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头士乐队:回归

欧美剧英国2021

主演: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林戈·斯塔尔,乔治·哈里逊,Mal Evans,迈克尔·林赛-霍格,乔治·马丁,Heather McCartney,琳达·麦卡特尼,小野洋子,比利·普林斯顿,莫琳·斯塔基,Geoff Emerick

导演:彼得·杰克逊,迈克尔·林赛-霍格

播放地址

 剧照

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2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3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4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5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6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3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4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5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6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7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8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9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6 21:03

详细剧情

  记录的是披头士如何录制出经典名曲&专辑《Let It Be》。基于长达55小时的此前未曝光录像,包括披头士在录音室中制作的少见画面,拍摄时间为1969年1月2日-31日。1970年5月,《Let It Be》专辑发行,而当时乐队刚分崩离析。录像高潮为披头士那场著名演出——在伦敦萨维尔街苹果唱片公司总部旧址屋顶上的表演。

 长篇影评

 1 ) Get Back的杂乱观后感

一次看完了将近八个小时的纪录片,大量之前没有公开过的片段让我看得十分过瘾。这次看完Get Back也让我对每一个成员有了新的看法。

和以前一样我还是最喜欢Paul,我觉得我跟他真的很像。在整个计划中只有他一直在带着大家往前走。Epstein去世之后大家没有了“家长”,都变得很散漫,Paul很想督促着大家把这个project做好,所以不可避免地会说一些不中听的话,但George和John反而会对此产生抵触情绪,搞得大家都挺难受的。

在Rooftop Concert唱Dont Let Me Down 的时候John忘词了,Ringo和George都在旁边笑,但 Paul却笑不出来,表情很凝重,等John想起歌词才笑得出来。

I‘ve Got a Feeling 在录音室里录了很多遍都录不好,制作人Glyn都觉得OK了,但Paul就是不满意。反而最后在天台演出的那个版本是最好的一次,包括George的那段吉他solo也很好,最后这个版本也收录在了专辑里面。

各个细节都可以看得出来Paul真的是一个对自己很高要求且很自律的艺术家。他永远是我的榜样。

John也是一个天才,但是真的太散漫了。以前和Paul一起搞创作,质量真的太高,但和小野洋子一起之后就走了另外一个路线。每个人审美不一样,我还是喜欢他之前的作品。

George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可是在Lennon- McCartney组合的光辉下没有了自己的创作空间,他想要退出也是情有可原。

Ringo还是一如既往的可爱,每一次排练都准时到场,性格也很好,真的很让人暖心。虽然不怎么说话,但是能看出来他对这个乐队也有很深的感情。

黑人小哥Billy的加入让整个乐队有了新的活力,他进来之后整个乐队的气氛都变得不一样了,那一手电子钢琴真的给很多首歌曲都注入了灵魂。太牛了。

一开始在Twickenham彩排真的太难受了,大家天天都在吵架,根本排不出曲子,后面搬到Apple Studio真的好了很多,又是一个孟母三迁的故事,一个好的地点真的可以改变很多东西。

最后真的很感谢导演Lindsay-Hogg。一开始也是他提出了很多建议,去北非演出的点子我太喜欢了,可惜最后没能实现。在整个project中他也给了很多建议,作为一个只比John大几个月的同龄粉丝,是他鼓励着他们四个一路坚持下去。

最后的Rooftop concert他也真的准备得太好了,哪怕在演出当天他都还不知道Paul想不想上去表演。十个机位,安排现场采访,hidden camera,真的牛,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真的太崇拜他了。

自此,Beatles的每一张专辑都过完了50岁生日了,相关的活动也都已经结束。粉丝们的下一次狂欢会是什么时候呢?虽然不知道到那时候还会不会有现在这么多喜爱Beatles的人,但肯定要算上我一个。

 2 ) get back

不懂剪辑,所以不清楚后期制作会对事实产生怎样的影响。不过话说PJ真是做到了顶级粉丝啊,八个小时披头士加六部中土,羡慕死。 把所有了解到的虫学资料在这里写一通也没必要,姑且记一下令人印象深刻的点: 首先不评价洋子,只是欣赏不来她的叫声……后边希瑟学她太有趣了。列侬的艺术家个性在片子里体现很好,不仅包括各种神奇整活行为,还包括一本正经给队友推荐那个后来把他们坑惨的经纪人的时候——不过苹果公司倒闭那件事太复杂了,唉。 其次,哈里森夫妇俩没考虑做过时尚节目吗?太会穿了。佩蒂一个镜头,好漂亮。小乔那把琴上画的嬉皮风格花纹也很好看。不过小乔态度一直阴沉,后边吉米键盘手来的时候才肉眼可见变好了。小乔的个性和位置已经不适合待在团队里了。 麦卡真是顶级天才啊,等迟到队友的空档里写歌那段把人看傻了,有些人生来就是做艺术的。其实泡爷是真正把人事看得清楚的那一个,性格如此。 林果性格真的好棒啊。真的,队里有这样一个人太棒了。

