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大盗1967国语

动作片美国1967

主演:沃伦·比蒂,费·唐纳薇,迈克尔·波拉德,吉恩·哈克曼,埃斯特尔·帕森斯,吉恩·怀尔德

导演:阿瑟·佩恩

播放地址

 剧照

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1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2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3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4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5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6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13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14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15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16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17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18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19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6 20:22

详细剧情

  本片根据美国历史上著名雌雄大盗邦妮•派克和克莱德•巴罗的真实经历拍摄。  1930年大萧条中,邦妮•派克(費•唐娜薇 Faye Dunaway 饰)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西小镇的母亲家中看到克莱德•巴罗(沃伦•比蒂 Warren Beatty)正在偷自己母亲的汽车。克莱德对 邦妮一见钟情,向她炫耀自己曾因持械抢劫入狱,并当着她的面抢劫了镇上的小超市。二人从此结伴浪迹天涯,以打劫为生,转战德克萨斯、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和奥克拉荷马州,并拉上了负责修车的莫斯(迈克尔•波拉德 Michael J. Pollard 饰)和克莱德的哥哥巴克•巴罗(吉恩•哈克曼 Gene Hackman 饰)及其妻布兰奇(埃斯特尔•帕森斯 Estelle Parsons 饰)结成巴罗帮,名噪一时。  本片获1968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和最佳剧本八项提名,并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埃斯特尔•帕森斯)和最佳摄影奖。

 长篇影评

 1 ) 邦妮和克莱德 经典台词

台词

“你在任何地方都会找到情人的,他们才不在乎你是服务生还是采棉花的,可是,我在乎”

(因为我真的爱你,而非仅仅想和你上床)

“你有时赴他们的约,可是你多半不去,因为他们只想和你上床,不管你想不想”

“我不是个有钱人,你可以找到有钱人的”

是的,因为他们不抢穷人的钱

把牛奶里掺酒的故事说了N边

“我没有妈妈”——“我就是你的家人”

(专业点讲,这里涉及到个体归属感与原生家庭的分离,以至于在邦妮被母亲嫌弃后内心产生巨大的情感落差与个体空虚,而克莱德的出现给了她温暖和依靠,这一点像极了2012年国内《万剑穿心》里 李宝莉在被儿子嫌弃之后,结尾处和无业游民 建建的那种小人物之间的爱情的坚韧和惺惺相惜,这是很令人动容的)

笔者:

【美国新浪潮 标志性电影】

1.美国新浪潮电影的化身,与《毕业生》《逍遥骑士》在20世纪60—70年代末一起构成新好莱坞标志的影片

2.这类题材属于传统的“强盗片”,但明显受到戈达尔的影响

3.《时代》周刊刊载了影片的封面报道《新电影:暴力、性、艺术》

4.表面上看,是一部以不伦的性关系为噱头的影片,然而影片真正动人之处却在于创作者着力刻画主人公面对整个成人社会的无力感

5.这部影片准确的把握住青年人买入成年社会时的茫然无措的心理状态,赢得了青年观众的共鸣

一些是杨远婴《电影概论》上的内容,还有笔者个人理解的,都是很浅的层面,但无论如何,我是很吃这种电影的O(∩_∩)O~

 2 ) 牛逼

You've heard the story of Jesse James /
Of how he lived and died /
If you're still in need /
Of something to read /
Here's the story of Bonnie and Clyde. /
Now Bonnie and Clyde are the Barrow gang /
I'm sure you all have read /
How they rob and steal /
And those who squeal /
Are usually found dyin' or dead. /
They call them cold-hearted killers /
They say they are heartless and mean /
But I say this with pride /
That I once knew Clyde /
When he was honest and upright and clean. /
But the laws fooled around /
Kept takin' him down /
And lockin' him up in a cell /
Till he said to me: "I'll never be free /
So I'll meet a few of them in Hell." /
If a policeman is killed in Dallas /
And they have no clue to guide /
If they can't find a fiend /
They just wipe their slate clean /
And hang it on Bonnie and Clyde /
If they try to act like citizens /
And rent them a nice little flat /
About the third night /
They're invited to fight /
By a sub-guns' rat-a-tat-tat. /
Some day, they'll go down together /
They'll bury them side by side /
To a few, it'll be grief /
To the law, a relief /
But it's death for Bonnie and Clyde.

