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

记录片美国2020

主演:巴拉克·奥巴马,米歇尔·奥巴马

导演:Nadia Hallgren

播放地址

 剧照

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 剧照 NO.1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 剧照 NO.2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 剧照 NO.3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 剧照 NO.4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 剧照 NO.5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 剧照 NO.6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 剧照 NO.13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 剧照 NO.14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 剧照 NO.15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 剧照 NO.16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 剧照 NO.17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 剧照 NO.18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 剧照 NO.19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4 10:20

详细剧情

  《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带领观众近距离观察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巨大变动期间的生活。该纪录片不仅记录了米歇尔的个人生活,也记录了这个她与丈夫在白宫期间为其付出了八年多心血的国家。这部电影带领观众走进幕后,对她的生活进行了罕见而近距离的观察:米歇尔开始了一场途经 34 个城市的旅程,这场旅行凸显了社区在弥合分歧方面的力量,以及在我们开诚布公地分享自己的故事时人与人心相连的精神。

 长篇影评

 1 ) 美国总统的老套路了

美国总统退休之后的基本套路就是,两口子到处演讲,走穴,出书等各种手段吸金,然后不断的刷存在感,然后慢慢的过气了,然后慢慢的就沉积了,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莫不如此。

这部记录片,里面除了让我们看到青年时代你的奥巴马及总统竞选路上的各种不容易外,其他的无非还是出书,售书,演讲等等。

没有什么特别波澜壮阔的地方,都是美国总统的老套路了。

 2 ) 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 同样优秀的奥巴马夫人

有什么机会能了解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生活的日常,去读读她的自传《Becoming》(成为),或者看看这部纪录片。我已经开始粉这个第一夫人,讲话幽默,又充满智慧,尽管处在美国政治中心,依然内心坚强,举止优雅,特别喜欢致力于赋予年轻女孩和妇女权利。

纪录片以米歇尔宣传自己的新书《Becoming》,参加34场巡展作为大背景,期间穿插她的母亲、她的哥哥、她的造型师、保镖等人读她的看法。她原本是生活在芝加哥的一名普通非裔美国人,虽然就读在贫民区小区,连辅导员都不看好她考取普林斯顿大学,却不认命,争强好胜的她,最终成为当时普林斯顿大学为数不多的其他族裔学生。

米歇尔说:”我希望我的旅程能够激励读者,找到勇气去做他们渴望做的人。”她的身上充满力量和勇气,不断鼓励年轻人,不管你来自哪个阶层,什么肤色,不要听他们的。要打破别人对你的思维偏见。当主持人问她,你在普林斯顿大学感觉怎样,她回答,其他学生也不怎么聪明。

奥巴马说,米歇尔不仅是我的妻子,我孩子的母亲,更是我的朋友。走上这条路并非她的本意,但她仍活出自我,优雅而又决断,将这个角色扮演得恰如其分。奥巴马有这么一位充满智慧的女人辅佐确是幸事,对于结束8年的白宫生活,被问到回归普通生活有什么感受?她说,她觉得不是回归,因为再也回不去,她是开始了另一段新的生活。许多年轻人因为她的巡展和她文字受到鼓舞。这就是米歇尔,虽然远离权利中心,依然传递力量给年轻人,帮助他们努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文中图片来源《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侵删。)

 3 ) 卸任第一夫人后,她还可以成为更多

公众号:边缘库珀


奥巴马和米歇尔最近很忙。

2008年,作为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奥巴马带着“Yes,we can”的口号和变革的决心入主白宫。

十二年后,即使两人已离开白宫多年,但围绕在他们身旁的争议和灯光却未曾熄灭过——这似乎印证了被问到回归正常生活是什么感觉时,米歇尔的那句话:我不是在回归以前的生活,而是在创造新的生活。

前有奥巴马批评Trump抗疫不利,气的Trump甩出Obamagate,声称这是比水门事件还要恶劣的政治犯罪——但也挡不住奥巴马在2020线上毕业演讲上大出风头。

