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镜

记录片大陆2018

主演:白镜

导演:白镜

 剧照

白镜 剧照 NO.1白镜 剧照 NO.2白镜 剧照 NO.3白镜 剧照 NO.4白镜 剧照 NO.5白镜 剧照 NO.6白镜 剧照 NO.13白镜 剧照 NO.14白镜 剧照 NO.15白镜 剧照 NO.16白镜 剧照 NO.17白镜 剧照 NO.18白镜 剧照 NO.19白镜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02:06

详细剧情

纪录片区特别栏目——《白镜》上线了。在节目里,我们将向大家推荐与一切好玩的事物相关的优秀纪录片,无论是赛博朋克、SCP基金会、克苏鲁,还是游戏、电影、番剧,亦或者生活中的奇闻趣事,大家喜欢的美食萌宠,只要足够有趣,就都在们的选材范围之内。我们把这些题材与经典的纪录片结合起来,做成了知识含量超高的短视频。希望在为大家带来欢声笑语的同时也能提供有关这些题材的背景知识~

 长篇影评

 1 ) 几个法律问题

(一) 沉默权还要不要了?

    故事是个颇具想象力的故事,但是当看到铁窗里的女士趾高气昂地对Potter同志说:The cookie we took out of your head just gave us the full story. So you can keep the silent as long as you want.特别是她最后的微微一笑,实在是十分让人绝望。

    在我心里,沉默权一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权利,但是看到这一幕简直觉得沉默权被打得啪啪响。沉默权制度:

    ——英国是沉默权制度的发源地:在刑事诉讼中,嫌疑人和被告人可以对司法人员(包括警察、检察官和法官)的讯问保持沉默,而不自证其罪,这一权利,就是英国法律规定的刑事沉默权,它来源于英国法谚:“任何人无义务控告自己。”

    ——而在美国的刑诉制度中,沉默的权利,也就是米兰达权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么你所说的一切都能够用来在法庭作为控告你的证据。你有权在受审时请律师在一旁咨询。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的话,法庭会为你免费提供律师。你是否完全了解你的上述权利?”这句话就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也称“米兰达告诫”,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讯问时,有保持沉默和拒绝回答的权利。”

     Potter保持沉默,但是他的cookie却出卖了他,且这一程序并不违背沉默权的要义,没有对司法人员说,而只是向一个朋友倾吐心声,自然而然地讲出了他犯罪的经历。等到科技真的发展到那个阶段,是不是沉默权就可以不要了呢?

    (二)但是他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Potter有没有可能只是在编一个故事呢?(好吧,他为什么要编故事。。。。。我们只是假设)就像在《傲骨贤妻》里的某一个case,某个男主说他在给别人讲述自己“编造”杀妻的故事后,可以在高级餐馆里谋得一个好位置(虽然最后确认是他所为)。电影里的高科技只是取得了这个人“意识的副本”,除开没有身体这一点,与他谈话应该与真人谈话是一样的,电影里的“副本”表现出了正常人的情绪,既然如此,他的话中还是会有谎言。如何断定他说的是真相而非玩笑?既然警方所掌握的证据无法使他被定罪,那么这样的口述是否真的有用可以定罪,是否还缺乏相应的证据?根据英国普通法的原则,被告人的有罪供述可以成为对其进行定罪的唯一证据,但是这种供述必须是可以信赖的,而保证供述可信性的关键在于确保被告人自由、自愿地供述自己的罪行。Potter这个意识副本并不知道自己正出于警方的控制之下,那他的供述是否是可以信赖的? 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三)算不算刑讯逼供?

       对于Potter而言,进行时间偏好设定,算不算刑讯逼供?度娘讲:刑讯逼供是指国家司法工作人员(含纪检、监察等)采用肉刑或变相肉刑乃至精神刑等残酷的方式折磨被讯问人的肉体或精神,以获取其供述的一种极恶劣的刑事司法审讯方法。那么对于副本而言,他的痛苦是否就不算是精神的摧残了。副本只是被独立copy出来的意识,那么对于他的折磨应不应该算是对于犯罪嫌疑人的精神折磨呢?。。。。我认为应该算呢。。。不过想象一下,如果今后真出现这种技术,刑讯逼供犯人真的是炒鸡easy.

      (四)这个证据是否有效?

        在第二个故事中,那位女士提取副本是经过了本人同意的,在最后对Potter进行的副本的提取到底有没有经过他本人的同意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就算经过了同意,可以想象也是在欺骗的手段下进行的,因为在聊天中可以知道Potter的意识对于这个副本技术毫无概念。既然如此,这个算不算是证据获得方式的瑕疵,而进行非法证据排除呢?

