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举证

剧情片英国2022

主演:朱迪·科默

导演:Justin,Martin

播放地址

 剧照

初步举证 剧照 NO.1初步举证 剧照 NO.2初步举证 剧照 NO.3初步举证 剧照 NO.4初步举证 剧照 NO.5初步举证 剧照 NO.6初步举证 剧照 NO.13初步举证 剧照 NO.14初步举证 剧照 NO.15初步举证 剧照 NO.16初步举证 剧照 NO.17初步举证 剧照 NO.18初步举证 剧照 NO.19初步举证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06 00:33

详细剧情

凭借大热剧集《杀死伊芙》获得艾美奖的朱迪·科默西区首秀《初步举证》(Prima Facie)掀起2022年口碑与票房风暴,其NTLive版成为疫期后最卖座的戏剧影像!

 长篇影评

 1 ) 小变态是神!!

先不谈题材,片长1h47mins,小变态的台词密集程度,以及说话时还得有力度,就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更何况还是还是舞台剧,一镜到底!!她一个人完全撑得住这个舞台。

再来说题材,其实有点像把《知晓我姓名》的主角的心态在舞台剧中全部演绎出来,不同的是,小变态自己之前也打过这种辩护案,为施暴者,她以为法律是正义,受害者每一次的证词与上一次矛盾,那么就不能采用,直到她自己被性侵,熟人,同事,甚至是暧昧者,甚至之前也曾发生过性关系,但是,这一次,这一刻,我不愿意和你产生关系,你就不能强迫我,一旦强迫,你就是施暴者。两年多的时间,漫长的过程,一次一次揭开伤疤,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撤诉,因为真的很耗精力,甚至你自己也会产生怀疑:我这样真的值得吗?我们有时候会因为这些原因放弃上诉,甚至安慰自己,就当是被狗咬了一口。但是小变态的妈妈一直支持她,当她想要放弃工作时,妈妈说她不值得你放弃你努力得来的一切。小变态坚持了很久很久,也许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是这一切,值得我们警醒。

我们需要站在前人的角度去正视我们今天的一切,性侵案件亦是如此。

 2 ) 话剧《初步举证》:一个人的战争

本剧的开篇,Tessa Ensler以一名才智傲人的精英律师形象出现,正如她所描述的同行们一样,每每面对开庭,他们一个个都胸有成竹,跃跃欲试,肌肉紧绷,训练有素,准备出击,保持冷静,克制冲动,状态全开,从容自若,只待一声号令——全体起立!

而Tessa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她深知守株待兔之道,又十分擅长先发制人,何时该克制、何时该反击,走一步算十步,一切尽在运筹帷幄之中。

对Tessa来说,法庭是她大显身手的舞台。她不仅享受辩护,更是深深着迷于盘问证人的刺激过程,正如一个猎人眼见猎物浑然不知地自投罗网、一个枪手眼见目标自作聪明地胡乱闪躲时那般淡定自若而又热血沸腾——她顽皮地将之称作“法律的游戏(the game of law)”,在这个游戏中,她玩得自如又尽兴。

Jodie Comer对这一段的演绎更是有种因乐癫狂的意味,陡然升高的夸张音调、恶作剧一般的故作讶态,让人不禁联想到她在《杀死伊芙》中扮演的把杀戮玩成艺术的Villanelle。

“律师的行规是赢家不能炫耀胜利,今天的赢家可能就是明天的输家,我们不说失败,我们说得第二名。”尽管如此,Tessa还是不无得意地炫耀道:“今天,我是赢家,今天,我得了第一。”不曾想,今天的赢家即将变成明天的输家。

在剧情的后半段,当Tessa以一名当事人而非辩护律师的身份走上法庭时时,请注意,她开始用一个不同寻常的句式陈述自己:This is me.

她换上了一件与法律行业文化格格不入的亮粉色衬衫。这是昔日风光无限时母亲送给她的礼物,彼时,Tessa还开玩笑说,母亲有一套表达骄傲的特殊方式。

(这一抹亮粉色,似乎是在与Tik Tok上爆红的美国女律师Kathleen Martinez隔空击掌:Kathleen惯以一头大波浪金发、一身芭比小粉裙、一丝不苟的妆容现身,不顾导师“法律行业是男人的地盘”的劝告,固执地开了一间粉红律所,偏要穿着男人看不上的芭比粉KO一众男同行。)

Tessa的视线首先落向充斥着陌生人的陪审团,然后转向正在漫不经心地查看电脑文件的法官,紧接着便感到一阵恐慌席卷而来——律师席和法官席上坐的全都是男人。她这样描述那时的感受:我是法庭上的唯一一个女人,唯一的,唯一的女人。

