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发梦露

剧情片美国2022

主演:安娜·德·阿玛斯,艾德里安·布洛迪,鲍比·坎纳瓦尔,朱丽安妮·尼科尔森,泽维尔·塞缪尔,埃文·威廉斯,加瑞特·迪拉胡特,萨拉·帕克斯顿,斯科特·麦克纳里,托比·哈斯,瑞贝卡·薇索基,露西·德维托,凯瑟琳·丹特,斯宾塞·加雷特,丹·巴特勒,海雷·韦伯,埃登·里格尔,耐德·巴拉米,泰格·伦岩,卡斯珀·菲利普森,大卫·沃肖夫斯基,科琳·福伊,拉维尔·伊斯亚诺夫,克里斯·莱蒙,泰姆·温特斯,桑尼·瓦利森蒂,朱迪·凯恩,蒂姆伦森,萨尔·兰迪,莉莉·费舍尔,史蒂夫·班诺斯,罗伯·奈格尔,迈克尔·马西尼,Ethan C

导演:安德鲁·多米尼克

 剧照

金发梦露 剧照 NO.1金发梦露 剧照 NO.2金发梦露 剧照 NO.3金发梦露 剧照 NO.4金发梦露 剧照 NO.5金发梦露 剧照 NO.6金发梦露 剧照 NO.13金发梦露 剧照 NO.14金发梦露 剧照 NO.15金发梦露 剧照 NO.16金发梦露 剧照 NO.17金发梦露 剧照 NO.18金发梦露 剧照 NO.19金发梦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1 10:18

详细剧情

  《金发梦露》改编自乔伊思·卡罗尔·奥特兹的畅销小说,大胆地再现了好莱坞最不朽的偶像之一玛丽莲·梦露的生活。从她作为诺玛·简的动荡童年,到她的明星地位和爱情纠葛,《金发梦露》模糊了事实和虚构的界限,探索了她的公众自我和私人自我之间日益扩大的割裂。该片由安德鲁·多米尼克担任编剧和导演,由安娜·德·阿玛斯领衔主演,其他演员阵容包括鲍比·坎纳瓦尔、艾德里安·布洛迪、朱丽安妮·尼科尔森、泽维尔·塞缪尔和埃文·威廉斯。

 长篇影评

 1 ) 被撕碎的娃娃才是最有力地控诉

太多女性主义影视作品热衷于塑造一个讨人喜欢且复杂多面的女性角色。如果这部电影着力在梦露的人物刻画上,突出人物复杂性,比如不幸的生活带给她脆弱的精神,但内心依然保有理智且聪慧,有梦想。虽然被标签化为性感符号,但其实她是具有独立精神和反抗精神的,可叹造好弄人,最终红颜薄命。这样的路数,想必粉丝们会更喜欢,但它就成了一部平庸得不能再平庸的传记电影了,显然也不是导演想做的。

什么样的控诉最有力?把一个精巧美丽的洋娃娃被当众撕碎,才能让人感受到真正的残忍。metoo之后世人惊觉,那么多的女性被剥削着,在男权掌握的有毒系统下,她们确实是无力的,但这并不表示她们懦弱或痴傻。我相信导演的表达也是如此,还有什么比一个时代符号,一个性感代名词、一个如此美好的女明星,当众被父权男权蹂躏摧毁更有力地控诉呢?

如同影片贯穿的父亲照片,那不正是导演对冷酷父权从始至终地厌弃吗?再比如梦露白裙,这个早已符号化的场景,如果带着美化地重新呈现一遍意义何在?导演偏偏要用最低俗的最龌龊地镜头不断挑战观众,让观众不适,这才是梦露白裙底下的真相,是对女性的物化,是来自男权的凝视,是龌龊的,并不是什么“情色而不色情,性感尤物文化标志”这些狗屁。观众因为关于梦露的电影中出现了裸露就质疑导演的动机,我觉得是误读,如果真正看完电影,它的不适感,恐惧感和残忍程度都是非常有力度且女权的。就像你不会因为《女性瘾者》中有性描写的镜头就质疑导演的动机一样。

 2 ) 《金发女郎》与《小丑》都是在探讨精神病患者及解读造成他们行为的原因

其实下图这两部在试图讲述同样的事,甚至风格都很相似

看出来了吗?

#金发女郎# 和#小丑# 其实都是起源类电影,试图去解释他们的行为、结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结论都是在说精神病遗传+童年阴影+不幸遭遇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

两个角色都是

1)母亲有精神病,孩子被遗传并目睹了母亲情绪不稳定

2)被父亲抛弃,一辈子走不出缺爱的阴影

3)遭遇了各种挫折(梦露是不断失去孩子,小丑是失去工作和医保)

4)两个人都有使用药物并出现幻觉

最终,一个酗酒、依靠药物,最终自杀;另一个成为了杀人犯

而且两部电影都有很大的争议,都有很多人不喜欢。

为何呢?因为人们其实非常不喜欢把一个人的一生归结为遗传,以及缺爱。因为这等于在说:你的原生家庭决定了一切,一辈子已经被你父母毁了,你再努力也没有用。

虽然大部分时候这是事实,有科学依据,也有现实范例支持,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接受不了。特别是现代女性观众。

如今女性提倡不靠爹、不结婚、不生孩子,只要自己独立开心就可以。所以片子不断强调父爱缺失与失去孩子的打击对很多年轻观众来说,她们无法理解。

但是童年的阴影,比如被家暴、被抛弃,确实是会给孩子带来重创的。流产对很多女性带来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可能你只有经历过或者亲眼目睹才能明白。

目前美国大部分电影试图去剖析一些连环杀手、明星自杀事件,人们往往看到共通性,确实不是巧合,遗传加童年阴影确实就是影响人一生的重要因素,而药物与酒精的影响就会使事情更糟。

但是你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女观众看完本片都不是在讨论这些,也没在乎究竟什么导致了梦露自杀,或她究竟遭遇了什么,而是根本不接受这样呈现她的一生。我没有看到一个女观众说到她母亲对她的虐待,流产对她的影响,以及药物滥用的影响。都是在说男性凝视。

但是抛开性别,你们看到了本质了吗?如果换成男性,或如果她不是大明星,就是普通人,也有可能走向同样的结局。只是没有人关注罢了。

因为遗传+缺爱+药物滥用+生育打击

这些才是决定她一生的主要原因。这才是本片试图讨论的。

本片没有讲述她生平的辉煌,所以不符合很多人的预期。但还是希望大家可以看到其目的并不在此,而是探讨一个精神病患者最终如何结束自己生命的原因。这其实是很多人抑郁且结束自己生命的原因。希望不要忽视这点。

当然,也许它选择的对象是错误的,不应该选择大家喜欢的明星,人们无法接受。还是选择杀人犯或虚构人物可能更容易被接受一些。

精神疾病是很难探讨的话题,因为很多人,特别是国内很多人都不愿意正视和讨论。特别是不愿意承认其遗传性。但遗传是主要原因,童年打击、生活中不断受到刺激都是加重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只看到了男性凝视、性别不平等,你根本没有看明白这部电影在讨论什么。它不是传记片。

就连最近的恐怖片“Smile “ 都是在讨论

Trauma 对人们的影响。梦露的自杀与她经历的一系列trauma 分不开。希望女权人士可以暂时放下女权武器,了解一下trauma 是什么意思,又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不仅是男性和电影产业造成的,还有她的父母,她的流产经历,来自外界的压力。这才是本片在讨论的。

