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娜2013

爱情片英国2013

主演:娜奥米·沃茨,道格拉斯·霍奇斯,杰拉丁妮·詹姆斯,乔纳森·克里根,茱丽叶特·斯蒂文森,劳伦斯·布莱切,纳威恩·安德利维斯,卡斯·安瓦尔

导演:奥利弗·希施比格尔

播放地址

 剧照

戴安娜2013 剧照 NO.1戴安娜2013 剧照 NO.2戴安娜2013 剧照 NO.3戴安娜2013 剧照 NO.4戴安娜2013 剧照 NO.5戴安娜2013 剧照 NO.6戴安娜2013 剧照 NO.13戴安娜2013 剧照 NO.14戴安娜2013 剧照 NO.15戴安娜2013 剧照 NO.16戴安娜2013 剧照 NO.17戴安娜2013 剧照 NO.18戴安娜2013 剧照 NO.19戴安娜2013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6 21:25

详细剧情

  娜奥米·沃茨说:“能够扮演戴安娜——这个全世界都热爱的、标志性的人物,我感到很荣幸,我非常期待迎接在银幕上扮演她的这项挑战。”  不过她扮演的这个戴安娜可不太讨好,故事说的是她和一位心脏外科医生哈斯那特·汗(Dr. Hasnat Kahn)从1995年开始的一段长达两年的不为人知的婚外情。哈斯那特·汗一直保守着秘密,直到2008年才通过英国的《每日电讯报》公开了这段秘密恋情。他声称戴安娜对这段关系十分认真,去巴基斯坦看他家人的时候穿上了当地传统服装,甚至有过为他而改信伊斯兰教的想法。不过哈斯那特·汗后来主动结束了这段关系,他说戴安娜“为此而心碎”,甚至偷偷跟踪纠缠他。  奥利弗·西斯贝格执导过《帝国的毁灭》(Downfall),这部《Caught in Flight》将由英国的Ecosse Films公司摄制,今年三月开始制作,计划前往巴基斯坦、安哥拉、巴黎等地拍摄,影片预算为1500万美元。

