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女嘉莉1976

恐怖片美国1976

主演:茜茜·斯派塞克,派珀·劳瑞,艾米·欧文,威廉姆·卡特,贝蒂·巴克利,约翰·特拉沃尔塔,南茜·艾伦

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

播放地址

 剧照

魔女嘉莉1976 剧照 NO.1魔女嘉莉1976 剧照 NO.2魔女嘉莉1976 剧照 NO.3魔女嘉莉1976 剧照 NO.4魔女嘉莉1976 剧照 NO.5魔女嘉莉1976 剧照 NO.6魔女嘉莉1976 剧照 NO.13魔女嘉莉1976 剧照 NO.14魔女嘉莉1976 剧照 NO.15魔女嘉莉1976 剧照 NO.16魔女嘉莉1976 剧照 NO.17魔女嘉莉1976 剧照 NO.18魔女嘉莉1976 剧照 NO.19魔女嘉莉197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3 20:28

详细剧情

  外表平凡性格内向的嘉利·怀特(茜茜·斯派塞克 Sissy Spacek 饰)一直都是班上默默无闻的丑小鸭,她古怪的性格和沉迷于宗教崇拜的母亲更为她遭受同学的欺凌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尽管现实残酷,但在校园里,依然有人默默的关心着嘉利,这使得嘉利树立了信心想要融入校园生活中去 。三年一度的毕业晚会要开始了,尽管母亲玛格丽特·怀特(派珀·劳瑞 Piper Laurie 饰)极力反对,但嘉利下定决心要在舞会上夺得“舞会王后”的头筹一改往日抑郁的形象。可是,一些人总是不愿意放过她,舞会当晚,头戴王冠的嘉利在众目睽睽之下全身淋满了猪血,愤怒激活了她体内的女巫血统,她要使用她的能力,将整个会场变成人间地狱。  本片改编自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同名小说,不仅成为了青春校园恐怖小说的鼻祖,也为日后层出不穷的同类题材电影开出了一条道路。

 长篇影评

 1 ) 魔女嘉莉——整齐结构后暴力与压迫的真实,以及对宗教彻底反驳。

德帕尔玛是一个被自己所追求的作者性和独特性所压迫的导演——当然,这并不是在说他的作品有什么问题,而是说他的作品所释放出的气质的不同。很多人都说他继承了希区柯克,的确,在剧情中对悬疑的埋伏以及利用影像对奇魅语境的塑造都是有希区柯克的感觉。但,他的作品和自己的私货,远不止于此。

只要看过帕尔玛作品的人都会发现他的电影有一种“傻气”,这种傻气应该是大多数人习惯了同时代的快节奏,以及对“结构”的不关心所造成的。帕尔玛的确为了电影的一些桥段的惊悚叙事,乃至整片的节奏推进而不得不将一些很多导演所选择不进行表达的场景拍摄(有一说一,《铁面无私》桥上的戏真的尬哭我),以及把缺乏冲击力的情节进行拉快(《疤面煞星》虽说绝对有斯通的原因,不过那冲得飞快的发家史,绝对是刻意为之)。但是,这样也就给了他电影很好的整体结构,所填充的“影像”真实可以刚刚好地与故事所契合,而《魔女嘉莉》就是契合度最高的一部。

在全片的剧情中,我们进行结构的拆分的话,简单分为三条线,一条嘉莉和她母亲,一条克丽丝和她男友,一条苏与汤米,而这几条线索中,与“学校”这个外界团体的接触频率,即是其他的在舞会上被干掉的小人物相关的戏份,一个比一个多。而这些线索,又通过老师来进行平衡,藏在了各个场景之中。

这样一来,完整的,有机的环境就塑造出来了,虽说其他的人物或多或少,但是我们都能有所接触,再加上剧本台词的塑造,观点各异,悲喜不同的人物们就被我们所看见和接纳。这一种做法,颇似陀翁在《罪与罚》开片主角的游荡,在独立的心理外,将世界通过碎片拼接来塑造,“记录的感觉”也就树立了起来。加深了代入感,也扩大了冲击力。同样,在《魔女嘉莉》中,到了“嘉莉发怒将整个会场用超能力摧毁这一个重大的情节高潮”,带给观众的就不只是快感了,复杂的感情也会随之而来,而且到后面,苏的噩梦也反映出一种“强迫的恐惧”以及“恶的全面性”,事件的承受者由她作为一个代表,不管是否参与其中,都无法摆脱影响,这样一来,虽然说道德批判的到来有点迅猛,但主旨也就升华了。

