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

爱情片法国1992

主演:珍·玛奇,梁家辉,弗雷德丽克·梅南热,阿诺·乔瓦尼内蒂,梅尔维尔·珀波,丽萨·福克纳,让娜·莫罗,弗里德里克·奥伯汀

导演:让-雅克·阿诺

 剧照

情人 剧照 NO.1情人 剧照 NO.2情人 剧照 NO.3情人 剧照 NO.4情人 剧照 NO.5情人 剧照 NO.6情人 剧照 NO.13情人 剧照 NO.14情人 剧照 NO.15情人 剧照 NO.16情人 剧照 NO.17情人 剧照 NO.18情人 剧照 NO.19情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02:17

详细剧情

  1929年的越南是法国殖民地,一个15岁的法国少女(珍·玛奇 饰)在西贡女子寄宿学校读书。每逢假期她便回家,母亲办了一所很小的学校,收入甚少。她有两个哥哥,大哥比尔吸毒成瘾且横行霸道,二哥保罗生性懦弱,常受大哥的欺负。一天少女一如往常一样告别母亲乘上渡船回学校,在船上遇到一个坐黑色大轿车的中国阔少爷(梁家辉 饰),他是华侨富翁的独生子。中国男人喜欢这名白人少女便去搭讪,两人便搭上了。 少女在寄宿学校里知道有的女生在外卖淫,她也想找个有钱人试试,因此很主动地与男人交谈。上岸后两人逛了西贡,还一起上馆子吃中国饭菜,男人用汽车送她回学校。第二天刚放学,黑色汽车就等在校门口了。 两人很快就坠入爱河。男人把少女带到他的公馆,这是中国富人们常用来金屋藏娇的地方。他俩在这里幽会、洗澡、玩耍。有时晚上也不回学校,校方只好通知她的母亲,然而……

 长篇影评

 1 ) 爱到不能再爱的那一天

脑海里一直浮现那个镜头,年轻的少女站在西贡开往法国的轮船上,她戴着一顶越南男人才戴的毡帽,倚在栏杆上,两眼含泪,看着岸上那辆黑色的房车,房车里有她这辈子最爱的男人,他们再也不能和彼此相见,她无声啜泣,她绝望的样子让我觉得很是心酸。

年少的杜拉斯与英俊孱弱的中国富家子弟的绝望的炽烈的爱情,两个不该相爱的人,机缘凑巧的相遇,顺理成章地相爱,之后又像可以预期的那样,不得不分开。一开始就能猜到结局的,偏偏不愿停止,一直爱到不能再爱的那天,这样的缠绵悱恻,又这样的注定沧桑,仿佛浓缩了世间所有想爱不能爱的荒凉。

十几年前的梁家辉文弱,语调温和,输得有光发亮的头发,两眼里带着长期声色犬马而造成的无神,整个人无力而萎靡,然而他又是英俊的,他依附于父亲,没有工作,消沉度日,他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看起来就是一个除了浪荡情场风月场外别无所长的纨绔子弟,但是他又是谨慎的,做事周道的,有自己想法的,继承了中国商人故有精明的一个富有家族的后代,他有着莫名的吸引力。这样的一个中国男人,就这样牢牢驻扎在年少的杜拉斯心里。

一个以教数学养家糊口的略带神经质而且偏心的妈妈,一个沉湎吸毒脾气暴躁行为自私没有兄长样子的哥哥,一个懦弱的无力的没有反抗意识的爱哭的很需要保护的弟弟,这就是杜拉斯的全部。她们家没有钱,她很幸运地可以到西贡的一所教会学校里念书。正是在某次从家返西贡的途中,她站在船上,倚着栏杆的样子,深深吸引了梁家辉,于是一场以掠艳为名的惊天动地的爱情拉开了帷幕。

黑色的房车,两个人同坐后排,局促的略微不安的美丽少女,一个心跳加速,为少女的风貌所倾倒的三十二岁的中国男人,看得出来,梁一直克制自己的情绪,从礼貌的寒暄开始,漫无边际的聊天,而很有意思的镜头出现了。特写的两个人的手,梁略微颤抖,想靠近却又放弃,手指伸屈可见他内心挣扎,而少女是期待的,又是不安的,忐忑又心仪,终于两个人的手叠在一起,之后十指紧扣。静默的房车一时春光旖旎,我很喜欢这一幕。可谓是二人一见钟情,却又情感爆发。虽然当时谁都不觉得自己会爱上对方。一个富有的中国男人,一个家境贫寒的西方女生,在当时的越南,加起来就是不可能三个字。电影以年迈的杜拉斯的倾诉作为线索,再对比少女的未完全发育成熟却特别撩人的风姿,实在让人觉得压抑沉闷,却又有一种别样的温馨,试想不是每个老太太都会有机会拥有一段让自己刻骨铭心致死难忘的爱情吧?而杜拉斯少女时遇到的那个情人却一辈子都住在她心里。当然她的身影也住在那个中国男人心里住了一辈子。这样强悍的感情,这样残忍的现实,组合在一起,也许正能说明着一切都是宿命。两个人注定相遇,却不得不分离,相遇是命,分离也是命,总之一切都不能逃脱命运的安排。

这部电影被定级为R级,尺度的开放应该不会在色戒之下,对比起色戒中笼罩着的浓重的政治意味,情人里的每一个暴露的镜头却是为了迎合剧情发展,掌控二人行为的,除了感情,还是感情。我比较喜欢这样的纯粹,或许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事情是纯粹的。呵呵。梁老式的华美的府邸,屋外的一片喧嚣,昏暗的光线,就像梁的不能自我支撑的人生般,尚在年轻却已经有了腐朽的气息,而少女却是白玉无瑕般美丽,有着无限的生命力,瘦削的身体又有无限力量,这也让那样的镜头不致猥琐,而是有了许多美感。我想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一定都会想起张爱玲那句著名的论调,古今中外,放之四海而皆准,不管是女人还是女生,对待感情的态度,始终是那么感性而弱势。