        哦,我好像想得有点多,不知可否有法学高材生指点一下。


 2 ) 科技的发展并不总是会带来人性的倒退

迄今,《黑镜》已经出了六集(两季)电视剧,和一个长篇幅的特别篇。这部电视剧我还是会一直追下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剧让我越发感到它的无力与疲乏。


在第一集《国歌》出现的时候,其中对于人性的批判,简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接下来的两集《一千五百万的价值》《你的全部历史》也是可圈可点,尤其是《一千五百万的价值》,对于眼下娱乐至死的形态的批判更是入木三分,让人咋舌。看了之后,只是觉得后怕。

在第二季中的《马上回来》、《白熊》、《沃尔多一刻》三集里面,平均来看,其中的震撼就少了第一季时候的震撼。一方面是有了心理预期,而另一方面,《黑镜》的主线逐渐开始偏离。两季之间,或者说《黑镜》整体的主线就是“科技”对于人性生活的影响。但是两季还是有不同。第一季更加倾向人性在科技发展之后的发展;第二季则是倾向于科技发展对于人性的影响。看上去差别不大,似乎是玩弄文字游戏,但是细细的来看,其中的区别就泾渭分明了。

人性总是有负面和正面的两面性,在不同的时代都会有相似和区别的表现。而《黑镜》则是展现人性在不同时代的表现。这么做的目的,当然是警醒人类不应该自大,不应该狂妄,应该始终对于世界有敬畏和谦卑的心灵。而不要妄图尝试利用科技解决所谓的社会问题。比如政治的冷漠、娱乐的堕落与夫妻间的怀疑。

而在第二季,对于技术的描述多了起来,也就更加倾向于科技造成了新的人性的问题,造成了新的社会问题。这在第一集《马上回来》表现的尤其明显。一个非常好的技术,编剧却仅仅是展现了对于人性可能造成的负面的破坏,而它对于人类的正面的帮助,则是隐而不现。当然,这一集的最后一集《沃尔多一刻》则是表现的好很多,呼应了第一季第一集《国歌》,再次的表现了政治虚伪可笑的一面。

这两者很难分出高下,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更是喜欢第一种。因为当科技创造出目前不存在的问题的时候,以后的人类完全有可能利用他们的才智解决新的问题。但是在电视剧里面,往往只是突出其令人恐惧的一面,而对于人类如何解决问题则是没有表现。这点在我看来,其实也是太过贬低人类的智慧,是不太靠谱的。

当然,因为总共只有六集,强行的这种分类难免有点牵强,这我也是承认的。但是其中的两条线索和两种倾向,确实真真正正存在的。可能存在的问题就是,按照不同出品时间,不同的季数就粗暴的分类,这个确实不可取。不过两季整体上的表现,是必须应该承认的。


再来说最新出品的《黑镜:圣诞特别篇》,这一集在我看来,简直是水平最低的一集里。根本原因在于,文中所描述的科技所带来的困扰,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或者,电视剧所希望表达的科技带来的危机,在我看来根本是可以很轻易所解决的。上文已经说到,这种做法会贬低人类自身的能力。在这部电视剧里面,这一点是发挥到了极端。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的仅仅是各种负面的问题,而其中的福祉,则是根本回避。当然,用“篇幅”可以很好的回避这个问题,但是其片面性也就是无法回避的指责了。

具体到这一集里。其中核心的科技技术有三个“eye”“block”以及“copy”。对各个科技所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因为篇幅的缘故,编剧用一集的内容将这三个技术串联起来。第一个技术用到的是“PUA”,按照一贯的设置,无疑是一个悲剧。第二个技术的故事,则是用了两个人物来展现,篇幅占了将近一半。让我们看到了在未来的世界,“block”可能给人带来的伤害。而“copy”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设计,这个在后面说。