试想,如果本片不用梦露,而是用一个虚构的金发美女演员,最终也没自杀而是大开杀戒报复,你会不会感觉好点?oh , 这部电影已经有人拍过了,就是去年的《Last Night in Soho》啊:)

 3 ) 一具光鲜亮丽的尸体

由《神枪手之死》进入好莱坞的新西兰导演安德鲁·多米尼克的新作从威尼斯首映开始就褒贬不一,上线流媒体后更是饱受争议。它的失败或许反映了观众对于这种矫揉造作的复古的厌恶。早在两年前网飞请大卫·芬奇执导《曼克》时,不少评论者便对那部“四不像”的作品颇有微词,而如今多米尼克也难逃一劫。值得一提的是,二人在接手网飞的项目前都多年未拍电影,而在美剧《心灵猎人》有过合作,因此电影口碑的扑街倒也并不令人意外。

人物传记片首要的自然是人物。作为曾经拍出过《社交网络》的导演的作品,《曼克》里浮光掠影的人物弧线着实令人大跌眼镜。而到了《金发梦露》,人物形象更是破碎不堪。梦露对童年阴影的应对方式被粗暴地简化为一种恋父情结,安娜的表演如同一只受惊的鸟儿——与其说是演技问题,毋宁认为是导演和编剧有意追求这种效果,正如片中大制片厂对梦露本人的剥削一样——而之后的数次堕胎则构成了她的另一重身份符号,连同婚姻和绯闻一起组拼出这个金发美人的凄惨一生。即便影片在局部展示出丰富的调度能力(例如那段如印象画般身体“拉伸”的性爱戏),但整体视角的狭隘仍然很难给人留下任何回味空间。

前不久,巴兹·鲁赫曼(碰巧也是澳洲导演)的《猫王》让我们领略到了电视时代的浮华。《金发梦露》则带我们回到更早一些时候,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在21世纪20年代初回望半世纪前星光熠熠的美国娱乐业,似乎既讽刺又失落。两部电影的碎片化叙事都显露出典型的流媒体时代特征,而由网飞来为昔日好莱坞巨星立传本身也构成了一层奇妙的互文关系——明星和流量,二者密不可分。

帕布罗·拉雷恩去年的传记片《斯宾塞》同样受到争议,但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它懂得如何虚构,历史人物在小K身上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并逐渐融合为一个永恒的女性主体。而在《金发梦露》里,我们看不到安娜的影子,将她换成任何一个金发女郎都可以。导演和编剧试图还原一段扭曲的历史,却怯于直面自身的浅陋,只能通过大量技巧掩盖文本层面的干瘪——比苦难更可怕的是对苦难的想象,这便是证明。在《斯宾塞》的结尾处,一个神秘的幽灵指引着我们;而《金发梦露》选择了一种封闭性叙事,摄影机迫使我们冷冰冰地旁观这个女人的一生(的确有些哈内克的色彩,但要保守得多),我们好像来不及也没必要与之共情,因为这部电影既没有道德也不指望它的观众具备道德,它只想编造一个完整的寓言然后束之高阁,甚至不敢提出任何哪怕微小的指控。

影片前半段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一场戏是梦露试镜完以后,台下一片沉默,待她离开后剧组的人表示“像是在看一个精神病人”,“不是在演,没有技巧”。这大致反映了好莱坞崇尚布莱希特表演法的传统。尽管一带而过,但这两句话至少引出了对表演的自反,安娜的表演又怎样呢?实际上,无论哪种体系都不该抹杀角色的复杂性,所以最致命的问题是,我们既不觉得她像梦露,也不觉得她是安娜本人,在这两者之间尴尬地生成了一个单调的被观察对象——一个脆弱的、没有反抗能力的、缺乏主体性的人。

相较于感情生活和花边新闻,梦露的演艺生涯显然不是影片关注的重点。电影设置了三处剧场场景(以及进入剧场前的景象,无非是像《雨中曲》等电影一样表现好莱坞的刻板印象),镜头在大银幕上的经典桥段和梦露的神情特写间来回切换,暗示了梦露在好莱坞成名以后的心路转变。这三部影片分别是1950年的《彗星美人》、1953年的《绅士爱美人》和1959年的《热情如火》。《彗星美人》是梦露在好莱坞的敲门砖,在这部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中梦露饰演了一位在聚会上攀权附贵的小演员——多米尼克将这一幕作为对梦露自身处境的隐喻;随后,梦露以片酬要挟剧组罢演和她在《绅士爱美人》里的经典唱段“钻石是女孩儿最好的朋友”也被建立起某种戏里戏外的关联。多米尼克将现实和戏剧以看似合理的方式一一对应了起来,但这也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能够被轻易解释,那一定是不现实的。也因此,整部影片的确营造出一种“虚假”的质感。如果你能接受这实际上是一部和梦露无关的电影——如同它的原名“Blonde”,关于一个感情坎坷的金发美人,关于一个童年不幸的精神病人,甚至关于一个一夜成名的艳星,总之将她作为虚构的人而非现实的人——那么或许并不会觉得它太过难以下咽。

在拍摄《热情如火》时,梦露的精神状态已然濒临崩溃。我们看到化妆间里的一幕,梦露望向镜中浓妆艳抹的自己突然破涕为笑。这一幕让人联想到《彗星美人》的结尾,演员被明星光环所带来的满足感所吞噬。多米尼克没有挖掘出什么新的东西,在他看来,此时已从影多年的梦露也和小演员一样爱慕虚荣。对后者来说,镜中投射的是自身的欲望;而对于前者,镜中是分裂出的另一个自我,这一“自我”永远地受困于好莱坞的黑暗面——制片厂的剥削、大众的凝视和自身无止境的欲望。

于是,走投无路的梦露最终走向了注定毁灭的结局,她孤独地死在自己的寓所中,徒留一具光鲜亮丽的尸体。这便也是电影本身留给我们的,一个好莱坞的尸体,在制作精良的外衣下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多米尼克抛给我们的并非历史问题,而是历史遗留问题,即腐朽的电影工业还有多少未来。

 4 ) 被黑成这样,恐怕以后没人再敢拍她

时至今日,玛丽莲·梦露已经去世整整六十年。梦露是谁?回望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我曾通过电视、书籍、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介,对梦露有一个朦胧的印象。

首先呢,她是生活在遥远的大洋彼岸的一位美国金发女郎;然后,她是“性感”的代名词,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是20世纪最有名的人之一,还是二战后流行文化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一个符号,甚至可能都不用加之一。

直到看完《金发梦露》这部电影,我才知道,原来玛丽莲·梦露还有另外一个名字,Norma Jean Morteson,诺玛·简·莫泰森。原来,这才是她真正的本名。

电影《金发梦露》

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这首先是一个符号或标签,被无数后来人将她跟“金发”、“性感”等词汇彼此勾连的时代标签。其次,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名字,属于曾经在这个星球上生活过的一个女人,她叫诺玛·简(Norma Jean)。

那么,她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虽然我对梦露的了解非常有限,但据我所知,她肯定不是一个胸大无脑的空花瓶,她非常热爱知识、非常热爱阅读——否则他就不会嫁给阿瑟·米勒。

梦露与阿瑟·米勒

关于她热爱阅读,这在影片《金发梦露》和很多其他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她尤其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俄国文学情有独钟。在我看过的另一部影片《无足轻重》中,甚至虚构过她与爱因斯坦共处一室,探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桥段。