梁请少女一家人吃饭,一家人都在狼吞虎咽,而梁成为笑柄。之后的误会,少女与弟弟在舞池旋转飞舞,少女整个人都贴在弟弟身上,犹如弟弟就是她的情人,有梁的面部表情的特写镜头,呵,爱情,有时候真的很复杂。之后梁粗暴地对待少女,美丽的女孩却问起自己值多少钱,梁恶狠狠地把钱甩到床上。也许他只是痛恨这个女孩把自己当成妓女,他憎恨这个女孩不爱他,他憎恨自己爱上了这个女孩。纠结无限,让人唏嘘不已。

少女一直以为自己不爱这个中国男人的,也许只是不想面对而已。她要回法国,而梁必须娶家里安排好的那个门当户对的中国女子,他一定要成为别人的丈夫,他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于是两个人谈起注定的分离。瘦削的女孩在风中缩起了肩膀,梁脱下了自己的西装,披在她肩上,两个人一起看着大片的农田,寂静到可怕的二人间的静默,想必两个人心里都在绝望地翻江倒海吧?我特别喜欢这样的长镜头,总是让人胡思乱想。

终究是要分离的,能做到的也就是继续相爱,爱到不能再爱的那一天。

梁结婚,身着黑衣的杜拉斯混在所有看热闹的人中央,她面无表情,看不到她内心的凄惶。两眼却是无比眷恋搜寻梁的身影,而搀扶着盖着头盖的新娘的梁也心不在焉,两个人终于眼神相遇,一时间,两眼对望就已胜过千言万语,那些舍不得过去的,总是成为过去的,那样让人沉湎的相爱,总是要舍弃的,那样看似冷漠却很温暖的情话,终究是要失落在风里的。世界上总是有一种爱情,就叫做绝望。而这种爱情,因为彼此不能长相厮守,却又无法忘却对方,而显得更加悠长深远,将彼此深刻纠缠。

如果是你,你愿意经历一场这样的绝望的爱情吗?

离别的日子终于到来,少女和第一次相见般,倚在栏杆上,看着堤岸。那里有她最爱的人,她最绝望的牵挂,她最炽热的想念,她终于明白自己深爱那个中国男人。黑色房车就像一个静默的关于爱的符号,却镌刻在她心里,她就这样盯着房车,直到再也看不见,她还在看着房车的方向。两个人的爱情,到这里应该是到了高潮吧?

接下去的故事,不言自明。杜拉斯结婚生子又离婚单身。梁成为别人的丈夫,别人的父亲,平庸老去。两个老去的人还爱着对方,这样一份彪悍的爱情足以构成让其他所有一切黯然无光的理由。由此,我相信爱情,总是存在的。

而总有勇敢的长情的不善于放过自己的人,会爱到不能再爱的那一天。只有死亡,才会彻底断绝对对方的念想。或许就是死亡,也无法将彼此分开。

如果爱,请深爱,爱到不能再爱的那一天。

 2 ) 只字片思

不知道可不可以这样说,《情人》和杜拉丝在今天受到的是强大的汹涌的误读风潮。
中国男人与法国女孩之间的情欲。与其说是情欲,不如说是他们的对生的渴求。
因为害怕。
害怕自己存在的毫无意义,毫无证据。
于是从另一个肉身上,另一个与自己盘根错节痛苦纠缠的生命中,找到自己,记录自己,还未结束,已成传说。已经在想:多年以后,我会记得。
不然,为什么相爱,相爱的没有道理,只是情欲吗?不如说,是对自己的情欲。
从性与爱中拯救自己。把自己从一种默默的消逝中拯救出来。那种消逝,那种无可挽回,无法记忆,令人恐惧和忧伤,就像水消失于沙。
湄公河的水潮声,越南的雨季,热带植物一样的生命力,为了存在而衍生出来的爱情。

 3 ) 回忆里爱情的香气

为什么直到今天才开始。
杜拉斯,和她的文字,影响着我,连同她骨子里那些情绪。
这么久以来,我总想说些什么,回忆些什么。南洋湿热的空气,昏暗房屋内沉凝的喘息声,那个面容的沉静逾越年龄的女孩,那个男人慌乱而颓唐的眼神。
是的这些片段总是突然闪现,“啪”地贴在我脑门
然而我就象那个十五岁半的女孩,注视着,不发一言。

我十五岁半……那一年。
我的头忽然倒向一边。金黄灯光直泻下来。
镜头里的空气是潮湿闷热的,一点点火星便能勾动一场爆发。孩子们争吵着,声线高亢,声音嘈杂。
文字是平静的,凉润的。手指翻动书页的时候,指尖凉滑的触感。吵闹声细微而悠远。

让我们重新回忆一遍。每一处细节,每一丝情感的弹拨。我想象年迈的作者坐在窗前,窗外的欧式街道一瞬间化作拥挤杂沓的南洋国度。路面上流动着炎热的空气,没有四季,只有炎夏。喧嚣的夜晚昏乱不堪,各种气味纠结混杂,梦一样。有点眩晕,有点迷离,情感暧昧而昏盲。
女孩戴着一顶很大的帽子。连衣裙下萌动的、发育不全的身体。容貌并不出色,却有些与年纪不匹配的不恰当的成熟。
男人在滑动玻璃窗后注视着她。瞧他总是那副神色。着迷、紧张、专注、局促。
梁家辉梳着分明有序的短发,夹烟的手指不自觉地颤抖。他是如此拘谨和小心翼翼。
第一次作爱,他在她面前孩子似的哭了
那个太单薄的身体。
昏暗的房间,赤裸的身体起伏着,轻微的喘息。燥热的空气中,沉迷于汗腺分泌的瑰丽。
 
街道上洋溢着各种气味各种声响。阳光透过窗格投在地面和墙上。
摩擦。渗出的粘腻汗液,好象是皮肤在低泣。
像那个哀伤的男人,总是局促地,讪讪的。什么都不理解,什么都怕。

