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列颠 第一季

欧美剧英国2003

主演:马特·卢卡斯,大卫·威廉姆斯,汤姆·贝克,保罗·普特纳,安东尼·海德,史蒂夫·弗斯特,鲁思·琼斯,Stirling Gallacher,史蒂芬·安特里,萨莉·罗杰斯,大卫·福克斯,迪·波特切尔,门娜·特拉斯勒,乔治·格伦,Ruth Madoc,艾美达·斯丹顿,罗伯·布莱顿,杰拉丁妮·詹姆斯,莎莉·霍金斯,‎杰弗里·利斯利‎,因迪拉·瓦玛,Siobhan Hayes,山姆·比兹利,Charu Bala Chokshi,Leelo Ross,Steve Benham,Yuki Kushida,Joann Co

导演:史蒂夫·班德莱克,德克兰·罗内

播放地址

 剧照

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1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2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3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4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5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6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13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14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15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16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17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18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19小不列颠  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6 21:02

详细剧情

  原本是一出很成功的广播电台节目,后由BBC搬上荧屏。开始在BBC3台播出,大受欢迎,后改由最多观众的BBC1台播出。2004年在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电视奖颁奖仪式上,该剧获得了最佳喜剧表演奖和最佳喜剧连续剧奖2个项目的大奖。  马特·卢卡斯Matt Lucas和大卫·威廉姆斯David Walliams身兼双职,既是该剧的创作者又是剧中主演。两人俱是学院出身,向往演出严肃的角色,后两人结识并开始合作编写和演出喜剧。在Little Britian里,两人以精湛演技,夸张地演绎各种英国人等,首相助理,同性恋者,异装癖,苏格兰人,减肥者,残疾人,假残疾人,教师,学生,精神病人……极尽搞笑之能事,使该剧大获成功。  该剧的形式为每集由多个单元小品组成,内容极之无聊,却担保一定可以让你合不拢嘴:  ~ 声称自己是“村里唯一的同性恋”的Daffyd  ~ 说话急速语焉不详的女太保Vicky  ~ 活雷锋Lou和假残疾Andy  ~ 肉酸人妖扮淑女"I am a lady!"  ~ 变态男迷恋皱皮阿婆  ~ 首相的发姣助理Sebastian

 长篇影评

 1 ) 他们都很前卫

以前看little britain的时候还以为是英国人的夸张,现在再看little britain,分明只是对他们每日生活的精确写照。

大街上,画着绿色眼影的老妇人正在和捡垃圾的老男人打情骂俏,你听到那个男人说:Sweetheart, you have not changed since the year 1937, I cannot believe it. 那个老妇人笑笑说:Thank you, my sweetie. ;
或者,你看到披头散发奇装异服,身上有各种鼻环脐环的怪老头在地上有粉笔涂鸦,远看本以为一定是什么fuck the world之类的过激言论,走进一看才发现自己的心胸太过狭隘,他写下了,ALL YOU NEED IS LOVE;
又或者,今天凌晨还在PUB里大跳贴舞的年轻帅哥们,早上八点就已经穿好黄色的马甲开始拿着设备整修路面;
两个让人望眼欲穿的衣架帅男正在zara里面牵着手考虑要不要买一件粉红色带毛毛的吊带。
坐在残疾人车辆上的老妇人,穿着hello kitty粉,画着hello kitty的粉眼影,在周末拥挤的市场中来回穿梭,最后在一瓶粉色指甲油面前停了下来。

我早就知道英国其实不是那个传说中拿黑色雨伞,人人都是绅士的大英帝国。只不过,一下子发现little britain里面那些怪诞的人物原来根本都是生活中的原景重现时,有些恍惚。

这里的人依然有满腔的傲慢,就连从伦敦走出去的人,每每在谈到自己在伦敦的日子都面带一种令人发指的骄傲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自豪些什么的。全世界的大城市中伦敦人工作效率最低,全世界不论大小城市,伦敦人罢工的频率估计也算是非常高,排队在伦敦成为一种艺术,因为每个人都要学会去忍受他人的消极怠工,因为不只是他一个人而已。那些在排队的时候面露凶神却不言不语的伦敦人自己心里清楚的很,轮到自己坐在那个岗位上,可能效率会更低。