无论在性别还是人数的意义上,Tessa都是孤军奋战。

她对这样的不利局面毫无预料吗?不,曾被事务所评为最佳刑事律师的Tessa,对性侵案起诉可能遭遇的所有困难、法庭上的性别策略以及律师惯用的辩护话术都再熟悉不过了。

她很清楚,从报案的那一刻开始,自己的命运将不再属于自己,而是掌握在警察、皇家检查署和法院系统手里,不仅如此,她的隐私、家人、朋友等种种牵挂都将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但是,有些恐惧源于无知,有些恐惧却源于有知。

一踏上证人席,Tessa就被那股强烈的压迫感所震慑,被紧张、恐惧、尴尬、屈辱、失望、愤怒的情绪所俘虏。继而,她又在崩溃中踏入辩护律师以善意作伪饰的陷阱。

在庭审中,她一路战斗,一路溃败,正如报案后的782天以来,为了进行这场一个人的战争,Tessa失去了尊严、自我、前途、朋友、心灵的平静和安全感,她在性爱中再也体会不到欢愉,最重要的是,她失去了对法律的信仰。

Tessa还记得在刚刚入学剑桥法律系时,院长就宣布道:“没有真正的真相,只有法律真理。”“不要相信你的本能直觉,相信你的法律直觉。”

当Tessa在行业内如一颗明星般冉冉上升时,她已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从业哲学:“要置身事外,不要选边站,考验法律,考验它,考验它!”“律师的职责不是全知,而是无知,这是法律体系运作的唯一途径。因为我们要扮演各自的角色,我的角色是辩护律师,公诉人起诉被告,我们讲述各自的故事,由陪审团来决定相信哪一方,他们承担这份责任。”

于是,在报案的782天后、在濒临败诉之际,Tessa对法律有了更为刻骨铭心的理解,她抛开对法律真理、法律直觉、法律体系的固有认识,向法官发表了全剧最具反思性的陈述:

法官大人,我今天的身份很特殊。通常我是作为律师出庭辩护,但是今天,我是证人,是原告,是一个受害者。
作为辩护律师,我在法庭上询问过性侵案中的女性,那时候我认为,性侵案的证言需要简洁而富有逻辑,现在我才意识到,这是不可能的。对性侵过程的记忆是不清晰、不连贯、缺乏条理的,因此,从法律的角度讲,她们的证言经常被认为‘不可信’。
作为一个受害者,我要说的是,性侵和施暴者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但我们记不清细节,如果受害女性要在法庭上复述侵犯的细节,如果她的受害经历,不如法庭喜欢的那样典型清晰,我们就会推断她在夸大其词,就往往判定她的证言不可靠。所以我今天要说,有关性侵的法律的根基便是错误的,因为女性的受害经历,与由男性主导制定的法律系统不符,所以我们得不到真相,我们缺失公允。法律是由一代又一代男性主宰制定的。

Tessa通过作为一个律师和女性的亲身经验,重新定义了性侵案件中的“公平”:公平不是不偏不倚的绝对公平,尤其是在女性天然矮上一截的性侵案件中,将判读证据可信度的一致性准则等不偏不倚地应用在男和女,无异于将禁言受害者的便利交予犯罪分子;法律必须以人的经验为基础,以案件的客观事实为基础,并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如此才能实现和促进公平正义。

此外,本剧在许多外在构造上不乏许多切合主题、耐人寻味的安排,值得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温、讨论、反思。

例如,在这场90分钟的独幕剧中,台词高度密集,情绪高度浓缩,叙述口吻高频转换,叙述节奏高度紧张,以至于每20分钟我就不得不按下暂停键,喘口气。这样的观看体验不算舒适,却恰恰与Tessa所经历的那个令人窒息的法庭和人生变故形成了互文,这是一个由不完美达成的契合。

再如,剑桥法学院院长在开学讲话中用“看看你左边的同学,看看你右边的同学”与新生互动,提醒他们“你们之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无法顺利毕业”;Tessa则用“看看你的左边,看看你的右边”提醒观众“每三位女性中就有一个受害者”。二者亦构成了一个巧妙的、充满警醒意味的对称。

又如,Tessa这个名字也富于典故意义,令人不禁联想到英国作家哈代笔下那个以一己之力反抗整个社会、虽败犹荣的“纯洁女性”苔丝·德伯(Tess of the D’Urbervilles)。苔丝以对女性独立生存、真爱和幸福的不懈追求狠狠嘲笑了维多利亚时代狭隘的贞操谬见,Tessa则以从辩护人到当事人的自我剖白勇敢挑战着现有法律系统那陈旧的公平观……

