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崛起

记录片英国2008

主演:尼亚尔·费格森,乔治·索罗斯,胡安·庇隆,乔治·布什,艾伦·格林斯潘,米尔顿·弗里德曼,萨尔瓦多·吉列尔莫·阿连德·戈森斯,奥古斯托·皮诺切特,迭戈·里维拉,罗纳德·里根,乔治·W· 布什

导演:Adrian Pennick

播放地址

 剧照

货币崛起 剧照 NO.1货币崛起 剧照 NO.2货币崛起 剧照 NO.3货币崛起 剧照 NO.4货币崛起 剧照 NO.5货币崛起 剧照 NO.6货币崛起 剧照 NO.13货币崛起 剧照 NO.14货币崛起 剧照 NO.15货币崛起 剧照 NO.16货币崛起 剧照 NO.17货币崛起 剧照 NO.18货币崛起 剧照 NO.19货币崛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20:20

详细剧情

  《金钱本色 信用与债务》  「金钱本色」系列节目,将带领观众经历一场世界金融的史诗之旅。尼尔‧弗格森说明在每一个巨大历史现象(帝国和共和国,战争和革命)背后,总存在一个金融秘密。信用和债务的演化与促成文明崛起(从古代的巴比伦到今天的香港)的任何科技革新一样重要。从『威尼斯商人』中的奸商夏洛克要求别人以身上一磅肉还债道格拉斯哥的放高利贷者,尼尔说明信用与债务的起源,并且解释为何信用网络是任何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用网络越是发达,债权人越不可能在债务人身上利用它们的的杠杆作用(例如在「第三世界」的格拉斯哥就会这样)。确实如此,在田纳西州的孟菲斯,破产的人才是老大─利用手段躲过债务,这在从前是难以想象的。  《金钱本色 证券市场》  「金钱本色」系列节目,将带领观众经历一场世界金融的史诗之旅。尼尔‧弗格森说明在每一个巨大历史现象(帝国和共和国,战争和革命)背后,总存在一个金融秘密。信用和债务的演化与促成文明崛起(从古代的巴比伦到今天的香港)的任何科技革新一样重要。金融服务如何走出贫民区而变成华尔街那些投顾公司野心理专的王国?答案在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证劵市场的崛起。随着债劵的出现,战争财务有了转变-这个转变遍及北欧、西欧,最终跨越大西洋到美国。证劵市场促使罗斯柴尔德家族成为19世纪最富有权势的家族。的确,20世纪中叶的巨大通货膨胀威胁减弱国际证劵市场的力量抹灭了几个世代的储蓄的真正价值。  《金钱本色 保险事业》  人生充满风险─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去买保险。但面对一个巨大和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国家必须介入。Niall在卡特里娜风灾过后来到新奥尔良,探讨为何自由 市场无法提供充分防护以对抗天灾。他对答案的追寻使他回溯现代保险在19世纪的起源以及在二次大战后日本福利国的诞生。福利国制度出了什么问题?智利为何会在1970及1980年代从事全世界最激进的社会保险改革?如今美国和欧洲福利国正面临一个类似的报应日,我们又吸取了什么教训?  《金钱本色 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为何会泡沫化及经济萧条?尼尔回到起源在阿姆斯特丹和巴黎的控股公司,追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崛起以及法国密西西比公司的没落。他发现在法国金融家约翰劳和安隆董事主席肯尼斯 雷之间,有一些可说明问题的相似处,他同时提问像1719年(或1929年)的经济萧条是否会在我们的世代再度发生。他沿引行为财务学的新理论,说明人类 在投资时为何会有一种成群结队的本能。况且牛市突然崩盘时也没人能够准确地预测。  《金钱本色 房贷市场》  把国有的财产归还给人民,听起来很简单。一个拥有财产自主权的民主制度比起一个民营化运动的基础要更好吧?一个重要经济理论说:没有抵押市场,市场就起不 了作用,因为企业家只需利用他们的资产去借贷就能使他们的生意起飞。然而如果说抵押市场已利用资产证券化进行革命,意味着不计其数的个人抵押被捆绑在一起 并且出售给出价最高的投标者?如果说在第二轮,私募基金公司的菁英们收买了所有股份,那资产所有权岂不变得更只属于少数人 !  《金钱本色 中美经济联姻》  问题:新兴市场是什么?答案:一个发生紧急状态的地方。从1990年代开始,世界已见识到惊人的转变。曾经是高风险市场的亚洲、南美洲、东欧─在1998 年曾中断了创新的避险基金长期资本管理─似乎变得比英国或美国股票市场成为更好的投资目标。原因是「Chimerica」的崛起─中国和美国经济联姻的产物。但是贫穷的中国存款户借钱给富有的美国消费者,到底有没有道理?它的崩溃会不会引发一场相当于1914年大萧条的金融危机?