 3 ) 像克莱德一样...性无能

一开始,他们第一次的抢劫,是克莱德呈能般持枪抢了路边的杂货店。两人逃跑到野外,邦妮抱着克莱德热吻,克莱德却惊慌失措、举止慌乱。克莱德不是纯情小男生,也不是传说中的柳下惠,他可是有前科的罪犯。但他为什么没有像一个正常的男人回应一个女人的索取呢?克莱德含蓄的说,我不是个好情人。

如果这个时候尚不足以确定克莱德“不正常”的现实,再后面的旅馆中,克莱德再次没有和邦妮更进一步,还有某次夜晚,邦妮醒来伤心地注视睡在身旁的克莱德,真相呼之欲出----克莱德是个性无能。

倘若克莱德有强劲的性能力,故事可能更会像天生杀人狂一般,如果他们依旧要走抢劫杀人之路,是一种欲望放纵的浪漫。但在这里,邦妮和克莱德的“恶行”是压抑的。克莱德只能通过现实的枪和抢劫来显示他的雄性,来表达对邦妮的感情。如邦妮写的诗一样,克莱德虽是一个小偷,但他善良,并没有天生嗜血杀人的本性。同破产农民的相遇,让他们痛恨银行,再后来便有了Barrow Gang,他们骄傲着说我们是抢银行的。

不管真实的克莱德是否性无能,片中他的这一状况很容易被看成一种隐喻。故事的背景是大萧条时期,经济衰退、社会败坏,克莱德的性无能便是社会的性无能。而在拍摄电影的60年代末,经济虽然不再是问题,年轻人面对的精神困扰却更大。越战的梦魇在无止尽地继续、大麻LSD正在蔓延、性解放在蓬勃发展、摇滚乐成为年轻一代的毒药和安慰剂,社会面对的是一种精神性无能的状况。

最大的喻意,也是邦妮和克莱德成为里程碑的原因,此时的好莱坞正处在性无能的状态。此前好莱坞的作品同整个时代背离,死气沉沉。1967年,邦妮和克莱德同毕业生这两部应时之作的问世也宣告新好莱坞一代的开始。之后便是众所周知的各大导演崛起,科波拉、奥特曼、卢卡斯、西科塞斯……克莱德的性无能成为好莱坞勃起的标志,可当时的好莱坞没有承认。第二年的奥斯卡,邦妮和克莱德几大奖项落空,他们只能不满的叫道,我们这伙抢银行的被人抢了!

在克莱德和邦妮最后逃亡的日子,一个阳光的野外,克莱德做到的他之前不曾作到的事情。他忐忑的问邦妮,怎么样。邦妮回答,你表现得完美。邦妮平静温柔的语调让人觉得这是一种安慰,但那时他们之间这个已不是问题,邦妮对克莱德的感情在生活变化中得到了满足。而那个性无能的时代,观众们看邦妮和克莱德得到了满足。

 4 ) 《邦妮与克莱德》:缺失的男根

《邦妮和克莱德》作为新好莱坞的开山之作奠定了他在影史上的重要地位。对暴力的艺术化渲染,对传统强盗类型片的颠覆性阐释都充满了时代精神。而影片中对性别意象的解读也是全新的,在这一点上甚至有着更激进的先锋意义。
  
  克莱德作为一个性无能的形象出现,这是之前传统类型片所未曾有过的内涵。一个简单的象征解释是“他没有象传统强盗片中匪徒因为过剩的里比多所导致的滥杀无辜,喻意着的是社会的性无能。”这种解释无疑太过简单化和模式化了,克莱德性无能恰恰在此显示出其复杂的多样性——它和邦妮女性位置的变化、和社会大他者的凝视纠结在一起,随着雌雄大盗神话的破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社会秩序的无能,更潜在的是女性的革命意义。

  在此我们要重新理解男根的象征意义。男根在根本意义上是空洞的——不仅在于它始终压抑着阉割的恐惧,而且在于它永远不可能完全弥补“前阉割”的空洞。克莱德的性无能直接的反映了这一点——在没有性能力这一意义上,他是被符号阉割的。所以在邦妮问的时候,他主动拿出了枪——他用枪来补偿自己缺失的男根。在这里更具象征意义的是邦妮的位置,她主动去触碰那把枪,完全没有吃惊反而用戏谑的口吻质疑克莱德使用枪的勇气,“你真的会用这把枪吗?”等同于一个相同的问题:“你确实有那个家伙,但你不是照样性无能吗?”恰恰在这个时刻,克莱德作为男权中心主义的最小距离瓦解了——男根被解释为阉割的能指,这是男根倒错的逻辑,克莱德之后为证实自己勇气而去抢劫的尝试必然是无用的——力量的展示成为了对基本性无能的证实。