梦露很热爱阅读

电影《无足轻重》梦露与爱因斯坦

后来我又了解到,梦露有神经衰弱的精神疾病,平时就特别依赖药物。正是因为如此,她在跟朋友约会,包括片场拍片的时候会经常迟到。这一点,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也都有体现。与此同时,她还有着一个颠沛流离的不幸的童年……

梦露人生中的这种种境况,让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丰富的人,或者说,是一个非常“有戏”的人。想必,这也正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作家和导演来讲述她的原因。

影片《金发梦露》无疑是备受瞩目的年度重头戏,自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后,其热度便一直都高居不下。一方面,今年刚好是梦露去世六十周年;另一方面,该片有着出色的卡司阵容,安德鲁·多米尼克担任导演,最新一任“邦女郎”安娜·德·阿玛斯饰演梦露,艾德里安·布洛迪饰演阿瑟·米勒。

电影《金发梦露》中文版海报

然而,这部影片自面世至今,却迎来了意料之外的口碑大扑街,无论是在评论界还是在观众群体中,都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分歧,各打分平台的评价都明显两极分化。

目前豆瓣评分仅5.6

为何如此?首先我们得注意,这并非像《甘地传》那样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传记片,它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其拍摄的底本是小说,而不是真正的梦露本人。它是在演绎(小说)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再演绎,难免带有非常浓厚的创作者主观色彩。

所以,光是影片中的情节,就跟梦露生平的公开资料和事实有着很大的出入。比如,影片中梦露和卓别林的儿子,及另一名男子之间的3P关系,在现实中并非如此。再比如,影片中梦露的三段感情分别对应她的三次堕胎事件,但在现实当中,她其实只在跟阿瑟·米勒的婚姻阶段有过一次流产经历,等等。

在我看来,影片口碑上的两极分化,恰恰是因为,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梦露。而影片所呈现的,表面看是创作者(导演和原著作者)眼中的梦露,但其实它所指向的并不一定就是梦露本体,而更多的是“梦露”这个被剥削、被消费过无数次的核心概念。正是这一切,将她一步步推向死亡的绝境。

纵观网上一系列差评文章,主要观点总结起来大概是——(不必要的)裸露镜头过多,男性的凝视过重,父权/男权的意识太过明显,这是对梦露的又一次剥削和消费。但在这里,我想要稍稍地提及一下,别忘了原著作者可是女性啊!

《金发梦露》原著作者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显然,这种种观点主要都是从当前流行的某种政治正确的立场出发,这当然没有问题,但也并非绝对必要。我倒觉得,我们或许不必太过执着于创作者的道德立场,而大可以试着从创作者的立场出发来看看,这次创作是否出彩和成功。

我没有读过小说,没法从原著来对照;就影片本身而言,我觉得拍得并不好。最主要是在于,导演对梦露/诺玛·简的角色塑造过于单薄和片面。

先说一下“单薄”。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是梦露的艺名,诺玛·简(Norma Jean)是她的本名,这一点在影片当中是被特意强调和着重区分的。梦露在影片中不止一次说过“梦露只是一份职业”,她是在“扮演”梦露,等等这样的话。

如此看来,她是把诺玛·简这个身份看得比玛丽莲·梦露这个身份更为重要的,或者说是更“本真”的。我们从片尾演员表也能看到,阿玛斯对应的角色是诺玛·简,而不是梦露。由此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是创作者的设定,并想要着重强调的。

只可惜,影片中的大部分篇幅,主要还是在讲“梦露”,而不是在讲“诺玛·简”。显然,影片中对于她这个人作为“诺玛·简”的这一面展现得实在太少。

也许只有她跟母亲、跟阿瑟·米勒、跟卓别林儿子在一起时,她才是“诺玛·简”(而且母亲那条线还有头没尾);其余的大多数时间,她都还是在扮演那个承载着众人欲望的“梦露”。

另外,我在前文中有提到过,梦露向来是一个爱知识、爱阅读的人,她对于电影艺术(主要是表演方面)的追求,对于文学尤其是诗歌的热爱,还有她为世界各地的儿童所做的各种慈善等等,这些都没有足够充分的表现。因此,影片中的这个人物形象显得单薄,不够饱满。

再来说说“片面”。纵观影片中梦露的短暂一生,主要是这样三条线——求(寻)父,求爱(三段感情/婚姻,包括肯尼迪的话算四段),求子(三次流产);其中对“父亲”(既抽象又具体)的追寻是重中之重。

我不知道这些是原著里的情节还是导演的设定,但我所不能理解的是——从始至终都一直缺位的父亲,在她的精神/情感世界里所占据的比重会大得那么夸张。

我相信她会有恋父情结,也相信父亲在她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甚至“叫爸爸(Daddy)”的这个设计,我也不去计较它是真的还是艺术加工。但我始终认为,父亲在她精神世界里的比重绝对不会大到那么离谱。创作者把梦露一生所作所为的主要动机(精神/潜意识)全都归到恋父这一点上,绝对是有失偏颇的。这无疑是创作者的一种主观片面。

相较而言,梦露与阿瑟·米勒之间的感情关系,还有她的精神疾病对其生活和表演事业所造成的巨大困扰和影响等等,这些她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影片中明显着墨不够。

当然,创作者自然拥有他的创作自由。而说到影片中的最出彩之处,主要还是集中在摄影、音乐以及灯光运用等这些技术层面,很多文章都已经写过,在此我也无需赘言。

感受一下影片的摄影技术

最后,我再简单地来说说梦露/诺玛·简这个人。其实,相较评论这部影片,我更想谈谈梦露这个人。可惜,我对她的了解实在太少,只能浅谈。但说实话,即便是我看了她出演的所有电影作品,以及大量关于她的书籍、资料、出版物等等,恐怕也没法很“准确”地谈论她这个人。

因为,在她死后,“梦露”这个名字,已经渐渐地变成一个可供各种文艺和影视作品无限取材的“无尽IP”,而附之于其上的还有无数真真假假、相互交错重叠的各种故事、各种说法,甚至各种阴谋论(包括她的死因,以及与肯尼迪兄弟的关系)。

你根本无法分清,关于她的故事和说法,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又有几成是真几成是假。你也很难分清,当你在谈论梦露的时候,到底是在谈论梦露她本人,还是在谈论“梦露”这个符号及其所牵扯到的种种一切。所以我就觉得,一千个人眼里便有一千个梦露,谁也说不准,梦露是谁。

但众人对她的认知还有个最大公约数,那便是性感。那究竟是什么令她如此性感?身材?裸露?都是,但都不是最重要的。

真正使她性感动人的,是她自身的生命之光。她是一个散发着生命之光的人,尽管她的一生总体上是个悲剧。这么说或许有点虚,但我确实也找不到更合适的词儿。

影片《金发梦露》中,有一段她曾经出演《热情如火》的重要情节。那我便就着《热情如火》来简单谈谈她带给我的感受吧。首先,至少在这部电影里,她的性感是非常健康、充满亲和力的那种性感,而非带着魅惑和危险的性感。

影片《热情如火》中的梦露

其次,她演戏更多不是靠演技(准确说是技术),而是靠生命力本身去演。这样的表演其实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她才会那么依赖于状态,乃至药物;因为有时候,她会需要很长时间来酝酿情绪(就像《我与梦露的一周》里表现的那样)。