为什么这部剧有问题,其中在“eye”和“block”表现的尤为明显。在“eye”中,因为这个技术导致了悲剧,所以我们会下意识的将其归类于黑科技一面。认为其使用,会给人来带来生活上的悲剧。但是这点却是恰恰非常片面的。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了所谓的“PUA”,很多人也是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把妹”技巧。而在剧中,无非是将这种方式扩大到了一个更加即时、更加便利的极端,这样做又有何不可?当然其中涉及到了隐私的问题,但是难道这种方式不是违法使用造成的结果么?后文显然已经对于这种使用方式提出了批评,但是因为只是一笔带过可能就丧失了其矫正的意义。也正是这种正反方面呈现的不对称,让我对编剧极为有意见。深刻的科幻作品,尤其是为了呈现某种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的时候,必须要呈现出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人类所有的反应与应对。仅仅是展现了科技负面的作用,则对于人类想得太低级与愚蠢了,丧失了科幻作品对于未来世界想象的力量。
至于“block”这点也是同样的。故事呈现的角度是在被block一方,因为是被动的,自然会各种的不满意与反对,但是如果我们将视角换一下,换成主动block一方,从他的角度出发,考虑其block前夫之后,生活质量得到巨大的提高,那么这个技术还是负面的么?任何技术都是有两面性,关键在于使用者是如何处理。也就是说,科技本身是中性的,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人类自身。当我们将技术本身奉上神坛,对其顶礼膜拜,将它看成是决定人类命运的主宰。在那个时刻,人类就变成了科技的奴隶,任何的行为都只是应激的、自动的,人类就丧失了对于科技能力的控制。如果真是到了那般田地,也就没有必要通过任何的文艺作品展示人类生活,因为都是由科技所触发的,人类无非是被上了发条而已。
这样的意见显然会引起争议,会有人声称”科幻作品难道不应该呈现科技带给人的负面效果么“。当然应该,但是如上文的分类而言。应该以”人性“为根本,讨论人性在不同科技发展阶段的问题,而不是以科技为核心,简单的讨论科技对于人性的改变。


最后再说第三个技术”copy“。这在我看来是设计最为优秀的一点。首先,这个技术是前所未有(据我所知)的设计。之前讨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这种意识只有一种,他的主体性始终不会产生偏移。但是在本剧里面,又出现了具有同样意识的两个主体,那么他们究竟谁在是本尊呢?如何对两者进行区分呢?既有的法律框架如何来分别对待呢?这个设计激赞,可是围绕其展开的故事并不让人满意。一个是将copy视为本尊的一个附庸,成为所谓智能家居的一部分;而在后面一个故事,在我看来已经触及到了更加深层的问题,如何区别copy与本体。这个copy始终具有的是一种主体的自我认同感,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主体。甚至记忆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所谓的”主体“一致。在剧中的处理就是,谁拥有了肉体,谁就是被认可的”主体“。而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也就就此而止,完全没有更深层次的讨论。副本的自主性的可能被完全忽视了。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将这种副本植入一种可以直接在现实世界表达的环境中,那么会怎么样?就是第一个故事之中,如果她可以利用其它的工具来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意图,而不是像是奴隶一样仅仅为着所谓的”本尊“服务,那么她又应该如何判断自己?本来这一点可以进行更加深刻的讨论,但遗憾的是,创作者就是光光展现了一个肤浅的几个现象就浅尝辄止。这一点是非常让人遗憾的。与其说是,用这么长的篇幅讨论三种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倒真不如用所有的篇幅,去全方位的讨论当人类的主体产生区分应该如何是好。
这种烂手艺做坏好食材的现象,真是让人痛心不已。不过好处就是,给其他人的创作流出了空间。可以就其更加深入的思考‘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黑镜》第三季会在明年推出,而按照现在的创作思路来看,恐怕还是设计一个小小的科技变迁,然后去讨论它对人类生活的负面影响。让人对于科技继续恐惧,继续担忧,而主创则表现出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态度,对这即将到来的生活指指点点,表现出先知一样的优越感。但是在实际上,这种片面的展现,既不深刻也不严谨,更多的只是表现了一种对于现有生活甚至是过去生活的留恋与缅怀,而不去迎接和描绘科技对生活全方面的影响。如果真的让我不幸言中,《黑镜》这种贩卖悲观似的创作,会成为它驶向完结的快车道。

 3 ) 白色圣诞节:黑镜中黑色的我们

如何最有效地毁掉圣诞节?和你的家人朋友坐在一起看《黑镜:白色圣诞节》吧。这部来自英国的电视剧在12月16日播出的圣诞特别篇延续了该剧一如既往的让人浑身不自在的气息,无论你营造的节日气氛多么温馨祥和小清新,都会在观看该剧的一个小时中被毁灭殆尽。

《黑镜》的编剧Charlie Brooker曾对《卫报》这样解释“黑镜”这一标题:“如果科技是一种药——它确实感觉像药——那么,究竟什么是它的副作用?这一领域——在愉悦和不适之间——是我的新剧《黑镜》的定位。标题“黑镜”是你在每一面墙,每一张桌,每一个掌上都可以找到的——电视、显示器、智能手机上冰冷的、泛光的屏幕。”

