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

动作片内地2019

主演: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陈龙,曲尼次仁,拉旺罗布,刘小锋,成龙

导演:李仁港

播放地址

 剧照

攀登者 剧照 NO.1攀登者 剧照 NO.2攀登者 剧照 NO.3攀登者 剧照 NO.4攀登者 剧照 NO.5攀登者 剧照 NO.6攀登者 剧照 NO.13攀登者 剧照 NO.14攀登者 剧照 NO.15攀登者 剧照 NO.16攀登者 剧照 NO.17攀登者 剧照 NO.18攀登者 剧照 NO.19攀登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7 20:23

详细剧情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

 长篇影评

 1 ) 《攀登者》:珠峰在下,信仰在上

《攀登者》:珠峰在下,信仰在上

2019年9月30日,电影《攀登者》上映。作为吴京的粉丝,我第一时间进行了观影。

电影《攀登者》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后,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而不被外界承认,时隔十五年后再次问鼎珠峰的故事。

上世纪50年代,中国与尼泊尔就边界划分问题展开谈判,其中在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权上一直无法达成共识。

尼泊尔登山队员曾于1953年成功登顶珠峰,他们认为珠峰理应归属尼泊尔,理由冠冕堂皇:你们都没登上过珠峰,怎么能说它是你们的呢?

于是,对于建国初期的国人来说,迅速登上珠峰就是一件决定主权归属的政治任务,箭在弦上,刻不容缓。

随即,在贺龙元帅的指挥下,一支年轻的中国登山队迅速建立,目标:登顶珠峰!

1960年5月,浩浩荡荡200人出发攀登珠峰,走到最后,只有3人成功登顶。

在攀登中途,队长方五洲(吴京饰)为救队友曲松林(张译饰),不慎把相机遗落山崖,没能留下登顶的影像资料,不被世界承认。

1973年国家再次组建登山队,经过近2年时间的训练和准备,1975年5月,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章子怡饰)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井柏然饰)、杨光(胡歌饰)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看完整部影片,回荡在脑海的始终是八个大字:珠峰在下,信仰在上

信仰,是老队长牺牲前的最后遗愿。登山队遇到雪崩,老队长临终前对方五洲说:“自己要登上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

信仰,是曲松林切除的十根脚趾和两个脚后跟。登顶最后关头,面对峭壁,登山队员用血肉之躯搭成“人梯”,由于鞋底太滑,曲松林被迫在刺骨的冰风中,脱掉了鞋袜,踩着队友的肩在低温下爬了一个多小时。等到下山后,他的双脚已经严重冻伤。最后,十根脚趾和两个脚后跟,都因冻伤过于严重而被切除。

信仰,是摄影师李国梁用生命守护的相机。连续两次登山失败后,李国梁自荐做登山队队长,就在他们即将成功的时候,队友不慎滑倒,氧气瓶从身上掉了下来,猛的砸中下面的李国梁的头,将其整个砸晕,登山队顺着山坡往下滑。在最后关头虽然制动成功,但李国梁已经滑倒悬崖边,队友拼命的叫醒他,想要把他拉上来,面临着即将力竭的队友,李国梁终于清醒过来,但第一件事是将摄影机给到队友,自己为了不拖累队友割断绳索,葬身珠峰悬崖。

信仰,是徐缨在身患肺水肿时依然坚持为登山队指引护航而吐出的鲜血。在得知爱人方五洲再次参与登顶珠峰的行动后,徐缨毅然加入国家气象组,成为助力登山队登顶的关键所在。在登山最后窗口期,身患肺水肿的她,依旧倔强地坚持登山播报气象,最终牺牲在珠峰北坳。

信仰,是杨光为照顾队友而被冻伤截去的双腿。他一度被遗传学指标划归到“不宜登山”人群,却又在千帆过尽后迸出“不放弃”心声。在攀登珠峰时,因为将睡袋让给女医生而导致一条腿被冻伤,不得不截肢,失去了在1975年与队友一起登顶的机会。在影片最后的彩蛋中,时间来到40多年后的2018年,装着义肢的杨光,终于登顶珠峰。

在所有登山者眼中,个人的荣誉、生命固然可贵,但更重要的是集体乃至整个国家的荣誉,国家二字,沉重如山,是责任,是使命,也是信仰。

正如《攀登者》监制徐克曾说,珠峰精神就是中国精神,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傲立世界,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像登顶队员这样强大的灵魂支撑