除了上述,我们再看一下对宗教的反应,嗯,很耐人寻味。嘉莉的母亲的确是被塑造成了一个疯子,并且由她的角色,导演是极其反叛的颠覆了基督教本身。开头,简简单单的对出现月经的女儿的压迫表达出的病态的反常,到后面来又一步一步揭示着她的可笑。关键的破点是,由第一幕可以看出,嘉莉所住的房子就是象征着由母亲所构建的堡垒,而嘉莉施展自己法力,将门窗锁紧时,就是象征她对母亲的反抗。“然后呢?”当汤米来接她时,有关表现母亲本人的状态的镜头就变成了失衡的摇晃……虚假脆弱的一面就这么无情的摆了出来。而嘉莉回家后(洗猪血照应前面大姨妈,被他人所伤),母亲准备杀她时的那段自白相当之棒,丰满角色的受虐心理,以及在宗教里彻底沉沦的变态的样子之外,还带出了莎士比亚的古典感觉(想起《魅影天堂》了),。让母亲被杀后(刀有很强的的性象征,被自己的女儿给艹了……),房屋的倒塌所呈现出的爱伦坡“厄舍古堡”式的哥特场景更能将观众震撼,并且将对宗教的批判更深一步。妙啊!

除了剧本的精巧严密,还是得说一下镜头语言。帕尔玛的电影,剪辑的方式虽说新颖,但也是按照着希区柯克的方式来缓慢的挑逗着我们的心思。对“猪血”即将倒下时的剪辑,通过慢镜头,将等待拉长的同时,绝望感也随之而来。是很正经的手法。而除此之外,摄影学习了不少人的风格,铅黄的打光,阿瑟佩恩的构图,戈达尔的空间小设计,都很成功的运用着,形成了统一的风格。个人的确很喜欢。

推荐!希望中国电影工作者在未来也给我们奉献出同样厉害的作品!

 2 ) 圣女/魔女

Palma在1970年的Dionysus首次使用分屏,该片高潮部分也是分屏。



所谓西方社会是罪感社会。这部片子本身是不恐怖的,但是用宗教意味在每一处细节里穿针引线,尤其是舞会恶作剧(白裙,金发披散,猪血)很引起观众共鸣。

死去的人只有Tommy是无辜的,所以演员必须挑“纯洁”的金发白人?希区柯克则是喜欢给white blonde female=purity这一规律拆台的。

女教练虽说不是死有余辜,但是她仍是有愧于嘉莉,内心和女学生一样耻笑嘉莉。她的一等大罪是虚伪。她问汤米觉不觉得带嘉莉去舞会会很滑稽,这一点就解释了她真实的想法。即使她的意图是善意的,但是内心深处和别人没有不同。即使劝说嘉莉要自信的时候也是对着镜子更关注于自己的碧眼,这一点,她和最婊的克莉斯挺像的。至于分屏那段嘉莉看到她在人群中和众人一起笑,也许并不可信。但若不是不知情的她把苏拉走,悲剧也许不会发生,因此她间接地促成了整个恶作剧。因而教练冤屈地死了,苏活着。

苏在更衣室和众人一起欺侮嘉莉,她也是罪人。然而她一直在赎过,她将带着罪活下去,永不得救赎。在这个意义上符合基督教教义。大概是片子对于信教的观众群来说最吓人的部分。

红发母亲更似女巫,和耶稣受难姿态死去。太开宗教玩笑就不好了,苏的角色某种意义上是对杀死母亲这一设定的平衡。

多个镜头是女孩们抹红唇的嘴。



约翰·特拉沃尔塔的角色好村炮...

 3 ) 《魔女嘉莉1976》,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不可再现。

嗯,我对1976年版的《魔女嘉莉》一见钟情。

经典,实在是太经典了。

这部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经典影片,如同史蒂芬·金自己说的:“我写的是恐惧小说,不是恐怖小说。”我并不认同将它单纯的定义为恐怖电影类型,它带给观众更多的实则上是心理层面上的震撼和思索。

在故事中,嘉莉是一名拥有超能力的中学生,拥有意念力量,而影片的传神之处在于没有将重点放在主人公超能力的“炫技”上,而是把对于恐惧的渲染放在了心理层面,并通过人物行为进行外化。嘉莉的愤怒和绝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件严重性的加深不断地滋养着,在这过程里就对嘉莉受冷落、欺辱进行了高效的铺垫,才让真正的报复爆发有着雷霆之效。

影片叙事视角以主人公嘉莉切入,着重刻画围绕主人公身上所发生事件时人物性格及内在心理的外在表现和爆发。它并不是单纯的描绘如何杀人,也没有为血腥而血腥,而是重在精神层面的描述和传达。(这里不得不赞叹一句茜茜.斯派塞克的演技,简直为人物形象赋予了真正的超能力!)