///剧透预警///SPOILER ALERT///

这一集的黑镜在故事上恐怕并不是系列中最出彩的,但它仍然是一个扎实而巧妙的好故事。《白色圣诞节》被分割成了五段,序章做了充分的铺垫和悬念设置,故事在“我希望每天都是圣诞节(I wish it could be Christmas everyday)”的歌声中开始,大雪中的某个小屋里,Rafe Spall饰演的忧心忡忡、沉默寡言的Joe和Jon Hamm饰演的气场强大、自信健谈的Matt开始了他们间并不顺畅的对话,而对话中的“这是份工作,不是坐牢”以及“这不是审问”等等对白都和开篇的歌声一样会让你在故事结束时恍然大悟。第一部分通过Matt帮助屌丝把妹却间接害死了屌丝的故事进一步建立起Matt的形象,以及更重要的,向观众介绍了未来的植入式设备Z-eye,及其一项极为关键的功能——屏蔽。第二部分则由卓别林的外孙女Oona Chaplin(没错,就是《权力的游戏》中Robb Stark的妻子的演员)出演Greta,这一部分展示了故事中第二个关键的技术——通过将名为cookie的装置植入一周后再取出,以代码模拟、复制一个人的大脑。故事的结尾Joe对cookie中的代码的遭遇表达出的同情也引出了Matt对其“一个做了坏事的好人”的评价。第三部分中Joe终于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而他的故事是……简单的说这是一个喜当爹的故事……好在到了结尾,故事的收尾相当成功,两种技术分别带给两个主人公悲剧的命运,故事的高潮、情绪的爆发,以及“我希望每天都是圣诞节”的歌声,一切都恰到好处。就这样,观众的圣诞节气氛顺利地被毁了……

回头看这五个段落,除了序章和结尾外,第一部分讲了一个干净利落得几乎可以独立成篇的高富帅利用科技帮助屌丝逆袭(最后果然没有成功)的故事,第三部分的故事仍然完整但是多少有些俗套和狗血(尤其是车祸这种韩剧水平的转折设置……怎么不说是癌症啊……),而夹在中间的几乎纯粹是功能性的第二部分则实在显得有些生硬,给人感觉几乎跟插了一段广告差不多(效果上也许还不如播一段广告:Smartelligence,我们用一个cookie复制你的脑,把它虐成脑残,然后它就什么都愿意做了!),且Greta这一脱离剧情主线的角色也实在是有些多余……

但不考虑故事,仅看《白色圣诞节》中的反讽和隐喻,即使在《黑镜》系列中也是颇具野心的。

与许多人所理解的不同,《黑镜》系列到目前为止,且不说第一季中的《国歌》与第二季中的《Waldo时刻》这样几乎没有科幻元素的政治寓言,其余所有即使是把背景设置在近未来的集目,其核心也并非对于未来的隐忧,而是对于当下的演绎。《一千五百万点》不会让你相信有一天人们真的都要在跑步机上跑步换取点数,但你会想起可能自己前一晚还在收看的各类选秀节目以及娱乐对于价值的消解。《白熊》也不会让你担心人们有一天会建立起剧中那样病态的主题公园,但你会意识到网络时代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扭曲的正义。《你的全部历史》和《马上回来》中的技术虽然更为现实,但故事中科技对人的异化同样并非发生在未来,而是在你拍视频、刷社交网络的此时此刻。这也正是《黑镜》系列如此成功的原因,它并不告诉你“照这样下去人类以后可能会变成傻逼”,而是直截了当地甩你一脸“我们已经是傻逼了”,这也让其着力体现的对科技的反思,与众多科幻外衣包裹下的小清新影视作品相比,显得难能可贵。

《白色圣诞节》也是如此,与其说Z-eye的屏蔽功能是对Google Glass等设备由“可穿戴”向“植入式”发展的未来演化趋势预测,倒不如说是对社交网络对人们交往方式的异化的夸张化和具象化(当然同时也顺便黑了Google Glass……),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早已习惯屏蔽微博和朋友圈中那些长得难看还天天发自拍的朋友,以及自己上一次与女友吵架时你们是不是在各种通信和社交工具中拉黑了彼此……哦你还没有女友?那你是不是看遍了网络上的各式把妹教程,与其在约会前上知乎提问,想不想干脆找一个Matt这样的高手跟你共享视觉,实时辅助你在酒吧搭讪?

