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吉尔和罗莎

剧情片英国 / 丹麦 / 加拿大 / 克罗地亚2012

主演:艾丽·范宁,爱丽丝·恩格勒特,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安妮特·贝宁,亚历桑德罗·尼沃拉,蒂莫西·斯波,奥利弗·普莱特,乔迪·梅

导演:莎莉·波特

 剧照

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1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2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3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4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5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6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13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14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15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16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17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18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19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2 20:19

详细剧情

60年代的伦敦,金儿与罗莎高举叛逆青春的旗帜,幻想摆脱跟母亲一样的主妇生活。金儿的父亲罗伦浪漫不羁,正是金儿追求独立自主的憧憬;罗莎则爱情玩乐至上,倾慕对方而跟罗伦建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情欲关系。此时,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世界似乎走到尽头。面对信念的冲击、理想的破灭、友情的背叛,金儿只希望:若她能停止人类灭亡,便能拯救自我。

 长篇影评

 1 ) 用一种真实的声音叙事

不知道是我的主观带入,还是最近呢喃核的流行和我对它的偏爱,这样的电影让我找到了一种真正的叙事方式。

就像今年看完《那不勒斯四部曲》之后的感受一样——一种女性的、个人的、甚至私人的叙事,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全然的,在人生和历史的叙述中都如此。

之前朋友推荐给我的时候,提到女性友谊,也许世界上没有纯粹的男女友谊,但也许也没有纯粹的女性友谊。这个话展开说就是世界上的所有关系,都不是单一一种纯粹的关系。即使是亲情,即使是直系的亲情,每个人和每个人之间都夹杂着太多交错的场域。

Ginger的形象我很熟悉,脸上永远堆满甜美的笑,收集着每一次他人的认可,眼睛永远望着自己最酷的那个朋友,想要复制她,也想要对抗她。每一个讨好型人格的背后都堆满了想要被承认的渴望。

Ginger享受于认为自己是个活动家,事实上她不一定知道自己是谁,她想要Rosa的坚定潇洒,也想要知识分子的夸夸其谈,想要在社会活动中得到勋章。当然可能每一个年轻人都有过这样的狂热,为了发言而拾人牙慧,为了证明而参与抗议,为了参与而有意入狱(不是)。

但这不一定就能够定义Ginger,因为和平主义更多是她用来抓取的一个依靠,在自己最好最仰慕的朋友和自己父亲做爱的时候,在她不知道怎么和母亲对话的时候,她通过另一种狂热来掩盖无法面对的复杂关系。

有一天她回到父亲家,从门缝里看Roland和Rosa,那一丝克制和游离的呼吸声,就是我们面对人类关系,能听见的最敏感的声音。这一句一句的呼吸声,就是我童年面对家庭时,最响亮的背景音。它在每一次的呼吸里都说着不一样的心情,有胆怯,有脆弱,有担忧,有焦虑,但更多的时候,它之所以只是一丝微弱的呼吸声,因为这是我们能找的,能够掩盖巨大mess的,最轻描淡写的动作和声音了。

Roland在最后对峙阶段的对话我简直直呼精彩。

他娴熟地运用自由主义的话语,先来反抗者再来艺术家,先来我拒绝规则,再来我不合适做父亲。好一个360度大甩锅,全世界的话都给他说尽了,用政治批判阐释艺术人生。为什么?因为他掌握了男性主体?还是因为掌握了自由知识分子话语?你很难想象一个不够爱自己且只爱自己的人能够如此自圆其说。

Ginger是为Roland感到骄傲的,即是父亲又是小有名气的xx主义者,但这种优越感不刻就被Rosa的介入所打破。一个是自己爱恋的父亲,一个是自己做梦都想复制的好朋友,你怎么面对这样的人类关系呢?用呼吸还是用核弹呢?

Ginger最后写给Rosa的信其实并不感人,但不感动也许就是放下的开始。

也许有一天Rosa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人值得比爱自己更多,也许有一天Ginger会发现爱一个人也可能成为自己的整个世界。

谁知道呢?

