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图

动作片香港1975

主演:徐枫,白鹰,乔宏,韩英杰,洪金宝

导演:胡金铨

播放地址

 剧照

忠烈图 剧照 NO.1忠烈图 剧照 NO.2忠烈图 剧照 NO.3忠烈图 剧照 NO.4忠烈图 剧照 NO.5忠烈图 剧照 NO.6忠烈图 剧照 NO.13忠烈图 剧照 NO.14忠烈图 剧照 NO.15忠烈图 剧照 NO.16忠烈图 剧照 NO.17忠烈图 剧照 NO.18忠烈图 剧照 NO.19忠烈图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6

详细剧情

  在胡金铨的年表中,《忠烈图》似乎恰成分水岭,此后他对影片中武打场面的经营渐渐递减,开始强调更多形而上的思维。本片描述明朝一群忠义侠士,抵御倭寇入侵的故事,最精彩处在于胡导大量以「棋盘」布阵的创意,藉以比喻敌我双方的对峙。除了徐枫、白鹰等班底,片中还能看到洪金宝、元彪、元华这些后来的武打明星的年轻模样。

 长篇影评

 1 ) 閒談《忠烈圖》:衝擊無限.拜倒大俠裙下

恭喜香港電影資料館成立20週年,過去廿年修復了十一部電影,在世界上搜索華語電影的下落,為文化保育與傳承出一分餘力。在這個世道舊物與現代人的價值觀存有分歧與偏見下,只有默默去做方顯得珍貴,亦讓我們體會「珍惜香港」的意思。很感恩的是我輩的成長途中接觸電視節目,從小到大就看著那些六七十年代的電影明星拍戲拍劇,感到份外親切。縱然昔日的電影明星在電視劇只是做綠葉角色,而他們也曾經擁有輝煌而令人深刻的成就。看舊電影令人回味過去香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情愫,再看看新一代有那點兒覺得新不如舊,人情如是,連香港也沉淪,美學亦崩壞。近幾年看著有些八九十後開始聊舊事物,千禧後為張國榮籌辦紀念展,香港人也希望有新的文藝復興,重振香港的光輝。電影知識,文化素養都需要長時間積累,好的事物會讓你當頭棒喝,提示你要天天向上,要支持香港電影不需要拔苗助長,亦不用吹牛。看胡金銓的《忠烈圖》(1975)足以令內心充滿著膨拜的尖叫聲,更叫人感受到英雄氣慨,凜凜正氣。過去資料館放映過館方修復的版本,放映次數以隔年來計,這次的數碼4K修復機會難得,實在是圓滿。同場看到在電視裡看到的劉江先生,銀幕上年輕的樣貌跟現在年暮的樣子形成很大對比。奈何因為疫情與官僚而不能向他拍掌致敬,是一個遺憾。在這個時代看《忠烈圖》不但不過時,更見電影的歷久常新。

NEVER IS TOO LATE 姗姗來遲

對個人而言看這部電影是開啟了一個大千世界,活了一定的年歲到中年才感受到武俠片是如此打得爽快,刀槍劍影,呯呤棚呤的聲音此起彼落,實在痛快。看罷內心是激動,難道這是「男人的浪漫」?另一方面是有很多慨嘆,一方面香港的武俠片悄悄地式微,現在的古裝武俠片都要跟內地合拍,而真正有能力拍師承大師的導演只有徐克一人,武俠片不是隨手可拍的片種,一方面要有龍虎武師,也要有對江湖的想像力。現在的古裝奇幻電影偏向玩特技,玩化妝,外在的元素,單看內地的金庸劇總是格格不入。武俠片在於真功夫,在於正面,亦在於想像空間。英雄在歷史上留名,演員必定是帥哥美女。從小看TVB的劇集長大,每年總有幾部古裝劇,到現在一年一部劇,而且都是沒心沒肺,沒根據的劇集。以前金庸、古龍、梁羽生的作品都得以改編成影視作品,現在種種因素香港也看內地劇集了,香港電影界再也沒有能力拍武俠片,金錢投資是一大因素,二來幾十年香港也再沒有寫武俠小說的作者,內地網上就出一大堆作家。以後也只能從老電影看武俠世界,要復興香港的武俠電影/電視劇難過登天,所以好片更要保育下來。

《忠烈圖》的幾方面的視覺與思想上衝擊

1.環境地理:現在香港電視劇/電影的古裝戲份都返橫店拍攝,1975年的電影,沒有電視城的古裝街,有的只有香港的郊野公園(據說是城門水塘搭的廠景),西貢果洲群島的沉積岩地貌,香港如此多FUN,可以將香港的地貌融合到電影裡的明代背景,沒有違和感,如今看來相當有創意,今日的香港沒可能把藍天碧海,礁石海岸、懸涯陡壁拍成如此美觀,單看環境與電影的融合克服了先天不足的條件,教現代的電影人好好學習。

2.明史專家:導演胡金銓是明史專家,已經很了不起,在有限的格局下交代歷史人物滅倭寇,而又不會美化,根據史實去寫。有說服力。最令人敬佩的是現當代的香港劇集電影也難以去考究歷史,內地影視劇集在這方面已追趕香港,相當認真。