  之后影片引入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倒置:邦妮和克莱德发生了争吵,邦妮毫不留情的指出了克莱德性无能的事实,克莱德无言以对转身离开,邦妮赶紧上前去安慰。这不是和我们的生活尝试恰恰相反吗?太多的时候是女性在男权的压迫下崩溃,而男权转而用一个伪善的面孔将其重新符号化。而在电影了,克莱德在面对邦妮时只能是软弱的姿态,主客体的逆转重新定义了两性——女性不再是被阉割的男性,相反,男性不正是有阳具的女人吗?阳具的出项仅仅是重复了一个对理想化器官的想象性认同。更直接的说,在这一刻,邦妮成为了克莱德的男根,在这里是拉康的那个著名判断:“女性并不存在。”女性没有男根,所以也不存在阉割焦虑,女性应该是男权社会的“并非全部”。

  如果电影对性的解读就停留在这一时刻,停留在“邦妮作为克莱德不可能的欲望客体”这一结论,影片无疑是女性色彩强烈的,但却少了更深的批判力量。《邦妮和克莱德》的深刻在于,它继续叙述了男根的重塑——正是它恢复了能力,“加倍”解释了阉割的空洞。电影后段,邦妮为两人写了一首诗并在报纸上发表了,看到报纸上的诗,克莱德激动地对邦妮说:“你让我在历史上留名。”他的性能力在这一刻恢复了——这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征兆点,克莱德在此时实现了从想象性认同向符号性认同的转化。它不仅仅是在追求“更像自己”,而且是追求“在他者眼里的自己”。主体的欲望是大他者的欲望,此刻他超越了阉割恐惧的性无能,恰恰在于他和符号秩序的妥协——当我在我之外看我时,我一定是强有力的形象。

  因此从这一刻开始,影片就不能再简单的理解为邦妮克莱德和腐朽社会的对立,超越的死亡驱力和大他者的二元对立。真正的对立变成了邦妮与克莱德之间的对立——如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颠覆,邦妮就不能局限在两性的符号关系之中,而是要成为这个二元对立的基础,成为抵制符号化的剩余。换句话说,邦妮不仅要成为克莱德的男根,更要成为父权中心的符号秩序的不可能的男根,从而揭露符号秩序的基本对抗和矛盾。

  克莱德和符号秩序的妥协同时是“一无所能”(他是性无能的,他什么也做不到)和“无所不能”(社会可以强制的压抑一切违越)的契合。《邦妮和克莱德》在这里揭示了男根的最终定义——“男根”终究是“先验能指”,主体/大他者把自己的严重局限体验为构成性力量。在电影的结尾,邦妮和克莱德在乱枪中同归于尽,这当然不是社会暴力的胜利,而要理解为一种革命的胜利——邦妮和克莱德的对立以双方的毁灭告终,一场革命唯一合法化的道路是否定性质的,它是一种与过去包括自己决裂的意志。

 5 ) 《雌雄大盗》观感

一个性感漂亮的餐馆女服务生和一个企图偷自己母亲汽车的跛脚大盗私奔,在经历了夹杂着欲望与沮丧、浪漫与刺激的危险之旅后,两个人在乱枪扫射中永远告别了他们的明天。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雌雄大盗》,那就是上面简单的一句。然而,影片带给我的却是非常复杂的。透过抢劫与惨死的表面,影片通过对这两个蹩脚匪徒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社会的一个侧面,影片所反映的问题,在不同时代、在所有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