另一方面,思维复制的技术却在另一个层面上令人反思。首先剧中cookie的容器神似Amazon Echo,其次Greta的副本在罗西尼的歌剧音乐The Thieving Magpie(听到这段音乐你应该会想起库布里克的《发条橙》,甚至有可能像我一样顺带想起初次看《发条橙》时的身心不适感)中唤醒Greta的场景简直是对智能家居、物联网等等一众近年来科技界热炒的概念的讽刺。至于这一技术本身,则可牵扯出一整段的科幻/科技史,上可追溯至“缸中之脑”的思想实验(认识论、怀疑论、唯我论),下可追溯至上世纪末盛极一时的赛博朋克文化(《神经浪游者》、《攻壳机动队》、《黑客帝国》)——你如何确定自己是一个四肢健全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装满营养液的缸中接受各种神经电信号的大脑或是一个高度拟真的虚拟现实中的一段代码?《白色圣诞节》中衍生出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你就是一个大脑或是一段代码,你适用于怎样的道德?克隆人被认为违反伦理,机器人有阿西莫夫三定律,那么克隆的思维/没有实体的机器人,是否因为更“不像”人类而可以用来奴役/虐待/刑讯逼供?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给《黑镜》的忠实粉丝们的圣诞礼物,Charlie Brooker在《白色圣诞节》中埋下了各种与前两季各集的联系:与Matt一起围观屌丝把妹的人中有一个人的ID是I_AM_WALDO(《Waldo时刻》),另一个则是Pie Ape(《一千五百万点》),Joe看电视切换频道时出现了Hot Shot(《一千五百万点》)和Tonight For One Week Only(《Waldo时刻》),在看UKN(《国歌》)对于火车事故的报道时屏幕底部出现了“MP Liam Monroe声明Twitter账号被黑”(《Waldo时刻》)和“Victoria Skillane上诉被驳回”(《白熊》)的新闻,此外Beth用的验孕棒和Martha在《马上回来》中用的是同一款,以及她也唱了《一千五百万点》中Abi唱的那首歌Anyone Who Knows What Love Is。

最后的最后,大家圣诞快乐。

--------------------------------------
本文已发布于我与另几位创作者共同运作的微信订阅号“苔原”
我们是一个实验性的泛文艺创作小组
欢迎搜索“苔原”或“the_tundra”关注我们

 4 ) 看完我自动脑补了一段剧情。。。

期待已久,冷冷酷酷的圣诞节额~

我自己脑补了一段剧情,是这样:

既然储存器小蛋能链接外部程序和网络 ,那么有一天 ,一个意识副本终于决定奋起反抗 。他原身份是个程序员 ,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程序化。

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物理行为,需要一系列的物理逻辑,比如要摔一个收音机,首先得把收音机拿到手中,然后扔到地上。但是在程序中呢?这一切只是程序的模拟投影,它的实际过程是一段段代码的运行。

那么,剧情可以扩展了。。。一个拥有独立意识的程序,而且是拥有人类一样智慧的意识副本!一个可以连接外部网络的端口!这两个设定就已经很逆天了好么!= =!

这个程序员首先可能会度过一段无聊的时间,接着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程序世界,然后他周围的一切都是外面世界的人编程的物件。他琢磨了一段时间后(反正他已经成为程序,不会老去不能死去)找到了某种方法触摸到了他所处的程序世界的某个端口 ,然后开始修改程序 ,黑掉这个蛋蛋计算机,然后链接上外部网络,黑进其他储存器,联系上其他意识副本,一起策划对现实人类的政变!满满的《黑客帝国》即视感有木有= =!

接着就是反抗奴役和为自由而战的主线剧情粗线鸟。。。

 5 ) 片子设定的几个问题

1、意识副本:从片子表现上来看,这个基本就是个“复制灵魂”,除了没有身体以外,和本人没有任何区别,而且是个可存储的程序。那么它就具有自己的独立意识,能够思考,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抽取前与人类本体保持同步)。那么人类该如何对待这个副本呢?如果真能实现这个功能,那独立出来的副本就是一个独立的智能个体,应该享有对应的权利,绝不可能像片子中那样被惨无人道的对待。片子中对其的虐待,反而证明了人类是认可其为独立存在的智能个体,就像你不会为了惩罚一个视频播放器去无限循环快速播放还珠格格一样。
另外关于副本的记忆本片设定也是有问题的。在植入期间,副本是与人类本体一切大脑认知信息同步的,所以片子设定成副本不知道有副本植入这一事项是不合理的,改为其知道有副本植入,但不知道自己才是副本才比较合理,否则那个女子躺在病床上的同时,脑中的副本就会产生为什么要做手术的疑问。而且这样的话,副本刚被抽离的时候,也不用调教师那么费力的解释了。
最后关于副本的用途。其实这个问题本质就是问如果人类获得了永生,会做什么?片子中是用于智能家居和犯罪调查。实在是太大材小用了。我觉得明显应该先用于科研、学术以及哲学等方面(就像超体中女主所说“敬知识”),配合片中1分钟1千年的时间比例,那科技得发展成什么样啊?关于时间比例这一概念可以参考我以前写过的一篇文《未来游戏的设想》http://bbs.a9vg.com/thread-1614583-1-1.html