 3 ) Something has to be changed

新年第一天去看的戏剧影像放映,拖到现在才写点什么是因为看完后就想再读一遍剧本,于是拖拖拉拉,直到在春节回家的高铁上才把剧本看完。 但看完之后反而有些失语。剧本和表演都太好,觉得自己再说什么都显得多余,是这种类型的失语。 作为台词又密又快的独角戏,初看放映时,在前几十分钟偶有走神,回过头翻看剧本的时候,才重新发现前半段的许多细节与之后的冲突、痛苦、遭遇处处成为对照,成为隐秘又尖锐的嘲讽和抨击。 以“受害者有罪论”的标准来看,Tessa岂止不是“完美受害者”,甚至可以称得上“漏洞百出”:她与Julian调过情、有过性关系,甚至事发当天也是一起约会、喝酒、说笑、回家的暧昧情境。但,在这样的设置之下,“强奸”这件事的内核才会被精准揭露:没有得到同意,违背对方意志——约会、喝酒、说笑、暧昧、之前有过性关系,都不意味着同意。同时,在经历过这一切后,作为讲求证据的辩护律师,Tessa终于发现:when a woman says "no", when her actions say "no", it is not a subtle unreadable thing at all. 剧中最让我愤怒的一瞬间,是事发之后Julian若无其事的那句"hope you're okay after everything?" 这种轻飘飘的态度就是特权和剥削最直接的证据。当这件事对一方而言意味着一切都被摧毁和剥夺的时候,另一方却只当作是正常小事,甚至委屈地觉得自己明明喜欢Tessa、自己才是受害者,完全无视对方作为“人”的意愿和感受。无论法庭或舆论场,古今中外,需要拼命自证的永远是作为受害者的女性,何况在不合理的自证要求下,一切无异于让受害者反复滚钉板。创伤后的应激反应、可怕而混乱的记忆、不稳定的情绪都会自然地成为她们不可信的证据。 “The law of sexual assault spins on the wrong axis. A woman's experience of sexual assault doesn't fit the male-defined system of truth. So it cannot be truth, and therefore there cannot be justice.” Tessa身上另一重微妙的矛盾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她是在顶尖法学院完成学业的精英,是相信和守护这套法律系统的律师,是熟知游戏规则、善于寻找漏洞帮被起诉人脱罪的“优秀玩家”。从各方面看,你都很难说她是“弱者”,她也是系统的一部分,并以此为荣。 这让我屡屡想起《美国夫人》。结构性不平等的狡猾之处就在于,即使你看似“顺应局势”并侥幸成为了一时的获利者,甚至成为了女性之中那个看似强大、看似获得了平等对待的存在,但是,一旦触及核心问题,仍然会发现自己同样脆弱,发现自己被信奉的系统和群体抛弃,发现之前的所谓“强大”像肥皂泡一样虚幻可笑。在父权制的阴影之下,当所有规则、法律、社会规范都由男性决定、女性的声音和权利不被正视的时候,枷锁始终毫不留情地加诸于每一位女性。 但这始终是一部足够有力量的作品,借用一句在剧中和《使女的故事》中都出现的话:Don't let the bastards grind you down.

 4 ) 豆瓣9.6分,她一个人的表演

Jodie Comer的《Prima Facie》

深秋小屋 | 影视

文/翻译/整理:Dongdong 参考:playbill、griffintheatre、theatreweekly 封面图:深秋小屋 配图:豆瓣、视频截图 采用字幕:远鉴字幕组 注:文中“☞”可点击到另一篇相关联的小屋推文。


有一些朋友让我写《Prima Facie》电影版的观后感。
说实在的,不太好写,因为我看舞台剧的数量远没有影视剧多,加上它又是一出独角独幕剧,所以轻易不敢“下笔”。 我看了四遍《Prima Facie》电影版,两个不同字幕的版本。这剧对字幕翻译要求非常高,一旦字幕翻译不精准,对整部作品是毁灭性的。 但,我还是想说,作为电影版,它无法和现场演出媲美。所以,如果能看现场,才是最佳选择。

1】三个印象深刻的场景

场景一

Tessa站在清晨6:09分的街头。

雨突然猛烈地落下。

像石子一颗颗打在她的身上。

她的身体僵硬而冰冷。

她钻进一辆出租车。

她想去她妈妈那里。

雨点跟着她从车窗里钻进来,继续肆无忌惮地砸在她的身上。

司机想接去机场的生意,不愿意载她,粗暴地赶她下车。

Tessa突然意识清晰起来。

就在三个小时前,她被男同事Julian强奸了。

天空并没有下雨。

那只是一幕幕让Tessa想起来恶心、反胃、疼痛的回忆,像冰冷的雨水一样反复淋在身上。

“这不公平!”Tessa爆发出一声尖叫!