两个隐喻。 影片开始,邦妮以性感的红唇大特写出镜,身上唯一的小内裤和赤裸的后背让这个女人看来无比性感,而屋子的凌乱与局促则暗示着出逃是早晚的事。事实上,邦妮也早就厌倦了与餐馆那些卡车司机纠缠的无聊生活。邦妮在窗口无意间发现克莱德正在偷自己母亲的汽车,于是急匆匆地下楼去制止。克莱德是早就探知好了邦妮的底细的,在凭借抢商店这样一个小小的勇敢证明后,邦妮和心仪的克莱德乘坐着偷来的汽车踏上了不归路。 邦妮和克莱德之间是有爱无性的,这对邦妮是个很大的打击。然而,克莱德的爱还是留住了她。在这里,男人的性无能隐喻着整个社会经济的衰落和精神的颓靡,女人对性的强烈需要隐喻着作为自然人在精神、物质方面的正常需求,而两者之间的矛盾恰恰就是这个病态社会必须正视却无法解决的症结。劫后余生的两个人虽然有了一次完满的性生活,但他们的末日紧随而至。人生似乎总是在不可调和的矛盾间徘徊。 两个印象很深的情节。 一个是邦妮和克莱德偷偷在别人的一个空房子里借宿,醒来时他们发现外面有人正在盯着这个房子。克莱德以为房子的主人回来了,变得十分紧张。事实上,那些看房子的人是房子的原主人,他们是来与房子告别的,因为付不起银行贷款而不得已搬走。克莱德不再紧张,他向房子开枪,并把手枪递给了房子的主人。伴随着一阵清脆的枪响,窗子的玻璃与房主人的心一起碎裂了。然后,几个人相视而笑。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很多人都会有如此心碎的经历吧! 还有一个情节是邦妮和克莱德为了抢银行而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备,但当克莱德气势汹汹的持枪进了银行后,却发现偌大的银行只有一个人在窗口那里若无其事地写着什么——银行早已经破产倒闭了!克莱德为了解释不是自己无能,而是银行破产了,他严肃地对那个职员说,“破产了?什么时候?你出去和我的妻子解释吧!”职员被迫赶来出来。开车逃走之前,克莱德冲着那个他起初没有注意到的封条狠狠打了几枪,这不痛不痒的几枪对庞大的国家机器根本起不到震撼作用,反倒很像早期工人为反对资产阶级剥削而进行砸机器的“卢德运动”。仅仅触及了表里,或者连表里都影响甚微。 盗亦有道。 邦妮与克莱德、连同哥哥巴克、嫂子布兰彻及年轻人莫士胡一伙,抢劫银行、掠夺商店,但他们却对到银行取款的人“高抬贵手”,而且他们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杀人的——克莱德失手杀人后他特别内疚,他一个劲的念叨着“我不想杀他”这样的话,并在看电影这样放松的环境里仍无法释怀,不停地埋怨莫士胡不会做事。天真的他们甚至和一个被他们抢了汽车的富人及其情妇成了朋友,几个人谈笑风生,克莱德的哥哥巴克还考虑加他们入伙。可见,他们是只对钱不对人的,而他们平时的抢劫也没有使他们暴富,他们吃的还是汉堡、桃子冰淇淋这样的普通食品。在片中,抢劫只是一种生存手段,颇有些劫富济己的味道。当他们落荒而逃时,那些贫民是把他们当作英雄看待的,给他们水喝,而不是出卖他们。社会动荡时,总会出现所谓的绿林好汉,古今中外只有形式的不同,实质莫不如此。孟子曾经说过,“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上》)在社会连作为个人基本生存的权利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这样的选择即便不能完全为人所赞同,但还是可以理解的。 悲惨的结尾。 一个警长曾经偷偷的跟着他们,不但没有得逞,还受到了嘲弄。警察对他们的围剿也是十分疯狂的。第一次围剿是在夜里,狡猾的布兰彻将祸水引到邦妮和克莱德的房间,却并没有摆脱命运的劫数。结果克莱德的哥哥巴克被枪杀,嫂子布兰彻被打瞎眼睛并被逮捕。也是她,在言语的蛊惑下交待了逃匿的邦妮与克莱德的下落。警察的第二次围剿是警长通过计谋而成功地伏击了邦妮和克莱德:一阵鸽子从灌木丛中飞起,出卖了邦妮和克莱德的莫士胡的爸爸急忙钻到卡车地下;邦妮与克莱德互相对视了一下,感觉到了事情的不妙,但为时已晚;一阵乱枪过后,两个名扬一时的雌雄大盗被打成了筛底状。 结语。 不知怎么,这个影片让我想到了贾樟柯的《小武》。小武也是在影片结尾行窃时被当场抓住,广播中传来的是关于“严打”的报道,背景音乐是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颇有些英雄气短的味道。《在看车人的七月》的片尾,由范伟饰演的看车人一改往日唯唯诺诺的“老实人”形象,“勇敢”地操起了板砖,将一向欺负自己的仇人拍倒在地。他不过是想教训人家一下,却失手打死了人。英雄不好当,英雄主义往往也很悲凉。

生活方式决定人的命运,而社会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是有着无法逃避的责任的。我无意于为贼者、盗者辩护,但“贼”“盗”产生的原因则是需要反思的。

 6 ) 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邦妮和克莱德”

有图版://www.toutiao.com/i6498920256436699661/

电影《雌雄大盗/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1967)的原型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一对鸳鸯大盗。除了开启“新好莱坞”的《雌雄大盗》,他们的故事被数次改编,还有很多犯罪电影、黑色电影里有他们的影子。作为历史上最有名的鸳鸯大盗,他们的故事远比电影精彩。