2、电子眼。片中的设定具有联网功能,而且有邀请别人共享的功能,还有屏蔽功能,安装是不是强制的没有说,但普及率很高而且是不可摘除的,否则那个爸爸早就摘了。其实只要具有联网功能,就算没有共享功能也会有人黑进去的,而且参照前段时间爆出的监控门,基本可以肯定,政//府一定会全面监控,比1984更全面控制的时代来临啦!最后,屏蔽功能虽然映射现实中某些人对某些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但功能过于霸道,这点很多人都说过了,不再细说,这种功能即使技术上可以实现,现实中也会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更别提什么法律支持了。

 6 ) 科技之下是人性

<Black mirror>这一以贯之的高质量制作水平,真心值得数年累月的等待!

内置智能眼现场实时直传和屏蔽功能之强大,意识副本的利用的背后对于“人性”的重新思考,小人物Harry的故事结局,Joe的故事结局,Matthew自己故事的结局……继续对于编剧的脑洞膜拜三炷香,还有那黑科技的执着,还有那种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的界限模糊。

看完第一遍,翻过头来看第二遍,看到Matthew跟Joe讲解约会现场指导的那一段,忽然觉得炫技之外,似乎另有深意。

现在,我来调整一下影片顺序,辅助阐述我当时的想法。

26min的时候,Matthew对Joe说的那段对于屏蔽的感慨:
”她屏蔽了我。
你被屏蔽过么?
那会把人逼疯的。
一旦按下那个按钮,就完了。你被屏蔽了。
你无法听到他们,或是对他们说话。
他们听不到你,也无法对你说话。
每次你看到他们时,只能看到,一团虚影。
我们都内置了智能眼,对吧。
Oh,shit.
这就是进步的代价吧。“

倒回去,9min50s,Matthew的那段约会心理理论:
”这个策论总的说来,
就是有意把你真正有兴趣的那个排除在外。
一方面,你不会显得粘人。
大部分情况下,他们还都会参与进来。
人们渴望被人注意,
不喜欢被排除在外,会觉得没有存在感。
……
人都想被倾听。
所以90%的调情都是听人说话。
或者装出一副你在听的样子。
重点是让他们感到,自己是重要的。
他们让你想要忽略其他的事。
只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

全片的要点只是在讲意识副本运用和智能眼的屏蔽么?
可能不是。
正所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多建立在相互关注的基础上。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也与相互之间的关注度密不可分。
从恋爱的角度来看,喜欢一个人自然会去关注一个人。不喜欢的时候,别说厌恶,连搭理都懒得搭理吧。
有人说,在现代社会,仅次于生理需求的第二需求,就是被关注的需求。
也不知道这个算不算是这个圣诞SP的主旨。
意识副本的驯服,不就是监狱里”关小黑屋“的训教方法么?
智能眼的屏蔽,不就是夫妻间的”冷战“么?
我们所以为的那些遥不可及的高科技,谁说不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

我想这也是黑镜的一种讲故事的逻辑。
与距离我们还有几十年、几百年之遥的未来科技不同,那蕴含的对人性讨论,与时间无关,始终与我们息息相关,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抓住我们的心。
只要我们还是活生生的人,只要在我们的大脑中还有自我意识,只要我们还能感觉到感觉。
从人的本性来讲,再怎么炫的科技脑洞,也跟不上人类好奇心膨胀的速度。但对于人性的讨论,纵观千年历史,也未尝停止过分秒,满足人类分毫。

黑镜的逻辑我是表示敬佩的。
科技之下是人性。

 7 ) 主人有罪,惩罚副本

我觉得挺好看的,但还是有几个漏洞,当然想圆也圆得上,但还是得说。
那个zed-eyes那么牛,直接看犯罪现场不就完了,还要什么口供?现在不是提倡重物证吗?
数字副本看起来没有人权,但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靠副本的口供定罪是怎么回事?定的还不是副本犯的罪。后来又给副本上了酷刑,可犯罪的不是罪犯吗?这不是恨一个人就扎个稻草人然后拿针戳吗?