如果有那一天,我们不用胆战心惊克制着自己的呼吸,也不用牢牢抓住另一个宏大的问题。

如果有那一天,我们能坦然面对所有不纯粹的人类关系,我们就让一切都归于一切。

 2 ) 关于《金吉尔和罗莎》的只言片语

这不是一部好电影,但却是一部非常细腻的电影。女导演缜密的心思在太多地方都流露尽致,而小范宁在这部电影的诸多细节里也发挥了自己很多让人惊艳的表演。 首先,父母离异已经让电影里的金吉尔身处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因此她生活的精神支柱就变得特殊起来—父亲与自己最好的朋友罗莎。父亲,一个十足的文艺青年,颓废不羁,但却给了金吉尔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十足的鼓励,金吉尔从父亲这里得到的是思想的自由与对梦想的热情。 罗莎,作为金吉尔最好的朋友,反而成了金吉尔汲取家庭能量的来源,两个相似的女孩一起嬉闹叛逆,一起参与自己喜欢的社团,去追求那些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但就是这些,让金吉尔从有友情中的填补了家的缺失。

可电影的故事往往就是这么爱戏弄主人公,当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精神支柱碰撞打一起时,依仗他们懒以生存的金吉尔面临的即是崩溃又是无助。当金吉尔发现父亲与罗莎在一起时,她的无助是必然,她的崩溃也是在所难免,在接近尾声的一场哭戏里,金吉尔眼泪决堤,这即是她对于生活不公的抗议,也是她隐忍许久的感情发泄,她本就只是一个应在花季徜徉的少女,生活的诸多对于这颗年轻的心来说实在太多太重。而范宁在这里以她前所未有的表演张力向我们证明了她自己。 就是在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导演用两样东西把女主人的感情渲染的淋漓尽致: 第一样是颜色,在一切都没有发生前,金吉尔沈浸在自己小小的生活圈子里,整部电影的色调充满了阳光的气息,简单温暖,这些颜色为金吉尔的生活镀上了一层阳光般的金黄;然而当父亲与朋友在一起的事情被发现后,整个电影的色调开始变得昏暗悲凉,处处可见的只有灰色与黑色,充满了无助的彷徨,恰恰就像金吉尔的内心,充满了无助于害怕。

第二样是声音,在金吉尔还在享受自己简单生活的时候,背景音乐与周围的声音都是一派温顺气息,简单的音乐就像金吉尔的生活一样;相似的,事情发现之后,音乐荡然无存,充斥的都是嘈杂的噪音,如同金吉尔的心思一样,吵闹又无序。由此,女导演细腻的一面又彰显的淋漓尽致了。 但好在,一切风平浪静之后,金吉尔又重新开始寻找希望,这又是一样值得称道的细节--金吉尔的诗,当她发现父亲和朋友在一起时,昏暗看不到未来的她无助的把自己的心绪借于诗上,于是写的诗是关于“End of world”,当一切平息,一缕阳光照进窗户,金吉尔的心情平复,她渐渐放下心防,仿佛愿意慢慢向以后的日子看,所以写下了有关“Future”的诗。

 3 ) 人生本当纠缠在狗血和失望中 如果你遇上一个渣滓

Ginger的爸爸Roland,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 作为一个反暴力作家,他对妻子充满冷暴力,杀手锏为:“It's emotional blackmail!” Ginger被Rosa带去了教堂,回来后,他教育女儿做一个无神论者,但是这并没有阻碍他与Rosa在船舱,就在女儿的隔壁,played the in and out game. 这个行为严重伤害了女儿,朋友们把Ginger从游行中带回来,哭泣的Ginger讲出了他们的奸情,所有人的谴责下,Roland说你们有什么资格指责我?此话当然不假,没有深入别人的生活的时候,自以为占据道德制高点随意跑来趾高气扬指责别人的人确凿遍地皆是。然而这个擅长辩解的男人使我恶心,他对年少时期为他生了女儿的妻子Naley感到厌倦,却喜滋滋投入与妻子当年年龄相仿的Rosa的怀抱,甚至没想过Ginger的世界会崩塌,不肯担起保护女儿的指责的理由也是“她已经不是个孩子了”。 Rosa是个当婊子的料,冷战的那个时期随时可能挂掉的恐慌使人人心中催生了各种呐喊,Rosa自以为解放自己的身体,但好像不过是缺失父亲的童年使得她嗅到成熟男人的荷尔蒙便不能自己。Ginger说,等你老了,他也会抛弃你,Rosa自信的说不会。姑娘,你错了。 主角Ginger是个迷惘的孩子,大世界冷战,小家庭父母也是冷战。所以她以为自己为了世界和平去游行,然而不过是释放心中的压抑。她维护自己的朋友Rosa,充满喜爱地看着Rosa换衣服,朋友睡了自己的爸爸,最后她写信说原谅了Rosa,I loved you。 大家欣喜若狂说又一部女同电影,Ginger是不是个同性恋未可知,少时有个美好的女伴,自可谓人生快事罢了。 Naley生了宝宝放弃了画画,去学做饭做主妇,然而丈夫奉子成婚,婚姻中没有感激与日常的爱。何苦来。 若说电影镜头,画面有时很美,考究的爵士乐蹦跳出半个世纪前的时代感。 又是女导演的作品,又是纠结的女人心。 若有一渣男在,人生难以舒坦。 反之亦然,多少好少年被绿茶婊骗的团团转还自以为在追求伟大的爱情。 人生本当纠缠在狗血和失望中,如果你遇上一个渣滓。