影片《我与梦露的一周》

我再补充两点我对梦露的看法。其一,我觉得她未必像《金发梦露》里所描述的那样不喜欢或者否定“梦露”这个身份。毕竟她是以“梦露” 这个名字,参与到电影这门艺术当中来的。

根据我涉猎的资料所述,她还是挺热爱自己这份事业的,而“梦露” 这个马甲应该也让她在电影里体会到不少独特的、在日常生活无法捕获的一些生命体验。

其二,我认为她是专属于电影这门艺术(准确点说是专属于电影镜头) 的一个明星。我记得在《我和梦露的一周》里有“她是一个明星,但不是一个伟大的演员”这样的说法。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电影《分手的决心》引发的关于“汤唯到底有没有演技”的讨论。有一种说法是——其实有的时候,导演是不需要这个演员的演技的,需要的只是通过镜头去捕获和呈现这个演员的某些特质。

电影《分手的决心》中的汤唯

这个说法,放到梦露身上其实是非常合适的。她是一个天生就适合通过镜头去表现的演员,在这种时刻,她的演技如何可能真的不太重要。如此说来,说梦露这个人是上天赠予电影这门年轻艺术的一件礼物,似乎也不为过。

当然了,她这个人,不仅属于电影。

她以性感而闻名,那她算是后来六十年代性解放运动的先驱或是象征吗?她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尝试脱离电影大厂,自己组建制片公司,而随着近年来,女性/女权话语大热,那“女性独立的先驱”这样的帽子能扣到她的头上吗?

所以还是那句话,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梦露。

作者| 曹林;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5 ) 玛丽莲梦露是最早揭露好莱坞潜规则和性骚扰的女星。

1953年,已经成名的她公开发表《我所认识的饿狼》一文,讲述好莱坞形形色色的“饿狼”。多年来她遇到过有想用金钱礼物换取一夜风流的电影制片人;有忽悠她上“选角沙发”的导演;有逼她上游艇陪玩,否则撕毁电影合同的已婚高管。 英国女星Joan Collins也曾回忆:她刚到美国发展时,作为前辈的梦露好心提醒她小心好莱坞的“饿狼”们。 梦露在发表的文章里提到几头典型的好莱坞“饿狼”:有导演在聚会尾随她上楼,企图侵犯。她奋力逃脱,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看杂志。导演疯狂敲门“我只是想聊聊”然后大骂了半天,最终累了走掉。 还有经纪人以慈父的形象出现,借钱给她改善生活,之后把欠条裱起来挂在办公室“我要让全好莱坞都知道这是我的女人!”得知对方企图后梦露赶紧还清欠款,又威胁要打官司才从对方手里要回欠条。 还有次她坐在沙滩上,旁边的男士戳着她的腿说她胖:“我喜欢能摸到骨头的苗条女孩。”梦露反怼:“那我去拍一张X光片送给你不就得了。”男士被气走了“我最讨厌有脑子的姑娘!“ 梦露说:“这是我听到过的最棒的评价。”

 6 ) 【辟谣】玛丽莲梦露与肯尼迪兄弟的虚假绯闻

康纳德斯波托的权威传记,前两个月已在中国出版。下面我会提供梦露与肯尼迪兄弟的相关始末。请大家耐心看完就知道真相了!

都2022年了还有人相信玛丽莲梦露和肯尼迪兄弟绯闻的?康纳德·斯波托的权威传记《玛丽莲梦露:谎言与真相》前两个月已在中国出版,本以为是这些谣言销声匿迹之时,没想到营销号是越来越变本加厉了,为了流量什么耸人听闻的信息都能编得出来。到目前为止我见过的最牛逼的谣言就是梦露给肯尼迪唱歌当晚和肯尼迪共同消失了十几个小时 🤣 好家伙,连达尔文·波特都不敢这么编,这个营销号倒还真敢说,直接凭空捏造历史了都。我在这里尽量给大家完整复盘一下梦露和肯尼迪的关系吧。 首先,梦露和约翰·肯尼迪只是一夜情,梦露从未有过当第一夫人的打算。约翰肯尼迪也不是她心中值得托付一生的人。这时梦露和她第二任丈夫迪马乔已经旧情复燃了,还和迪马乔定好了复婚日子,并让路易斯专门制作了一件礼裙。

1962年7月梦露与迪马乔已定好了复婚日子!迪马乔内心:营销号到处造谣有考虑过老子的感受吗?!

其次,梦露跟约翰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顶多是朋友关系(梦露很喜欢和他讨论民权问题),他们从没发生一次婚外情,甚至见面次数和梦露与约翰肯尼迪见面的次数一样少的可怜。罗伯特·肯尼迪从未倾心于梦露,他是一个道德感很强的人,不会与除自己妻子外的任何女性发生性关系。而且梦露也跟朋友说过罗伯特肯尼迪的长相不是她的菜。

罗伯特和他妻子一直感情很好,肯尼迪你随便黑,但请不要连累他的弟弟。稍微了解罗伯特的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民权运动的坚定捍卫者,几乎是FBI眼中的“赤色分子”。

梦露寄情于肯尼迪兄弟的谣言以及梦露之死涉及肯尼迪家族的阴谋论是别有用心志在消费名人的人捏造的。 梦露跟肯尼迪兄弟毫无根据的阴谋论经过各种传记作家的润色和加工,有些甚至被搬上了电视。国外迄今为止最权威的梦露传记《玛丽莲梦露:谎言与真相》详细描述了梦露之死涉及肯尼迪兄弟的谣言是怎么形成和演变的。可惜这些谣言已经流传了半个世纪多,就算是假的如今也是真的了。更可恨的是一位名叫达尔文·波特的“传记作家”,不仅用极其恶心的手段消费了梦露之死,甚至把梦露做过的努力与奋斗全部归类于“黑帮捧红”,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多年来,外界一直流传着一些粗俗的、毫无事实依据的传言:在那个周未,她无意中服用了过量的巴比妥酸盐,经过抢救才捡回一条命;还说她结交了形形色色的黑社会犯罪分子,还跟这些人发生了肉体关系(其中包括约翰尼·罗塞利、巴格西·西格尔和山姆·詹卡纳)。演员亚历山大·达西认识玛丽莲(二人一同参演过影片 《愿嫁金龟婿》),又跟洛杉矶的黑帮头目罗塞利交往过密,他曾愤愤不平地否认过这些谣言:“玛丽莲跟这些人绝对没有发生过关系。实际上,玛丽莲跟黑帮毫无纠葛!她在塔霍湖的时候是跟乔在一起!”对罗寨利和辛纳屈都非常熟悉的贝特西·邓肯·黑姆斯也同意这种说法:“那个周末我就在塔霍湖,玛丽莲吃饭的时候我看到她了。加恩卡纳(黑帮分子)和他那一伙人不在那里,如果他们去了,我肯定会知道的。”另外达尔文·波特编造各种假料恶意消费名人在外网早就被群嘲了,他出版的《女神误落人间》、《彩虹尽头的玛丽莲:性爱、谎言、谋杀和大掩盖》不仅毫无根据,甚至连人物之间私密的对话都能光明正大、十分详细地写出来。这些烂书顶多当同名小说看寻个乐子,但各类有关梦露与肯尼迪兄弟的私情、逼宫杰奎琳的谣言就真的很恶心,让很多人误解她。

