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爆

剧情片大陆2021

主演:朱一龙,黄志忠,陈数,焦俊艳,成泰燊,王戈,卢思宇,洪剑涛,周晓鸥,斌子,孙一理,黄超,闫鹏,张国立,张译,白客,乔欣,李光洁,乔振宇,章申,于莎莎,陶虹

导演:李骏

 剧照

峰爆 剧照 NO.1峰爆 剧照 NO.2峰爆 剧照 NO.3峰爆 剧照 NO.4峰爆 剧照 NO.5峰爆 剧照 NO.6峰爆 剧照 NO.13峰爆 剧照 NO.14峰爆 剧照 NO.15峰爆 剧照 NO.16峰爆 剧照 NO.17峰爆 剧照 NO.18峰爆 剧照 NO.19峰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4 05:18

详细剧情

一座修建十年的隧道即将竣工之际,受全球地质变动影响,地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呼啸而至,隧道与整个县城危在旦夕,“老洪”洪赟兵(黄志忠 饰)、“小洪”洪翼舟(朱一龙 饰)父子俩于绝境处挺身而出,他们如何与16万人度过这场生死危机?

 长篇影评

 1 ) 一大半是搞笑的灾难片

给大家安利一下这部电影,别的电影烂归烂看完让人很生气,这部电影看完以后人还能笑的,开头灾难片,一大半搞笑片。一个车从滑坡的山开下来,冲下山崖各种冲撞旋转都还能开质量真好,关键男主还没啥事。掉到洞里以后他人虽然不在外面,但是整个c都是他,地震了专家组测算五个小时啥都没办法,好家伙,男主的一个数据就解决了。结果嘿,地震还换了个方向,之前的没办法了,专家组研究最后只能炸隧道了,修了十年隧道,决定好艰难啊,但是为了民众我愿意啊,成功率还只有45%,好家伙,男主被救在飞机上一看,直接来了一句,炸边上的山,专家组一算,成功率90%,感情全国的专家不如这个男主光环,然后山体太软,炸弹送不上去,只能放弃,这放弃的也太容易了吧,男主来了句,我来,就上去了,然后在悬崖上跟蜘蛛侠一样各种爬,划重点,垂直的岩壁,还有下雨造成的瀑布,他跟他爸两个人真的是神人啊,对不起,你不但是爬过珠峰的人,你还是蜘蛛侠,快到地方了,结果过不去了,他爸人肉当垫子掉下去了。

 2 ) 电影《峰爆》:东方力量的展现和中国精神的传承

大家好,我是爱读书的七七,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近期最受关注的电影《峰爆》。

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讲中国铁建的员工和普通民众如何应对一场突如其来的地质灾害。

打动无数人的是蕴藏在故事中的精神,中国人顽强、团结、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是如何一代又一代地被传承下来的。

这里面既有群体的传承,也有个体的传承;既有父子之间的传承,也有女性力量的传承。

所以,就像饰演男主洪翼舟的演员朱一龙所说,《峰爆》其实是一部讲述传承的电影

01 集体英雄主义的传承

电影一开头打出的“中国铁建”标志点明了这部电影的主体人群:中国的铁路建设工作者。

他们是中国这个“基建狂魔”最有力的构成,但却是第一次作为主角出现在电影中,可以说《峰爆》确实填补了国产电影的空白。

中国铁建的前身——曾经的中国铁道兵有多牛呢?共和国一半的铁路都是他们建的,很多路是在硝烟滚滚的炮弹声中建的;很多路的路况糟糕到难以想象,著名的成昆铁路曾经被认为是“不能修路”的“禁区”,依然挡不住铁道兵的钢铁步伐,然而铁道兵们也付出了“一公里就倒下一位战士“的代价。

支撑着中国铁道兵不断前进的是“天高我敢攀,地厚我敢钻,险山恶水听调遣,英雄面前无难关”的集体英雄主义精神。

这种精神在铁道兵转为中国铁建之后被传承了下来并发扬光大。铁建工作者们不止出色地完成了祖国的许多基础设施建设,还参与了每一次重大的救灾工作。

《峰爆》首先要呈现的,就是这种集体英雄主义精神的传承。

电影中从主角到配角,每一身工装,每一顶安全帽,既是这个故事的背景和底色,也是这个故事的主角,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下达炸隧道的命令时那位腿受伤的员工,一边是他修了十年的铁路,一边是16万无辜的民众,权衡再三,他动情地说,如果里面也有我的妻儿,他们就在等着我去救他们啊。

正是这句平实的话打动了大部分不愿炸隧道的工友,最终决定亲手炸毁这座自己修建了十年的隧道。

就像丁总在雨中的喊话:“我们依然是一支能战斗,敢牺牲的队伍!”

能战斗,大不了再战一个十年!敢牺牲,因为人民值得我们牺牲!