回忆里。他是如此爱她,不能停止不爱。多年以后,当她年迈头白,步履迟重睡思昏沉,发育完好的身体日渐干瘪,他说我依然爱你,我不曾忘记过你。

杜拉斯回忆说,她对他的爱是不可理喻的。
在离开的船上,她看见那辆熟悉的黑色汽车,她可以感觉车里那个沮丧的男人一直,望着她。
镜头里,简.玛素的神情宁静空漠。

幽蓝的灯光流泻在肌肤之间。她的头发凌乱,湿湿地粘在脸颊上。她微张着嘴,疲惫而欢乐。
欢乐,即使欢乐,也只是半闭着眼,面无表情。

影片的色调一直是单调的昏暗灰白,惟有男人结婚时那满眼的中国红教人惊艳。
时光如此匆匆,喜乐声震耳欲聋。
多年以后,它们都缩成微弱的嘤咛。只是那满眼的红,犹如记忆的炎夏,插在回忆里,仿佛背心上的一块冰。

杜拉斯的情人,活在回忆里,插叙倒叙,往事历历在目。
电影里的情人,用最后一面老妇的背影告诉观众一切乃是回忆。然后电话铃响,苍老的声音压抑于心。

《情人》的文字像极了电影。然而影象化的《情人》,有故事,却没有回忆;有回忆,却缺乏爱情。

或许爱情,当日真的不曾存在,只因有了回忆,它才得以栖息。

 4 ) 嘴上说不爱你,身体却想要你

终于在清明假期看了电影《情人》,影片结束很久了,心中却残留着屡屡遗憾。为东尼与简的擦肩而过而遗憾,也为古往今来相爱却错过的情人们而遗憾。
遗憾的不是相爱却错过,而是,我爱着你,却从未告诉你我爱你。《情人》中,简爱着东尼,她却一直嘴硬,告诉他“我不爱你,我跟你在一起是为了钱”。可是,当终于告别,在返回法国的轮渡上响起动人的华尔兹,她却瑟缩在角落里哭得像个傻逼。她仿佛突然恍然大悟,自己竟然那么那么爱东尼。
放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情人》应该算是一部颠覆三观的电影,因为它所讲述的,是一个大叔包养“幼女”的故事。
《情人》带有杜拉斯的自传的色彩,影片以女主的视角,回忆了那段爱欲交织的往事。

简是一个生活在越南的法国少女,才15岁。她在西贡上学,而她的家庭则充满了不幸和冲突,她的母亲靠办一个小学校挣不多的收入,家境清屏。而他的哥哥比尔则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瘾君子,经常欺负她和懦弱的二哥保罗。母亲却又偏爱大哥,因此,家庭对她而言,不仅是个没有爱的地方,反而恨意弥漫。
故事发生在去往西贡学校的轮渡上。

15岁的简穿着丝质的连衣裙和镶着亮片的廉价高跟鞋,她双手撑在船的栏杆,一只脚踏在最低的栏杆上,微风吹着她的裙摆,一动一动,风情万种,撩动着他的心。东尼从老式汽车里走下来跟她搭讪,此时他的内心应该有一点紧张与激动,情欲在他心间绽放,他的心颤抖,手也颤抖,老司机也有笨手笨脚的时候。
简拒绝了东尼的烟,他却说:你这么美,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东尼邀请简乘坐他的汽车,送她去学校。汽车驶过春天也可能是夏天的田野、林荫大道,而暧昧的空气也在车内弥漫。东尼的手开始慢慢地探索,开始试探着触碰她的手指,没有反抗,于是他继续深入,握住了她的手……当抵达她的学校时,他的双手已经在她的双腿之间放肆地为所欲为了。简的眼睛瞥过他的汽车、钻石大扳指,那一刻,她内心已经充满了对财富的向往,此时此刻,她就是一头待宰的羔羊。

第二天放学,东尼的车停在校外,她走过去,故意在车窗上留下了深深一吻,这一吻,如天雷勾动地火,撩得他欲火焚身,情难自己。

在他们的感情中,简仿佛更主动一些。她随着他来到他父亲送给东尼专用供养情人使用的屋子,欲望蠢动着,但面对这一方未被开发过的处女地,他却有些退缩了,他是一个被欲望吞噬的男人,但内心原有的道德却让他畏缩不前。她却对他说“对我做你对其他女人做的事吧”。然后她主动地褪去了衣衫,十五岁半的年轻美好的胴体在他眼前展露无遗,他内心的道德防线在那一刻,终于被欲望冲垮,一泻千里。
刚开始的时候,对他们来说,彼此真的就只是情人,这场性事,对他们而言,只是一场交易而已。简是为了东尼的钱,而东尼呢,则是为了她年轻的肉体。

一场云雨后,在高档餐厅共进晚餐,他甚至试图撇清,他说:“我不能娶你了,因为你已经不是处女了。”
她一边狼吞虎咽,一边无所谓地回应:“那太好了,反正我不喜欢中国人。”
从何时才开始看到爱的呢?大概是东尼请简的家人共进晚餐,餐毕,简在众目睽睽之下与自己的二哥贴身热舞。而在一旁的东尼眼睛中泛起了点点泪花,甚至于哽咽了。回到他们的小屋,他甩了她一个耳光说:“你就是个天生的婊子。”
那一巴掌,是嫉妒,是恨,也是尊严被践踏的悲愤,而这一巴掌,却也让人看到了浓浓的爱意。只有真的爱,才会产生真的羡慕嫉妒恨。
东尼为了简甚至还向父亲求过情,他想娶简的。但黄种人和白种人互相的歧视,让他不能如意。他对她说:“我不能舍弃我父亲的财富。”

他被刻画成了一个懦弱的男人,物质上很富有,但精神上却一穷二白,他周旋在不同的女人之间,寻欢作乐。可是当他遇到真正喜欢的女人,却又不能给她婚姻和承诺。其实,如果她给他肯定答复,也许他还可以反抗,还可以努力一把。但是她从没说过她爱他。她说他爱她,她却说“我来找你,是因为钱。”
太多的失望,让东尼觉得自己的努力仿佛毫无意义,他说,他为他的情人死了。他只好屈从于父亲,娶了别人。而她则见证了他的婚礼。隔着人群,在喧天的锣鼓和炮仗声中,他越过攒动的人头定定地看着她,眼里充满了无奈和悲哀。那一刻,我无限同情他,一个高富帅,一个富甲一方的男人,却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能去爱最想爱的那个女人。或者说,在他自己的意识中,他就算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得到她的爱,那才是最悲哀的。
有人说,简从头至尾并没有表现出多爱东尼,她也从未说过爱他,直到在返回法国的轮渡上,爱才觉醒。但这并不客观。