令人心寒的是一位名叫罗伯特·斯雷泽尔的游客在梦露拍摄《飞瀑怒潮》的时候突然蹦出来死缠烂打地要合照,但家喻户晓却非常亲民的好莱坞巨星梦露十分慷慨地答应了。后来这个人编造了各种有关梦露身亡与肯尼迪兄弟的阴谋论,以自己的名字出版了《玛丽莲·梦露的一生及其离奇的死亡》一书,甚至在脱口秀节目里声称梦露和他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在书里造谣梦露当过脱衣舞娘、站街女,这些最终成就了他的名声让他赚到了巨额利益。还有一位跟梦露当过一段时间邻居的陌生女人,在和朋友认出她的明星身份后天天骚扰她,甚至在她死后谎称是她的室友,编造她和罗伯特肯尼迪的一系列谣言例如“梦露和罗伯特肯尼迪经常约会、去裸泳”,这些人跟梦露至多是萍水相逢,梦露的朋友还有与她共事过的人都表示不认识他们,但在梦露去世后他们也加入到了恶意消费梦露的人群之中。 至于梦露与肯尼迪兄弟的种种阴谋论,则是有人刻意为之。这场阴谋论的制造者成员包括:第一个到达现场的警察杰克·克莱蒙斯、电影界保护美国理想联盟总主席莫里斯·里斯以及右翼作家沃尔特·温切尔。莫里斯·里斯对所谓的“共产主义入侵好莱坞”非常偏执,他密切关注着包括梦露在内的许多电影明星。这三名同谋在梦露死后几个月首次见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商量后,三人随后编造了一个虚构的阴谋论故事,讲述当时肯尼迪兄弟如何下令暗杀她,把梦露的死归咎于肯尼迪家族,以掩盖这一事件。

事实上梦露和肯尼迪一共只见过四次面。大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梦露与肯尼迪唯一有可能发生关系的时间是1962年3月24日礼拜六的晚上,仅仅只是可能,因为当晚他俩睡在了著名歌手宾·克罗斯比家里。 梦露与肯尼迪的那些绯闻基本上都是假料,梦露是通过肯尼迪的妹妹帕特丽夏(帕特丽夏对好莱坞名人很感兴趣,很喜欢梦露,跟梦露成为了好友)在1961年一场宴会上才真正结识的肯尼迪夫妇。有些营销号说梦露与肯尼迪在50年代就相识了纯属胡扯。 1962年5月肯尼迪举办的那场大型盛会一是为了他的45岁生日,二是为了结清民主党1960年总统竞选留下的债务,但后者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因为梦露也是民主党人,她认为能在合众国总统面前出场是很光荣的事,也是为肯尼迪总统的募捐大会拉选票。 这次盛会几乎所有大牌明星都到场了,比如朱迪·嘉兰、亨利·方达、玛丽莲·梦露、埃拉夫人、玛丽亚·卡拉斯(刚从欧洲飞来,就为了能给总统献唱)、哈里·贝拉方特、迈克·尼克尔斯、吉米·杜朗顿、伊莱恩·梅、佩吉·李等等。营销号是从来都不会提及其他巨星的,只恶意剪辑梦露的那一小段以断章取义,把其他明星给肯尼迪唱歌祝寿的画面全部删掉,给路人造成一种只有梦露给肯尼迪献唱的感觉。

为肯尼迪总统献唱的巨星们
艾拉夫人
玛丽亚·卡拉斯
玛丽莲梦露

梦露是陪同她的前公公(阿瑟米勒的父亲)一起参加的。来花园之前,玛丽莲非要先在公寓里为老米勒唱一遍《生日快乐》,其实歌曲后面的灵感来自老米勒,她那天晚上的歌曲是经过老米勒的点拨才变得如此动听。

梦露唱完歌后由公公老米勒送回家

梦露和肯尼迪的合照只有1962年5月19日晚梦露参加肯尼迪举办的盛会时被媒体抓拍的一张,剩下网传的所有梦露与肯尼迪的合照不是p的就是后世为了博眼球找相似的人演的。

梦露与肯尼迪的合影只有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上这一张,且肯尼迪还没露正脸

梦露为演出排练的照片。原本梦露是打算穿这套朴素的衣服为总统唱歌的,后来听从公公老米勒的建议打算定制一套极为性感的连衣裙,这样才能艳压群芳。

有传闻称梦露在这场盛会送给了肯尼迪一块表达爱意的劳力士金表,但后来经过专家证实这块所谓的“金表”是1965年制造,这时候梦露与肯尼迪都已不在人世,这一看就知道是为了炒热度伪造的。

梦露送给肯尼迪的这块劳力士金表经证实是由 1965年伪造的。

http://rolexblog.blogspot.com/2008/07/history-of-rolex-president-part-9.html I have heard a rumor that the watch, based on its serial numbers had to have been made in 1965, two years after JFK died, but in my life experience, and it I am sad to say, I have heard more false rumors about Rolex than true. Unfortunately, many people make up and perpetuate untrue stories because it gives them a false sense of being in the know. Update: LarryK sent in an email that said "According to every verifiable Rolex serial number list, the "Monroe JFK Rolex" (with a serial number of 1296419), should be from the third quarter of 1965, 2 years after president Kennedy was assassinated. I do not believe that the watch that fetched all that money is authentic.” 根据它的序列号,这只手表必须是在 1965 年制造的,也就是肯尼迪去世两年后,但在我的生活经历中,我很遗憾地说,我听到了更多关于劳力士的虚假谣言比真的。不幸的是,许多人编造和延续不真实的故事,因为这给了他们一种知情的错误感觉。 更新:LarryK 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根据每个可验证的劳力士序列号列表,‘梦露 JFK 劳力士’(序列号为 1296419)应该来自 1965 年第三季度,即肯尼迪总统遇刺两年后。我不相信能赚到这么多钱的手表是真的。” 梦露与肯尼迪的八卦不少来自于后世那些所谓的传记作者出版的书(这里点名诺曼·梅勒,这个美国无良传记作者为了赚钱连脸都不要了,后面有提到)。获奖传记作家唐纳德·斯波托(Donald Spoto)表示:“没有任何严肃的传记作家可以将梦露和肯尼迪认定为恋人的伴侣。” 梦露与肯尼迪兄弟的始末相关:

“后记 大骗局”这章详细地叙述了梦露跟肯尼迪兄弟的种种谣言以及梦露之死涉及肯尼迪兄弟的阴谋论是怎么形成的。有关梦露所谓的红色日记本、神秘录音带都是异想天开,梦露从未有过记日记的习惯,她的朋友建议她记日记还送了她两本日记本,直到她去世都是原封不动的,这在前面提及过;拿不出手的神秘录音带更是荒唐至极。

