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富与我们

综艺英国2015

主演:Jacques Peretti

导演:Mile Radford

播放地址

 剧照

巨富与我们 剧照 NO.1巨富与我们 剧照 NO.2
更新时间:2023-09-26 20:55

详细剧情

  Never before has money been so polarised in Britain. The richest 85 people now own more than half the UK population. The rise of the Super Rich has meant that wealth in the UK is dividing our society at an extraordinary rate - but how and why did it happen? In this two-part series, Jacques Peretti explores how the Super Rich are transforming the very fabric of British society. Why have the Super Rich flocked to Britain, and why does it matter to us? Peretti examines how the wealth of the top one percent of society does not exist in a bubble, but directly affects all of our lives.

 长篇影评

 1 ) 被设计的世界

在看这部剧的过程中,我想起一个故事,讲的是北京的教育两极分化很早就开始了,而且愈演愈烈。高官和富人为了自己家的孩子能和别的孩子拉开差距,强烈反对学校统一补课,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每天早早放学。孩子回家后高官和富人纷纷请家教给孩子狂补课,教育的分化由此就展开了。所谓的素质教育,从某方面来说也是富人为穷人量身设计出来的幌子而已。

一句话简而言之就是:穷人的孩子快乐教育,富人的孩子苦逼学习!

英国最初出于“财富下渗”的考虑,通过税收优惠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的富人,指望富人通过创业、消费等形式将自身的财富逐渐向下渗透到其他阶层。但是结果却是,从08年金融危机以来,普通民众的薪水没有实质的上升,但是富人的财富却增加了一倍!为什么?

本片试图为这种现象寻找答案。第一个浮出水面的答案是,富人的消费只是占其支出的很小一部分,指望富人一日三餐,买几件衣服就拉动经济发展,作用实在是太有限了。富人大部分的支出都用在了投资资产方面,比如房产、金融资产或者一些奢侈品。所以富人们一边汲取穷人的血汗钱,一边让自己的钱在上层社会打转,同时抬高资产价格(如房地产),让穷人的生活更加艰难,自己的身价却不断上涨。

中产阶级的存在才大量拉动消费和投资,富人的不断膨胀不断压缩中产阶级的规模,对经济造成负面的影响。然而英国为什么仍然低税吸引巨富呢?还有一种考虑是为了英国的经济数据更好看一些,也就是说巨富们带来的靓丽的经济数据可以掩盖英国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事实,这也是政府一意孤行的原因之一。因为政府的需求,造成了英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实施,老百姓生活更加艰难。

我一直跟我一个读物理学博士的同学说,你可以不指望从金融系统中赚钱,但是不要变成金融的炮灰。08年次贷危机就是金融机构疯狂赚钱,底层民众苦做炮灰的故事。正常老百姓买房产生的抵押贷款已经不够银行赚钱用了,所以银行鼓励原本买不起房的老百姓买房,然后打包层层出售,攫取利益。然而风险的最终承担者AIG因为“大而不能倒”,得到了政府的援助。而底层百姓呢,因为银行家的“设计”,只能流落街头。

其实大到买房,小到平时无节制的消费,何尝不是企业“设计”的结果,具体可观看《无节制消费的元凶》,此处不表。

这个世界的设计太多,底层百姓因为信息不对称、专业能力有限等等原因,基本上处于任人宰割的状态。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已经发生多起针对巨富的抗议示威,如果再不采取行动,后果可能比想象严重得多。

 2 ) 贫富差距为何越来越大?

籍由non-dom(non-domiciled, 包税制)政策,英国吸引了众多世界顶级富豪前来避税。资源争夺和再分配问题由此显现。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个人创造创富,但当财富差距走向极端时,便会带来更严峻的经济问题。

影片提到了“涓滴效应”(trickle-down theory,又称“滴漏效应”、“渗漏效应”),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给予弱势群体、低收入阶层特殊优待,而是采用“先富带动后富”的办法促进经济增长。目前,国内中心城市、行业巨头正是这一理论的受益者。

中心城市的“扩散效应”就是遵循这一思路,如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带动农业。当然,由于人才、资金、技术纷纷从其他城市被吸引到中心城市,这也可能进一步阻碍其他城市经济的发展,形成一个下降循环的积累过程,即“回波效应”。