司机被震慑住了。

大雨瓢泼,Tessa心里的大雨在瓢泼。

“带我去最近的警察局。”Tessa对司机说道。

场景二

强奸案从报警第一天开始……

一直滚动到第782天

打翻在地的椅子,打翻的生活。

潮湿的空酒瓶,熄灭的蜡烛。

犹如Tessa这两年零52天里,永远抹不去的最黑暗的记忆。

它们永远会在Tessa面对一次又一次审问时,像死去的尸体一般,杵在她一次又一次回忆现场的角落里。

毫无答案,冰凉无情。

场景三

“你喝了两杯酸橙伏特加,还喝了两杯红酒,对吗?”

“你后来又和当事人去了家里,喝了红酒,你是否喝醉了?”

“当你脱掉衣服的时候,你并没有说不,对吗?”

……

Tessa要自证清白,每每都要重复回答这些令她身体与大脑都会陷入一片混沌的问题里。

可是,这些问题的答案与强奸本身又有何干?

喝醉了的女性就活该增加被强奸的风险?

女性没有说“不”,就等于允许被侵犯?

最后的审判,依然是男性主导的法庭偏向了强奸犯。

最后的审判,作为女性的Tessa依然败诉。

她只是强奸案中的受害者,却未被法律保护,法律将她无情地推开。

看看你的左边,看看你的右边。

我们是每三个受害者中的一员。

我虽然也崩溃了,但我还在这里,我不会沉默。

Tessa被庞大的法律体系淹没。

在她的背后,是一件又一件与她一样的强奸诉讼案。

它们如黑暗里一盏盏灯火,遥远又近,数不尽,诉不尽。

此刻,背景音乐响起,是好多女声唱出的不和谐的歌声。

寓意着无数被侵害的女性在黑暗里挣扎、反抗、发声。

“This is me!”

2】两个版本的《Prima Face》

《Prima Facie》由澳洲、英国双国籍剧作家Suzie Miller创作。

这部剧有两个演出版本。

第一版(墨尔本艺术中心版)

由西摩中心(The Seymour Centre)和格里芬(Griffin)联合打造,在2021年11月24日至12月11日悉尼演出。

出演Tessa的是澳洲戏剧演员、导演兼编剧Sheridan Harbridge。

第一版的导演是澳洲戏剧导演Lee Lewis。

第一版《Prima Facie》将在明年2月8日——3月18日再次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维多利亚艺术中心演出。

第二版(伦敦西区版)

由☞Jodie Comer出演Tessa,Justin Martin执导。

第二版由于是金牌制片人James Bierman与慈善机构The Schools Consent Project一起合作制作,在宣传和推广上比第一版力度大很多。

加上Jodie Comer的加入,令第二版比第一版的名声也更大。

(作者Suzie Miller,演员Jodie Comer,导演Justin Martin)

2023年4月,Jodie Comer的《Prima Facie》将在纽约百老汇黄金剧院演出。

Jodie Comer本人对此也相当期待,当得知这一消息时,她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激动得满含泪水。

3】一个演员JodieComer

《Prima Facie》讲述的是出生于工人阶级的女律师Tessa,在受到男同事性侵后,迫使她面对父权制法律、举证、道德的分歧。

不得不说,表演这台独幕剧+独角戏对任何一个演员来说都是极具挑战的。

Jodie Comer在这90分钟的表演中,一个人扛下了整部戏的演出。

密集的台词,高浓度的情绪张力,以及全程几乎都是一个人在舞台上一边独白一边完成换衣服、参与调度道具。

包括有一幕她返回利物浦母亲家里时,会把所有家乡人物的口音瞬间转换成利物浦口音。

整个舞台都属于Jodie Comer一个人大放光彩。

在今年4月15日伦敦西区哈罗德·品特剧院首演后,Jodie Comer为期9周近80场的演出,获得了极高好评。

就在最近(12月11日)她凭借该剧,获得了伦敦《旗帜晚报》戏剧大奖(Evening Standard) 最佳女主角奖,该奖项是英国戏剧界的重要奖项之一。

《旗帜晚报》是英国老牌报业巨头,Evening Standard是1955年发起的奖项(它的百老汇小伙伴叫戏剧委员会奖Broadway theatre Drama Desk Awards)。《旗帜晚报》戏剧大奖在每年十一、二月份评选出。

不过,作为独幕剧,《Prima Facie》过于密集的台词和紧锣密鼓的情节叙述,使得节奏过于“赶”,尤其在上半场。

这也让演员在只有一个人完成所有情节表演的情况下,肢体语言表现一直处于过于急促的状态。 也许导演可以再好好精炼一下整个台本和表演过程,多给演员一点在舞台上的留白处理会更好。