天台那段给人印象深刻的首先是街头采访,行人对披头士毁誉参半的态度。现在隔五十多年来看显得更真实——片子里提到的,当时的那些报纸报道和事实形成的反差可笑而可怖。还有,录节目的时候给人家餐桌上的花束里藏个录音机,这行为……

然后是最喜欢的一个细节:警察接到一堆投诉说太吵了,在公司门口和天台扎堆喊关扩音器,于是经理Mal上天台把主扩音器关了。列侬和小乔先愣了一下:"关了?"紧接着小乔一个反手又把扩音器打开,做了个类似翻白眼的表情,几个人当没事一样又接着唱下去。

可以,这很有趣,这很摇滚。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像那些警察和路人一样的普通人。披头士的名誉和财富能让他们去做很很摇滚很酷的事情,并且这一切会流传下去,而某些"现实"则不会被写入历史;然而这是他们自己赢得的也是应得的能力——这是艺术在这个世界上的权利。

褪去艺术,他们也只不过是普通人。

艺术是解药。

 3 ) PART 1 观后感

第一部分以George离队作为结尾。

纪录片的对话中充斥着数不尽的同时代的人与事,以及太多太多有趣的梗,比如他们在排练室里重复当年在《一夜狂欢》中的台词。一下子回忆不起来所有的细节,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仅仅想分享一下几位人物给我的感觉,只是自己的感觉。

George Martin是个非常稳重、务实且真诚的人。

Sgt. Pepper之后的Paul的确很强势(不至于粗鲁也不至于独裁),但他的确也很强大,是中流砥柱。Paul在这头七天基本上就已经创作成形了Let It Be中最重要的几首歌(甚至Abbey Road里的组曲),且不是从储备歌曲中改编的。第一部分中Paul与Northern Songs最大股份持有人Dick James的互动非常微妙,能看出在当时Paul就已经察觉出端倪并且很不待见他了。

John的确不再像早期那样领导乐队了。在第一部分中,除了Don’t Let Me Down以外他参与创作的全部是乐队不完善的储备曲目,但也很大方的贡献出了自己的Across the Universe。也许是因为他如今多出来的艺术家身份令他分心,比起曾经的clever beatle如今他的角色更像是一个funny beatle。

George在性格上是一只猫,非常典型的猫。他创作的歌在当时的排练室中的确表现力不强,他自己也说了都是些慢歌,且不便用于演出。但是从多年后的结果看来,只有真正照着他自己的意思来才能把其长处放大。也就是说,他的音乐有多好,在录制出来之前可能真的只有他自己知道。从George与其他成员的争论中可以感觉到,他貌似是整个披头士中最不披头士的一员,因为他的很多尝试都是与披头士所定义的摇滚乐背道而驰的。事实也恰恰证明,绝大多数外民族的文化元素和音乐元素——甚至各色各样的人,都是通过George进入披头士的世界里。我认为George可能是一个自身才华大于自身能力的人,不过我当然没有资格这么说啦!

Ringo真的很真诚、很幽默、很大方也很欣赏另外三只beatles。可能是因为此前已经有过一次离队史,此时的他心态更成熟,他很认真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同时也承认自己在创作能力上稍较逊色。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显得处境尴尬,反而,仔细观察的话可以感受到:没有他的话这支伟大的乐队貌似更容易分崩离析。

期待PART 2!!!!!!!!!!!!!!!!!!

 4 ) Lovely George

A great event which you‘ve already got the answer like the Titanic.

预想会是一个充满悲伤与情怀的《史诗巨制:指环王版LET IT BE 》(bushi),边哭边痴汉面对他们的高清帅脸

“好想回到他们的年代”是内心的呐喊,但是也要感谢21世纪的科技不是?