东尼结婚后,简就曾去过了他们共同生活很久的小屋,在那里还有东尼的余温,旧时的情欲余温尚存。她久久地坐在床上,雨淅淅沥沥地下,而要等的那个人,再也不会来了。
简是爱东尼的,但她大概是出于自尊,故意撒谎而已。明明是为你而来,却偏偏要说是为了钱。这么努力地把自己包裹成一个混蛋,只是不想受到伤害吧。一直逞强,一直嘴硬。直到离别来临,她站在船上,以为等不到送别,然而当船离岸,她才看到,他的汽车就停在码头的角落,原来他一直在目送她离开。

当华尔兹响起,她痛哭流涕。她的眼泪,有力地证明了这场注定不完美的爱情。
爱情中多少错过,都是因为嘴硬和逞强呢?如果爱一个人,为什么不能告诉他呢?如果注定要离别,让他在被爱过的余温里度过一生,总比在从未被爱过的冰冷和伤痛中度过要好。相爱时要抱紧一点,离别时要用力一点,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很难,而在茫茫人海中失去,却只在一念之间。

 5 ) 被阉割的五个夜晚

第一次看完《情人》这部电影时,并没有太大的触动。只觉得这不过是一段异国情调的艳遇故事,男主的情感没有《洛丽塔》里的男人那般强烈,女孩的情绪也没有《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男孩那般躁动。两人的情感不过建立在一次意外的偶遇,并不让人动容。

直到我发现自己原来看了阉割版,才找到完整版重新看一遍。看完后,我怒不可遏,因为所有被删减的戏份,恰恰是这部电影全部情感之所以成立的凝聚点。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刚刚和充气娃娃发生关系的青头仔,并被告知这就是灵与肉的碰撞;或是一个未经人事的少女与一个性无能行房后,被告知这就是巫山云雨。

中国的影像市场就像中国的军人一样,是不带性符号的。当吴京在非洲一个打八个且露出古铜色胸肌时,观众只感到硬朗和霸气,而当两个美国队长在大楼里对打且露出屁股曲线时,观众却直呼老公。性魅力的本质是一种人性的真实气息,它可以让你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可协调的关系,是一种人性本有的魅力。而一个没有性魅力的人,其形象往往是冰冷的,它无法让你感受到真挚的情感,相反,它铸造了一道不可接近的铁门。

大多数中国影像是没有性魅力的,只有被阉割后的情绪冲动。男女相爱的凭证不在性吸引,而在为对方付出了什么。性与爱本就是一体,可是性在这片土地却变成了禁忌,在公众场合和电影里都是。当性成为银幕禁忌,情爱的表达只能沦为擦边球。大多数中国导演拍不出性爱,只拍出性。当性爱在电影里只剩性,那所有的行为只不过是欲。这种欲不是动物性的欲,而是对于禁忌探索的羞耻快感。

前夜

主角法国女孩在学校唯一的朋友,也是女校唯一的白人,是个毫无顾忌的白人女子。当其他女学生都在宿舍穿着白色睡衣时,她却赤裸着身体走在宿舍,展现着真挚青春的无拘无束。她赤裸躺在女孩的床上,自然地和她聊着学校里女生在外卖淫的事情。女孩听到后,对她朋友说:“这对我总是有吸引力。和不认识的男人出去。你甚至看不见他们,毫不知情,你永远不会看见他们的脸。”

在阉割版里,首先是女孩的朋友赤裸走在宿舍的镜头被删去。台词被翻译为:“你可以指控我,跟一些不认识的人外出,你根本见不到他们,你不会见到他们的面孔。”

女孩朋友的镜头被删减,使得女孩朋友无拘无束的人设被阉割。观众直接看到女孩和她的朋友在床上聊天的脸部特写镜头,使观众只觉得这不过是两个小女孩的枕边夜谈。而被更改的台词——“这对我总是有吸引力”恰恰就是构成了女孩选择和男人开始这段关系的最大动因,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一种对于性未知的向往。

第一夜

两人幽会的房子坐落在唐人街的闹市中。房子的外表和内墙都被涂上饱满的蓝色。在法国三色旗里,蓝色代表着自由。屋外是中式传统的招牌、摊位、街道、人群和叫卖声。屋内是现代西式的床、沙发、摆设。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男人走到女孩身旁,坐在椅子的扶手上,正反打的镜头从女孩的左肩取景,男人在画面里显得矮小,无力。当镜头切回女孩,男人在镜头中依旧只占据一个小角落,头顶留白,女孩则占据了右边的整个画面。权力的主动在此不明而喻。

男人双手搭在女孩的肩膀上,将她慢慢拉进,两人慢慢靠近画面的中央,且各自占据画幅的比例逐渐对等。褪去衣物后,赤裸的女孩被男人慢慢抱到床上。门缝的阳光穿过阴暗的房间,轻轻洒在女孩的身体上。青春的身体是最干净无暇,美丽动容的。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散发清香而不妖艳。这种身体的美是维纳斯式的美,是自然的活力和纯洁的象征。

此刻的配乐不是诱惑、也不是欢愉,而是恐惧的。在男人的心里,这无疑还是一种禁忌的打破。屋外的市井人声与屋内的禁果只有一墙之隔,男人还没有放下世俗的束缚。最后男人背对着这堵隔绝了世俗的透着阳光的木闸门,在女孩的主动下,解除了禁忌的衣带。

真正的高潮只有两个镜头,也只有一个动作。床脚的中景镜头对着男人慢慢蠕动的臀部,镜头随即切到女孩的脸部特写。无论是是在中景还是特写,我们都看不到男人的表情,因为这一刻是只属于女孩的。单一的取景和动作,预示了世上所有第一次时的纯粹和懵懂。