这才是“基建狂魔”的内在精神,我们的战斗和牺牲,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即便在经济挂帅的今天,这种精神依然支撑着我们的第一次行动,左右着我们的每一个决定。

中国曾经的崛起靠的是这种精神,中国未来的强大需要的也是这种精神。就让这种集体英雄主义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吧。

02 父子之间的传承

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另一层传承,无疑就是黄志忠饰演的洪赟兵和朱一龙饰演的洪翼舟这对父子之间的传承。

作为老铁道兵的洪赟兵一生都献给了铁道事业,这是他的宿命,每个工地都是他的战场,为了这个大家,他不得不牺牲小家,因此而留下了一生的遗憾,留下了和孩子之间的隔阂,最后,更在这个战场上留下了自己的生命。

愧疚吗?有的。后悔吗?从不。

老洪的死虽然令人心痛,但在老洪看来却不失为求仁得仁,对于他和像他这样的人来说,这是属于和平年代的“马革裹尸还”。

从情感上讲洪翼舟对父亲确实是有怨念的,他埋怨父亲没有把家人放在第一位,在家人最需要他的时候没有及时出现,这是洪翼舟最大的心结,所以他会第一时间跑去救爸爸,提醒女友远离危险,就是不希望像父亲一样留下愧疚和遗憾,即使按照父亲的逻辑,他更应该出现在抢险现场。

但是从内心深处,洪翼舟又是认同父亲的,尤其是在从事铁建工作之后,他理解了这个行业的艰苦和无奈,铁建人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也融入了他的骨血,这种敬业无私的精神既是血脉的传承,也是耳濡目染的教诲。

所以小洪在救下了父亲之后,义无反顾地要求孤身涉险去炸山,他是懂得父亲的,他知道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他也知道,作为同路人的父亲和女友,也一定会理解支持自己的。

作为洪翼舟归属的集体,同样没有放弃每个个人英雄,这也就是为什么直升机最后会回来,为什么洪翼舟最后会得救的原因,对集体的信任,同样也成为了洪翼舟敢于涉险的底气。

尽管很多人认为最后跳直升机的情节过于主角光环,但是正如朱一龙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不如把这看成一种希望,我们都希望英雄们能活着,好好活着。

而我,更愿意把这看成一种态度,一种集体对个人的态度,那就是永不放弃希望,永怀感恩之心,为大家舍小家那是不得已而为之,只要有一线希望,大家和小家,我们都要。

集体英雄和个人英雄二者并不矛盾,敢战斗能战斗又不畏牺牲的个人英雄是英雄集体力量的来源,而有着同样精神、懂英雄、惜英雄的集体是所有个人英雄的底气。

二者相得益彰,才是中国数千年来屹立不倒的原因,这是属于中国自己的英雄主义,是属于东方力量的英雄主义。

03 女性力量的传承

最后,也是我觉得最难得的,是对女性力量的致敬,以及对女性力量传承的刻画,这是一部大男主电影给我这个普通女性最大的惊喜。

影片中主要刻画的两个女性,一个是陈数饰演的项目现场负责人丁雅珺,另一个是焦俊艳饰演的超前预测部门员工卢小靳。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于把优秀划分为男性和女性,我们在赞叹一个女性的优秀时,总是不自觉地认为,比起同等优秀的男性,她们更为难得,我们习惯于加上这样的句式:“虽然她是个女性,却有着丝毫不逊于男性的能力和品质”,这种看似赞美的思维方式其实暴露了社会深层意识对女性力量的贬低。

然而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甚至能忘记她们女性的身份,而真切地称赞她们作为人的优秀。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面前,作为铁建的一员,她们一个是合格的好领导,一个是合格的好员工,既承担了自己应负的责任,也展现了铁建人的优秀品质,没有人能因为性别而质疑贬低她们的能力。

作为项目负责人,丁雅珺展现了一名合格的领导者该有的果断决绝、亲临一线的勇气、爱兵如子的将帅之风。

有一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洪剑涛饰演的王主任递给丁雅珺一瓶矿泉水,丁雅珺看了他一眼接过来喝了一口,什么也没说,后来丁雅珺又把这瓶水递给成泰燊饰演的何工,何工喝了一口却大吃一惊,因为里面装的是酒。

这个细节说明丁雅珺知道王主任的水其实是酒,为什么?因为她一直都呆在现场,了解她的兵,始终“跟她的兵在一起”。

而在需要做出决断的时候,不管是炸山炸隧道还是救人,丁雅珺都能在综合各方情报后做出理性的判断,并立即付诸行动,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谓的犹疑和推诿中。

这些都是一个好领导应具备的品质,并不因为性别而有差异,可喜的是,《峰爆》并没有特意去强调诸如亲和力之类的所谓女性向品质,这也反映出现实社会对女性领导的进一步认同。

而焦俊艳所饰演的员工卢小靳同样具有优秀员工应有的品质和能力,无论是在影片开头透水时熟练地配合男主完成地点检测,还是突发塌方时自觉加入救援,或是孤身前往解救男主,都体现了她作为合格测量员的胆识。

从中年丁雅郡到青年卢小靳,铁建队伍巾帼英雄的传承也在继续,她们不再是传统认知中主要担任后勤职责的“副手”,不再是传统男性力量的补充和支援,她们本身就是身处前线的中坚力量,真正地顶住了半边天。

同样的,她们自强自立的精神也会随着铁建精神一同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峰爆》上映后获得了很多赞誉,同时也不乏争议,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我觉得这部电影从几个方面来说确实是非常能打动人,第一是精心制作的特效;第二是演员难得的动作场面与情感演绎;第三,也是最主要的,是影片所表达的主题:传承。

传承,是中国人历来最为注重的事情之一,传承的是什么?河川会改道,沧海成桑田,语言会变化,文化会更迭,唯有精神不朽。

相信,这也是主创团队最想表达的意图吧

 3 ) 《峰爆》值得一看的中国灾难片

本月11号的点映我看了,虽然看过花絮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影片还是惊到我了。影片极具视觉 冲击力的特效,演员极具张力的表演,整部影片极具高尚的大爱都是看点。通过这场地质灾害以及面对危险时老洪和小洪父子之间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尤其是小洪在飞机上告别老洪“要去做很牛的事”这句话令人泪目。影片诠释了“生命至上”的意义,“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总之,这是一部优秀影片,值得一看。

 4 ) 中国式的英雄人物电影,还需要加油!