1.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一度繁荣的商业呈停滞状态,失业率猛增。有些银行利用高利贷盘剥百姓,到处可见因付不起房租而流落街头的人。现实中的邦妮和克莱德就成长于这样的环境。

他们自幼家境贫困,邦妮·派克出身于砖瓦匠家庭,年仅十六岁就嫁人。克莱德·巴洛是加油工的儿子,为了生存,他从小就干些偷鸡摸狗的营当。

克莱德和几个伙伴组成了“巴洛帮”,专门从事抢劫盗窃活动。一天,他在一位朋友的家里见到了邦妮,当时邦妮正在厨房制作热巧克力。

邦妮身材娇小,肤色白皙,头发金红,就连伏击他们的警官都曾在书中称赞她的美貌。而且她成绩很好,热爱文学,喜欢写诗。

就这样,19岁的邦妮和21岁的克莱德相遇了。

2

1930年的夏天,克莱德因盗窃罪被抓,判处两年徒刑,后又因越狱加刑十二年。但因克莱德家人的不停请愿,两年后,克莱德被假释出狱。这两年间,邦妮为了探监方便,来到克莱德服刑的城市做女招待。

出狱后,克莱德很快又和他的老同伙搅在一起。不同的时,他们的每次行动,邦妮都坐在他们中间。对她来说,这不仅是冒险,更是爱情。

克莱德的第一次谋杀发生在一家杂货店,抢劫过程中,手枪走火打死了店主。不久后,克莱德和同伙雷蒙在俄克拉荷马和警方交火,杀死了一名警官。雷蒙被抓,进了监狱农场。自此之后,只剩下邦妮和克莱德一起闯荡天涯。

抢劫店铺的钱太少,于是他们将目光转向了银行。1932年11月29日,邦妮走进一家密苏里州迦太基城的银行,神色自若地向银行职员说要开一个账户,就在职员向她介绍的当口,她将这家银行的布局仔细看了一遍。第二天,克莱德走入这家银行,悄无声息地掏出一把手枪,对准了出纳员,让他把抽屉里的钱都拿出来。一名警卫看到了克莱德的举动,立刻朝他开了一枪,但没有打中。克莱德意识到处境不妙,抓起柜台上的钱就逃了出来。第一次抢银行收获不多,总共才80多美元。

第二次更可笑,克莱德手里晃着枪,大喊大叫冲进了一家银行,企图吓退人任何一个敢于上前的警卫。然而迎接他的却是空空如也的柜台,上面铺着厚厚一层灰。和电影描绘的如出一辙。事实上,大萧条期间有8000多家银行倒闭。

到了1933年,一个叫威廉·丹尼尔的小伙儿加入巴洛帮,他们抢店铺,抢银行,还抢了一个军火库,弄到了一批手枪、半自动机枪、汽油弹和一只勃郎宁自动步枪。

此时,巴洛帮身上已背负了数条人命。他们能够如此长久逍遥法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自愿庇护他们。这些人有的是因经济萧条而破产的,有的是看到别人因贫穷受苦而感到不满的。

3

这一年,克莱德的哥哥巴克,被假释回家了。巴克被关押期间,也曾越狱逃出来过,在那期间认识了布兰奇。布兰奇和巴克结婚后,才知道原来他是个逃犯。在她的劝说下,巴克同意回到监狱继续服刑。两兄弟数年不见,分外激动。他们在密苏里州的卓普林找了一处房子,打算度过一个平和的假期。这个地方离他们的家达拉斯较远,他们相信警察不会找过来。

但他们太放肆了,饮酒作乐,彻夜喧嚣,邻居报了警。开始警方以为他们只是私酒贩子,监视后才发现他们符合巴洛帮的描述。

4月13日,警方对巴洛帮发动突袭,但他们太过乐观,只派出了五个人。结果两人被打死,巴洛帮成功逃窜。

警方在房子里找到邦妮新拍的一些胶卷,原来巴洛帮挺潮,爱拍爱秀,正是这些照片令巴洛帮声名鹊起。有一张邦妮右手持枪嘴里叼烟的照片,被各大报纸大肆渲染,邦妮被描述为一个爱抽雪茄的女土匪。然而邦妮这对个定位相当不满,这只雪茄只是她借来摆pose而已。后来他们在逃亡途中绑架了一个警官,邦妮还特意告诉他自己不抽雪茄,让他向记者澄清。

邦妮仍保留着写诗的习惯,在茫茫逃亡途中,或许爱情和诗歌是她唯一的消遣。她的诗“Story of Suicide Sal”也登上了报纸。警方还找到了巴克的假释证明和巴克夫妇的结婚证,这对夫妇也上了黑名单。