从人性角度来看,想要靠行业巨头履行“先富带动后富”的职责并不现实。行业巨头为确保老大的地位,必然会通过市场策略不断压缩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直接导致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即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两极分化”的局面。

可见,“涓滴经济”的不靠谱比较明显,通过政策手段对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再分配具有现实意义。中国于2015年提出的“脱贫攻坚”,正是对“涓滴经济”打补丁,旨在避免形成M型社会(m-shaped society)。

 3 ) 金融等式

难得有剖析富人与穷人的纪录片,希望以后出更深刻详细真实犀利的续集或片子。拍摄风格看着很舒适,英式英语也很好听。男主持每天西装革履像个华尔街大佬哈哈哈。中间换了套穷人服打零工一天。富人、巨富(1%)从何时、怎么样产生的。期权等式和资产证券化。穷人(99%)的麻木与挣扎。贫富悬殊到了某个极限度时,穷人会被迫暴乱与摧毁。 顶层并不在乎带富穷人,只是不希望穷人搞毁灭。适者生存,人性善妒。但共处地球若不讲武德不搞共赢……怎样科学管理社会和经济,咱也不懂还是过好自己的小生活叭😂

 4 ) 我们是99%

2015年,最有钱的85个人占有英国一半的资产,伦敦七成的房产是中东、俄罗斯和中国等外国人在买的……其中有位西雅图长得很好看的电子新贵接受访谈,说给穷人减税让他们过上好一点的生活比维稳省钱多了。

事实上,70年代,1%的人占有6%的资源,银行家的收入和老师医生一样,慢慢地政府用各种方法鼓励消费,保护欠债的人,资源向1%的人聚拢,达到14%。底层劳力,做到死,不过三餐。。。

不平等会带来暴力,这是常识。但是,不安还会带来仇恨。这解释了脱欧和川建国的上任。后面会如何,继续看呢。

对了,英国那点事,改革同龄人的我也感觉熟悉。

 5 ) trickle down theory还是hourglass theory

1. 战后时期相对来说不平等缓解,实现相对和绝对的社会流动,而不平等鸿沟从70年代逐渐开始,包括non-dom(外国定居者)的税收减免等政策,把伦敦转变为一个富人聚居的避税天堂。随后撒切尔等政府的新自由主义政策,都以所谓的“trickle-down theory”为基础,相信super-rich可以使经济总体变得更好,下层因而也可以受惠。Laffer曲线等理论都是为此张目。但实际上,80年代之后,经济并没有变得更好,而社会不平等显然扩大了,底层的实际收入减少,中产阶级收缩。只有中产阶级扩大,才能使得经济发展和发展共享。近四十年的变化,可以更多的用“hourglass theory”来解释。不是trickle-down,而是trickle-up。

2.就1%一方面来说,财富越来越积聚,所以Piketty提出要对财富收税。伦敦出现了各种高端服务业、各种避税的scheme为之服务(比如投资失败的英国电影)。避税的机构雇佣前政府税务专员为之服务。他们即使在政府内部时,也需要和企业搞好关系,实际上为企业而不是公众服务。在经济危机的时期,富人受影响很小,有可能反而更富;政府的bail-out计划实际资助了富人。

3. 就99%来说,失业率越来越高,self-employed 比率越来越高,很多人只有临时工作,比如zero-hour agency就是专门提供这种就业服务的。“people per hour”这样的网站也是这种提供“micro-jobs”的。此外,越来越多人丧失了住房产权,由于普遍的gentrification普通民众被赶出他们的居住地,丧失了原有的家庭和社会网络。取而代之的是市中心的高档公寓。“buy-to-let”兴起,即一种为了租房而兴起的产权模式,并有相应的贷款工具为之服务。这意味着buy-to-let越普遍,租房的人越多,失去产权的人越多。Buy-to-let教学宣讲会令人印象深刻。

4. 中产阶级的衰落和收缩,意味着为富人和为底层提供服务的企业仍然生意兴隆,而为中产服务的行业衰落。除此之外,跨国垄断性公司发展,取代了原来的基于partnership或家庭的小公司,进一步加剧了分化。

5. 华尔街以及其以black-scholes模型为基础的金融操作,拥抱风险,并且扩展到了全球;新金融工具与次贷危机;