于是这个城市,在接受了自己所有的缺点之后,仍然对自己包含着满腔的热爱。这一点,我觉得还挺令人钦佩~至于为什么,用他们的话说,FOR FUCK'S SAKE

 2 ) 这是一部新概念英语一样的喜剧

英国似乎盛产以好基友形式搭配的编剧兼导演兼演员,才华横溢满腹梗,男扮女装浑身槽。前一阵看《疯城记》逛豆瓣时才知道:编剧Steve Pemberton 和 Reece Shearsmith 一人分饰多角,在整部剧中上蹿下跳。《疯城记》仿佛就是他们的talent show。
两人玩得十分尽兴,我这样的观众却在得知真相后忍不住对每一个出场的人物擦亮双眼,最终还是能发现David妈妈和Mr Jolly生起气来的情态其实是一样的嘛~所以说,若想如同Steve和Reece这么搞,演技再牛的演员也还是分身乏术:因为最能丰满角色的细节其实是演员自身特性的流露,一人分饰多角的话就会尴尬地发现各个角色的底色相同,塑造起来难免单薄。
其实他俩已经非常不错了,必须是精神分裂到一定程度才能演到这种境地。《小不列颠》里的一对好基友Matt Lucas和David Williams 相比起来就要逊色一些。整部剧都是由两人撑起来,不良少女、异装癖、假残疾人、同性恋...所有角色都带着一股疯癫劲,比起《疯城记》里的人物来说要抽象很多,放在英剧堆里就像是杂志中间的“轻松一刻”。好在两人深谙幽默原理,必定是那些有关痛痒的东西被举重若轻地撩拨了一下,才能引得有默契的观众从心底呻吟一声:我艹!
于是这一对好基友就对大不列颠开始了冷嘲热讽,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小不列颠》贱贱地演了四季,还从大不列颠跑到了美利坚合众国。疯疯癫癫的小人物依旧如故,每人一句经典台词常挂嘴边,笑料十足。
【yeah-bu-no-bu-yeah-bu-no】
不良少女vicky每次一出现都让我想到日和里的圣德太子,亮粉色的运动服被lucas的大肚子撑得像气球。在回答别人问题的时候总是语速超快地扯一堆八竿子打不着的废话,还一副很吊的样子。编剧大概是在讽刺英国青少年,脑袋里面空空如也,除了周围鸡零狗碎的八卦什么都没有,只能通过破坏道德来突出个性。
【whatever!】
塞巴斯酱的小头发真是飘逸,娘炮十足。暗恋首相总想借机扑倒他。每次有人稍微和首相亲密一点(包括首相夫人)塞巴斯酱就翻着白眼气鼓鼓地来一句【whatever!】相比起《Yes!Minister》里的Humphry真是可爱的不得了。
【I want that one】
Andy这个假残疾人在挑选东西的时候从来目不斜视,选择错误后心安理得地来一句“I hate it”.于是活雷锋lou又不得不大费周章地给他擦屁股.像极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个任性又没有自理能力的小孩与一个心甘情愿地不断付出的家长。
【I'm the only gay in the village】
当Daffyd略带落寞地说出这句话时,别被他给骗了。作为小镇上的无业游民,Daffyed把gay当成了职业。同性恋莫名其妙地成为了一种身份保障,境遇不佳时随时来一句“我是gay”瞬间就能把问题提升到同性恋歧视上。Daffyd就是这么一个没有心理依托的人,生怕小镇上出现其他gay抢他的饭碗。他可以穿各种奇异的衣服,看同性恋杂志,但是自己究竟是不是gay,恐怕他自己心里清楚。
【I'm a lady~~~】
打着蕾丝边的小阳伞,头戴大红花走在路上的异装癖男子,其实是超级可爱又善良的一只啊~

《小不列颠》里疯疯癫癫的小人物其实是浓缩版的英国人民,虚伪、无知、傲慢、懒惰、善良、可爱...无论编剧们想要表达些什么,还是纯粹为了搞笑,小不列颠都做到了。略带学院派的喜剧,感觉很像《新概念英语》——闷声讲笑话,茶余饭后看看确实足以健胃消食~

