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片其它1961

主演:马塞洛·马斯楚安尼,让娜·莫罗,莫尼卡·维蒂,伯恩哈德·维基,罗西·马扎库拉蒂,玛丽亚·皮亚·卢齐,圭多·A·马尔桑,维托里奥·贝尔托尼,温琴佐·科尔贝拉,乌戈·福图纳蒂,吉特·马格里尼,乔治·内格罗,罗伯塔·斯佩罗尼,翁贝托·埃科

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剧照

夜 剧照 NO.1夜 剧照 NO.2夜 剧照 NO.3夜 剧照 NO.4夜 剧照 NO.5夜 剧照 NO.6夜 剧照 NO.13夜 剧照 NO.14夜 剧照 NO.15夜 剧照 NO.16夜 剧照 NO.17夜 剧照 NO.18夜 剧照 NO.19夜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02:11

详细剧情

  这是发生在米兰的一对夫妻的故事。Giovanni Pontano(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Marcello Mastroianni 饰)是一个有名的作家,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Lidia(让娜•莫罗 Jeanne Moreau 饰)。他们来到医院看望Giovanni身患重病的朋友Tommaso,Tommmso对Giovanni的新书暂不绝口,然而疾病给他带来的疼痛让他十分痛苦。Lidia无法忍受看着这样一个病人,先离开了,Giovanni却被一个女病人所引诱。Giovanni再次见到Lidia时,两人间的气氛显得十分异样。两人先是去参加了出版社举办的Giovanni的新书发布会,随后又受邀去参加一个晚会。在豪宅的晚会上,Giovanni和主人的女儿Valentina Gherardini(莫尼卡•维蒂 Monica Vitti 饰)打得火热,两人接吻的场面被Lidia看到了。随后Lidia也和另外一个男人跳起舞来......这对夫妻的婚姻将走向何方?  本片获1961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长篇影评

 1 ) 夜会美吗?

如果要真正去欣赏一部较为严肃电影,首先要去习惯这部电影的特点。同安东尼奥尼以前的作品一样,《夜》的节奏舒缓,氛围平静,剧情波澜不惊,不熟悉他的观众,恐怕会觉得有些许无聊。但是,千万不要因为安东尼奥尼是公认的大师,就强忍乏味地去看这部作品。这也没啥好可惜的,如果一部电影不能启发你的思考,无法引起你的共鸣,甚至都没有带给你最基本的满足感,那么这部电影再受盛誉,对你而言也是无意义的。

当我在看《夜》时,我是从哪些角度来思考的呢?我并非是想破坏我对这部电影的整体感受,但是为了说清楚这一点,我必须得分条阐述。

人与人的疏离、个体的孤独

人与人的疏离是安东尼奥尼电影的永恒主题,在《夜》中这一主题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电影中的两位女性角色对身边的一切人都缺乏安全感。首先是男主角庞塔诺的妻子莉迪亚。影片开始于两人前往医院看望一位重病已久、生命朝不保夕的老友。莉迪亚难掩悲伤,提前离开。正当庞塔诺也准备离开时,一位美丽、但显然精神有问题的女子从隔壁病房冲出来,开始性挑逗庞塔诺。脱身之后,庞塔诺和莉迪亚汇合。在车上,庞塔诺试图向莉迪亚坦白刚才发生的事情,因为在他看来,这或许算得上是一次小小的不忠,但莉迪亚并不在意。其实,丈夫是莉迪亚首先开始疏离的对象,他们貌合神离的婚姻早已被剥离了爱情的成分,就像即将失去燃料供给的微弱火焰。庞塔诺是新起的畅销书作家,但莉迪亚厌恶他丈夫的这种生活,她不愿在丈夫的新书签售会上多呆一秒,因为那里都是人。

她走出去,在街上茫然地闲逛。跟随莉迪亚的视角,影片开始渲染一种个体孤独的氛围:街上的行人像发条一般,冷冷地执行着自己被设定的任务,僵硬而毫无生机;飞机引擎和汽笛刺耳的轰鸣几乎要刺破耳膜,但这个意象真正代表的,是无序扩张的商业社会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污染。莉迪亚是一个好奇的旁观者,但我们很难判断她到底是出于纯粹的无聊,还是出于真正的兴趣。她并不是一个完全中立的观察者,当看到有一群孩子打架,她会勇敢地上前劝架,但当对方尝试和她交流时,她却逃开了——她不想和任何人有过多的交集。

在与丈夫一同参加的上流宴会中,莉迪亚几乎没有和任何人产生交集。她只是在各个场地间,做着无规则的布朗运动,直到她看到了丈夫在宴会上与美丽的瓦伦蒂娜亲吻的场景。作为妻子的她,即使已经和丈夫疏离已久,仍不免有些震惊。出于一时的脾性,她破天荒地答应了和一个陌生男人跳舞,并一起进入了他的小汽车。但是,莉迪亚在在事情发展到最后一步前悬崖勒马。“对不起,我不能”。她如何能?即使对于和她同床共枕十几年的丈夫,莉迪亚也只能做到伴侣义务性的亲近,她又怎能在一夜间就接受一个陌生男人的抚摸呢?

本片的第二个主要女性角色瓦伦蒂娜,她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更为暧昧。一方面,她渴望与人亲近,当庞塔诺初见瓦伦蒂娜时,她正独自一人玩着无人知晓的游戏。当庞塔诺提出一起玩的时候,她没有拒绝。玩到最后,原本属于他们两人的小游戏竟然吸引了一大波人的围观,瓦伦蒂娜也并没有感到不自在。

另一方面,瓦伦蒂娜并不相信与他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有意义的。面对自己一见倾心,对方也有意的庞塔诺,她第一次萌生了渴望爱情的想法。但当瓦伦蒂娜得知庞塔诺是一个有妇之夫时,她“清醒”了。即便她一眼就看出庞塔诺和莉迪亚之间早已没了爱情,她还是选择了逃避。她清楚地知道,她与他人之间的距离已经太远了,即使是庞塔诺也无法逾越那一片无人的荒野,将她从空虚中拯救出来。

也许正如萨特所说:“他人即地狱。”

中产阶级对内心快乐的迷惘、绝望般的无聊

当天空突然下起了大暴雨,宴会上的男男女女第一反应并不是惊慌失措地找避雨地,而是狂喜地相拥跳进泳池嬉戏。这是全片中最荒谬的桥段,也最能体现在二战后财富重新积累的时代背景下,中产阶级报复式的追求快乐的行为。