首次披露梦露与肯尼迪有关系的,是在肯尼迪被刺杀后的十年(1973年),美国传记作家诺曼·梅勒撰写了《玛丽莲》一书,成为第一个推测梦露与肯尼迪事件的人。 因此,梅勒于1974年与Slatzer合作撰写了“玛丽莲梦露的神秘之死”,进一步讨论了梦露与肯尼迪事件以及中央情报局可能的谋杀阴谋。然而,梅勒在接受迈克华莱士采访时承认,他做了0项研究,甚至不相信自己的说法。当被问及为什么写这本书时,梅勒回答说:“我非常需要钱。” 从一开始,这些说法的原始来源就值得怀疑,但我们必须审查实际证据。 1957年4月11日,在纽约市华尔道夫酒店举行的四月巴黎舞会上,玛丽莲和肯尼迪第一次被证实参加了一场活动。然而,无法确认他们是否真的见过面,因为他们从未在活动中一起出现在任何照片中。 他们第二次见面是在1962年3月24日礼拜六晚上,在著名歌手宾·克罗斯的棕榈泉家中。 第三次当然是1962年5月19日,当时玛丽莲在肯尼迪的生日晚会上为肯尼迪演唱了准备好的“生日快乐歌”。他们参加了活动,并与其他数十人举行了派对,那天晚上玛丽莲由她的前岳父伊莎多尔米勒护送回家,在那里她遇到了她的按摩师和朋友拉尔夫罗伯茨── 这使得婚外情几乎不可能在她和肯尼迪之间发生。 这是玛丽莲和肯尼迪唯一有记录的见面次数,考虑到他们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人物,我们能够轻松追踪他们的动向,有时甚至可以精确到秒。 梦露和肯尼迪唯一有可能睡在一起的时间是1962年3月24日礼拜六晚上。 虽然有很多谣言说玛丽莲偷偷溜进白宫或者她经常打电话给那里,但没有记录(来自玛丽莲的个人电话账单或白宫)。她曾经确实给白宫打过电话,司法部因为玛丽莲正在与FOX工作室谈判恢复她的工作。她打电话的日期恰逢她与FOX的会面。至于潜入白宫,特勤局特工拉里纽曼说:“我个人从未在白宫见过玛丽莲..……我从未听说她在那里。” 也有传言说,他们共同的朋友彼得·劳福德安排肯尼迪和梦露在1961年11月19日见面,但那天玛丽莲和摄影师道格拉斯·柯克兰一起检查了他们两天前拍摄的照片的样张。 玛丽莲也从未召开过新闻发布会来澄清谣言,这个谣言是斯拉策凭空捏造的。 如果梦露和肯尼迪之间没有婚外情,那么肯尼迪家族就没有“处置”她的目的。意识到如果传记作家和纪录片制片人可以在这样的小事上撒谎并完全掩盖某人的记忆,他们必须撒更严重的谎来自圆其说,这有点令人沮丧。这是我们都应该关注的阴谋。 我在下面再继续贴上基斯·巴德曼的梦露权威传记,请大家一定要把这一篇章耐心看完就知道前因后果了!

 7 ) 《金发梦露》观后感:比男凝更恶心的是对女性智慧的矮化

我真心觉得,现在简中网上对于这个片子的讨论还是非常有益的。

反方说:是导演男凝,把梦露性化,消费梦露。

正方说:导演想要呈现出梦露被男凝的处境,难道不是因为全篇都用男凝拍所以才更痛吗?是为了批判这种Gaze才用男凝拍的啊,

看得不舒服就对了…

关于我的观点,大家去看看导演的采访,就知道他是不是想要“呈现出梦露被男凝”的处境了。

I guess my feeling is that there’s a grey area somewhere between victimhood and empowerment.

Well, I think she was clearly an extraordinarily powerful person. But I don’t think she was built for success in the way that people see it today. So with everyone there are moments of strength, and people want to say that she took control of her life. But she wanted to destroy her life.

导演不觉得梦露能控制自己的生活,他觉得梦露就是破碎的、随波逐流的、想要毁掉自己。

之前还有些采访我就不放了,有可能是断章取义,但是能看出,导演看待梦露的视角,本身就无法让女性代入,比如他认为“钻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意思就是如果你想要fXck,你就要付钱。

那么我们尽量通过电影本身来挖掘人物性格,不受太多外界因素的干扰,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大家都看到了daddy issue,又是那老一套的“原生家庭造成命运”的陈词滥调。看多了好莱坞真实生活,你会发现,这条基本就是胡扯。

巨星之所以说是巨星,就因为他们和普通人真的有壁。每一个成为巨星的人,非但有超常的心理素质,还大多数都有超常的智商或者情商或者两者都有,这和学历完全没有关系。

要知道,好莱坞是异常残酷的,屌丝男女进去,管你名牌大学毕业,在外面也许能过到小康,都被碾压得渣都不剩。名利场,这就是世界上最残酷的名利场,能一路过关斩将星光熠熠,怎么可能是电影里展现的这种可怜虫。

换句话说,普通世界里的男女,怎么可能成为好莱坞巨星?巨星一个普通人都没有,请停止误导观众成为只有村东头思维的村东头人。

导演试图让我们接受:一个没有爹妈疼爱的女孩,永远长不成成熟的女人,她一辈子都在寻找爹。

这已经不是什么男凝,而是公开的侮辱。正像他自己所说,他认为玛莉莲控制不了自己的命运,就像他镜头里最恶心的那场JFK的戏一样,面对一个性玩具的命运手足无措,只会歇斯底里大哭大叫可怜兮兮哭哭哭。

我觉得关注的焦点根本不是什么男凝、性化好吗。

性感的确就是梦露的武器,但是人家美女的智商和精神力量被导演严重侮辱了,这才是令人气愤的事情。

出卖性感换得名气和事业,无可指摘,梦露自己也说,那些男人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她利用了他们,她成为了文化icon。她在人生最后几年已经慢慢转型:和阿瑟米勒的婚姻很可能是她转向“知识分子”形象的pr、爱读书的爱好也已经在她生前有意通过营销慢慢让大众知道、甚至她自己的电影公司也已经成立,她当上了制片人,开始驾驶自己的电影已经好几年。甚至,她早就得罪了福克斯老板扎努克,但丝毫没有落在下风,她的经纪人在积极购买007版权而她也有很多项目已经在计划中……(007版权收购大战也很精彩,挖个坑我以后填)

而导演呢,导演就想让观众觉得梦露好惨,而且活该,因为她不聪明,这不是真实的梦露,且不管这小说里的男人和她到底有没有一腿,小说人物性格不能ooc也做不到,而且公然弱智化美女,这才是最令人愤怒的地方。

总结,这部电影,从电影语言角度评价,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但是,它与梦露无关,非但和真实的梦露无关,和合理想象的梦露也没一毛钱的关系。

