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生活

剧情片英国2019

主演:菲比·沃勒-布里奇

导演:维姬·琼斯

播放地址

 剧照

伦敦生活 剧照 NO.1伦敦生活 剧照 NO.2伦敦生活 剧照 NO.3伦敦生活 剧照 NO.4伦敦生活 剧照 NO.5伦敦生活 剧照 NO.6伦敦生活 剧照 NO.13伦敦生活 剧照 NO.14伦敦生活 剧照 NO.15伦敦生活 剧照 NO.16伦敦生活 剧照 NO.17伦敦生活 剧照 NO.18伦敦生活 剧照 NO.19伦敦生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01:20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有时候,是来自陌生人的一丝善意给我们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不知道如何开始这篇文章,已经很久没有在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有如此强烈的欲望写点什么,但是《伦敦生活》真的在某个很深的层面上打动了我,有些话不吐不快。除此以外,也实在钦佩作者的编剧才华,所以这篇文章大约会混合了一点个人感想和一点剧作分析。

        中间几集其实会觉得有些拖沓,如果不是迷你剧可能就弃剧了,但是开头两分钟实在是太妙了,让我有耐心继续看下去,而最后一集,我只能说,叹为观止。
        剧里的人物都有些奇怪,奇怪到让我觉得不是现实生活里的人,也因为如此经常会有强烈的间离感。这种间离感同样来自于女主角打破第四面墙的说话方式。但是奇妙的是,(也许我孤陋寡闻)这部剧是我见过的第一部把主观视角和间离的叙事方式(打破第四面墙)结合得如此巧妙的作品。主观视角叙事往往会让观者把自己代入主角的生活,是达成移情的一个重要手法,所以我们才能感同身受。而打破第四面墙的手法又是彻底反移情的,是让你无法代入,让你不断出戏。在看这部剧的过程中就是一直出戏一直很有距离感,但到了最后一集的结尾却由于叙事的变化而突然有了强烈的代入感。
        细想起来,每个人物的表现、反应,都完全带有女主角的主观色彩,观众完全是在透过女主角的视角看她生活的这个世界,看她生活里的人,每个人都不是他/她自己,而是女主角眼中所看到的形象。然而这种主观视角在最后一集被彻底打破,每个人物开始变得像他自己,像真实存在的人,而不只是女主角眼中的毫无灵魂、纯粹是主角心理投射产物的一个形象,同时被打破的是贯穿始终的叙事包袱(好友死亡的真相)。观众和女主角一起经历了一个自我欺骗、无法与真实世界和身边的人进行接触和沟通的过程,我一直感到和剧中人物很有距离感,感觉他们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直到最后这个状态被打破。女主角就像是观众看这个世界的一个滤镜,而她自己也被一副盔甲保护着,不与任何人发生真实的交流碰撞,也不受伤害(至少她自己如此认为)。最后一集我们似乎看到女主角在好友死亡后始终活在一个自欺欺人的状态里,假装某些事情没有发生过,而到最后,这一面玻璃幕墙被打破了,这个女主角幻想出来的世界被打破了,残酷的真相被揭露(对于观众同时对于女主角而言),而女主角也回到了现实世界,她开始与周围的人有了真实的接触和交流,而那是十分,十分伤人的。
        所有她爱过、爱过她的人,她都伤害了,也伤害了她,而在最后,唯一给她一点善意和温暖的,是在第一集骂她slut的一个陌生人。

        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情节是在那个silent retreat的庄园,女主角和陌生人(这个角色甚至没有一个名字?)坐在一起抽烟,陌生人倾诉,女主角始终沉默。当陌生人结束倾诉的时候,女主角说了一句话,并没有对着镜头。这是在整部剧中我们第一次看到她卸下防御,说出自己的心声。而在之前的剧情里,即使是对着镜头向观众说话,她也始终在一个防御的状态里。有时候这个防御的状态甚至会令观者(我)感到不适和厌恶。仅仅在她说完这句话之后,下一个镜头我们看到两个人并排而坐,都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谁都没有说话。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感到困惑了,她真的对那个陌生人敞开心扉了吗?没有陌生人的反应镜头,我们无从得知她是否真的是对那个陌生人说了那句话。还是说她向观众(我)敞开心扉说了一句大实话?可是她的脸并没有对着镜头,她也没有看着镜头。还是说这个心迹剖白只存在于女主角的想象之中?
        在这里,叙事的暧昧性涌现了,而这正是叙事文学的精髓所在,这是为什么我认为这部剧非常具有文学性和现代性。在阐释上的多种可能和暧昧。
        我简直被这个观影体验震撼了,打破第四面墙的手法居然能呈现这样的效果,这是我从前从未见过,也从未想象到过的。而这是影视作品所特有的手法,文字作品乃至戏剧都无法达到这个效果,它是一个镜头和表演共谋出来的暧昧。

        到最后,必须要赞美一下作者的剧作技巧,好友的死从一开始就影响着故事走向和女主角,到最后一集揭开真相,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让这个故事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还有各种伏笔、前后呼应,这个作品简直在某种意义上太完美,没有一个缺口。

