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候选人

剧情片美国1962

主演:弗兰克·辛纳特拉  劳伦斯·哈维  安吉拉·兰斯伯瑞  珍妮特·利  亨利·席尔瓦  

导演:约翰·弗兰克海默

播放地址

 剧照

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2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3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4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5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6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3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4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5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6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7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8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19满洲候选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8

详细剧情

  约翰·弗兰肯海默导演的一流政治惊悚片。编导将冷战时代的政治讽刺与悬疑故事作出完美的结合,气氛紧凑逼人,极具戏剧张力。  故事背景是韩战之后的美国,劳伦斯·夏威返国时被当作战争英雄,荣获国会勋章,但他同一排的弟兄和他的排长法兰克·辛纳屈都不清楚他在战场上干了什么英勇行为?辛纳屈时常梦到韩战的奇怪景象,决定调查真相,终于发现他们那一排的人原来曾被北韩军队俘虏并加以洗脑,夏威已变成苏联派到美国作政治暗杀的洗脑杀手。  剧情发展溶合了写实幻想与象征,彼此交错进行,因此映象的处理亦十分复杂,有如一列不断在变速的火车,对于能够进入情况的观众是会看得很过瘾的。

 长篇影评

 1 ) note

 2 ) 【355】《满洲候选人》——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满洲候选人》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年代:1962年 / 国家:美国 / 导演:约翰·弗兰克海默 / 主演:弗兰克·辛纳特拉、劳伦斯·哈维

聊到这部电影时你可以谈论以下话题
1、对麦卡锡主义的嘲讽!
曾参与朝鲜战争的将军雷蒙·尚似乎有某种特异功能,他只要看到扑克牌里的方片Q就会如同陷入催眠一般,接受某个神秘的操控者发出的指令——通常都是去暗杀一些政要人员,他都会去执行。看似是科幻情节,实则影片触及的却是一场政治阴谋,这是由影片特殊的历史背景决定的。彼时苏联和美国两个大国的冷战正酣,50年代的麦卡锡主义横行,在的反共浪潮下,导演约翰·弗兰克海默结合了神秘主义的元素,用荒诞的手法影射现实。那个操控雷蒙的人的确来自苏联,只不过后来他却又被身为右翼分子的母亲所利用,最终还是难逃同归于尽的结局。正如寻找真相的马可所说:“敌人控制了他的灵魂,最后他给了自己自由,终于他英勇而坚定地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国家。”

2、越来越弱的翻拍!
在两种意识形态的冲突和矛盾里,个体要想以自由意志摆脱强权的利益诉求,无疑是难上加难,《满洲候选人》的立意之深刻是使它成为政治阴谋题材影片中佼佼者的主要原因。然而2004年它还被翻拍了一次,不过这回则将故事背景放到了海湾战争时期,交涉的双方也从美苏冷战改为利益集团对美国政治的操控,毕竟时代也在变,后911时代美国借反恐名义加紧了政府控制措施。虽然技术与时俱进,比如催眠控制替换成了追踪器,但雷蒙最终被马克少校杀死而不是自杀则弱化了主题的厚重性,是向好莱坞模式的妥协。




全片最精彩的部分是这两处
亮点
第30分钟,雷蒙·尚毫出了车祸,躺在病床上修养。他身上缠着绷带,手脚被绳子吊起,这是个非常明显的象征性镜头:雷蒙就像一个牵线木偶一样,被别有用心的人操控着。




燃点
第123分钟,结尾这场雷蒙暗杀的戏是全片的高潮。导演运用平行剪辑,将正在装子弹上膛的雷蒙、正在台上演讲的总统候选人本杰明·阿瑟、紧张地直流汗的埃斯林,以及正在冲上来阻止事态发生的马可少校的镜头交叉出现,营造出极强的紧迫感。然而最大的意外却出现在雷蒙即将扣动扳机的一刻突然调转枪头,把埃斯林和母亲打死。



加我微信jingyurizhi

 3 ) 乔埃斯林完全对应乔麦卡锡

乔埃斯林完全对应乔麦卡锡,听证会上那句“程序问题”正是当年麦卡锡在国会听证会上最常用的转移话题的伎俩

 4 ) 文革样板戏

从1962年冷战中美国人的角度来看这部片子,大概还说得过去:情节离奇,几乎可以跟科幻沾边了;名角美女;当然最重要的是充分展示了大美国主义的胜利与美国不可战胜的宣言。
  