 3 ) 《小不列颠》自娱自乐、自嘲、黑色幽默、反讽英国短剧

最早是在St. Lawrence College中学,跟madeline bromidge在house里面看的,当时只是想去social, 回国之后,过了几年,经常会想念英国,所以翻出来看看,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觉得这部戏其实很有深度。有一句台词我记忆犹新:I'm the only gay in the village,我是全村唯一一个同性恋,充满了自嘲和无奈。如此负能量慢慢的温馨剧集却也能够缓解我的思乡之情。【在那里太久,已经把那里当成了我第二个故乡】

之前发过朋友圈:
“建议大家都去看“小不列颠”,艾玛,简直太逗了,好吗[偷笑][偷笑]一部充满自嘲、讽刺的情景喜剧。如何把一个特优雅,特奇特、不被主流社会群体接受的事情表现得如此逗比。很多恶搞,不得不说,Matt Lucas和David Williams演技是值得大看点[强]把本土人民的辛酸苦辣演绎的淋漓尽致。该片和两位编剧(兼主演)本人都获得了好多大奖,其中包括英国电影学院奖和英国戏剧奖。一共三季,每一季集数都不多。很好的解压工具”

这个东西很像国内拍的《乡村爱情故事》,展现了腐国人民生活里面的各种段子,逗逼无比,欢乐无穷。场景也那么亲切,所有的交流既自然,又充满戏剧张力,不仅要豁得出去,还要知道怎么弄,观众爱看,从中得到良好的效果,这个就需要下功夫了,总体来讲,是一部良心制作。希望我之后能有机会回英国看看。不用单纯借助这类剧集帮助自己缓解情绪,不过它确实是在那样的岁月里面给了我不少安慰~

感恩!

 4 ) 第二季中的大惊喜

第五集里有Sally Hawkins和secret diary of a call girl里的Ben ~哈哈
贱死了 贱死了
我最喜欢 1、坐轮椅的朋友俩
         2、首相和秘书
         3、the computer says“NO”
         4、Oh!He's gorgeous!
        5、男扮女装二人组

 5 ) 这是一次大张旗鼓的推销

英国的演员真是让人喜欢的紧,即便表现的那么放荡淫荡变态。这就是魅力。Matt Lucas和David Walliams这俩基本上就是这样的天才。他们的多重角色扮演,在表现“正常”之际,同时也在淫荡着——说不定他们创作Little Britain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格分裂,舒坦舒坦大条神经。

Little Britain毫无疑问很贱,但哪有东西贱得那么漂亮的?

如果你已经对所有的剧集都审美疲劳的话,Little Britain绝对不会是其中之一。至少在你偷偷摸摸一个人看完一遍后,再和任何人一齐再看一遍(特别是跟任何谁只要不影单影只这个前提,最好是正襟危坐的友人),你仍然会(也许是加倍地)感觉到雷,囧,难堪,尴尬...等等的乐子——总之,即便是浪费时间也得选择自己喜欢的浪费方式。

any way,到最后干什么不是消磨时间?干什么不代表你就真的喜欢,只不过是不排斥而已,那不过是你没找到喜欢的东西之前的替代品——而且这些替代品也不烂,至少会有喜欢它们的人把它们奉为上品。

比如说没有NCIS,Burn Notice,Dexter的时候,我会看看CSI LV NY Miami,Criminal Minds,图新鲜看看看Eleventh Hour,The Mentalist,或一两集Without a Trace,Bones,Numb3rs调剂;Lie to Me的调调同样让人舒适,而Damages就完全是消磨时间了——这东西好歹获了几个奖,并不是一无是处。

这大概是被每个人性格契合或想补完的一面所引导,比如除了以上,另一方面我也相当钟意Life on Mars(UK版),Spooks(MI5),Breaking Bad,Cold Case。

我不太分得清这两方面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也许后者比前者稍微严肃点。(不严肃到极致到失去形态的我可能就放荡的像Black Book或是Little Britain——英伦人真的是个相当奇特的民族,既有Spooks,Skins又有Little Britain,The Black Adder这样两头的极端,极度现实又极度放荡,比游戏人生还要游戏——这样的生活态度大概就是终极的艺术,人生的艺术。)