后有与米歇尔新书《成为》/Becoming同名的纪录片在Netflix上线, 聚焦其宣传《成为》的巡回历程和后白宫时代的自我追寻,引来一阵关注。

两人的后白宫时代,都有着别样的精彩,今天就来谈谈米歇尔的。

#

“我从顶峰位置下来就是为了告诉每一个年轻人,就算你贫困或者处于工人阶级,被人说不管你肤色为何都不属于这里,不要听他们的,他们连自己怎么到这一步都不知道。”

米歇尔的自传《成为》分为三部分:成为我,成为我们,成为更多

当米歇尔·罗宾逊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她的世界还只限于芝加哥南城。那时,他们一家租住在位于二楼的小公寓里。生活简朴但精神富足。

成为我

然而命运女神对她自有安排,成绩优异的她先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及哈佛大学法学院,并顺利进入律所工作,当她站在公司落地窗前俯瞰密歇根湖时,顿觉曾经的贫困生活已离自己越来越远。

常青藤,高级律所,世俗定义上的成功已经达成一半,人生原本就这样顺风顺水的过下去。

但她却觉得越发紧绷。

即使如此刻苦之努力,艰辛之奋斗,拼命的填满时刻表也抵不过内心燃烧的速度。

她开始怀疑,这条人人都想站住脚的康庄大道,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此时,书的第二部分悄然开始,一个叫做奥巴马的法学实习生出现在她的律所,打破了她人生所有的精心规划,又在破灭中给予其新生。

成为我们

“成为我”的米歇尔,开始向着“成为我们”的未来前进:

从就职律所,创办公益事业,女儿出生;

到帮助奥巴马一路从参议员登上白宫宝座,担当第一夫人;

再到离开白宫后继续关注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人。

对她来说,‘成为’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达到某个位置或者达到某一特定目标;相反,‘成为’应该时一种前进的状态,一种进化的状态,一种不断朝着更完美的自我奋斗的途径,这条路没有终点。

成为更多

“成为我们”之后,她还可以成为更多。

#

“Michelle LaVaughn Robinson Obama is a lawyer, writer, and the wife of the 44thPresident, Barack Obama. She wasthe first African-American First Lady of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her four main initiatives, she has become a role model for women and an advocate for healthy families,service members and their families, higher education, andinternational adolescent girls education.”

前几天看variety对米歇尔纪录片的影评,提到一点很有意思。

在白宫官网上可以找到美国42名第一夫人的详细介绍。在开头使用最多的短语是“XXX是总统XXX的妻子”,例如“玛丽·安·托德·林肯是美国第十六届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妻子,除了担任过公职的希拉里等,少有例外。

但这不是米歇尔的。

“Michelle LaVaughn Robinson Obama是一名律师,作家,也是第44届总统Barack Obama的妻子。”

Lawyer first, writer second and then wife.

首先是律师,作家,然后才是妻子。

而她也像这句介绍一样,始终坚持自我,不曾改变。

“When they go low, we go high”

不论是竞选阶段还是后来的白宫生涯,身为黑人女性,她一言一行都会被格外关注或过分解读。

在纪录片里,她坦然回顾Fox News等媒体塑造她“愤怒的黑人女性”的形象,甚至连和奥巴马的碰拳也被歪曲为“恐怖分子的会面”。

面对这些丑化和诋毁,她直言被言论中伤的苦涩,也曾试图隐藏自己,减少随性发言而照着题词版演讲,但最终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When they go low, we go high”

在2016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米歇尔说出了她这句著名的口号。

“当他们走低时,我们走高”。

这句话迅速流行起来,甚至在几个月后的总统辩论中,连希拉里本人也用它来捍卫自己以回应Trump的攻击。

在跟奥普拉的对话中,米歇尔说:“走低很容易,这就是人们选择它的原因。”

“对我来说,我从丈夫那里学到的东西,在白宫八年中学到的东西,就是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在其中的责任比我们自身要大得多。当我想走低的时候,我是被心中的自我所主导着。但这不是解决任何问题的方法,这只是为了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的复仇。”

虽然Trump上台之后试图推翻奥巴马时期的大部分法案,真正做到一个好的前任就像死了一样。

但好在有同行衬托,奥巴马的八年在玫瑰色的怀旧滤镜下略去了两党相争的颠簸和围绕医保和公民身份的无休止争执,像是那句“When they go low, we go high”的标语一样,显得更加体面而温和。