        我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有意识地在进行这种在我看来充满实验性的创作,是否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进行这样的影视叙事实验,如果是,那真的太聪明太有才华,一定是在许多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这个作品。

        如果是本能的、无意识的创作,那她是一个天才。

        请收下我的膝盖。

 2 ) 我作的原因就是我做错了事情,然后我很孤单

点开这部剧仅仅出于对所谓的伦敦生活的一种好奇,然后一边抖着腿一边看完了。女主(天……我根本记不得女主的名字)从用看似诙谐的角度展现一个个让人尴尬的瞬间,最印象深刻的是在店里啥都不点但是给三个电子设备充电的小哥……

一般来说,如果一部剧是以女主的视角展开,大多数人都会很喜欢女主,并且无论如何都会偏向她。可是,对于这个女主……她的确是很有意思,不过我只是看到她的一咧开嘴角我就想骂人,妈的不想笑就别笑,我看着真的很难过。

然后是对几个关键人物的分析。第一个是前男友,我觉得他是gay,因为一般直男在淋浴的时候看到有人冲进来想的应该是劫财而不是劫色吧……当然,伦敦嘛,英国嘛,多考虑一些还是正确的。他有那么一点点的以自我为中心,分手又见面后对自己的事情侃侃而谈,但是无疑他是爱着女主的,我觉得在无数次分手之后都能拉下脸一遍遍回来……不是真爱是什么。女主看奥巴马sy,男票在身边的时候还sy……第二个是喜欢走后门的那个男的,真尼玛是个奇葩。我一开始以为他要对女主坦白自己喜欢男人,没想到还有另一出戏。觉得的自我感觉良好:以为大家背后议论他,劈腿女主因为觉得真爱无性吸引力。后妈是个正常的后妈,符合一般后妈的表现:心里恨得要命,还要维持脸上的和平。她显然是为成功的女性,也很爱自己的新丈夫。聪明,不够有道德,但是是个正常人。父亲,懦弱的糟老头,很爱自己的女儿,却不知道如何相处,甚至不知道如何帮助女儿和新妻子沟通。他说:为什么大家可以说父亲搞砸了女儿的生活,而不是女儿搞砸了父亲的生活。足以说明他愚蠢又懦弱的一切。银行家算是一个延伸,一个表达作者想法的人物:首先,他参加的那个活动很有意思,一群狂暴的男人对着充气娃娃喊slut,我觉得这充分表达了编剧的女权思想——男人认为女人的性吸引力导致她们一系列成就:升迁或是小额贷款,这是病,得治。女主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姐姐能从那个典型的女性角色里面脱离,离开那个变态继子和变态丈夫而不是放弃升迁的机会;其次,他表达作者对于改正错误的一种希冀,银行家原谅了自己,并且又给了女主一次机会。姐姐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女二,她让我想起来小丸子的姐姐,虽然对待妹妹的态度比较恶劣,但是还是很爱她。当然,最爱的还是自己的家庭——那个变态老公。作为一个成功人士,她在挣扎,挣扎于家庭与工作,给自己莫大的压力与焦虑。有那么点儿滑稽的意思,但的确是个悲剧人物。姐夫,恕我直言,他就是个辣鸡,一个地地道道的无赖变态,从始至终整个人都透露出下流的气质,甚至养出了一个变态儿子。他对姐姐有很深的执念,可能因为姐姐太强大,他把握不住,甚至在妹妹说“她早晚会离开你”的时候颓然——我猜他亲了妹妹正是因为他觉得两个人都是卢瑟儿。为了维护婚姻而先发制人地点出妹妹的过去,而让妻子信任自己。姐姐喜欢他的原因也很好笑,因为这个变态总能恰到好处地戳到姐姐的笑点……可能正式因为平时压力太大,所以姐姐格外看重这个虽然男性功能不完善但是能让自己发笑的男人,这也可能是她不愿意离婚的原因之一吧。Boo,这是我记得最清楚的名字,正如女主所说:她很特别。是个非常单纯善良的人。“铅笔上有橡皮是因为要改正错误”,这种说法太好笑了,简直点亮了女主黑暗的内心。“我弄伤了自己然后他就能来看我了”……?!