最早接触登顶珠峰这个话题是在2016年,那年央视《开讲啦》邀请《攀登者》原型之一夏伯渝,讲述当年攀登珠峰的故事,这是胡歌饰演的杨光的原型。

在开头,夏老说,“就是想登山,我喜欢它,为了它我永不放弃,不管碰到什么困难,我都要克服,去完成我的这个愿望,就是这样。尽管路很陡,很危险,但是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上,从来不想别的。

1975年,夏伯渝登珠峰时因帮助丢失睡袋的队友,他把自己的睡袋让给别人导致自己冻伤,双小腿被截肢。为了再次攀登珠穆朗玛峰,他屡次挑战自我,不断克服截肢、癌症、多次大手术等常人难以想象的障碍,勇做生命强者。

2014、2015年,夏伯渝登珠峰连续遭遇雪崩和地震,2016年,第四次攀登珠峰,在8750米时遇暴风雪而撤退,距终点只差94米。

2018年5月14日,69岁的夏伯渝第五次挑战登顶珠峰终于成功,距离他第一次攀登珠峰已经过去了43年。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位无腿成功登顶珠峰的登山者,也是最年长的珠峰登顶人员。

8844米,世界屋脊珠穆朗玛的峰顶,一双钢制的假肢,深深地插在山岩的积雪上。

拍完《攀登者》,章子怡说:“人生拥有着很多的高山,珠峰这座世界最高峰也只是代指。它并不代表每个人都只是为征服它而存在。它只是告诉世人,如果你连它都能征服,那么生活中的一切高山你都可以征服。

勇于尝试,不抱怨,不放弃,不颓废,以一种笑对人生的态度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你将会遇到更加出色的你,过上你想要的生活。

致敬历史上的中国登山队!

致敬攀登生活高峰的人们!

思齐爸爸,80后文青一枚,现居江苏无锡,有特别正经的职业,业余时间喜爱写文,公文熟练,软文撩人,评论犀利。漫漫人生路,懂你悲欢,知你冷暖。喜欢就关注我吧,这样我就可以每天陪在你身边了。Biu!

鉴于很多读者质疑我为影片制作方的托儿,认为我昧着良心在发文,发个链接,一个多月之前写的一篇电影观点。

《从暑期电影对比,探析“主旋律”电影败亡之谜》//mp.weixin.qq.com/s/DbGkdTLW2JJhY0uy4ebQWQ

编辑要是不同意,全文直接删除得了。糟心!

-------------------------------------------------------------------------------------------------------

2019.10.07日更新

《攀登者》VS《变脸》:“双标”视野下,某些批评者的变脸如此丑陋

晚上,小编看了一部22年前上映的老电影《变脸》(Face Off),吴宇森执导,尼古拉斯·凯奇和约翰·特拉沃尔塔联袂出演。

电影讲述了FBI探员肖恩·亚瑟(约翰·特拉沃尔塔饰)追捕恐怖杀手凯斯特·特洛伊(尼古拉斯·凯奇饰),为了调查致命炸弹的放置地点,肖恩将自己容貌与昏迷后的凯斯特通过整型手术进行变脸交换,卧底至恐怖组织。

但是清醒后的凯斯特也换上了肖恩的脸,将计就计,将少数知到机密的人全部杀死,摇身一变为FBI探员,使肖恩的家庭和事业陷入危机,一场正邪两方的激战于是点燃。

选择看这部电影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一睹爱豆尼古拉斯凯奇。这是他的经典影片之一,1997年上映,先后获得多项大奖,豆瓣评分8.5分,位列豆瓣电影Top250榜单第245名,小编却始终未曾一睹为快。

其二,看看某些网络喷子的嘴脸。前几日小编曾就《攀登者》写过一篇影评《珠峰在下,信仰在上》,在豆瓣上被很多喷子羞辱谩骂,其中一位喷子给《攀登者》打6分,给《变脸》打了10分。在知乎上,也有许多喷子对支持《攀登者》的影迷实施语言攻击。

综合豆瓣上观众对《攀登者》批评的几个主要方面,小编列举了《变脸》中相关情况的设定,作一对比。

对比一:关于剧情设定方面。

《攀登者》:批评者认为,该片剧情漏洞百出。比如方五洲为救徐缨硬抗倒塌的冰块,其他气象人员却不去帮忙救援,再比如影片与真实历史不符合,方五洲三人艰难登顶珠峰后居然把手电筒埋起来当做证物,而不是实际的伟人半身像等等。

《变脸》:该片获得1998年土星奖最佳编剧奖。有一个大BUG小编很好奇,肖恩和凯斯特虽然互换了脸部,但两人身材、性格都有一定差别,各自的老婆居然都没有发现?人脸都能换,记忆判别、指纹识别、DNA鉴别等手段更可以区别真伪,然而都没有。真是神奇的剧情!

