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车站

爱情片其它1983

主演:柳德米拉·古尔琴柯,奥列格·巴希拉什维利,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诺娜·莫尔久科娃,米哈伊尔·科诺诺夫,安娜斯塔希娅·沃兹涅先斯卡娅,Aleksandr Shirvindt,塔吉雅娜·多吉列娃,奥莉嘉·沃尔科娃,斯塔尼斯拉夫·萨达尔斯基,Alla Budnitskaya

导演:埃利达尔·梁赞诺夫

 剧照

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1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2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3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4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5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6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13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14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15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16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17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18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19两个人的车站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1 05:22

详细剧情

  钢琴家普拉东(Oleg Basilashvili 奥列格•巴西拉什维利 饰)的妻子开车撞死了人,为了妻子,普拉东甘愿顶罪。在审判前的一个星期,普拉东赶回家见父亲的一面。途中,他经过了一个普通的、喧哗的车站。  车站餐厅里,普拉东和美丽女服务薇拉(Lyudmila Gurchenko  留德米拉•古尔琴科 饰)相遇了。两人一开始因为普拉东抱怨餐厅的服务而互相结怨,尔后,普拉东和薇拉越聊越投契,普拉东还到了薇拉家作客。两人的爱情之火就在点点滴滴中点燃了,最终步入爱河。  普拉东入狱了。在难得的家属探视日,薇拉千里迢迢来看普拉东了。两人在监狱外的木屋内度过了难忘的一晚。

 长篇影评

 1 ) 一出悲喜剧,一场爱情,一个光明又动人的结尾

两个人的车站是苏联导演梁赞诺夫三部曲之一,是他一贯风格的“抒情式喜剧”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电影其实更像是散文般的电影,略带伤感但又不失幽默与闹腾。

01概述

是钢琴师的普拉东为妻子顶罪要坐牢,临审判前去看望父亲(也许是最后一面)。没想到在车站中途停车吃饭的空档竟然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情,他因为不想给难吃的饭菜付钱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后果,误了火车,拿不到身份证,晚上没有地方住,在等待拿身份证的时间又丢了钱包……

这一切都像是蝴蝶效应,将他引向了自己未预料的事情之中……

而他与薇拉的相识、相遇与相知,甚至是最后产生爱情,竟然是这一开始最不愉快的见面产生的最意想不到的效应。

导演采用闪回叙事方法来表现这样一场以爱情为主线的故事,于此同时通过火车站、车站附近餐厅等地点环境以及男女主人公碰到的人物,在台词与情节叙述当中来展现当时社会风情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配乐配合剧情,经典又动听。

影片以已经在寒冷的西伯利亚服劳役的普拉东去取修好的手风琴而走出监狱为开始,最后又以他最终取到手风琴,见到来探望他的“妻子”为结束。中间镜头来回穿插于回忆与监狱生活之间。

导演调度极好,透过镜头很好地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

跟随着电影镜头,那些从火车上下来忙着就餐的人们,蜂拥进了餐厅,瞬间餐厅里变得嘈杂起来,可是食物难以下咽,争吵声也不断。

车站里站长对站台的清洁工喝三吆四。

各种利用职务之便占便宜的情形,这种占便宜也成了一种风气……

车站餐厅可以在“敲诈”完过往旅客之后,又瞬间变成另一外一种面貌。

主线之外,导演似乎在不遗余力地展现这些丑陋现象,可这又不是他想要表达的主题,因为在这些乱象之中,反而衬托出了电影里两位主人公的质朴正直的品质,以及两人各自美好品质而相互吸引而产生的看似不对等的爱情。

虽然导演是一贯的喜剧风格,但是每部喜剧的内核往往都是悲剧,或者说那些看似有些喜感的情节,那些人们的幽默,都带着对无奈现实的积极抗议与嘲笑。

而这部电影的两位主人公,随着电影剧情的深入就会发现,他们都是处境无奈又有些悲凄的小人物。

02人物

薇拉

火车站餐厅服务员。

在电影的一开始,在男主角普拉东的眼中,是泼妇一样的人物。

可是导演采用了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当她吵吵嚷嚷把警察找来甚至是让普拉东赶不上火车也一定要他付钱的时候,观众也似乎认同了男主角的看法。

但是当她表示自己不收小费,一定要将零钱找给普拉东,并把零钱放在地上转身哼着歌离开的时候,转折似乎出现了,也许她并不是蛮不讲理占人便宜的人。当她劝喝醉酒的客人赶紧回家,并且坚决不收小费,在客人的强烈要求下只好收了点点小费的时候,她的善良品质开始一点点展现出来。

电影中间交代清楚她的身世处境,上有老,下有小,丈夫不忠,境遇维艰,在这样的情形下,她的自尊与坚强又渐渐显露出来。

可是等到两人在不断相互了解,互相倾慕,透过彼此看到最真实自己的时候,她的理智尊严与自卑就开始占了主导。

一系列的现实问题都迎面而来,让她不得不开始面对。当普拉东上了火车,她头也不回决绝地往回走的时候,故事似乎就这么结束了。

普拉东

乐队钢琴师

普拉东实际上是一个有些迂腐执拗的人。

他如果不迂腐,就不会在火车站餐厅不肯付钱而错过了该乘坐的火车(事实上,最后他还是付了钱,没有守住“底线”),也不会稀里糊涂地被人拿走身份证,更不会在候车室丢了钱包,滞留在那个城市两天,耽误了去看望父亲的时间点。

可他又是个极其单纯的人,不懂火车站餐厅的那些猫腻,不愿意抛头露面去卖甜瓜,被迫站在甜瓜摊儿前却又一句话不说,找不到住的地方只好去“缠着”唯一认识的薇拉,他是个需要别人帮助的人。他又是个风度翩翩绅士一般的人,对待帮助自己的薇拉平等又尊重。

可这样一个闪着明亮又无辜的眸子的人,内心单纯甚至是孩子气的人,愿意替自己的妻子承担一切,这样他也就放弃了自己拥有的一切,要在冰天雪地的西部利亚服劳役。

03爱情

一个是丈夫有了外遇独自带着儿子跟公婆一起住的餐厅服务员,拿着微薄的收入,时不时倒卖些东西赚点外快。

一个是替老婆顶罪即将被判入狱的钢琴师,老婆虽然漂亮,却无情又对他漠不关心。

这两个悲凄的人物在相遇之初发生了很多哭笑不得的事情,可是在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两个本质上正直善良拥有金子一样心肠的人在一来一往地接触中怎么会不发生一些事情呢?