3.帥哥美女:看過1959年電懋的《空中小姐》,喬宏叔做起機師上來英明神武。迷死女,在這部電影裡演一個滅倭官員。飾演伍繼園的白鷹與俠女伍若詩郎才女貌,智勇相全。俠義之士各施其職,互相打罵、解圍、一起行動,互相幫助。伍繼園笑裡藏刀、暗藏幾下板斧、引狼入室,在見倭寇話事人洪金寶的一幕有層次感,明知對方耍古惑就一招一式拆解,而氣質亮眼、風流倜儻、文武相全具幽默感。徐楓演的俠女穿上異族服飾,一身民族風,對白不多但眼前一亮,一來她是萬綠叢中一點紅,二來她是女殺手,千萬別得罪女人,手起刀落。整個滅倭戰隊每個人形象鮮明,有吹笛通風報信的哨兵、有軍師(劉江飾)、有文有武的。當中吳明華演的肥仔通風報信,每個人都知自己的責任與具團隊精神。

4.滄海遺珠:看電影前對胡金銓的確不了解,不敢說什麼影評,但這部電影有學習、鼓舞之處,但可惜的是當談到胡金銓,只會找到《俠女》、《大醉俠》、《龍門客棧》卻鮮有提到《忠烈圖》,而《忠烈圖》卻是胡導最後一部「武俠」電影,亦是他電影生涯的分水嶺。如今修復發掘出來是香港之寶,加上4K影像高清色調與畫面之美,目不暇給。而令人驚訝的是電影未得過獎與傳頌,是可惜的。又或者當時太多電影選擇,不像今日的香港電影那樣。

5.培養人才:在戲院中引起觀眾反應的竟然是元華、元彪的出現,在戲中飾演倭寇老大的洪金寶亦是元家班的一份子兼武術指導。而他們是坊間所熟悉的七小福成員之一。在日後洪金寶成立了電影公司做導演、監製、元華元彪也成為了電視電影界的人幕前幕後。成為武打片與動作明星,有傳承的作用。

6.戲曲伴奏與佈局:胡導的電影兼具中國風與古風,當中善用京劇戲曲作伴。大鑼大鼓,節奏緊湊,合乎美學。整體來說有色有聲。其中棋局辨敵一幕印象深刻,有動有靜、來去如風、巧妙佈局製造緊張感。除了打打殺殺外還有弦外之音,控訴官僚與倭寇的私通,帶出敗壞朝綱,到最後好官剿匪成功還要被貶官。

十步殺一人 千里不留行

武俠片最重要是武打,最初遇到level 1的海盜猶如手撕鬼子,一下就倒了。做到李白在《俠客》行所寫的「十步殺一人 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與名」。及後進對方的大本營遇上虛張身勢的也可以輕易解決,當以為勝利在望時殺過措手不及,身手了得的伍繼園夫婦與Final Boss洪金寶交戰下竟然一刀死在暗器之下,忠義之士換來悲劇收場,喬宏飾演的官員俞大猶痛失同伴而有不好的收場,不禁要問天理何在?

看罷《忠烈圖》難免對當下香港的人與事有所投射。大家做正確的事情而被污名化,更落得飄泊、散落的下場。正義或許會遲到,但不會不到。只好默念。結局雖不如人意,留下滄桑,引證自古英雄誰無死,可以戰死是光榮。整體來說電影愛好者是有得著的,現在的導演應視為教材、在拍攝構圖的美學上、在創意與局限的環境下突破框框。而事實上修復畫面真的很美,未來有機會放映必須重刷。

 2 ) 胡金铨的武侠片

胡金铨的武侠片打的是军事战,群体作战,讲究战术。《侠女》是其中唯一的孤例,由单个人物主导。

因此之故,胡金铨的电影不能被认为是严格的武侠片,它们是以武打戏份占主导的类型电影:谍战片(《迎春阁风波》),政治片(《大醉侠》《龙门客栈》),战争片(《忠烈图》),夺宝片(《空山灵雨》),奇幻片(《山中传奇》《侠女》),牵涉到历史、政治、社会乃至文化各个方面。

由于作战双方不是军队,往往是朝廷(官员)与平民(侠客),再加上导演的立场站在后者,这就要求作战必须在暗地里进行,而不能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是为何胡金铨发明“客栈”这个绝妙武侠空间的原因。因为客栈可以容纳不同政见和阶级的人,只需大家都伪装为普通平民。

因为必须极力隐藏自己的身份,于是战斗只能在私底下进行,胡金铨电影出现那么多暗斗的原因正在于此。只有当众人的身份都被识破,最后的决战才会登场。

由此看来,《龙门客栈》不只是一部经典的武侠电影,更重要的是,它为胡金铨的所有作品起到船锚的作用。

这部作品完全以“客栈”这处内部封闭空间作为战场,这种模式在《迎春阁风波》得到继承并发挥到极致。虽然在《龙门客栈》前,《大醉侠》已经有对“客栈”空间的涉足,但《大醉侠》是胡金铨武侠电影的肇启之作,一切都在草创中,如同《独臂刀》之于张彻。

张彻或王羽的武侠片与胡金铨是不同的。仅从类型片的概念来讲,张彻或王羽的武侠片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武侠片,因为侠客间的打斗是它唯一的主题:除了打,还是打。

