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字体

记录片英国2007

主演:Michael Bierut,Neville Brody,Dimitri Bruni,David Carson,Matthew Carter

导演:加利·哈斯特维特

播放地址

 剧照

传奇字体 剧照 NO.1传奇字体 剧照 NO.2传奇字体 剧照 NO.3传奇字体 剧照 NO.4传奇字体 剧照 NO.5传奇字体 剧照 NO.6传奇字体 剧照 NO.13传奇字体 剧照 NO.14
更新时间:2023-09-26 21:41

详细剧情

  由独立制片人导演Gary Hustwit执导拍摄的纪录片《传奇字体》,讲述了Helvetica字体从起源诞生到它的特性和影响力,影片访谈了不同时期的老中青三代设计师,畅谈这款简洁、直接、醒目的传奇字体背后的故事。  1957年,新字体Helvetica由麦克斯·米耶丁格和爱德华德·霍夫曼在瑞士Münchenstein的哈斯铸造所作为排版铅字制作。新的工业化时代正在来临,这种容易辨识和阅读的字体形式更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很快风靡世界。2007年,Helvetica字体诞生满五十周年。Helvetica字体已然存在于我们随处可见的任何一处角落,几乎成为了工业文明和机械化的象征。

 长篇影评

 1 ) 迦叶微笑

我想做平面设计的大概都知道这部于 2007 年出品的纪录片,去年是著名的 无衬线 字体 Helvetica 50 周年的大喜日子,所以就有了这么一部对于字体所拍的纪录片,里面采访了很多当代字体设计界巨腕,请他们对该字体做评论,当然不一定都是好评论,例如德国字体设计巨匠 spiekermann 就对该字体有很大意见,甚至脱口而出好几个粗口。

该纪录片其实更像一部穿插着访谈的 MTV 多过像一部电影。其对于 Helvetica 过多的赞美也导致许多其他偏门字体爱好者的许多呕吐。

其实去年不仅仅是 Helvetica 这一款字体 50 周年,德国工业标准字体 DIN 同样也是 50 周年,但却没人理会,事实上,过于侧重 Helvetica 字体,也是该字体受到许多抨击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其承载了太多不属于它的东西。极端派甚至认为其导致了公众对于平面设计审美的倒退。

基本上意见大致应该分为两派:a.限制是一种促进思考的方式;b.开放才是促进思考的方式。基本上,这两种思考方式没有什么可以调和的地方,Helvetica被放置在一个巨大的、融合的全球化时代里,作为全球化的视觉标兵,可以想象它受到的赞美和受到的抨击是一样多的。不过作为导演选择这样的有戏剧化冲突的题材还算是可以理解的,想想看他如果拍DIN50周年,那么大家应该说点什么呢?哈哈。

电影里戴维森对该字体的评价,我个人觉得收益匪浅,形成现代设计理论里,瑞士风格比重很大,视觉传达的首要概念就是清晰和高效率的阅读性,这些 Helvetica 都可以做到,但真正是,高效率阅读性就等于高效率传达性吗?

这应该是一个不可逆命题,高效率阅读性可以等于高效率传达,但高效率传达,却不一定非得要是高效率阅读性。对于人类复杂的情感,愤怒、哀伤、爱恋、愉悦,用同一种字体来表示,显然是不可能的。《射枪》杂志使用的烂成一片的混乱排版,很快速的就表达了地下青年世界的愤怒,你甚至都不用去看文章到底写了点什么。还有什么比这更高效率的传达吗?

电影里某位达人说平面设计已经走到了尽头,如同钟摆,摆到了一端的顶点,剩下的就是往回摆了。一方面,全球化使得人人都一样,这是一个坏事,如同宜家家居使得很多人房间都差不多,但我觉得,不管宜家怎样的败坏了人们的品味,它至少让人们的品味保持在一个可以接受其底线的范围。同样,Helvetica让所有城市看上去都差不多,但它至少没有让所有城市都朝着更坏的视觉世界滑落。而且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甚至还没有进化到Helvetica城市的阶段呢。