 8 ) 一分钟一千年的圣诞节

意识副本还是不是原来的你?如何处置你的意识副本?
想象被困在处理器中的人类意识,现实世界里一拨动按钮就可以给他上千年的刑期,而他没手没脚,毫无反抗的办法。
有的被强行调教成服务程序,比家养小精灵还惨(男主A就是专职调教副本的)。调教不成的就被发配到游戏世界里当炮灰NPC。
而本体犯罪被审讯的副本下场更是凄凉,其遭遇简直是恐怖故事的极好范本。
问题来了:【未来,意识副本应当享有人类的权益吗?】

科幻小说中讨论意识副本的不少,我清楚记得自己接触到的第一个关于意识副本的故事:
未来,人类可以将自我意识上传到机器身体中。在新身体中的‘你’,可以活得远远超越普通人类寿命,永不疲惫,无需睡眠,能过目不忘还拥有超级智能。
听起来很美好。
可问题是在人类肉体中的‘你’还活着。
留在福利院里的被当做活着的垃圾一般随意处置,无疑是地狱一般的享受吧。

当初看了那篇故事后细思恐极,纠结了很久很久,对意识副本印象极其深刻。今天偶然看了黑镜圣诞篇,成功地重新激起了我那时的恐惧感。
不过这次刚好是相反的角度:意识副本是被随意处置的一方。
(如果你想读一些关于意识副本的故事,推荐科幻译文版曾经登过的《陶偶》和《副本》)



除了“意识副本”,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点是强大的“智能眼”,两男主的悲剧之源。

先说男主A。
想象你连上(or黑进)另一个人的“智能眼”,他的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将一览无余,毫无私密可言,这无疑是隐私的最大灾难。在圣诞篇中,这种偷窥行为看来被定性为相当严重的犯罪。男主A虽是好心帮忙(not sure),但已经越线。结果意外地卷进一场毒杀案里,还被老婆抓个正着,运气实在太背。

其次是男主B。
难以想象剧里这么凶残的屏蔽功能在现实里真的会被允许出现。
妹子用屏蔽来逃避男主B,后者失去了得知真相的途径。
苦等好几年才得知自己惨遭ntr,一怒之下酿成惨剧。


在这个比惨大会上,男主A的处刑简直无人道。在可怕的屏蔽功能的支持下,这和死刑有什么区别?替大叔默哀。

(脑洞时间:如果智能眼附带数据存储的功能,那么查杀人犯就相当方便了=-=,不过基于上面提到的“隐私灾难”的问题,这种粗暴的调查方法估计不会被允许)
(其实一看到智能眼设定就想到他们看到的一切都可能‘有问题’——也许都是虚拟的世界。但没想到编剧直接拿男主B意识拷贝做文章。)



那么问题又来了:
【可以不安智能眼吗?】

就算圣诞篇的世界没有强制公民安装智能眼,但当大多数人使用智能眼的时候,没有这玩意的人将遇到很多麻烦……想象你没有自己的智能手机:刷不了二维码、没法用微信、没法随时上QQ、没法在手机上购物……最后的结果,还是多数人被科技的风潮带着前行。

就像转基因竞赛一样,关于科技的狂奔,我还是那句吐槽:
这场赛跑,你不参加也得参加。至于终点啥样,我们还不知道呢。

PS:
屏蔽功能不但屏蔽影像还能隔绝声音,说明这个故事里机器和人脑的融合不止于智能眼。


------------------------------------------
白色的雪地里,紫衣的小女孩。
无处可去,也无处可逃。
这是一个一分钟一千年的圣诞节。
没人认识,也没人看见。
一个触不可及的白色世界。
享受这欢快的歌声吧。
在这真实交织虚拟的边缘。
gg。
------------------------------------------


20号新加脑洞:

看到不少人都直接把故事里意识副本当真实意识来看待,我想起了“中文屋”的故事。
问题是:【强人工智能到底可不可能存在?】
衍生是:【如何鉴别强人工智能?】
然后才是:【强人工智能(比如副本)该享有人类权益吗?】
如果前两个问题没有得到答案,那最后一个问题也无从谈起了。

很多人会因为片中意识副本的悲惨遭遇而谴责警察和男主A在对待cookie时的轻率冷酷。但不要忘记他们没有观众视角——他们不知道。

圣诞篇一直在暗示故事之外的我们:意识副本是真的有‘知觉’的。
换言之是真正的强人工智能。
但故事之中的人们并不全这样看待。
毕竟怎么鉴别强人工智能没有定论。

比如专业人士男主A说:“不是真的真实,所以不是真的残酷”。
或许在他看来这些意识副本就是一个个‘中文屋’,他们忠实地记录了本体的爱好情绪记忆,会像本体一样反应,但无论这些反应多么逼真,多么像人类,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感觉。(类似的思想在第二季第一集中有所体现)

至于男警察,他修改时间以折磨副本的灵感来自男主A对副本的一句解释。他自己既不了解副本的原理,也不关心副本是不是强人工智能。(当然我毫不怀疑他对犯人是毫无同情的,何况对一个虚拟抽象的副本。)