8h纪录片用了一周时间看下来,对泡更理解了很多(sorry Paul!),平衡各个成员和制作人的个性,他有才但也很努力。

这周在豆瓣也看到很多大佬扒得Beatles 的历史和八卦,看到了更立体更多面甚至有黑暗面的他们,但是今后听他们的歌看他们的纪录片依然会热泪盈眶,他们依然有着我想活出的态度和学习的地方。

乔说他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得到了许多人这辈子追求的(物质层面),于是他更专注于追求精神层面的丰富与深度(Martin Scorsese, 2011)。在与他相仿的年龄(应该比他年轻几岁的),会不会与他有同样的对生活对自我认知的迷茫?(尽管我一穷二白也没有什么天赋)

如果乔没有创作能力,他在队里会更舒服开心吧。心疼乔TAT


下面是花痴时间

乔的发型也太可爱了吧,简直是美丽的洋娃娃^ ^

浓密的大波浪,圆圆的眼睛,微笑露出的虎牙^ ^

呜呜第一集结束

You are the best!

他在角落里低头拨弄吉他任时光流逝,岁月静好^ ^

排练的时候自己默默玩“哇音”像对玩具爱不释手的小朋友^ ^

超爱吐司三明治小饼干红茶还会调酒^ ^

想要蝴蝶结领带的精致boy^ ^


请参观乔老板的衣柜

衬衫4件(绿,红,蓝,白)高领针织打底2件(粉红,姜黄)灯芯绒裤子4件(墨绿,红棕,棕,黑)丝巾2条(花,黑)

粉色高领针织+红棕色灯芯绒裤子

高领针织2

草绿色衬衫+丝巾

草绿色衬衫+墨绿色灯芯绒裤+帆布鞋

红色衬衫+水蓝色牛仔裤

深牛仔蓝色衬衫+水蓝色牛仔裤+工装靴 (红白条纹袜子cute)

雾蓝色针织开衫+丝巾

红色衬衫+棕色灯芯绒裤子+帆布鞋

水绿色衬衫+墨绿色灯芯绒裤子

白色衬衫+黑色丝巾+黑皮鞋

这个大花棉鞋很fashion哦

紫色翻花衬衫+粉紫竖条纹西服套装(突然变风格了)

粉色衬衫+黑色马甲+红棕色灯芯绒裤子+棕色皮鞋

白色圆领针织+水蓝色牛仔裤+白袜子

红色衬衫+翠绿色休闲裤+帆布鞋(好家伙去天台为什么混搭不按suit穿了)

(图片均截自b站,视频链接 披头士乐队:回归 The Beatles: Get Back (2021) 第1-3集 中英字幕_哔哩哔哩_bilibili

 5 ) 2021.12.5 《The Beatles:Get Back》

1969年在特威克纳姆摄影棚里,四个来自利物浦的曾经的青年偶像留起来长发和胡须,英伦入侵时的那四个青年似乎不见了,他们似乎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这时离他们10年历程的结束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了。

从《Rubber Soul》开始,the beatles开始走向了一个全新的道路,在《Sgt.Pepper's》之后,似乎就暗暗弥漫着一丝同之前不同的气息,不再占据主导的John,愈发独立的Paul,还有慢慢难以被继续压抑的George。第二集的开头Paul说“五十年后再看,就知道解散是不是因为Yoko坐在音箱上了”,三个人的独立似乎早就是一件确定的事了。

7个小时的纪录片将我们带回了1969年创作《Let it be》的22天,几近冗长的感觉使得电影的神话感消失了,我们好像真的回到了那最后的岁月。我们看到的不再是解散的阴郁与悲伤,而是那四个陪伴我们多年的偶像。

the beatles在1963年的专辑《Please Please Me》上留下了这张四人低头向下看的照片,1973年发行的精选集《the beatles 1967-1970》的封面再现当初的那张照片。他们依然是那个一群爱出风头的人组成的,有趣由紧密的团体。

 6 ) 纪录片《披头士乐队:回归》的两大看点

对我来说,这部纪录片《披头士乐队:回归》(The Beatles: Get Back,2021)有两大看点:

一是《魔戒》三部曲(The Lord of the Rings,2001,2002,2003)导演彼得(Peter Jackson,1961- )的剪辑。

二是前所未见的靓画质,因为它采用的素材是电影胶片,而不是视频档案。看这台机器:

观影史 211129——披头士乐队:回归

 7 ) 这才是永远的神

半个世纪过去了。

可是,披头士却是永远的。

他们曾经风靡全世界,如今依然在全世界流行。

无数的歌迷们始终如一的追随着这四个唱歌的英国小男孩,即使他们再半个世纪以前就已经解散,但他们的痕迹却永远存在着。

一首Yesterday,被全世界一遍一遍地传唱着;