深谙此道的导演在捕捉男女第一次时,都不会展示复杂。拉斯冯提尔在《女性瘾者》里就只有“一二三”。娄烨在《夏宫》里也不过一场昏暗模糊的野合。结束之后男人帮女孩擦洗身体,窗外的阳光照在女孩身体的正面,可我们只看到女孩背后的阴影,青春的羞涩开始暗淡。

他们躺在床上,开始聊着彼此家里的事,这是他们第一次敞开心扉,从身体的坦诚相待到灵魂的推心置腹,性成了解开双方心灵枷锁的钥匙。男人不再身穿白色西装,而是换上一袭黑色睡袍。蓝色房间使他展现最真实自我的一面。镜头随着他们的对谈不断推进,从男人的面孔推到女孩的脸庞。最后在女孩的引导下,两人再度缠绵,镜头此时才慢慢拉远,预示着这对男女已经踏上无法回头的道路。

夜幕降临,在房间的大全景里,两人赤裸躺在床上。风扇的黑色影子在墙上不停旋转。男人告诉女孩你将会永远记得这个房间,就像导演在告诉观众我们也会记得这个房间。

在阉割版里,从男人褪去女孩的裙子后,房间里的戏份全部删去。因此,观众只是隐晦地知道他们发生了关系,但观众不知道两人是怎么从紧张拘谨到如漆似胶,也无法体会这次情景在女孩生命画卷中的刻骨铭心,无法体会从身体到灵魂的水乳交融。

第二夜

第二次见面,女孩穿了一袭白色裙子。就像所有热恋中的情人,女孩一进门,两人就缠绵在一起。薄薄的木门将这对偷情的情人与街道上嘈杂的人群勉强隔离开来。

这一次的情感是强烈的,他们没有在床上,而是在门口,背对着象征公共秩序的街道,两人不再羞涩,没有顾忌,在门口的地板上大相欢爱。镜头先是在房间的角落远远窥视着这对男女,并随着男女的节奏而慢慢拉进。紧接着切到女孩的脸部特写镜头,女孩闭着眼睛呻吟,她已完全投入这段关系中。

翻云覆雨后两人疲软地躺在地板上,镜头切到一个床上的俯视。银幕右下角整洁的床单,再次告诉观众,他们选择在地上交欢的急迫和任性。炙热的情感不容得一丝缝隙,即使从门走到床只需要那么几步路,但在沸腾的爱河前,那就是天与地的距离。

两人瘫痪在地,镜头随即切到女孩上课疲惫打瞌睡的镜头。

在阉割版里,我们只看到男人和女孩站在门边接吻,女孩的裙子被褪去。观众不知道他们躺在了地上,镜头就直接切到女孩上课打瞌睡。在这里,观众只知道他们很急迫,但完全没办法从被阉割的肢体情绪中,感知到他们热恋到容不下其他任何东西的缠绵。

第三夜

男人赤裸着睡在床上,女孩赤裸着在房间盛水。她将水倒入房间角落两盆枯死的盆栽,这个动作表明她已经将房间当成自己的一部分,人们只会在自己完全信任的空间里自由地赤裸着。床上的赤裸是对自己和对方的坦诚,空间里的赤裸则是对于整体环境的信任。她开始把这个房间当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也把房间里的男人当做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在这段情感关系中,她越来越自在和主动。

她走到床边,吻醒睡着的男人,挑逗着他。女孩是主导的,她骑在男人的身上。这一次观众终于看到男人的表情。男人起身抱着女孩,镜头在两人的面孔间来回切换。大特写的画面开始不断闪过,嘴唇、胸脯、鼻子、耳朵、手指、臀部、后背、肚脐。

与之前简单的远景、中景和特写的切换不同,这一次导演选择了更加复杂多乱的剪辑,画面在大特写里不断地快速切换,观众已经不再清楚他们的具体动作,只知道他们就像伊甸园里两条贪吃蛇,把能看到的苹果全部吞进肚子里,探索所有未知的领域。

阉割版里,观众只看到一双手在给盆栽浇水,仅此而已,仅此而已,仅此而已。看不到女孩的主动,看不到两人之间的绝对坦诚、信任与真正的亲密无间。

第四夜

女孩带男人见了她的家人。女孩家人看不起中国人,在整个会面过程不断给他难堪。两人回到房间,男人狠狠打了女孩一巴掌,并将其推倒在床上。导演在此给了一个俯拍的特写镜头。女孩穿着衣服,躺在白色床上,面无表情。男人黑色的影子如同他内心的阴暗笼罩在女孩脸上。

男人将内心的软弱无能,通过性的方式,也是他唯一擅长的事,通通宣泄在女孩的身上。这一刻,男人没有把女孩当做情人,女孩也没有把男人当做情人。她面无表情,似乎什么事也没发生地等着男人结束。

这段关系开始受到社会的审视——法国白人穷家庭对于当地书香门第黄种人家庭的阶级和种族的藐视。男女关系在社会公共空间上的失衡,促使男人需要在私密空间的权力关系中得到恢复和满足。

阉割版中,男人打了女孩一巴掌,然后就没有了。观众只知道男人的怒气,却感受不到男人通过性来表达自己的软弱无能。

第五夜

男人和女孩一起在浴室洗澡,他们没有缠绵,而是围着一缸水,各自盛水往自己身上浇。之后,男人穿着黑色浴袍,女人穿着淡蓝色睡裙,两人坐在沙发上,像老夫老妻那样聊天。镜头切回校园,身穿白色裙子的女学生们在校园里嬉戏玩闹,女孩则穿了一条深褐色的裙子独自站在角落看书。一个皮球从操场边飞到女孩身上,另一个女孩捡起球,说了一句:“哦,碰到她了,真脏。她和中国男人睡过。”而说出这句话的,是一个白人女孩。毕竟在当时的越南法属殖民区,有且只能由白人来审视批判其他白人。

阉割版中,洗澡戏份被删去。捡球女孩的台词亦被删去。观众只看到女孩被球打到。然后默默走回教室。原本的同种族同阶层的批判,瞬间沦为简单的校园冷暴力。

女孩在闹市中看着男人接新娘,所穿的裙子是黑色的。男人结婚后,女孩独自一人穿着雨衣回到那房间,雨衣也黑色的。从最开始相遇时的浅灰色的裙子,到深褐色,到最后黑色雨衣和裙子,衣服颜色预示女孩在这段情感中一步步的沉沦,直到无法自拔。