 长篇影评

 1 ) 第二集:人间枷锁

债券源于政府对战争的财政支持。因为财政实力往往不足以支撑一场战争,政府通过发行债券从人民手中积累资本,来资助战争的进行(尤其在中世纪意大利城邦,城邦间的战争往往通过雇佣军来进行,所以需要大量金钱来支持)。随后,债券的作用被进一步拓展,并不仅仅停留于战争中的使用。

罗斯柴尔德家族便是通过在滑铁卢战役后,将贬值的黄金投入到债券中,预期债券会在更广泛的领域被政府所使用,从而继续升值,以此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成为债券市场的统治者。除此之外,罗斯柴尔德家族还充分利用套利的机会,将欧洲的黄金市场联合起来,利用各地的价差进行套利,同样收获了巨额利润。美国内战后,罗斯柴尔德家族没有资助以棉花为主产物的南方政府,虽然他们是反对北方林肯政府的。而恰恰是因为没有用主产物作为抵押而获得足够的债务支持,同时在新奥尔良港(作为向欧洲出口棉花的第一大港)被占领后,其他地区的棉花渐渐取代美国南部的棉花成为欧洲市场的主流,使南方政府失去了财政上的支持,从而输掉了战役。

除此之外,通货膨胀和债券价格十分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当通货膨胀过高时,债券利息不足以使真实受益维持在零以上,从而吸引投资者。所以,过高的通货膨胀往往使政府失去了发行债券而获得资金来源的可能,因此唯一的方法是继续印钞票,从而进一步来高物价。所以,过高的通货膨胀会使价格的攀升成为一种循环。1989年阿根廷所面临的情况便是例子。

 2 ) 了解世界金融史

货币的崛起(二)
金融崩溃前的步骤:
1、(阿根廷)政府支出增大、物价飞涨,银行关闭,政府尝试降低利率,兑美元汇率大跌,世界银行冻结贷款

三、(泡沫经济)
公司起源:为获取亚洲香料、赚取利润。但路途遥远,需公担风险及资源。诞生六个东印度企业。
在荷兰政府鼓动下,六企业成立荷兰联合东印度特许公司。
密西西比大泡沫
股市反馈环:股价越高,越想买。
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原因从众心理。
一头牛受惊吓,恐惧能传达到整个牛群,继而全都开始跑动。
其他牛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么,脑子里只想着要跑,恐惧会压倒一切理智,直到结束为止。
长尾现象
安然公司,财富杂志七年评为最具创新性公司
能源银行,充当供应者和消费者中介
只有当资金充裕,股市泡沫才可能出现
安然虚假夸大申报的资产。

货币的崛起(五)
1985年到1900年间,日本房产价格上升了大概三倍。
1900年日本房产泡沫破裂,东京房产跌了75%。
财产所有权

货币的崛起(六)
索罗斯反射理论:基于人性的不可靠性,金融的不稳定性。价格反映出的仅是无数投资者对市场的无知和偏见。市场一定会经历繁荣与萧条正如人的心情,时而高涨,时而低落。
卖空指预期某些股票或外币会下跌时,借入后立即抛售,之后再低价买入,还给对方。
期权
中国人均收入两千美元,美国人均收入四万四千美元,为何还要借钱给美国?
解决庞大人口就业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给哪些贪婪而爱挥霍的美国消费者。

中国必须在国际市场上购入数亿美元,以阻止人民币对美元走强。
对于美国,要维持经济繁荣运转,就是进口廉价的中国货。采购外包是从廉价的中国劳务市场获取利益的方法之一。

 3 ) Stock Market = Shock Market

用4小时刷一遍世界金融简史,还不赖。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没有什么金融手段能让自己在经济上立于不败之地,昨天挣得的,今天可能会失去;今天挣得的,鬼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如何应对黑天鹅?