这场戏中有个细节:下雨时,一位贵妇人如同癫狂一般狂喜,雨停之后,又癫狂一般地哭泣。通过雨中闹剧,导演几乎明示地表明,人们并没有因为日益丰裕的物质生活而变得更快乐。他们仅仅满足于肤浅的感官愉悦。感官愉悦是极其短暂的,当多巴胺潮在大脑中退去后,便是无聊、空虚和寂寞的深渊。人们就如退潮后沙滩上的小鱼一般,窒息着,接受太阳的暴晒,内心逐渐死去。

在影片的最后,庞塔诺和莉迪亚进行了久违的沟通。莉迪亚给庞塔诺念了他年轻时写给她的情书。庞塔诺一时间竟没有反应过来这是自己的笔触。当他意识到这一点时,他陷入了一种深深的自责与愧疚。他如何能将如此珍贵的情感忘记?他发狂似地亲吻莉迪亚,或是徒劳的弥补,或是迟来的示忠。然而莉迪亚却很清楚自己的内心:“不,我不爱你了。”

也许莉迪亚一开始就该意识到这一点。把一时的激情和无法兑现的承诺装入所谓“爱情”的概念中,就像创造了一笔不可靠的次级贷款,当残酷的时间和浮躁的现实磨去了新鲜感,一切都开始坍塌。

导演安东尼奥尼认为,人活一世,若仅仅是为了追求浮华虚名以及满足低等的生物交配繁衍天性,那么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在他的爱情三部曲中,男主角往往是内心脆弱的,极易受到这些诱惑的影响。男主们的心中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脆弱性与个体存在性难以调和的矛盾,他们的内心活动是纠结和复杂的,但导演运用极具张力的镜头语言和表现手法将这种复杂性显性地展现给了观众,例如《奇遇》结尾桑德罗悔恨的眼泪,以及本片结尾庞塔诺对妻子补偿式的拥吻。这是我认为安东尼奥尼导演最厉害的地方之一。


想再随便谈谈安东尼奥尼电影的风格。他是一个特立独行于当时时代的导演。他不认为电影是一项娱乐大众的艺术工具,相反,他希望电影能为人们带来思考,给人们空虚的精神生活下一剂良药。所以,他几近厌恶使用好莱坞成熟的手段为他的电影增加具有戏剧性的剧情内容。这造就了他的电影的空洞、平静的质感,这种质感让我在欣赏影片的前半段时,脑海中不想进行任何思考进程。当然,电影的前半段确实也是不需要思考的。“Don’t try to understand it, feel it”。我将自己隔离在房间,正如影片中的人物一般。而在看影片的后半段时,我走出来,时不时和身边的朋友进行交流,为的是实际感受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无”——因为我切实意识到了影片想要传达的那种主题。可以说,我对《夜》这部电影的思考灵感,都是在跳离影片之后才发掘的。

安东尼奥尼爱情三部曲中,每一部都会有我喜欢到想要背下来的台词,《夜》给我带来的,便是影片庞塔诺写给莉迪亚的那封情书。真正爱过一个人并且和其同枕入眠的观众都能发现,那封情书是情真意切的。我一字一句地读着这封情书的语句,不断在脑海中叠加意象,就仿佛跟随着最精确的地图软件,找到了曾在我内心中的那份最温柔的情感。在这里,不妨将这封情书摘录下来:

当我今天早晨醒来,你还在熟睡, 我听着你温柔的呼吸声, 看着你随意散落的发丝下紧闭的双眼, 我被深深感动了, 我想喊出来,叫醒你, 可你如此酣睡, 在清晨的微光中,你的皮肤闪耀着生命的光泽, 如此温润,如此甜美, 我想亲吻你,却害怕将你惊醒, 我害怕你在我的怀中再次醒来。 而我想要一种东西, 一种别人无法抢走,完全属于我的东西, 那就是你这永恒的模样, 在你的面容背后, 我看到了一个纯真的,美丽的景象, 向我们展示了我的一生, 那些将要到来的日子,甚至还有那些已逝去的日子, 我第一次感觉到,你一直都属于我, 这是怎样一个奇迹啊! 今晚将成为永恒, 带着你的温暖,你的思想,你的愿望。 就在此时,我意识到, 我有多么爱你,莉蒂亚! 我心潮澎湃,忍不住要哭泣, 这将永远不会结束, 我们终其一生都将如此, 不仅仅是亲密,我们还将属于彼此, 没有人,没有东西可以破坏 除了唯一的威胁——感情的消亡。 后来你醒了, 微笑着用手臂环绕着我,吻我, 让我觉得无所畏惧, 我们永远都将如此, 时间的流逝和感情的消亡,都无法摧毁我们之间的联系 。

 2 ) Frasi dell'ulitima scena

L: "Se stasera ho voglia di morire è perchè non ti amo più. Sono disperata per questo.vorrei essere già vecchia, per averti dedicato tutta la vita. Vorrei non esistere più,perchè non posso più amarti." G: "Se tu dici questo,che vorresti essere già morta vuol dire che mi vuoi ancora bene." L: "No, è soltanto pietà." G: "Non mi sono reso conto di niente, ho buttato via la mia vita come uno stupido. Prendendo senza dare o senza dare abbastanza." La lettera da G: "Stamane tu dormivi ancora quando mi sono svegliato. A poco a poco uscendo dal sonno, ho sentito il tuo respiro leggero e attraverso i capelli che ti nascondevano il viso ho visto i tuoi occhi chiusi. Ho sentito la commozione che mi saliva dalla gola e avevo voglia di gridare e svegliarti perché la tua stanchezza era troppo profonda e mortale. Nella penombra la pelle della tue braccia e della tua gola era viva e io la sentivo tiepida e asciutta: volevo passarvi sopra le labbra ma il pensiero di poter turbare il tuo sonno e di averti ancora sveglia fra le mia braccia mi tratteneva. Preferivo averti così come una cosa che nessuno poteva togliermi perché ero il solo a possederla, una tua immagine per sempre. Oltre il tuo volto vedevo qualcosa di più puro, di più profondo in cui mi specchiavo: vedevo te in una dimensione che comprendeva tutto il mio tempo da vivere, tutti gli anni futuri e tutti quelli che ho vissuto prima di conoscerti, ma già preparato a incontrarti. Questo era il piccolo miracolo di un risveglio: sentire per la prima volta che mi appartenevi non solo in quel momento e che la notte si prolungava per sempre accanto a te, nel caldo del tuo sangue, dei tuoi pensieri, della tua volontà che si confondeva con la mai. Per un attimo ho capito quanto ti amavo, Lidia; è stata una sensazione così intensa che ne ho avuto gli occhi pieni di lacrime: era perché pensavo che questo non dovrebbe mai finire, che tutta la nostra vita doveva essere come il risveglio di stamane. Sentirti non mia, ma addirittura parte di me, una cosa che respira e che niente potrà distruggere se non la torbida indifferenza di un'abitudine, che vedo come l'unica minaccia. E poi ti sei svegliata e sorridendo ancora nel sonno mi hai baciato e ho sentito che non dovevo temere niente, che noi saremo sempre come in quel momento: uniti da qualcosa che è più forte del tempo e dell'abitudine."