“每个人都是其时代的孩子,永远也跳不出他所在的时代”不过我相信在这个时代,孩子们自然会赋予Helvetica一种新的,更契合我们的表达方式。

作为一款有着漫长设计历史的字体来说(Helvetica 设计过程很漫长,整个字体家族是慢慢设计完成的),它的被精心设计,以及被肯定,它代表的工业和现代设计概念,使得字体和平面设计迅速的进入了摩登的电气时代。这些是无法被抹杀的。

最后,感谢snl、Alex、colourphilosophy、jjgod、cognito为这部电影的字幕所做的专业性翻译,我们(设计师)会记得这种无私的帮助的。

 2 ) El Ten Eleven:)

开头响起的El Ten Eleven的Lorge,还有结尾的the album leaf。一下子就把整个片子变的很贴心。

拍摄方面,当代就算是对Helvetica的反对,也是在反对空洞乏味的标准化,是在字体个性化中,对美的排版以及字体设计和文意情绪化结合的强调。而不是说的那些垃圾排版。

把Helvetica的迷人特质和新时代的反对,交叉剪辑,看似对立,却同样是对美的思考,对返璞归真的认知。并以此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沿用Helvetica,用一套新的理论去诠释去支撑它。

哈哈哈然后看了导演的三部曲的ost合集,基本上一个大写的ETE粉。相当的后现代,用在这里。

 3 ) Helvetica、MUJI、IKEA和Facebook

Helvetica 是苹果电脑文本编辑的默认字体,微软常用的 Arial 字体也来自于它。去年是 helvetica 诞生50年,作为在平面设计和商业上非常普及和成功的一款字体,英国导演 Gary Hustwit 专门为她拍摄了一部纪录片《Helvetica》,在设计界还引起了一阵小小的旋风。

Helvetica 出自瑞士字体设计师 Eduard Hoffmannh 和 Max Miedinger 之手,体现了瑞士设计的理性主义精神,同时被认为是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典范。《Helvetica》这部纪录片采访了老中青三代字体设计家,50、60年代进入设计界的老人深受现代主义影响,认为字体并不传达咨讯,而要让人简单清晰的读懂文字;中年一代深受反主流文化的革命和后现代主义影响,认为设计应当是个人主义的,其极端就是难以辨认的垃圾风格的字体;青年一代设计师介于两者之间,他们更喜欢使用Helvetica,但不是没有选择的滥用。

在50年代,现代主义设计由于其风格简洁、朴素,并运用数量化的设计方法(典型的如画网格),Helvetica 得以应用到商业设计中,成为大公司、政府等机构的御用字体,被70年代反主流文化的设计师们认为象征“权力”并且非常无聊。新一代的设计师,1970年代之后出生的人,虽然同样强调个性,但是他们同时不拒斥商业和机构,他们选择 Helvetica 放到合适的地方。

实际上,Helvetica 诞生50年来,设计界对它的态度正好反映出50年来时代的变迁,从绝对的理性主义、现代主义到反理性、后现代主义,再到1980年代后的回归。

其实,这些年来出现的很多成功设计都暗合这一趋势,无论是 MUJI,还是 IKEA,他们都是简洁、实用,表面看不带有任何倾向性,但是经过适当的安排和组合,就能变成个性化的设计方案,可见,经过了1950年代的理性主义和1970年代的叛逆之后,今天的设计已经尝试了所有的极端,而开始在这些尝试的基础上寻找第三条融合的道路。这种融合之路,可以概括为在精确的理性工具的辅助下,借助简单、实用的组件,组装自己的个性化生活。设计也因此开始变得无处不在。如果 MUJI 和IKEA 让你觉得那属于1980或者1990年代,那么今天的 MySpace 和Facebook 上的个性化空间提供了你添加各种精致模块的功能,其实更能说明这个趋势。

 4 ) 永远经典永远现代 The Typeface of Modernism: Helvetica

My Favorite Quotes from Helvetica:
===========================

On Typeface Selection:
-------------------------------
Typefaces express a mood, an atmosphere. They give words a certain coloring.
The sort of classical modernist line on how aware a reader should be of a typeface is that they shouldn't be aware of it at all. It should be this crystal goblet there to just hold and display and organize the information. But I don't think it's really quite as simple as that. I think even if they're not consciously aware of the typeface they're reading, they'll certainly be affected by it, the same way that an actor that's miscast in a role will affect someone's experience of a movie or play that they're watching. They'll still follow the plot, but, you know, be convinced or affected. I think typography is similar to that, where a designer choosing typefaces is essentially a casting director.