电影中一共下了三场雨:男人去和父亲谈判要娶白人女孩时;女孩家人目送大哥坐轮船回法国时;还有女孩穿着雨衣去看望在房间里吸食鸦片的男人时。第一场雨是男人在父亲面前软弱无能的眼泪,第二场雨是女孩母亲目送大儿子回法国时不舍的眼泪,第三场雨则是女孩看到男人自暴自弃放弃自己而悲伤的眼泪。这三场戏的情绪都是被压抑着的,我们没有看到镜头里的人物直接哭泣,导演一直在累积着所有情绪,直到最后,女孩在邮轮上听到那钢琴的声音,眼泪才如洪水般爆发,大特写的镜头让观众只看到女孩梨花带雨的双眸,观众被压抑着的情绪才在这一刻随着女孩的眼泪一起爆发。

五个被阉割的夜晚,就像五针雄性激素。在我看阉割版时狠狠地扎在我身上。使我像《模仿游戏》里的被化学阉割了的图灵,完全丧失了通过性去感知情感和世界的能力。

戈达尔曾说:“给我一个女人和一把枪,我就能拍电影。” 性与暴力是艺术永恒的话题。爱情片的动容,战争片的震撼,恰恰就是因为这两个因素对于人性的作用。不同的是,暴力是毁灭性的,而性是成长性的。它不应该是禁忌,也不应该被神秘化或道德化,它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感知人和世界的方式。而无法感知性魅力的人是可悲的。

==========================================================================

这几年已经不怎么写影评了,特别是在当了编剧之后。反倒是从去年开始,开始尝试做自己的独立影评播客。慢慢发现,比起冷冰冰的文字,用语音来表达观点的形式反而能让观点更具有温度和个人特色。

做这个播客的目的也十分简单纯粹,不为盈利,用爱发电,单纯希望通过这个播客来认识更多喜欢电影,喜欢创作的朋友。

特别是在我们无法做自己喜欢的电影作品的日子里,一起聊聊电影,或许就是对平淡生活最大的慰藉。

Anyway,这是一个“从创作者角度聊电影”的播客,每一期结尾我们都会一起大开脑洞,魔改电影故事。无论是对电影,或者对创作感兴趣的朋友们,都可以关注一下。

——2022.2.26

公众号二维码

小宇宙二维码

 6 ) 关于 男人所言 我怕我自己爱上你.


----------------------------我怕我自己爱上你.

杜拉斯的情人里男人这样对女人说过,身边的男人们也这样对女人们说过.这是多么好的一句话,此言一出,便可放肆的打开两人之间的原本的隔阂,什么责任,什么以后,什么未来,什么忠贞.都变得不那么纠结.

也许这是句自私的话,因为本不想去负责任,本不想去想以后,本不想去和别人有一个未来.仅此而已.

既然知道不能天长地久,此刻便可以偷得片刻销魂.

对于感情,女人总着急的得到一个答案.是或者不是.

对于这点,我非常的相信女人没有逻辑.因为,任何事情,都是有,是,非,或三种情形.(虽然我也是个女人.)

或就是不一定.

我总是问那些纠结的扭曲成一团的朋友2个问题.1.你现在想结婚吗?2.你所要的结果是什么?

第一个问题就开始犹豫,更何况第二个问题.

如果第一个问题不犹豫,说明1.你是剩男剩女,2.你是极品男女.

所谓的修成正果,不外乎,结婚,生子,安稳.请注意,没有相爱一生,终老恩爱的夫妻.你如果说有,请随意给我列举10对.

然后我会告诉你,这个地球上有60亿人口.

少数的幸福不代表集体的幸福.只能做为所谓的楷模,历史的丰碑,CCTV的榜样效益.

豆瓣有个小组叫,李雷都这么牛逼了韩梅梅却不喜欢他.http://www.douban.com/group/lihan/

在南周上也上了文化版.

这是属于80后的集体记忆,集体记忆的伟大之处就是唤醒集体的感触,共同的情绪影响,从惊喜,到狂热,到痴迷,到怀念,到稳定,到平息,到再一次的遗忘.

于是,我们开始怀念那个共同的感触.但是,这些共同的感触所给我们的影响,仅局限于一段时间,而非持续至死不能忘怀.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事情会偶尔想起,而有些事情需要提醒才能去想起.

没有什么是忘不了的,除非锄禾日当午,清明上河图,小时候的部分记忆虽然清晰透彻,但现如今也记着记着变成了2个动词的小黄段子.

记忆由清澈变浑汤是如此之简便.

请不要在现在的LOVER面前提以前的LOVER,因为你所想的起来的事儿,无非是浑汤,那么在你的提醒下,他/她也会想起从前那个人,那些事的浑汤.

然后暗地略有所思的潜移默化的把现在的和以前的LOVER对比一下,有的释怀的人会狞笑一下,有的文艺的人会加些感叹的出酸文一篇,有的萎缩的人则会回忆当时的情形打个飞机.这都是正常的.

======================================================

扯远了..- -||

我们身体反应就是,寻找同类.这属于我们本能的排他性在作怪.
但是2个完全不搭边的人,在6个人的关联内就可以产生联系.所以我们的空间会属于一个格式化了的熟人社会.

这个可以用小时候你在外面惹了祸,回家后家里就把你咣咣揍一顿一个效果,即使你做的很隐蔽,但是记得,我们在一个熟人的圈子里生活.可能路口卖冰棍的阿姨就是你家楼下邻居的七大姑八大姨的街坊的亲戚的小姨子!

集体记忆里,我们会本能的驱使我们去寻找一个所谓的同类,这就是为什么,搜索引擎会设置关键字.你要找的东西,确定了,就请你输入关键字,然后寻找.

时效过后,另寻新欢即可.

男人说------我怕我会爱上你.有些女人会如释重负,有些则会寻死觅活.

如释重负者显然和男人是同类,如此合拍,就继续合拍.时效过后,说明胃口变了,那么再次搜索.

而寻死觅活者显然应该立刻放手,而非继续纠葛.给自己多一点选择,是聪明的选择.