及时行乐,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保持冗余,

锻炼竞争力和韧性,

这是我能想到的应对危机的办法。

视频主要脉络:

信用与债务→证券市场→保险事业→股票市场→房贷市场→中美共生

几个case:

美国1929经济危机

美国卡特琳娜飓风灾难(保险业的不靠谱)

美国安然案与格林斯潘

美国次贷危机

日本高福利制度的成功失败

智利养老金制度的成功

中美共生关系(预言了贸易之争)

两个金句:

Money is only worth what other people will give in exchange for it.

Money is about trust, even faith.

个人观点:2020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股市崩盘也将载入史册,附一个网上流行的小段子——

“3月8日,巴菲特:我活了89岁,只见过一次美股熔断。

3月9日,巴菲特:我活了89岁,只见过两次美股熔断。

3月12日,巴菲特:我活了89岁,只见过三次美股熔断。

3月16日,巴菲特:我还是太年轻了……”

3月19日,美股本月第四次熔断,巴菲特该无语了。

人类从来就不是什么理性的动物,“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

 4 ) 贸易战背景:金融全球化与中美共生体

本文为围绕贸易战主题而对第6集的总结及梳理,且省略了关于索罗斯的部分,完整内容还请自行寻找资源。

金融全球化——极易受到金融震荡的影响

在国际投资中,海外投资者难以预料当地政府的政策,如果当地政府要拖延借款,投资者该怎么办,1914年以前这通过战争来保证(鸦片战争)。

以大英帝国为主导,在枪炮声中实现了第一次金融全球化。

随着斐迪南大公遇刺,各国纷纷禁止出口,人们预料到欧洲全面战争的风险,流通性(即借款或资产变现能力)紧缩,伦敦金融交易市场关闭,一战为第一次金融全球化画上了句号,此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贸易都停滞不前。

1945年,为保证战后贸易秩序、制定新的金融框架,两个组织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即后来的世界银行,当时允许自由贸易,但依然限制资本流动(即不允许国际间投资),货币跨界交易时只能从政府到政府。

20世纪70年代,中东的石油出口国因存在大量顺差积累了许多财富,且大多存入发达国家银行(我国现在是否也是这种情形?),西方银行家希望以贷款形式将这笔财富进行再投资,两个监管组织放松了限制(可见屁股确实是歪的),于是金融全球化再生。

七年内,拉丁美洲从国外获取的贷款翻了四倍,1982年,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外债,整个南美大陆濒临破产。

但此时已不是通过战争来索要借款的时代了,而是要通过两个组织。

两个组织要求拉丁美洲政府如果想继续借款就要进行“结构调整计划”——财政紧缩,间接导致拉丁美洲政治动荡。

国际金融批评者认为,两个战后监管组织是经济杀手,手握金融武器谋杀第三世界,为独裁者和美帝国主义撑腰。

中美共生体——美国的贷款者要依靠中国储户

中国经济不受周期性膨胀影响的原因是中国的投资绝大部分并非来自国外,而是来自国内储蓄。

中国居民储蓄占收入比重异常高,最终使得资金不是从西方流入东方(就像拉丁美洲那样),而是从东方流入西方,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的绝大部分被借给美国,即对美国来说中国变成了银行。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中国为了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廉价产品给美国消费者,而为了保持低价优势,中国央行就用人民币购买美国债券增加外汇储备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优势。而对于美国而言,从中国市场采购廉价产品能够维持经济繁荣运转,同时向中国央行销售债券也能享受比其它方式更低的利率。由此形成了美好的“中美经济共生体”,产生了超过一半的全球经济增长。