这些电影制造创奇或创造英雄,比拼的是个人武功。个人虽然归属于门派,但某个门派最终的 胜出建立在单个人物的武功之上。

它有一种固定的叙事模式:门派争斗、师父落败、主角蒙难、潜心修炼、东山再起、英雄诞生。

比较美国的西部片,能发现不少有意思的地方。西部片的决斗同样是群体作战,但最后诞生的却是英雄。西部片同样聚焦于单个人物,为他制造创奇或将其打造为英雄,只不过围绕在英雄身边的还有其他形象鲜明的伙伴。

倘使真的要类比的话,西部片更像是胡金铨的武侠电影,而不是张彻或王羽的武侠片。它发生关键情节的空间往往是酒馆,类似于武侠片中的客栈,同时,它也少不了荒野上的群战。

 3 ) 忠烈图

感觉比客栈和风波都好,因为那俩片子编得都有很烂的地方。动作设计也好一些,七小福的几个人加入让我眼前一亮。胡金铨脑中的武侠世界是很有意思的。一阵风的动作设计真的是一阵旋风一样,有意思。洪胖和一阵风的最后决战也相当凌厉。胡金铨回香港创业,制作比联邦时期要糙,打戏比重占得更大,都是市场考虑。成龙跑龙套领日薪,一会演官军一会演海盗,没法给正脸,前后在剧组待了36天。后来,他也拍了打海盗的电影,里头也有洪金宝元彪,可以对照一下剧情,那就是《A计划》。带计略成分的武侠片,但是把俞大猷直接置身于抗倭第一前线,变身为智慧武者有点说不过去,如果把视野放小一点,俞大猷的得力干将带着一帮人做局部的抗倭,那会更圆满

 4 ) 居然还有洪金宝?

刚看了阴阳法王,已经是93年的作品,洪金宝在里面扮演太乙上人~~
原来洪金宝在75年已经和胡金铨导演合作了~

 5 ) 不是影评:关于《忠烈图》

《忠烈图》无好片源,录像带画质。

胶片在录像带上呈现模糊,似蒙一层薄雾,没时间概念,统统归为录像带盛行时代。小时候看录像是额外恩典,喜欢那种半自主性——电视是有什么看什么,录像资源虽然也有限,却随时喜好,翻来覆去,前后快慢。夏日晚上,西瓜中间剖开,拿小勺吃,闭了灯,连好录像接头,放进一盘带子,还要倒带,黑屏上先是横纹状的雪花斑点,后来出来电影公司Logo。现在还能嗅到高温时录像机与电视机发出的味道,很新很新的味道,富庶满足。

可能是因为画质问题,给《忠烈图》打了三星,“还行”而已。前松后紧,铺垫固然好,到了后来却匆匆忙忙,本期待更精彩的高潮更出人意料的结局,像是赶末班车,赶是赶上了,到底气喘吁吁全无姿态。配乐太糟心,为了迁就大海的波澜壮阔就得用钢琴?肃杀少了。出的外景都眼熟,海边景色和树林都是香港常见的。去海盗处经过的山石海景可以在《A计划》里见到。

还是老胡出品,前面场景干净利落,棋局做布阵,笛声能接应,亏他想来。几场打斗不花哨,心服口服,恨不得随了伍先生做练家子去,空手夺白刃呐。武术指导是朱元龙,上网查,哎呀呀,就是洪金宝啊!不知为何“朱元龙”三字出现在演员表里也觉扎眼,没细想“怎么没有洪金宝呢”。此片武指不同《侠女》和《大醉侠》,更“过瘾”些,但细致处不如《侠女》和《龙门客栈》,观者(我)只是看,而不会为之心悬。结尾大战时,博多津从天而降猛扎下来,镜头剪切变化,似《侠女》竹林一战徐枫从日月潭一个下来。空翻花样儿多了,这一点来说时代在进步。表现韩英杰轻功了得时,从座位上到伍先生夫妇前,无声无息,吓了我一跳,这才是轻功,不是空翻。

白鹰漂亮,一看不是俗人,当然也不是吃风屙烟的主儿。耍帅的人不帅,酷是骨子里的风骚闷不住往外冒,一个眼神就折服。白鹰在树林中一个特写,胜过邵氏不少大侠棚景里的刀光剑影。

乔宏有运筹帷幄之风范,粗鲁莽撞的外表,却自有一番机敏睿智。他是好领导,可惜不是党员,此人不用,是书记之过也。如果是诸葛之智近乎于妖,恐怕要倒胃口。

刘江还年轻,演王克俭绝了!虽然没多台词,可是模样衣着行为举止,就是大员旁边的亲随。简直想起《天下第一楼》里李大千饰演的王子西。这种角色易不受重视,我却常常要看这些配角来判断一部电影用心否。

看完此片,上纲上线——一伙儿与统治阶级猖狂反抗的强盗在强大的公权力面前其实是不堪一击的。一哄而散,用了点计谋就被一网打尽,博多津的“将计就计”是自杀,还自以为得计。

 6 ) 搬运

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打戏很好,很好看。

 7 ) 不仅仅是忠烈那么简单

开篇讲述中国沿海居民之苦难,从十三世纪至明朝倭寇肆无忌惮扰民,不得已而剿之。

如闪电般迅捷的镜头,在胡金铨的电影中还是初见。

古筝与笛子的音质甚高远,若能配上郑少秋的歌声,便几近完美了。配乐干净利落。仅古乐器,不要任何其他做底的合成音乐。语言上及声音上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