On Helvetica:
------------------
A neutral typeface which invites open interpretation and indicates Inherent rightness.

Everywhere you look you see typefaces. But there's one you probably see more than any other one, and that's Helvetica. You know, there it is, and it seems to come from no where. You know, it seems like air? It seems like gravity?
And it's hard to evaluate it. It's like being asked what you think about off-white paint. It's just... it's just there. And it's hard to get your head around, it's that big.
Helvetica has almost like a perfect balance of push and pull in its letters. And that perfect balance sort of is saying to us - well it's not sort of, it *is* saying to us - "don't worry, any of the problems that you're having, or the problems in the world, or problems getting through the subway, or finding a bathroom... all those problem aren't going to spill over, they'll be contained. And in fact, maybe they don't exist."


On Simplicity:
-------------------
Don't confuse legibility with communication. Just because something is legible doesn't mean it communicates and, more importantly, doesn't mean it communicates the right thing.
There is a very thin line between simple and clean and powerful and simple and clean and boring.


Miscellaneous:
---------------------
Life of a designer is a life of fight, fight against the ugliness.
You're always a child of your time, and you cannot step out of that.


My Favorite Moment in the Documentary:
===============================
Michael Bierut making his passionate statement: “In Helvetica, period!!!”

 5 ) Helvetica 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模糊记得多年前读汉宝德,他用“现代主义”的关怀来描述圣彼得堡的市政规划理念。这不仅仅是因为相比于其他欧洲城市,圣彼得堡以其高层的建筑和更具功能性的实用主义倾向而闻名,但更为重要的是在汉宝德看来,它无不体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蔽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社会理想。从这方面来看,现代主义的功能性的实用主义的倾向的确可以有一些社会理想在里面。所以在纪录片中Helvetica 的支持者会认为即使Helvetica的确在被商业和广告滥用而广受诟病,他们仍然会坚持使用,并声称 "(Helvetica) is not capitalism but socialism, because everyone has access to it."

但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这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一方面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 Helvetica 是马尔库塞所描述“单向度社会”、“单向度的思想”和“单向度的人”的现代社会的最贴切的表现。它是霸权、无趣、死板和同一化的代名词。进步一来说,后现代主义者们还给 Helvetica 赋予了更多政治意义。纪录片中的那位女设计师自然而然的将 Helvetica 和美国政府的政治宣传联系到了一起,而由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特殊政治环境,Helvetica 在她的眼中成为了越南战争的帮凶。她甚至认为"If you use Helvetica, you support Vietnam War"。随着“政治正确”的理念在美国的膨胀,Helvetica 在他们看来甚至需要为此后的伊拉克战争等等负责。所以Helvetica可以被当作最合适的标示字体,因为它无处不在的传达出一种权威的命令式的口吻让后现代主义者浑身不适。从另一方面来说,后现代主义者认为"legible is not communication"。虽然从功能性出发,Helvetica改善了字体的可读性和可辨识性,但后现代主义者们认为识别出一段文字和理解一段文字有很大的距离,识别更不等于真正的交流。

如果Helvetica是设计师的空气,那么Times New Roman就是成天在电脑面前码字的研究生们的空气了。这种更为过时的字体还传闻是 Poggio Bracciolini 的手写字体,而这其中又有书写和现代性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葛林伯雷(Stephen Greenblatt)的新书 “The Swerve”介绍了布奇里尼 (Bracciolini)对于卢克莱修《物性论》的再发现,葛林伯雷甚至用“世界如何变得现代”作为这本书的副标题来说明《物性论》的再发现对于现代化进程的推动。而有趣的一点是, 布奇里尼正也因为他的优美而清晰的书法(beautiful and legible handwriting)而闻名,而整个罗马字体(Roman type)的当代印刷字体也是在他的手写字体上发展至今。所以,巧合的是布奇里尼不仅在思想层面以卢克莱修《物性论》的研究推动了现代性,而且在印刷文字的物质层面,他的字体遗产也一直保留至今,并仍带有现代性的痕迹。