 长篇影评

 1 )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失望于今年《沙丘》对沙虫的拍摄,我打算看一看这部著名的影史奇迹:1974年,著名cult片(笑)导演佐杜洛夫斯基打算拍摄这部恢宏的科幻史诗,那时候最著名的科幻莫过于《2001太空漫游》,而《星球大战》尚在1977年。他为了拍摄招兵买马,各种偶遇和话术,幸运和命中注定,请到了吉格尔、滚石乐队主唱、平克.弗洛伊德、奥尔逊.威尔斯(《公民凯恩》的导演)甚至大名鼎鼎的达利。这部片子完成了大部分纸上的部分以及选角,但是最终没有人投资,导致破产。其思想、分镜、造型影响了大量日后的科幻电影,尤其是著名的《异形》系列。2013年拍摄的这部记录片即是对佐杜洛夫斯基以及相关制片人的采访。 但我在看到1/4之时就放弃把这部作品当作简单的纪录片了。为什么不干脆直接把它当作虚构电影,讲述一个导演想要拍摄旷世奇作最后失败的故事呢?在这样的故事里,今昔对比,分镜草稿与现实对比,当时的失意和如今的重振对比,再加上佐爷那股压都压不住的兴奋和有趣,实在是精彩至极。我甚至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迷影自指涉电影、电影套电影以及电影史诗——如果这部片子不局限于记录就好了,真希望有一天会有人像拍《灾难艺术家》那样致敬这部电影。 我一定要推荐每个人看这部电影,它切切实实地做到了毫无虚构的现实的浪漫主义,而且是太空浪漫:纪录片风格,一个老人讲述当年想要制造自己的宇宙、星球的故事,为此他费劲千辛万苦,那么激动人心的创作故事,那么美妙绝伦的机智对决,他寻找到能为其效劳的“Worrior”,甚至让自己12岁的儿子练了两年剑,为了让他成为主角,成为帝国的救世主!画出今日都无比超前的飞船、形象,还有疯狂皇帝达利,一分钟要10万美金!全部同意,通通想办法,老爷子讲的振振有词,满脸微笑,所有人都仿佛回想起黄金时代那样,没有表演,没有恢宏壮丽的特效,只有图片、分镜草稿衔接还有陷入理想乡的人们。37年的时光,巨大的流产,传奇的经历,他们的理想已经庞大到把整个宇宙纳入地球人的视野,他们的脑海里一定已经有了无数史诗般的旅程和梦想;而现实中佐老爷子已经有20多年没拍摄电影,其他人则大放异彩,靠着《沙丘》的创意开启了大科幻时代。 我们始终知道这部作品的失败,甚至知道失败的原因,但这些完全不重要,作品结尾处佐杜洛夫斯基被逼着去看大卫.林奇的《沙丘》,他满脸兴奋地说:“我不再绝望,因为它拍的糟透了!”这泯然一笑不是更让人感到那种绝对现实主义的科幻的浪漫主义吗?尤其是如今我们已经能看到维伦纽瓦那略显无味的《沙丘》,怀旧之情便更加明显。画面是简单的采访,但我们却仿佛被来自未来的技术包围,作品的时间线是错综的,是一群想要去往未来的人(如果在今日,他们的创意或许真的可以实现)在他们料想的未来怀念过去对今日的料想,并继续期待着更久远的未来的故事;作品的文本是多重的,采访镜头,采访拍摄分镜稿的镜头,1974年的历史资料,以及些许分镜稿实际做出的画面,这使得空间也有了多重性,再加上经历的传奇本身,以及我们最终也未知的《沙丘》故事(我xx了原著!),更使得虚构非虚构的界限消融,片中洋溢的艺术家的理想主义和克制到冷漠的镜头之对比,更是回味无穷。《沙丘》结尾,保罗死了但每个人都成了保罗,他的意识为所有人共享,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在这个意义上,或许真的是“open the mind”的伟大吧! 佐老爷子最后说:我可以死,他们可以拍我的影片。这当然部分实现了。据说好莱坞当时想让雷德利.斯科特接手《沙丘》,而斯科特后来拍了《银翼杀手》,今日的《沙丘》是维伦纽瓦,正是《银翼杀手2049》的拍摄者。更多的也不用列举。如今我们看到的是《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但或许有朝一日我们可以去掉这层书名号,或者再给它打上一层书名号。

 2 )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以前看《圣山》和《鼹鼠》的时候,当时就想,这是个什么导演啊,拍的电影绝对是大胆而且诡异,这部纪录片就是很好的展示了这位亚历老顽童般的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有着对电影强大的执念与理想,开创了不少先河并且给后来的《matrix》,《银翼杀手》、《alien》等以启迪,看到的80多岁的他依然有着非一般的热忱及想法,向这位大师致敬!

 3 ) 宿命

看完了就觉得,佐爷的DUNE没拍出来,很正常啊。

的确佐爷的想象超越了所处的时代,很天才,然而好莱坞制片公司也不是如同片中所描述的那种扼杀了天才的邪恶资本吧。无论任何时候,再有担当的人和公司也不可能决定说拍一部可能是15小时也可能是20小时的巨制。

还有,我并不完全肯定佐爷明白DUNE的精髓,首先在决定拍DUNE的时候他还没读过书,他的storyboard里有把莱托的四肢都截掉只剩躯干的折磨场面,结尾时有强大的宗教概念,另外,佐爷最后喊着要rape DUNE,很令人不适。DUNE确实很残酷,然而这种残酷是优雅强大的。

这部片里还暗戳戳指出,佐爷找到的明星阵容,后来被好莱坞盗用,就觉得有点过了。这些人本来就已经是闪闪发光的金子啊,像H.R. Giger这样的人,碰见Ridley Scott, 创造出不朽的异形,就是宿命,和有没有这个没拍成的DUNE没有必然关系。

最后就是说,性格决定命运是没错的,佐爷被人记住的片子基本都是小众的Cult。然后,只有维伦纽瓦这样的可以诗意地栖居的导演,才配得上DUNE。

 4 ) 再度奏响吧,佐杜洛夫斯基的梦幻狂想曲!