一次次地深入了解将两个人的关系越拉越近。

普拉东不再是那个固执迂腐拒不付钱招来警察的人,他对薇拉有绝对的尊重,一种她的生活中从来没有过的尊重与平等。

他对她吐露心事,几句话便道出了体面生活之下的压抑,让本来以为他们有天壤之别的薇拉受到了触动,因为他如此真实孤独又无助。

而薇拉呢,她也不再是一开始冷漠世故又有些泼辣的形象,她善良坚强,干净利落,又苦中作乐。生活虽苦,可她绝不甘于这种苦。

他知道了薇拉的身世后,猛地对她多了一份同情,眼眶中闪着泪光发自内心地赞美她是个善良漂亮质朴的人,和她在一起是如此的自在……

在她的世界里,也许从来都没有人如此害羞又如此真诚地赞美她……

而薇拉对于他替妻子顶罪始终都是耿耿于怀又充满同情的。

他主动承担起罪责却没有换来妻子的一点感激,对于这一点她是抱不平的,她是不甘心的,同时又是心疼不已的,于是最后分别之际她还是忍不住给他的妻子打了电话,不想让他承担他不该承担的。

可是换来的却是一句谎话,一句根本不需要附加的谎话,“她说她根本不会开车的……”

这深深地打击了两个同样心地正直的人,虽然普拉东并没有想过要妻子去承担什么,可这种完全没有必要的谎言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而此刻这种共通的情感又再一次地拉近了他和薇拉。

04表演

这部电影中演员的表演历来都是被称赞最多的。

电影中很多长镜头,既考验演员的演技,又是在检验演员的演技。

而男女演员表演细腻,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很是到位,在一个场景之中表情变化,眼神交流都是自然流露,完全不着表演痕迹。两位演员的表演都是举重若轻,看似并不用力,也并不煽情,却是那么感染人感动人。

05结尾

电影即将结束,薇拉送普拉东上火车,两个觉得感情之路前途无望的人握手作别。

当已经登上火车的普拉东探出身子张望的时候,薇拉早就已经头也不回大步决绝地在铁架桥上往回走了……

似乎一切就这么结束了,他们各自奔向了自己的现实生活。

可是导演给了这个看似喜剧实则悲剧的爱情故事一个最光明最动人的结尾。

小木屋的重逢,电影开头提到的“妻子”并不是他真正的妻子,而是他最想见到又最需要的人。

这场重逢戏份在几组长镜头中被经典地展现了出来,细腻动人又不失搞笑幽默。

前五分钟男女主演如默剧般的表演,全靠眼神动作来支撑。

普拉东看到了薇拉,被饭噎到咳嗽不止,薇拉上前一拳便将他的咳嗽拍停……他接过她脱下的大衣,他接过她手中的罐子,可是两人始终都一言不发……相对无言又有些不知所措,相对坐下……

清晨,因为晚起就要错过点名,两个人在雪地里狂奔起来,这时候响起了那首已经在电影中第三次出现的慷慨激昂的歌曲。

……相信传奇不只是传奇。放下那些负累——反正死的时候也带不走。行动起来,就好像你刚刚来到这个世界。 再不要哭泣了,再不要一味怜惜自己。没有王牌,就倾注你的所有!别害怕,别害怕。不敢输的人,永远也赢不了!……

最后一个镜头,朝阳下,雪地上,背靠背相互支撑坐着的两个人,镜头飞速往后移,悠扬的手风琴声一直持续到电影最后结束……

 2 ) 还有一杯

在张楚的声音里惊醒 总算把我从搬家的梦魇中拉回现实
沉沉的脑袋犹豫两秒 还是决定奔向影院
《两个人的车站》
苏联的老片子 连胶片的色调都似乎因为年代久远而有些微的褪色
监狱点名的应声 镜头落在一张张沉郁的脸 回忆从雪地里转到艳阳下的火车站
他是戴墨镜的钢琴师 她是饭馆服务员
关于爱情的永远主题 有时是令人难为情的表达
出于对彼此的怜爱而自然的靠近

不是冤家不聚头的相遇 即使此时使君有妇 她亦有要好的男友
小人物的生活 在日常里寻常的人们匆匆遇见匆匆分开
有的发生短暂故事有的只是擦肩的错过
因为彼此需要还是因为互相吸引已经不再重要
也互相抱怨对方给自己带来的困扰
总算尚有美好的感觉可抵过这短暂的痛苦

中年人的爱总带着隐忍 因为生活已把人束得太紧
不管是时代抑或是身边的人挂在彼此身上的锁链
即使如此 在互望的眼神里泄露了太多的温柔和企盼
生活的遭遇已经够叫人忍受 至少爱之自由无人可阻