当然了,像德里达的语音中心主义讨论过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特质。但是我不确定在他的讨论中是否包含了载体和媒介的本身,比如说这些文字是怎么写的这类似的问题。我们恐怕不能像以前一样,用埃及禁运莎草纸来解释书写材料(鹅毛笔和羊皮纸)的变化来解释欧洲书写字体的变革(哥特体的兴起,然后是加洛林体、人文体等等)。因为我觉得,这些书写也会带来其他方面的变化。

 6 ) 其电影、历史、细节及语录

在6个月前还不知Helvetica为何物的我,忽见各大知名设计资讯网站上关于Helvetica50周年庆祝的系列宣传,方晓得这大名鼎鼎的typeface是平面商业广告的业内“标准”,sans-serif字体的典范。一个字体,为什么值得业内外如此广泛的关注,这部电影里自有答案。

大体总结起来,Helvetica50年的历史经历了现代化的拥戴,叛逆的后现代的反驳,和现代人不同观念的洗礼。20世纪50年代的字体设计师,觉得他们有责任有义务为社会大众设计一种理性的、易于辨识、充满现代感的字体。因它与serif字体的强烈对比,人们似乎在一夜之间便接受了Helvetica的简洁、干净、利落、现代。然而,流行总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更何况是风口浪尖上的角色。时代变了,人们的审美喜好变了,Helvetica的霸主地位也遭受到后现代的强烈震撼。话说回来,无论你觉得Helvetica是食之无味的垃圾食品,还是简洁理性美的化身,“只要在你的传单上,用同一磅大小的Helvetica Bold,它看上去都是挺不错的~”

--细节与语录--
"Helvetica是完美的...好的字体,不仅体现在有墨迹的地方,更体现在它的空白之处...像美妙的韵律"——Massimo Vignelli
"Helvetica无处不在,让人察觉不到它的特别存在。它就像空气、重力,一样自然...当任何一种东西被用滥了,它都会显得枯燥乏味。"——Michael Bierut
"没有限制我们什么都做不了。限制越多,我们越开心。"——Manuel Krebs and Dimitri Bruni of Norm
"Helvetica没有表现力。无论它写的是什么,就像一个很平凡的人在那里很平淡地say Hello一样。"
——David Carson
"Helvetica总是让我记起我凌乱的房间,它就像我妈妈一样,总是在提醒我该去打扫房间了。"
——Paula Scher
Paula Scher在访谈中多次抒发了对Helvetica的不忿,甚至还跟她的政治观点挂上了钩。她认为使用Helvetica的都是支持越战的,同时在当年的一个封面设计上,以支持各州里根的票数,来近似该州喜欢Helvetica的人数==b 当问及Helvetica对伊拉克战争有什么影响时,她笑言就是Helvetica惹的祸,意思貌似是这些人都是战争爱好者。。。
"我认为,有些美的东西不该被糟蹋了(shouldn't be messed up with)。"
——Michael C
他是Helvetica的爱好者,在回答时,他的猫(啊~ 好漂亮啊!很想知道是什么品种呢~)也不时地闯入镜头,还秀秀它漂亮的尾巴~~哈
接下来,就是我自爱的字体Tahoma和Verdana的设计师Matthew Carter啦~ 他讲的那句“你是字体设计师?我还以为他们都死了呢。。。”特逗。相比起Helvetica,Tahoma和Verdana是sans-serif的后起之秀,随Windows95版发布(不得不服MS在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方面还是很有远见的...)。个人最爱9pt的Tahoma,看文本很舒服,如果看代码的话,五颜六色的,更舒服~

--关于电影本身--
Indie风格的纪录片,与大厂牌的作品风格迥异。BBC拍摄的"Are you sitting comfortably",一部讲述座椅设计近百年历史的纪录片,应算是后者的典范。有趣的情节设计、角色扮演,为纪录片加了很多调料以杜绝干涩无味;制片人在片中游走四方,还有画外音的旁白,都为影片穿针引线。于是,当我惊异于"Helvetica"中丝毫没有露面的访问者(甚至连他提得问题都难以辨认==||)之时,也诧异于影片的连贯和流畅。虽说画面的剪接和音乐的搭配功不可没,导演用受访者的回答来讲故事的设计更是巧妙。