中美利益冲突——全球化崩溃导火索

“中美经济共生体”看似美好,但问题在于,中国人越是乐意借钱给美国,越多美国人就愿意借,导致2008年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现金过于充沛,最终爆发全球金融危机。而中国尽管股价暴跌、出口受损,而由于内需产生了一定的对冲作用,使得中国经济增长依然还很强劲。

以下这些因素都使美国感受到威胁:

1. 中国经济发展迅猛,最早在十年内国民生产总值就会超过美国(不知道由于疫情是否会更快);

2. 自由贸易反对者认为届时美国制造业将荡然无存,而美国经济越低迷就越有更多人持有这种看法;

3. 中国近年努力推进产业升级,可能与美国形成直接的形成战略竞争。

第一次全球化时,当时的金融中心英国和欧洲最有活力的产业经济体德国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共生关系,而这段关系以1914年的战乱中止。中美间的利益冲突与贸易战甚至可能会成为产生全球化崩溃的导火索。

 5 ) 银行的产生

银行起源于民间的借贷制度。《威尼斯商人》中的奸商夏洛克要求别人以身上一磅肉偿还格拉斯哥的高利贷便是民间借贷业务的一个缩影。借贷制度使无数的人、货物、服务在世界上流转。货币作为资源交换的媒介,保证和推动这些资源的流通。借贷制度便是凭借着相互间的信任,将钱借给其他人,并约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归还,在这种没有实物的交易中,信任尤为重要。但任何借贷款都有违约的可能,放款人将借款借个做贸易的商人时需要有所补偿,这便是通常所称的利息,但由于当时的天主教和犹太教反对借贷收息现象,大大阻碍了当时金融业的发展,放贷者往往得不到偿还,这也是为什么每个放贷者都唯利是图、被人憎恨的原因。他们借款时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如果过于慷慨则赚不到钱,如果过于强硬借款人便有很大可能会违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第奇家族创建了银行产业并创造了出会计记账法。因为意大利各城邦都有自己的货币,不同地区的商人进行交易时需要把自己的货币换成交易对方所能接受的货币,于是美第奇家族看准时机,推出了货币兑换以及票据贴现的业务,不同地区的货币可以通过银行这个媒介与其他货币挂钩,而美第奇家族正是将利息隐藏在货币兑换中,使得银行产业正规化、合法化。同时,其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和错综复杂的合伙人体系大大降低了银行产业的借贷成本,使得银行可以向大众借款,美第奇家族从中获取了大量的利益,这便是银行业和民间借贷的根本区别。而银行业的发展也为文艺复兴的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更使美第奇家族一度取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

 6 ) 劳约翰给的灵感

先说结论:劳约翰是天才!
1、无论是债券、股票、保险、房产,如果是奔着投机逐利的目的参与,其本质都是纯粹的借贷关系,区别在于具体品种的流动性。
2、新的金融创新、衍生品,或者直白点讲,要从别人手中拿钱,思路的闭环是:承诺远期收益,以收益作为担保现在立刻马上拿到钱,并对出资方(出借方)允诺流动性。
所以对于拿到钱的,风险在于做出远期收益承诺,但是未必要兑现~
而对于出借方,风险是远期承诺无法兑现,但是由于存在流动性,绷不住了可以让别人接盘~
因此,所有的风险都转移到了持有到最后的人身上,一旦无法兑现远期收益、或者有价无市,那就是无法转移风险,高位接盘,炒房炒成房东,炒股炒成股东。
3、最后只能低位割肉,经济低迷了,也没~有~关~系~
因为我们可以印钱啊。
不印钱也可以,可以搞合并债务重组啊。自己没钱,就去找个有钱的。自己有钱,就去找个没钱的。中美经济共生体,看问题不要太孤立嘛。
印钱就更低成本了。自己可以印钱,找个没钱的,在高位套现,经济繁荣起步了,大笔资金周转了一圈,最后又回到自己手中,高通胀也可以高繁荣啊。
4、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是天然的经济共生体,套利行为便利,合并报表很好看。比如罗斯柴尔德家族。
5、各个经济体间不要孤立看待,整个地球村也是张合并报表。
6、突然开了个脑洞,从前是先通过拥有资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证券化份额后进行买卖获利,以远期收益作为担保,资金成本最后不断增加。
那么今后有没有可能,以类似融资租赁的方式,通过先拥有证券化份额(同时可以买卖获利)、继而实现资产所有权方式,降低资金成本?这个期间,远期收益不会高,估计也就横盘吧。
7、高通胀必然意味着泡沫吗?我现在觉得,如果高通胀下同时表现为,对应持续存在某种资产以高价固定(比如先股市后楼市),或者存在某种组织机构可以转移消化掉这种产能,为什么会有泡沫?市场变大自然就化解