把丢在地面的刀用脚底拖过来,接着是白日的海面,树下的绳索——他们已经逃走。设下圈套后在树林里等待,两个人在下棋,棋盘即布阵图;另两个人在玩空手夺刀的游戏,被赞赏后要客气一番:不成样子——此刻,黑子已经被包围,而接着也只能是突围,向不同方向。其中一个在树上演奏笛子,他并不是棋盘上的一个。这里有三种有趣的设置,最迷人的还不是棋盘,而是插入了空手夺刀的游戏。为什么要插入这个游戏呢?也许除了生气之外,它还是一个隐喻。

文本有血液贯穿,但是并非在握。它处于可控与失控之间,必然是失控的,同时必然是可控的。也许正如带兵打仗,揣摩,推理,但是从不确信;需要随机应变,及时应对。北野武在拍电影时也是随机的,剧本上是晴日,若恰好下雨,便顺势改之;且不去追逐夕阳等景观,迥异于黑泽明。是否可以理解为挣破闪光的词语的束缚?

斗法,但不是《山中传奇》的法术,而是武术与兵法。此诡道,胡金铨拍得尤其出彩。在希区柯克那里,捕狮器最重要,一旦消失便剩下没有悬念的肉搏,而这里,即便是肉搏也精彩纷呈。

从戏曲中、绘画中摄取元素,再创作的过程中增强了什么、缩减了什么,以及如何强调某一种元素?这就牵涉到“方向”的自由度的受限问题。如果按照原版本的节奏、特色照搬下来,而不进行创造性地增减,不突出某些东西,必然导向平庸。或者,如极端的实验般打破语言层面的完整性,也只是破坏的变异,而不是延宕,而延宕是传奇的,它有一个延伸,以及建立起上的跌宕,即在素材的变形之上再来一次变形,第二个层面的变形是细节上的,这个细节已经和素材没有什么关系,是完全的再创作。这已经不再是晶体的,纯粹的,但是它又有晶体的外貌,因为它有一层类似于玻璃的过滤层,呈现出复杂的外貌,如同感觉是随机的,这一点在北野武那里得到了更好地呈现。随机性,衍生,延宕的共谋,构成了一个迷人的作品。

 8 ) 我痴迷的9个电影关键词和它们的25部代表作

电影带给我的快乐和感动,尽在这9个关键词中。

2012年年底的时候,某电影网站让我们这一些影评人每人推荐25部“中国观众应该看看的经典好片”。其实以我这点极其业余的道行,我哪有资格告诉中国观众该看什么,于是只好捣鼓出一份自己心目中的top25清单交差。

这25部影片纯粹是我个人的心头所爱,没有任何客观性可言,也并非我心目中中国观众“应该”看的片子,我没有资格做这样的推荐。这些片子中的一部分,是自己成长经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其中有些作品成年后再看已经可以看出不少瑕疵,但这完全不影响我对它们的爱。

受限于自己80-90年代中国小镇的成长经历,也受限于自己在影视方面极其不专业的知识背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这些作品中可能大半都不是专业影评人眼中的什么传世佳作。在行家眼里,以下这份清单肯定“俗”不可耐。

要列出top25其实很难,要说“最爱”的片子吧,数量远少于它,要说“很爱”的吧,数量又远多于它。心理学里有一个“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说人的脑袋里印象最深的通常是最早看到的和最近看到的。我现在回看这份top25,发觉它的组成的确符合这一规律:榜单中一部分是小时候看的,它们是“首因效应”,另一部分是列这个榜单的2012年前后看的,它们是“近因效应”。“首因”基本稳定,而“近因”会一直被刷新,所以如果我今天重列top25,下面这个清单里的不少片子都不会再入围了。

但是,比起具体哪部片子入围,更有趣的是,我发觉这些片子其实可以被归纳入9个关键词。这25部片子,其实是诠释这9个关键词的代表作。代表作会变,但这些关键词也许一直不会变。它们才是我从童年开始一直痴迷至今,并且也应当会继续痴迷下去的电影元素。

电影带给我的快乐和感动,尽在这9个关键词中。

关键词一:桥段

代表作:终结者2

小时候光在录像厅就至少看过五六遍《终结者2》,从那时起詹姆斯.卡梅隆就是我心目中的“桥段之王”。卡梅隆的牛,跟后来偶尔展现出来的一丁点儿艺术表现力(比如《泰坦尼克》)完全无关。他的牛,牛在对动作桥段的天才想象力

单是一部《终结者2》就创作出多少经典动作桥段?T800和T1000的商场遭遇战、摩托车和卡车的追逐战、T800单手上膛、T1000精神病院穿越栅栏、电梯逃生、machine gun扫射、T1000摩托车跳攀直升机、炼钢厂大战,从头到尾哪一个桥段不是动作迷和科幻迷们津津乐道了几十年的经典?

《终结者2》的每一场动作戏都是设计绝妙的动作桥段

在卡梅隆的另一部代表作《真实的谎言》里,最出风头的也不是施瓦辛格,而是鹞式战斗机炸断跨海大桥以及在摩天大楼旁悬停的桥段。

《真实的谎言》中最精妙的桥段:悬停在摩天大楼间的鹞式战斗机

甚至连《泰坦尼克》,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难道不也还是“you jump, I jump”、“双手平展抱腰式”这样的“桥段”吗?