朱一龙的新电影《峰暴》昨天下午刚看。哈哈哈从电影的原型来看,这是可以被拍得更好的故事,铁道兵有很多故事拍!从电影本身来看,这个电影很一般。电影的主线是明显的,但是在叙事的时候显得很乱,原因有几个,一把所有的都当成主要情节进行渲染,就是哪个地方都很用力。二是没有张弛有度,尤其配乐,全程用高调音乐,耳朵被吵死,心里并没有太激动。三没有搞清楚电影要什么风格,既想要视觉冲击,又玩父子温情,还玩主旋律,关键是全都很用力。一句话,当你太想做好一件事的时候,要谨防掉进粪坑。我觉得可以用更冷静的风格来做这个电影,和铁道兵的事情和人物也比较合。色调再清冷一点,音乐不要处处激昂,父子情不需要总煽,尤其洞里下水之前那段哭戏太长,演员是合格的,但是没有剧情和情感的铺垫,演员演得再好也没用。减少一些中央领导画面,张国立让人太出戏了!这样更集中一些,对表现铁道兵的精神和代代相传的那个内核会更好。当然,片子里有几处让人匪夷所思的设计,第一就是父子两怎么在洞里一下就见面了?这里可以有得做的,做好了肯定好看,体现现代铁道兵的技能和智慧。第二,如何帮助普通人攀岩走壁的?这里可以做的很惊心动魄,会让观众感同身受。第三,大雨天,户外零下状态下,湿冷环境里,身体居然没有失温!如何能徒手攀岩成功的!!尤其是第三点失真严重,简直就是对攀岩届的嘲讽。所以这些实打实的地方全部没有坐实,这个电影给人感觉太假,甚至某些地方在侮辱观众的智商,也白瞎了演员,更更有点浪费这批默默无闻的原型人物!!但凡涉及原型人物,真的要好好做啊!

 5 ) 快节奏中动人心弦的慢节奏——《峰爆》吸引我的点

《峰爆》总体上是一部快节奏的片子,影片一开头就指出:“世界地理板块在变化,正对全球带来影响。”

这个消息似乎与我们日常生活无关,听起来那样遥远,然而,变化不知不觉中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中国某深山峻岭中,已经施工10年,眼望仰望竣工在即的某高铁隧道,忽然被发现施工环境的地质数据发生了变化,甚至突然出现了一场没预料到的透水事故。在紧张的避险和应对事故之后,刚刚死里逃生、喘息未定,坚持要安全第一,主张停止施工的隧道工程师,男主角洪翼舟为了说服上级,踏上了去收集整理支持自己主张的数据的道路。

“从工地回到驻地,把电脑里的数据整理好,送给或发给领导”,如果仅仅是这样,故事就会简单很多,可是,洪冀舟需要做的却远比这个复杂得多。递交报告需要整理数据,而采集实时数据的装置安装在野外,在某个峻峭的山腰上。需要人从山顶身系绳索,垂直下坠,才能接触到。此刻,这个装置恰好没电了,需要更换电池,为了获得最新数据,并给装置更换电池,洪冀舟拿上装备出发了。

就在洪冀舟按照日常的流程下坠到半山腰的同时,地裂山崩一系列让人目不暇己的灾难展开了。

从灾难到灾难,从高潮到高潮,整场电影一步一步扣人心弦,几乎让人喘不过来。如果这场电影就这样一直快节奏的从头到尾,或许也没有什么不好,恰恰能满足很多人快餐娱乐的需要,可是引起我注意以及观影后我读到的很多影评中抨击的慢节奏,偏偏在这样的快节奏中出现了

我注意到的第1个点,也是网上见到有网友表示不满的点,首先是那场洪翼舟去救他的父亲,带着几名幸存者在地下溶洞中找路,遇到地下河阻挡无法继续前行时,他出于童年阴影的影响无法下水,在父亲失望的斥责下终于爆发心中委屈,对父亲哭诉那一段。

有位网友在影评中说,“明明众人已经到走投无路的绝境,父子俩居然还有心思回忆悲伤的家庭往事!太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我注意到的第2个点,也是有网友表示疑惑的另一个情节,就是当洪翼舟将炸药扔进牛冠山内部已经筋疲力尽时,这时候明明还有时间能上直升飞机,但他却没有抓紧这个时间,而是出现了明显的迟疑,导致飞机在气流影响下不得不抛下他离开。飞机离开后,他躺在地上,似乎已经在等生命的最后一刻到来,但就在此时,他无意中应答了女友的电话,在一段简短对话后,便又燃起了生机。

有观影者评论说:“如果男主角要活,投放好炸药,直接跳上飞机就行了;如果为了塑造英雄影响,在他跟女友最后通话的时候,不用画面,女友手机中一声巨响......,不是也蛮好?本来浑身无力,听到女友声音又有劲儿了......”。

当我坐在电影院里看到这两个地方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也是有一种电影流畅感被卡顿的感觉,心里也很着急,回想:“下一秒灭顶之灾就要发生啊,洪翼舟你怎么能停下来?”