4

接下来的三个月,巴洛帮在德州和明尼苏达州之间游荡,劫车、抢银行、绑架。有时甚至劫持警官或者劫案受害者,带他们兜兜风聊聊天,然后在很远的地方将他们放下来,还常常给他们钱以便返回。然而媒体渲染最多的还是他们的冷酷残忍,嗜血杀人。自照片流传开来,名声大噪之后,他们越来越难找到安全的落脚点,许多时候不得不在野外扎营,在溪流中洗澡,挤在狭小的车内睡觉。颠沛流离的生活令他们脾气暴躁,争吵不断。

一次,他们开车时跌下深坑,邦妮的右腿被起火的汽油严重烧伤,直到死时,她的腿伤都没有痊愈。

巴洛帮受到警察和赏金猎人的跟踪追击,很快分崩离析,巴克被捕死去,布兰奇和威廉也被抓。邦妮和克莱德开始了不断的逃亡。途中,他们返回过达拉斯,最后一次探望了家人。邦妮告诉母亲“如果有那么一天……将我和克莱德葬在一起”。他们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

5

他们投靠曾经帮助过的一位朋友,朋友的父亲却向警方告密。于是就和电影《雌雄大盗》的结尾一样,警方对他们进行了伏击。

1934年5月23日,警方以朋友的父亲为诱饵,引诱克莱德停下车和他说话。就在此时,枪声大作,邦妮和克莱德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什么就被打成了筛子。而枪声如此密集激烈,参与伏击的警察们在事后几小时内耳朵都听不见声音。

在他们的福特车里,警察发现了一个萨克斯、三支勃郎宁自动步枪、锯短的长枪、一把点32自动手枪、一把点45左轮手枪和大约3000发子弹。此外,还有一大堆依利诺斯、依阿华、密苏里、德克萨斯以及印第安娜、俄亥俄等州的车牌。这辆车后来被用于展览,25美分参观一次。

他们的福特汽车中了一百多发子弹,其中约50发击中了他们两人。之前克莱德还写信给亨利•福特,称赞福特公司的8缸汽车是最好的逃跑工具,可惜福特并未以此来做广告。

6

这对传奇盗匪的死亡轰动了全国。几小时内,这个人口只有2000人的小镇涌进了上万人,有人专门坐飞机前来凑热闹。通常15分一瓶的啤酒此时卖到了25美分。

据验尸官描述,当他到达时现场一团混乱,狂热的围观者试图拿走邦妮和克莱德身上所有能拿走的东西作为纪念,甚至有人打算割下克莱德的耳朵。

一如他们华丽的死亡,他们的葬礼也是热闹空前。只是邦妮的母亲并没有遵循他们的遗愿将他们葬在一起。超过两万人围观了邦妮的葬礼,拥挤得连她的家人都没法靠近墓地。许多人送来鲜花,其中最大的一束是达拉斯的报童们献上的,因为他们的死讯使报纸的销售量飙升。克莱德的葬礼上,也有数千人前来希望瞻仰一代大盗的遗容。

当时的美国社会矛盾异常激烈,邦妮和克莱德的身上被底层百姓寄托了相当的情感。他们没有称自己是英雄,但大众认为他们是,因为他们满足了经济大萧条下,人们反抗强权和富人的幻想。

但无论怎样被百姓纪念崇拜,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身上都背负了很多无辜人命。《雌雄大盗》上映后,就有一些受害者家属指责影片美化了罪犯的形象。不过,邦妮和克莱德的个人英雄主义倒是从未在历史中褪色,直到今天,还有人来到邦妮和克莱德墓前,给他们献花。

公众号:电影套盒(laodianyinghualang)

 7 ) The story of Bonnie and Clyde

他们是1930s跑在美国公路上的雌雄大盗,当年最传奇的couple。

“这位是Bonnie Parker,我是Clyde Barrow。我们抢劫银行。”

1967年的电影是深受法国新浪潮影响的好莱坞制作。摄影相当讲究。主题也颇受争议。它将邦妮和克莱德塑造成经济萧条时期反政府的icon。他们不管不顾,一路奔跑。带着无赖,残忍和天真。

带着奇异的想要生活下去的好奇,却走向必死之路。

女主角Faye Dunaway的名字看到后念出的是:Fade Away

*******

漫长的日子里邦妮和克莱德一直没有做爱。
换掉十几辆偷来的车走了很远的路,抢了不知道多少家银行,上了报纸头条,他们亲吻拥抱就是不做爱。

他们疯癫又认真。

后来几乎被抓,同伴死掉。那时候距离他们的死也不远了。在草地上。终于在一起。
大约是有预感的。

*******

邦妮最后一次见到她的母亲,那段镜头的颜色象梦境一样昏黄美好。
她留给克莱德的微笑也真美。
用眼睛说了再见的两人,据说死时身中130多枪。

********

They don't think they're too smart or desperate,
They know that the law always wins;
They've been shot at before,
But they do not ignore
That death is the wages of sin.