#

一路走来,她是幸运的。

从坐在爱荷华州的小厨房跟选民聊天,到有幸走入石砌的城堡面对女王。

即使卸任第一夫人,她也始终试图影响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因为她相信他们身上有无数的可能,而这些可能不应该被种族或阶层所掩盖。

最后,分享《成为》中的最后一段吧。

我一直铭记人生道路上为我所打开的每一扇门,并尽自己所能以同样的方式回馈后来者。最后,我还想说的是:让我们互相鼓励身边每一个人,让我们大家一起加入进来,只有这样,我生活中的恐惧才会越来越少,我们做出错误设想的可能也会越来越小;让我们摒弃生活中那些将我们活生生隔离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如此一来,或许我们就能更好地欣赏彼此之间的共同点。

我们不要求尽善尽美,也无关你最终究竟能走到哪里,我们只希望终有一天,你能够获得理解,得到倾听,你能够拥有属于你自己独特的故事,发出你自己最真实的声音。

同样,如果你能做到主动了解别人、倾听别人,那将无疑是一种慈悲。在我看来,这才是我们真正所要成为的自己。

你的生活终于又回到了你的手上,开启下个篇章吧,米歇尔。

快来关注我吧

 4 ) 《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影评:一部配合图书销售的宣传片

在这场精心策划的宣传表演中,有一些充满意义的时刻,不过需要观众自己细细品味。

《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是一部研究米歇尔·奥巴马的纪录片,与她最畅销的自传同名。在这本书的开头,主人公俯视着一个宣传蛋糕,书的封面以逼真的细节重现。“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她对着蛋糕上的糖霜大声惊叹。

这个问题标志着这部电影的起点,在其他事情中则是关于完美形象的艺术——以及一个长期以来必须掌握它们的女人。

在某种程度上,纳迪亚·哈尔格伦的这部电影只是一部书之影像,在某种程度上,这是那本书的续集,围绕着奥巴马在出版那本自传后与一群明星主持人一起进行的采访之旅展开。在舞台上,面对着成千上万张崇拜的面孔,一切自然都是最光鲜亮丽的,从最直的直男学生到第一夫人的旅程中,充满了鼓舞人心的旁白和巧妙的喜剧片段,尤其是关于她最终嫁给了一个名字奇怪的极具魅力的男朋友。


当然,这部电影也是无数舞台管理的总和。

线索就在演职员表里:奥巴马一家是制片人。《成为》永远不会把自己推销成一个泄密者。相反,这部电影的语气让人感觉像是我们所熟知的米歇尔·奥巴马的一面:没有太多的修饰,而是没完没了地、煞费苦心地精心修饰。

关于白宫岁月的引人注目的爆料既没有承诺什么,也没有兑现什么。

是的,她说,到达那里的“奴隶后代”是进步。但她补充说,她之前有过自己的生活,而且还会继续——事实证明,进步比我们所知道的要脆弱得多。这部电影和这本书一样,将在现代美国的党派纷争中,仅仅通过存在就会激怒某些人口。

对他们来说,最快乐的时刻可能是显而易见的结局,实际上是在蛋糕之后不久就早早处理好的——2017年1月奥巴马夫妇离开白宫的那一天。当然,米歇尔不会在最奇怪的交接过程中公开哭泣,尽管她的丈夫从未在选举中输过,但这种交接感觉就像失败一样。相反,她鼓励女儿们:“醒醒吧,特朗普一家来了。”如果有一句台词能说明问题的话。


她在书店的签售会和高中生的问答环节中留下了持久的影响力,有色人种的年轻女性尤其对这位榜样中的榜样感到敬畏。

但最有力的时刻是那些最终被允许出现在银幕上的愤怒时刻,因为知道它必须经受多少审查而更加引人注目:对阶级和权力的尖锐观察,以及对奥巴马选民的迟来的尖锐指责,这些选民在2016年根本没有投票,而且在失败的中期选举中缺席,扼杀了奥巴马的政策。