最后是女主:我作的原因就是我做错了事情,然后我很孤单。我觉得孤单的人有很多,但是能作成她这样的人不多。有一个评论说的很对,女主貌似把所有能作的事情都作了一遍,然而事实上孤单的人只会做其中的几件,所以大家在女主身上或多或少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对她最好的评论还是她自己的话吧“I have a horrible feeling that I'm a greedy, perverted, selfish, apathetic, cynical, depraved, morally bankrupt woman, who can't even call herself a feminist”.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因为人生阅历不够,读书读得不多看不到更透彻的东西。我喜欢这个剧,我觉得编剧特别有才,因为我看到了一群相似的傻逼,包括我自己

 3 ) 对,和你一样,我也有病

从遇见生活失意动不动就开黄腔到处找操的伦敦独居单身女人开始,噢还是个随时调侃自己不是合格的女权主义者,对没错,我就是喜欢这个调调的才华横溢又随时让你感到bullshit的PMB。随时打脸,时刻变换。 她会告诉你对我就是有毛病,但我并不想得到治疗。对我就是这样的无可救药,到我并不想改变。对我就是这样的矛盾纠结不可理喻,但这就是我。你非要蒙上一层虚伪的面纱粉饰太平告诉我世界充满爱,这个世界却不接受精神障碍、爱无能、同性恋。 是的,我懦弱虚伪自私,逃避爱逃避责任逃避自我与他者,我在深渊里挣扎彷徨悲痛沉沦,我身在一个世界女权主义的滥觞之地却绝非一个合格的女权主义者,我无法明晰一个女人的平等来自何处我无法实现自我独立我无法获得精神的自由,我没有钱没有工作没有朋友没有爱人没有道德底线。我不停的试错,不停的逃遁,不停的堕落,从来不走那条轻松、舒适有鲜花与掌声的正确的道路。政治正确,不存在的。 但我从未停止渴望爱尊重爱靠近爱,没有国界不分种族无论性别跨越年岁。生而为人,内心从未停止过漂泊和彷徨,从未停止过对光芒的追求与热切的渴望,却总是嘲笑深处黑暗中的人的恐惧和无能。即使我们每一个人,随时都有可能处在那样的至暗时刻。 在被消费主义、女权主义、恐怖主义、娱乐至死以及各种主义裹挟的时代和社会中,有这样糊涂又清醒、现实又梦幻、蒙昧又智慧、糟糕又浪漫、软弱又理智的存在,让身处光怪陆离群魔乱舞之中渺小如沙粒的我,作为一个时而隔绝时而又泯然的个体,看到一束微弱却强盛的光芒,在我感觉这个禁闭被关得够久了就要去同庸常之恶同流合污之时,她来告诉我“和你一样,我也有病,有点一样又有点小小的区别的毛病”。 对,她就是这样的存在。

 4 ) 自己才是一只庞大的怪兽

女主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作”,而我们因为或多或少拥有这种“作”的品质而感同身受。所谓“作”,是你知道这件事做了之后的结局,但你却挡不住自己去做,而结果是无可避免的悔恨。时时刻刻扎在心上的刺,都是因为自己这个庞大的怪兽造成的。痛苦却无法去埋怨,只能陷入更糟或等待救赎。

为什么我们知道什么是美好,却往往无法维系这种美好。就像女主深知自己最好朋友在生活中的地位,却无法克制自己做了伤害朋友的事情。朋友的死亡是意外还是自杀,已经不需要讨论,随时随地的幻想中,是一件不可逆的事情。无论时间流逝,怎样推动我们向前走,这样“作”的结果在心里打了一个结,如果你摸到这个结,就会一阵抽搐。

对自己的了解,总是欠缺一角,心存侥幸。无法驾驭自己这个怪兽,其实是一种借口,无非是按捺不住欲望的挣扎,任其肆无忌惮。到底是哪里不满足?才失去了控制力,让一切倾斜?是情感吗?是不安吗?是孤独吗?就像女主,母亲去世,父亲和教母再婚,姐姐有钱与自己强烈的反差。这些有点糟,但没有非常糟,女主孤身一人,她用心底的自卑来冷眼旁观身边所有有缺点的亲密的人,然后用言语和行为带给他们和自己巨大的伤害,她只有这样才能龟缩在自己心底的角落。

也曾经有一些温暖的时刻的,和陌生人在美丽的夕阳下吸烟,没有伤人的言语,安静了,也撕下了保护的面具,只有一句话“想哭”,最真实的表达。第五集停留在和姐姐的和解,向我们展示了,如果猛然间迎接美好,没有做好准备的话,只会跌得粉碎。每个人都是天使与魔鬼的交织体,就像女主一样,痛苦到不可自拔,也没有勇气就这样放弃生命,因为不知道是不是在下一个时刻,人生会亮起一个火花。

没有习惯驯服自己这个怪兽之前,任何亲密关系都有着危险的前景。时刻告诉自己没有想象得那么聪明,没有那么不堪,也没有那么与众不同。世界可能会豁然开朗一些。何时放下了“作”,真正接纳自己,就不再是这样故作喜剧的悲剧了。