这些特质就奠定了电影与通俗意义上理解的恐怖片有着本质的区别,不作刻意吓人的描绘,只为内涵表达而存在。

在情节上和视听上电影迎来真正的高潮当属最后的晚会场景,嘉莉被同学戏弄全身被倒血水后彻底触发,这样的崩溃不再停留在心理,而是转换成惨烈的大屠杀,对所有人的大屠杀。

一身血水的嘉莉站在整片的红灯舞台上营造了视觉上的恐惧, 嘉莉的愤怒意念使得电线走火,梁架崩塌,消防喷射,老师吐血身亡……全场覆灭。这种行为化的心理表达和刻画十分直接,对于观众而言,这样的影像也更具视觉和心理冲击力。晚会的疯狂混乱在此时已达到高潮,在声响上更是配合的真实而刺激,画面上运用万花筒镜头强调了讽刺嘲笑,加上音乐的诡异气氛让画面和声效达到了高度呼应。

而后,嘉莉离开会场,导演在此处设计了一场车祸。全身血水的她从现场走出,至一片旷地公路,嘉莉的三位同学开着车欲险欲撞,而身心都极具恐怖气息的嘉莉充满怒意仇恨的一瞪眼让疾驰的汽车方向失灵,当场翻覆爆炸,简洁有力的画面冲击让观众内心的震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回到唯一可以或者说是想要寻求安慰的家中,嘉莉在同样“疯狂”的母亲面前,失去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心灵的稻草。母亲本身的恐怖形象在影片中塑造得也是惟妙惟肖。盲目的宗教信仰扭曲了她的人性,对女儿的苛刻无情甚至可以说是恶毒,逼得嘉莉最后在绝望恐惧中弑杀母亲。

影片的又一经典片段诞生了,一刀接连一刀的飞射直至画面呈现母亲被钉成祈祷室的圣塞巴斯蒂安像,讽刺意味十足。被宗教洗脑以至于走火入魔的母亲,也就此成为了影片中最为经典的角色之一。

她的死亡是极富思考价值的,最后是堕入地狱或是得到救赎,也许连当事人自己在最后时刻都无法参透。这种恐惧是人类所自创的,思想上的恐惧。女儿弑母,也喻示着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的危险恐怖,不禁让人深思和审视。

暗含隐喻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导演对镜头语言的把握精准而到位,不光成功地将主人公嘉莉内心的绝望彻底的影像化,更是在画面元素的组合中透露出宗教、信仰、人性的意味。演员更是到位绝妙的诠释了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征。

嘉莉的超能力是天赋礼物还是灾难诅咒,母亲的死亡是地狱还是另一种解脱,同学老师覆灭的原因是一种自我作孽还是拯救;这些问题均牵扯着对惩戒和救赎的矛盾。

影片所营造的恐惧气氛真实而渗入人心,嘉莉的心境也透过导演独特的分镜手法展现出来。恐惧元素真实存在,又给观众以心理暗示和投射,因此将诡异效果强化到了最大力度。

影片本身带给人的恐惧是一时的,而衍生出的心理思考上的、心灵感触上的恐惧是久久未平的。一部优秀的作品必定是带给人触动的。《魔女嘉莉》的经典在于它对恐惧别具一格的诠释方式,这里面包含着青春的无助和迷失,对校园暴力的充分表现,更甚至时刻体味着对宗教信仰的思考,无处不直面人性。