 3 ) 旧友、旧城与旧爱的死亡

文/caesarphoenix

也许是因为马斯楚安尼主演的缘故吧,看安东尼奥尼《夜》(1961)的时候总是想起费里尼《甜蜜的生活》(1960)。美女如云,浮生若梦,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在两部影片中都有所反映。但《甜蜜的生活》侧重的是描绘上层社会的荒诞空虚,演绎一个为物质所困、因思考焦灼的故事,而《夜》更大程度上表现的是都市人注意力的流散和爱情的死亡,近似生活流的纪录里隐藏着无限危机。
《夜》首先透过升降电梯的玻璃,让鳞次栉比的楼房、车流不息的公路时而模糊时而清晰的显现。全方位展现现代城市轮廓后,男女主人公共同好友托马索痛苦的表情随即占据整个画面。而这个濒死的男人正是庞塔诺和丽迪亚爱情与青春的见证,他们三个人之间有着纠缠、暧昧、充满激情与关怀的情感。看望托马索的过程中,丽迪亚无法忍受这样的悲伤与恐惧,先离开了病房,而后来走出的庞塔诺却被一个美丽的疯女人纠缠、无法自控近乎出轨。在这个影片开始的段落里,我们看到了崭新的城市、将死的旧友和遭受外在诱惑的爱情。
开车前往新书发布会的路上,庞塔诺告诉了妻子在医院发生的事,而丽迪亚却并不十分在乎,还告诉丈夫应将其写进小说中。随后妻子溜出了发布会现场,穿行过充满各种声响的城市,前往有着破败楼房、巨大空地、放火箭的学生的“他们以前居住的地方”。而丈夫则在家中焦灼的等待、四处问人。
这个段落的音响运用十分值得玩味,新书发布会是吵杂的,城市中车流、人声乃至喷泉都是喧闹不堪的,而快走到旧城时连打闹的男人都变得可爱,丽迪亚甚至露出了笑容。而破旧楼房传出的钟声与孩子的哭声,和前面的声响更是大相径庭。丽迪亚在这个段落中重新回到了过去的城市、过去的生活,她大胆阻止在空地上的打斗、兴奋地看学生们放冲上云霄的火箭、闲适地漫步于青草树下。在丽迪亚打电话叫丈夫来接她后,我们得知这里是他们曾经居住的地方,庞塔诺感叹到“真奇怪,这里一点都没有变”,丽迪亚却说“不久之后就会变了”。这个宁静而有趣的旧城终究会被现代化的建筑所覆盖淹没,那些曾经的故事再也无人知道。
回到家中洗浴之后,丽迪亚希望能够外出,两人先来到一家夜总会看脱衣舞表演,随后决定还是前去百万富翁盖拉迪尼家参加舞会。宴会充满着各式各样的寒暄,庞塔诺偶然遇到了瓦伦汀娜(富翁的女儿),两人在掷盒子的游戏中互生好感,接吻时被丽迪亚在楼上看到,而丽迪亚通过电话得知托马索在十分钟前已经去世。随后下起了大雨、并停了电,所有人在雨中都极尽疯狂,丽迪亚和刚认识的罗伯特钻入车中驶向旅店、但最终还是回来,见到向瓦伦汀娜表达爱意未遂的庞塔诺。瓦伦汀娜帮丽迪亚吹干身子后,庞塔诺和丽迪亚向瓦伦汀娜道别。
作为影片的主题段落(夜晚发生的一切),脱衣舞、宴会、大雨、两人和别人的暧昧与纠缠都很值得玩味。想要把知识分子招入麾下的百万富翁,为一匹马举行的庆功会,那些彬彬有礼的客人,正是空虚无聊的城市中产阶级的集中展现。而大雨中跳入游泳池、亲吻魔鬼雕像的女人、各种疯狂与荒诞的举止,更是脱去文明衣冠后对那种空虚无意义感的放大,那种除了欲望别无他物的人生。而迅速的爱上他人(在自己的妻子/丈夫还在场的时候),并且对自己伴侣喜欢上别人也无动于衷,更是说明两人之间的爱情早已消亡。
影片的最后,两人行走在草地上,丽迪亚告诉庞塔诺自己已不再爱他,并拿出一封信念了起来,一封庞塔诺已经记不得的当年写给丽迪亚的情书。庞塔诺不顾妻子的反对在草地上亲吻她,可是逝去之爱能够挽回吗?
影片结尾的段落是对逝去之爱的追念,丽迪亚读着当年庞塔诺写给她的信,那样的美与温柔,凝结着无尽的爱恋,凝结着对这份爱情永生的冀盼,而这封信也让庞塔诺重新感受到自己曾经的强烈的爱恋。庞塔诺的强求是一种动物性的不愿放手,然而爱情的消逝是一个过程,当所有的凝结、思念全部消逝,便再也无法挽回。
随着旧友的死亡,旧城的被抛弃,年轻时那个好的多的“我”永远不再,年轻时因为对“他/她”的迷恋产生的梦幻泡影被戳破,所见的是现实的卑琐与无聊。爱情是精神力的凝结与损耗的二律悖反,当这种精神力产生的所有元素(旧城、旧友、旧时的理想等)都消亡,便不再补充,那么再强烈的爱情也必有损耗殆尽的一天。而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便只能以怜悯、怀念为继。从这个意义上讲,若不再爱一个人,便等同于爱“他”时的自己已然死去。
而《夜》则是一份凭吊、一个记录、一首挽歌。