但是从纯粹欣赏电影的角度来看,尤其是在电影工业极度发达的今天,这部电影也比垃圾好不了多少。
  
情节上,开始让人迷糊了一下兴趣一下提了起来,后边完全胡扯。要是胡扯到底也行,不过迷题在电影演到一半就解开了,而且这个Raymond Shaw进入催眠与清醒交代得拖泥带水,最后与Frank Senatra饰演的军官Ben交谈中,他清醒的模模糊糊,到底我也没分析出来他是看到第二张方片Q就清醒呢,还是Q是发布命令?如果Q发布命令,按照前面的说法,Raymond完成任务清醒之后是不应该对催眠时刻有任何记忆的,那么他为什么清醒后还记得Ben跟他交代的事?这完全是前后矛盾,想怎么编就怎么编嘛!
  
除了情节,表演也十分夸张,满洲里那帮朝鲜/俄国的共产党们被刻画成阴险毒辣又猥琐的一帮,完全是面具化程式化的,更不要提Ben与Raymond的朝鲜仆人打架那幕,简直充满喜剧色彩。当然,片子拍于1962年,在武打、表演方式上挑错确实不厚道,但这种夸张的表演方式无非是为了影片中心服务的。这种人物非黑即白,敌方一律阴险猥琐要么愚蠢的风格简直与文革中拍的样板戏们异曲同工啊!至少从今天的欣赏时尚来看,这样为了显著的政治倾向而强烈歪曲事实或者刻意夸大的表演风格已经不能再糊弄观众了。越是有政治倾向的片子越要显示出客观公正才能令人信服,比如Downfall,比如Good Night, Good Luck,层次比这个哗众取宠的片子不知道要高出多少。不过从此也可看出,时代确实在进步,电影工业也是一直大踏步向前走的。
  
再有就是片子的节奏,真是冗长又冗长啊!这么点破事儿,在Law&Order里45分钟一集早都说完了,而且说得肯定更清楚。电影罗罗嗦嗦说了两个多钟头,比如Raymong被蛇咬遇见心上人那幕,点到即止就够了;而关于他妈妈的刻画又不够丰满,直到影片几乎结束才大大给了一笔,如果前面再铺垫一下效果应该更好。
  
这样的片子成为“经典”,除非它开创了什么拍摄手法的先河,否则真是说不过去!这部片子与近期的Last Samurai有的一拼,都是主观倾向太过明显,只要一思考,水就全洒啦!(Doesn't hold water)

 5 ) 剧情扑朔迷离,真相非常惊艳,政治阴谋令人不寒而栗

1962美国剧情片《满洲候选人》,又名《谍影迷魂》,全球累计票房275万美元,定级PG-13,豆瓣评分7.3,时光网评分7.6。

这是真相非常惊艳的悬疑片,影片虽然节奏不快,但始终悬念丛生、引人入胜,真相与幻象扑朔迷离,吸引着观众等待真相的揭晓。

本片的故事构思非常独特,真相令人大开脑洞,是一场为了夺取政权而精心谋划很多年的政治阴谋,是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对共产主义假想敌的凭空想象。故事真相非常吸引人——男主母亲为了成为美国总统,和苏联中国合谋对被俘获的男主和同伴进行洗脑催眠,将男主催眠成某个特定条件激发的杀手,由此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实施谋杀计划、谋权篡位,可惜计划不如变化快,最终阴谋失败,反被亲生儿子射杀。

这个故事令人叫绝,不是常见的训练杀手行刺模式,而是将催眠和洗脑这一素材融入到政治阴谋当中。男主被催眠的激发条件是扑克牌,方片Q一出现就会像机器人一样任人摆布,这种谋杀方式就就算失败,也无法查出男主背后的真凶。男主战友们被催眠的激发条件是被问到男主如何时脱口而出对男主的褒奖赞扬。

本片令人感到“政治”的可怕——为了实现政治阴谋可以不择手段,可以卧薪尝胆很多年,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