 7 ) Notes

Irrational exuberance: the market is overvalued
Options(期权): The option of buying the stock at a certain price. 如果一年后价格低于期权价格,则不买入。
Black box:期权定价
China's crisis-free market: Most of the loans are not from abroad, but from the savings of Chinese
In order to make sure the product being extrmely cheap, China should stop its currency strenghening against USD.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he more China willing to lend, the more America willing to borrow, wich provide a large amount of capital for mortgage.

 8 ) 货币崛起每集的笔记

全剧前后集之间是有发展关系的,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一集集递进引入,讲清楚了6个金融制度产生的原因和所解决的问题。
这样讲对看此剧的小白大有助益,通过这种讲述方式可以让我们把这些看起来无关的金融工具在框架层面串起来,这样对后续深入的理解有帮助。

1.Bank

先讲了西班牙在南美疯狂挖银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能让你理解到货币的价值在于它背后所代表的,它本身没有太多意义,过度增加只会引起通货膨胀。

银行起源于高利贷业务,通过美迪奇家族的制度创新成功洗白。通过拓展其他业务和分散给多个借贷人降低了风险。

美国允许个人破产,解决了 bank 的某种 bug , 给了爱冒风险的人重头再来的机会。(HOW?)

2.Bond

战争对钱的巨额需求是 银行搞不定的,所以产生了债券,政府靠自己的信誉从公民那里众筹。这种金融工具随后也被保留了下来。

然后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崛起史,先是依靠低吸拿破仑战争中的英国债券,成功占领债券市场,然后依靠着家族这个天然的经济共同体,将欧洲的黄金市场联合进行套利,获取巨额利润。

由这个家族的故事引到美国南北战争,用主产物棉花做担保的南方因为港口被封,没有办法履行到期债券导致债券价格暴跌,失去筹款能力的南方输掉了战争。

然后由此引入了一个概念,发行债券的发行方信用危机或者担保物价值暴跌以后就丧失了筹款能力。如果发行主体是国家,他还有一个办法来解决不得不解决的困局——那就是大量的发行货币。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和当年的西班牙挖银子一个结果,那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和债券联系十分紧密,当债券利息不足以抵消通货膨胀的损失时,政府就进一步丧失了发行债券筹款的能力,因此只能进一步印钞票推高物价,由此陷入死循环。1989年的阿根廷就是实际的例子。

3. Stock

股票起源于敢于金融创新的荷兰。

股票的价格买的是未来的预期,所以,它能让有潜力的公司快速壮大,也能让那些会讲故事的公司制造大泡沫。然而,大部分人士没有判断价值的能力的,只会跟随大众的情绪来买卖,这就是“非理性繁荣”。

到了现代,美国的安然,除了会讲故事,还会用隐藏债务,美化盈利的方式来制造骗局。

4. Insurance

保险起源于苏格兰牧师遗孀基金。

到了现代,发生了类似于商业保险不给新奥尔良的飓风履约的事件,于是讲到了政府来做保险,于是有了高福利国家。高福利国家的 bug 就是受益人变懒,影响整个社会运行效率,智利是反例,日本是特例。