最恶劣的是,它非但没有让人觉得好莱坞是个很残酷的地方,反而让人觉得好莱坞很好混:这么傻的妞,只要有美色、只要肯上床,就能成为巨星,这么好混的好莱坞,从来没有存在过。

~~~~~10月5日补充~~~~

本来以为上豆瓣看西片的人,语文阅读理解都能有及格的分数,不及格你咋通过高考的?但事实是很多人看完了全文,都没理解我这篇非常浅显易懂的小文的中心思想。

再说一遍

1.有人说导演在做精神分析,但是精神分析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影片中很多纯粹瞎编的情节,那么你精神分析的基础就是错的。就像我邻居家二妞偷了东西,你非说是我偷的,然后分析我偷东西的心理,还说你的分析表现了我一部分的人格,你说好笑不好笑?

2.更何况我这篇文的中心思想是:一个精神状态这么差、每次被日完了都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躲到厕所哭的美女,怎么可能爬到好莱坞超一线、后世文化icon的地位?我因为是专门研究好莱坞历史的(拙作《好莱坞权力史》正在写作中,进程比较慢,默片时代都还没写完),我看到了无数的例子,这种《金发梦露》导演镜头里没啥脑子的美女,好莱坞也有,但她们早就倒在十八线,甚至从来没有在大众视线中停留过。所有一线女演员,就算再有背景,也要靠自己超常的手段和能力上位,性格和天生的光环能自动吸引亿万观众和粉丝。好莱坞,真的不是你们村里,都是人精中的人精,不要把他们想象成你生活中的邻居、单位里的同事好吗?

3.有人说了“你得承认梦露就是被性剥削的,她付出的比你们想象更多。”我想对这位大哥说:如果你觉得承受性剥削,就能上位成一线女星,你实在是太小瞧好莱坞了,因为好莱坞光靠出卖sex是不可能成为一线女星的。梦露在这电影里付出的太少了,她只需要被日就行了,不需要用脑子,就能一线,就能icon,多轻松,我相信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笨女孩,看到这电影真的觉得这么简单就能上位,实在是太轻松了,一点都不残酷。

4.那么导演对女性智力的估计,为啥出现了偏差呢?是不是可能,导演一直在用老白直男的目光,在凝视梦露,还浑然不知,以为自己表现的是真实的梦露?

我的这种猜测,其实已经被导演最近的多次采访证实了,不信,你们可以去看看采访原文,好几篇呢,别再给导演加戏,说是故意用男凝反讽男凝了。

5.多说一句安娜。安娜啊安娜,我从2015年就关注你,认定了你的人生一定会有个小金人,但并没想到你能出演这么一部电影。希望接下来你跟着演你师父的电影能一切顺利吧,你的动作戏还需要半年以上的刻苦训练,希望你能认真对待了。

~更新一下 2022.10.14~~~

下面说我们导演就是把这部片当恐怖片拍,你们没看懂你们傻逼。我看傻逼的是这位语文能力很差的朋友:你的意思,不就是其他人说的,导演用男凝来反视男凝?两个不同话术,同一个意思,有啥本质上的区别?

再说,恐怖片的机制是给你营造一个恐怖的情境,让人觉得哦好可怕,如果我在主角这种情境下会怎么做怎么反应呢?由共情达到恐怖。

而《金发梦露》呢,设计的场景是个自大的白人直男幻想中女性能共情能代入的场景,从而让女性觉得这是一部很恐怖的电影,从而完成导演所谓对女性被欺凌的处境进行表达的目的。

但是,导演本人根本不了解女性,作为正常女性,唯一感觉就是这电影里的人都好傻逼啊,不仅梦露傻逼,她两个老公都傻逼,JFK更是巨傻逼,有点看低智商动画片一样。我之所以说“如果这样梦露就能上位好莱坞还真好混啊”,其实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好莱坞以及白宫都没有这样的傻逼,让人根本无法情境代入啊。

退一万步,导演表现这些场景,如果说目的是让大家觉得好莱坞和白宫、甚至整个男权世界都很可怕、女性的处境非常惨(看导演采访导演也没想这么深,我在这里高估他一下),他也没有成功表现出来。

由于导演完全不了解女性真正的处境和反应,所以他可能想拍一部恐怖片,却拍出了一部充满了无数傻逼角色的cult动画片,女性不会觉得恐怖,反而会觉得恶心和好笑,仅此而已。

那么女性心目中真正虚构的恐怖片是什么呢?你没看过其他的作品,使女的故事看过吗?这就是一部恐怖片啊!比索多玛120天和O娘的故事还要恐怖的片子啊!

总之,就算这部电影演的不是梦露,而仅仅是一部金发傻妞片,从内容上都不是一部及格的作品,更何况它是以“传记片”的名义上映的。

传记片是什么?传记片是以历史上杰出人物的生平业绩为题材的影片。 主要情节受历史人物本身事迹的制约,不能凭空虚构,但允许在真实材料的基础上作合情合理的添加和润色。

润色,不是凭空编,你既然放在“传记片”目录下,就不要当小说拍,原作者是小说,你都能做到取其糟粕弃其精华,导演也是牛逼。

~~10月16日补充~~~~

来补充些有趣的东西,007和梦露之间的关系网,大家可以管窥一下真正的好莱坞人际关系,具体内容我会在《好莱坞权力史》具体说明,在此打个广告。

 短评

真的是让人生气的一部片子,气的点还不能用“差”字概括,而是在这么多绚丽手段的包装里,撒了那么多梦露精神世界的(可口的)糖霜,却给不出哪怕一小段真正的、耐人寻味的关系,仿佛人物从头到尾都生活在走马灯包围的真空世界里;以如此想要真实还原的口吻讲述的事情,最后却变得如此肖似八卦小报甚或漫画。可怜的演员们几乎被剥夺得干干净净,虽然所有人那么努力,但除了一具会流泪或(完全相反地)会打骂的皮囊,几乎什么都没剩下。

3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还行

我只能说这不是梦露的传记电影,这是小说想象。主要还是满足了大部分人们想在镜头下看到的那个他们性幻想中的梦露吧。其实挺讨厌的,怎么能把梦露的所有成就降低成男凝社会下的悲剧性产物呢?或许电影是有意想要批评好莱坞对女性的剥削吧,可是整体看下来,却像是无形中刻板化了梦露金发蠢女人的悲剧形象。

7分钟前
  • 专杀欧美小学鸡
  • 还行

年代十佳候选。注定是2020s最叛逆的电影。多米尼克走的太远、太极致了,这是绝无仅有的、险中求生的拍法。运用恐怖片语法实现了对传记片的强拆与摧毁,多米尼克成功的用视听流构筑出一个噬人的梦魇和一个虚构的精神画像,梦露近乎受虐狂般带着自毁倾向在不断地受难中成为了瘫痪的,丧失行动力的牺牲品。长久以来她一直被错误的“观看”,观众自然也成为了共谋者,导演恰是用男性的目光、他们的视像、甚至是那些多变的视点镜头来进行反讽、反诉,从而真正达到反写的效果,开场序曲部分的镜头组也早已说明了导演意图,暴露在聚光灯与照相机闪光灯之下的梦露必将被缓慢杀死。这当然是批判性的、高度反思的创作。影片越往后越意识流了(精神世界的崩塌),梦幻-影像的累积也终于结出了果实。可以为Ana此次的元表演送上影后了!@Venezia79

12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力荐

这个被恋父情结困扰的梦露的一生有太多不负责任的虚构了。如果是要以物化梦露的方式拍当年梦露被物化的故事,至少应该做到考据和尊重史实,而不是把无中生有的脏水再泼一次,在创作上这叫奸尸,因为导演知道不管怎么拍当事人都无法回应。现在想想关锦鹏没用流言来定义死于流言的阮玲玉,是何等的人性化!

1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较差