 4 ) 别样的内心,别样的恐惧--《魔女嘉丽》

文:十一月的雨 刚刚看完了久仰的布莱恩·德·帕尔玛的成名作《魔女嘉丽》,心情难以平静,并不是那种单纯的看完恐怖片后的惊吓与刺激,而是源于心底的震撼与深深地恐惧。史蒂芬·金的恐怖小说向来以挖掘人性最深层次的恐惧而著名,看完这部影片,我丝毫不怀疑外界冠以它“改编自史蒂芬·金的恐怖小说最成功的影片”的名号。你可以无时无刻地从中嗅到,那种特有的让人窒息的氛围和气息。   影片的主人公嘉丽是一个内心极度闭塞的女孩,但她更为特殊的一点是:她还拥有着常人所没有的特异功能。由于母亲是个彻头彻尾的宗教狂热分子,把上帝奉作是自己的一切,而对渐渐成长的女儿根本不予关心,甚至是注意都吝于施舍。在这种环境下,嘉丽本身就封闭的个性使她更为自卑和怯懦。通常这样的人内心是非常脆弱的,在他们的世界里,外界的嘲笑和欺辱是无法忍受的。所以她们害怕去接触人,有意的远离人群,这是导致悲剧的直接动因。终于,在一次毕业的舞会上,在同学对她最严重的一次的捉弄羞辱后,嘉丽封闭的内心世界彻底崩溃了,她运用特异功能杀掉了所有的在场的人。   很不幸,由于某种原因,我很早之前就了解了这个颇为吸引人的剧情。对于观赏一部悬念影片来说这不可不谓一个大忌,因为它会使你的兴趣与带来的震撼大大减少。但恰恰相反,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反而没有一点熟悉的感觉,我在紧张之余还在思考,下一步会是什么呢?如此发展下去,导演会怎么安排呢?看电影的终极享受,也不过如此吧!这就是一部好的影片带给我们的乐趣。   年轻时候的茜茜·斯派克真的很漂亮啊!她把那种封闭女孩的清纯和无辜刻画的惟妙惟肖,让人不时的心生怜惜。当我看到舞会上她马上可以走出生活的阴影,看到她和喜欢的男孩在轻盈的舞蹈,看到她时不时的问对面的男生为什么会邀她来舞会时候的那种幸福的眼神时,我真的无法想象接下去的剧情。我当时都有“就此打住,让她就这样开心的结束”的念头,而且是那么的强烈。但是悲剧还是如期而至,同学把那桶猪血倾泻下的时候,当她身上被染红的时候,我不敢看她那双因为极度绝望和屈辱而满含愤恨的眼神,那种赤裸裸的目光让我的内心感到寒冷。   嘉丽在杀掉所有人之后又恢复了理智,当她面对这个事实的时候她又变的极度脆弱和不知所措。这时她回到家,这一刻她需要的家的慰藉和母亲的呵护。导演在这的处理是令我始料未及的,由于嘉丽不顾母亲的极力劝阻去参加舞会,而且违背上帝的意愿和男孩交往。在她母亲看来,拥有特异功能的女儿是魔鬼对她的惩罚,她一边在忏悔,一边把刀举向了依偎在自己怀里的女儿。   那一刻,我相信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宗教对人性的异化,她已经不在是嘉丽的母亲了,她完全变成了宗教的奴隶。为了赎所谓的罪孽,不惜去杀自己的女儿,那种近乎疯狂的举动和神经质的表情,再配上几近荒诞的虔诚,在某种意义上,比嘉丽杀了所有的人都更为可怕,更让人觉得震撼。   嘉丽在逼迫无奈的情况下,用特异功能杀死了自己的母亲,然后和她一起,倒在了被自己摧毁而倒塌的房屋里。她母亲的死亡颇令人玩味,那个基督的十字架姿势,是对上帝的辛辣嘲讽,还是对自己信仰的致敬?   本片可谓是帕尔玛名副其实的代表作,他早期作品的那种特有的悬疑风格填充着画面的每个值得记忆的角落。无论是长镜头的窥探,慢镜头的推移,还是分镜头的精辟运用,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再配上紧张的扣人心弦的音乐,让恐惧与悬疑完美的结合起来。记得最深的是嘉丽被血淋到的那一刻,所有声音戛然而止,紧接着回忆里所有的嘲笑的声音开始闪回,画面像破碎的镜子一样不停的旋转,映的全是人们大笑的表情。让嘉丽崩溃的一瞬间,也让屏幕下所有的人崩溃。这一切,不禁让我对这位导演的超强表现手法更加佩服和惊叹。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看完这部影片后,发现它和帕尔玛的另一部著名的影片《剃刀边缘》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无论是一开场女主角的出浴,慢镜头的节奏,还是最后从墓地里伸出的那双血手,紧接着从梦中惊醒,都和它如出一辙。这使我更加怀念这位大师早期的那种凌厉的风格和强烈的感官冲击,还有看完后回味无穷的遐想。   怀揣着压抑与愤懑结束了影片。我突然对很多人产生了怀疑,是不是世界上真的有那么多丑陋,一味的在满足自己的同时欺侮着弱势群体的人们。像片中嘉丽的善良的女老师一样的人们,真的会因为世俗的阴霾而寂静无声,没有好处了吗?   保持一份期待,在内心深处。电影带给我们的,是对现实的思考,对明天的憧憬,而不是对人生的绝望。   这,就是我想要说的。 作于2004.8.31晚