70、80年代曾有神光闪现,而他们是最后一代光之子。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更像一部动态的概念设定集,一台有声万花筒。

神作因未被完成的缺憾而封神,幻想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它没有句点,皇帝的新衣其实是超出时代理解能力的光学迷彩服。

辉煌绚丽又浪漫新潮的70、80年代,那个时代达利、 奥逊威尔斯还活着,科幻片野心勃勃摩拳擦掌,乔治·卢卡斯、 雷德利·斯科特等人进行着太空竞赛,惟独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只留下《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和项目见证者无限的哀惋,像一场少数人的狂欢,如梦似幻。

如果,如果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能像皇后乐队的《波西米亚狂想曲》那样坚持下去,会是如何一番风景,会否撼动《星球大战》的地位,会否改变好莱坞大片的结构、格局,我们不得而知。毕竟没有人有远见,敢冒那样的风险。这是受制于时代和技术所流下的眼泪,超凡的想象力被金钱粉碎。

截图自《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截图自《波西米亚狂想曲》

两部作品的关联还存在于,佐杜洛夫斯基打算找平克·弗洛伊德为《沙丘》谱写乐章,而以”6分钟太长“为由拒绝发行《波西米亚狂想曲》的金牌制作人,制作过平克·弗洛伊德的《月之暗面》。

好莱坞将《沙丘》交给了更为信任的大卫林奇,大卫林奇拍砸了。而皇后乐队一意孤行要发行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在英国单曲榜连续九周冠军,并在英国国内销售超过200万张,创下当时英国史上销售最高单曲纪录。此曲直到今日仍被视为皇后乐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我觉得之一可以去掉)。

《沙丘》成为了佐杜洛夫斯基永远的意难平。


没想到《沙丘》串联起了我最喜欢的三个幻想片导演:佐杜洛夫斯基,雷德利·斯科特,维伦纽瓦。

佐杜洛夫斯基拍摄《沙丘》时找H·R·Giger做概念设计,而后者后来凭借雷德利执导的《异形》获得了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

纪录片中有一句话,“没有沙丘就没有异形,没有异形就没有银翼杀手,没有银翼杀手就没有黑客帝国”,沙丘影响了后世无数的科幻片,像巨人的尸体哺育了陆地上的生灵,像“鲸落”壮丽寂静的过程(注:一座鲸鱼尸体在沉入海底的过程中可以供养一套以分解者为主的循环系统长达百年)。

以死哺生,才能生生不息。维纶纽瓦既延续了雷德利的《银翼杀手》,又准备开启新的《沙丘》宇宙。

*说一个有趣的共同点,《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和《 黑暗之星:H.R.吉格的世界》两部纪录片中均出现了暹罗猫。猫既是迷思,又是打破迷思的象征。喵呜~

今年佐杜洛夫斯基已经90岁了。

我希望他的狂想曲能再次响彻好莱坞。

拓展阅读:《黑暗之星:H.R.吉格的》仅作为补充

 5 ) 小行星擦过,万物萌生

我太迷恋这种“找到对的人一起做对的事”的过程了,像海上花里侯孝贤和team的互动也是。当然老佐可爱一点。

当一个idea越来越趋近成形,它对其拥有者来说更像是一种宗教,“哪怕要砍我手臂我也愿意”,这种belief会膨胀到把这个人bit by bit吃干抹净。但这种obssession是一种天生神力,并不为大多数人所拥有。最可怕的是当一个人的originality值满格,但他竟然不是sociopath!他是people-person(脑子里是Jen)!He has the charisma,让人自动倒在石榴裙下(雾)。当然要说服达利,说服Orson Welles不是什么不费吹灰之力的事,过程也未必如片子里那样一张塔罗牌一瓶红酒就能俘获芳心(雾),我仍相信老佐的个人魅力played a big part in it,还可能有一种“痴人”之间的telepathy,电波同频。不只俘获,还要让他们心甘情愿为他干活——干出他要的活。Foss说:

He motivated you and left you to interpret it.