 7 ) 末尾的独白

It was when the boat uttered its first farewell...and the gangway had been hauled up...and the tugs had started to tow it...to draw it away from the land...that she had wept. She'd done it without showing her tears...without showing her mother or her little brother...and she was sad...without showing anything...and was the custom between them.

    He was there. that was him in the back...that scarcely visible shape...that made no movement crushed. She was leaning on the railing...like the first time on the ferry. She knew he was watching her. She was watching him, too. She couldn't see him anymore, but she still looked...towards the shape of the black car. In the end, she didn't see it any more. The harbor had faded away...and then the land.


     One night, during the crossing of the Indian Ocean...in the main room on the big deck...there had been a sudden burst...of a Waltz by Chopin...there wasn't a breath of wind...andthat night...the music had spread all over the black liner...like an injunction from heaven...related to something unknown...like an order from god...whose meaning was inscrutable...She had wept...because she had thought of that man from Cholon...her lover...and suddenly, she wasn't sure...of not having loved him...with a love she hadn't seen...becausu it had lost itself in the story...like water in the sand...and she was rediscovering it now...inthis moment of music flung across the sea.


    Years after the war...after the marriages, the children...the divorces, the books...he had come to paris with his wife. He had phoned her. He was intimidated...his voice trembled...and with trembling...it had found the accent of China again. He knew she'd begun writing books. He had also heard about the younger brother's death. He had been sad for her...and then he hadn't know what to tell her...and then he'd told her...he had told her that it was as before...that he still loved her...that he would never stop loving her...that he would love her until his death...

 8 ) 原著与电影对比分析:让我们一起患上热带癫狂症

一、 不可能的爱

她美丽骄傲而气质脱俗,却被死气沉沉的家庭束缚着。贫困而死要面子的白人家庭,性格古怪的寡妇母亲,暴躁的大哥,怯弱的二哥,疏离而艰涩的生活。

他与之相反,父亲是西贡的中国财阀之一,锦衣玉食,却因为孱弱与黄种人身份,被她的家人看不起。他亦不可能娶她,家族容不得这般贫困的野孩子。

他们的爱,分不清是肉欲之爱还是惺惺相惜的精神之爱,在西贡火辣辣的太阳下,他们亲吻着,却像两只困兽的彼此撕咬。

是的,这就是杜拉斯的《情人》。且从原著和电影两面分析,还原与解析这段热带癫狂症般的爱恋吧。

二、沧桑挽歌

《情人》原著有一个经典的开头:“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与叶芝的《当你老了》何其相似。

真是传奇呢,这种看似不可能的爱情,是如何维系了几十年?

电影里,梁家辉饰演的中国少爷问道:“你是为了钱和我来这里的吗?”

她说:“我不知道。但我喜欢现在的你,有钱的你。”

两人都有各自的骄傲和自卑。

她很明白,“是财富使他失去力量。他除了沉溺爱情外,什么都不做。”

他不会为她抛弃金钱,她也不会为他抛弃自认尊贵的白人身份,这是他们自矜的骄傲。他为孱弱的身体与精神而痛苦,她陷在贫困与糟糕的家庭中抬不起头,这是他们各自的囹圄。

二人的爱情并不高尚,似乎颇为浅薄(建立在金钱与相貌之上),但你不能说这不算爱情。

只是这爱情,注定没有结果,注定充满妥协、无助与绝望。

这是一种向着死亡,全力奔跑的爱情。

三、 殖民地情结

关于东南亚的描写有一种奇妙的美感在里面。

欧洲人总是对曾经的殖民地东南亚具有难言的情怀——这片神秘热带异域呐。

《面纱》里龃龉又在慢慢靠近的怨侣,《热带癫狂症患者》里突然的激情与执迷,《印度支那》里性格迥异的母女……

东南亚对欧洲人意味着什么?或许是:帝国主义辉煌的残影,异域风情幻想驰骋的疆场,同时被贬低与被美化的土地。

且分析几个书中常见的意象:

1、河:女主是在渡河时遇见中国少爷的。大河浩浩汤汤,孕育一切洗涤一切,同时也意味着什么都留不下来。与时间有着相似之处。

2、太阳:二人第一次上床是在火热的白昼,极致狂热,却也晕眩无助。这里的白昼总是很长,当日光暗沉,一切反而陌生了。

暑气和火光一样,虽然明亮,但象征着动荡,象征着难以持续。

3、热带植物:番荔枝、水稻、罗望子树、可可树……都有一种旺盛的生命力。

《情人》与《热带癫狂症患者》等殖民地文学相通的是,都运用极端的感情描写,把东南亚划归为燃烧情欲与人性的燥土。主人公绝望又热烈的爱意,像两只受伤的动物放肆的撕咬。

是土地点燃了人的狂性,还是人扭曲变异的血淌进了土地里?

四、原著的叙事艺术

杜拉斯孜孜不倦地抛出各种新定义新诠释(关于美、关于爱、关于家庭等等),诚然异于世俗、引人瞩目,但一味求怪癖求异见,并不是什么高明之处。无聊、反复又自大的呓语太多了。

不过意识流叙事手法仍是突破性的。把叙事线打断,插入其他故事、当时的想法、现在的心境,故事从一条线,变成了一个流动循环的系统。

随意变换人称,时而是入戏的演员,时而是闲逛的观众,时而是扮戏的替身。她是自己王国里的魔女。

五、电影的对比分析

电影削弱了意识流非线性叙述的魅力,那些时空交融、人称随意变化、思维跳跃与延展没有了。但是加深了两人内心挣扎的渲染,家庭与身份的对立也更加鲜明。

原著是多维度的世界:西贡往事、如今生活、当年感触、他人故事、现下感触……不同层面彼此交织,形成一个多变、汹涌的世界。以模糊为手法,反而更接近精确的事实——人的记忆就是自我的宫殿,取材于现实,然后添砖加瓦,模糊了现实,精确了感触。