 5 ) 一种解释

      前面是佳作,但是到了回到家以后的结局就是神作:母亲想要杀死女儿,但以耶稣(但看起来像圣塞巴斯蒂安)形象死去,女儿怀抱着母亲被石头砸死,以及房子的崩塌(耶稣死后圣殿崩毁):这就引出了一个独特的理解方式,女儿本来就是本初的罪恶(圣人之罪恶),母亲一直想要救赎她而非消灭,但是罪恶隐藏在这个不再信神的时代里所谓的“正常”的外表下,最终得以成为了完全体。很多人都把一切都归咎在了那几个欺负嘉丽的同学身上,彻底的把这部优秀的电影解释为了一部青春片,这很让人惋惜。嘉丽所带来的惩罚并不是只杀了那几个人而是所有人,包括那个女老师(里面很有意思的一个段落便是女老师虽然善良但本质上也只能通过严厉的训斥与殴打来获得服从),同时也不是那桶猪血让嘉丽被迫变成了恶魔,而是她本来就是,猪血恰恰剥去了伪装的外衣让其成为完全体:母亲曾说我知道你穿了一条红裙子,嘉丽说不那是粉红的。粉红就象征着这个时代:伪装的恶魔变成了被崇尚与接受的对象,于是此时无论怎样的善都将被异化成恶(老师这一形象颇为精妙的预示了现在的白左们:希望在去本质的时代中达到善却最后带来了政治正确之恶与某些真正的恶魔)。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母亲最后的想杀嘉丽也是最后的无奈之举:她们最后的一同死去也算是母亲通过自己的殉难带来的对于嘉丽的救赎和对于剩下的其他人的拯救吧。
      嘉丽的悲剧还是在于被这个时代所引诱,然后遭到背叛,从而到达了不可挽回的境地。

 6 ) 《魔女嘉莉》——谁也没有资格歧视谁

看这片子完全冲着布莱恩德帕尔玛的名头而去,之前我以为是部惊心动魄的恐怖片,虽然片尾也有不少恐怖和暴力的镜头,但其实这是一部讲人性的电影。

影片的开场让人难忘,在一场排球比赛中,因为一次接球失误,一个长相平平的女孩在赛后被众人唾弃,紧接着画面切换到浴室里,这群刚刚运动完的少女在导演的移动的慢镜头中展示着她们的青春,活力和美貌的身材,这时镜头摇到之前那个被骂的少女身上,她在用肥皂轻搓自己的身体,一切都是那样美,正当我陶醉在这慢镜头中时,女孩的手上开始有血渗出,随着身上的血越渗越多,她开始尖叫,开始求助于队友,可是换来的却是嘲笑和辱骂,原来她来月经了,可是她的母亲并没有告诉她如何去面对这象征着由女孩变成女人的第一次,所以她惶恐,害怕,尖叫的声音响遍整个浴室,直到她的体育老师进来,阻止了这一切。

这个女孩就是嘉莉,从近景镜头中你会发现她很丑,甚至有点讨人厌,也许在你的学生时代,周围也有这样的同学,也许你或者你的其它同学也喜欢嘲笑这一类人,嘉莉不但长的丑,而且家庭环境也和别人不同,她的母亲自从被丈夫丢弃后便开始神经质样的信仰上帝,当她知道女儿来初潮后不是去关爱女儿,而是骂这是上帝对她的诅咒,女儿稍质问一下为什么不告诉她月经有关的知识,巴掌便啪的打过去了。

嘉莉知道自己有不同于平常人的超能力是在校长办公室里,那个砸向地上的烟灰缸表达了她的愤怒,后来母亲把她关到小黑屋里,她进一步确定自己可以凭意念去控制某些事物。这是很可怕的,试想一下,如果你看某个人不顺眼,你就可以让那个人头上的风扇掉下来把他砸死!

嘉莉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她只不过没有漂亮的美貌,没有正常教育她的父母,所以她自卑,极度的不自信,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可悲的是我们往往喜欢靠一个人的外表转而去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感受,其实谁又有资格去歧视谁,谁又有资格去嘲笑谁,不是谁都有天生美貌,不是谁每天都有不同的男孩约会,就像那个体育老师说的,我们不应该这样去伤害别人,她是这部电影里唯一理解和爱护嘉莉的人,可是,最后却死在了嘉莉的手上。

一个讨厌嘉莉的女生开始想办法在舞会上陷害嘉丽,而另一个女生则希望自己的男友能约嘉丽去参加舞会,和体育老师的直觉一样,我们以为这个约嘉莉的男孩是故意设计陷害和羞辱她,包括嘉莉自己都认为他们想故意整她,可是从来没有被男孩约过的她终究也不过是个女孩子,她也想和平常人一样受到邀请,然后用口红,新衣打扮自己好参加舞会,所以怀抱着对人性的这点点希望她接受了邀请,我们开始为嘉莉捏把汗,因为另一个女生正准备和她的男友在舞会上用猪血淋嘉莉.......

影片随后分两条线索进行,一边是嘉莉在说服母亲,准备舞会,一边是精心准备的阴谋,当舞会开始,当嘉莉和约她的男生在一起起舞,当她受到男方的夸奖,当他吻了她,当她成为了当晚的最佳舞伴,当明星样的光环照在她脸上,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她感激这些给她幸福和快乐的人们,那一刻,所有人都会觉得她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所以,当头上掉下的猪血淋了她一身,她开始暴发了,一切信仰都没了,一切信任都在这羞辱的片刻崩溃,她已不相信任何人,她用意念杀了她的体育老师,约她的男生(后来才发现这个男生并不坏),嘲笑她的同学,整个晚会只有那个安排男友约她的女生意外的得以幸存.......

