿的雨夜,一切都在这里被搅动、发酵、提纯。他们使用“逾越”了社会阶级定义的语言,在工人与工厂主之间产生出邻近性、可互换性的模糊关系,这种特别的“阶级尴尬”也出现在这些工人作家的自我表达上,当他想要向其他人表达诸如中产阶级、作家、政治家,甚至工人阶级对于自己的轻视。朗西埃指出在《无产者之夜》当中的工人运动,亦是美学上的运动:企图对自己所被规范的时间与空间进行重新划分的实践行动。这个“革命”的核心便在于对“时间”的分配——在白天工作,晚上休息这样一种对于工人生活的一般想法——打断,这些工人利用晚上时间作了别的事情。

贝拉·塔尔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导演,一个纯粹的唯物主义电影大师。

 5 ) 我的绝望 与你分享

我坐在窗前

徒然地望着外面

天空一动不动

空气害了重病

灰尘都被时间凝固

缆车像挂在电线上的麻雀

发出乌鸦一样的嘶鸣

摇摇欲坠

步履蹒跚

像我一样

孤独而又绝望

头发像死湖里的水草

死命在纠缠在我的脸上

窗外的瓢泼大雨

和孤树后面的浓雾

还有地上稀烂的泥泞

与我脸上的水草

一齐起舞

我看不清暴雨中的野狗

它慌乱的叫声

就像我的哀嚎

与吱吱呀呀的缆车

被拉成了一条线

定格在这

荒唐而又绝望的

黑白世界之中

 6 ) 抒情派虛無主義攝影

不能用言語說明對導演貝拉塔爾的電影的特殊感情,我覺得他對雕刻時光的理念更勝塔可夫斯基,而且他的抒情派虛無主義攝影更是獨步天下。貝拉塔爾的長镜頭是抒情的。攝影不想叙事,角色不想說話,演員總會陷入長時間的沉默,人們都浸溺於自己的世界,發生静默的美。音樂常常像一個無形的角色,憂鬱且傷感;它總在旋轉,如同絮語呢喃。能營造出這樣神秘迷人的氛圍,即使晦澀難明,無法理解故事,我也不在乎了。

 短评

下雨/浓雾/狗/睡觉

5分钟前
  • fanshisan
  • 力荐

洁癖的画面冷寂的氛围,他30多岁拍的这部看似讲爱情的片子,长镜头已被说烂。不过镜头间的切换,与景深都以平移完成,即便是回旋的空间,像诗歌的韵脚相互连接。定镜也相当注重构图,楼梯出入一幕切成摄影作品不错。Vali Kerekes的歌让我想起mus的《sola》,一个在水里她是在雾里。

8分钟前
  • 苏格
  • 推荐

#12thBJIFF . 缓慢的推拉摇移,每一颗镜头都浸满情绪,我可以坐在资料馆一直凝视电影里灰蒙的雨。人狗互吠的镜头充满张力!好喜欢啊!

13分钟前
  • ibelieve
  • 力荐

在思索窗外工业存在时爱人正在浴室自杀,为找到情感支点如电缆矿车般机械交欢,雨中千人面孔水帘逐渐覆盖墙面纹理,将意义抽离后心安理得稳坐官府报复出卖,踉跄间雾中无主群狗对吼,没人在意汹涌舞会前后踏水独舞之人……贝拉塔尔式随性拍片,真让人好生羡慕#2022北京电影节

17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再没有什么可失去的,我剩下的就只是这副躯壳。每天去五个酒吧,晚上就倒在自己的床上。我总是冷酷无情甩掉妄图依附于我的,而死死纠缠那从不属于我的。我愈来愈衰老也愈来愈胆小,肝脏快要坏掉,幸福总更遥不可及。生命是一段寂寥的舞蹈,于是我伏在了地上,与恶犬相向吠叫。我没有归宿,是荒原雨夜一只流浪的狗。

20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将人拍出物的质感,将物拍出人的情状,贝拉塔尔是伟大的唯物主义(realism)导演。(开头处刮的不是胡子,而是在修剪大地的纹理)长镜头最适合realism film,人物还未入镜前的自然描摹,人物入镜时只呈现背影,人物出镜后的持留。作为姿势的身体、雨夜、绝望的气质。无产者的小酒吧。

21分钟前
  • Eco
  • 力荐

贝拉·塔尔的长镜头,凝视着那些活在无边无际的孤绝中的人们,看他们踏着无始无终的大地,淋着无休无止的冷雨,渡过不眠不休的长夜,被弃于无穷无尽的时空里。他注视着苍生的苦难,心怀宗教式般的怜悯,用说不出口的叹息陪伴着宇宙中的这群孤儿。