 5 ) 小确丧以及我们和生活互搏的巴掌

(文/杨时旸)
    大多数人豢养宠物,都是用尽办法将其留在身边,某种程度上说,那是一种囚禁,而《伦敦生活》中女主角身边的动物却一直都在逃窜。那只寄托着友谊和哀思的豚鼠,一次次跑出笼子,无论怎样都锁不住;她去往父亲家,在那个纪念生母的日子里却与继母发生了预料之中的不快,她抱起了那只一直被禁止出门的昂贵的猫,帮它逃出了窗外。
     这成为了两道隐秘又残忍的隐喻,那些没头没脑的小动物都在奔向自由,但她自己却一直困于生活。没人能帮她放生。
    作为一部迷你剧,《伦敦生活》的格局毫不张扬,工整又本分地讲述一个小体积的故事,一个女主角和环绕她的四五个人的不堪与琐碎,但这看似毫无野心的设定却意外引爆了人们普遍的情绪。作为一部标准的喜剧,它粗口、逗趣、没节操,但它同时又让人沉默、心酸、掉眼泪,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一部标准的悲剧,而生活本身不就是悲喜交加又不可言说吗?所以,它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复刻。这个发生在伦敦的故事,那个在伦敦孤独又努力生活的姑娘,成为了每一个在大都市中挣扎的人的镜像,我们看着她,也就看到了自己。伦敦生活的美好与糟糕,友谊与疏离,在北上广生活的每一个年轻人都能感同身受,我们装作对一切都不在乎,对每个半生不熟的人报以微笑,然后转身撞入自己的生活,甘苦自知。这毫无戏剧性的日常就足以让我们难以抵挡。
    《伦敦生活》的剧名翻译得过于无趣了,远没有原名fleabag来得有力,它的本意是邋遢、糟糕的生活之类的意思,你都能想见那是怎样一种画面——无法收拾、自顾不暇、被旁人厌恶的那一款。这是女主真实的写照,她总是很丧,但她颜值尚可,又总装得很酷,所以微微一丧也很倾城。
    她是那种“自助式”的女孩,从不向任何人袒露心扉,自己经营着一家几乎无人光顾的豚鼠主题的咖啡馆,有个懦弱又无趣的男友,几个从颜值到气质都差别极大的炮友,她面对性时很痴迷,面对爱时不言不语,她自己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到后来,你就明白,那不过都是一种隐藏,隐藏真实的感受,隐藏柔弱的内心,只有这样一副屌屌的样子,才可以避免受到伤害,就算最终仍躲不过受伤,她还可以装得满不在乎。你看,这不就是我们周遭很多都市女孩的样子,看着大大咧咧,混不吝,但实际上无措无助无辜,但这三无的生活又是如何锻造的呢?
    有些剧集是从原本琐碎的生活中虚构出光晕,铸成一桩桩炫目的骗局,比如那些塑料感十足的韩剧,而有些剧集,则是把有着光环的大都会中的细部拆解给你看,那里没有光晕,都是抖落不尽的尘土。《伦敦生活》显然属于后者。这剧集中有静谧安宁的郊区大宅,也有着装模作样的中产生活,但你总觉得有些无法掩盖的心酸、沮丧和破碎的东西探头探脑的出没。那是生活的真相。
    从叙述上讲,《伦敦生活》看起来是那种单一主角的戏,配角的性格和故事都伴随着女主一点点展开。但慢慢就会发现,一切没那么简单。人们原本以为,只有女主很丧,其他人都过得如鱼得水,但最终,一切都开始败露,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堪。人们都在硬撑,才不至于让生活瓦解。
    女主的姐姐是个典型的中产阶级,有着虚妄的傲慢与偏见,以及一个貌合神离的老公,这个拥有双学位和巴宝莉风衣的女人其实远没有看起来那么风光,她不敢为了自己的事业而离开丈夫,即便她知道那个男人虚伪又猥琐。而她们的父亲夹在第二任太太和两个女儿之间,不知所措;还有那一堆环绕着女主的男人们,一群被荷尔蒙驱使的雄性动物。这些人也一样在维系着某种体面,只不过,观察得久了,就看见那遍布的裂纹。
   《伦敦生活》充满那种对生活俯视之后才能获得的刻薄又锐利的笑料,但它却一直引而不发地用闪回播放着一些悲伤的桥段,女主大脑里错乱短路的瞬间永远出现的是自己与闺蜜男友缠绵的时刻,以及自己和闺蜜筹建那个咖啡馆时的默契时光,还有,闺蜜崩溃和走向死亡的最后一瞬。
    那段记忆像一条一直在燃烧的引信,始终阴险地提醒着她终有崩塌的一天。这个时候,你或许就能理解女主那些狂乱又有些自暴自弃的私生活了,那是一种暂时的通往遗忘的途径,恐惧可以被狂欢抵挡。闺蜜小波,几乎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让她感到亲密的人,当时,生活虽然一样充满孔洞,但毕竟有人可以慰藉,但她却亲手蛀空了那根可以依靠的柱子,她和闺蜜男友的一夜,让闺蜜崩溃,残酷地讲,是她杀死了闺蜜,也同时杀死了自己的未来。
    当一个总是嘻嘻哈哈,满脸坏笑的人真的陷入悲痛,那种轰然而至的情绪几乎不可收拾。所以,结尾她痛哭的时刻,你会看到她努力维系的一切光鲜的表面,都再无意义,没有什么比生活碎裂的声音更让人绝望。
   《伦敦生活》的呈现方式很有趣,它自带吐槽音轨,女主在说出台词的同时,也会对着屏幕把心里话向观众吐露,这招并不新鲜,《摩登家庭》中也同样用过,但是它很有效,它会让人们觉得女主替自己说出了那些憋闷在心里又永远不敢说的话,这样一来,人们有一种和女主一起对这郁闷的生活同仇敌忾的共情。
    她平凡又不甘,努力却失意,在一切破碎之后,还需要重新布置起坏笑,收拾好生活的碎片,把它重新粘贴成原本的样子。谁又不是如此呢?
    最终,她的父亲也还是留在第二任太太的身边,即便他知道那个做作又势利的女人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女儿的;她的姐姐仍然骗自己丈夫是可信赖的,为此宁愿放弃升迁与出国;她的男友再也没有像从前那样分手后又回到她身边,而是和一个小鸟依人的亚裔女孩走到了一起;那个英俊的炮友告诉她,自己爱上了一个人,决定离她而去……所以,她还是得一个人,独自撑起一切。
    有个细节,滑稽又悲凉,女主和姐姐第一次共同出场时,是在一个古怪的讲座上,结束后,两人想像正常人那样拥抱一下,彼此却因为戒备心理给了对方一巴掌,到底是怎样的疏离才能把亲密的拥抱理解为潜在的威胁呢?那或许是这部戏中最残忍的一幕。
   还好,女主被一个陌生人救了场,那个曾经和她发生不快的贷款审批人,最终与她和解了。那也是一个被生活压垮的人。他们的和解,也是彼此的救赎。就如同那些逃逸的小宠物,女主终于有机会可能冲出这生活的囚笼。
    这部戏中,女主角没有名字。因为她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子。
(本文首发腾讯电视剧频道鉴剧科专栏)