身上满是冷却成块的猪血的嘉莉回到了家,洗去身上的血迹后才变得脆弱,她渴望母亲的安慰,可是母亲在安慰她的同时,却把刀子刺向了她,最后嘉莉不得不用意念杀了母亲,然后同归于尽......

整部影片下来,相信很多人都会陷入沉思,都会试图寻找罪恶的根源,原来一个对生活重拾信心的女子,在一次玩笑后彻底的失望,用邪恶的意愿扼杀了所有的人,斯蒂芬金的小说我没看过,虽然这部电影也是被定性恐怖惊悚的类型,并被称为七十年代最有名的恐怖片之一,但能显然,布莱恩德帕尔玛无意于去拍一个单纯恐怖的故事,导演高超的电影手法将一个自卑女性对这个万恶社会的愤怒发挥到了极至。

 7 ) 《魔女嘉丽》——叙事殿堂

现在,好像有一股风潮,电影越来越不以叙事为主要任务了。无论是很商业《世界大战》,还是很艺术的《妖夜荒踪》;拿观众当白痴的《蜘蛛人》,或者拿观众当天才的《记忆碎片》;还有那部打死都看不懂的《热带病》居然也标榜泰国电影的新浪潮。难道新浪潮就是让观众看完了后悔白白浪费了两个小时的宝贵生命?

   不过回头一想,好像电影从诞生的时候起就不是为叙事服务的。无论是卓别林的肢体语言还是格利菲斯的恢宏场景都跟故事关系不大。故事只是电影发展到现阶段无奈的产物?我们总有一天要脱离了叙事讲电影?算了,不想这些矫情的问题。作为普通影迷的我还是对故事情有独钟。所以,在一个春暖花开的下午,翻出一部三十年前的《魔女嘉丽》补一堂叙事课。

   

电影一开始就以一段意大利电影人传统的抒情特写长镜头开场,布赖恩·德·帕尔马的故事开始于嘉丽在学校浴室洗澡时来了第一次月经。她极度恐慌的冲出去向同学求救,而同学们不但不帮她,还以此为笑柄嘲笑她。帕尔马以最简练的镜头交待了一个相貌平平的害羞女生在学校里被其他女孩排挤的背景。也留下了一个小小的铺垫——什么原因使嘉丽明显反应过激。女老师在教授了嘉丽一些卫生常识以后,开假条让她回家休息。永远记不清嘉丽名字的校长好像很不耐烦,而校长办公室那个突然被打翻的烟灰缸仿佛预示了嘉丽某种特殊的能力。

   原来,嘉丽有一个迷恋宗教的母亲,她的父亲也显然无法容忍妻子对上帝的病态虔诚而离她们而去。母亲在社区内不遗余力的传教,招致了所有邻居的厌恶。这也为嘉丽在学校里备受歧视做出了注脚。回到家里,嘉丽因为月经的事受到母亲的宗教迫害(母亲认为所有的性特征都是罪恶的),被关在壁橱里的嘉丽苦苦哀求,直到傍晚,她试探的推了推壁橱的门——门是开的,这时她还不知道,母亲并没有开门。之后的时间里,嘉丽渐渐感受到自己身体里奇特的力量,她暗地查阅这方面的书籍,偷偷的研习、掌握了她的力量。

   与此同时,学校里的女生们由于欺负嘉丽被校方惩罚周末留校,其中一位公认的校花因为不服惩罚而被剥夺了参加毕业舞会的权利,她怀恨在心,发誓要让嘉丽好看。而另一位同样欺负过嘉丽的女孩苏却开始同情嘉丽,并且决定补偿自己曾经的错误。苏的方式是放弃高中女生最重要的毕业舞会,并让自己人见人爱的男友邀请嘉丽。

   自此开始,进入了也许是布赖恩·德·帕尔马电影中最温情脉脉的四十分钟。柔美是室外光线,明亮的色彩,春天的阳光打在人物身上似有似无的剪影,天才的西西·斯派克娇弱而羞赧的表情,帕尔马水般流淌的运镜,共同构成了这四十分钟踩在钢丝上的温情。

   剧中,包括老师和嘉丽自己都怀疑苏的动机并不简单,但面对一个阳光健美而且彬彬有礼的帅小伙,嘉丽不顾一切的晕眩在自己的童话中。她用超能力强迫母亲同意她出席舞会,她战战兢兢的亲手缝制舞会礼服,她告诉母亲她要追求一些更美好的事情。