“英雄不是应该在关键时刻沉着冷静,机智果敢,不为任何个人情绪所干扰和动摇的吗?不管这个人以前经历过多么大的创伤,即使是十几岁时母亲在身边溺亡,十来年都无法再下水,但是,现在到了一个拯救他人的关头,那种巨大的责任感应该会一瞬间压过他曾经的个人伤痛。他应该毫不犹豫的下水,在完成救他人任务的同时,自己的创伤也会不治而愈!”

过去的故事里,我们从小被教育的标准不就是这样吗?

不但英雄会这样,即使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应该这样,——也就是在大家都认为你不该有情绪的时候,你就该像台机器一样冷静运作,只许有积极的反应,做出符合环境需要的行为。

个人创伤的影响?那是什么鬼东西,完全不值一提,实在是浪费时间。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他人的时间。磨磨蹭蹭的让别人为你着急,难以接受!

然而,以上想法只是我曾经的想法,遇到一些事的第一反应,近十年来,我的工作实践已经能够让我有了接下来的第二反应,那就是“在无法理解时尝试去理解,去思索对方会有这些行为的原因,而不是去抱怨、去评判、去指责。”于是我暂停我的焦虑,去想——“他这是怎么了?”

一思一想之下,我的眼睛湿润了。伴随泪水涌入心中的有对洪翼舟的心疼,但神奇的,同时涌入心中的还有力量。

我看到了洪翼舟这个英雄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理所应当的,他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一样平常。

他有能做到的地方,但他也有弱点。

他有力量,但他也有惧怕。

他在克服他的恐惧,他在渴望美好的结局。

那些网友们批评这两个情节是因为觉得那不符合客观实际,但真正的客观实际是什么呢?

就是当遇到困难挫折时,我们自己都会害怕,想回避,想否认,但是又因为某些主客观因素,又知道不能放弃,所以才会有“拖延”的出现,不是吗?我们自己也知道,“拖延”并不能等同于放弃,而是我们仍然在考虑,在挣扎,在犹豫。这就是生活中人人都难以避免,会出现的客观实际!

洪冀舟是英雄,但是他也是普通人。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他勇敢,但并不完美。

电影一开头,他就和同事发生争执,没有像完美英雄那样“高大上”地耐心礼让。

得知父亲遇险,他开车去救援的时候,路遇险情,他眼里流露出的不是一往无前的坚定,而是正常人会有的恐惧。

终于找到父亲后,他父亲问他为什么在这里,而不在工程抢险的第一现场,他轻轻的嘟囔:“我还不是为了救你”,就像我们每一个人在明知对方不会赞成自己,自己也不太理直气壮,却又忍不住想为自己悄悄辩解时做的一样。

而在遇到地下河拦住去路,他想下水,却又被恐惧攫住,难以下水,艰难万分的时后,听到父亲惊讶和失望的说出类似“我怎么生了这么个孬种”的话,他终于崩溃了,哭喊出“你一直看不上我,对不对?”——这更多的来自于他对自己的失望。

这些内容无一不显示出,洪翼舟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他有对依恋的需求,有对死亡的恐惧,有对父母的认可的渴望,但又为得不到这些认可而苦恼。

他在地下溶洞中的崩溃,就像我们自己,一直想做一个让父母骄傲的人,却又认为父母对自己是不满意的,但是对于这部分,我们平时也不愿意去和父母沟通,不想让他们看见。

然而,在死亡面前,这些之前的硬撑还有什么用?在对死亡的巨大恐惧下,在自己都对自己失望了的境地中,“面子”已经无所谓了,对父亲的爱和怨恨终于冲口而出。

假使你也曾有过和父母的爱恨纠葛,但目前却已经与他们和解,即使还有一些小遗憾小情绪,但已经不至于是要么和他们什么都不说,要么是一交流就吵架的状态,并且你也经历过那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刻”,你会发现,地下溶洞里的这个情节,不是不符合客观实际,而是太符合客观实际了!

而在电影结尾处,洪翼舟那惊天一跃前的迟疑,也让我再次体会到,原来,洪冀舟比我所想象的有感情。

他踩着父亲的肩膀完成了向目的地的攀爬,父亲为此牺牲了。虽然父亲虽死犹荣,但是,这是他在人生中第二次看到至亲在面前去世了。

而且在他看来,这些亲人的离开都和他有关。

他十几岁时“害死”了母亲,现在又“害死”了父亲,他已经不配再活下去。他一心只想像父亲一样完成任务然后赴死。

在那个时候,他已经记不起还有女友了,他是孤单的,在世界上毫无留恋的。因为从电影前面的情节中已经反映出,他的父亲常年不在家,母亲又在早年去世,他一直就很孤独。现在父母俱亡,生命对他失去了意义。因此,在第一次直升飞机受气流影响,但还有时间求生的时候,他没有坚定的求生。他已经准备和父亲前后脚“同归于尽”。

女友的电话是意外的,这通电话把他唤回现实世界,让他意识到还有人爱他、需要他、信任他,因此,他生的愿望才再次被燃起了,这时恰好直升机又飞回来救他,于是他才有了毅然求生。

电影结尾处男主角的犹豫和迟疑,恰恰反映了求死和求生的心态转变过程,恰恰是这部电影的精妙所在。

正如前文所述,洪翼舟的这两次迟疑,让我一开始也感到困惑和不解了,然而,思索之后,我感到这恰恰是这部电影的精华。有些网友感到这些部分太煽情,认为浓墨重彩的感情戏削弱了这部电影的可观赏性,但是,我认为《峰爆》对我来说之所以好看,恰恰不仅仅在于“灾难性”,而在于重大抉择和行动中的“人情味儿”。