无论是在疲累的候车室蜷在椅子上互相依靠休息
还是在力竭的雪地里互相依靠手风琴奏

还好 还好有你为伴
即使是在监狱的铁栅栏里面也有了温馨的回忆

真是喜欢手风琴的悠扬与顿挫

又 中文配音也很喜欢 我是跑车的你是跑堂的~呵~
来来来 饮完这一杯 还有一杯
喝完这一杯还有一杯

 3 ) 不愧为爱情经典佳作

    前段时间刚看完前苏联电影《两个人的车站》,是梁赞诺夫导演的作品。以前看过他爱情三部曲之一的《办公室的故事》,觉得很不错。看完两个人的车站后,觉得比办公室的故事更有看头,更经典。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但是却看的很有味道,内容有深度。虽然说是轻喜剧,但是看到最后都快想哭了,太感人了。虽然结局看似不错,比起那些男女主角得绝症,车祸去世的影视剧相比可能并不是那么煽情。但是影片你很贴近现实生活,刻画小人物生活,让大家感到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同时对苏联80年代社会的一些问题和官僚体制的批判,也对人性,道德的思索。人物的刻画很真实,没有脸谱化。饭店服务员薇拉一开始让人觉得尖酸刻薄,爱斤斤计较,但是随着剧情发展,男主角普拉东逐渐发现了薇拉身上的闪光点:她丈夫因为婚外情而导致两人两人,薇拉独自带着儿子和公婆生活,靠一个人工作养家,每天工作忙碌艰辛。同时很善良,看到一个客人喝酒很厉害,因此劝他回家,连客人小费都不收。薇拉虽然生活那么不幸,但是依然显得乐观开朗。普拉东是个钢琴师,妻子是电视台天气播音员,社会地位不低,看似家庭幸福美满。其实也有着苦涩和不幸,妻子非常自私,开车撞死了人,居然为了自己事业前途让丈夫顶罪,不但不感激,而且觉得理所当然,后来男主坐牢后抛弃了丈夫。最后男主还是入狱了,在西伯利亚服刑,离莫斯科和女主微拉的家都很远。最后看望男主不是妻子而且认识才两天的的微拉,两人度过了难忘的一夜。男女主角认识两天就相爱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有可能。电影前期还是感觉挺轻松,有喜剧的味道,讲述了许多普通人的生活,让人感觉生活艰辛。同时男主普拉东知道微拉的情况觉得她的不易,对她多了理解,同时又了好感。到了后半部分才觉得悲伤沉重起来,饭店约会可以收是高潮开始,普拉东此时对微拉已经开始信任,说了自己的家庭生活状况。男女主角此后又了爱慕之情,男主角就先表白了:微拉你善良。女主甚至与普拉东的妻子通电话要求她认罪,可妻子却说自己不会开车,普拉东知道后震惊无奈。两人的在车站分后,微拉显得很气愤,难受,但是又无可奈何。看似这段爱情将成为悲剧,但是影片之后探监的日子,微拉和普拉东在监狱外的木屋度过了幸福的一夜。真是患难中见真情,男主在困境中虽然遭到妻子的抛弃,但是收获了新的爱情,并陪他开始新的人生旅程,这段感情显现了人性的光芒,是善良人才拥有的爱情。本片对人性和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思索。
     本片配乐不错,导演的功力也很强,真的没话话,演员演技也是棒,各方面都是一流,真是完美至极。导演在一些镜头运用上真的厉害,用了很多长镜头,对演员演技是很高要求,其他配角的戏份很少,影片几乎是靠两人的表演完成的。一些配角的戏份虽少但是对剧情发展作用很大,比如一个姑娘同时和两个男人登记结婚,开始觉得很花心,后来当她说一个喝酒但是钱赚的多,一个酒喝的少,但是钱赚的少,所以矛盾;还有一个人说丈夫喝醉酒被火车撞死;一个卖西瓜大叔说自己瓜好,国营商店品质很差。这些都是但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反映了底层人物生活困苦和艰辛以及无奈,也是对当时现实社会的弊端以及官僚体制的揭露与批判。这些配角的戏份也能衬托出薇拉的善良与生活的艰辛,前期这些铺垫使观众觉得男女主角爱情不觉得虚假,是由于生活的不幸和双方的善良的品质而产生。有个镜头真的印象深刻,薇拉和普拉东妻子打完电影告诉普拉东时,突然有辆推车经过,双方都没注意,看似平常,却能表现当时两人内心的情感,心里只想着对方而忘记周围的人和物;普拉东在火车上与薇拉挥手告别,逐渐远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分别,也预示着两人的感情可能就此结束;薇拉送别普拉东后的快速的步伐和忧伤的表情表达了她的忧伤以及对普拉东打报不平所产生的愤慨;在小木屋两人见面时并没有像其他电影那样兴奋的拥抱在一起,而是平静第注视着对方,表现了人物心中的感慨和惊讶,两人一起吃饭则告诉大家爱情最终就是平淡的生活。最难忘的是最后两人坐在雪地,男主拉着手风琴,镜头逐渐拉远,让人感到监牢外,茫茫雪地也有一对相濡以沫的爱人不离不弃,对今后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说影片在最后才是真正的高潮,如果说饭店约会是高潮开始,那么最后是高潮的顶点。
     我是个80后,但是和很多同龄人不一样特别爱看前苏联电影,剧情好,内容有深度,值得回味,对好莱坞大片不感冒,除了特技其他看完都不记得了。我心中这部两个人的车站比所有好莱坞大片都好看。最后我想说梁赞诺夫真是大师,爱情三部曲都是经典,特别是《两个人的车站》是前苏联和全世界传世爱情经典佳作之一,比起好莱坞有名的卡萨布拉卡,魂断蓝桥,乱世佳人等也毫不孙色,甚至有些方面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的爱情片很多,但是这样的佳片几乎没有,国内的电影人应该反思如果拍出这么好的佳片。让人遗憾的是梁赞诺夫在去年11月刚去世,一代电影就这么走了,我心里很是惋惜,但是他的作品永远在观众心中长存。