《泰坦尼克》的双手平展抱腰式

关键词二:范儿

代表作:忠烈图

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里有一段很惊艳的描写。写的是阿飞本来要去杀上官金虹,结果走在上官金虹身后,不由自主地就迎合上了上官金虹步伐的节奏,而且觉得这个节奏非常舒服,几乎非这么走不可。仅仅通过这个小细节,我们就知道阿飞根本杀不了上官金虹——因为上官金虹展露的,叫“绝顶高手范儿”,上官金虹有这范儿,而阿飞却没有。

所谓绝顶高手的气场,就是他不需要真的动手,只要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节奏,就让你知道自己绝非对手。

金庸小说里绝顶高手之“高”往往需要铺垫,小说里会先让次一点的小高手登场,让读者误以为小高手已经足够牛,然后再让绝顶高手登场,轻描淡写地掐死小高手。古龙却不用这么写,他只要写上官金虹的脚步什么的就够了。古龙善写的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大概就是所谓的“高手范儿”了。

胡金铨的《忠烈图》,如果跟后来徐克、程小东那一路的武侠相比,武打动作是很难看的(当然,它可能更接近真实的搏击),但是片子把“高手范儿”描摹得实在太出色了。我们完全可以在《忠烈图》中高手们举手投足之间乃至在一个微妙的神态之中感受到上官金虹的步伐那种魔性的张力。

《忠烈图》举手投足间尽显高手范儿

武侠片想拍出物理上至强的武力,其实倒简单,无非是这边挥一挥衣袖,对面就山崩地裂罢了。但要拍出范儿,却极考验编、导、演的功力。《忠烈图》,或许是这方面最杰出的典范。

关键词三:尽头

代表作1:银翼杀手

代表作2:搏击俱乐部

代表作3:人工智能

代表作4:人类之子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一听到“正能量”三个字就起皮疙瘩。作为一个内心阴暗的人,我对太积极的东西经常抱有警惕,甚至有时候会有生理上的不适感。

我不喜欢太光明的世界,大概是因为,在我们这里,光明总伴随着虚假。让我觉得更舒适的,是《银翼杀手》里那个好像永远都没有白天的黑夜世界:

搏击俱乐部》里有太多可以让人津津乐道的元素:“急转直下”的后1/3、意识分裂、革命……,但真正让我爱上它的,是结尾那一幕男主角拉着女朋友的手看着世界在眼前崩塌。对于我这样阴暗的人来说,这一幕简直就是是浪漫的极致啊:

人类之子》最打动我的,也不是那几个惊世骇俗的长镜头,而是弥漫在片中的人类即将终结前的末世气息:

《人工智能》里,失魂落魄的小机器人David呆坐在淹没在汪洋中的城市废墟里,仿佛在世界的尽头处看到了时间的尽头:

比起欣赏这个世界的美好,我更爱看着这个世界在我面前终结。

关键词四:永恒

代表作1:攻壳机动队

海报上的2.0并不是指第二部,而是1995年版的CG画面增强版

代表作2: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

代表作3: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吊诡的是,“永恒”,一个与“尽头”正好相反的词,也同样程度地吸引着我。我爱尽头,但也很爱无尽。我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里与永生相伴的落寞与孤独;我爱《攻壳机动队》里暗示出的那个意识摆脱肉体永恒存续的可能性;我也爱《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华丽的想象力包裹下那个追逐永生的主题。

关键词五:扭曲

代表作:切肤之爱

有一年我对比着看了一些日式和英式推理小说。

推理小说我看得少,总是很难在结局揭晓之前自己先于书中的侦探推理出谜底,不过,对于英式推理和日式推理,理由不尽相同。对于英式推理来说,猜不出谜底是因为自己的智商被作者碾压,自己的木头脑袋还原不出作者天才的脑袋瓜里构思出来的绝妙杀人诡计。

而对于日式推理来说,猜不出谜底,是因为自己的阴暗面被作者内心的黑洞所碾压。我以为自己已经够变态了,但跟一些日本文艺创作者相比,我完全可以称得上sunny boy呢!

于是,大概同样是因为上面说过的热爱负能量的阴暗心理作祟,我也就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日式恐怖片、惊悚片里那些与日式推理小说一脉相承的扭曲。

感谢这些日本艺术家,让我领教什么叫“只有更扭曲,没有最扭曲”(完全褒义)。

关键词六:追寻

代表作1:东邪西毒

代表作2:千年女优

代表作3:杀妻总动员

代表作4:暖暖内含光

身上的负能量再有一个表现就是,与“获得”相比,我更爱“失去”。我喜欢《暖暖内含光》和《杀妻总动员》里的“失去之后才发现失物之可贵”。不过我说的并不是“失去了之后再去找回来”。找不找得回来完全不重要,迷人的是“追寻”的状态本身

东邪西毒》里说:“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千年女优》里说:“我真正爱的,是追逐他的旅程。”