在那一刻,一丝严肃、悲伤和务实的东西穿透了光泽,穿透了所需的完美。

By:Danny Leigh

 5 ) 从普通女孩到乘风破浪,56岁的她一开口,我就服了

美国动荡,在众多愤怒的谴责中,有一个女人发出了理性,又满怀关切的声音。

她就是美国前第一夫人,出身贫民区的“普通女孩”,米歇尔·奥巴马。

6月9日,她在油管发表演讲,提醒年轻人不能因为悲伤和沮丧彼此对立,而要保持开放,充满希望。

只有将愤怒这股强大的力量转化为做事的专注力,才能真正改变历史。

米歇尔的话,对每一个迷失的人,都是一剂良药。

包括在学业、职场、生活和爱情中不知所措的我们。

而她本人从底层黑人到第一夫人的乘风破浪之路,也足够支撑这些能量满满的观点。

如她所说,“激励本身是肤浅的,你必须用艰苦的工作来支撑它。

根据盖洛普(Gallup)民调显示,2018年和2019年,米歇尔 ·奥巴马蝉联美国最受钦佩的女性榜首。

遥遥领先川普妻子,奥普拉,以及,希拉里。

无数人呼吁她竞选2020年美国总统,她却说,我不喜欢政治。

她把人生经历写成了自传《成为》,在全美巡回演讲,和年轻人聊天,探讨我们是谁?我们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这段历程,也被拍成了纪录片《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Becoming),上个月刚在Netflix上线。

今天,结合米歇尔的自传和纪录片,花边想和大家一起看看这位传奇女性的人生智慧。

0 1

你要让自己被听见

1964年,米歇尔生于芝加哥一个工人之家。 她出生的前一年,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刚刚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 那个著名演讲,并没有改变米歇尔被区别对待的童年和青春期。

小时候他们搬家,每到一处,白人家庭都会被吓跑。 连房价也跟着被看衰:黑人来了,地段要贬值,赶紧卖吧。

不友好的生存环境并没有让她消沉,天资聪颖,好胜心很强的米歇尔考上了一所好高中。 她成绩优异,大学想申请普林斯顿,辅导员老师却说: “你不是上普林斯顿的料”。

这句话,对米歇尔是不小的打击,也是巨大的动力。 没有背景,没有校友推荐,纯靠努力,她成功了。

从小到大总是被歧视并没有让米歇尔愤世嫉俗。 她相信一切是可以改变的。

现在,相对于抨击制度,批评社会、大学不公正,她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和年轻人对谈上。 纪录片里,一个非裔美国女孩问她,如何克服弱势群体“被忽视”的困境? 米歇尔说,“被忽视感源自心灵,我们不能光等着世界看到我们给予我们公平……你要在自己身上找办法让自己不被忽视,被听见,让自己发声。”

别人会因为你的贫穷、肤色和社会阶层驱赶你,说你不属于这里,你不配。 但,为什么要听他们的呢?

0 2

女性的幸福感,源于自己

普林斯顿本科,哈佛硕士,毕业后进入顶级律所,25岁就拥有助理…… 米歇尔的精英白领生活,原本可能一直这么稳扎稳打下去。 一个实习生的出现改变了她的轨迹。 贝拉克·奥巴马。

他和她一样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喜欢啃文学书,哲学书。 他会为了理想和使命做低薪的社区工作,会思考如何解决收入不平等。 米歇尔被迷住了,“我知道他是个海啸”。

但她同时珍视自己的自尊心,“如果我不努力,我就会被吞噬。” “如果我想在这个固执己见的男人面前平等对话,就必须打起精神,把自己放置在我有信心能与他平等的地方。

他们约会,结婚。 而这对看似光鲜、hold住一切的模范夫妻,和万千普通人面对的难题没有两样: 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孩子和夫妻感情、沟通与合作……

米歇尔第一次怀孕,没几周就流产了。 通过人工授精有了两个女儿,但孩子的出生让一切更加艰难。 米歇尔不仅要放弃自己的事业理想,还要面对在从政路上忙到飞起的丈夫。

他经常晚归,她要自己带两个孩子。 情绪崩溃。

米歇尔拉着奥巴马去进行婚姻咨询,希望他做出改变。 没想到咨询师说,需要改变的,也包括米歇尔自己。 “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我的幸福不是靠他给的。我以前总怨他优先考虑自己,我们都有孩子了,他却泡在健身房,我就不懂了你怎么有时间去健身。所以我应该选择不抱怨他去健身,而是自己直接去健身。”