2004年,好莱坞同名翻拍了本片,没有采用无法引起当代观众共鸣的1962版的美苏冷战背景,而是将故事背景改为了应时应景的海湾战争背景。

 6 ) 灵魂自赎

《满洲候选人》的厉害之处,不在于这是部政治片,而是一种精神操纵的惊悚片。故事以冷战为背景,朝鲜战争结束前,苏联来了一批人,控制了一群美国士兵,通过对其中一人进行催眠,来操纵杀害美国总统的目的。

和许多电影一样,前面有一个小时讲述缘由,由两位士兵做同一个梦,从而发现事有蹊跷,一位士兵踏上追寻真相的道路,找到曾经共同战斗的士兵,通过他,发现催眠的原因是一副扑克牌。

此时正值美国大选之日,苏联为达到目的,在美国早已安排一人作为操作的元凶,而扑克牌是他们的暗号。

被精神操控的人会做出什么举动?电影里,士兵失去灵魂,成为工具人,他杀了自己的爱人、岳父,毫无感情,电影里,这段冷静克制,除了悔恨的泪水,再没有过多的感情渲染。

好故事有一个强有力的结尾,故事最后,摆脱精神操控的士兵,原本要射杀总统,反而掉转枪头,射杀了操控人,饮弹自尽,「苏联人拿走了他的灵魂,他救了整个国家。」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山

来源: 小山随思录

 短评

6分。美国人太能编了,洗脑都有了,还用扑克控制。Sinatra竟然也拍电影。

6分钟前
  • Mannialanck
  • 还行

拍摄手法有点老套,还可以吧,没有想象中的精彩

8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虽然意识形态先行,却是富有幻想色彩的电影。有别于其他美苏冷战电影,Frankenheimer更注重了压抑恐怖的气氛,把那种苏共的邪恶力量加倍扩大呈现出来,算是非常有趣的思想实验。

10分钟前
  • Nakadai
  • 还行

多年以前看的,做梦还会梦到这些情节,诡异。

12分钟前
  • 格伦夏尔
  • 还行

这个故事本身就足够的复杂 过于具象的梦境和方片Q又让人没有了展开想象的空间 整个片子的节奏就是拖着你往下走 各种展示 各种不让你思考 ..

16分钟前
  • 2007
  • 还行

整部电影的节奏非常流畅,张弛有度,层层递进,极具戏剧张力,尤其是开头那两段梦境表现得尤为绝佳,通过蒙太奇手法将梦境与现实交织融合,相当了得。这个剧情太离奇,太腹黑了一点,很多小细节都经不起推敲,但整个洗脑的点子非常好。演员的表演学院派的痕迹挺强,略微有些假,最好的当属半疯的母亲。

19分钟前
  • scofieldd
  • 推荐

美国人主观阴谋论的意淫作品,可别侮辱讽刺这个词了,洗脑催眠纸牌控制已经很扯了!既然这么设定了就别较真了,认真看吧!结果少校与淳金的打斗就笑尿了,中国武术可没这么尬,结果后面的飞过满洲边界到一个台湾的地方来进行控制思维,wtf!什么时候苏联和台湾的国民党一伙了,至此本片的逻辑基本就喂狗了

22分钟前
  • 影愈者
  • 较差

母子关系与政治操纵,很有趣的互为镜像的关系。梦境中政治人物与老妇人的转换很自然流畅。

26分钟前
  • 花生酱
  • 推荐

看到一半想打四星,看完只剩三星,节奏太慢,好好的冷战悬疑片,比文艺片还慢,难受。冷战中有很多关于美军战俘被苏联洗脑变成间谍的传说,其实真实案列很少。很反感辛纳特拉的表演,他还是老实唱歌强些。另一主演是立陶宛人,我竟然没看出来,觉得很美国。老太太虽胖但很有风味,姑娘漂亮但太类型化。