对比二:关于人物设定方面。

《攀登者》:批评者认为,该片人性设定太过丰富,不够合理。片中恋爱戏份太多,拖拖拉拉,如方五洲和徐缨、李国梁和黑玫瑰,甚至杨光和女军医,其中最后一次即将登顶躲避风暴时,方五洲和徐缨通过电台的生死对话尤其让很多喷子不能接受,他们觉得这部电影就不应该出现“爱情”这两个字眼。

《变脸》:两位男主角的人性设定非常丰富,让各路观众纷纷称赞。肖恩在不顾一切的复仇和深深的痛苦隐忍中,面对杀子仇人的儿子,他从头到尾都满脸慈爱,甚至不惜冒生命危险相救;而凯斯特这个视感情如粪土、视生命如蝼蚁、喜欢摸女性臀部的变态恐怖分子,总会记得给他那个貌似天才又像个白痴的弟弟系鞋带。

对比三:关于价值观念方面。

《攀登者》:批评者认为,主角的个人主义不能接受。徐缨不讲组织纪律,为了确保爱人方五洲登顶安全,两次私自带着气象组登山协助。登山指挥部在上级明确回撤的情况下,依然擅自作出决定,利用推测的窗口期,再一次冒险挑战登顶,这些价值观念不应该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变脸》:主角为了活命,可以不顾他人死活。肖恩为了越狱,导致多名警察死亡;在恐怖分子家中遭到警察拘捕时,又因反抗,导致多人伤亡;一个人不找组织报告,却单挑假冒的FBI大Boss凯斯特,又致使多名警察和平民伤亡。最后,凯斯特伏法受诛,男主肖恩光复原职荣归故里。

目前,豆瓣上面,《攀登者》评分6.7分,《变脸》评分8.5分。客观上,随着中国电影由大做强,观众们的欣赏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通过两部影片剧情设定、人物设定、价值观念传递三个方面对比来看,不少批评者还是“双重标准”评判过于严重。

在电影视野下,吴氏“暴力美学”风格让我们欣赏了一部肾上腺素飙升的影片:血浆共子弹一色,玻璃与鸽子起飞,再加上慢镜、教堂圣像的空镜头,还有双雄的举枪对峙等等,确实能够让观众大呼过瘾。

我亦认为《攀登者》是一部比较优秀的影片,紧张刺激的登山特效设计,方五洲、曲松林等片中人物的个性刻画,所有登山队员为国争光的真实写照,都让我等观众心生感慨:心之所想,目之所及,珠峰在下,信仰在上。

请那些大骂支持《攀登者》等中国电影的粉丝为“舔狗”、“脑残”的批评者们注意,崇洋媚外的面具带的久了,别忘记自己到底是谁。

就像《变脸》中凯斯特对肖恩说的那句话:看来我们还是做自己比较合适。毕竟邪与正始终是两个不可融合的对立。

2020.03.10:公众号每天的收入已经不够买泡面了,要饿死了!1000多的阅读量,流量主收益才13块钱。想指望公众号发财的朋友,赶紧脱坑吧。 思齐爸爸算是很用心在做公众号啦,2019年7月创办,大半年时间,写了15万字原创文章了。常常写到心痛想死,笑得一脸鼻涕。折腾了这么久,收入不到800块,刚好给我家思齐宝宝买两罐奶粉。 老铁,太难了!请爱文字的朋友给点鼓励吧! 公众号的名字就叫思齐乐园,为女儿准备的后花园。希望思齐乐园能陪着女儿一起快乐长大。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加我V:siqibaba521,一起互勉互助,共同进步。

 2 ) 《攀登者》,中国魂(剧透慎入)