 4 ) 生活的普通与平庸

片子是从监狱的一段对话开始的。

你妻子来看你了,你明天8点之前要回来。

我不去。

她可是坐了7000公里火车,再加上2个小时的飞机来看你的。再你去把我手风琴拿过了,这是命令。

是什么样的妻子,对待监狱里的丈夫要跋山涉水来看他呢,这一下就能抓住大家的好奇心。男主角普拉东是一个替妻子待罪服刑的钢琴家,他想在接受审判之前去看看父亲。但就在中途一个车站出现了一些状况,碰到了薇拉,一个女服务员,从难吃的饭菜开始了不到两天的相互熟悉的过程。

监狱一定是在远东的某个地方,太阳也升不到半空中,只能停在大约40度的位置。一个钢琴家在这里只是一个服刑的犯人,他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家庭。以为入狱前,她妻子,一个电视上预报天气的主持人,说她本人不会开车,普拉东的心也就死了。

薇拉是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女人,她靠着微薄的工资养活着一家。共同悲惨的经历让他们从冲突中开始认识对方,了解对方的人品,开始喜欢上对方。

最后薇拉不远万里来看普拉东,为他做了一顿好吃的饭菜,当然他们也都不确定对方还爱着,那些细微的动作,表演非常到位,仿佛幸福就是我们理解得那种相濡以沫。

非常感人的影片。

 5 ) 这家伙, 简直太完美了

有快两个月没看碟了,回来后用康熙恢复了一下状态,用书填补了一下空白,今天终于开始看电影了。
《两个人的车站》,前苏联片,我还特地用中文配音放,法国人用法语,英国人用英语,哪怕土耳其埃塞俄比亚,我都没关系,可是,苏联人,明明就是讲中文滴!我调出的俄罗斯语配音,死活也听不下去。
这种似是而非的熟悉,弥漫在中文的“同志”称呼,老配音演员们的鼻腔音以及影片国营饭店的种种弊端中,太亲切了,仿佛看小武一样。
好片子,有很多好法,有些是故事好,有些是演员棒,有些是镜头没话说,有些是配乐无与伦比。
可是这个电影,从编剧,演员,摄像,美工,导演,无一不是上上之选!
胶片的颗粒感非常强,虽然是20年前的技术所限,但非常有怀旧气息。苏联影片那种特殊的油画似厚重的色调,没有一种是高纯度的颜色,没有一个是特别明亮的颜色,仿佛所有的颜色,都是往下沉的。同样是雪景,日本片里的干净通透,苏联片则体积感特别强,略带灰度的大片白色,完全不轻盈。
演员就不说了,影片中非常多的长镜头,只是定焦在演员脸上,没有完美的演技,绝对无法撑过去,普拉东在弹钢琴时眼神的细腻温柔- - - -迷死人了。
那些细节的设计,薇拉拨拉胸前荷叶边的俏皮,见老情人用小腿蹭一下皮鞋的谨慎,还有分别场面时,薇拉已经红肿的眼袋(请参考不敬业的演员,哭了3小时仍然双眸有神哟,就我这种好哭包知道,哭完之后眼睛应该啥样子)。
镜头,镜头,非常棒!室外远景的拉,切,挪,移,广角得厉害,完全是俄罗斯民族才有的大气。是我见过的用最多逆光光圈的影片(就是逆光拍摄,阳光形成的光环),但每次用的场合,毫不重复。
两人在车站分别时,薇拉行走在天桥上,头顶的钢梁形成V字形,她踩背景音乐的节奏,毫无风度地哭着,但又倔强地摇着头,用力往前走,普拉东离开的火车从下面呈十字型飞快驶过。那一段镜头的组合,有非常非常长的,但是毫不拖沓,也有非常短的切换,节奏把握非常之好。
编剧,哇,那就不说了。 且不说如何在一个小场景,描画一个合乎逻辑的中年人恋情,且不说在一个爱情故事里,要弄出如此多的笑料,且不说哪怕只有出场2次,每次不超过30秒的车站警卫,都显得如此个性鲜明,就说结尾处。普拉东一转头,见到爱人,一愣(我心想,不要狗血),然后呛到食物,咳嗽起来(赞),薇拉一愣(不要狗血),抢上一步,猛烈的一拳打在他背部,咳嗽停止(赞,笑)。普拉东站起来,脱去薇拉大衣(靠,要床戏了),然后又坐下来,说“我可以再吃点吗?” (赞赞赞),此刻,食物成为一切温暖的象征,是栖息地,是生命力。 薇拉为他盛好汤,转眼,汤喝完,东西吃完。 薇拉又拿了猪排放在他面前,他很饿狼地动手,然后又停下,刁难说“这猪排烤焦了亚”。 (他们是因为难吃的食物认识的),薇拉一声不吭,把猪排换了,然后把面包肉肠全部堆在他盆子里,两人相视- - - -而笑(赞赞赞赞,赞死了)。
当然还有最后的雪地里,一路狂奔,围墙内的监狱长开始点名,没有准时返回就做逃兵处理,男女主人公坐在雪地里,背靠背(爱情就应该背靠背吧?),拉起手风琴,监狱长侧耳听着,说“他没逃跑”。 镜头从主人公身上迅速拉开,沿着他们走过的路,非常快速地拉到远景,远处,一轮红日!
一个大团圆结尾,居然能处理地毫不煽情,毫不拖沓,简直不得了。
编剧的作用是,情理之内,意料之外,不让观众随便猜出下一段,让你笑五分钟,还能保证突然让你飙泪,笑的时候保证不咯吱你,哭的保证不乱撒狗血,还有就是让人看完之后,余音回绕,绕越久越好,这些东西,这个片子都能做到!
有些人说此片情节不合逻辑,估计是不能接受一个车站艳遇会变成真正的感情,这个说法可能是有道理的,但何不把它想成,有些人,是能够让你发现真正的自己,相遇的时间长短,断不是问题。
唧唧歪歪说了这么多,都不靠谱,最靠谱的是,感谢这部电影在一个高温日的黄昏和夜晚,给我带来的那种放松和感动。