NCIS,Burn Notice,Lie to Me,Dexter;Life on Mars,Spooks,Breaking Bad,Cold Case。——这些犯罪剧大概是以前自己对推理小说爱好的延续,或者仅仅是因为动物谋杀本能的潜意识动力;另一部分的科幻剧神秘剧爱好则是为求知欲所驱使。当然这么说其实都不能表明重点。

严肃不严肃的这half half,其实都是被nature驱使的情调收集欲。

——这跟因为Firefly,BTVS而期待Dollhouse;因为Cowboy Bebop, Samurai Champloo而期待道子与哈金的音乐;因为Six Feet Under而成为True Blood的观众是同一个道理。

——这跟喜欢Battlestar Galactica,Doctor Who,Firefly,Stargate SG1,LOST,而对Heroes,4400,X-file并不是兴趣很大(所以这甚至不关故事收集欲求知欲什么事,不然我会喜欢X-file喜欢的不得了——我痛恨阴谋论,痛恨假又不假到极致的政治——因此我又特钟意反乌托邦题材的作品;The Big Bang Theory看到有点审美疲劳我就不太清楚是为什么了,也许是因为宅的太不自然了——虽然这种喜剧要的就是这效果)也是同一个道理。

——觉得the 13th Floor,Avalon更酷一点,而Matrix做作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以及其它等等等等。

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比起气氛来说,内容完全不重要。就算气氛是臭的——这只能怪内容去蹲坑了啊。

对Little Britain独自一人在这大声鼓掌并带着推销的心情可能并不能使之流行起来——加之中国人与英国人的构造实在是大不相同——不过我倒完全不在意,少点观众,作品永远是一层纱,永远带着神秘色彩,我最怕那些带着“研究”眼光的神秘主义破坏者了。

因为大家都接触而去了解一些自然不会觉得有害处,但因为想变得宅或追浪头而去深入地了解自己并非认同的东西、情绪则简直无异于上吊自杀,有害身心的紧。

流行的嘛,杀时间,看一个丢一个;也许你要创造什么,从别人的东西里找自己的影子这又无疑是最容易的——不过这当然不是说收集资料——从流行中找自己骨子里正流行的——(wat's ur character?)——是寻找Character。

大获流行自然不过说明这是个消费型的社会生态,生产者都隐性基因达尔文休眠去了。流行吧,说穿了就是盲流。不管是偶然还是努力从了流行又不能说你高人一等。想了半天,这种培养煽动个别生产者以及消费者的虚荣心的社会到最后无疑只剩下这四个字:玩物丧志,娱乐致死。然后所有人都操练葵花宝典娱乐去了。

总之,看那么多东西干什么呢,一直都做读者做观众做陪练是不可能的吧,总会有蠢蠢欲动的时候——不管是不是激动的最后去做了扫大街的,这都是影响,这都是决定,鲁迅先生说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奶——所以做奶牛还是做喝奶的人,是个问题。

对于回避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我一向是BS的,对玩乐心太重的人我也是BS的。有时我就非常BS自己。

人生认真起来真无聊啊,不认真又像没存在过一样。操他娘。

 6 ) 大不列颠,《小不列颠》: 继续挑战英式幽默(影视评论)

文/小关平

目录: 第一章:简谈英式幽默 第二章:小不列颠 第三章:英式与中式 第四章:英式与美式

————

英国人,就是最能让我开心的那帮人。

我看过的英国单元喜剧主要有《憨豆先生》《IT狂人》《布莱克书店》和这部《小不列颠》。(2018年按:后来还看了《请说普通话》《是,大臣》《米兰达》等剧集,但都不如前四部印象深刻。)