 6 ) 有钱人的世界到底多疯狂?看看这片你就知道了

“穷人更穷,富人更富。全球1%的人口掌握着全球过半的财富。”

英国慈善机构乐施会曾发布了一份名为《为1%服务的经济》的报告。

报告称,现在世界上最富有的1%的人,比其他99%的人拥有的财富还要多。

全球62名富豪(其中53人为男性)拥有的财富与占全球人口一半的最贫穷人口拥有的财富相当。这62人,多数来自美国,17人来自欧洲,还有一些来自中国、巴西、墨西哥、日本和沙特。

美国乐施会政策总监高文·克里普克表示,财富“正快速地向金字塔的塔尖集聚”。

乐施会国际执行主席温妮·贝妮玛说:

“竟然人类中一半人口的财富总值还比不上一辆巴士上的富豪的财富,这真令人悲哀,而且这种不平等状况还在加剧当中。”

有些人天天996也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有的人轻轻松松坐拥千亿财富。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句古话今天看来也依然如此啊。

一些超级富豪正在掌握着这个世界,其中85个人赚的钱就相当于世界总产值的一半。

我们或许很难想象是什么样的一群人站在人类财富金字塔的塔尖。

或许只有一个词能够概括这些拥有财富在社会前1%的超级富豪——巨富。

21世纪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不公平的时期,全球财富两极分化从未如此尖锐过。

报告显示,全球所创造的财富总额中,82%都流向了世界人口财富顶层的1%,而处于财富底层50%的人口却几乎一无所获。

2014年,英国BBC推出的这部纪录片,详细探讨了富豪阶层与“我们”的关系——

巨富与我们

The Super Rich and Us

类型:纪录片 主演:Jacques Peretti 首播: 2015-01-08

集数:2 单集片长:60分钟

剧组采访了顶级富豪们,目击了他们的奢侈生活。

同事也采访了普通民众,讲述他们金融危机之后的生计艰难。

这部纪录片揭示的事实是触目惊心的,

然而时至今天,这些事实并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更尖锐了……

如今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也很突出,作为中国人我们或许可以从这部纪录片中有所借鉴……

主持人雅克·佩雷蒂Jacques Peretti,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也出自他之手。

贫富差距究竟可以有多大?真相足以令你怀疑人生。

在伦敦这样的避税天堂里,巨富们的日常是——

从瑞士搭私人飞机到英国,购买价值一栋公寓的老爷车。

在超级手表展上捡漏,镶满钻石价值200万英镑的“便宜货”。

每月去做数次价格3万英镑的黄金鱼子酱面膜。

在伦敦时装周上血拼上百万英镑的衣裙,相当于一个英国家庭5年的平均收入。

当然,他们还很热衷于花费3500万英镑购买一支英超球队。

或者买天价马,组建马球队。

购置价值2亿5千万英镑的豪宅。

普通人为柴米油盐发愁时,他们在奢靡的party上纵情声色。

而“普通人”过的是什么日子呢?主持人随机在街头采访了一些路人:

“我和我的老公一生都在工作,但收入一直很低,我们快活不下去。”

“自2008年以来我的工资一直没涨过。因为通货膨胀,实际上我现在赚的比2008年还要少。”

“我认为个人财富将会不断下降,我的父母有不错的退休金,他们有冬季燃油补助之类的很多免费套餐,但我不认为我会有退休金,老了以后会穷很多。”

拿英国举例,十年内大多数普通家庭每周的平均收入没有变化,一直都是429英镑。而英国最富有的一千个人财富增加了不止一倍,由1000亿英镑上升到5000亿英镑。

如此看来,虽然社会总体财富增加了,但只是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英国的现状其实也映射了整个世界:从2006到2015年间,普通工人的收入平均每年仅增长2%,而亿万富豪们的财富年均增长却达到近13%,几乎是前者的6倍。

61位顶级富豪的财富总和等同于财富底层50%人口的全部财富。

仅仅在2017年,亿万富豪们的财富增长额达到了7,620亿美元之多,这笔财富足够终结全球极端贫困状态人口7次。

导致这种极端贫富差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以英国为例,首当其冲的原因是上世纪70年代,英国为了重振经济出台了很多针对外籍人士的税收特惠政策。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富豪来此投资,政府相信这些富豪的消费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为其他人创造机会,让更多的穷人也从中获利。

这类政策使得英国成了富人们的避税天堂。

可是如果这个理论真的有效,英国这个避税天堂里,

普通人的生活为什么并没有整体变得更富有呢?