失去,然后追寻,这就已经是完满的了。

关键词七:秘密

代表作1:饮食男女

代表作2:迷失东京

代表作3:色,戒

代表作4:空房间

李安第三次拿到奥斯卡奖之后,我听到一种说法,说李安是最“职业”的导演,因为他拍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完全不同,但他却都能很完美地把它们都拍得很不错——简直就是把李安说得像是个技术非常过硬的工程师似的。

但却我觉得李安的作品其实有一以贯之的相通之处。《饮食男女》中郎雄与张艾嘉的不伦(?)之恋,《色,戒》里身份与感情的双重秘密,《卧虎藏龙》里李慕白对俞秀莲的感情,《断背山》里的同性恋情,《少年派》中无法对人倾诉的食人经历……它们描摹的都是同一种“心中怀着秘密,却无处言说”的状态。

有人说王家卫一辈子拍来拍去其实都是拍同一部电影,而我觉得李安每部作品虽然看上去都很不同,但骨子里其实也都是相通的。李安几乎所有的作品,主题其实都是“不能说的秘密”。

我之所以这么欣赏李安对“秘密”的描摹,大概是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有交流障碍的人,我很熟悉这种无处言说的状态。

这份对“无处言说”的亲切感,也让我爱上了《迷失东京》里直到分离前的一刻才说得出口的耳语告白,和《空房间》里自始至终的沉默。

唯有静默才能让述说变得更有力量。

关键词八:宿命

代表作1:霸王别姬

代表作2:枪火

代表作3:

代表作4:无耻混蛋

小时候看过《霸王别姬》和其他一些类似的作品之后,我就很害怕看民国题材的文艺作品,因为害怕去想象故事里人物最终的结局。除非故事的结尾明确地告诉我最后男女主人公逃到香港、台湾、海外,否则,就算他们活过民国、活过抗战、活过内战,只要他们还活在大陆,等待在他们面前的,也会是那个所有人都无法避免的大悲剧。

无论在故事的篇幅里他们的结局如何,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去想象:只要他们活到60年代,他们的结局就注定是无限屈辱地活着或是无限屈辱地死亡。所以类似《霸王别姬》的民国题材文艺作品对于我来说都散发着强烈的宿命感,比其他所有标榜自己的主题是“命运”的作品都要强烈百倍。

但我很喜欢“宿命”这个主题。“宿命”有时候意味着无可奈何,有时候却意味着某种安定感。

徐克的《》,之所以能将“坠崖不但不死还捡到秘籍练成神功”这样最恶俗的武侠片桥段化腐朽为神奇,就是因为拍出了宿命:世事险恶,命运惨烈,但冥冥中却有股力量在维持着公义。

昆汀的《无耻混蛋》,虽然没有任何一处提及“宿命”,但影片结束时回头一看,却发现该报的仇最后必定会报,该付出的代价也一定会付出,处处透着命运精致的平衡,每个角色的结局都几乎都应验了因果报应。

“宿命”也是银河印象二十年多来的作品中一贯的主题。在银河印象的世界里,有时候命运很无常(《一个字头的诞生》),有时候命运强大得不可忤逆(《非常突然》),有时候佛性的灵光可以突破因果的轮回(《大只佬》),有时候命运是圣诞老人,好人就是会很莫名其妙地、很无厘头地得到好报(《PTU》、《天有眼》、《夺命金》)。

在银河印象的世界里,大多数时候命运都不是凡人可以左右的,但也有那么偶尔的一两次,你只要耍点阴谋诡计,命运就被改写了,比如《枪火》。也因此,《枪火》在银河印象一堆“厚重”的作品里显得特别地“小清新”。《枪火》里值得称道的东西太多(比如竟然在一部枪战片里拍出了武侠电影也不曾拍出过的古龙式的静态对决),但我尤其爱它的“小清新”。

关键词九:忧伤

代表作1:倩女幽魂

代表作2:东方不败

代表作3:双峰

《倩女幽魂》和《东方不败》这两部片子,我从9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数不清看了多少遍,印象中光是小时候在录像厅就看过不下十遍。很长时间以来,它们都是我心目中中国古装电影的唯二标杆。现在回想起来,我对电影的热爱应该就是被这两部作品启蒙的吧。后来看的次数多了,片子的缺点越来越显眼,尤其是《东方不败》,某些情节的转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但没有办法,它们在我心目中绝世神作的地位无法动摇。

我想我那时是被这两部作品营造出来的世界观完全给震傻了。那是一个坚定地与现实划清界限的世界。片子的画面色彩足够浓烈,与自己身处的几乎只有灰色的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片子里古人的着装,透着混合了异域(比如东方不败的日式装束)与现代(比如《倩女幽魂3》里张学友的围巾)的奇特风采,与现实的古代世界也绝对划清界限;音乐上,在听过黄沾和戴乐民的“古曲”之前,我听到过的古曲旋律都透着股浓浓的乡土气;武打场面上,虽然飞檐走壁,夸张是夸张了点,但是跟后来动不动就移山填海的“科幻武侠”相比又节制得恰到好处,完美地视觉化了我们对武侠小说中高手境界的遐想。

这两部片子对于年少时的我来说属于要什么就有什么,它们太完美地满足了一个前青春期小盆友对异世界的幻想。

但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对于一个即将成长为惨绿少年的前青春期小盆友来说,《倩女幽魂》和《东方不败》都是爱情悲剧。所以它们对于我的意义其实跟女孩子看到的第一部琼瑶小说没什么两样。这么比喻有点掉价,但回想起来事实似乎就是如此。