————

△简谈英式幽默

一个人做着和他身份完全不符合的事情,自己还不以为然,别人也不觉奇怪。

英式喜剧很注重互动性,强调行动者与旁观者之间形成的反差,虽然类似“憨豆”也常有独角戏的演出,但总的来说,观众的笑点还是集中在两者之间的对比。

后憨豆时代的英式喜剧大多拥有两个男主角,可以互相掐架吐槽,但我所说的“两者之间”更多的是指主角与路人甲之间的对手戏。

比如《马大帅》里范德彪就曾与卖菜女、马路执勤、茶馆服务生、小混混、交警、醉酒客人、解梦者等这些只出场一次的大众脸有过生动的对手戏(东北幽默与英国幽默有很多相似之处,后文接着叙述)。

英式幽默常建立在严肃和古板之上,这符合英国人的性格,他们的调侃不动声色,不像美国人那样做出夸张的动作。林语堂觉得英国人和中国人拥有同样内敛的气质,我觉得这种相似在幽默哲学上便可以得到体现,以静制动,后发制人,此处无声胜有声。

英国人喜欢否定自己,随时随地嘲笑自己,逆向思维,天旋地转。嘴上说着喜欢你,做出的举动却明显很讨厌你,刚夸你今天的表现不错,过一会又会像以前那样对待你。这是在自己的思维引导下产生的反差,不同于前面所述的存在于两者之间,而是由自己独立完成。

我在《解读英式幽默》一文中,用提纲的形式将英式幽默的特点总结如下:

把不寻常的事情当寻常事、强烈对比、模棱两可、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上、钻牛角尖、无聊的辩论、无厘头的新创意、模仿某人、多此一举、逞能做某事、言行不一、说话无意中打自己嘴、极端的不和谐、重复做某事、关键时刻表现轻松、避重就轻、从生活小事入手、认可别人的错误观点、吃亏是福、此地无银三百两、没精神、无所事事、没事找事、两个人一直掐架、意外的感动、一连串的误会、不合时宜的打扮、善恶偶然的逆转、坏话一带而过、重复出现错误、不必要的认真、对任何事情开玩笑、小事情、不按常理思考、东拉西扯、永远的比喻、拟人与幼稚、文字游戏、盲目用典、多余与累赘、用错重点、自以为是、不是笑点的笑点、痴人说梦、拿本国人开涮、拿朋友开涮、讽刺任何人、严重跑题、放大某一细节或特点、灵活机变的反效果……

这些只是我漫无边际的随想,要真正读懂英式幽默,不仅需要看更多的英剧,还要多了解英国历史、文化及语言。英语的复杂多变有助于英国人形成幽默性格,而德语的单一死板则使德国人一本正经、索然无味,这两个同样严谨保守的国家,民众性格却相差很多。

如果再能从幽默原理本身着手,结合各国喜剧的特点加以比较总结,相信会更有助于理解和提高。

————

《小不列颠》一剧继承了一贯的英式幽默,充满各种创意及搞怪,有些场面让人忍俊不禁,但有些也令人感觉不快,作为英剧迷,首先要支持一下BBC不断推出的佳作,在此处主要点评一下这部剧中喜欢的几个系列场景。

Part 1 假瘸子Andy和朋友Lou

坐在轮椅上的大男孩Andy,披头散发,栗色眼镜,紧身背心,肥胖的身体,因为行动不便,生活得不是很愉快。幸好他有一个全心全意对他的好朋友Lou,无时不刻都在照顾着他,专心、细心、耐心,无微不至。

遇到任何可供选择的时刻,Lou都会问Andy想要哪一种,而Andy永远看都不看就随便往旁边一指,面无表情地用伦敦腔说着那经典的台词:“I want that one.”。经过反复再三的确认之后,Lou便按照好友的心意照办,结果每次拿到手之后,Andy都会后悔。

每当遇到新奇有趣或重要现实的问题时,Lou都会和Andy绘声绘色地讲解,而Andy永远都不耐烦地说着“Yes,I know.”其实他根本什么都不知道,但却用无辜而冷漠的表情说着那句话,表示自己懂得很多。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Andy其实并不是瘸子,每当Lou搁下Andy去买东西或问路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Andy在后面做出各种惊险动作来,比正常人还要矫健勇敢,当Lou买完东西,Andy又已安然无恙地坐回了轮椅……这让人想起了坐牢的“周星驰”可以从监牢栏杆里钻出来,办完事又自然而然地钻回去。