 6 )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混乱的私生活,自私,脱口而出的黄腔,不分场合的让人尴尬,不停的约炮,女主刚出场的时候我觉得她好像是个神经病,太能作了。
    她也处理不好和家人的关系,父亲丧偶续弦,继母不喜欢她,每次见面都要撕逼,说话冲的她毫无还击之力。姐姐也是不得不参加父亲强制给她们安排的活动才能和她一起说说话,甚至谈不上沟通,作为成功人士嫌弃咖啡馆快被经营破产清算的妹妹也是情理之中。私生活混乱,不停的约,又和男朋友分分合合,女主总在怀念自己的闺蜜Boo。
    每次Boo出场的时候我都觉得好温馨,Boo是唯一懂她的人,会分享心事,一起喝酒,甚至穿上她的衣服帮自己排解情绪,简直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然而一次和闺蜜男友的约炮,女主彻底失去了唯一的朋友。
    于是女主走不出来了,开始浑浑噩噩的过人生,像一只刺猬,她和所有的人保持距离,自欺欺人的说你看我过的还挺好,其实过的一团糟。
    直到和姐姐去参加父亲帮忙报名的冥想活动,女主第一次打开自己的心,拉近了和姐姐的距离,也和贷款男吐露了几句真心话。很讽刺的是平时自由懒散惯了的时候什么也不说,冥想这种需要保持沉默的时刻她终于拉开了封在嘴上的拉链。
    冥想这集让我觉得蛮震撼的对比,社会总教烦恼的女人们闭嘴(冥想),而教烦恼的男人们发泄(bitch,sluts旁边的活动小组没少喊),让我觉得这剧挺女权的。
    女主其实很希望每个人都过的好,不然不会在父亲面前假装和继母亲热, 每一句话里藏刀都默默承受,也不会和姐姐推心置腹,劝说她放下身边的纷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去芬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你的老公是个狗屎,继子只是一块恶心的绊脚石。
    然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亲人的不信任,姐夫的一句污蔑使姐姐对女主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没错,女主曾经做错了事,但她这次没有。这种不信任的挫败感差点要了命。还好片尾很温馨,她又遇见敞开心扉交流过的贷款男,第一集他骂了她婊子,第四集他们在活动中相遇,变成两个尝试沟通的陌生人,片尾贷款男又给女主一次拯救自己的机会。这次她说出了所有的心里话,真的太他妈孤独了,孤独到整个人生只剩下肉体,所以女主才会一直约,一直离不开男人,像得了性瘾,因为只剩下身体的快感支撑她啊,只有高潮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活着,她才能意识到自己是个鲜活的人,啊,我还活着。
    好在能拯救自己的也只有自己,女主拿到了贷款,好好经营这家和闺蜜一起打造的咖啡馆,履行说好的不论怎么样都不要放弃咖啡馆约定,这是一次救赎。人都要学着翻篇。
    这是我看过的最压抑的喜剧,边哭边笑,基调好悲伤,因为太真实,没有比这更孤独的观影体验了。这剧有毒。

 7 ) 一团乱麻



看完《伦敦生活》之后,无法抑制自己去发泄自己的情绪,很想要寻求一种不那么自残呢表达方式,最终我想到了书写,所以接下来,我把自己所有的情绪或者说说感情展现出来,目的是祭奠,至于祭奠的对象姓甚名谁,我并不太关心。