米歇尔懂了,即使在婚姻爱情中,女性的幸福感,依然源于自己。 也无需害怕展现自己的脆弱。 她的这段经历为很多女性带去力量,在新书签售会上,一个读者满脸泪水:“我是经历产后抑郁的母亲,光是读你的故事就让我觉得荣幸,所以要谢谢你,愿上帝保佑你”。

0 3

只有你自己,才能定义自己

再后来,就是我们熟知的时事新闻了。 2008年,历经艰难漫长的竞选,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米歇尔成了第一个黑人第一夫人。

作为白宫的女主人,米歇尔很有自己的主张。 她在白宫开辟菜园,种植新鲜的水果蔬菜,捐赠给慈善团体,供应白宫厨房。 她不让服务人员为女儿们整理床铺,而让她们亲力亲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会离开白宫”……

无论身处政治高地,还是平民公寓,米歇尔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和愿景。 一个妻子,一个母亲,要寻找更正确的方式去经营家庭,去教育孩子,去收获内心的平衡和幸福。 她像个普通人一样,因如影随形的安保工作感到紧张和拘束,为自己作为政治人物的行为举止担惊受怕。

奥巴马卸任那一天,离开白宫的米歇尔,穿过人群,在空军一号飞机的门关上之后,足足哭了30分钟。 8年的压力,一口气释放。

米歇尔有很多身份和光环:黑人、女性、名校毕业生、精英律师、妻子、母亲、第一夫人…… 每一个身份,都意味着一堆标签和刻板印象。 但, 她更习惯先人一步去定义自己,靠直觉和经历建立自己的人生原则。

比如,“时尚”给很多女性带去了快乐,同时也带去了自卑、自我怀疑。 米歇尔则把“时尚”看作女人的武器,“是你成功的工具或者伤害你的利器”

比如 ,有年轻人问如何避免自己成为一个被成绩和业绩定义的数字。 米歇尔说:“我们过于关注数据而不是故事,只有当你自己不把自己看作一个数字时才行。你要问自己,我是谁?我在乎什么?什么让我快乐?要看到自己故事中的力量,并承认自己拥有这种力量”。

再比如,离开白宫后,很多人问她“回到正常生活”什么感觉。 她说,“不是回到,是进入新的轨道。” 旧日子已经无法回去,现在需要重新出发,创造新生活,找到自己想做、在意的事。

当世间万物都是靠自己的想法去定义,而不是世人的眼光,幸福的标准就变得简单了: 我有没有进步,有没有新的发现,有没有更好地实现自己。

自传《成为》这本书,推荐每个女性朋友去看看,相信会让你拨开迷雾见到光。 而纪录片《成为》,就相对简单些,大多是关于米歇尔巡演的采访。 但透过视频,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米歇尔的亲切、热情和无限的能量。

她能把任何采访、演讲都变得像唠家常。 看着摄影机跟随她在不同场合的背影,我真希望,自己也能像她一样强壮、坚定。 Becoming,是现在进行时,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

最后,就用米歇尔的话结束这篇文章: “成为”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到达某个位置或者达到某一特定目标;相反,我认为“成为”应该是一种前进的状态,一种进化的方式,一种不断朝着更完美的自我奋斗的途径,这条道路没有终点。 我成为一位母亲,但是在为孩子们付出的同时,我一样可以从她们身上学习到很多;我成为一名妻子,但是,对于如何去爱一个人,对于与另一个人携手生活,我仍在适应,有时也会遭遇挫折。 从一些标准来衡量,我已经成为一名拥有权力的女性,但仍然有很多时候,我感觉没有安全感,感觉自己被忽视。 “成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步一步慢慢实现。“成为”既需要耐心,也需要艰苦付出,二者同等重要。“成为”是永不放弃要继续成长的想法。