 6 ) 一部优秀的情节剧

    本片情节性很强,有一般情节剧的因素,却又不像一般情节剧那样具有较大的假定性。
    普拉东一步步地倒霉,薇拉与普拉东的关系却一步步进化:
    1,误车
    倒霉过程:餐厅里遇到胡搅蛮缠的薇拉,并因此错过了他乘坐的火车。普拉东给妻子打电话,让妻子转告父亲要到第二天早上才能到达。
    亲近过程:这通电话凑巧让薇拉听到了,薇拉知道自己也许给普拉东带来了麻烦。
    普拉东和薇拉不打不相识,然而从敌对到相识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当薇拉知道因为自己给普拉东造成麻烦的时候,她心中的确有小小的愧意,但这愧意要转化为行动的话,仍需要进一步的激化。普拉东此时对薇拉却是毫无好感的,但是,正是因为两人的短兵相见,使得普拉东不得不开始注意薇拉。
    2,丢身份证
    倒霉过程:普拉东坐在站台候车椅上等车,薇拉的情人安德烈依为了和薇拉私会,请普拉东照看他带来的甜瓜,并要走了普拉东的身份证。但是薇拉突然不想和安德烈依做爱,两个人争吵起来,忘记还给普拉东身份证,安德烈依不小心拿走了它,并且要到两天后才能回来。
    亲近过程:普拉东再次给妻子打电话,询问一个死者的情况,并请妻子转告父亲回去的时间又拖延了。这通电话又让薇拉听见,她意识到普拉东正在遭遇什么麻烦。她内疚地向他表示愧意,并答应帮他的忙。
    薇拉此时意识到自己给普拉东造成了多么大的麻烦,她刚才占上风的得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歉意。薇拉意识到自己给这个男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并且这个男人本身的生活并不如意,正在遭遇着困难。善良的薇拉开始没有杂念地想帮助这个男人,而不再嘲弄他。普拉东虽然生气薇拉给他带来了麻烦,但是却不得不再一次注意到这个女人。当薇拉提出要帮助普拉东的时候,普拉东最后还是没有拒绝。因为在这个无依无靠的车站,普拉东只认识薇拉一个人。
    3,露宿候车室
    倒霉过程:因为没有身份证,薇拉没办法帮助普拉东找到住宿的地方,普拉东只好露宿在候车室。
    亲近过程:薇拉因为帮助普拉东而错过了最后一班车,无奈只好和普拉东一起露宿候车室。薇拉拿出厨房剩余的美酒佳肴与普拉东分享,谈话中两个人普拉东知道了对方不幸的遭遇,并对对方产生了同情。
    在谈话中,普拉东理解了薇拉在餐馆的表现,他开始佩服这个独立撑起一个家的女人,他佩服薇拉的坚强和努力,从心里原谅了白天薇拉对自己的糟糕待遇,对薇拉产生了好感。这一场戏是两个人心路历程的转折,因为有前面几场戏的铺垫,使得两个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敌人变成互有好感,并不显得突兀,反而非常顺畅。
    4,市场卖瓜
    倒霉过程:普拉东晚上睡觉,钱包被偷,身无分文,只好陪薇拉去卖瓜。
    亲近过程:卖完瓜后,普拉东想约薇拉吃饭。
    市场卖瓜让普拉东这个“上层阶级”的人亲身体验到薇拉的生活,也更了解薇拉,她的爽朗、她的坚持,她在外人面前拼命的维护普拉东、帮助普拉东,让普拉东深深感动。如果说前面是迫于形势两个人走进了,那么这一次市场卖瓜,则是从人格上接近了,并且开始产生爱情。
    5,餐厅约会
    倒霉过程:没有。这是普拉东最得意的时候,他用演奏的钱支付了晚餐,又向薇拉诉说了自己替妻子顶罪的不幸。
    亲近过程:到此为止薇拉和普拉东真正的爱上了,他们的心亲近在一起。虽然时间短暂,然而却经历了很多的故事,很多的磨难,所以,仍然让人感到来之不易。
    餐厅约会是本片的高潮,是用前面的无数阻碍铺垫的浪漫。在餐厅里,薇拉在自己的同事面前找回了颜面,这看起来有些幼稚,但很符合薇拉的性格。而普拉东也想成全薇拉的希望,他们只想做两个天真的、单纯的情侣。普拉东和薇拉,两个穷苦人,互相在无依靠的环境里相濡以沫,给对方温暖。他们终于在那节小小的车厢里向对方彻底坦白了自己的爱。
    6,和薇拉告别
    倒霉过程:安德烈依回来了,普拉东拿到了身份证,却要和薇拉分手了。
    亲近过程:薇拉明确地告诉安德烈依,她爱上了别人。而普拉东也很有勇气地面对安德烈依。安德烈依一次次地把普拉东打倒,普拉东却一次次地站起来。他此时维护的,是薇拉的尊严和他们的爱情。
    当所有的人都以为,薇拉和普拉东的爱情到此为止的时候。我们却意外的发现,跋涉长路来看普拉东的,不是他的妻子,二是薇拉。两个情人再次相见了,相顾无言,只是用身体感受着对方的身体。他们的爱情已经从激烈转化为平淡,成为长久的厮守。
    整部影片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围绕薇拉和普拉东两个人物进行讲述,其他人的篇幅尽量简略,大量的时间和电影镜头都由男女主角担纲演出,这对演员和剧本都是一个挑战。可是由于设置了以上几个合理的情节,使得影片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而人物的演出也是非常成功的,薇拉和普拉东的扮演者都非常准确地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也使得他们获得了1983年全苏联电影节最佳男女演员奖。