当然,就如上面我所述的三个印象深刻的场景那样,作为独幕剧,它整体的舞美和结构都是非常棒的。

尤其舞台利用了有限的道具,相同的道具在不同的情景下赋予了不同的作用,包括运用了影像呈现出演员的表情特写。

电影版《Prima Facie》大概有四、五个摄像机位,这也许能比较好地选择从不同角度切换演员的表演。

但舞台剧的魅力永远都是在现场。

因为一个舞台剧的每一场演出,演员都会有不一样的表演和表现力。

观众可以亲临演员近距离表演,感受演员更真实的台词、气息、情绪、情感输出,尤其是一些即兴表演和互动。

(Jodie在排练《Prima Facie》)

4】关于影视作品的“性侵”

这不是Jodie Comer第一次演出“性侵”受害者。

事实上,在她的影视作品中,有相当多都涉及到这个题材。

比如电影《最后的决斗》,电视剧《为奴十三年》、《白公主》,甚至早期的☞《好警察》、《肥瑞的日记》。

(《最后的决斗》剧照)
(《为奴十三年》剧照)

而“独角戏”的表演,对Jodie Comer来说,也非第一次。

在☞《她说:女性人生瞬间》、《新喋喋人生》、《Either Way》中,我们都领略了她一个人演一出戏的表演功力。

两分钟短片《Either Way》,LOEWE品牌支持拍摄,Benn Northover执导,Jodie Comer在化妆间以不同情绪念同一个词语:“LOW-EV-AY”

但看完《Prima Facie》后,我突然有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思考——“什么情况下才算是性侵?”

显然,在《Prima Facie》中,Tessa的遭遇很多人不以为然。

因为客观的事实是,强奸她的那个Julian已经不是第一次和她发生亲密关系。

甚至,Julian还曾是Tessa自认为正在交往的暧昧对象。

按照“正常发展”推进,他们俩当晚本“应该”会发生第二次亲密行为,只是Tessa酒喝多吐了,导致她的身体状态禁止这份浪漫的继续。

但显然,Julian不这样想。

听过Tessa讲述整个遭遇的警察、陪审团、法庭庭长也不这样想。

怎样才能改变司法对性侵的审判标准?

怎样才能把那些逍遥法外的性侵者绳之以法?

直到结尾,《Prima Facie》仍然给出的是一个迷惘的现实。

这让我想起一部印度犯罪片《一个星期四》

电影讲述被性侵的女主角绑架了16名幼儿,要挟总统修改印度法律,从而保护众多受侵的印度女性。最终,全印度通过了判强奸犯死刑的法律。

它更像一部女性主义科幻片,身为女性,我非常能理解受害女性想要严惩罪犯的那种玉石俱焚的心情。

可是,在一个男权主导的现实世界里,女性想判强奸犯死刑的诉求,是一种幻想。

(影片结尾:据统计,在看完这部电影期间,印度已有8位女性被强奸。)

最后,我想,Jodie Comer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的90后青年演员。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突破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Jodie Comer正“野心勃勃”地让自己成为世上最好的演员。

-END-

 5 ) 击碎“完美受害者”

亲密关系中的性侵犯几乎逃逸出法律制裁的框架,侵犯者“光明正大地”在阴暗、私密的角落里不断对受害者伸出残暴的魔爪。性同意(包括婚内强奸)的概念许是近代才有的发明,在强奸案进入男性制定的法律审判程序时,丝毫没有顾及到(女性)受害者的感受。

受害人常常需要接受各种不公的、无理的拷问:

“你邀请他了吗?”“你挣扎喊叫并反抗了吗?”“你对他有感情吗?”“你们当时处于什么姿势?”

在一次又一次粗暴直白的拷问和质询中,受害者陷入自我怀疑和崩溃的绝境。

法律对受害者过于苛刻,她须得是个“完美受害者”,她必须在全过程中保持正直、敢于发声、敢于说不,并逻辑清晰地表述受侵害的细节,她不可以破碎、逻辑混乱、崩溃、神经脆弱,她不可以不可靠、不可以不合逻辑,她不可以只是浑身僵硬、忘记挣脱,她被要求一次又一次对自己的受害经历不断反刍,在一次又一次粗暴的质询中回忆受害细节,经历一次又一次二次伤害。

剧本很聪明地选择了一位律师来扮演性侵案受害者,即便是如此专业、雄辩的从法人士,一位在胆识、专业知识、法律意识各方面都无可挑剔的女性,在如此冰冷的法律体系面前,尚且需要克服万重困难,尚且走得异常艰辛,去怀疑自己是否小题大做、去鞭笞自己的身体、拷问自己的记忆,去一次又一次重访那个深渊,去暴露自己的隐私,去亲友、家人面前张开自己的双腿、撕开自己的皮肉。

这条路对她来说已经如此艰难,更别说其他千千万万或许连字也不识的受害者。

很佩服演员Jodie Comer,一个人,一个布景,一个半小时,带来极具爆发力的表演。将剧本设定为独角戏也在形式上很好地起到“讲述女性个人生命”的作用,观众仿佛走进一个女性律师/性侵受害者的内心,让故事与讲述更加真实,让我们愿意去相信这种讲述的真实,也向观众发问,法律的真实真的是所谓真实吗?卷宗上的蛛丝马迹,真的就能还原一个受害者真实的心理吗?还有多少未知和沉痛被卷宗字句隐去、被排斥在卷宗之外?档案真实与历史真实,真的可以画上等号吗?