一首Hey Jude,成为永不过时的翻唱经典;

一首Let it be,用最平静的温暖释怀一切,却又让歌迷们暗暗地沮丧。

因为这首Let It Be是The Beatles乐队的最后一支单曲,是一个无法挽回的句号,是一首绝唱。

不过,在看完流媒体Disney+制作的披头士纪录片《披头士乐队:回归》后,那种平静的温暖蔓延开来,照亮了所有的灰暗。

《披头士乐队:回归》

The Beatles: Get Back

共3集

《披头士乐队:回归》,记录的就是披头士如何录制出经典名曲&专辑《Let It Be》。

基于一份拍摄于1969年1月2日-31日,长达55小时从未曝光过的录像素材,包括披头士在录音室中制作的少见画面,以及150小时从未公开的音档,由《指环王》导演彼得·杰克逊一手打造,也取得了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林戈·斯塔尔和去世成员家属的合作,包括约翰·列侬的遗孀小野洋子、乔治·哈里森的遗孀Olivia Harrison,苹果唱片公司参与制作,才最后有了这部纪录片《披头士乐队:回归》。

只有3集,每集长度都在两个小时以上,诚意满满,剪的实实在在。

仅仅是沉没了半个世纪的素材再次出现这一条原因,就足够让人泪目。

《Let It Be》那段时间经常被看成乐队的动荡时期。

在1970年,导演迈克尔·林赛-霍格制作的电影《随他去吧 Let It Be》,就呈现出了乐队在那段时光的灰暗面,成员之间已经有了无法弥补的裂痕。

John Lennon坠入爱情的漩涡,和前卫艺术家小野洋子搞起各种新鲜事儿,对乐队似乎不那么上心了。

鼓手Ringo Starr也受不了自己老被使唤来使唤去,离开了又被劝回来。

吉他手George Harrison不想再做小弟;

只有Paul McCartney,拼尽全力的希望The Beatles能继续走下去。

但是,天不随人愿,所有歌迷的力量聚在一起也无法力挽狂澜。

1970年,披头士解散了。

这是有些歌迷至今心中都无法填补的遗憾。

不过,彼得·杰克逊的纪录片《披头士乐队:回归》,它的基调和氛围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虽然有各种分歧的预示出现,但是,仍然是积极的。

观众就好像亲身处摄影棚,近距离接触四个大男孩,看着他们四处嬉闹,有争执,有爱,都是些漫长的、琐碎的、珍贵的点滴,有些长,又觉得不够长。

就是那些琐碎,极大的满足了歌迷们,抚平了那些破碎的心。

也正是因此,《披头士乐队:回归》在豆瓣上拿到了9.6分,是我们一如既往的永远的神。

公众号【天天美剧吧】,40w美剧迷已集结,带你get追剧新技能

 短评

As you can see,Beatlemania never ends.听说这部纪录片之后主动了解披头士,所以看这部之前爱上了披头士,而看了这部之后则疯狂热爱披头士。庆幸的是还好没有错过四只虫🥰

6分钟前
  • Sylvia
  • 力荐

将近八个小时的记录,最后一张专辑,最后一场演出,以及一个伟大乐队分崩离析的必然。保罗:用尽全力想带着披头士作为一个乐队往前走;林哥:兢兢业业地打鼓,不管你们吵什么;乔治:你们都不尊重我弹的吉他,我要退出披头士,回家;列侬:我必须带着我的连体婴儿。。

11分钟前
  • 余小岛
  • 力荐

全片三集七个多小时,彼得杰克逊的大型追星活动。顺带造福全球粉丝。音乐好听自不用说,他们的衣服也都很好看啊。

14分钟前
  • 北纬三十四
  • 力荐

原来你们始终相爱,互相理解,彼此坦诚,但是你们也要去往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事情。因为互相了解走到一起,也是因为依然互相了解而分开。

17分钟前
  • helenharris
  • 力荐

【A】素材,素材,巨量素材,呈现出一部“对所描述事件和所涉及人物精准刻画”的超长纪录片。但剪辑是不会说谎的,眼神的始与终,人物前后剪辑中的关系对比,以及画面与语言的割裂,却又能生成全新意义。一种高明的,被经过重重包装的恶趣味表达。至于某个短评“还需要导演做什么”的观点,我想最后四十分钟的分屏演唱已经足够把你的脸打肿千百次了。