有幸观看了电影《攀登者》的北京点映,观影之前做了一些功课,了解了电影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原型。 我终于明白,电影海报上的“为国登顶,寸土不让”究竟意味着什么。 攀登珠峰为了什么? 为了捍卫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 如果你觉得,这两句话写在这里显得有些空洞,不妨回忆一下我们国家从鸦片战争以后一路走来的历程。 当国家积贫积弱,只能任人宰割、任人奴役,那一条条不平等条约,那一个个外国租界… 当是时,我们的国,我们的家,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如果你明白这种滋味,就能明白1960年我国登山队员冒死攀登珠峰的意义。 晚清之际,我们的国家任人凌辱,我们的国民任人奴役,我们的国土任人践踏,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仅仅因为西方的船坚炮利?仅仅因为西方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 我想,不仅如此,还因为晚清之际,直到民国,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上到下都丢了魂。 那么如今呢?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背影已经远去了,但似乎还在人们的潜意识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烙印。 “外国的月亮就是圆”这种崇洋媚外,奴颜卑膝的思想,还不能完全从国民心理中抹去。 所以,《攀登者》这部作品讲的是什么?看完电影我觉得,它应该是一部希望为中华民族唤起中国心,中国魂的作品。 这心,这魂,自古就在。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那么,在这部电影中,便是—— 在徐缨子笔,在李国梁刃。 为方五洲肩,为曲松林足。 而我对电影中的“中国魂”,感触最深的有三点。 第一点是,血脉相连,息息相通。 或许由于真挚得堪称“掏心窝”的表演,从没有一部电影如《攀登者》一般,让我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人和人是连在一起的。 正如主题曲中所唱的“不必有我,登上绝顶”,当第一次登顶时,方五洲用自己的肩膀搭成人梯,当十五年后,他因为受伤只能困守大本营中仰望着不属于自己的珠峰,他的眼神中或许有一丝壮志难酬的落寞与不甘,但更多的是心愿得遂的欣慰与成全。 曲松林亦然,他望方五洲、李国梁成功比望自己成功还切。 而电影中出现的藏族同胞们,也让人感觉这么亲。 同一个使命,同一个珠峰,让他们的心,他们的命,早就连在一起,水乳交融了。

所以是你,还是我,又有什么分别呢? 第二点是,前仆后继,生生不息。 当方五洲临危受命接过老队长的棒,当他将那根接力棒交到李国梁的手中…这一代又一代的精神传承,让我想起《愚公移山》中的句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正如某位影评人所言:中国梯,其中的精神是传承。 第三点是,不抛弃,不放弃,让事情是它本来应该的那个样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义。 而“义”的意思是,不问值不值,只问该不该,无论何时,都只做该做的事情。 于是当李国梁在大风口犹豫了一下,无奈但又决然地继续迈开脚步;当他在悬崖上割断命悬一线的绳索,然后用仅存的力气将摄影机抛向同伴:“我要你们继续。” 当方五洲逆风而行,向着雪崩的方向,用血肉之躯守护升起国旗的觇标。 当方五洲用沉静的声音缓缓说道:“我会选择死,保住摄影机。” 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事情本来应该的那个样子。 这就是我心中眼中,《攀登者》的中国魂。 下面写写我喜欢的人物。 个人最喜欢的人物是曲松林,之所以喜欢他,因为剧作家为这个人物设置了复杂的规定情境,更容易塑造出血肉丰满的人性。他在每一个情境的变换之下,每一个人性的转折,都非常动人。 电影开场,一次雪崩带走了老队长的生命,方五洲临危受命接任队长,他带领着曲松林、杰布登顶珠峰,曲松林是摄影师,本应在峰顶留下影像,却因意外,方五洲为了保住曲松林的性命,替他扔掉了摄影机。 “如果让你选择,你是愿意拼死保住摄影机里的那些数据呢?还是愿意丢掉摄影机,自己活命呢?” 自从下珠峰之后,他的人生就活成了这样一个执念。 生命与荣誉,小我与大我的两难抉择,曲松林和方五洲对饮的这场戏,处处充满尖锐的拷问和凌厉的机锋。 “没能留下数据,都是因为我。” 放弃宝贵数据换来的生命,在曲松林而言,只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 他想用生命给祖国一个答案,可是这个答案,却永远给不出去了。 老队长的遗像前,他毅然拂袖而去,打落一个空啤酒瓶。 那一刻,仿佛他的性命,也如同这啤酒瓶一样玉碎了。 那是他用他已经许给祖国但没能许出去的性命,逼着方五洲誓师。 在电影前半段的这种种情境里,演员张译的表演总是斩钉截铁。他的声线句句朝下,杀伐决断,掷地有声。 很喜欢登山队训练营,曲松林化身魔鬼教练的戏份。 当他说出:“有人能做到。”带着欣慰的笑容看向方五洲,那一眼,就好像他自己活在了方五洲的身上,活在了方五洲顶天立地的膝盖上,活在了方五洲背负千斤的肩膀上,活在了方五洲屏住呼吸的胸腔里… 而之后,他把他的命许给了方五洲的继任者——李国梁。 “我不是针对你,我是珍惜你。” 张译本人解释:曲松林化身魔鬼教练是因为珍惜李国梁的生命,希望他登上珠峰,活着回来。 而我从曲松林身上看见的分明不是这样,我只看见他将他的心,他的眼,他的腿,都托在了李国梁的身上。 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眼,我的腿,我的心。我的未竟之志,希望活在你的身上… 也许正因如此,他在李国梁身上一手导演了他一直想要完成却没能完成的“玉碎”剧本。 拖回李国梁尸体的时候,他步伐沉重,如同一下子老了十岁。 “我错了…” 唉,这真是,一生一死两难忘…万古只有雪茫茫。 写完喜欢的人物,最后再写写个人心目中,这部作品的遗憾吧。