越是年长,我越是迷恋对于“天生有motivate能力”的叙述,因为太显而易见了,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无从培植的能力。一间打满鸡血的公司(每天早上要听老佐进行传销式洗脑宣教hhhh)。

之后项目拉不到钱,有人说了句,好莱坞不太喜欢这种spiritual and metaphysical idea,哈哈哈。制作这样一部电影本身,就是一个spiritual的过程。可能真的很吓人,如果拍成了,会有自己的教徒 = = 好莱坞要把好意识形态关

Well, it would have been a *mother*piece.

以及关于改编作品是否要终于原著?老佐不是个导演啊,他是艺术家……一切最终都将写出他自己的声音,最后一个scene是所有人无意识地大喊“I'm Jo!” 而且搞了半天好几个人都没读过原著哈哈哈哈哈哈。Lynch也没读过 - “他们找我,我以为问我有没有读过 - June- ,笑死。

【最惨的还是没有最终剪辑权的Lynch】

其实第一次看这类介绍没有被拍出来的电影的电影,是Lost in La Mancha,谁又想到二十几年后,Terry Gilliam真的拍出了The Man Who Killed Don Quixote(虽然好像不太行?)。Lost in La Mancha是非常无力的,最后是要跪在天地间向老天爷无声悲恸的。但老佐不是,虽然这部片本身就是赞美老佐的,刻意拔高也无可厚非,但老佐的精神无从伪装。我要拍片为什么要拦住我?!I will die and they will make my movie.

所以拍没拍成是另一个维度上的成就感。

这个idea在老佐的脑袋里发芽,窜高,成熟,已经完成了一件作品应该完成的使命。

我特别喜欢最后影评人的一个比喻:这个Dune project像一颗擦过地球的小行星,它们错过了,但是地球上被小行星触到的地方,万物萌生。老佐的legacy。

原来St. Regis就在MOMA旁边

不知几时才有机会再去到New York,但下一次我一定要去一下St. Regis的King Cole,那将是我离这部并不存在的电影最近的时刻。

PS 老佐的西语语速和咬字太感人了,非常适合给我这种程度的人做听力练习……

 6 )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无处不在的未完之作

(芷宁写于2015年1月4日)

    纪录片《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Jodorowsky's Dune)》,以稠密而充满激情的调子,带领观众回溯了一部旷世奇作从思路到雏形到半成品再到夭折的过程,看后令人不无感慨。
    佐杜洛夫斯基大概是一个才华横溢又特立独行的导演,在他的几部颠覆人类固有思维理念的作品《鼹鼠》、《圣山》等获得好评之后,于上世纪70年代初,他开始野心勃勃地致力于将科幻经典《沙丘》搬上银幕。
    大概天生血液中充满了创新和革新的因子,佐杜洛夫斯基从一开始就构想了一个极其宏大的梦,而他要将这个梦付诸实践,就仿佛一场豪赌。作为一个想象力惊世骇俗、敢于启用有才华的制作新人、有魅力将一干大咖(如达利、奥森·威尔逊、米克·贾格尔等等)收至麾下参演、不按牌理出牌的导演,需要大笔制作资金的佐杜洛夫斯基在求利的好莱坞金主那里,逃脱不了四处碰壁的命运。
    如今回看当初的那些激情澎湃的创作理念和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的确充满了超越那个时代的诡异多变的想象,仿佛将彼时人类的幻想能力提速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程度,也将人类对电影的哲学艺术诉求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这样一部堪称空前巨制的影片,却在历时两年的筹备,花掉大把大把的预算后,夭折了。以现代视角反思其夭折的原因,大抵是过于超前的意识、脱缰野马般的野心和巨额的制作费用令资本方感到失控,继而望而却步,于是,这样一部似乎本可以创立一个科幻王国巅峰的作品,“顺理成章”地被利益至上的好莱坞大佬们搁置了。
    虽然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夭折了,但当年摄制组为这部作品所做的人设、置景乃至拍摄理念,都藉由那本彼时由佐杜洛夫斯基分发给各位金主的厚重的《沙丘》筹划书,流传在了如今的光影科幻世界里,观众们在诸多的影片中发现了那些似曾相识的“遗迹”,从《异形》到《普罗米修斯》,几乎每一部重要的科幻题材作品都在图文并茂的《沙丘》策划书中获取了营养,于那壮志未酬的强大灵魂下滋生出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胎死腹中的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已然超越了它的形式,以灵魂的姿态延续着它的价值,这一点和《沙丘》中被割喉的英雄保罗死后所达到的精神力量如出一辙。
(杂志约稿)