 4 ) 《夜》来临的前后

今晚在学院的黑匣子学术放映认真的看完了安东尼奥尼1960年的作品La notte.大二的时候本着对大师天然的崇拜,硬着头皮看过一遍《夜》,看完了但没看进去,就是我不懂但很牛的唏嘘。今天我依旧很困,通知上写的是《游览意大利》的放映,但进来一看,是《夜》。在不到十个人的放映厅中,22岁的我可能是现场年龄最大的人,看着这对夫妻的絮絮叨叨,黑夜在银幕内外同时来临了。

生活在处?生活在何处? 逐渐上升的玻璃梯和奔涌的车流,镜头不断上移,一切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远,我仿佛进入了天上,进入了四下空洞的虚无,进入了“上层世界”。

开场托马索在病房中挣扎,医生护士按住他注射吗啡。他生了什么病?直到结束我也不知道。但开场从外部的繁华到内部的痛苦,我感受到了安东尼奥尼对被现代城市包围的恐惧与焦虑思考。我们究竟生活在什么地方?现代城市构建的是一个怎样的空间?

乔瓦尼和莉迪娅来看好友托马索,三个人来回变换的位置,显示出了他们之间的微妙,旧的关系与新的处境,难以言说的情感充斥在病房中。精神失常女孩的跑出与介入使得乔瓦尼和莉迪娅一直蒙在暗层的情感被释放出来。表面日复一日的稳定由此被打破了,生活到底是什么?乔瓦尼在承认错误后想努力维持之前的生活,而莉迪娅直接出走开始寻找真正的生活。

知识分子!自私又富有同情! 作家,乔瓦尼是个作家,是个大家公认的好作家。他坦率,在和疯女孩接吻之后他用无法控制的冲动来辩解;他热情,在酒会上热心交谈,讲述故事,不断游走;他同情心极强,不愿在游戏中让大家押注;他富有魅力,吸引着许多女孩子。乔瓦尼专注于自己,他观察生活不断感悟,但这一切还是为自己的作家身份而形成专注。他在听到一个欣赏他的客人分享自己写的小说中独立女孩放弃自己感情的结局时困惑,还是在这一夜,他自己在经历着一刻时,瓦伦蒂娜的放弃更突出了他的自私。但对于他来说,这或许会是之后的好素材吧。

永恒的爱?还是怜悯? 在之前乔瓦尼和格拉迪尼两人进行对话时说过永恒。金钱财富无法永恒,格拉迪尼想要被人记住,所以他想雇佣乔瓦尼这个作家为他留下永恒的东西。可是这个可怜的知识分子貌似忘记了永恒是什么。

突如其来的暴雨,跳舞的人们纷纷向着泳池奔去,在这躁动的黑夜中,乔瓦尼在停电的大厅中不断寻找莉迪娅,直到看见了另一个她,而莉迪娅在另一个他的车中欢快交谈,稠密的雨和漆黑的夜隔开了两人,两人不在寻找,不在追寻。

“今天早晨,
我醒来的时候你还在沉睡。
我听到你沉静的呼吸,
透过遮住你脸庞的几缕秀发,
看到了你的双眼,
强烈的感情让我无法呼吸。
透过你的面庞,
我看到了一个纯洁优美的幻象,
从另一个角度反射出的你我,
包含着我的一生。
我看到时间的河流上,
流淌着我们将共渡的余生。
还有那些,
未曾与你相识,
为了与你相识的日子。
那一刻,
我意识到我是那么地爱你。
这感情是如此强烈,
让我热泪盈眶。”

莉迪娅念完这首诗,乔瓦尼问:“这是谁写的?”莉迪娅说:“是你。”

镜头逐渐远离两人,我又回到了我的生活之中。

 5 ) 暗涌(大师的次经典系列)


“今天早晨,
我醒来的时候你还在沉睡。
我听到你沉静的呼吸,
透过遮住你脸庞的几缕秀发,
看到了你的双眼,
强烈的感情让我无法呼吸。
透过你的面庞,
我看到了一个纯洁优美的幻象,
从另一个角度反射出的你我,
包含着我的一生。
我看到时间的河流上,
流淌着我们将共渡的余生。
还有那些,
未曾与你相识,
为了与你相识的日子。
那一刻,
我意识到我是那么地爱你。
这感情是如此强烈,
让我热泪盈眶。”

在戛纳60周年安哲罗普洛斯所拍摄的三分钟纪念短片里,已经苍老的让娜•莫罗悲怆地呼喊马塞洛的名字,再度深情地低吟影片《夜》中结尾的这段台词。以此怀念已经先行离去的马塞洛•马斯楚安尼,怀念这部跨越时光的经典和那已铭刻在电影来路上的深情。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体会出《夜》这部片子冷寂外观下那曾炽烈燃烧过的激情与热念。只有那些在自己的生命里感受过彻骨地绝望和无助,并如死去般感受过真实世界的虚幻的人,才会在这部片子中会看到自己精神世界的镜像,并发现它的每分每毫都惊人地准确。