1%们的财富在增长,剩下的99%的生活水平仍停留在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因为事实证明,富豪们的消费大多用于奢侈品和炫耀性的资产。

无论是天价珠宝还是私人飞机豪华游轮。

这些消费行为跟普通老百姓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他们的钱只是在他们的世界流通着……

并且,这类优惠政策带来的法律漏洞,还导致了大量的税务欺诈,于是2008年,英国政府强制这些富豪每年缴纳3万英镑税款。

3万英镑听上去很多,但如果对方是亿万富豪,这点钱不过是他们为自己孩子开场派对的钱。

此外,房地产也成了富豪们游乐场。

随着全球各地投资者的涌入,他们买下英国大部分繁华地段的房产修建高级住宅区,再租给买不起房的人。

这使得大部分英国人都沦为了租房客,房子成了富豪们的投资工具。

而富人由于资本雄厚,从而能获取更多的财富。

以信用卡为代表的借贷消费工具和资产证券化的投资工具,其实是对社会资产的捆绑,穷人背上大量的消费债务。

财富更加从底层被抽向巨富们的囊中。

显然,富豪却并没有让英国社会变得更好。

而是创造了一个财富两极分化更严重的社会。

这种现象显然是不正常的,会造成一个极度不稳定的社会结构。

事实上,已经有些富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尼克哈诺尔是亚马逊的首批投资者之一,身为亿万富翁的他在采访中说:

“那种让富人更富,全民都会受益的思想是错的,经济不是这样运转的。无论我多有钱,都无法独力延续庞大的国民经济,只有坚实的中产阶级才做得到。”

悲哀的是,这种不平等的社会造就了适者生存的职场文化。

残酷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越来越盛行。

人们为了利益拼得你死我活,整体社会的道德水平也因此逐渐倒退。

在一些公司中,老板的薪酬居然是雇员平均水平的780倍!

他们却不认为这有何不妥。

这种现象在好莱坞大片的题材中也有所体现。

电影《饥饿游戏》里人们为了生存拼个你死我活,只有适者才能生存。

不得不说就是对当今社会的某种影射。

令人担忧的是,一个《饥饿游戏》式的未来可能不仅仅是科幻电影。

美国政府报告中,海军少将Chris Parry说:

“这是一个我金玉满堂、你家徒四壁的游戏。如果这只不过是个游戏,那他们停止游戏就是了。但如果这是经济,那他们很可能就会暴跳如雷,冲过来杀掉我,抢光我的东西。因为他们在那时候只剩下这一个选择了。”

近些年来,欧美国家隔三差五就有民众为了反对底薪和贫富悬殊而示威游行。

来自底层的愤怒之火,已经愈烧愈旺。

这种不平等的紧张感在加剧,很多人心中已经种下了未来暴力的种子。

在这种一方赢得盆满钵满,而对方一无所获的游戏中。

富豪们也嗅到了危险。

亿万富豪尼克哈诺尔说:“如果这只是一场游戏,他们可以不玩。但如果是一种经济,最终他们可能会很愤怒过来杀了我,并拿走所有的东西。”

尼克哈诺尔很可能是对的。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不平等的现状继续下去将会很危险。

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中产阶级不发达是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当中产阶级弱小无力并且组织很差时,国家就会分裂为穷人和富人两派,由于穷人和富人是天然的敌人,两者之间在政治上往往互相排斥,很难妥协,这就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如今看来,完全得到了印证。

财富分布的极端不平等造成的社会分裂,

不仅损害了穷人,对富人本身也是一种威胁。

影片末尾,支持人对这个不平等的社会发出了意味深长的警告:

“超级富豪可以把自己封闭在这种不平等中,但也不会太久。”

*本文作者:RAMA

 短评

少年,就不要____了。

3分钟前
  • Die Katze
  • 推荐

很同意片中某个被采访者(应该是美国的一个富翁,亚马逊的投资人)的意见:如果富人们不愿意花钱去改变目前日益加剧的贫富不均的局面,那么总有一天他们会付出比现在多得多的代价。

6分钟前
  • 天兵
  • 还行

主持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救世主心态,差评。

8分钟前
  • CP
  • 较差

message i get from this series: plutocrats will prevail, it is a fact, whether you are willing to accept it or not...