剧中有三个非常有感染力的表演片段:

一是雨中的独白。充满自我怀疑和自我挣扎的一幕,所有在亲密关系中受到侵犯的人也许都有如此发问,当那个声称“爱你”的人假借爱的名义对你行暴,你陷入怀疑,撕扯下爱的假面,信仰崩塌。“这不是爱”,这一步自我意识的觉醒性命攸关,正如几年前的包丽和牟林翰事件。

二是借演员更衣的空档,舞台中央投影出大大的计数,“Day 1”,一直到两年一百多天过去,仿佛在哀悼每一个受害者不眠的日日夜夜,沉痛而绝望,悉纾的雨声和倒地的椅子,是受害者精神世界崩塌、陷入至暗时刻的缩影。

三是结尾控诉失败,官司败阵后,法官把“泰莎诉朱利安案”归档,幽蓝的灯光缓缓亮起,紧接着蓝光在森严的档案架上一盏盏亮起,每一盏蓝灯都代表着一个失败的性侵案件,十盏、二十盏、三十盏灯……幽怨的蓝光,代表着女性屡败屡诉的抗争,代表着那些未被泯灭的声音,代表一次次公开审讯与抗争,代表一次次挣扎、撕裂,代表一个个被蹂躏的生命,而那些从未上得台面、连进入审讯体系都没有机会的侵犯,就这样湮没在黑暗的历史沼泽中。在此时此刻,还有多少侵犯在各种潮湿阴暗的角落发生着?

剧中,她说“我是幸存者”,我想起林奕含在书中把房思琪式的强暴比作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这样的受害者/幸存者叙事,让我想起了普拉斯,这种叙事总是受到历史学家的非难,认为这种叙事把个人苦难与历史苦难混淆,一方面夸大了个人的苦难,另一方面又使得历史灾难变得云淡风轻。我反感这样的指责。持这样说法的人,无非是事不关己,无法共情。

这并非是在渲染苦难,受害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崩溃、疯癫、颤抖、战栗需要被述说。

 6 ) 观后感

剧本还是有小问题,也不是特别出彩,不过瑕不掩瑜这是个好本子,得益于Jodie加分不少。

我看的是现场版录像,近2小时的独角独幕戏,海量台词、饱满的状态、分饰多角甚至还要负责调度,Jodie的表现无懈可击,情绪极为精准,切换口音这种细节对她来说游刃有余,看得出她是个gifted并且很努力的演员,感谢Jodie让我又一次被戏剧折服。

所有戏剧人都是辛苦的,这东西的呈现要求一气呵成容不得半点差错。望着台下的观众和那块神圣的舞台,场铃一响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走上去。但我更爱戏剧的原因是所有人都会当着你的面把自己剖得血淋淋给你看、逗你乐,这多么可敬。擦着眼泪谢幕的演员们称得上伟大,respect

 7 ) It’s one of us

一百二十分钟的独角戏,朱迪用完美的演技呈现了一个跻身律界的平民女性在上层男性主导的行业里的撕裂和错位,以及法律视角揭示性侵受害者如何被困在所谓“司法真相”的迷宫里被反复伤害耗竭,而施害者毫发无伤逍遥法外….窒息,震惊,无力……

剧里毒辣鲜明的对比是不争的,无奈的。一个意气风发前途正好的年轻女律师,从辩护席走上证人席,赌上自己的命运和前途。她曾经站在辩护席上替被告辩解,挑出证人证词中不准确的漏洞,攻击被害人的证词就像朱利安的辩护律师对她一样。她也处理过类似的案子,案件最终在她的辩护下无罪判定,她也曾感到不安,如果被害人所说是真的她就成了替罪犯脱罪的帮凶。最后,她将这一切归咎于公诉人工作做的不够充分,证人证词不够清晰……可当她自己站上证人席,她才发现被害人会清晰的记得施暴者的脸,剧烈的疼痛使她解离以至于她只记得自己清楚的说“不!”和剧烈的无效的反抗,却不记得当时朱利安用几只手制服她。万幸,她在法庭上想起了一切,她极力的迫使自己冷静下来,沉稳清晰地回答对方律师的质询,这两年零五十二天期间内泰莎不断模拟质询自己,寻找自己证词中的漏洞将自己逼入绝境,这次她没有再僵住。但结果呢,泰莎目睹了朱利安朋友们的欢呼,陪审团成员的躲闪还有她一生为之奋斗、维护的法律系统崩塌。