   这时,一个真正的阴谋开始酝酿。怀恨在心的校花以帮男友口交为条件,得到了约翰·屈伏塔饰演的男友的支持。他们夜里偷偷潜入猪场,杀了一头猪并取了满桶的猪血;他们买通了负责装饰舞会会场的同学;他们派人混进负责收集舞会皇后和国王选票的队伍······

   帕尔马用他沉稳的电影节奏营造着一个让人不忍预想的故事。幸福的西西·斯派克忐忑的等待她的王子,小心翼翼的穿上她生平第一件的礼服,在会场门口却迟迟不敢下车,即使得到了老师的鼓励也不敢进舞池跳舞。因为她知道,她配不上这样的礼遇,她配不上体贴的王子。但是,在她怀疑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之前,她决定相信一个人可以幸福,哪怕只有最后一支舞曲,哪怕是和别人的王子。嘉丽羞愧的牵着舞伴汤米的手,蹒跚的走向舞池的正中,帕尔马的镜头伴随着轻柔的慢板静静的旋转,整个世界只剩下嘉丽喃喃的低语飘荡在耳边。

   “为什么?汤米。”

  “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我在这里?”

  “这是毕业舞会。”

  “为什么我和你在一起?”

  “因为我邀请了你。”

  “你为什么邀请我?”

  “因为你喜欢我的诗……嘉丽,我们在这里。”

   一圈一圈旋转的镜头代表了嘉丽的眩晕,而画面中一遍一遍切换到躲在舞台下校花的脸也让预先猜到结局的我感到一股焦虑的天旋地转。最后一支舞结束了,阴谋的策划者用事先准备好的选票换掉了真正的投票。嘉丽和汤米顺利当上了舞会女王和国王,童话被推向了最后的高潮。

   布赖恩·德·帕尔马完美的秉承了西区柯克的经典悬疑理论(如果你拍四个人玩牌,突然有炸弹爆炸,你只是制造了一个呆板的事发现场。而你如果事先拍到了隐藏在桌下的炸弹,并在玩牌的过程中不断切换炸弹的特写,你就成功制造了一个悬念)。嘉丽幸福而不安的表情,和房梁上一桶摇摇欲坠的猪血,以及一只握着猪血桶绳子的手的特写不停的来回切换。

在舞台上,戴上了后冠的嘉丽开始有信心放下戒备拥抱这个世界。

   这时,发现了阴谋的苏闯进会场想要帮助嘉丽,在她就要揭露出阴谋的前一步被女老师拦住了,一直怀疑苏用心不良的女老师毅然决然的将苏赶出了会场。这个突如其来的插曲,让一直神经紧张的我,注意力稍稍转移,然而,就在会场大门重重关闭的那一刹那,三个特写镜头的连切凌厉闪过。帕尔马,用仅仅一秒钟的冷血,撕碎了他亲手编织的梦幻。

 

   然后,哀莫大于心死的嘉丽唤醒了自己的超能力,一把决绝的烈火扑向了这个阴谋的陷阱,有罪的,没有罪的,该死的,不该死的,嘉丽用最极端的暴虐,和这个世界作了一个了断。

   回到家中,嘉丽悲伤的母亲认定女儿是魔鬼的化身,在最后一次祈祷之后,将一把厨具刀刺进了嘉丽的身体,而自己也在嘉丽的超能力面前,被刺成了十字架上耶稣的圣痕。最后,整栋房屋塌陷入地下则隐喻了罪恶的审判。

   

   好在,德·帕尔马还是保留了一线人性的救赎,片中真正善良的苏成为唯一的幸存者。

令人惊喜的是帕尔马在影片的结尾还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不朽的镜头。身着白裙的苏缓缓走向以前是嘉丽的房子的空地,强烈的背光照射下,苏的身体周围笼罩了一圈圣洁的光芒,她慢慢走向一个写着“嘉丽,下地狱”的十字架,悄悄的放下一束野花。

   这时……

   这个意外的镜头后来成为悬疑片的一个经典的行业标准。

     德·帕尔马,这位殿堂级的叙事大师和他的意大利同胞们一起,帮助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手法提高到一个诱人的高度。

 短评

我们没有复仇只因为我们没有超能力

5分钟前
  • mon babe
  • 推荐

最后的剧场和家中的两个高潮处理的非常漂亮 血红的视角 杀杀杀

6分钟前
  • 琧婯
  • 力荐

拍得着实邪气,很实验性也很电影化,镜头运动,灯光效果,分屏画面,帕尔玛从一开始就是个对探究电影本体十分痴迷的家伙;而且这帮演员真是太棒,从外在气质到内在表演。

9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又见帕尔玛的招牌分屏。可怕的仪式感和绝望感,还有史蒂芬金的招牌吓人结尾。在知道结局的情况下,嘉丽前面笑得越幸福观众就越难过。茜茜斯派塞克好神奇,前面看着不好看,化了淡妆突然漂亮了,淋了猪血后又丑得恐怖。不求新版突破了。