他们之间的故事基本千篇一律,只是换了一下Scenes and objects,但带来的喜剧效果却非常明显。英式幽默在麻木的重复中得到喜感,虽然Andy永远那么可恶,Lou永远那么愚蠢,但我却非常喜欢他们。

Andy就像个是个顽皮的孩子,对家长的话总是漫不经心,经常做恶作剧,却又离不开家长的约束,缺少了家人就会觉得孤独无依,所以宁愿装作是个忧郁可怜的残疾人。而Lou与其说是朋友,不如说就是Andy的家长,永远溺爱袒护放纵自己的孩子,被孩子的纯真迷失了双眼,看不清Andy的本来面目。小小的意外是一种情趣,他们之间的友情是《小不列颠》里最温情的一段,他们的故事也是最令人回味的。

Part 2 易装前台

“英国人的办事效率非常之低,尤其是医院挂号处和旅行社报名点。”这句话可以作为这个场景系列的标语。

挂号处的护士也好,报名点的前台也好(都由David Walliams反串扮演),在面对所有来看病或订票的客人,一直摆出不耐烦的态度,永远很无辜地摇着头回答“computer say no.”让别人同情她的无可奈何。

其实她每次不过是随便乱按几下键盘,电脑里根本什么都没输入,而那些傻乎乎的病人和旅客竟然都相信她的疯话,认真地与其探讨。

这种以假乱真的情景也是英式幽默的重要手法之一。如果说医院作为福利单位,护士用这种不负责任的方法驱走病人是一种偷懒的方式,那么旅行社作为盈利场所,前台居然想尽办法去赶客就让人费解了。不过,越愚蠢,才越像英国人。

更让人受不了的就是,每当客人吃了闭门羹或弄得一头雾水的时候,心情已经极坏,前台小姐还要煞有介事地向顾客恶咳一声,把细菌和废气传播给别人,英国人的恶作剧就是那么天真无邪,让人雷到极点。

Part 3 店主和顾客

一个顾客每次都去不同的店里买东西,而店主永远也还是同一个人。虽然每个店的摆设和卖的东西都不一样,但出现的买卖双方却永远一样,就连穿着打扮也没有一丝变化。

这名客人每次来都会要一些很具体很详尽的东西,其实就是现实中不可能买得到的“特殊”商品(比如他要买一部已经知道所有细节的电影,但可能还没拍出来;比如他要买一幅“绝望的马”画作,那只马还有一点希望都不行)。

而店主更是对自己的店里的东西毫不熟悉,就像是个新来的打工仔,什么都不知道,每次遇到客人出的难题时都会突然灵机一动,神秘地向后一退,靠近货仓门口,然后大声喊着“Margaret! Margaret!”,要等几秒才会有一个女人应答,而这个女人永远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在这空闲的几秒中,店主每次都会做一个尴尬和腼腆的表情以示道歉,而客人会看似友好又看似奸诈地笑笑,这个细节常以特写来描绘,所以很富喜感。接着就是那个神秘店员Margaret传来一句,店主重复一遍,客人回答一句,店主又重复一遍,他成了店员和顾客的传话筒,变得毫无存在感,成为一个荒谬的可笑角色。

这一系列让我想起《马大帅》里范德彪买茄子讨价还价和开解梦馆与人争执的场景,英国人的幽默和东北人的幽默确有很多想通之处,两者都能在平凡庸俗的生活中寻觅到别人看不到的小乐趣。

————

这部剧中腐文化太多,和《憨豆先生》、《IT狂人》和《布莱克书店》相比,显得不够“纯良”,但是由于两位主演David Walliams、Matt Lucas的演技令人大开眼界,所以也征服了我们这些英剧迷们。更难能可贵的是,整部戏的编剧也是这两位天才。

话说起来,东北文化也开始有点腐倾向了,《本山快乐营》有一集赵四求王长贵给他单独发一条新年短信,说:“只要你不让我和你一块住,其它让我做什么都行。”之后还像个女人一样在王长贵身上捶了起来,撒娇地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呢呀?”和《小不列颠》有异曲同工之妙。

————

△英式与中式

“I want that one.”