 7 ) 那首歌

这部电影的表演方面历来是赞美话的焦点,假如这是一场阿谀奉承的比赛,而你也跃跃欲试,你最好先看看这个日本人达到的高度,他在IMDB.com留言:“哪位行行好,给我讲讲这部电影的情节?我和我的四个朋友,找不到日文字幕,听不懂俄语,其中有一个还对这种语言深恶痛绝,就是我们五个,聚在一块儿把这部电影看了不止一遍。我们看了三遍。”

有一个俄国人在IMDB.com留言说,他妈妈看了这部电影之后,决定同丈夫离婚(而这是一件好事)。这部电影为什么能鼓舞一个80年代初的年轻的苏联女人带着四岁的孩子同她的丈夫决裂?电影里那首歌或许能回答这个问题。这个俄国人把歌词翻译成英文,而我(参考了但不完全根据他的翻译)再翻译成中文,如下:

这哪里是生活,我们只是在闲荡, 漫无目标,单调乏味,好似在天堂。 别再害怕了,去赌一把, 整个儿生活就是你的赌注!
刚开始那会儿,多么豪迈, 如今我们变了,变得畏首畏尾。 还不晚,改变从不嫌晚, 别害怕,别害怕, 别害怕。去改变你的生活!
黑发染上霜雪何妨, 还不迟,回头从不嫌迟。 放下过去的负累。 鼓起勇气,去赌一把!
让雨水敲打去,挺直你的背。 别害怕尝试,让我们从头再来。 让我们从头再来, 这次我们要抓住先机!
相信传奇不只是传奇。 放下那些负累—— 反正死的时候也带不走。 行动起来, 就好像你刚刚来到这个世界。
再不要哭泣了,再不要一味怜惜自己。 没有王牌,就倾注你的所有! 别害怕,别害怕。 不敢输的人,永远也赢不了!

电影不遗余力地向观众展现一幅苏联的社会风情画。自诩为“城市的窗口”火车站餐厅像黑店一样抢劫普通的旅客。国营商店的货品又短缺又昂贵,政府放开农产品市场,却又限于农户出售自产蔬果。走私者和二道贩子名声很坏,却又是最受欢迎的。在深夜的火车站,能买到伏尔加汽车的汽化器,国营商店里要卖70卢布,可眼前这个殷勤谦卑的小伙子,只要你5个卢布。找工作很难,至于外宾休息室漂亮的女值班员是怎么得到这个职位的,她自己想都不愿意再去想了。为一点点小事也不得不同权力打交道,利用职务之便捞外快占便宜是一个风气。音乐家束手束脚,在体制内得不到出国演奏的机会,在体制外又活不下去。名声重要得要命,一起交通事故将永远断送一个播音员在国有电视频道上露面的机会,而私营电视台——什么是私营电视台?男人们喝酒,喝到火车轮子下去,好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足不了他们的文化需求似的,等等,等等。

导演对这一切有多满意呢?是他写了那首歌的词。


真正的考验是在那个早晨,还有几个小时安德烈的火车就要进站了,维拉得做一个决定出来。她伏在桌上,哼唱那首歌,那首歌在前一晚已经由餐厅乐队演唱过了。“……别害怕,别害怕。不敢输的人,永远也赢不了!”唱到这里,她说,“正像我们的乐队唱的那样。”

安德烈像往常一样拎着两个大皮箱走进餐厅,维拉不安地迎上去……这件事十分钟就解决了,在蒙受羞耻和愧意的当事人的感觉里,时间可能更长一些。这两个人,维拉和普拉东,他们品性中的宽宏大量起了作用,帮助他们度过了这一艰难时段。他们拥抱,身体还为刚刚过去的事件颤抖。维拉很快又振作起来,跑去给普拉冬买火车票。她实在忍不住,给他妻子挂了电话。他妻子在电话里的谎话(“我根本不会开车”)显示了一个四十多岁的成年女人,一个妻子和一个母亲,不要说负责任,光是责任的影子她也避之唯恐不及。维拉和普拉东并不是初历世事,可他们的心灵也还是接受不了这种粗砺。他们再次紧紧拥抱,一种共通的感情把他们包裹起来。

维拉在那个早晨做出的决定有多么困难呢?她是一个四十多岁,上有老,下有小,工资微薄的火车站餐厅服务员。安德烈不只是一个男朋友,也是一个生意伙伴,一个重要的慰藉,一个保护人。

她要分手,不是和一个十五岁的在隔壁班级上课的男朋友分手。这一决定差不多要颠覆她整个生活。回头听听她哼唱的那首歌,那虽然是导演写给苏联人民的,但放在她这件事上,也不算小题大作。安德烈嚷道:“你会沦落到穿着衬衣扫月台的地步的。”这或许不是一个空泛的威胁话。

换来的是什么呢?差不多什么也没换来。这个落魄音乐家马上要离开了,去看他父亲,然后回莫斯科,回到那个“在电视上胡乱报天气的女人”身边去。维拉,我想,虽然不是没抱着一线希望,还是相信,他再也不会回来了。更何况,这个人几乎没疑问地要去蹲三年大牢。三年后,他们都要五十岁了。


第一个涟漪发生在安德烈的车厢里,当维拉忽然失去心情的那个时刻,故事由此荡漾开来。这个日子对于维拉有什么不一样呢?只有一点,就是从莫斯科来了一个旅客,穿得很好,拎着一个体面的箱子,戴墨镜,迂腐得要命,她刚同他打过一仗,赢了。可战败者把一种奇怪的影响施加于得胜者。走进安德烈的阴暗狭小的车厢时,几秒钟前开阔、明亮的月台的印象还没摆脱掉,或许也因为那个莫斯科来的客人正坐在那开阔与明亮之中。安德烈开始脱衣服,为了不耽误时间,他提议各自脱各自的衣服。一边脱,他嘴里讲起同事的逸事,很不幸,故事里是酒瓶和牙痛这些事。车厢内外昏暗与明亮的对比,以及对刚刚取得的小小胜利的回忆,像一只有魔法的手,轻轻提起帷幕,向她展露出生活褴褛的一面。