宁采臣没见小倩最后一面,东方不败对令狐冲说“我要你永远记着我”然后就坠崖了。还是个小屁孩的我大概就是从那时起隐约开始明白什么叫“忧伤”的。所以这两部片子,可能既是我审美上的启蒙,大概也是情感上的启蒙。

多年以后再次被“忧伤”击中,是因为大卫.林奇的《双峰》。美国人在银幕上的形象似乎总是粗线条多过细腻敏感,而《双峰》把这个印象完全扭转了,没想到美国大老粗们也有如此忧伤的一面。这部最终在第二季就烂尾的作品被很多美国观众评为迄今为止最好的美剧,不知道是不是与它的忧伤气质有关。

直到现在,尽管被郭敬明一遍遍地糟蹋,我仍然觉得“忧伤”是个好词。小时候启蒙时形成的感受,估计是很难改的了。

文:魏知超


一点私货,我2020年出版的新书:

 短评

终于看到这部作品了,虽然没得过奖,但可以视作胡金铨的巅峰之作了。听笛辨敌+棋局布阵和白鹰徐枫只身探营两段戏最精彩。最后的决战胜在剪辑。20210429二刷,期待出蓝光版

10分钟前
  • 老牟
  • 力荐

8.0/10 港版七武士,杀倭寇这事喜闻乐见,小屋,树林,沙滩三场战斗很亮眼,收尾欠佳,硬要在这个武打故事中嵌入“人物在国家面前的无力”很是牵强生硬。

13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推荐

乱世英雄谱,万古忠烈图。白鹰器宇轩昂,徐枫英姿飒爽。夫妻携手探匪巢,群雄合力剿倭寇。伍继园一角潇洒自若、风采卓绝,真乃儒侠之巅;棋局布阵一节构思精妙、技巧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场面调度已臻化境,凌厉剪辑再创新高。打斗酣畅漓淋,堪称胡氏最佳动作戏。

14分钟前
  • 白发生
  • 力荐

《槍火》的團隊作業在《忠烈圖》中就有!華人第一導演,不做他選

17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力荐

依然是方方面面的强大,围棋布阵那段太有味道 了

1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这个剧情实在是令人费解,前面铺垫了那么多,然后先来个丛林乱战,死伤各半,最后反派一人单挑4大高手,还特么同归于尽了!前面还有排兵布阵的设计,咋上了岛就正面硬杠了?最大的亮点应该就是这个阵容如今看来真是顶级配置了!

24分钟前
  • 伊菲吉妮娅
  • 还行

剪辑和摄影确实名不虚传,至于剧情,请脑补手撕鬼子,太尼玛逗了!然用传世画像介绍演员真是神来一笔!哈哈哈哈,然,我睡着了

28分钟前
  • 🫀Psyche
  • 还行

胡金铨的电影是有“气”的,来自思维剪辑等方方面面的交融,洪金宝是有多难打,所以他反派越演越少了。

32分钟前
  • 黑狗成
  • 力荐

#香港经典电影展# 胡金铨去世25周年忌日在影城C厅看4K修复的本片,极具纪念意义。大银幕上看胡金铨果然很不一样,开场海景美得人心醉神迷,称得上中国最美的海景电影。过程紧张又不失诙谐,而倭寇的日语台词大概戳中在场年轻人的二次元笑点全场爆笑好多,却没料到是这样悲壮的结局,不过想想这片名的确情理之中。之前看的几部胡金铨也都有白鹰,直到今天这部才被帅到,妈呀太性感了!

36分钟前
  • sanyo
  • 力荐

拍摄于75年台湾保钓期间,我觉得是胡金铨武侠片阶段最好的一部,动作设计比前几部也成熟,只是看中国人被日本人杀就不爽,但不死又难称忠烈。

40分钟前
  • Resurrezione
  • 力荐

拍完东厂拍抗倭,明朝这块算是给考据狂胡金铨彻底拿捏了,不过比起“客栈三部曲”,把场面完全打开的《忠烈图》反倒落了下乘,他显然还是更擅长在封闭空间内完成叙事和调度。试图清晰地介绍战术,展示朝廷内部的掣肘,但从效果来看又浮于表面,人物刻画也远不及黑泽明的《七武士》。挂名第一主演的徐枫这次几乎是个工具人,不仅鲜有台词,出场戏份也少得可怜,又不如《迎春阁之风波》中形象那般凛冽。剪辑方面也滥用了《侠女》开创的技法,无论是韩英杰“西游记后传”式的飞踢,还是决战戏环绕式的交锋,都显得过于臃肿了。结局算是胡导演的作品中最惨烈的一回,不过戛然而止似乎是他的片子给我一直以来的观感。

41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吐槽:1.帐篷里怎么设有实木桌子呢,难道还一路行军搬着走吗2.岛主这双腿功夫真是一绝啊,怪不得要鬼畜般多多使用3.洪金宝画白脸般日本鬼子这种直接容貌丑化霓虹人的做法还是过于低级。胡导的铺垫总是很够啊,打击倭寇涉及到对内对外两方面。对官衙职场上下级的描写、对本土岛屿的谋划,对内部的通外的设置都是很有反思性的。最后打斗场面有侠女的影子。双方的惨烈收场和明朝一直没能除掉倭寇的侵扰是相互指涉的。