 6 ) 好有力量的女性

事隔很久看人物纪录片,我有种“活过来”的感觉。我的人生需要多种养分,纪录片是其中一种。

片子其实挺琐碎的,像是各种片段的拼接,但是我很喜欢,从中感受到一种力量。

这部纪录片聚焦米歇尔·奥巴马的成长经历、教育经历、家庭、事业、伙伴等方面,展现了她作为个人(而不仅仅是美国第一夫人的身份)的背后故事和个人生活。

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国家,男女在家庭生活、养育孩子方面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即使是总统和总统夫人,也会面临婚姻问题。米歇尔在采访中也提到养育孩子中,丈夫的缺失;构建一个家庭,女性的牺牲和付出;夫妻相处的摩擦,为此还去过婚姻咨询。

离开白宫的时候,米歇尔说她感受到一种自由和释放。她不想成为“谁的谁”,而是成为“自己”,于是她开始写自己的书,为新书《成为》做全国巡回演讲。我不是很懂政治,但是我想,她存在本身,就带给了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很多力量吧。

种族歧视依旧在社会环境中存在,要想获得更多平等的权利,需要每个人去抗争。其中,有个人问到米歇尔: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面对被忽视的命运。米歇尔说(大意):首先自己要重视自己,不要祈求外界的改变、机制的改革,因为我们等不起。所以要在自己身上积蓄能量,找办法让自己的生活被听见、被重视。

我想,所有人的课题都是——“成为”自己,而这个力量来源于自己,而不是依附任何人。

 7 ) 我们和他们

读过书,于是觉得这个片子拍得有点遗憾。高大全,主旋律,现在这个时候推出更像是民主党的竞选广告,只有我们的first lady才是真正的first lady啊! 也许就是因为太急于求成的心态吧,纪录片拍得太像宣传片,还有点强煽情。影片不厌其烦的播出米歇尔在各个城市签售,跟粉丝交谈握手,来握手的粉丝一个个激动地哭的画面。并不觉得这样的宣传能起什么好的效果(参考大家一起哭三胖的画面),只觉得看得有点尴尬。(题外,民主党现在的竞选策略真的挺令人着急的)

只想谈快结尾的地方一个小细节,米歇尔说总统选举就像是个Game,哪边的人出来投票多谁就赢了,于是她认为民主党失败是因为“我们的人没有出来投票”。我觉得这才是民主党失败的根本原因吧——即使是号称贫民窟之花的米歇尔,也把国家生硬地分成了“我们”和“他们”。“我们”是正义的应当团结在一起,“他们”愚蠢而不可救药。于是愈发地分裂,愈发地只存在各自的bubble里面认为对方不可理喻。其实想想米歇尔最著名的演讲,when they go low, we go high,也一样是清楚明白地划分了敌我。也许真的是有敌我才能谈政治吧,但是我还是期待一个没有“毒药猫”的世界。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里曾经写到德国成为法西斯的极权国家之前曾经也是文明世界的一部分,他也曾是“我们”:

当我们把全副精力用于获致战争胜利时,我们有时不易记得,即使在战前,我们现在藉作战来保卫的许多价值标准,在英国已经遭受威胁,在别处已经遭受破坏。虽然,代表着不同理想的国家是各自为其生存而战,可是我们不能忘记这一争斗是起于观念的冲突。这一观念的冲突,在不久以前,是孕含在共同的欧洲文明里的;并且,由于极权制度之创立而登峰造极的许多趋势,并不限于目前陷入极权制度之下的国度中才有。虽然,我们现在首要的任务是赢得战争,可是赢得战争的目标仅仅是为得到另外的机会来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并且觅致一种方法来趋避那威胁相似的文明之命运。

进而指出,把他们看成他者,对于我们是更为省力的办法

至少,在我们与敌人相持时,我们比较容易把敌人看成与我们完全不相同的东西,而且在那些敌国里所发生的事情不能在我们的国家里发生。至少,我们这样想时,自己也比较惬意些。可是,在极权制度兴起之前的岁月,这几个国家历史可以表明,我们与这些国家不同之处是很少的。我们与这些国家所发生的外在冲突,乃欧洲思想发生变化之一结果。不过,这些国家的思想变化得快些,以至于和我们变得缓慢些的思想发生冲突而已。但是,我们并不是没有受这种思想变化之影响的。