2017年准备好好做微信公众号——穆尔登格 影评、看世界、俄罗斯周边,欢迎关注

 4 ) We want something more than this

《金吉尔和罗莎》的故事发生在1962年的伦敦,正值冷战高潮,古巴导弹危机闹得人心惶惶,所有人都觉得核战争一触即发。英国在1945年取得二战胜利,自五十年代初开始重建大潮,残垣断壁一片灰色,食物定量配给,极其缺少娱乐手段。从出生到青春期皆处在惨淡时代的Ginger和Rosa可以说是真正的Post-war generation born under a bad sign(始于坏时迹的战后一代)。这样复杂沉重的背景诞造了浩如烟海的人事,让人对影片有了莫名的期待。

可是导演偏偏单刀直入地从两个同时出生的女孩步入青春期之后开始叙事,四十年代只剩那一颗作为恐惧源头被投在了广岛的原子弹和医院产房里两对父母的镜头,五十年代的枯槁拮据被简化成了秋千上的背影和挂满衣物的红砖社区,观众根本无从考据是什么造就了两个女孩的不同性格,也不知道她们彼此家庭的境况起落,更看不到时代全景。一个适合大视角的题材顿时跌落小格局中。

但格局的大小关乎的只是情怀问题,不能决定影片的好坏。去年的《芭芭拉》就很好地用柏林墙时期一个女医生和周围人关系的微妙变化和想法的改变投射出冷战时的人情冷暖。但《金吉尔和罗莎》却在小格局里再次摔倒——Ginger的父亲Roland爱上了Rosa,而Rosa怀孕了。被平淡化处理的叙事流配上占据影片大多数时间的空洞对白再次泼出了一桶冷水。莎莉·波特的强烈女性化风格似乎在《奥兰多》后反而成了限制影片发挥的因素。

在电影开头,Ginger和Rosa会一起等公车,一起做游戏,一起洗澡聊天。昏黄的灯光,一个新出炉的猪肉派和在英国方兴未艾的蓝调爵士乐算是没落年代中的少许慰藉。青春期在八分钟后悄然而至,Rosa在颠簸的车里看着后视镜里Roland的笑脸仿佛被某种感情击中,而Ginger却开始看着大海和Rosa讨论参加反核示威游行的问题。而后场景一转,两人在周末祷告宏亮的钟声响起时低头看了看挂在脖子上的十字架。莎莉·波特对这种产生自同一宗教源头的激进与温和的提喻做得很好,却也让两个女孩变成了单纯的符号,注定只能一条老路走到底,分裂成了毫无悬念的结果。

英国的迷茫年代催生了摇滚乐和飘洋过海落地生根的新蓝调,还有在年轻人间觉醒的自我意识。走出阴影,看似喧闹的六十年代仍然暗流涌动。不断摩擦的Ginger和Rosa,还有Rolland和Natalie,就像一锅逐渐沸腾的水。就像禁酒令推动了美国黑帮的兴盛过程,冷战反而让这些如纸片一样脆弱的人开始燃烧。

从莎莉·波特一贯的纯女性视角思考,她应当是要借六十年代的性解放运动思潮来讲述一个懵懂少女对挚友造成了深刻伤害的故事。Rosa就是性解放的直接体现,是主动的,她试穿母亲的衣服,想要变得成熟,想要将身体(内心)更多的部分袒露出来,最后甚至怀上了孩子。而Ginger却渐渐转入了被动的地位,起初她参加反核武演说集会确实是责任心和反抗情绪使然,而在渐渐察觉父亲和挚友间关系的真相后升级的激进言辞和行为则是掩盖内心不安的手段。这样的起承转合适用于任何一个时代,对两个女生的行为起主要导向作用的并非社会环境而是青春的躁动,就像《鱼缸》和《成长教育》里的主角因为迷茫而轻易将自我交付给别人一样。