Some day they'll go down together;
They'll bury them side by side;
To few it'll be grief--
To the law a relief--
But it's death for Bonnie and Clyde.

——Bonnie Parker <The story of Bonnie and Clyde> 节选

********

推荐一个站看照片: http://www.cinetropic.com/janeloisemorris/commentary/bonn&clyde/
电影剧照和真实照片。


 8 ) 那个时代的另类

这片子在影史上留名,就是来源于它反类型片的名声。导演阿瑟·佩恩做得很杂,把普罗观众喜闻乐见的一套元素都烩在一起,再给大坏蛋们一个帅哥美女的外形,杀人抢劫之余再谈情说爱、劫富济贫一番,于是就有了这种刺激新奇的观感。美国类型片的精髓,叙事结构和典型人物设置,通过三、四十年代的黑色电影、惊悚犯罪片发扬光大,再被特吕福、戈达尔一帮人学去,搞出了一个新浪潮。七十年代美国电影找不到出路的时候,反倒要去取经新浪潮,把老前辈的那一套又重新搞回来。《雌雄大盗》就像这么一个例子,它的壳是犯罪片、公路片,甚至于是西部片的套路,而内容和技法则来自于新浪潮中灵动的剪接与平实的用镜,再加上反传统的道德角度,在那个时代的美国电影中确实是耳目一新。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雌雄大盗》也有女性主义的意味。邦妮是一个具有相当自我意识的女性角色,她自己选择生活道路,选择男性朋友,跟随自己的价值观进行行动。她叼着雪茄烟,手拿枪支在汽车前抬起腿拍照,在这幅画面中俨然是唯一的主角,是难得一见的具有主动地位的一个女性形象。不举的克莱德作为男性角色则成为了一种陪衬,在性中的无作为加强了邦妮的独立性,只有最后摆脱了混乱的局面暂时安定后才得到了短暂的男性机能的复苏。能如此强调女性的自主感,塑造出一个完全不同于贤妻良母,有别于搔首弄姿的花瓶陪衬的女性形象,使得这部片子的文化意义引领于时代。而借着三十年代大萧条的背景,讲述一种对完全的个人自由的向往,对资本垄断社会的置疑,用反映极端的暴力来劝阻暴力,在后肯尼迪时代的美国也是有强烈的社会意味的。

电影的讲述很简洁,直接有力,对暴力场面的反应也毫不避讳。制造真实时间与电影时间的差异、强调动作进行的表达手法成为了一种典范。最后两人身死的一场戏确实值得仔细分析,镜头在所有当事人的视线中不停切换,飞鸟、特写、埋伏地点的快速剪切营造了完美的气氛,伴随着克莱德与邦妮的最后感情深远的特写,上演最后的残酷场面。冷静无比而又没有遗漏每个角色的感情,告密者的窃喜,被杀者的无望,爱人最后的凝望都得到了充分的表达。电影中间插入的邦妮梦回故乡的一段很奇幻,有些阿伦·雷乃式的吊诡叙事的味道。

在那个时代,《雌雄大盗》的出位着实可以吸引眼球。但现在我们已看惯了如此的场面,善恶倒置的手法也不再新鲜,以往的叛逆仿佛已经变成了如今的潮流。也许再回到那种完美的陈词滥调,倒可以有更强的诱惑力,流行永远是轮回的,谁知道接下来又是怎样?

 短评

故事就从“敢与不敢”开始了……好就好在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犯罪视角。有几个场景仍是很经典。片子给我的感觉就是女强男弱,邦妮更加敢出位,克莱德一副肾虚的样子。

8分钟前
  • 软蛋黄
  • 推荐

看似充斥暴力,实则满是情欲,开场如此挑逗,结尾又无比温柔,相遇时虽活着却破败残缺,分离时已死去但完整充盈;新浪潮遇上好莱坞,充满强劲的生命力。

10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公路狂奔,游戏人间。做一切别人想做却从不敢做的。一见钟情说的大概是,我见到你的瞬间我就知道我们必定是同一种人,你的脆弱你的企图心我都清楚的了解就如同我了解我自己。两个骨子里相像的人,这种相像是致命的。我爱你就是我把内心最隐秘的孤独也扒开给你看,我爱你所以天涯海角我也跟随你。