被害人在法庭上被当作骗子一样被诘问,“明明他是施害者,为什么我在受审问?”泰莎做为辩诉律师怎么会不知道要保留证据?但她一而再再而三出于本能反应销毁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作为律师她信仰法律,她祈求它找到真相,维护正义,却失败了。作为律师的她也失败了,两年零五十二天的模拟诘问,一次次掀开疤痕将自己的痛苦暴露在空气中审视…最终也失败了。

泰莎败诉,朱利安被无罪判决。但泰莎并没有输,她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维权,她发现了法律体系的错误,她为之后站上这法庭的女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那些记者飞快敲击键盘的动作可以得出,从《初步举证》的卖座可以得出。

泰莎信仰法律,奉献一生去维护法律,但当自己站上证人席时才恍然大悟法律也会不公,泰莎见证着曾经信仰的维护的法律体系崩塌,也促使着更完善的体系建立。

“Look your left.”

”look your right.”

“It’s one of us.”

 8 ) 《初步举证》

很久没有看Jodie的戏,晚上突发奇想看了她的话剧电影《初步举证(Prima Facie)》。太沉重了,太震撼了。近两个小时的独角戏,台词、情节、道具都行云流水,情绪完完全全被她带着走。 一个精英律师,在庭审中永远以专业的姿态掌控局面,曾为实习生询问当事人“是否真的犯罪”而讪笑,也曾为在性侵案中抓住漏洞为被告人脱罪而洋洋自得。 直到她成为受害者,直到她从置身事外到坐在原告席上。直到她在警察局、在法庭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凌辱”,她才发现她一直维护着的法律体制是有裂痕的。 强奸案中的“不同意”究竟是什么?法律程序是否忽略了女性遭受性侵害后的二次伤害?世俗道德和法律如何评价“不同意”?法律的使命是什么? 我们都认为证言必须典型清晰,否则会被断为不可信。在强奸案中也是如此。但是,我们忽略了女性对性侵过程的记忆是不清晰、不连贯、缺乏条理的。当受害者在法庭上一次又一次复述自己遭受的伤害,当受害者被当做撒谎者拷问,我们有没有发现不合理之处呢? 感谢Jodie,从Villanelle到Tessa,一直都告诉我"Women don't stay silent forever."

 短评

无法用语言形容。剧作家以前是法律工作者,这部剧饱含她对法律体系的反思。朱迪科默的表演很震撼,令人肃然起敬,100多分钟的独角戏,大量密集的台词,饱满的情绪,完全投入,与角色融为一体。

5分钟前
  • 如履薄冰
  • 力荐

看了十分钟以为是马拉松,看到半小时发现是铁人三项。。。这真不是一般的考验,全方位的,佩服!

9分钟前
  • 水水
  • 力荐

恰巧本周看了法版Skam第十季和Prima Faice两部,包括早一点看的《知晓我姓名》,都在讲date/drunk rape。在此种案件中女性处于极度的劣势,甚至可以说是必输之战。而我们知道这并不是单纯的戏剧创作,不是为了戏剧冲突的纯属虚构,不是个例。痛苦、怀疑、愤怒,都不是。我后来在想,这类作品,它就应该是独角戏,完全女性叙述,在她的视角展开。因为更多的“她”,没有这样的机会。我甚至无法用更多语言去描述或者分析,就,希望大家都能看看。

10分钟前
  • AsuraHu
  • 力荐

看看左边,看看右边,三个女生都在流泪🥲

14分钟前
  • 一万零两次
  • 力荐

“我在用我的法律思维质疑我的感受”

16分钟前
  • 偷羽然家的馍
  • 力荐

一个trigger warning,不过大家大概猜到了,explicit description of rape and its aftermath……这个剧本够扎实但没什么出彩,Jodie的演绎可以说让剧本身上了一个台阶,且不说这个夸张的文本量,事件前后人物性格的变化和情绪的起伏非常到位,尤其是事件当晚从享受到难受到恐惧,和法庭上从紧张到迷茫到清醒,表演太有层次感了……剧本身讨论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希望能得到认真讨论的问题:在以男性为基础和准绳的司法体系下如何对待加害者主要为男性受害者主要为女性的犯罪(主要是性侵和家暴),这些犯罪的凶器是恐惧、动机是权力,对受害人的精神摧毁是彻底的,并不能与常规的抢劫偷盗甚至谋杀并论,究竟什么时候性侵受害者才能不在希望得到正义时再被强奸一次

19分钟前
  • Monica Evana
  • 力荐

我爱她!!!!