 7 ) 逼格

虽然没有明说,佐杜洛夫斯基依然认为大卫林奇版的《沙丘》是一坨翔。同样没有明说,他还是觉得名垂青史的不该是《星球大战》,而应该是他拍的《沙丘》。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因为没有投资,佐杜的《沙丘》没拍出来。

多年以后,他们开始为那部没拍成的电影拍纪录片。其实随便怎么说都可以啊,反正也没拍成。

纪录片里有一段很有意思,充分反映了佐杜的性格。

佐杜洛夫斯基认为只有达利(没错,画画的那个)才能演好《沙丘》里的皇帝角色,于是佐杜和达利以及达利的12个跟班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的某间餐厅见面。

两大神棍开始互相炫耀逼格。

达利:“请坐,我有个问题想问你。”

佐杜洛夫斯基:“什么?先生。”

达利:“当我还年轻的时候,我和毕加索常去海边。每次我们下车后,总是能在沙子里发现一个钟。佐杜洛夫斯基先生,你在你的生活中是否在沙子里发现过钟?” (此处不仅搬出了毕加索,而且还提到钟这个意向,明显是想用他的《记忆的永恒》来炫。最后还用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来升华一下。逼格杀伤力巨大。)

(毕加索:“呵呵”)

佐杜洛夫斯基有点懵,妈的,这什么鸟问题,怎么回答!?但是佐杜洛夫斯基也是见过世面的人,面对兴致勃勃等待答案的达利还有他的12个跟班,开始整理思绪,怎么说老子也是个有情怀的艺术家,拍出过《鼹鼠》和《圣山》这样的工匠精神的佳作。。。佐杜洛夫斯基心想:”如果我回答说’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钟‘,岂不是显得我很虚弱?可要是我回答’从来都没发现过这样的钟,又显得逼格被比下去了,我就成了个可怜的人。“

突然,佐杜洛夫斯基灵机一动。

他的答案是这样的。


“虽然我没有找到过钟,但我丢了许多。“


达利回答说:”好,我们巴塞罗那见。“


佐杜洛夫斯基暗道,装逼成功。

 短评

老头说他想拍一部让观众看着就能感受嗑药感觉的电影……啊,放心,后人帮你实现了好多部,太多部,多得都有点烦人了

6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这几天的阴霾(尤其是昨晚的女人步上楼梯时)一扫而光:彻底被Jodorowsky治愈了啊!他一个个攻略那些奇形怪状的天才们的过程太搞笑太有爱了哈哈哈~找到那些保持自己的mind在expanding的人是我人际交往生活中的唯一乐趣。

10分钟前
  • 力荐

佐爷构思的那个宇宙长镜头如今被吕克贝松在超体里用CG动画完美再现了!!!整部片子看下来,感觉佐爷实在是超前了30年!!!看看他组的团队,尼玛太NB了!全是我的本命啊!!没拍出来真是太可惜了!