请不要放过莫斯科来的钢琴师的装束和身份对这个小城车站餐厅服务员的影响。维拉自己的话证明她一早就注意到他的衣着,后来她也没忘向餐厅同事介绍他是一个音乐家。这种影响是自然而然的。她生活在小城市,可能一直并永远生活在这条铁路旁:嫁给一个铁路检查员的儿子(也是铁路工人),住在铁路边,工作在铁路边。没有汽车,没去过阿尔及利亚,没有上过电视,自己没有,亲友们也没有。这辈子认识的男人都一个样儿,她的评价不高。以前连工作也没有,经济上依赖丈夫。现在她比以前更独立,更有尊严。

钢琴师在讲述那起交通事故时透露的少量生活信息,就够触动她的了。生活的云泥之别伤害了她新晋的自尊心。有这样的生活的人怎么可能感到不幸?可钢琴师三言两语就倾吐出了他的压抑感。


在外宾休息室里,维拉带着受伤害的感觉主动回来了。她喜欢他,这个人平等地对待她,尊重她,同她讲心里话,她受不了把他留给外宾休息室值班员的想法。也许这样一来似乎免不了委身于他,不是说这有多坏,而是好坏完全取决于他如何对待她。她一面屈从于自己新生的感情,另一面又为把自己置于这样的地位而感到委屈。

普拉东没有让我们失望。他对维拉说了一番话,如果不是真心话,那就是最有魅惑力的花言巧语。维拉的面庞点亮了,像灰烬拨开,一股风经过。

她新生的爱情具有一种同她一贯的生活格格不入的性质。她渴望投入他的怀抱,但她感到,她必须为这一行动赋予新的意义;她不能忍受自己像对待以往的情人那样对待这个人。

他平等地对待她,她也必须平等地对待他。她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这个人。这一次,性爱要求她敞开心扉,她便要冒敞开心扉所要冒的那些风险。

一夜情演变成为一个哲学事件,前者见容于固有的生活框架,后者却要撼动和破坏它。维拉把自己锁在另一间包厢,感到恐惧。怎么,她要为这个一天前还素不相识的人同自己的过去告别,同自己的整个生活决裂吗?“你再也不会回来了,”在痛苦中,唯拉叫出声来。

当维拉为普拉东打开房门时,她是一时软弱,还是下定了一个决心了呢?第二天中午的事我们已经知道了,不过,这不是说我们可以马后炮地回答这个问题。这不是一个热力学问题,不是给定初始条件就得到可预期的结果,或者根据结果可以推定初始状态。

维拉这辈子从来没听过普拉东说的那番甜言蜜语,有可能她从来没听过哪怕稍微相近的话。这些话激发爱情,鼓舞牺牲,是在匮乏而不是充足的情况下。不过,故事给了她独处的时间,她用这段时间思索、忧虑、恐惧、悔恨、踌躇、愤怒,最后,她用那首歌给她的思路作结。当她向安德烈迎面走去时,她不是在冲动的驱使下向他走去的。


这个电影公映之后不到十年,苏联就解体了。电影借演员的嘴表达了一些看法,维拉讲得比较直接了当,普拉东则比较隐晦。他说,“只在这个火车站上,我这辈子头一回觉得自由。”(根据英语字幕“And at this station of all places,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I felt free. ” 而汉语译制片对这句话的翻译意思稍微有些不同)他是一个体制内的音乐家,生活里充斥着对制度的暗示。一个意外把他从体制里抛出来,他失去了社会地位和安全感,反而感到了自由。 那首歌在片中第三次演唱是画外音,画面上,维拉与普拉东两人在雪地里紧赶慢赶,向监狱奔去。还是维拉的声音,这一次深沉有力,像俄罗斯在唱。 我们有一个温暖的尾巴。假释的囚犯与餐厅服务员重逢的那一段戏,你看了忍不住要笑出来。 我们还有一个光明的尾巴尖。早上八点的太阳在篱墙上闪耀。当典狱长听说他的囚犯还没归队时,意外、失望、严肃、忧伤一齐来到他脸上。当手风琴声飘进高墙,传到他耳朵里,他眉头舒展,咧开嘴笑了。 我仿佛听见导演要求他,“要像担忧整个人类命运一样显出沉默忧伤的神气;要像看到人类的希望那样露出欣喜的微笑。”

 8 ) 《计划经济---男男女女》

《计划经济---男男女女》


   普通的中年男女。
   不幸的中年男女。

杂乱喧闹的车站。是男主角注定了要倒霉的地方:难以下咽的饭菜;因为付款造成的争执;误了火车;被女主角的情人带走了身份证;丢了钱包;好不容易住进常年也不会有外宾来的外事招待所,外宾们因为飞机晚点蜂拥而来,他只好被赶出来——却也因为这一连串的事件,他和女主角由争吵到同情到相互吸引难舍难分——


他离开车站去接受法庭审判。入狱。靠回忆温暖西伯利亚的严寒。
监狱长说他的妻子跋山涉水看他,住在十公里外的村子上。他郁郁寡欢地赶去,在灯光、炉火、食物中暖起来的木屋里,等着的人原来是她。
-----回想起沙俄时代,广袤的西伯利亚,也是时不时地充斥着此类情感剧!乃至红军时代,卫国时代,都亦然如此!
计划时代之1982,男女之间,其实内心深处,存在多少变化呢?毕竟这,只是几十年而已,人类和民族的锁链,又多少年了呢?