关于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作为公认的在现代电影美学上最有影响力的导演之一,1912年出生于意大利中部城市费拉拉,20岁之前曾倾心于建筑模型,后来着迷于戏剧,还试图拍摄精神病院的纪录片。在40年代开始拍摄各种短片和纪录短片,50年代拍摄了处女作《爱情故事》,由此开始渐渐偏离流行的新现实主义道路,开始了他内在写实的“内心电影”,甚至是“反电影”的创作之路。
对于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而言,他的作品(尤其是60年代之后的片子)很难定义哪一部应被称为“最经典”,哪一部是“次经典”。在他风格成形后的“爱情三部曲”(《奇遇》《夜》《蚀》)及后面的《红色沙漠》《放大》《扎布里斯基角》《云上的日子》,每一部影片都可当作他的美学下令人惊叹的经典。于是写作他的“次经典”影片其实不过是挑选一部最令自己中枪的来与人分享罢了。
1961年,拍摄三部曲中第二部《夜》时的安东尼奥尼,已经由头一年的《奇遇》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跟据他的御用女主角莫妮卡•维蒂回忆,当《奇遇》历尽辛苦拍摄完毕,送去戛纳展映时,放映当场,有许多人窃笑并报以嘘声。放映结束后维蒂忍不住哭个不停。那天后不久,她与安东尼奥尼在酒店大厅里看到一纸声明,上面是长长的名单,都是一些重要导演、影评人、影迷、记者的签名,声明的内容是:“昨天,我们看了《奇遇》,这是本届电影节上最好一部电影。”因而安东尼奥尼在拍摄《夜》时他的美学风格已经得到了认可,也是在那时起,安东尼奥尼的名字就已经以他冰冷的笔触铭刻在了电影史长廊中的显要位置。
安东尼奥尼一共有两任妻子。他拍摄《夜》的年代陪伴在他身边的是前妻Letizia Balboni,她们的婚姻维持了12年,跨越了安东尼奥尼最好的创作年代,Balboni在后来谈起离婚的理由时曾说:“我们完全生活在沉默中,我们到了这个地步,彼此的唯一沟通,就是他需要我给他创造的角色提出建议。”
安东尼奥尼的沉默冰冷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电影。在他一生的全部电影创作中,他都在思考并深沉地阐述着一个核心:“我们知道在表露的意象背后,还有另一个对真实更忠实的意向,在那之后还有一个,层层包裹。但那绝对、神秘的真实,那真正的意象是没有人可以看得到的。以后或许会走到一个地步:每个意象、每个真实都会瓦解。抽象电影因此自有存在的原因。”

不存在的故事和真相
试着用语言有逻辑地讲述安东尼奥尼电影的情节,又几乎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因为他的片子像是由一粒一粒的沙子聚集起来的巨塔,片中每个景物、每个构图、每个眼神、每种移动都如影片的呼吸,在一呼一吸中平滑自然地构成影片整体的生命。我不禁踟蹰畏缩:我该如何表述他那大理石表面下暗涌的滚烫岩浆。
在影片《夜》中,要接近他的故事的尝试同样如剥洋葱般艰辛。主人公乔瓦尼•蓬塔洛(马斯洛•马斯楚安尼饰)是一个成功的作家,他的妻子莉迪亚(让娜•莫罗)与他结婚近十年。影片开始,夫妻二人去医院探望他们的朋友托马索,表面上他们相互宽慰地寒暄甚至饮起香槟,实际上托马索已经不久于人世,而相比于关心朋友的病情蓬塔洛更感兴趣托马索对他新书的赞扬,妻子莉迪亚则分分钟地想从病房逃走。然而真正的故事仍不是我们看到甚至猜到的模样,莉迪亚借口逃离了病房,悄悄地倚在医院楼下流泪,蓬塔洛则在走出病房后受到一个精神病人的勾引而与她几乎上床。现在这对夫妻自身和他们的关系已如同一个奇怪的谜团了。蓬塔洛在车上和妻子如实讲述刚刚发生的勾引事件,妻子只是淡淡地回应,像听了一个无关痛痒的故事,没有一丝嫉妒和愤怒。而后,在蓬塔洛参加他的新书发布会时,莉迪亚离开人群,开始漫无目的地在街头游荡。安东尼奥尼用他的方式观察着莉迪亚——这个在城市空间中迷失了的旁观者,他用莉迪亚看到的景物和人群表达着城市空间中的现代人想要逃离这个表象世界的种种冲动和恍惚。莉迪亚不知觉中回了她和丈夫刚结婚潦倒穷困时生活的地方,在那里她不自觉地阻止了年轻男人的打斗又惶恐地逃走,观看男孩子们发射的小火箭消失在苍穹深处……后来我们才知道之所以这些城市废墟的陌生的空间让人感到不适,是因为这里有她曾和蓬塔洛在此生活的回忆。一切动人都不再动人,一切爱欲都消散成一块块碎片散落在不可捉摸的孤独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一开始安东尼奥尼就完全没有任何要按部就班把观众引入故事的意图。
终于,影片中的夜到来了。那些在白日中强力绷住的裂隙,在夜的掩护下开始一块块掉落抖露出新的面目。蓬塔洛顺着妻子的意思先带她去酒吧观看了一场黑人舞娘脱衣舞娘的杂技表演,他仿佛在这具有强烈性暗示的表演里起了某种庸俗散漫的兴致,显得有些不一样,莉迪亚用她无所事事的好奇看着丈夫,像看一个陌生人的影子。夜晚,格拉迪尼家的大草坪上聚在一团的人们看上去那么突兀吵闹,与自然的夜格格不入。这些人看上去规律得体无伤大雅,他们很开心能在夜的掩护下拿出防御或装饰性的人格与周围的人产生交流,仔细感受简直如一个隐形的疯人院。在这场集体无意识的假面聚会上,莉迪亚第一次看到躲起来看书的、格拉迪尼家的女儿瓦伦蒂娜(莫妮卡•维蒂饰)。而蓬塔洛第一次见到瓦伦蒂娜时,她正在玩一个类似冰壶的游戏:硬块在光滑地板上的最后一行停下则得分(如同白日里人们生活的规则一样)。很快,蓬塔洛被瓦伦蒂娜吸引,与她开始愉快地游戏。同时,莉迪亚接到托马索病逝的消息,她面无表情地看着蓬塔洛在她眼皮下亲吻瓦伦蒂娜。
影片的高潮是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和突然发生的停电。这些聚会上的成人们像脱离幼儿园老师监管的小孩子一样狂欢起来,在夜完全的庇佑中洗刷掉逼仄空间的阴影,让肉体融入在这雨夜的大自然中,纵情享受着酒神精神的发酵。借着这样的机会,蓬塔洛前去找瓦伦蒂娜表白,莉迪亚则被一个男客带走。这一段雨中黑暗的室内和闪着银光的室外雨景简直是美得不真实,仿佛在如此梦幻的空间里再冰冷的坚壳都会产生松动。然而夫妇两人的出轨分别无果而终,城市灯光的照射仿佛都会让他们恐惧那照出了自己荒谬的画皮,但不同的是:莉迪亚是主动放弃了与陌生男子的亲热,而蓬塔洛则是遭到瓦伦蒂娜的拒绝。
说到瓦伦蒂娜,她漫不经心自娱自乐的飘忽像是安东尼奥尼本人气质在影片里的代言。这充斥着孤独灵魂的虚假世界于她来说更像是个游戏,活着的快感在于发掘游戏规则的真相和在游戏中得分。她能察觉人们无一例外的虚弱并接受自己同样不例外的虚弱。如同在她自己呓语般的录音里所说的:“我不想听无用的声音,我想去选择它们,有太多的言语我宁可不听,但你必须使自己顺从如海上漂流的波浪。”在蓬塔洛没听明白要再听一遍时,她便将这思维里随意抓取的片段轻易洗掉了。在瓦伦蒂娜看来,那些看上去有形的物体和可感的自我,都由一个个相互逃逸的瞬间组成,抓不住,也不必抓住。她既不认为男性的情感和强权是有意思、有意义的东西,也不需要以崇拜男性的方式确立自己的地位。相比男女之情,女性心灵间天然的亲近更真实也更珍贵,因此瓦伦蒂娜和莉迪亚一点也没有因蓬塔洛而产生隔阂,她们两女性间寥寥几语所触及的深度抵得过蓬塔洛一整夜自以为是的夸夸其谈。即使是蓬塔洛这样“成功”的知识分子男性代表,“自私自利又有同情心”,依然摆脱不了男人愚蠢追逐的无聊天性和残缺封闭的自我认知,安东尼奥尼对男人的鞭笞从来是不留情面的。而即使瓦伦蒂娜和此时的莉迪亚眼中的世界只是一片荒芜的人性沙漠,她们依然在遵守被赋予了“名”的各种现实法则并投入感情。瓦伦蒂娜说:“当我们试图传达爱时,爱就消失了。”她知道爱情逃离了她,并且明白为什么。但对于这些原因和故事的真相安东尼奥尼保持了缄默,他要观众自己去品,自己去悟。