单纯追求紧张刺激快节奏的电影,即使让人感到爽快,爽快的也不过是一时,爽快过后就是一片荒芜。没有思索,没有触动,也没有成长。但《峰爆》中的慢节奏却还提醒了我们“人之所以为人”的更重要的那部分,——这部电影在目前这个节奏过快,很多人只顾得匆匆向前,为了所谓“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生活”,已经忽视、甚至已经忘记了做人以及生活的基本含义的时代,愿意将宝贵的银幕时间用在体现“人之所以为人”的这些更重要的东西上,愿意用慢节奏来体现这些人性,让我觉得非常感动。

而正是因为对这些人性的突出刻画,所以我才再次体会到,“英雄并非从天而降,而是凡人挺身而出”。

洪翼舟只是个隧道工程师,他不是武术冠军,没有受过专门的格斗训练,没有超能力,没有父母留下的亿万家产和世界上暂时还不存在的黑科技加持。他和生活中的每一个我们一样,有自己的缺点和弱点,他也会惧怕,会焦虑,,但是在必要的情形下,他却一步一步的做出了成为英雄的选择。

看着洪翼舟做的这些,我会想:“是不是我也可以学习他?我也可以做到?” 或许在一些紧急危难的时刻,我也可以像他一样,只是去尽自己的努力。只是去试一试,只是一步步走来,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就了英雄。虽然我们一开始做某些事的时候并不是为了做英雄,但是我们对他人的帮助,最后也就形成了他人把我视为英雄这样的客观结果。

即使我就是为了做英雄(总比树立“成为人民公敌”这样的人生目标好),洪翼舟这样的英雄也会让我觉得更容易学习,和我的生活更接近。而那些英美电影中的英雄,会让我觉得完全和我没关系,想着:“他们是他们,我是我,反正我是不可能成为他们那样的英雄的”,只会想着“出了事就等着这些英雄来救我们吧!”

我特别感谢在当今时代,能看到有一部电影的主创人员还能用心的刻画和突出“危急时刻人的感情变化”这一部分,我想,这一部分之所以能呈现出来,跟编剧、导演、主演乃至其他的目前幕后的人员,能够在思想上达成一致,密不可分。

接下来是有人会抨击的第3个点,就是对于影片中洪翼舟在雨中攀岩和向飞机跳跃的情节,有人还会说不现实等等。我想说的是:虽然这些内容我自己没有受过训练,我肯定做不到。但别人能不能做到,我不清楚。而且,我也会记得,我是在看电影。

我会想,既然有些人在看国外的007系列电影以及布鲁斯威利的《虎胆龙威》时,不觉得某些情节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论证,不可能实现,或者即使认为那些情节虽然不现实,却也没有激烈抨击的话,那么是什么原因要让这些人对自己国家电影中出现了这样的情节时进行激烈抨击呢?难道真的是有的人跪得久了,自己不愿站起来还不说,你站起来他还会指责你遮住了他的光?

对于《峰爆》这部电影,我还有两个很有触动的点。

第一个触动我,也让我感到很舒适的点,是洪翼舟女友卢小靳形象的设定。

电影中塑造的卢小靳,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隧道工程师,朴实善良,认真本职工作的同时有一定的烟火气息。看着她,我会觉得很亲切,觉得她和我、以及和我身边的其他女性没什么大区别,这让我感觉很踏实。

有些电影中,会把男主角身边的女性塑造成为一个妆容精致、打扮时尚、同时无比精明强干的人,几乎是个商品化和物质化的代表符号。每当看到这样的女性的时候,我都会觉得特别有压力,觉得自己要么是太蠢,要么是太懒,所以才会和影片中的女性形象相差那么大。而另一些电影中,则会把有主要戏份的女性塑造成一个特别甜美可爱,但同时傻呆萌,没有自己大脑的形象,每当看到这样的角色的时候,又会让我不免怀疑我还是不够蠢。

看到卢小靳后,我松了一口气,放心了,我想:“很好,我(以及我的女儿,我所有的女性朋友)就像我们自己这样活着,也是有可能遇到洪冀舟这样踏实可靠的伴侣的。”

第二个,我看别人影评时意外发现的点是:这部电影中另外一些应该很感动人的点,比如施工方决心放弃隧道,以救老百姓为主;比如县长逆着人流呼吁大家及时撤离等等,并没有让我流下热泪。

这也触发了我的反思,然后我意识到,我之所以没有被特别感动是因为:我心中非常清楚,在这样的经济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的选择下,我们的国家肯定选择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主政官员在危险情况下也一定会积极疏散百姓的。——因为自新中国建国以来,每一次的天灾人祸面前,国家都是这样做的!