13分钟前
  • 般若死火
  • 力荐

希望在某一个平行宇宙,这部属于未来的片子得以问世。祝福他们拥有一个更加绚烂更加辉煌的电影史。

17分钟前
  • tiiiiin
  • 力荐

Jodorowsky编剧执导、Dan O'Bannon特效、Moebius和H.R.Giger艺术指导、Pink Floyd配乐、Dali、Orson Welles主演。看看这都是些什么样的大神妖孽,我能感到纪录片中所有人深深的遗憾,因为我现在也是一样的心情,一部或许能够改变科幻影史、甚至电影史的作品,最终因为资金胎死腹中。

19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力荐

关注旷世奇片之【死】。“Bigger than 2OO1” 这是一部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但它却永远也不会被我们看见,仅仅因为1500W。看完之后估计每个人心里都有模糊的影像,被佐杜洛夫斯基的梦想和激情震撼,同时也为世界感到深深遗憾。现实永远是现实,特别是他想控制电影的野心,太难实现。 /8.5/

23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暮年的佐杜洛夫斯基拿着故事板,让我看到了“激情”这东西是一辈子的。每个大师都有一部没能拍成的电影,没拍成又如何,那会变成一个封存的梦。庆幸的是,他已经让《沙丘》的文字变成了视觉化的故事板,其概念也影响了后世科幻片。“我会死去,他们会拍我的电影。”看到这句还是很桑感…

2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不存在的電影都從屬夢的領域。那又如何,夢想也可以改變世界。

28分钟前
  • 何倩彤
  • 力荐

在豆瓣上标记过的纪录片不少,能看哭的却也不多,这部算是其中之一。本来是一个水瓶座天生就应该去完成的诡异工作,结果梦断好莱坞。艺术从来没有错,错的是善于妒忌和拜金至上的体制。那要妥协吗?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你到底愿意成为耶稣还是犹大。富有激情,十分神圣。

32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漫画大神墨比斯,嬉皮编剧奥班农,造飞船的福斯,吃麦当劳的pink floyd,一分钟10万美金的萨尔瓦多达利,异形之父吉格,哈克南音效师magma,大胖子奥森威尔斯……这不是一部电影,这是一个有趣的人终将相遇的故事。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人改变这个世界,而他创造一个宇宙。

34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力荐

艺术家真是聚集了各种weirdo和萌点,配乐特逗B,如此伟大的拍片计划好莱坞也是醉了,对比前几天看的frank有异曲同工之感哈哈~

35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佐杜洛夫斯基把钱拿出来那一段挺动人的

38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就像最后主创们说的,虽然佐渡洛夫斯基的沙丘没有拍成,但是,以后的每一部科幻类电影似乎都在说“我是沙丘”

43分钟前
  • 伏夏
  • 力荐

非常自吹自擂,但DUNE這企畫的傳奇性確實夠有料讓佐杜洛夫斯基大吹特吹。這組團隊雖然沒拍成電影,但分開後斷斷續續的創作都大紅大紫,異形成了電影經典,墨必斯成了漫畫高人。如果當年還年輕也還很便宜的他們一起搞出DUNE,是不是星戰異形以降的科幻影史都要改寫了?當然,這是逆推後來成就的妄想了。

46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最伟大的失败品

50分钟前
  • RIC
  • 力荐

本来没拍成就已经够可怜了……

55分钟前
  • 午叶星
  • 较差

好好看啊。不过容我黑一句,佐氏《沙丘》如果真的拍出来,肯定不会有这部纪录片来得有趣吧 = 。 = 反倒是这个生动刻画了梦想家和一部不存在电影的电影让观众对那个永恒缺失抱有了无尽且完美的幻想。

56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如果这片能拍成,大概是什么样子呢?平克·弗洛伊德的音乐,米克贾格尔、奥森威尔斯甚至达利的加盟。吉格的设定。当然,也仅是假想。艺术家终究要向资本低头,这就是电影的资本性吧。

5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热血cult片电影人的组团之行。从其对后世的影响看来,好的艺术作品是完全可以超越其形式而延续自身的。不知为何又想到《Southland Tales》了

60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电影片头引用了奥地利心理学家Viktor Frankl的一句话:"What is to give light must endure burning.",这也是对Jodorowsky的注脚吧!看到最后觉得非常感动,"open your mind! open your mind everyday!"

1小时前
  • Helicopter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