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爱情线相对多余,分散了作品的核心主题。

爱情固然是艺术永恒的主题,但这部作品最核心的主题仍然是爱国。所以爱情如果不能与爱国融合在一起的话,就会打散了一部作品的“神魂”。

好的作品应当是“形散而神不散”,个人理解,“神不散”的意思就是,主题只能有一个。

正如某位影评人所说的,一部作品只能有一个核心矛盾。

章子怡的表演很好,但徐缨这个人物是一个爱情至上的小女人,不是说她不爱国,而是说她的最高任务和贯穿动作是爱情。

那么李国梁和黑牡丹、杨光和赵医生的爱情戏,其实也冲淡了作品那种“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感觉。

甚而杨光这个人物的动机设置,也与影片的主旋律颇不协调。

也正因为主题被打散了,所以使得每个人物的心、力无法拧成一股绳儿。

其次,剧作家、导演、剪辑师对情节结构、节奏的把握还有一些不足。

如果说,爱情线的设置是这个剧本的先天不足。那么,登山戏的节奏,则是作品的重大遗憾。

本来就是一部登山题材的作品,但登山的惊险场面运用太多,后面高潮上不去,容易审美疲劳。

所以,中间那次登山拉练,是不是可以考虑取消?

剧本的起承转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是不是可以再好好斟酌一下?

如若不然,就显得情节有些平,不说流水账吧,也有平铺直叙的感觉。

最后一点,可能是我个人的高标准要求了。

那就是不妨思考一下,影片的艺术性如何提高?

目前作品对登山的表现,还是偏于写实。

这就容易使那些攀登场面变得只是攀登了。

而攀登背后蕴含的精神,却并没有从镜头语言中体现出来。

导演本身是动作片出身的,而演员吴京也以惊心动魄的动作见长。

突出动作,这并没有错,但如何使得动作背后蕴藏的精神和内涵,以一种近乎象征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便考验导演的功力了。

写到这里,我不由想起陈凯歌拍摄《黄土地》时对演员说的话:“你肩上担的那不是黄河水,那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

技术本身是电影的外在形式,那么如何做到“以形会意,意因形生”?如何进一步做到“以神驭形”乃至“惟存一神,脱略形迹”?

这便是剧作家、导演值得思索之处。

作为观众而言,比起惊心动魄的动作戏,我更加希望看到,攀登者的每一个脚步,是如何走出信仰,走出神魂的。

是想通过登山场面,看到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是如何站起来的。

而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惊险、刺激乃至悬念。

补充一点遗憾,正如本文评论中的所言的,影片未能突出登顶珠峰的历史意义。

整部作品的两次登峰行动,都没有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其中蕴含的国家、民族感情,也不容易呈现。

其实这部作品如果处理不好,容易拍成一部纯登山题材的动作片,目前的呈现不能说尽如人意,如果能将当时的历史背景、国际关系,好好写一写,不是以方五洲个人为视角,而是以国家为视角,去写写我们国家的处境。则爱国主题更加凸现,而国家和个人之间,也能够联系得更加紧密了。

爱国爱国,立场自然是国,不站在国的立场上,爱国感情自然难以呈现。(这一点《走向共和》就很好)

总体来说,演员五星,剧作、导演三星。出发心和情怀五星。

草草成文,言不尽意,容后补充。

 3 ) 梳理一下《攀登者》中的人物原型

今天下午去看了《攀登者》,大概是被网上的差评和票房成绩打了预防针,觉得整体还行吧,及格线算是过了,不是建军大业和上海堡垒能碰瓷的。我呆的那个厅上座率虽然低,但是也没人提前离场。