P.S.影片完整的看了一遍,又拖动着确认了一些细节。另外,由于观看的是无字幕版,难免有误,欢迎指认~

 短评

Helvetica 对于我来说,就是冷静、清晰、精准的代言词。能简单,绝对不要复杂。不要有任何情感,每一个细节无可挑剔。

5分钟前
  • 胡天翼
  • 力荐

想到关山最爱的大标宋

8分钟前
  • 赵叉叉|她是最好,没有之一
  • 力荐

非常骄傲呀~西文字体盛大YY~

10分钟前
  • 消失
  • 还行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

11分钟前
  • Manchild
  • 力荐

http://www.helveticafilm.com/ | Download Helveticafilm here: http://www.mininova.org/tor/1018081. + Chinese subtitles here: http://tinyurl.com/4xkv72 | 这篇讲Arial和Helvetica的文章很有学术味道,写作方式也很学术。什么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英文字体——由Arial和Helvetica 的比较引发的思考。 http://snurl.com/25f

14分钟前
  • zonovo
  • 力荐

用了有几年,从来没用心看过它的名字到底怎么念

16分钟前
  • 大作人家王書紀
  • 还行

detail matters

19分钟前
  • ZEricy
  • 推荐

不错,远不只是关于Helvetica。OL:http://www.jlpfans.com/player/a99880d39e5daec3-1-0.html

24分钟前
  • 宇宙真理猪大肠
  • 推荐

字体也有大学问。

29分钟前
  • Bill
  • 推荐

journalism课上放的。还算有趣。

33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还行

Helvetica用了这么多年的字体 哎 很好的片子 很直观的表达

37分钟前
  • Amandachun
  • 力荐

平等理性的看待海尔外提卡 睡前我想了一下 这是哲性问题 先是人们需要一种新的事物打破现在的混沌 然后新的来了 一窝蜂的赞美和普及 然后又权威混沌垄断了 有人维护经典 有人开始质疑权威 有人认为已经到达顶端 有人固步自封 有人认为这是另一个混沌 有人还不知道这一切

42分钟前
  • Shy
  • 力荐

so cool

43分钟前
  • 白铁Jazz
  • 还行

Helvetica,拉丁语“瑞士的”,完美的现代主义字体设计,读起来看起来都好舒服。原来身边存在那么多Helvetica设计,惊讶于设计师可以用如此充沛的词汇来描述形容一款字体。字体和空间的关系,字体本身的正负关系和结识的矩阵体系,神奇的美学。大师说,真正算得上好的字体大概有一打,他常用的只有两三

47分钟前
  • SSEN
  • 推荐

很直观、丰富、中性、有教益的纪录片。Helvetia=瑞士/Helvetica=瑞士的

48分钟前
  • btr
  • 推荐

70年代时,年轻一代都追捧迷幻剂一样的字体,到了80年代,他们的思想完全乱成一团,他们不知道在乎什么,但他们知道要反对什么,那就是 Helvetica。当字体排印设计终于陷入了不可挽救的混乱中,设计师们在90年代末能做的就是回归了,回归到早期的设计方式,并用一套新的理论来支持它。

53分钟前
  • mockee
  • 力荐

认识和了解这一伟大的无衬线字体。后现代主义典范,纯粹,理性,权威。中文字体感觉唯有微软雅黑有此份量但也望尘莫及。片末的主题升华很不错,从字体到设计,学问很多。

57分钟前
  • Ruler
  • 推荐

里面那些字体设计师一个个都是大毒舌,听他们骂人可真是丰富了表达词汇呢。

1小时前
  • 容安
  • 力荐

在科普之后非常辩证地分析了Helvetica背后的意义,本质上非常像(Helvetica代表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碰撞。H的中立、简洁、秩序感代表着一种风格,受到一部分设计师的推崇,也就不可避免地被另一群人认为是乏味的、缺乏个性的。潮流即是不断在变化的,经典虽是经典,只是不要盲目崇拜便好。

1小时前
  • NovemberRain
  • 力荐

为一个字体拍一部纪录片,真是难得。每天都在用这个字体,知道它名字的又有多少。实用主义的理性和美学的结合,它真的很耐看。

1小时前
  • 半透明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