45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香港经典电影展。不像胡金铨的快节奏和从右到左的字幕,打戏好多;围棋对战看得内心澎湃,最后的缠斗略喜感;京剧节奏,亮相和配乐,对战戏的配乐中西结合得略出戏;精巧服化道和人物性格契合,尤其是群戏时的色彩对比,岛主神似洪秀全,洪金宝作为大反派太青涩所以涂了白脸吧…胡金铨式气定神闲干脆利落,徐枫英武依旧,白鹰的鹰眼不拖泥带水,伉俪情深是一句“恐怕来不及”后的飞跑;两次进岛,从抬头看悬崖峭壁的眩晕到欣赏碧波荡漾的轻巧;同样是“领教”,伍继园对中日倭寇的区别…最后忠烈们全军覆没,“倭寇之患到明朝末年也没剿清”…我是大明百姓&江湖草莽,听着坦荡也寂寥,一边是中国人比日本人还多的倭寇,一边是按兵不动的官兵,而剿倭寇也只是为土司能走通官道…第一次在影院看胡金铨,看完出来竟然下雨了,今天是胡金铨的忌辰

49分钟前
  • 吴邪
  • 推荐

【B+】在影片本身的题材上,是我最喜欢的明代抗倭史。就动作戏拍摄手法本身来说,一方面露出受限于时代技术的“蹩脚感”;另一方面又折射出胡金铨超越时代的剪辑调度思维。与当下很多通过剪切来分解动作的手法不同,他是通过“省略”关键动作来单纯的利用蒙太奇去营造一种视觉奇观,在技术受限的年代,这种技法反而更能激起观众的反应。而从整体调度与空间解构来看,要属开场的酒馆伏击,中段的树林棋阵和上岛比武这三场最为出彩。而故事上,只能说是屈服于观众口味的一部不伦不类之作。这么有意思的题材,为什么现在就没人敢好好翻拍一次呢?哪怕搞个高清修复版也行啊....

51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感觉比客栈和风波都好,因为那俩片子编得都有很烂的地方。动作设计也好一些,七小福的几个人加入让我眼前一亮。胡金铨脑中的武侠世界是很有意思的。一阵风的动作设计真的是一阵旋风一样,有意思。洪胖和一阵风的最后决战也相当凌厉。

54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推荐

之前琢磨喜欢老胡是因为同样是江湖,张彻非得把男一男二写得死干净了才甘心,胡金铨的结局往往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谁也别多惦记。这部电影倒好,武功/颜值最高夫妇俩死的干脆。虽然知道是抗倭,但是出来个“纳尼”还是很好笑。徐枫这苗族扮相,要是演蓝凤凰肯定是美!白鹰更不必说,像俊朗版郑元畅。

55分钟前
  • 时间的玫瑰
  • 推荐

【百老汇香港武侠电影展放映】画质不好,未修复。前半部突出俞大猷的智谋,乔宏把角色的智慧内敛演得恰到好处。后半部过于突出大侠伍继园的武功,安排的多场对打戏削弱了剧情。结尾也显得突兀。洪金宝演日本武士BOSS略违和。不过瑕不掩瑜,武打设计剪辑可圈可点。徐枫依旧冷若冰霜,英气逼人。三星半

60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伍先生倭营大战一场戏里墙上挂着演员的名字:洪金北、白铁鹰....哈哈哈哈哈哈

1小时前
  • 哪吒男
  • 推荐

【上海影城 4K修复版】胡金铨生涯前后期分界之作,动作场面五花八门,丰富耐看,无论是片头成竹在胸牛刀小试击杀群敌,还是以笛为讯以棋列阵通力合作杀出重围,抑或是突入虎穴逐个比武试探虚实,及至最终决战使劲解数同归于尽,都拍得酣畅淋漓万分精彩。高潮戏的剪辑凌厉迅疾无与伦比,白鹰(竟是[龙门客栈]里的曹少钦)与洪金宝的对决你来我往斗到力竭,快得眼花缭乱的攻防转换与凭借空中腾跃镜头连续快切而创生出的飞天幻觉,令人目不暇接。胡导继续钟情于明朝,对力主任用贤士抗倭却终因正直而遭降职的浙江巡抚朱纨及抗倭名将俞大猷的呈现都相当还原历史。徐枫英姿飒爽冷冽矫健到几无台词,结尾既戛然而止又足够完整(此点优于[侠女][龙门客栈]),全片也兼具了兵法智斗与武略强攻,回味无穷。风光旖旎的海岛外景地在香港果洲群岛~ (9.0/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三星半//京韵京味的鼓板敲起来 脑内被敲出两个字“正统” 以黑白双子排兵布阵 这份慢劲不在特定的时代背景还真没这味 双方都各带着自己bgm 稍微可惜的或许是倭寇一方用的好像是西方乐器?//动作上强调了我方高手的轻盈和气力 他方高手的阴险和蛮力 太有意思了//修复版本的色彩质感对味得很 干净沉稳//有一些部分的剪辑似乎太碎了 对节奏并没有什么帮助 空镜也有些过多//SFC开场之前的一个半小时甚至有点好笑 真就“安 全 距 离”

1小时前
  • YiQiao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