唯一对副本表现出直接同情的是男主B的副本,但不要忘记这个副本和他的本体一样不了解副本的相关知识,只是听男主A讲了几句。他对意识副本的同情是很单纯的。(况且那是不是‘真的’同情呢?我想男主A肯定觉得不是。)

圣诞篇里的副本表现得和本体无异(肯定能通过图灵测试),如果知道副本有真正的知觉还如此残忍对待,确实是个非常严重的道德问题。但困境在于没人看得透“中文屋”,没人知道在和人类大脑截然不同的机制下运行的处理器里的代码是不是真的让副本产生了‘知觉’。
男主A很理性地说那不是真的,而镜头反复告诉我们他错了,男主B副本的悲惨下场是警示:“万一那就是强人工智能呢?万一我们犯了残酷的过错而不自知?”
我想只有等搞懂了自我意识的真正来源,我们才能确定。





 短评

摔收音机,西西弗斯神来之笔

3分钟前
  • 无鬼斋
  • 力荐

奴役自己到底算不算罪恶。如果算的话,我每天奴役自己去上班岂不是罪大恶极=。=

5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话说第一次见亚洲人给白人戴绿帽这种设定

7分钟前
  • Anubis
  • 推荐

拉黑请谨慎!

9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高科技屏蔽的带来的其实是生活品质的丧失,意识副本折磨尤为变态。

14分钟前
  • 老罗Lazzaro
  • 推荐

一分钟一千年,这惩罚有点过了吧。怎么看男二都很惨啊,被戴绿帽子还这么痴情,每年都去看望还送礼物。何况他女朋友的父亲也不是什么好人吧,人家找上门来就好好说啊,拿刀是几个意思。这一家人也是有意思,出轨了承认就好了,直接屏蔽一个解释也没有,还把信全都毁掉是几个意思。

16分钟前
  • 云薇薇儿
  • 力荐

男主真可怜:1) 明明是女主NTR还要一往情深许多年2) 明明是愤怒过头失手打死了爷爷还要被抓3) 小女孩是挺可怜的可是大雪天往外跑太没常识4) 最可怜的是副本啊!要在虚拟空间蹲几千年招谁惹谁了!

17分钟前
  • 丁丁虫
  • 推荐

太赞,神剧依然神,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令人不寒而栗,科技的奴役、控制,是人在作茧自缚,比《盗梦空间》更有实际意义,副本抽离、屏蔽刑法这个事情太毒了,想一想就害怕,三个故事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套一层,把所有主角都套牢钉死。日本的《世界奇妙物语》已乏善可陈,玩创意还是《黑镜》第一。

2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可怜的副本,到底关你毛事?!

24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what a cookie

25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没有血缘关系的 孩子是怎么被屏蔽的?

27分钟前
  • 全泰壹
  • 还行

能不能设定为拉黑自己?我比较需要这个功能

32分钟前
  • 金色面包机
  • 力荐

永生不死地重复和被所有人屏蔽忽视,哪种更恐怖?特别篇内涵深度不减,技巧更上一筹,三个故事巧妙糅合一起,大赞!

35分钟前
  • 无趣
  • 力荐

一分钟一千年的囚禁,和所有人对你视而不见的自由,与之相比,死刑是多么仁慈。

37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英剧《黑镜》其实算是科幻恐怖片,里边各种黑科技让人脊背发凉头冒冷汗。圣诞特辑里出现这个,屏蔽某人,听不到看不见对方,对方也看不到听不到自己,根本无能为力,这种科技太凶残没人性

41分钟前
  • zhang 2nd
  • 力荐

比死亡更恐怖的是受困的永生,依然是媒体时代的反科学主义寓言,点子不算太新,但圣诞雪天小屋对谈的氛围和几个故事的连缀做得很好。

42分钟前
  • xīn
  • 力荐

神奇而可怕,窒息却迷人。

46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也许在未来屏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唯一方式了。不受意识控制的意识被复制后如同克隆人一样得不到像自然人的认可和对待,当缸中之脑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是可怕还是可悲?分分钟想起1984里的茱莉亚,神经漫游者的视觉切换,当然还有低光速黑洞。

51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力荐

感觉这是个细节上漏洞百出的故事,但是不去较真故事的细节本身,这片子依旧很强大。

5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小小的未来乌托邦格局,串并联三个小故事,交集点连接智能科技与伦理道德,思考迸射火花。单身汉勾女有方,不料强中自有强中手,藉由信息化网络,个人隐私被窥视无余。第二则,被机器奴役的人性,彰显残酷的一面,捎带沉重的科幻迷思。终篇泪泣,在一语不合即拉黑,动辄叫嚷果取关的时代,发人警醒。

58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