20分钟前
  • 燃烧女子的肖像
  • 力荐

每一本文件夹里都不是一个案件,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剖开自己,失去尊严,放弃一切去寻求正义,一次次在法律体系前败下阵来,却也一砖又一砖的堆积,只希望有一天有一刻有一种方法 我们的法律可以不再是如此 只摧毁受害者 拼命保护加害人

22分钟前
  • Kateyameng
  • 力荐

太狠了,这个独角戏的能量感。之前毫不知晓剧情,中段的时候那种错愕和崩溃真的有点共情到了她大概0.0001%的伤害,几乎看不下去。前面密集的笑声后面几乎没出现过。最后个人的胜利也是非常的燃,希腊悲剧一样的挺立。信仰的司法体系不能做到,但个人的胜利和抗争的完整依然闪耀。破碎的心化为艺术。想起了海淀法院路边的牌子和花丛,这些都正在发生,有几个人正在用自己的破碎弥合整个世界恶意的悬崖。该做点什么了,在简单点个赞之外。

27分钟前
  • cassetteman
  • 力荐

一场仰视着她的梦,每一个细节。永远难忘的一天

30分钟前
  • 祝永乐
  • 力荐

Brilliant! Judie演的太好了,一个人的独角戏,也可以让人目不转睛,泪流满面。不,我不要哭。She said to herself. 希望每一个女性都明白同意权意味着什么。不仅如此,我们也需要每一个男性、同性伴侣意识到同意权是什么。脑海里是弦子,是静尧,是amber。在这些案件中,“他们”都胜利了;而“她们”被质疑,被辱骂。感念片头的school consent project,而有一片土地上的女孩们都被那不知道从何而来的大手捂住了嘴巴,扼住了喉咙。但,明明谁都知道这大手从何而来……

33分钟前
  • ONAR
  • 力荐

啾迪首秀圆满完成,祝她未来演绎事业越来越好!这个女人不简单哦~

35分钟前
  • V♥E
  • 力荐

看时都要时不时暂停喘喘气,啾迪真是能量爆炸啊,一个人一口气演下来,台词雄浑有力振聋发聩:一个意气风发前途正好的年轻女律师,从辩护席走上证人席,赌上自己的前途命运,都不能让施暴者承认犯罪,她信仰的法律由男人制定,无法保护三分之一的受害女性,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最差的是,女人天真地以为自己能在男性定下规则的游戏里获胜,得到尊重和青睐,sorry girls,it's not your game.不要玩他们的游戏,大自然自有规则。

40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啾迪用近乎天才的演技呈现了一个跻身律界的平民女性在上层男性主导的行业里的撕裂和错位,以及法律视角揭示性侵受害者如何被困在所谓“司法真相”的迷宫里被反复伤害耗竭,而施害者毫发无伤逍遥法外… 窒息,震惊,无力,但是更需要大家团结起来与系统对抗。

43分钟前
  • 木果
  • 力荐

第一次看朱迪的现场。她独自在无麦无提词器的情况下纯靠吼完成将近两小时的富有爆发力的表演,还常常需要一人饰两角,太牛了!人家火是有原因的!剧本挺厉害,将她从一开始有点恃才放旷的天赋型律师到后面逐渐对女性相关法律失望和抓狂的转变描述得很好。中间有点小瑕疵,但绝对瑕不掩瑜。开头对片子的介绍也稍显冗长,但抛砖引玉的角度来讲也还不错。

46分钟前
  • 小橘~木矞
  • 力荐

这部戏竟然让我对这个糟糕透顶的世界产生了一丝希望。在大众文化糊弄愚弄观众时,还有人写这么好的剧本,还有一位事业蒸蒸日上的年轻女演员,为费记忆力费精力费情绪的独角戏提供精彩表演。在社会风气日渐保守时,在各种性侵犯和家暴案件中社会舆论偏袒男人时,还有戏为她们发声,直击(部分人)心灵,(在小范围人群里)卖座又卖好。

48分钟前
  • 不糊泡爪
  • 力荐

将近两小时独角戏语速超快,看得观众几乎全程屏住呼吸。朱迪太牛了!把一个凭自己努力成为律师,后又被同事侵犯被迫上法庭为自己辩护的女性演绎的栩栩如生。男性制定的法律条文永远冰冷,而女性则需要时刻为自己抗争。

53分钟前
  • 四处游荡的Lily
  • 力荐

可把我们jojo累坏了

58分钟前
  • 差生小明
  • 推荐

剧情其实并不出彩。但是这个剧本,这个舞台居然靠一名女演员独立完成。且这个演技真是太厉害,有张力和说服力,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四星+1星是给演员的

1小时前
  • 绯泉
  • 力荐

#Harold Pinter theatre 那场雨下进我心里了

1小时前
  • Yeh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