比如地震后,救援掩埋在废墟中的人员的时限是72小时,又被称作“黄金救援七十二小时”;可是我国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出现了以下一系列数据:

——距离汶川大地震一百个小时,绵竹县工人刘德云,北川县城彭志军等四人,汶川映秀镇小学生尚婷被分别救出废墟。

——一百零二个小时,北川二十六岁的银行女职员贺晨曦、北川国税局周亚君、映秀镇三十六岁的董凤强获救。

——一百零四个小时,德阳什邡的李青松、李克成生还。

——一百一十七个小时,五十二岁的幸存者季中山在北川县城被救出。

——一百二十三个小时,汶川县二十岁的小伙子蒋雨航、周志获救;与此同时,什邡的卞刚芬及平武县惟一幸存的灾民严加富被救出。

——一百二十九个小时,都江堰,四十八岁的张小平被救出。

——一百三十九个小时,北川县医院的地震废墟中成功营救出幸存者唐雄。

——一百四十六个小时,映秀镇七层楼的废墟下,一名叫沈沛云的中年男子被成功救出……

(以上数据源自《汶川大地震"生命奇迹"缘何能不断抒写?》2008年05月18日 中国新闻网记者 董会峰)

是什么支持着这些幸存者等待着救援?

上文中提到的,四川省平武县唯一幸存村民,被废墟掩埋了约120小时的严加富,在脱离生命危险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要坚持到最后,我坚信解放军一定会来救我!”

有他这样信念的不止一个人,2008年5月15日早上10点,在都江堰荷花池市场,救援人员发现一名被困在废墟中70多个小时的女孩乐刘会,她在废墟内见到了救援人员以后,说的也是:“我就知道你们会来救我,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

是的,我也有这种信念。

2020年发生,到现在也还没有停止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国家的应对让我再次加强了这种信念,那就是“会有人来救我们,国家不会放弃我们”。

我意识到,多年以来,我就像一个得到父母足够爱护的孩子,已经不再认为父母的爱护有什么特别值得被感动的地方,而是心安理得的享受它。

我为我能有这种反应感到自豪,这说明我们的国家确实做到了,让她的孩子们,每一个人民感到安定!在许多其他国家里的民众面对这样的时刻充满焦虑,各自奔命,犹如散沙的时候;我国的人民可以有所依仗,可以有所组织,积极应对,互相爱护。

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人民。

我们得到的时候坦然,我们付出的时候也自然。

祖国万岁。

 6 ) 关于《峰爆》的一点思考

防杠声明: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当时《峰爆》刚上映的时候,我接受到的是铺天盖地的好评,我关注的几个影视区up主都疯狂安利,但同时也有一些负面的评价,随后豆瓣开分6.7,貌似也没有那么好。所以,我不抱任何期待,走进了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看完之后:就这水平,豆瓣也能上6?《峰爆》是灾难片?自信点,把“片”字去掉。