电影总体遵循顺序叙事,不时插入老年杜拉斯的旁白,总体而言仍是单维度的世界。由此,电影难以表达意识流的精髓,只能作为一部爱情片来看。

也正因为如此,电影更加重视交代感情的发展、内心的挣扎。

有两个情节,是电影原创而书中没有的。

一个情节是女主第二次见到少爷,而二人尚未确定关系时。她在校门口看见他的车,拎着包跑上前,贴着车窗玻璃深情的吻着。虽然少爷毫无动作,只是在车里看着,这段画面却是情欲涌动,观者都能充分感受到少爷内心的震荡与挣扎。

当真是情欲片的极高境界啊,不在于脱多少衣服,一个动作就足以如此撩人。

另一个情节是两人躺在床上,少爷逼着女主说,她从头到尾都只是为了钱。他抱着她,一遍遍在她耳边说:“你只是个妓女。”她却笑得很甜蜜。

是啊,她对于注定的离别看得更为成熟冷静,为了让他心里好受些,她以无所谓的笑容接受这一切。

彼时她爱着他却不自知。

电影在感情交代上是更为成功的,也使大众易于理解这段情。

而且,电影成功地将东南亚异域风情的场景具象化:汹涌的湄公河、拥挤的唐人街、昏黄的阳光、茂盛的作物……每一帧画面都美得令人心颤。

少女的礼帽、高跟鞋,已成为了符号式的象征(巧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萨宾娜也戴男礼帽)。

这片热土燥土,未必点燃了那么多情欲,但诚然点燃了无数作家的创作欲。

在长日将尽的夏末,且推荐这部小说与电影罢。读罢掩卷,仍觉西贡的阳光在烧着我,连黄昏都像巨兽的鼻息。

 短评

走过一座城,爱上一个不该爱上的人,佯装平静地说再见。无论是西贡、印度洋还是巴黎,也无论是新德里、爱丁堡还是波士顿。时隔多年,斗转星移,故人已去。人世多变,世事沧桑。可却仍有一个中国男人,默默惦记她几十年,直到生命的尽头。情人不是妓女和荡妇,情人只是在俗世之外开拓的天真幻想。

7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推荐

床戏把握得太棒了,比色戒好了不知道多少

8分钟前
  • 素梳影
  • 力荐

1. 原来,承认因为钱比承认因为爱 更伤白人的自尊。因人种而傲慢,太悲哀。2. 那枚戒指承载的分量,她配不上。最珍贵的,定要给最具慧眼慧心的那位;被懂与被珍爱,才是归宿。3. 再一往情深的爱恋,有时也无往。失去了才觉悟,除追忆外再无意思。4. 梁家辉的演绎很既细腻又性感。

12分钟前
  • ARiS
  • 推荐

想当年姐姐我还是可以在线观赏梁家辉的屁股的,如今这世道真是一天不如一天ˊ_>ˋ。

13分钟前
  • 咸鱼の森
  • 还行

最后一段梁家辉暗送小女孩的那段,特别有感触。其实也不是觉得有多伟大的爱情,就是觉得对于梁家辉来说,很多东西都过去了。开到荼蘼花事了,有这个意思。反而是法国小女孩,她的人生在面前一一展开。她哭是她的天真和纯真一去不复返了。这个故事讲的是逝去,明明知道要逝去而聚在一起的那种情绪。

16分钟前
  • 水流云在
  • 推荐

珍·玛琪单薄性感的背影。那是孩子般的性感。与原著太相符了。

21分钟前
  • 2013
  • 推荐

闷死了,不好看,梁家辉的屁股好看。

24分钟前
  • 林愈静
  • 还行

女人永远不会拒绝自己喜欢的男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女人会被人欺骗,因为女人太凭直觉。夜色里船中弹奏着的钢琴曲,她痛哭的,是那后知后觉的爱情。叹~

28分钟前
  • 青貓
  • 推荐

哈哈哈哈童年时期的我居然看过尺度这么大的电影😂可能小时候不太懂,现在大了,知道女主的设定是十五岁,有点接受不了。

32分钟前
  • 磕巴
  • 还行

她两次在屋子里面给植物浇水,那些植物,就像这个男子,长年在阴暗中没有生气的呼吸着,等待着女孩的滋润。告别的时候,是他们初次见面的样子,很容易就联想到那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你日后会怀念这个下午,即使你已忘掉我的长相,我的名字。”

35分钟前
  • 半袖
  • 推荐

不知为什么总对越南有种莫名的向往和冲动包括那些热气腾腾的电影画面

36分钟前
  • 野丫头
  • 还行

不同文明的交融总是会产生出另一种奇妙的文明。像很多的日本动漫作品也是如此,世界观价值观的互相渗透让它们受人吸引。

38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进来看到评论说梁家辉穿白西装像汉奸,竟然无法反驳,一语中的……

41分钟前
  • X
  • 力荐

首先,为梁家辉年轻时候的肉体点个赞,令人血脉喷张。其次,喜欢女主在里面的言行举止,不卑不亢,轻柔优雅,值得借鉴模仿。另外,据说杜拉斯一开始相中的是阿加莎,只可惜年龄不符。喜欢几个片段中快速剪辑的大特写,光线到位,情感到位,是一部让人看了非常动情的电影。

42分钟前
  • FloriaZENG
  • 推荐

这一世为这一段情所伤,便再没有痊愈的机会

46分钟前
  • 王小邪
  • 力荐

最后轮船开走时,黑色房车的出现是整个电影最感人的画面。

50分钟前
  • 潘达莉莉
  • 推荐

梁家辉的屁股不见得比外国人差

55分钟前
  • 露娜peace
  • 还行

每次看这电影,都想立马奔到越南去看湄公河.

59分钟前
  • kingfish
  • 力荐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一个男人主动向我走来,介绍自己,那是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时你很年轻,大家都说你美丽极了,现在我特意来告诉你,在我看来,现在的你比年轻时更美,你现在这张饱受摧残的面容比年轻时娇嫩的面孔更让我热爱。”

1小时前
  • Shelduo
  • 力荐

“时隔多年以后她接到他的电话,声音有些颤抖,就像第一次见到她时那样。”唤起了体内某种遥远而陌生的共鸣感,让我在电影结束之后仍旧止不住久久地抽泣。

1小时前
  • 樹一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