只是冷战和核武危机成了片中所有人逃避责任的借口,在示威中被抓进牢房里过夜后崩溃的Ginger大喊这世界马上要被战争毁灭;Roland对女儿说自己也尝过年轻时打破规矩的举动所带来的伤痛,而当Rosa怀孕的事实被揭穿后他却无言以对;Rosa或许自始至终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对Ginger造成了多大的伤害,认为Ginger只是对于核战太过恐惧,那一句不合时宜的“请原谅我”如刀刃般锋利。时代背景在影片中起到的作用相当单纯——让压抑的故事更压抑,让相对单薄的人物借助观众对背景的了解和想象充实起来。

这类故事想必很合王小帅的口味,他的《青红》和《我十一》的叙事内容和方式都和本片很像,但除了摄影和剪辑外的部分都完胜此片。莎莉·波特可以拍出安静的大海,风中的云浪,圣洁的教堂和两个女孩飘动的漂亮长发,但蜻蜓点水般的多面刻画只成就了Elle Fanning的一次突破表演,却浪费了一个难得的创作题材。上一代的流离生活不能只用一句:“我曾上过战场。”概括,下一代的破碎青春也不会因为一句:“我还是会原谅你。”而就此好转。

 5 ) 《珍姐與露莎》(Ginger and Rosa):兩個少女的兩種命運

  《珍姐與露莎》(Ginger and Rosa)是一部很有野心的電影,包含著青春、性、家庭、愛情與世界觀。兩位小演員Elle Fanning與Alice Englert都相當有潛質,年紀輕輕已能獨當一面,是本片的亮點。少女十五十六時,你還記得你在做什麼嗎?一直以來對叛逆青春的電影特別有興趣與有一種觸動,也許是被遺忘了的青春要走進身體,荷爾蒙急升,總覺得青春就是要有反抗,抗拒世俗的特質,於是對本片充滿期望,但又不至於失望。只是抽身一看,有些人的青春只為了找一個伴侶,就這樣簡單,各安天命。

  或者不要把它當成是青春片中的公路電影看,把它當作是兩個女生各自選擇不同的路一看會比較合理。無可否認的是命題很大,未能把世界觀與愛情觀兩者緊扣在起,只是很表面、皮毛的交待就算。電影的前半段是輕快的,女生的爽朗與友誼交代了她們之間的愛,是友情又好、是初萌芽的愛情也好,不用計較。甚至也不用把這部片定義為什麼女同志電影,其實又未到是女同片,只是對朋友、對摯友的關心與感情。

  Ginger與Rosa,本是情如手足的兩姐妹,當時正是冷戰時候,正值古巴導彈危機,當時世界各地牽起反戰運動,主人公身在的英國也不能獨善其身。核子災難至今仍然是世界各國要解決的問題,起初她們一同參與抗爭,有意去理解更多核彈的信息,但在過程中道不同,就不相為謀了。有人的重心放在對世界的,有人則放在愛情,大家都以為眼前的一切就是全世界。意想不到的是人的自私,對愛情的追求傷害了一個家庭的成員,而此刻,世界沒有毀滅,反而一個家庭卻由此崩潰。

  對比,是這部電影一個很重要的元素。世界VS個人,中年VS年輕,過去VS現在。在毀滅與存在之間,一步一步看到兩位主人公的變化,曾經的一起追求,然後分道揚鑣,是大家的價值觀不同了嗎?在成長之中,進進出出的人太多,想當年與你一起追求的人,至今餘下多少?Roland雖是Ginger的父親,但Roland對Rosa的忘年戀感情卻是真實的,然而這段感情不但沒有得到Ginger的喜愛,反而成為了她與Rosa之間的隔膜。Ginger是個知性、有擔當的少女,然而她是傷得最深的人,她的世界觀得到鮮有人的認可,很多人都覺得她做的事很無聊,與其關心世界是否毀滅,何不關心個人?社會上總有些人帶有這種想法,當看到別人受到壓迫時,永遠躲進暗角。

  電影不談政治,只談傷害,理想破滅、家庭制度崩潰、朋友的離棄、再加上友人與父親的新關係,該如何面對兩人?相當的錯綜複雜。所謂愛,不是建基於自由主義,而是有所約束與考量別人的感受。Rosa的無知、她的早熟與放任成為Roland愛上她的原因。

  對這部電影又愛又恨,很大程度上是導演Sally Porter拍對了風格,至少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在技法上是可以的,而且運用了35MM的菲林拍攝,使電影更上一層樓。青春片的特質除了是拍出孩子的心理變化外,質感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那個時候的東西,都要塑造得有感覺的。恨,主要是來至對兩個女孩描寫「改變」的部份不夠細膩,情深說話都留在心裡,都很保守、含蓄的。而最大的問題則是在於故事裡的元素比較分散,不夠集中。整體來說,要理解也不會太難,拍攝方面尚可接受。