13分钟前
  • Adiósardour
  • 力荐

电影很不错,但是很反感那位只会大喊大叫长相酷似三德子的女配。

16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这部片子在当时应该是很了不起的,居然能够站在抢匪的立场说话,很有新浪潮的风范。其实就算以现在的水平我也觉得这部片子是相当不错的,编剧涉及的方面挺丰富的。最后他们临死前那互望一眼,觉得真是绝妙,就好像,千言万语都被这一瞬的目光吐露完,多像武侠小说啊~

17分钟前
  • 思阳
  • 推荐

这就是俩二缺

22分钟前
  • 浑浊儿
  • 还行

电影史上最著名的情侣之一,影响后来者无数,包括邦妮的穿着打扮至今仍被无数时尚媒体和达人效仿,我相信很多人会为了美艳动人的邦妮去抢银行,也有人愿意追随于英俊单纯的克莱德,但只有他们俩才是最适合亡命天涯的天生一对,就算没有明天。

25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推荐

当克莱德得意且满足地摸着枪,这个人物的秘密就完全暴露了……汽车服帽,新浪潮的美国化以及类型化。

30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得奥斯卡奖的女配角好像男人假扮的哟,汗。Bonnie好美,衣服很潮~

34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我俩没有明天」这译名绝了。

37分钟前
  • Jeannels
  • 推荐

對於世界的性無能式的反抗,狂躁的只是年輕的衝動,激情耗盡就必然毀滅。

42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这部电影至今能被讨论的唯一原因是戴迪艾伦那开创时代的剪辑,错位剪辑,似动现象,声桥的运用影响了至今每一部电影的剪辑,如果你曾一帧一帧的在剪辑台上拉片的话就会知道此言不虚。错位剪辑的佳话甚至被出成考研政治的大题,可见此君影响有多大了。

43分钟前
  • 我读书少♂
  • 推荐

路边响起阵阵厮杀,在追逼一双银行窃贼。路中把今生虚空驱散,愿给她送上风光今晚。继续去路,已断退路,浪荡也要给你,我的一切!

48分钟前
  • Aaa
  • 推荐

1934年生命终结,两人全身大约被射入150多颗子弹

51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在阳光下相视一笑 然后被打成筛子

52分钟前
  • 玛琦
  • 推荐

沃伦比蒂和费唐娜薇男帅女靓的,衣服都那么有型,果然当抢劫犯情侣没有范儿是不行的,就算被打成筛子,死在一起那也是浪漫。当然一切是否来源于克莱德的性无能就不得而知了。。。那个分贝超大的女的是当年的最佳女配吗?瞎了。。

5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他们想要逃跑的时候,身旁总有车,但最后却无法逃离命运;犯罪电影之所以能得人青睐,是因为勾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反叛意念并在观影中消解潜意识中的暴力。

59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反文化”风潮的产物,除本片外,《午夜牛郎》、《毕业生》等一系列“年轻人电影”都将目标群体对准大学生观众,通过偏离主流的方式来迎合更激进的时代年轻人,试图在衰退的电影工业中找寻出路,获取巨额盈利。混杂着古怪、轻快调子的《雌雄大盗》显然继承了法国新浪潮的精神财富,让人想起同样机敏并忧郁的《祖与占》,而结尾由快速剪辑和慢镜头组成的高潮部分已经永久改变了电影的暴力表现方法。相较于本片,我更喜欢受此影响而诞生的后来者——《末路狂花》、《天生杀人狂》等,或许正如伊伯特所说:“它的创新已经被不计其数的其他电影所吸收,因而很难体会这部电影在1967年有多大的原创性——正如《公民凯恩》的冲击力现在看来不如1941年那么明显,因为观众们事先已经看了太多处于它影响之下的作品了”。

1小时前
  • 康报虹
  • 还行

“我是邦妮,他是克莱德,我们是抢银行的。”这样的个人介绍真是屌爆了。能在一眼就知道对方和自己是一样的人,能义无反顾的随着他逃命天涯,这种相似、这种惺惺相惜的爱情真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还有一个译名叫《没有明天》,我喜欢:如果失去自由,我宁愿投身地狱。

1小时前
  • 凉水
  • 力荐

明明是部黑色电影,却如此迤俪柔情;明明是部爱情电影,却勃发离经叛道和随心所欲;加之男帅女靓,能不经典乎?

1小时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