夜的尽头,空悬的爱
“我常常想起我们的情感和心理处境的荒谬。更过分的是,荒谬地建筑和活在这些房子里,这样的爱,就像悬挂在空中硕大(和什么相比呢?)的球体里。”安东尼奥尼在他的笔记小说《一个导演的故事》中这样提到他的片子《夜》。
格拉迪尼之夜结束了,夜也结束了。天亮时疲惫的人们被迫再次面对他们各自支离破碎的生活,有人在失声痛哭。在各自的“出轨”中一无所获的夫妇俩走在格拉迪尼家的私人高尔夫球场上,莉迪亚告诉蓬塔洛托马索的死亡,并坦白了自己已经死去的内心。如开头所引用的台词所述,影片的最后,蓬塔洛不耐烦、不解、又有些吃惊地听妻子念着这篇无比优美的情书。妻子读完后擦去腮边两滴泪,乔瓦尼问她这是谁写的。妻子说:是你。蓬塔洛瞬间被自己击溃了。“原来在无意识之中我已经忘了我爱你,我已不知道我曾如此爱你,我不知道,如果我知道那是我,我一定还会一样爱着你。” 蓬塔洛也许是在这样想,因而他疯狂地亲吻着妻子,如同亲吻那个有爱有热情有希望的死去的自己,他不停地重复着“我爱你”,莉迪亚却一直喃喃着确认这个既成的事实:“我不再爱你了,你也不再爱我。”
我们的爱都会死去,如同肉体会消亡一样。连自我也都只存在于时空关系中的一瞬,我们不仅彼此断裂,我们还与自我断裂。真正的爱只是一个瞬间,那个瞬间在厚度上直通向永恒,但当那个瞬间逝去之后,我们握在手中的就只是爱情的尸体。爱情的尸体随着时间推移慢慢腐坏,最后能够留在心里记住的反而是对托马索这样的一无所得的爱情败者。我们能得到的一切势必将会化成一滩死水,还不如在未得到时就扼死在幻境的那份情感。莉迪亚多年后凭吊后者时,反而领略了托马索的爱之真味,托马索的爱因他的失败和死亡而成为了不逝的永恒。可即使一切爱的激情和热念都会变成一滩死水,我们还是无抵抗力地被卷入其中,顺从它腐坏变质,在尽可能抵御腐坏的过程中把自己和自己的情感越涂越厚,直至都如同木乃伊一样尊严而冰冷,仿佛这才是不可违逆的生命的真知。
安东尼奥尼选择用这样一种清冷、游离、反叙事的手段展现这个“非故事”的电影,并不是因为他对于剧中的人物缺乏热念,对故事缺乏激情,而刻意制造一种所谓“疏离”的效果。而恰恰是因为他是如此诚实严肃,而又对故事和他的人物饱含忧思,才能体会到现代人的热念和爆发力所面对的都市空间——是如此冷漠荒诞,充满神秘的外延,延伸向某个地方宇宙深处的地方不知所踪。他同时也发现了在一个跌宕起伏有头有尾的封闭故事中,根本放不下那么多他要表达的意涵,那些深至人性荒凉,高至宇宙迷思的意涵。故事天生的虚构性使人们在娱乐和刺激中什么也感受不到,因为他们不确定的一切,想感受的一切都在封闭的故事中被锁死了。而安东尼奥尼他要说的却是人的无主,宇宙的无根,思维的无常,一切看似来来往往相遇相知,其实不过是互不相交的平行线。
《夜》并不是个传统意义上的悲剧故事,它无非是讲了一对貌合神离的夫妇,两段无果而终的出轨。但它的悲剧无处不在,这是一种弥漫在一切人物事物景物之上的疏离和陌生,令人抑郁却又无力诉说。在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中,人和树一样,树和墙一样,墙和破碎的瓦砾一样,瓦砾和废墟里的时钟一样……片中的一切景、事、物,都被再度剥去了它们被我们赋予的“名”,再度成为他们本身:不过是那些镜头前无差别的个体,各式各样孤立的生命。堆积起安东尼奥尼电影的这些沙粒,每一粒都在消解着以沟通为基础的人类社会赖以构成的凝聚力。
安东尼奥尼不是导演,也不是在拍电影,他在用利用镜头和他的时空暴政书写关于现代人之殇的长诗。“Who is the third who walks always beside you?”安东尼奥尼以他的镜头发问,以他的镜头作答。《夜》中现代人表层之下的暗涌在飞速地消散。那些旧日的激情热念如阴翳笼罩在心上,像一种悲哀的注视,反观着自己消散中的肉体和不再有热度的灵魂。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在彼此相爱的那一瞬间起便开始逐渐远离,直至互不可见,互不可闻,只剩下对昔日色彩狂暴的怀旧和无助的啜泣。