22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最后四十分钟激动得手舞足蹈

24分钟前
  • Stiles
  • 力荐

2020.07.11 标记想看,其实在19年年末就听说了。其实我真的没有什么能说的... 不想错过每一帧,大部分时间还是看的很开心,观察他们的创作过程很有趣。但是当他们说到任何关于未来、关于五十年后或者他们老去后会怎么样的设想时,就会心里一紧。“The rest is history. ”“We'll never get a chance to do it again.”“I'd like to say thank you on behalf of the group and ourselves, I hope we passed the audition. ”“这是1969年的宏大声音。”

26分钟前
  • WalrusTuTu☮
  • 力荐

第一集就太难过了。看着镜头聚焦打打闹闹自得其乐的列侬和保罗,然后转到话筒后面完全被无视仿佛局外人的落寞的乔治。''排练到午餐时间,离开披头士,回家。''

30分钟前
  • Sailing⛵️
  • 力荐

只是看了十分钟我就已经爆哭了呀……每首都那么熟悉要哭了呀

34分钟前
  • KellyKelly
  • 力荐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野洋子。因为她出现在好多排练和录制演出时的画面中。特别奇怪的是,她又不是乐队的,也不参与演出,但非要坐在乐队跟前或附近,让镜头不得不拍到披头散发的她坐在那里无所事事,有时就是玩弄着貂皮大衣,也不说话。。。超级诡异,就好像是阴魂不散的女鬼一样,甩都甩不掉。。。真的存在感太强了

38分钟前
  • Maggie_in_LA
  • 还行

乔治怎么每天都把自己打扮得这么漂亮

39分钟前
  • 卡里乌斯
  • 力荐

泡儿都说了,50年后,要是人们还认为披头士解散是因为Yoko坐在音箱上,那也太可笑了。然而50年过去了,这样思考的“粉丝”还大有人在。

41分钟前
  • 马可挖耳朵
  • 力荐

此前看过很多长长短短关于Beatles或成员的纪录片,买过所有能找到的专辑,还包括解散后每个成员自己的专辑,甚至还有一盘列侬儿子的专辑磁带,我也解释不清为什么这么喜爱Beatles,大概是因为他们而爱上摇滚吧,一生挚爱

46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力荐

队伍都靠保罗撑着,列侬因为那个女人心根本不在这边。

48分钟前
  • OldKing
  • 力荐

什么也不必多说,就让时间的无言去讲述吧。杰克逊及其团队的剪辑技巧和修复技术让曾经年轻的面孔从半世纪前胶片里复苏,新千年二十年后的我们领受遗赠的恩赐恍如身临其境打扰了一段隐匿生命的安魂,观摩抵挡时光摧折的杰作如何在分崩离析的最后「回归」拼凑成整。「最坏结果不过是诞生一部关于制作音乐的纪录片」,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沉没近八小时的清晰影像观看他们无所事事打磨乐章已经是无上幸事。一首来自过去的幽灵之歌,被回到未来的科学神迹和流媒载体复活归返。那些卓越灵魂随着退场时刻的帷幕拉启先后离开,陷入黑暗,最早陨落的星辰投下的阴影也最深重,当我们失去他的时间远比世界拥有他的时间更长,他有觉察到摄录抵达的永恒吗?五十年前的他们是否想过,声音的遗产可以征服时空和死亡的边界,颠覆地球,长生不老,活在所有共存宇宙之间。

51分钟前
  • 嵇澹
  • 力荐

小野洋子是不是自己没有家呀

56分钟前
  • Frankenstard
  • 力荐

先是六部中土,现在是七个多小时乐队纪录片,PJ告诉你什么是顶级粉丝

1小时前
  • dreamy
  • 力荐

信手拈来的last night‘s song 距离传奇前所未有的清晰 与前所未有的近 All the girls come on then dancing! Harrison‘s fisherwife and dwarves and bunchbacks!

1小时前
  • 四季豆炒饭
  • 力荐

看着深情对唱的侬哥泡爷,小乔心里一万只草泥马飘过,三个人的故事,我却不配拥有姓名,而小乔旁边的果子则表示,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1小时前
  • 木石子
  • 力荐

Lennon:懒散、政治见解、披头式幽默、Yoko;Paul:🎹🎸🥁🎤,精力旺盛、创作全才、反政府分子;George:吉他工具人、我有个想法、我要回家、有事请找Clapton;Ringo:zzzzzzz、下班😄

1小时前
  • Daniel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