跟很多人一样,此剧伊始,我就被它独特的拍摄手法所吸引,被抓眼的"性与幽默"所吸引,但一开始无论如何我也不会想到在诙谐的背后传来的是深深的绝望与无助。

女主总会习惯性地毁掉她原本拥有的一切,譬如一个爱她的男友,一个好姐姐,一个温暖的父亲然而事实上这所有的一切原本就不存在并且这一切都从来不和谐,只不过除了女主之外的每一个人都有小心翼翼维护着表面的和平,他们从来都很遵守规则,生活的规则,换言之只是戴上了假面:父亲爱着继母的同时也被继母的控制欲所俘虏,姐姐总被假惺惺的家庭束缚,好像只有女主最畅快,实则只有她陷入了最深的泥潭。


很久以来,我都想像女主一样消磨自己,或者说是疯狂消费自己,却始终不敢向这个方向迈步,可结果仿佛跟女主一样——女主的生活一团糟,我的也是。

突然想起捷克的新浪潮电影《雏菊》,影片中所呈现的是两个疯狂的女孩的疯狂故事,片尾出现了这样一行字:献给生活一团糟的你。
捷克电影《雏菊》
是啊,我的生活一团糟,很多事情令我害怕,我很想要嘲讽别人又很想作践自己,可是这两项我一项都没付诸行动。然而女主做到了,她用我想象过的方式填补自己身体里的空白,好像没有感情,好像只热衷于做爱。

老实说,我感觉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另一个"大胆"一点的自己,即使与现在的自己一样充满空虚,并且空虚大到难以去填满。



在第五集的时候我差一点就以为女主快要迎接美好了,直到继母给了她一巴掌。

然后我倏地明白了,她不可能走进好一点的生活,因为她的本能不允许她这样,她周遭的一切也不允许她这样。

也许我始终只是个满嘴谬论的悲观主义者,但凭心而论,我觉得姐姐是像父亲的,父亲永远不能拜托继母,姐姐永远不能拜托家庭,所以结局注定苍白。

在季终的那一集我眼泪大概流了一公升,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女主无疑是个作死的绿茶,有点像Bojack但也肯定不像,毕竟BJ很有钱。

她上了自己最爱的女友的最深爱的男友,然后女友因为她的原因间接的死亡。



她最后什么都没了,就剩女友遗留下来的那只豚鼠陪着她,豚鼠一点点得啃噬她的希望。

大概很多人跟我一样,在等着女主爆发,或者等她消失于马路,可她没有,什么也没有。

片尾时那个曾经拒绝了它的那个人最后给她带来了苏生,所以她以后的生活会不会好过一点呢?

Who knows ?



编剧同时也是女主,真不知道她怀着怎样的情绪来演出。

我们的生活会变好吗?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好。

反正我是这么骗自己的。

"生活是一头空虚的饕餮,残暴无情地吞噬了她丰盛的血肉,留着梳子状的弧度朝上的假面笑容,白骨森森。"

 8 ) 糙女郎:都市女性的身体与权力

“你们有谁愿意用五年的生命来换完美的身材?”

《伦敦生活》(Fleabag)在第一集就借女性主义者之口抛出了它的中心议题——女性身体的价值。换不换这个问题对普通人来说并不简单,因为完美身材能给一个女性带来的效益太大了。同时担当编剧和女主的Phoebe Waller-Bridge在评论自己20多岁的生活时如是说:“我当时对自己的性吸引力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也很明白那对我的个人价值意味着什么......20多岁的姑娘们只要够瘦够辣,怎么胡来都能被纵容,太不公平了!”

张扬的青春和鲜活的肉体,这本身就是稀缺的资本。女性的身体从古至今都是一种个人甚至是社会资源,于是对于它的利用,规训,占有和剥夺总隐含着权力关系。在我们这个时代忙碌躁郁的都市生活中,这种权力关系又具有了新的形式和结果。正是对于这种新式性别权力的挖掘,对于当下人际关系状态的质问,让这部顶着喜剧外衣的6集短剧除了无底线的笑料和超流畅的节奏之外还同时拥有了沉重的基调和社会批评的空间。

女主以独白方式直接将观众带入剧情,并且频繁和观众直接对话。这种打破第四面墙的方式除了加快了叙事节奏,确立了女性视角之外,还为全剧增加了一种私密性,甚至是挑衅意味。本剧的观众不能做轻松的看客,安然地视淫剧中那近乎泛滥的肉体。女主把身体暴露给你,用自己的挫败和狼狈引你发笑,却又透过镜头直直得看着你,让你尴尬局促。于是,她的迷惘痛苦,她的压抑绝望你都有份。她用目光锁定了观众,让观众成为她的同党,一起去做一个在伦敦生活的年轻女人。