   原载《环球银幕》301期 乔酒

 6 ) 如果有一天我就此失去,那是因为我不再爱你

    几乎所有的影片都没有片尾吉奥瓦尼写给莉底亚的信那样美,它充满神性,纯情又美,是永恒的一瞬。在吉奥瓦尼醒来,听到她的妻子在一旁那沉静的呼吸声,透过垂落在她脸上的缕缕头发,凝视着她的眼睛。如同他所写的那样,在那一瞬间世界上所有的瀑布都爆发了,她永恒的肖像终于在他心中唤起,光辉满照,他为这最终因为重负而落下的爱情留下了眼泪。
  
    然而(抛去二十世纪中期知识分子的危机不谈,)影片所描写的,恰恰是虚无,是疏离,是冷漠。我们甚至失去了因为冷漠的本性而作为他者来观看本片的经验,电影成了折射和反射映像的舞台,戏子是我们羞颔的分身:我们用莉底亚的眼睛在暗处窥探吉奥瓦尼,却发现吉奥瓦尼恰恰是镜中的自己,于是我们又藉着他去接触他心仪的少女,瓦伦蒂娜,结果却发现更加无法逃脱自己。是的,存在主义就是这样一场乏力的旅行,我们无法避免他者,继而无法避免自己。声音,在影片中永远是双重性的,就像吉奥瓦尼在信里所写的那样,“这样的生活没有任何人、任何东西可以破坏,我们面临的只有一个威胁,就是对这种生活习惯了而变得麻木不仁。”,像无法逃脱、又实则可以预见的命运那样,它最终跃然纸上,战胜永恒的爱情,而成为生活疲惫却理想的坟冢。
  
    一幕雨中的戏,真是拍得美极了。被淋透的汽车晕成一个剪影在时暗时明的夜光中行驶。在暗的地方,我们看不到坐在里面的莉底亚和罗伯托;在有光的地方,透过密落的雨滴,我们才不时瞥见莉底亚漠然的肖像--肖像,如果说那个在吉奥瓦尼身边静谧沉睡的她,代表着爱的永恒的肖像,那么此刻同样沉默的,除却了任何的莉底亚,终于在时间的流淌之中,形成了同样一个,强烈的却代表再也不爱的现实肖像。
  
    在挡着雨的交叉口,莉底亚亲自走下车,拒绝了调戏者罗伯托,然而真正让理智感到悲伤的是,她不爱而冷漠的思想,终于在草坪上向吉奥瓦尼脱口而出。在一段情感中,我们随时面临爱人变心,或者自己变心这样的双重恐惧。一个盲点是,或许后者比前者更易对自我的价值构成威胁。莉底亚的剖白是:“如果我就此死去,那是因为我不再爱你。”,而并非是“如果我就此死去,是因为你不再爱我”。在无法挽回濒死的爱情的同时,也同样无法拯救自己那颗不再挚恋的心,在被那种“比时间更长久,比习惯更坚固”的东西紧紧联系在一起‘以后,他们又被它紧紧分开,这是生命的素朴,或者,平庸。
  
    如果我就此死去,那是因为我不再爱你。但愿我已经衰老,但愿我的一生已全部交给了你。但愿我已不复存在,因为我不能再爱你了。就是这样。

 7 ) 话语的高速公路。

    喜欢安东尼奥尼的人,会因为他的叙事方式和镜头而发狂吧。

    前几天读到杜拉斯一篇小文《话语的高速公路》,里面有段话“在这一类不是一本书的书里,我愿意无所不谈,同时又什么都不谈,就像每一天,像任何一天的历程一样,平平常常的。”
    我想用这段话描述这部电影是再恰当不过了。

    影片围绕一对夫妻展开,只讲述一个夜晚的故事。
    他们不牵手,不拥抱,并肩走在一起时也留有恰到好处的距离。
    丈夫会欣然接受来自他人的诱惑,事后说给妻子听,她也只是不温不火说一些理智的话,丝毫不见嫉妒。
    她从丈夫的新书发布会上逃走,走回曾经的住所,然后打电话让他来。面对一片废墟,两人并没有太多激烈的感慨,只是淡淡说着不着不痛不痒的话。
    妻子回家洗澡时让丈夫递来海绵,得到的也仅是块海绵后稍显失落的眼神。在夜总会,丈夫出神望着舞女,而妻子出神望着丈夫。诸如此类还有许多细节,都可以单独拿出来一一分析。
    安东尼奥尼把每一幕都安排得很满。大多数走进镜头的人物都在兀自交谈,说着不着边际的话,政治,经济,衣服,无所不谈,却又什么都没谈。这对夫妻也自然被淹没其中。
    就是这样,这只是发生在极平常的一天中的一个极小的故事,一个关于爱情消逝的故事。
    他俩的爱情早已消逝,男人自己并未察觉。而有所察觉的妻子,独自经历着挣扎。影片开始没多久,lidia在医院楼下痛哭,那是她第一次感觉这段爱情的死亡吧。而在夜总会时冒出的那个点子,恐怕便是要将这一段故事彻底结束吧。最后念出giovanni曾经写出的信,就是为了点醒他吧。爱情已经结束了,已经死亡了,没有强装下去的必要。

    我喜欢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沉稳,没有肢体接触,却总带着诱惑的光芒。
    他用强光打在人物侧脸,造出厚重的阴影。他让人物在忽明忽暗之间穿梭,让光跳跃在眸子里,嘴唇上。
    影片最后,lidia缓慢念着那封情书,镜头不停变换角度。当她念到“在朦胧的晨曦中,你臂上的肌肉和喉头像是在颤动,如此温润,我真想把嘴唇贴上去。”时,镜头从上而下,拍到她的面孔,她的肩,她的小黑裙,和随着呼吸上下起伏的胸脯。左上角清晰,右下角柔和,仿佛真的有光闪耀在她的皮肤上,美轮美奂。
    两人最后在草地上打滚,接吻。肢体语言有力却僵硬,看上去突兀,奇怪。是啊,怎能不奇怪呢?这是一曲挽歌。是一出不愿承认爱已消亡,还在强力挽留的悲剧。
  
''no, non ti amo più, anche tu non mi ami più.''
''sta' zitta, sta' zitta, sta' zitta.''
''dillo, dillo.''
''non lo dico, non lo dico.''