“Yes,I know.”

“computer say no.”

“Margaret! Margaret!”

这四句话在本剧的几个单元里都是画龙点睛之笔,就像周星驰和赵本山作品中的那些经典台词一样,让人脱口而出,用于任何场合。

喜欢英式幽默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去思考英式幽默与周星驰、赵本山的作品有何关联,认为港式搞笑片和东北喜剧,和英国扯不上边。

但从幽默的原理上讲,世界各地最接近英式冷幽默的其实就是周、赵的作品,只不过三个地方的文化内涵有所差异,所以需要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去表现,英国喜剧以情景剧为主,周星驰以电影为主,赵本山以小品和电视剧为主。

————

△英式与美式

像美国那种比较通俗易懂的“热幽默”,往往出自聪明人之口(比如美式幽默的高手马克·吐温),会让人微微一笑,更像一种“机智”,现代的好莱坞电影更把滑稽当做一种重要的搞笑手段。

而英国人的“冷幽默”则不容易理解,往往出自于笨人之口,让人从内心深处放声大笑(英剧中每逢笑点随时伴有观众笑声,中国情景喜剧也是如此),甚至难以止住,那是一种“笨拙”。

美国人也描述笨人,但他们的笨人造型古怪,性格奇异,表情夸张,一看就是刻意表演。

而英剧中的笨人生活化了,上至王室内阁,下至贩夫走卒,都可以是笨人,往往出人意外又真实可信。

我恨不得立刻飞去伦敦体验一下笨人们的生活。

不过听几个英国留学的朋友说,真正的英国生活并不像电视剧中那么有趣,我想,正是因为生活本身枯燥无趣,而英国人会享受这种无聊,将麻木呆板变成一种乐趣,才是他们的独到之处。

美国人好玩的事情太多,所以把精力花在了刺激的挑战上,而不会像英国人无聊到揶揄生活的点点滴滴。

相比于《生活大爆炸》,我更喜欢《IT狂人》。报纸上有一篇文章总结的很好:“英国人向来看不起美国人的幽默,认为其缺乏智慧,粗俗傻气,而美国人也讽刺英式幽默阴冷啰嗦,冷漠无情”。

————

2012伦敦奥运会举行在即,不知这些保守谨慎又笨拙荒唐的英国人会给全世界的观众带来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2018年按:后来憨豆果然在开幕式上让人捧腹大笑。)

Whatever,I love the British people.

2012.5.5初稿2018/7/10修改

 7 ) typical speechs in the show

"Champagne, Champagne for everyone."
"nu ba, ya ba, nu ba, ya ba.... Oh my God, I so can't believe you just said that."
"I'm the only gay in the village."
"Ya, I know.... I want that one"
"Computer says na..."
"Looking in my eyes, looking in my eyes, the eyes, the eyes, don't look around the eyes, not around the eyes, looking in my eyes!"
"Oh, he is gorgeous!"

Can you recognize those? Andy in the wheelchair is my favorite.

I hope a better remake of the show will come out in HBO, can't wait to see it.

 8 ) 07年随手记下的对小不列颠的大大的爱

偶然撞见《小不列颠》(Little Britain),首相和助手间开着俗里俗气的优雅的玩笑,不知不觉间便看了下去。不知不觉就一季两季看了个痛快,加上舞台版。BBC真是聪明,一个剧控制在三十分钟,唬住了我这样没有耐心的观众。

    由于事先不知道主要演员只有两个,花了好长时间,才让自己相信那么多角色始终是那两个人神奇的变装。A饰演的包括演出公司经理、商铺老板、异装癖者C、年轻人E、智障者G、种族主义者J太太的朋友I太太,叛逆少女K,减肥班督导M太太、孤独的同性恋男孩P、超级肥胖又爱裸奔的泡泡夫人……B饰演的包括迷你艺人、奇怪的顾客、异装癖者D、年轻人E的朋友F、照顾智障者G的好心人H、种族主义者J太太,××失禁的L太太,某苏格兰城堡旅馆老板N,首相的助手……我一下子能回忆起来的就有这么多。