剧集的原名Fleabag,特指那些蓬头垢面,邋遢混乱的人,一字解之曰“糙”。我们的时代不断地在女性身上制造着矛盾,让她们成为漂亮的“糙”女郎:一方面浮华的消费社会、周密的都市生活不断要求女人活得更美丽精致,她们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有万种技术和产品去修饰。如果说在物质贫乏的过去姑娘们还有借口活得糙一点的话,那么在小学生都开美妆频道的今天,你简直不得不拼尽全力的去打造完美的自己;而另一方面,这个世界也设立了一个无法达到的成功标准。在这个标准下人人痛苦着挣扎着,却又拼命佯装正常,他们疲惫而绝望地奔走在城市霓虹之中,掩饰自己的空虚脆弱。第二集MV式的片头中,地铁里的人们在女主的臆想中演示了他们的狰狞和痛苦,这种诗意的渲染简直神来之笔。与此同时,社会角色对个人的异化和压抑在私人空间里得到了夸张甚至病态的释放。姐姐Clair说:“我有两个学位,有老公,还有一件Burberry 大衣”。女主说:“你在洗脸盆里拉过屎”。剧中捧着花对着不同墓碑哭泣的老男人,女主姐姐在灵修课程上的大笑与大哭,银行职员对充气娃娃的谩骂等都是情绪爆炸的表征。正是这种公共空间里的光鲜标致和私人空间的狼狈粗糙构成了都市人,尤其是都市女性最基本的精神分裂症。

女主最大的魅力和笑点正来自于她的糙,她的放浪形骸,狂野不羁,她的一团糟。在别人小心翼翼地去扮演正常人时,她无所忌惮甚至是不知羞耻的释放着自己的荒唐怪异,不管是在男友身边对着奥巴马的视频自撸还是顺手牵羊小偷小摸,她的糙既是对于别人的不满和嘲弄,更是出于自己的厌弃和惩罚。身体,性爱,甚至是作为艺术品的性器官在剧集中不断出现,却充满了戏谑,讽刺和指责。显然,编剧不是为了性而性。在最终集的性展览上继母点明了全剧的主题,她说:“现在,请你们把欲望都留在门外,用你们的思想来理解这作品,我认为你们看到裸露的身体的时候不该只能联想到性,我相信你们会想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权力,这才是这场show(show既可以指展览又可以指剧集)真正的主题——权力!”

全剧中最根本的权力斗争是什么呢?在访谈中编剧把这部剧的源起归结于一个女性主义者的愤怒和挫败感:“年轻的女性在她们有能力决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之前就被设了限。”的确,这个看脸的世界给了妙龄女郎们许多特权,让她们以为年轻美貌就是一切,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别人的欲望之上。她们可以大作特作而不必付出代价。这种特权极易把她们变得贪婪,堕落,自私,冷漠,厌世和低俗(女主对父亲坦白时对自己的评价),因为青春性感这一资源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世道里太好用了,有了它你暂时不需要其它美德或特长。

在以前的无数世代里,女性身体是作为财产被特定男性占有的,它可以拿来交换稳定的身份和生活,而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尤其是在大城市和男人们一起拼杀的女人们来说,自己的身体是完全可以由自己来处置的,于是她们同时拥有了任性的能力和机会。本剧对于这种特权和这种任性的鞭笞是刻骨而残酷的:女主滥交的代价恰是自己最好朋友的生命。

这些都市中的女人到底是怎么糊涂地看待和利用自己身体的啊?!女主闺蜜Boo想通过伤害自己的身体换来男友的忏悔;来咖啡馆小坐的一对闺蜜的谈话透露出其中一个为了保持身材要离开深爱自己而渴望生育后代的伴侣;女主在对银行职员哭诉时说如果自己的身体变老变得没人要,那她宁可去死。这便是身体特权的反噬,身体成了这些女性价值的唯一寄托,也就成了锁链和囚牢。反观女主姐姐Clair,她在事业和家庭上建立了她的价值,不必依赖身体,这份成功是建立在她强烈的控制狂属性和顽强的自律基础上的,但是她的成功却伴随着她的性挫败,她难与他人肢体亲近,连丈夫都怕她。全剧中唯一在身体和情感中游刃有余的反而是女主可恶的继母,可是她得意的前提是她既很优秀,又很虚伪。可以说,本剧刻画的女性角色都不幸福,都破碎而压抑,而男性角色都又很愚蠢,有些力不从心。大家被孤独地隔绝在自己的小岛上,渴望相互温暖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对着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吐露心事。

“其实我每时每刻都想哭。”这是女主的真心话,却也是无数生活在大都市里,独自承受着生活重压的女性的心声。女性的身体在我们这个时代的都市中拥有了最大的自由,它因此可以拿来兑换最多的价值,也可能因此不值一文。都市女性们懂得美貌易逝青春短暂,又努力地让身体发挥出最大的价值,随时准备与这个世界交易谈判。她们的身体被修整得愈加光鲜,而心境又磨砺得越来越糙。