我以为这样的逻辑放在美国国内去描述极左和极右,特朗普的政治也是适用的。也许正如哈耶克所说,“世界当前的危机是由我们所犯下的真实错误造成的;而且我们追求我们最珍视的某些理想,是足以产生与本原全然相违的种种结果。“

 短评

美式经典模范人物叙事,但他们整个家庭也确实闪闪发光

8分钟前
  • 碧落亦然
  • 还行

看了半小时吧,和看她的传记一样,有点闷。#20200623

13分钟前
  • huyouyou
  • 还行

“我不应该不让他去健身房,而是我自己也要去健身房” ”我不想让我女儿成长为不会自己铺床的人”

16分钟前
  • Choux
  • 还行

So inspiring

19分钟前
  • 木槿🌸
  • 力荐

我怎么对黑人群体有这么深的共情作用呢,真的好为他们两口子骄傲啊

23分钟前
  • MayaDey
  • 还行

《卫报》的Peter说的很直白,也代表了我的心声---“这是她(甚至是他们)自己的电影,所以你不可能期望得到什么审慎新鲜的检查”。但这类纪录片的重点是,我希望、我愿意听到主人公分享与讲述更多,还能让自己坚信和尊敬所有属于各人的不完美和脆弱,那也算足够了。

26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真的是有人格魅力的。尤其是,如何在极度复杂的政治中心穿梭而过,言谈举止却能让人感到无比真诚的?

29分钟前
  • untamedheart
  • 还行

片子做得一般 但是Michelle真的太inspiring empowering了 role model

32分钟前
  • Jus
  • 推荐

三星半,给第一夫人拍传记不容易的,难免在鸡汤种族政治梦想改变正能量之类的话题边缘打转。米歇尔是真的“第一”夫人,而不是仅仅只是总统夫人。能总是闪着光,正是因为教育的力量。奥巴马两次登台我都起鸡皮疙瘩,金字塔顶端的人们还能这么有趣平易近人,真是有魅力。希望他们下一段旅程更精彩。

34分钟前
  • 朵朵鸭🦍💨
  • 还行

配合书再看这部作品很多都有联系的地方 更像是签书会的巡演活动记录 值得一看

36分钟前
  • 马戏团的STONE
  • 力荐

怎么做到如此不失自我的真诚和亲切又富有启发的!太有魅力了!

40分钟前
  • 午睡猪
  • 力荐

最深刻的就是即使是第一夫人,也不断恪守自己的言行,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作为不再是代表个人观点,也是代表国家,然而显然特朗普还没学会,一个大国需要的是领袖而不是小丑

41分钟前
  • 芬芬达
  • 推荐

想要第一夫人的歌单,开头的歌真好听。

42分钟前
  • 羊羊羊羊咩
  • 推荐

今年民主党赢了的话再加两星

45分钟前
  • 凡高的土豆
  • 还行

印象很深的一段是Michelle提到奥巴马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人,她意识到如果自己不积极调整自己进步,就可能会被奥巴马的强大所吞噬—— 不亏是当今最有魅力的伉俪夫妇

50分钟前
  • 健康的圆脸
  • 力荐

和becoming书的关系不大了,作为纪录片感觉很失望,像一部她的公众活动花絮集锦,没有挖掘出任何新的内容。

53分钟前
  • Sophie Z
  • 还行

美国之所以伟大,多元进步且自由开放的社会氛围。孕育了奥巴马,更孕育了这位第一夫人。孜孜不倦教导年轻人(有色人种)重视自己的价值,有机会来国内也搞个演讲

54分钟前
  • 马828
  • 推荐

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也是不得了

59分钟前
  • kiki204629
  • 还行

book tour配套宣传片,没有什么新鲜感和重要内容。其实我是无法理解这种对政治人物的狂热追星行为的,所谓的inspiring也感觉很可疑。

1小时前
  • 外出偷狗
  • 还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54y1r7PV/?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1 了不起的米歇尔

1小时前
  • 司马良木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