导演是亚当重锤吧,梦露在他眼里只是块等着挨操的肉,连人都不算。这片子根本配不上传记剧情这四个字。你要说拍的是韩国那个张紫妍,我给满分。女主光演性感和脆弱了,可拉倒吧。这片子演的全是梦露被各种男人性侵,堕胎,找爹,不停精神崩溃,最后顶不住挂了,什么东西,三级片吗,以艺术之名,行苟且之事呗。翻了翻梦露的纪录片、各种演出,传记,梦露读过的那些哲学,左翼的书,梦露是个有思想的人,现实也不全是对她的侵害,现实对一个人的伤害是缓慢的,长期的。梦露是有智慧的,有思想的,有抗争的,是有坚强的,这片子别说还原了,就连模仿都不像。推荐一本我正在看的书《玛丽莲梦露 谎言与真相》,600多页,通过梦露的一生,一窥美国社会方方面面,非常精彩。

19分钟前
  • 悬铃木STRESS
  • 很差

花了三次才看完这部近三个小时的《金发梦露》,畅销书作家演绎的好莱坞女星故事,可观众会当作真实传记去看,太可悲了,它“又一次杀死了梦露!”女演员年纪过大又不够美艳,不写演员在电影和社会中的成绩,夸张的婚姻、恋情描写,让人认为梦露的一生着实太可悲与太丑恶了!这样的片子不值得观看。

20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较差

梦露是性化的 甚至是主动性化的 但她不是傻子 是不是什么事儿都只能通过童年创伤来解释了?即便是个普通人 也不会处处选择都来自童年创伤的闪现 何况是个必须拥有超强精神力量的超级大明星 她被这个系统剥削 然后反过来利用这个系统 更深地陷入这个系统 但她不是傻子 不是整天战战兢兢脑袋空白的玩具。与其说是梦露 不如说是为了表达导演“好莱坞控诉”的虚构人物

23分钟前
  • 海带岛
  • 还行

抛弃传统传记片四平八稳的拍法,试图呈现Norma Jeane如何扮演、成为“玛丽莲·梦露”的精神过程,不断变化的画幅和色彩、意识流一般地镜头打造了一出视听盛宴,让人们得以体会她对父亲执着般的依赖和对爱的渴望,并游刃有余地使她在“凝视”与“被凝视”中自在转换——她似乎永远都是那个长不大的小女孩诺玛·简,但又是那个被追捧、被消费、被符号化的时代巨星玛丽莲·梦露。打乱时间线索的剪辑手法,更放大了她的荒凉处境与悲剧意味,好莱坞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浮华与颓靡尽收眼底,男权对于女性的玩弄与操控亦无处遁形。Ana撑起了这个角色,从诺玛的纯真、梦露身上的巨星风范到跌入低谷后的落魄都恰到好处,让观影过程更加梦幻和残忍。最后的对镜微笑,是她最后的宣告:我是Norma Jeane,不是Marilyn Monroe

27分钟前
  • 胖胖Panda
  • 推荐

#79威尼斯#一部将女性沦为男性玩物的悲歌,美轮美奂的浮华场景把剧本的苍白空洞和女主的矫揉造作衬托的无比明显,大尺度的镜头恐会招致肯尼迪家族的投诉,口碑两极,差评多过好评

28分钟前
  • 耐观影-Xavier
  • 还行

男人至死是少年,女人至死都在填补童年创伤。大早上起来看了一部三个小时的porn实在是生理不适….MD网飞塞了多少钱给威尼斯主委会啊

33分钟前
  • 伊利不是牛奶啦
  • 很差

又是一部“优质”的电影,美术,剪辑,摄影,主题和演员无不是“在线”的,可惜电影不是做加法得出的结果,也和可复制的审美指标背道而驰。情绪的来源是如此单一又不假思索,以至于安娜的表演像是应答某个抽象主题的一系列即兴,断续的剪辑则像从言之无物中逃避的解救。Laura Palmer的受难让观众跌入了一个从未如此的宇宙,而Norma Jeane的受难只是让我们收获了一支…制作精良的MV。

36分钟前
  • 白斬糖
  • 还行

因为在绝好的影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额外扣一星。威尼斯后期重磅的片子,明星争议营销风大得很,看完只觉得:太超过了。完全超过了。我并不是因为大家所说的男凝问题反对它,创作者不能拍男凝主题和创作者不该拍坏人犯罪的观点一样,属于带三观看艺术作品了。这个片子的问题在于,作为一个传记,没有挖掘主角可爱风情的来由,没有关注光鲜外表下的独白,只有像罗列生平一样桩桩件件的龃龉而已。她作为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在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个角度和领域,都没有一丁点的主见。有的只是童年创伤、daddy issue、歇斯底里的恋爱脑和没有任何底线的无处不在的镜头。大近景拉到梦露无甚表情的脸上,属于那个时代的传奇人物就这样扁平一览无余。不值得,威尼斯不值得。

40分钟前
  • 许多熊
  • 很差

那些认为这部电影只是在歧视女性(剥削梦露)的人很可能是真正的女性歧视者

43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一个生前就被符号化的时代巨星,死后还要遭世人乐此不疲地消费鞭尸,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将一部充斥着谣言的虚构小说改编包装成精致的电影也依旧是对逝者的诋毁污蔑,这不是传记,而是脱胎于花边轶闻的桃色同人,用凭空杜撰影射其私生活的方式歪曲事实完全有违道德底线,这不是玛丽莲·梦露,而是某个冒名顶姓闯荡好莱坞的美艳娼妓,大量露骨的性爱场景,名曰以男凝批判男凝,实则赤裸裸二次剥削。不断变换的画幅和色彩、打乱时间线的剪辑、意识流般的梦幻镜头,摈弃了四平八稳的传统类型片拍法,试图以花哨的技巧抬高格调,撕下华丽矫饰,呈现的却是无比空洞枯槁的内容,就连事先鼓吹的超大尺度也是纯粹博取关注的噱头。安娜演得声嘶力竭,观众看得精疲力尽,或许扮相确有几分贴近,但不是随便涂片红唇,点颗黑痣,染一头金色波浪卷发就能cos梦露了。

48分钟前
  • 忏鸟
  • 较差

另一种历史剥削片,主要还是太板正,包括内容和结构,虽说是改编但毕竟挂着梦露的名字又不敢太出格,仅靠些许奇情艳事填满三幕,大体还是照搬维基,再加点道听途说的虚构和想象。实际上把昆汀两部片《无耻混蛋》和《好莱坞往事》看上几遍大概就能知道拍这类片是怎么一回事了,把Daddy画像当成“玫瑰花蕾”来拍,单凭这个可成不了多米尼克口中的旷世名作。

49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这部电影把我看到精神创伤。这个女人太可怜了,依旧是如此男凝如此物化的镜头在展现她,一场场没必要的赤裸场面,一遍遍重复被掀起的裙子。然后你告诉我,她人生最大的痛苦都来源于父亲和未出生的孩子。玛丽莲梦露是被制造出的,而诺玛简依旧是个模糊的影子,她到底是谁呢?Stop objectifying her!

53分钟前
  • DeadVolcano
  • 很差

三星單純給高製片質量和完成度以及給到的豐富的好萊塢人類學經驗,看到了瑪麗蓮夢露作為一個男性凝視和美式好萊塢大他者的慾望是如何被生產,然後又如何給Norma Jeane的同一主體性生產造成無法縫合的創傷的。不瞭解夢露的故事,所以無法評價敘事和劇本,無法瞭解虛構和寫實有多少。一個很典型的精神分析案例被這樣擺在熒幕前還是有它能抓住人的點的。片子不如改名叫,好萊塢故事之兩個夢露和父親的形象。好萊塢也是沒太多素材了就拍自己歷史了。以及演員演得真的很可以,respect

57分钟前
  • Voll-Los
  • 还行

导演的视听还是厉害的,但有点过于沉迷于此了。你只能看到显摆技巧,却感受不到情感。

6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被男性凝视和摄影机消费的性感尤物空洞形象刻画得蛮好的,女主表演很出色。不过又归结为一个用一生弥补童年的故事有点没劲。

1小时前
  • 莫萘
  • 还行

花里胡哨 把痛苦当噱头很没意思 白瞎了用ghosteen当配乐

1小时前
  • Tristan124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