个人评分:45/100 说实话,这“灾难片”真的把我看笑了。本着欲抑先扬的基本原则,让我们先说说影片的优点。 首先是作为灾难片,营救的戏份还是很多的,基本上都把影片铺满了——一场接一场的高潮段落使得情节推进极快,对于那些抱着看爽片期待走进电影院的观众还是比较友好的。编剧在相关的专业知识应该是做足了功课,作为行外人,我感觉救援的戏码还是比较专业的。 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就是演员的演技。先声明一下,本人不是朱一龙的粉丝,但是他在影片中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完全担得起主角的分量。其他配角的演技也没的说,基本就是全员演技派,没有因为某人演技下线而让人出戏的情况。 其余的地方……真的,可以用“灾难”二字形容了。 首先就是灾难场面——既然是灾难片,那么就要先看灾难场面能不能打,可惜的是,《峰爆》,它真的不行。首先是真正的大场面真的不多,除了开头的地陷和结尾的炸山,其他的真的不算什么大场面吧。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能吹“场面壮观”,真正的大场面电影咱见的还少吗?好莱坞的《独立日》《2012》《后天》《末日崩塌》,国内的《流浪地球》,哪个揪出来不能吊打《峰爆》?行,题材限制大场面拿不出来,好歹咱把特效整好点行吧?遗憾的是,《峰爆》在这一点上依旧拉胯。毫不夸张地说,《峰爆》的特效与目前的业界顶尖至少有30年的距离。同样是灾难片,《流浪地球》的特效水平真的不算顶尖,但是人家至少让人看不出假来。但《峰爆》中的特效是肉眼可见级别的假,看某些特效场面的时候我一度以为我在看动画片。据说(只是据说哈,不要当真)这片的特效是某个很厉害的团队做的,看这成片效果一定是没给特效团队尾款。 以上是硬件上的问题,但本片软件上的问题更加严重,甚至到了不忍直视的地步。 首先,最明显的就是情节上的逻辑失误,简直了……灾难片的情节可以简单,但是筛子一般的逻辑真的难以容忍。来,我们细数一下这片子的逻辑问题:首先是男主洪翼舟(再次申明一下,朱一龙的表现是不错的,他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这锅编剧背)逃难的时候,那么大的地方就往洞里钻,他是自信地认为那个地方不会被堵死,还是他与老爸产生了某种心灵感应?还有洪翼舟与老爸起争执的时候,我知道这个地方是要显示洪翼舟多么nb,但是这个争执点就是一个高中地理,他老爸四十多年铁道兵连高中地理都不懂,这合理吗?再有,男主对水有恐惧不敢下水,但是看到老爸下水了就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还成功克服恐惧救出老爸找到了出口,二十年的恐惧要克服,真的这么容易吗?还有,指挥部在发现山体滑坡方向有变之后,有人说“炸隧道才是唯一的方法”,还引发了一场炸隧道还是保隧道的争论,结果男主一从洞里出来就提出了一个更好的方案,成功“发现”了大山后面还有小山,国家的测绘和地质专家难道都是吃干饭的吗,非要男主出面才能发现更好的方案?到最后我也不知道隧道到底炸没炸隧道(也许是后面我看不下去转而看手机了没发现),商量炸隧道的事情是水时长,还是搞强行煽情?这些都不算最离谱的,最离谱的就是最后男主在下雨天徒手攀岩,天降大雨不光看不清岩壁还很滑,关键是当时还是冬天,就几度的气温还淋着雨,手早就失温抓不住了,攀岩高手Alex都不敢这么玩,而我们的男主竟然还能爬那么久,除了男主是蜘蛛侠我想不到其他的解释。结尾男主都累得瘫地上不动了,竟然还能冲刺跑扒到飞机上,还能扒住了,编剧是不知道直升机周围有气流吗?开挂了吧这是!!! 除了情节的漏洞,这部电影的人物设置也很拉胯。基本上所有的人物都是工具人,全部为推进剧情而服务。大事件下有血有肉的小人物?不存在的!尤其是男主的女朋友,这个人物真的是非常迷惑——对剧情推进几乎没有作用,删去她的故事线对影片基本没有影响,戏还那么多,是留着最后煽情用的吗?哦对,没有女朋友的激励,男主不可能活着出来,原来是为了硬捏大团圆结局用的。 在情节的编织方面,编剧也没有交出一份很好的答卷。正如《故事》中所说:“激励事件只在应该出现的时候出现”。本片开场就是小灾难,而影片的主线灾难情节在开场十来分钟之后就出现了,提早灾难情节的好处就是提升节奏和观众的紧张感,坏处就是人物的情感铺垫不足,要编剧在后面想法设法地找补回来,这其实挺考验编剧的功力,但是以本片编剧的水平来看,这种玩法他真的hold不住。男主到底有多爱他的女朋友?光靠开头秀恩爱可看不出来。工人们对隧道的感情到底多深?光靠动员的时候几句反对是不能全面表现的。《峰爆》的情节大体分为两条线,一条是洪翼舟洞穴救援,另一条是指挥部商量灾难应对。前者还藏有一条父子关系的支线,尚有起承转合,后者就是简单的情节推进,戏剧冲突干瘪无味。而且,为什么洪翼舟要掉进洞里,除了救爹以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男主的智慧下线一会,不然电影演四十分钟就全剧终了,这还怎么捞钱啊。 《峰爆》对于灾难片的尝试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本片只学来了优秀灾难片的营造紧张感的方式以及国产片的“光荣传统”——强行煽情,故事塌得一塌糊涂。有人说(还是有名气的我非常认可的影视区up主),《峰爆》是国产灾难片的新标杆,以后国产灾难片照着这个拍一准没错。我真的无法苟同他的观点,我只能说,要是以后的国产灾难片都走这种路线,那么国产灾难片 要!!!完!!!蛋!!! 最后,我还是想多说一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影片中所有的重大问题全部是男主解决的(至少是他出主意),其他人充其量算是主角路上的工具人或点缀,有些甚至连点缀都不算,删掉都无伤大雅——这难道不算个人英雄主义么?整天想着宣传集体主义价值观,却只能交出这样的故事,这合适吗?建议去学习隔壁的《流浪地球》,那是真正的集体主义。 现在中国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主流电影不仅仅是普通的电影,还乘载着输出中国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向国外输出,让更多人看到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但是通过电影进行价值观输出并不是简单喊喊口号、说教说教就行,那是宣传片干的事,电影是靠故事服人的。要想让别人尊重或认同我们的价值观,先要让别人认同我们价值观下的故事是好故事。回首过去,那些火出圈,火出国门的电影,像《流浪地球》《叶问》《哪吒之魔童降世》《战狼2》故事都不错,起码没有太大的漏洞。还有近年中国送到奥斯卡的片子,虽然与那些真正有竞争奥斯卡实力的电影还有所差距,但起码都有一个好故事的支撑。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创作者只会强行煽情,以为把代表中国价值观的东西简单地拍出来就行,故事本身要么漏洞百出、要么说教意味浓厚。这样的故事也许能打动一些中国观众,但用来文化输出显然是不行的。这确实令人担忧。 我希望,像《流浪地球》这样的真正宣扬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优秀类型片越来越多,也希望我的这个希望,有一天不仅仅是一个希望。 就这样,收工。

 7 ) 峰爆

影片一开始的裸眼3D风景一下子把我惊讶到,画面震撼度可以有四星。看第一遍会觉得这不合理那不现实,尤其是最后跳抓飞机是离了大谱。看第二遍似乎明白,这里展现的个人英雄主义是为了让人们从一个典型人物的不凡举动联想到现实中平凡英雄们的日常,他们每天也反复着工作,落到实处,灾难来临凭着一股英勇忽略自己在灾难面前的渺小勇往直前。最后的纵身一跃更是美好的愿望,愿每一个平凡英雄都能平安归来。 这里还有一个特别不容易的人,丁总。灾难面前人民和国家 财产之间如何选择,对于45%成功几率的方案是否执行,她肩上背负太多。想她定是置自己后路于身外才能豪气的迅速的做下决定。故事虽然展现的是铁道兵的精神,但平凡英雄的概念不局限于此,每次灾难发生,各路英雄奔赴而来,给予了人民最大的安全感,这就是中国精神。

 短评

故事整体节奏深华了,但是主旋律是个人英雄主义秀

6分钟前
  • 子彦
  • 很差

含剧透尴尬到抠脚,事关十几万人性命的事情,最后安炸药只有两个本不应该干这事的人干。请问其他人是死绝了么,你们就算人送不上去,给他们补补装备也行吧,真看着他们徒手爬啊。