死都死了,就随它去吧。

 短评

安东尼奥尼爱情三部曲之二,获柏林金熊奖。1.以24小时内的琐碎生活展现中产阶级的疏离孤独和爱情的幻灭。2.高楼升降机视角俯瞰城市起首,公园重温昔日情书结尾,至为动人。3.深焦镜,倾斜与不平衡构图,多用俯视角,对话少用正反打。4.雨夜驱车的光影流动,玻璃透视及反射的维蒂掷盒子场景+1。(9.0/10)

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夜》实是安氏六十年代三部曲中(相对而言)最枯燥的一部.垂死气氛中开场的前半部分展示了女性的观看――无疑来自罗西里尼-褒曼作品的探索:我们一再地看到Lidia游走,凝望,但影片却较少提供她的主观视点,重点乃是"她在看"以及"我们看着正在看的她";什么吸引了她的目光?事实上是世界的世界性(worldness of the world)――深焦镜头强烈地提示着这一点:同时极度清晰的前后景是绝对违反视觉规律的,但世界竟如此存在于影像中,它"太多"、"过分真实"了,以致触发了主人公的惊惧和探索.遗憾的是影片终究为这检视和呼告安排了一个可见的传统解释:Giovanni被塑造为与《奇遇》中的Sandro类似的人物,但探索者Lidia并不具备Claudia的力量,像她那样说出"我不认识你",然后推开他.

6分钟前
  • JeanChristophe
  • 力荐

我觉得自己就像那只猫,呆站在草地上看那个雕像看了一整天。

7分钟前
  • vivi
  • 推荐

在影片结尾,爱情枯竭后肉身的挣扎,只可能更加凸显欲望本身的贫乏性与无能性。在传统社会(男权)这其实就是男性的无能,而在现代社会,这其实是一种欲望最大化后的性无能。

9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在安东尼奥尼的影片中,有一份隔阂横亘在人与人之间,要么沉默着,要么追寻却心意不通。沟通不是爱的开始或推动,而是爱的结束。

10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力荐

@中间影院:片前讲解员说,安东尼奥尼在2007年去世,今年刚好是他逝世十周年,北影节因而举办纪念影展。而后,他提到2007年有个逝世导演(我以为他要说杨德昌→想看最近香港电影节弄了杨德昌纪念影展,朋友率先说出是伯格曼)伯格曼评价安东尼奥尼两部「无聊但又有意思?」的作品就是《放大》和《夜》。

1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爱情退去后只有倦怠,生活像夜一样沉重而冗长。当绝望地说出我不爱你了一如我死去,原来感情的消亡是可预见的,早前的文章唤起濒死的残喘,那是夜的尽头。

14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天渐渐亮了起来,吉奥瓦尼和丽迪亚在草地上穿行,丽迪亚告诉吉奥瓦尼她已不再爱他了,吉奥瓦尼不相信,丽迪亚拿出一张信纸,向吉奥瓦尼念了起来,信念完后,吉奥瓦尼问丽迪亚是谁写的,丽迪亚告诉他是他多年前写给她的情书,在赤裸裸的事实面前,吉奥瓦尼粗鲁的抱着妻子,不愿放开。丽迪亚闭上眼睛,任他抚爱,这是过去有过的,但已不会再有的那一切追忆。

16分钟前
  • 力荐

多年后只记得那场突如其来的夜雨,广场上跳舞的人像饺子一样纷纷扎入夏天的游泳池,亮闪闪黑油油的雨夜,他在停电的大厅穿过人群找她芳香的背影;她在他的车里穿过黑暗的路灯愉快交谈,这么大的雨,全然是稠密的帘子,隔开了他们漂移目光。在这个雨夜,他没有想她的去向,她也不在意他的离开。

2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四星半。当他终于忘了曾经写过的信,说过的话,才明白一切真的结束了。让娜·莫罗的话真是字字血泪。

2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重看。雨中跳游泳池,情书用作告别,大致道理是一样的,疯狂与哀伤之间的距离没有长过一夜。爱情的开始早已无从追溯,而结束也不过如此一夜。

27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不戴茶花茶花女,心之全蚀。旷地一带伤心碧,雨涨泳池

30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普通平常的一天,只言片语的交谈,仿佛什么都没说,却又感觉什么都说尽了。

32分钟前
  • esse
  • 力荐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是多么地爱你。感情是那么强烈,让我热泪盈眶。”一封过期的情书,一桩失效的婚姻,一颗死去的心灵,我们之间土崩瓦解。

3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特别喜欢结尾部分,昔日的爱语只能复述,不能重来。

41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力荐

知识分子就是以丧为标志的,活得痛苦,纠结,没什么勇气、力量、资源,就算是你的思想被权力、被商业接纳,需要漫长的等待,而你不过是始作俑者,过程中权利、商业的投入,跟你关系也不大。这还不算,知识分子还要跃入另一个混沌场中,爱情,也搞得疲惫不堪。女人裙装、发型、鞋子所有种类基本都在这。

45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我对他的爱如此厌烦,却让你心满意足。” 夜太美,令人憔悴。“今晚你们两个让我累极了”莫名笑场。

46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这是真正属于电影艺术的电影,用视听语言来无损伤地传递情感与思想,或许可称之为“状态电影”,没有明显的戏剧冲突情节,但故事很完整,发生在一天一夜之间,死亡是个关键词,停掉的钟表、不断丧失的情调(包括不限于爱情)、百无聊赖的空虚感。某种角度来说是费里尼的反面,狂欢虚无,太伟大了。

51分钟前
  • 支离疏
  • 力荐

工业文明对人类精神生活的侵蚀这一暗线主题贯穿始终,反复出现的飞机声、放火箭、建筑景观、火车、电等一系列工业元素合理的安置在影片的各角落。女主从大面积的白墙边走过,处于画面边缘位置这样的设计是由内而外的。在视听隐喻方面安东尼奥尼实在厉害,一切都由内而外的反映内心与精神,大妙!94分

55分钟前
  • 沉默在冥王星下
  • 力荐

竟然是评分最高的一部,看来确实豆瓣友邻千千万,伤感文青占一半。安东尼奥尼模式,是持续地通过情感关系刻画来表述个人批判性话语,其批判话语从本质而言并不深奥,较之费里尼、伯格曼、基耶等人,简直可以说是小清新。能够标记其地位的,可能更多是叙述过程中那股慵懒颓废的恍惚,充满形而上的优雅。

57分钟前
  • 未亚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