30分钟前
  • Irgendwann
  • 还行

从西方视角看冷战时西方对苏联和中国的恐惧+敌意+妖魔化(其实我们那时候是挺妖魔的),成了魔幻惊悚片。黑白片时代的慢节奏倒不难看,不喜欢来回平扫的镜头运动。

33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还行

8.5/10。①男主参加朝战时被共产党洗脑植入了能控制他的催眠术,回国后苏联间谍和麦卡锡主义者试图通过这一点来操控他实现政治目标,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血案。②惊悚诡秘的氛围的营造:表意有力的高水平摄影(构图/【黑色电影式】光影);丝滑的高水平运镜与场面调度以及几段叠影转场/双重曝光都渲染了一种鬼魅的气质。③作为传统情节剧叙事节奏太拖(虽然这种拖也意外符合影片压抑的氛围),扣一分。④(?)有些支线的坑似乎没填完。

37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构图设计,镜头运动,影子作用,隐喻与暗示,特写与细节,大量的心理外化,节奏沉稳老练,故事层层推进,虽有冗余但完成度极高;政治诉求只是外衣,最核心的命题其实是极其原始的母子关系。

39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扫镜头不再代表空间的完整性,而是精神病理化的晶体-影像,一个噩梦,位于西式花园温室与巨幅斯带林,猫中毒像的间性空间,弗兰肯海默在《满洲候选人》中呈现了一种冷战版本的影响-机器,方块Q作为催眠术的启动,将身体转换为指令驱动的具身机器,与此同时也是加密-读取的信息持存物,在影片中,这种机器性表现为一个机器般的声音,有别于Raymond的本音。借助技术物概念,政治主题与俄狄浦斯互为表里,Communist作为一场家庭罗曼史,内化于美国内部,即便是激进反G的麦卡锡主义之中,作为一种邪恶的母体子宫。《满》对于麦卡锡主义的负面影射显而易见,但它属于一种自由至上主义者的右派立场,对冷战的超克是对于“真正”的美国价值的追寻,自愿的自杀令Raymond这个身体/脑作为恶与控制的载体成为主旋律式的“美国英雄”。

44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古之荆轲在现有政治环境下的那种悲壮的乏力感,于冷战背景之下尤然,于今观之更是尤尤然。当一个人在某种甚至说不上恶的权力机器中被赋予某种意义和某种价值的符号,对不起,所有的权力机器都是一种恶,它需要恶的润滑剂才能运转。至于一个黑人和一个白人各自梦到的共产主义者分别是一个黑人女教徒和一个白人女教徒,此类反讽,在整部电影中一不小心就回味到了。

48分钟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推荐

电影表面上是线性叙事,但实际上大部分内容都缺乏明确的逻辑关系,需要观众额外展开对电影的重新组合。对于不了解或过于了解电影背景及相关历史感受的观众来说,用逻辑进行推导都是危险的,这极容易导致观众把政治元素错误理解为影片诉求,反倒是对人物情感的直觉反应更适合作为本片的解读钥匙。

51分钟前
  • godannar
  • 推荐

重温,虽然片中表现的洗脑术看起来很不现实,但整体节奏控制不错。

53分钟前
  • 乌咪
  • 还行

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903543077/

57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a classic cold war thriller

59分钟前
  • 小爱
  • 力荐

几个梦境很特别,但不是很明白Leigh在里面这角色是干嘛的。。。然后真的是服了摄像大哥了,一拍辛纳屈就把焦对人肩膀上,DP该是气死了吧。。。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BFI #Big Screen Classics#l - 长评 You‘re free in the end……。影片结构不错,节奏也控制的很好。镜头语言非常丰富,前期大量前景虚焦的浅焦镜头。还有最后Ben利用扑克牌获得真相时的正反打镜头,Ben的脸部一直处于虚焦的状态,像是表达男主被催眠后的视角。男主回忆中的叠化叙事很梦幻,当然随着母亲形象出现戛然而止,再由母亲叙述下的叠化显得极为诡异。影片中多次出现的美国的象征美国鹰,包括女主父亲背后张开翅膀,男主刺杀是门框上方,寓意明显。林肯的元素也随处可见,林肯雕像,林肯画像,林肯装扮也是说不出的讽刺。最后结尾处仰拍母亲与方块Q的镜头,也是满满的压迫感。Ben急着去阻止刺杀时的倾斜构效果很好。缺点:部分情节反智,结尾处竞选的快速剪辑有些多余。

1小时前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