12分钟前
  • sarah🇺🇦
  • 还行

多了一种视角。懂了一种世界。

15分钟前
  • TAKASHIXXX
  • 力荐

資本主義的昨天就是我們的明天wwwwwwwww/08年真是開始兩極分化的分水嶺/全球都一樣,大局來看gcd確實做得不錯/想要成為1%首先是要瞭解經濟活動的奧秘,而不是哭著嫉妒。

17分钟前
  • 神威太太
  • 力荐

一看这个标题就知道这是一个多么悲伤的故事,看了以后,我才发觉,我真的是底层的底层阿~

20分钟前
  • 风舞狂澜
  • 推荐

想起前阵子工党因增税和免学费政策拉得大量选票,国内互联网上对英国人的冷嘲热讽。大量连中产都算不上的人自动把高教育群体代入高收入人群,生怕被动了奶酪。适者生存,奋斗以进入1%俱乐部的思想在我国比在资本主义国家更深入人心,悲哀。英国的涓滴效应其实是一个魔术,前车未覆,也可以做后车之鉴

24分钟前
  • 雲水
  • 力荐

trickle down 撒切尔的采访表情好可怕。。

29分钟前
  • reneryu
  • 推荐

1观点比较左 2对中国当代社会有很强的预测和启示作用 3欧美人在"人生来平等"的虚假教育中长大,成年了发现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残酷,这确实挺拧巴的

31分钟前
  • yezzi
  • 推荐

世界由资本运作

32分钟前
  • Macadamia
  • 推荐

其实不太明白这个片子的目标受众是什么人群,而且讨论这样的问题总是只有现象说不出解决方案的。但是能有这样的思考总是好的,没有成功是不够努力这样的论调未免太过冷血,尤其是游戏规则本就不公平的时候。说起来,我为什么想起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35分钟前
  • 且相忘于江湖
  • 推荐

还在看,不过感觉到不仅是英国,某个国家情况完全一致。我过几年再看一次。

36分钟前
  • bill910
  • 推荐

美国昨天刚通过给富人和穷人减税的法案(竟然把遗产税都砍掉了),我今天就看到了这个片子。美国中产阶级的流失比片子里的英国更严重,什么政策手段都是美国先搞起来然后才流传到英国的……

39分钟前
  • 水脉
  • 推荐

一些人对进化论的曲解和滥用正好应证了他们被overpay的事实,如此肤浅的洞察力和几乎神经质的固执愚昧才是会被自然淘汰的那一个。

41分钟前
  • 西莫洛托
  • 力荐

看完想拾起落了几层灰的《资本论》

44分钟前
  • Grey灰
  • 力荐

我们一直都觉得品德 法律 礼貌这些规则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但不知道创造时代的人基本上都是jerk,上流场上多的是违背规则的交易和绕过规则的技巧,彼此对对方的表演也都心里门儿清。

48分钟前
  • 王半妖
  • 推荐

采访有代表性,论述浅尝辄止,搞得像在威胁巨富不掏钱就革命。巨富这群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不在差距有多大,只在忍耐底线有多低。实在不能忍了就从物理上消灭巨富和极权,历史上也不止一次两次了

52分钟前
  • 苗斑
  • 还行

不平等是被有意制造出来的,巨富本来就是不平等的体现,怎么可能主动去推翻不平等呢,他们只想用各种手段维持这种不平等,资本主义试图把一切东西量化,再发展更多索取更多,金融则是把资产证券化后的游戏,只有富人玩得起,穷人只能当劳动奴隶。两极分化严重的世界里,只有针对穷人的产业和针对富人的产业,想富起来的穷人只能拼命靠近富人,好在他们吃肉的时候能喝得到汤,但是富人永远是富人,阶级的不同、立场的不同简直快让富人和穷人成了两个物种。社会达尔文主义下的本质问题是,除了优胜者和精英,普通人就不配过得体面有尊严了吗?

53分钟前
  • away
  • 力荐

中产有点像东北的雪橇犬,一生辛勤工作,虽然比不上宠物犬幸福但比流浪犬好很多,不愁吃喝。最后老了拉不动了,被卖到了狗肉店。

55分钟前
  • mckelvi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