  這部片也可歸類為「殘酷青春」電影,每個人都帶著傷痛,上一代人面對戰爭,Roland曾經坐牢,而像Ginger與Rosa的一代接受著社會洪流的轉變,反戰運動、性解放運動,後來有嬉皮士和搖滾樂的出現。她們是時代的見證人。兩個少女的兩種命運,是一個面向。每個人的青春都有它的特別之處,有人懵懵、有人內向、有人喜歡挑戰、有人總在觀察,或者借用《六樓後座》的一句,青春就好比方糖一樣。Ginger與Rosa 的友情或者由此而走向衰敗,或者彼此諒解,這就交由觀眾自行判斷。

文/Dorothy

 6 ) 关于I love you这句台词

一开始的剧本是没有I love you 这句台词的,then we shall meet again and i will say下一句是that we are different,中间加了一句I love you,哪种love都好,整个感觉完全就不同了。而且那段剧本原来台词也挺散提到了不少人,没有最后成片这么集中在两人之间。可是这样一来又显得Ginger和Rosa之间太塑料了,特别是Rosa爱上Roland之后就有种重色轻友的感觉,如果G和R的关系再细腻一点的话应该可以更加分。

 短评

早就知道他俩得睡。。

9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较差

欠火候/太喜欢这种生活化的电影了

14分钟前
  • 行走的雕像
  • 推荐

两个小姑娘确实漂亮。

18分钟前
  • 春光灿烂
  • 较差

前面76分钟范宁写真视频看预告片就可以了,最后十分钟真是一场好戏啊..

21分钟前
  • pinna
  • 较差

love the tone and all that sentiments: now it seems that may not be tomorrow, but spite the horror and the sorrow, I love our world, i want us all to live.

23分钟前
  • Emanuelle
  • 推荐

范宁妹妹确实漂亮,电影里也全是给她的各种角度巨大特写(另一角度来说这也是单一了),蓝色的眼睛泪珠滚滚让人很怜惜啊。敏感系青春,也是萨莉波特的自传性质的电影,没有很特别之处但也看得出用心,一堆配角挺搞笑

2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流水账般无趣,本以为fanning可以为本片添彩,可谁知。。。话说sally以前拍美丽佳人奥兰多的那份细腻跑哪儿去了啊

28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通篇死气沉沉,故事越看越迷糊。

33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较差

我覺得我的道德觀有點過不去這種劇情。。不過ginger真心好美~

37分钟前
  • Coo
  • 还行

人物刻画丰满,但主角的心理矛盾太弱,政治观点幼稚,且细节部分稍显稚嫩

42分钟前
  • 独家情话
  • 还行

想用一个家庭的毁灭来映射六十年代的社会动荡。但是只有困惑,不仅主角困惑,也让观众困惑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一群自誉为精英的革命派,打着反抗的旗号摧毁家庭,仿佛他们曾经珍视的东西现在一文不值。剧本也写得似是而非,那些所谓的诗很难表达什么,根本就是在玩小清新。

47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很差

影片情绪饱满刻画流畅,演绎诠释的不错。"当爱的电流袭来,只有接受领略!" 现在记忆深刻...还有我与导演的对话。Sally Potter (和JD合作过), 交流时 我们说了些[爱情&婚姻;人性的一些哲思],欣赏她。故事内容并不新鲜,结合时代背景,拍摄手法充实了些

48分钟前
  • Evangeline8
  • 还行

妹子你还是好好演戏别发展时尚圈了。你动态比你平面美多了= =

51分钟前
  • Dita
  • 还行

Autonomous thought, personal truth, freedom of action, these have been my guiding principles. 独立思想,个人真理,行动自由是我的原则。

53分钟前
  • 斜影墨伤
  • 力荐

开始的时候节奏是曼妙而神秘的,我享受着享受着就发现:这部电影超越了我的心里状态的承受能力嗯...我不应该在深夜看这样一部描述The End of the World的电影的...而且还是Sally Potter的...

55分钟前
  • 力荐

不错!

60分钟前
  • 空语因明
  • 推荐

要不是女主的红发好看和打赌rosa会和roland搞一起赢了一顿晚饭,只会给一颗星的。

1小时前
  • 太白兔
  • 较差

人物都很丰满,剧情略狗血,台词也被拖累了。

1小时前
  • sabretooth
  • 还行

这个故事本应该很heart hitting的 两个小姑娘关系挖得不够深 有点on the nose 这片也是A24发行的

1小时前
  • mideastsptfire
  • 较差

又是女性導演啊,拍得挺好看的,但就是柔軟了點。

1小时前
  • l.m.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