为了解决保险的这个 bug, 出现了对冲基金,期货,期权。

5. House

主要是用房子做抵押来贷款的风险。很自然的扯到次贷,扯到做局抄高房价。

6. Globalization

全球化时代到来,金融再也不是一国的事情,就像以往每一次一样,新的游戏规则需要被创立。

世界货币美元,石油美元 … …

每一次游戏规则的重写,都是一次时代的大机遇。

 短评

太基础了,不过拍得还行。

6分钟前
  • 南條艾草
  • 推荐

梳理清晰,解说词写得也很好,极佳入门片

9分钟前
  • LisaLeung
  • 力荐

收获:金融历史很重要。金融和爱情一样,以人为主体,自然不能完全用数学解释。

13分钟前
  • musagetes
  • 力荐

wonderful~

15分钟前
  • 外星来客大桃桃
  • 力荐

金钱永不眠。美第奇家族在文艺复兴时代就开始设法绕开金融管制了,哈哈~

20分钟前
  • 猫熊不要黑眼圈
  • 推荐

‘我在看这部电视剧 2013-03-07’, 看了2年多才看完。。。//掃盲。。//Niall Ferguson乍看上去像Morrissey....

25分钟前
  • sarah🇺🇦
  • 力荐

看完生出好多疑问,让我这金融小白终于对钱产生兴趣。它关乎生存,和人、社会有关的大部分问题都能追溯到钱和资源本身。钱本质是个符号,它背后指向是社会资源的产生、消耗和运转。活着需要钱一点没错,但一旦忘记它本质是个手段,而将它当作目的,反将本该是目的的自己当作逐钱工具,才是人世最大荒谬。而将所有人裹挟其中的资本,恰是人心欲望聚合成的巨大怪兽。唯物主义最大谬误,是将意识视作低于物质的被动存在,不考虑意识与环境互动的巨大可能。如果人心也是社会的环境,观念、审美影响人们行为和选择,便不能只把物质生产当作唯一目的,要同时关注生产、消费方式本身对意识的巨大影响,以及伴随而来的感受、审美和行为——它会极大反向作用于物质生产的结果。基于这点,认知科学潜力极大,目前只算刚刚起步,有太多大有可为之处。:)

27分钟前
  • 遮天的花
  • 推荐

还不错的关于金融历史的综述,讲了银行、债券、股票、保险、房地产的起源。当世界历史完全从金融角度来看的时候真是十分有趣。边看边想他的制作过程,好歹我也是看过纪录片炮制过程的呀。外景地竟然有到过重庆,当时我就震惊了!hedge fund, derivatives是我知识的盲点。

31分钟前
  • 阿月
  • 推荐

It could be made into money, a store of value, a unit of account, portable power.

34分钟前
  • nbsp
  • 还行

1. 主持人、制片人是教授,这就能够保证这片子会有点深刻,还好也不枯燥。2. 可以重复观看的。希望下次观看的时候,这个片子就对我来说,非常浅显了,我能够在这段时间段落里,有所成长。

38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我是先看的书后看的这个英国纪录片,书写的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入门者。纪录片也非常有意思,看到了很多书里出现过的人物和地点,配合书本食用效果绝佳。

40分钟前
  • naoko
  • 力荐

講的全是皮毛....太基礎了...

42分钟前
  • 先进磁力棒
  • 推荐

The Ascent of Money 货币的崛起。下了一个版本。。。有3个版本。其中一个是CCTV高清中文配音版。

44分钟前
  • IVAN
  • 力荐

金钱的故事

46分钟前
  • pepper 安
  • 力荐

提到罗斯柴尔德,怎么能不提和珅呢?他才是18世纪的世界首富啊

50分钟前
  • 王富贵
  • 还行

THE MAIN THEME IS how the greeds of a few people ruined all our lives!!! V. intersting to see how mistakes can be made over and over again.

54分钟前
  • 亂室佳人
  • 力荐

怎么搞的跟央视一样,拉起大架势,却又浅尝辄止,拍的挺枯燥的

56分钟前
  • 雲水
  • 还行

金融入门

59分钟前
  • XL
  • 力荐

不能因为只见过白天鹅,就否定黑天鹅的存在。

1小时前
  • 伊布小姐
  • 推荐

分了三天看完,中途睡着4次。世界上有些知识就是这么有用但枯燥,点亮技能树真是不容易。

1小时前
  • 花大王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