23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2022年北影节:那些空洞的、无聊的、乏味的长镜头,像极了小学生凑不够作文字数强行加的“啊啊啊”、“哦哦哦”。

24分钟前
  • 摸鱼摸到库斯科
  • 很差

单一的突围会被淹没,伙伴?把自己还给自己,丢弃赋予。醉倒在清风里,醉倒在淹没前的突围里,在安静的无底的黑洞里,慢慢走吧,累了就躺下,时间的柳条编织美丽的句号,重生,多么可笑。第一部贝拉塔尔,舒服得不像话的平移镜头,看电影成了个探索和领悟的机会,我想起了晨雾里的小屋。

25分钟前
  • 水泥脑袋
  • 力荐

残败的市镇,颓废的酒馆,手风琴在肆意呻吟,衰狗在大雨里蹉跎踱步这一切在令人感觉时间静止的黑白长镜头下都好似包裹着莫大的痛苦...在这些长镜头下叙事从来都不重要,而是在固执的抒发着时间凝固那一刻的焦灼。

26分钟前
  • 像一把刀子
  • 还行

Béla Tarr的长镜头是抒情的。摄影不想叙事,只顾着抒情。角色不想说话,演员总会陷入长时间的沉默,人们都浸溺于自己的世界,发生静默的美。音乐常常像一个无形的角色,忧郁且伤感;它总在旋转,如同絮语呢喃。

30分钟前
  • 满宇轩·Paris
  • 推荐

雨势滂沱如世界末日,室外的雾气与室内的水蒸气相应,一片混沌迷蒙天地间,唯有平移的长镜头仿佛掌控了运动的趋势,具有某种凝视的全知功能。这个世界已然崩朽,恐惧主宰心灵。

3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黑白修复无敌。贝拉·塔尔和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在这部里做的工作,基本都是在为《撒旦探戈》作准备。主角这种只爱自己的人,恐怕最后一定会走向恶,也一定会受到永生的诅咒。每一个镜头结尾都“遁入虚无”,每一场必要、精准、精彩,极富挑衅性,人狗对战实在太强。

35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灰尘满布和锈迹咯吱作响的小镇——贝拉·塔尔给我看总是这种色调,滋生着末日的忧郁。小镇里发酵着厌倦和绝望。雨中独舞、酒吧独唱、平移群像、与狗吠斗,贝拉·塔尔的长镜头是长通道,给你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多的沉默、足够多的雨或尘埃,让你进入他孤独绝望的世界或无法进入。这也是孤独绝望的事。

40分钟前
  • 不流ᝰ
  • 力荐

缠绵悱恻下不停的雨,酒吧里众人的欢舞。一地的狼藉,内心落入虚无。

4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12th BJIFF No.23@深影。4k修复版。连绵的横摇在空间中展开时间之流,雨水如音乐无止无休,甚至落入影院之外。诅咒都在台词里,但台词是多余的狗吠。

42分钟前
  • 奥兰少
  • 还行

[2013-05-23]摄影是真心好,小塔的招牌横移淋漓尽致的体现(尤其是镜头中对叙事而言的“冗余”部分),对人物和空间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凝视”。对白文学性极强,渣字幕都能被震慑到。[2022-08-13]BJIFF重看4K修复版,反而有点减分(7),很多长镜头不是特别必要,加上调度设计跟后来成熟期的没得可比,横移一来回就太嫌生硬了,对白恨不得念诗也是太做作了。其实还是蛮类型片潜质的一个故事(虽说这单情节按类型片走大概20分钟就拍完了),可是生生拍成这样也真是作者风格太强了。被某教授讲完之后,对其中的名场面(三组人物四组墙的横移)简直无法直视地想哈哈大笑(“这就是匈牙利国歌”哈哈哈哈啊哈)。

4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20岁的我:“但愿在我有生之年,年年都重看一遍。如果生命只剩下七个半小时,我愿用来看一场《撒旦的探戈》。”现在30多岁的我:贝拉塔尔大爷你放过我吧,你的电影我是真的看不下去了!这慢慢慢慢的移动镜头,可真是太好睡了!

4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气质神韵像极阿基的餐厅式爱情,故事却是塔尔的瓦解式毁灭。开篇的后拉窗外天空,将主观视角转换为偷窥视角之后,镜头便一直处于躁动不安的神游状态,突出与静态人物之间的主客照应,画面被不断切割,连做爱也是缓慢着的。摄影美轮美奂,仿若置身水下世界的通透明澈;黑白镜像,上帝与平民共存亡。

49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观影途中反复想起《都灵之马》,看完一查导演:对不起,是我选片的时候大意了。下次不会了。[B+]

50分钟前
  • 这里是安德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