    演技绝对大拇指,加上化妆道具,个个人物神气活现,夸张又真实。不知人物设计的背后,有多少智囊。众多角色的重任担在两人肩上,角色彼此独立,丝毫不会串味,真是不容易。艾特金森的黑爵士出场时,至少还叫人时不时想起憨豆。到了“小不列颠”,一个个小人物跑上台来,好似永不停歇的走马灯,以为千军万马跑过,其实就是那两匹马。

    种族主义者J太太,但凡吃到有色人种的食品,都会大大呕吐一场。编剧也真够恶心,每集里都有超级夸张的呕吐场面,呕吐物消防龙头般喷洒在演员身上。也就是将种族主义者的形象画大了一圈,虽然可以说是讽刺,但多数观众的笑声(短剧播出前录好的笑声)仍是对J太太滑稽行为的包容。观众是为了放松,为了笑来看剧的,不会多事地站出来批评里头的主义。

减肥班督导M太太也是种族主义者,只不过这不是她这个角色的主要亮点。她很爱让班上唯一的印度学员回答问题,又不失时机地挖苦她。某次,印度学员中得彩票大奖,M太太温柔地碎碎叨叨好一阵,目的是想从印度学员那分点钱来,得不逞后,又叽叽歪歪好一阵,念叨自己这个活了几十年的积极买彩票的英国公民一个仔没中,上帝却眷顾了印度人。这里让我想到This is England,2006年的电影。电影中充斥着80年代光头党高亢的排外的令人悲哀的爱国情绪,如果那可以被称作爱国情绪的话。我还记得光头党“领袖”的一句词:We are not racist, we are nationalist. 可惜,这样的爱国是排他的,自私的,不宽容也不博爱。须知,他们挂在窗口的旗帜英格兰旗,红十字旗,圣乔治的红十字——并非国旗。

又想起Katie Melua唱道:If a black man is racist, is it OK? If it’s the white man's racism that made him that way.

 短评

s1 over.看了live,倒了胃口,装疯卖傻的英伦版二人转嘛,罢了

6分钟前
  • boks
  • 还行

两个人嘲讽了整个国家。。

9分钟前
  • kindsos
  • 力荐

各种恶搞各种囧 尤其喜欢首相+助理组合 但这剧绝对用力过猛了

11分钟前
  • 人可
  • 推荐

真是太逗了

14分钟前
  • 暗淡整个宇宙
  • 推荐

笑得俺脚趾头直抽抽

17分钟前
  • 星之继承者
  • 力荐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8分钟前
  • 甲马不是马
  • 力荐

1、英国各地口音、方言、俚语全角度扫盲 2、搞笑二人组的多角色天才cosplay 3、重口味英式幽默,乐到我快死. btw,David Walliams同学正常情况下绝对是质量上佳英伦范儿帅哥一枚

21分钟前
  • 弥呀
  • 力荐

看见熟人嘹~~~

22分钟前
  • 花都满
  • 力荐

我也好爱Prime Minister啊~(Sebastian:Bitch!

25分钟前
  • 三七
  • 推荐

神作!相当符合我的恶趣味!这才是在飚演技啊!

28分钟前
  • 大坏蛋先生
  • 力荐

从来没看过这么崩溃的片……出离猥琐到达猥亵了都……到底有多少人为了秘书和首相坚持着……

30分钟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推荐

典型的英国喜剧,高级幽默与低级恶搞之结合

34分钟前
  • Wristcutter
  • 力荐

总拿同性恋和肥胖说事。。。

37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无敌演技 无敌贱

40分钟前
  • Ragdoll™
  • 力荐

很特殊

41分钟前
  • 明明
  • 推荐

去看亚洲杯的路上看了一集,很不错,,

44分钟前
  • WAKEUPSTUPID
  • 推荐

Look into my eyes, look into my eyes, the eyes, the eyes, not around the eyes, don't look around my eyes, look into my eyes, you're under.

46分钟前
  • 大飞
  • 力荐

在变态中搁屁,无敌贱贱二人组(3季)

47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Sebastian和首相有爱~~~

49分钟前
  • いいね
  • 力荐

挖哈哈!!重口味!!!!1

50分钟前
  • sideshowbob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