糙女郎不同于女汉子的性别倒置或干物女的自我放逐,它更是一种在被各种压力和约束挤压的都会生活中无伤大雅的离经叛道和维持底线的混乱放纵。心糙身不糙,说到底,是女性在高压迷乱的都会生活中摸索出来的生存之道。


原文载于微信公众号玲珑茄,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如需授权请给后台留言或发送邮件至:woxueyingshi@126.com

 短评

一开始会被女主机智诙谐的神吐槽所吸引,会觉得她周围的这些人和生活的样子是多么荒谬,而她的应对直截了当,冷眼看待并调侃着这些荒诞,慢慢才发现这是生活的残酷扭曲而成的,身处其中的人能察觉但害怕改变,于是继续庸碌着,这让清醒的人感到无比孤单和绝望。这是喜剧吗?我只觉得特别难过。

9分钟前
  • 芝麻小元宵
  • 力荐

很英国,很伦敦。尴尬与喜感水乳交融,悲伤和孤独时不时插一刀又瞬间抽走,留下滞后的疼痛。原来以为就是daily life in London,结果是在讲trauma,打破第四面墙的手法也有意思。

10分钟前
  • 山人阿苍苍
  • 推荐

铅笔的鼻头有橡皮是为了涂改失误吗?前半程略《弗兰西斯哈》。只能说这几年是丧剧的天下吧,探讨得深刻的其实不多,有些离生活太远的为丧而丧只是套路更深更伪善的鸡精汤而已。

12分钟前
  • 昆汀的影子
  • 推荐

好像我们都是把生活过成这样,浑浑噩噩,却又爱憎分明。

14分钟前
  • 凌晨呛
  • 力荐

马男好歹算个成功人士加负能量正常人,这女的根本就是psycho idiot bitch pathetic,自以为冷眼看透生活本质,其实自己才是需要吃药的那个,而且基本没救了。整部剧还算耐看的重点是演员本身的外貌气质以及迷之自信比较吸引人,而现实生活中这种女的想想就可怕。

15分钟前
  • 年逝
  • 力荐

酷一时,丧一世,天生烂人。人生真相,并没有谁能拯救谁。

20分钟前
  • 井戒
  • 力荐

以假装的微笑武装孤独失落,以放浪形骸麻醉无法弥补的过失,以互相伤害维系彼此仅有联系;和自己作对很容易,和世界作对很难,在这个充满性格缺陷的人物身上,我们竟都能窥到一丝半毫自己的影子。

2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被嫌弃的伦敦豪放女的一生。

25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你热闹万分,你孤身一人。你开怀大笑,你泪流成河。你若无其事,你跌跌撞撞。你平静无比,你歇斯底里。你假装光芒万丈,你内心一片废墟。

30分钟前
  • 木山豆睿
  • 力荐

我所有的自負都來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氣概都來自我內心的軟弱,所有的振振有詞都因為心中充滿疑惑。我假裝無情,其實是痛恨自己的深情。我以為人生的意義在於四處漂泊,其實只是掩飾至今沒有找到願意駐足的地方。 ——馬良《坦白書》

31分钟前
  • 一瓶子蕨
  • 还行

每个女人都该看一看,学习如何微笑着当继母,真是个厉害角色啊!

32分钟前
  • 荞麦
  • 力荐

我们从一开始就是她的同伙,认同着她,纵容着她,并同时从她的所作所为里获得快感,直到最后,我们也抛弃了她远离了她,只留她不知是否能独自重新开始。

37分钟前
  • 哔呣咣啵の哸啐
  • 还行

把生活过得这么尴尬的原来不止我一个

39分钟前
  • 海马区的突触
  • 推荐

i just want to cry all the time

41分钟前
  • Akaashi
  • 力荐

共鸣真是个坏东西,你一边骂着女主角,一边觉得自己才是那个最讨厌的人。

46分钟前
  • 小猪大侠
  • 力荐

姐姐最终没有好好把握自己的生活去芬兰,爸爸最终没有离开控制狂继母,好朋友死了,男朋友再也不会回头,小基佬还在自欺欺人,就连自己都无法认同自己:因为做了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事…生活真是太糟糕,但是偶然还是会有新朋友,新转机,就为了这点盼头,也要在这个物价高涨的城市里撑下去(一个鸡汤)

48分钟前
  • Lau~
  • 力荐

我所追求的,是孤独的自由,封闭的枷锁,残缺的承诺,流离的生活,或者只是极其简单,而真实有力的一句,你爱我。

50分钟前
  • 颜落寒
  • 力荐

一部关于创伤的电视剧,放肆自己的性格会快乐,但谨防悲剧发生。最近的自己被各类事情搅乱,其实内心像女主一样万分渴望被理解,但总会习惯装出一副坚强面孔遮掩自己的脆弱。挺棒的,开始时对秀下限感到排斥,看到最后一集,理解了这一切。故事狗血,但万分符合人性。生活即是如此,绝望与希望交织。

55分钟前
  • 森林公民
  • 推荐

Miranda mix Max

60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每声大笑过后都觉得生无可恋。啊,现代生活。

1小时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