11分钟前
  • ymy
  • 还行

6.5分水平,4分给大场面,那些悬崖峭壁光是看已经让我头晕了,其他的都get不到。剧情,台词尤其尴尬。学习了电影套路之后很容易联想与解构,ps:虽然场面够灾难,可是朱一龙山路十八弯开车撞各种障碍物还连人带车旋转空翻最后还精神棒棒那段,我都看笑了

16分钟前
  • 古耐菜菜
  • 还行

为女性角色加一颗星。

17分钟前
  • xx
  • 推荐

生命至上的中国式营救,虽然为《峰爆》带来了一定的共鸣,但可惜的是作为一部试图用特效作为卖点的灾难片,这部电影在制作上并没能带来媲美好莱坞级的震撼 ,一眼看假又贪图大场面的拙劣特效,成为了电影难掩的诟病。

21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还行

一个大bug,攀岩难度调的太大,太假了,全球最牛逼的攀岩运动员都不敢这么玩儿,按照正常人难度的200%来设计比较科学,这按照百分之一百万来设计的徒手垂直攀登+暴雨湿滑+山体滑坡+强侧风……山洞丢炸药,直升机飞到侧边垂直摇荡很容易进入,非打个钉子还没进去,白送一条人命......另外,父子俩命悬一线吊在高空的时候,唠了好长一阵的家常,太出戏了.....

25分钟前
  • W ²⁰¹⁷
  • 还行

本来只值2星,可朱一龙的眼睛,在幽暗的山洞里,一闪一闪的,不得不再加一星

26分钟前
  • lulumay
  • 还行

想给两星的…想要表达的太多,每一段单拎出来都还不错,但堆砌在一起就很突兀奇怪。父子情,很感人,但前面烘托得那么危急,来哭一出,抱歉缓不过来。爱情,放弃的莫名其妙也突然满血…奇怪,太奇怪了

28分钟前
  • Baijie
  • 还行

如坐针毡...我理解了医生看抗疫片的感受了...

31分钟前
  • 贾玲
  • 较差

整体观感不错,用灾难片的形式把中国铁道兵和基建人救灾的故事讲出来了,在国产片中这样的题材还是比较新颖的,朱一龙和黄志忠搭档上演父子戏码也挺有看头,两人演技很在线。但是电影剧情如果能多提到一点关于铁道兵和基建人建设祖国、建设基建工程的部分会更好,最后点赞一下朱一龙的演技。

34分钟前
  • 小金
  • 推荐

在二分与三分之间徘徊不定,最终二🌟,这个特效尬的想吐,父子关系塑造的还行吧,就是都那么危险了男主和父亲还在那吵架,这场戏真的尬 30岁好像15岁犯错了一下……

38分钟前
  • CuredFishss
  • 较差

我们的电影已经越来越体现我们独有的文化,不再是诺亚方舟,而是愚公移山。

42分钟前
  • 墨瞳电影
  • 推荐

很一般,很失望

44分钟前
  • LO芯棠
  • 还行

我发现我不喜欢这类片子最大的原因是你不知道他是在讲虚幻还是现实,你说他是当代,全篇的电子屏感觉即将移民火星;你说他很科技吧,他又儿戏地在屏幕上给你现实个“成功率100%”。两首滥用的bgm覆盖了全篇80%,试图煽情的慢放填满了剩下的20%,令人满头雾水的红绿打光里一次次出现主角父母悬浮在半空的上半身特写,让人又迷惑又想笑。最值得诟病的是感情戏,亲情不是靠哭和吼表现的,父子感情拍的比街上小情侣吵架还要难看——“你难道从没有怪过我吗!?”“你为什么不接我电话!!”……这都是些什么台词啊!至于男主暴雨和山瀑中徒手攀岩,奄奄一息时还能爆发小宇宙一跃20米抓住直升机……我只能说你开心就好啦!

45分钟前
  • 火中
  • 较差

不管是从特效还是大场面,这部电影都做的很好,场景逼真,令人震撼。很喜欢电影中“诺亚方舟”和“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几句台词,每一位都是平凡人,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但在灾难面前,他们都会第一个站出来,他们都是平凡人中的英雄,向每一个逆行者致敬!

48分钟前
  • kki
  • 推荐

基建工人确实不容易,工作高危,环境恶劣,开过川藏公路的人都知道——一公里牺牲一个修路人。但是,如果能把溶洞观光旅行团处理得好一些,并且回答一下小洪如何在淹死他妈蹬死他爸之后还能坚强活下去的问题,就更好了。另外,亚洲飞人苏炳添冲刺之后都跳不出小洪跳上飞机那个距离吧!!!

50分钟前
  • Mlle.Hein
  • 还行

煽情部分拖垮了节奏,朱一龙像spider man,厉害厉害!

53分钟前
  • 猴猴吼
  • 还行

里面的父子线真的看得我尴尬死了,为什么国产片就要安排这种家庭戏啊,只拍个人不行吗?除了这条线其他勉强还行吧,大场面还挺惊心动魄的

56分钟前
  • Han
  • 还行

特效不错,中国特色灾难片,就是剧情有些杂,亲情爱情家国情,什么都不能少,也就不突出

59分钟前
  • onroad
  • 推荐

意外地好看,难得感情拍得如此细腻,难得如此人道主义

1小时前
  • 歪脖树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