11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对于成长的痛苦,这个付出的代价最惨烈

16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牛逼就牛逼在放到宗教维度还是反宗教维度都是自洽的,重溯会发现恐怖的根源并非一方所造就,而是两种极端的碰撞:导火索是委咎荷尔蒙过剩的最常见校园问题,而所谓反派与灾难土壤只是一个信仰至上化的母亲,是人乃万物尺度还是存天理灭人欲?史蒂芬金和帕尔玛选了C。舞会戏调度只能用上天入地来形容。

19分钟前
  • Ocap
  • 推荐

经典 女性恐惧的代表作 慢镜头和特写部分精彩绝伦 从平淡到梦幻再到毁灭 一脉而起

22分钟前
  • 爱茉绿绿
  • 推荐

不惊悚,不恐怖,它只是悲伤

26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猪血浇头,猪油蒙心,若体验其一,便难以摆脱穷其一生的粘腻,从幸福的峰巅一下子坠入无底的黑洞,从慢慢铺垫到迅速展开,粗砺的慢镜头,记录下悲婉的圣歌,血洇校园,焚毁家园,一切是有多不甘心。

2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203 K,还真被那只手吓到

31分钟前
  • 蕊蕊
  • 推荐

镜头和配乐都超棒,后来的很多电影都有该片的影子啊。我觉得讲女性主义这部比《末路狂花》更好。我倒真希望每一个被bully的小孩儿都有超能力来教训欺负他们的人。如果我以后有孩子(并不大可能)我对她的教导只有一条:Never be and never fear a bully.

36分钟前
  • 铎奇
  • 推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永远不要欺负同学

40分钟前
  • Touma
  • 还行

没有恐惧只有悲伤。想起了自己的一些经历和一个得抑郁症的同学。孤立与群嘲真的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冷暴力。希望每一个灵魂都可以得到善待

41分钟前
  • 粉粿症候群
  • 推荐

布莱恩·德·帕尔玛作品,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电影的第一部。西西斯派斯克演技棒极了,凭此片首获奥斯卡影后提名。本片涉及同学关系、宗教、性压抑等内容。拍摄手法尤为出彩,尤其是嘉莉血洗舞会前的旋转镜头,以及之后的分屏屠杀场景。梦魇结尾的处理方式此后被各类恐怖片效仿。

4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擅长精神虐待的母亲,校园霸凌,相当深刻的现实意义。斯蒂芬·金写《魔女嘉莉》,原型是他的两个女同学,学生时代穿得老土,皮肤不好,就被所有人欺辱。其中一人突然改头换面,换来的不是友善,而是加倍的霸凌,他们恨她“越界”,等她恢复原状,受到的欺辱也恢复原状。她们没有嘉莉的异能复仇,都死得很早,一个独居癫痫发作,一个生完孩子朝自己肚子开了一枪。

50分钟前
  • 临素光
  • 力荐

最后那只手也太!恐!怖!了!吧!真的不要随便欺负班上的同学啊!最后二十分钟真是太刺激了叹为观止

5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一边营造少女梦幻,一边编织梦魇,两条线索汇合,激发出无比强烈的悲剧感与恐怖感。影片最黑暗的地方是对善恶的处理,没有做简单的厘清,而是讲其中的复杂性。善念与恶念交织,酿成一桩悲剧,由果索因,皆为恶。于是,复仇的对象就难以区分了,只得一同湮灭。女教师和母亲的行为也颇有暧昧之处,前者行善,用的是恶(暴力);后者的恶,在这场悲剧面前倒成了善。场面调度无比华丽。

52分钟前
  • 居无间
  • 力荐

我的妈呀!迷信上帝真可怕,单亲母亲真可怕,女同学的恨意真可怕,被撒旦诅咒的女生真可怕。不要嘲笑同学,善意有时候给自己带来的是一生的噩梦。一切都是妈逼的!可怜的娃!约翰·特拉沃塔从小时候起就注定是当坏人的。

5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一个小时略显沉闷的铺垫后,终于迎来了高潮。帕尔玛一直是个执着探索影像的导演,到现在仍是,这也是我一直很喜欢他的原因

5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天哪苏原来是真心帮她的!…………一对大好的百合就死于那个贱人之手了。男主和老师也冤。贱人拉绳子前那个舔嘴唇的镜头极好。

59分钟前
  • 苍★☆☆☆☆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