 短评

一次车站上的邂逅,一场相濡与沫的开始

7分钟前
  • 堅定de錫兵
  • 力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比起导演的《办公室的故事》而言,本片情深意重却趣味不足,俨然一部欢喜冤家版的情深深雨濛濛。两条线索,倒叙,首尾呼应,然后故事上车站偶遇,相识相爱,情节营造情绪渲染,最后再度相逢,自然让人感动。结尾,监狱外,雪地手风琴,两人,音乐响起,太美好了。

12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女主角扮演的车站女服务员太出彩了,明明集虚荣、势利等小毛病于一身,,却那么真诚可爱,和男主角一般,有颗金子般的心。1983年的片子,折射出许多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风貌,抨击投机倒把,歌颂诚实守法的主题很有时代特点,但并不过时。车厢定情和以美食重逢两段最为动人。

17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导演的调度功夫好,出来的场景很具有生活气息,细节关注度高,视听语言也很棒,多处转场处理值得借鉴,演员的表演恰到好处,在去监狱探望钢琴师的一段戏中,那种久别重逢之情,通过两人细微的动作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即是如此熟悉又是如此陌生,最后一场戏用手风琴演奏结束全片,增加了此片的艺术情趣

22分钟前
  • 逝去的爱
  • 推荐

印象最深的不止是两个人由相识到相骂到相知到相交到相爱的过程,而是当时整个苏联社会的大环境。国营商店和投机倒把的历史景象,小细节,都很动人。

23分钟前
  • 烈焰红唇龙
  • 力荐

无论前面的情节如何,到了他们重见面的时候,这部电影的动人就毫无保留地进入人心了

28分钟前
  • 被迫改名
  • 推荐

斗气冤家是怎么相互理解和怜惜变成知心爱人的故事,不是喜剧,打动人心的悲喜交加的佳作。

29分钟前
  • 毛嗑
  • 力荐

#北影节# 是不是爱幻想的底层姑娘都会爱上一个受难的知识分子…“你是钢琴家,我是服务员,这不平等。”“现在我入狱当了清洁工,你是服务员,还是不平等。”爱情因无须平等而平等,在只属于两个人的车站。哎呀你们这些投机商!

34分钟前
  • 北河沿井斯塔
  • 推荐

3++ 音乐灵,渲染出了发乎情止乎礼的感伤。其实相比萍水相逢亦步亦趋,倒更欣赏两人中年危机下的惺惺相惜。把握到了女人那种自怨自艾又果敢无前的纠结心态,附属品身份描画形象。有趣是对苏联解体前一些社会风气的捕捉和得体融合。

37分钟前
  • mecca
  • 还行

小木屋那场戏笑翻了~你不是说这辈子都不吃人家端上来的饭菜的么~(不过为餐厅端盘子和为心爱的人端盘子区别还真大,如此诋毁公有制的影片当初是怎么通过审查的啊~

39分钟前
  • 馋猫麦昆
  • 推荐

也是就着导演升天而重头再看的,梁赞诺夫不甘只是在平民生活中寻找喧闹的阴差阳错,间或批评一些时代丑恶现象,而越来越倾向于挖掘和呈现一些饱含感伤的人类隽永情感。他实在擅长在有限空间里,建立一个让人信服的爱情发酵过程。配乐也是实在动听

42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BJIFF#太喜欢了,车站,餐厅,包间,监狱。主角们一直被困在各种封闭的环境之中,导演却用幽默荒诞的剧情化解一切的压抑和无奈。最后两人也没能如愿,男主角靠在女主背上拉着手风琴。无奈的生活,但要笑着拉完。

43分钟前
  • 孙学文
  • 力荐

真想把开头和结尾的20分钟剪成一部短片,给导演编剧10星都不够!!!开头加上结尾的20分钟可以独立成一个短片,可如果没有中间的100分钟,不会产生这么感动,这么梁赞诺夫,这么苏联理想主义之爱情...

48分钟前
  • Белка
  • 力荐

好可爱的两个人,好感动,我也想要这样动人的爱情,要更真挚地去爱、更热烈地去生活、更勇敢地去远行哪怕只为了一瞬间的美!

53分钟前
  • Irgendwann
  • 力荐

好的电影,就应该是简单的,纯粹的。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没有一句多余的台词。就像男女之间“发乎情止乎礼”一般。讲份内的故事,不做作的煽情,一切就像流水,注重的就是自然与和谐。

57分钟前
  • 操蛋的教父
  • 力荐

优秀。公有制、共产主义的特点全都刻画出来了,看的貌似邓婕配音的版本,少了20分钟,不知道触了哪条红线,各种小空间内,主人公被各种情境折磨来折磨去的,大概为了社会稳定,让人们彼此消耗,把过剩的智慧、经历、热情都消耗了,社会不就长治久安了吗!

60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红星太平洋影城2017.4.22.3:45pm 火车开走时在桥上逆着人流的奔走;再次相见时数分钟没有言语的如同舞蹈般的互动与调度;兼具心理预感、揭示与闪前功能的插入镜头。

1小时前
  • xīn
  • 力荐

同志啊 今天是我丈夫生日 請您為他演奏一首垂死的天鵝

1小时前
  • 一個死槍槍
  • 还行

北京电影节中间影院。保持了前苏联电影极高的艺术水准,行云流水的镜头,张弛有度的节奏,把一个简单俗套的的爱情故事讲的极为精彩。小城,车站,铁道,无所事事的一段时间和不确定的未来,加上美丽的极昼夜空,想不碰撞出火花也难

1小时前
  • Mr.Vintage
  • 力荐

伟大的经典,最后小屋的重逢令人泪下。感情不是能解决一切挫折的法宝,但是是冰天雪地中前方的太阳,是监狱围墙外情急之下的手风琴声,支撑着人们在艰难的生活中,挣扎着前进。

1小时前
  • 玛玛玛法达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