不过槽点还是蛮多的,造作气明显,改编不少,BGM过度轰炸,部分演员台词生硬(有些貌似还是后期配音),章子怡饰演的徐缨(不知道是不是原创角色)感情戏较多,尤其是登顶前那一段苦情戏让我这个直男看得很尴尬(这一段应该是最大败笔了)。可能导演和编剧是想展现队员“人性”的一面,但是明显跟《烈火英雄》一样用力过猛。

亮点也是有的,格局比较大,故事整体还凑合,装备和攀登的细节很讲究(至少糊弄我这种门外汉还是行的),感觉还是下了功夫的(这个要好评),演员整体演技在线,片中彩蛋挺多,大多数角色是有原型的,深挖一下很有意思。赵政委的那句“我们今天的胜利,明天的强大,不需要所有人的承认。”还是能让人产生共鸣的。

虽然有那么一段传奇故事做为素材,这部片子还是差了点意思,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打个7分吧,给那些英雄人物原型面子可以8分(个人觉得这片子有些消费那些英雄了)。如果剪辑一下,去掉一些画蛇添足的成分,可能分数还能高点。还是希望以后能有团队能把英雄的故事拍得更好一些。

李导啊,真不是我们戴着有色眼镜看您,您拍英雄题材的电影确实还差那么点意思。几乎每部还都是愚忠的英雄不被人理解,却依然要挑战全世界,外加讽刺肉食者鄙的模式……私货太多,套路还一样,如果是架空题材还好,但是偏偏又是历史题材。虽然李导下限是有的,除了和鹿晗合作那次黑的彻底(这部确实不知道吹什么,票房还行?),其他作品多多少少还是有可取之处,但是那些同人电影看着还是让人不舒服。

李仁港导演四大代表作(是不是发现除了帽子还有很多雷同)

当然这部片子在国庆档被另外两部大片夹击,估计票房十几亿收场了。

方五洲(吴京)的原型是王富洲同志,与片中不同的是,他攀登完珠峰后似乎还继续在参加高山登山运动,1964年还成功登顶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是至1982年唯一登上过两座八千米以上高峰的中国登山运动员。

1975年,王富洲同志确实随中国登山队再次出征珠峰,不过似乎参与的是组织领导工作。

老人家已于2015年7月19日因病去世,享年80岁。

王富洲

曲松林(张译)的原型是屈银华同志,他确实因为脱掉高山靴,攀上“第2台阶”,双脚长时间暴露在严寒中,10个脚趾被切除。1975年登顶珠峰时,队友们借助屈银华15年前打下的钢锥,在“第二台阶”上架起近6米的金属梯。直到现在,这座“中国梯”已经帮助上千名攀登者抵达地球之巅。

2016年9月19日凌晨2点50分,屈银华在京去世,享年82岁。

屈银华

杰布(拉旺罗布)的原型是贡布。老爷子还健在,也是我国初代攀登珠峰英雄四人组唯一健在的。今年9月还连线参加了《开学第一课》,身体应该还算硬朗。祝老人家健康长寿。

贡布

三人组合照

还有一位,片中没有出现,但不得不提的人物,刘连满同志。他在某些版本的语文课本中出现过,“第2台阶”处甘当人梯连续托顶三位登顶队员(片中是方五洲),并冒着生命危险把仅有的氧气瓶留给突击顶峰的队员,最后靠着意志存活下来,成功返回。本片由于某些因素,没有出现这个角色,算是一种遗憾。

老人家于2016年4月27日6时35分在哈尔滨逝世,享年83岁。

刘连满

四勇士

老队长的原型可能是史占春和许竞。在前往营地的行军中,由于遭遇恶劣天气,登山队有超过40名登山队员被冻伤。有的队员冻掉了半截手指,而严重的甚至失去了整条胳膊,队长史占春也被冻伤。所以由王富洲接任突击队长。在抵达营地后由于氧气不足和副队长许竞体力不支,便由王富洲带队,屈银华、刘连满和贡布四个人冲击顶峰。

至于那些只露了个脸的初代队员则是当时无名登山英雄的缩影。

赵政委的原型可能是韩复东同志,是他交给了突击队红旗和主席像两个重要的信物。

初次登顶当时确实未获得国际广泛承认,但是原因并不是片中的为了队员生命丢弃了相机。而是时值夜晚,无法拍摄,他们放在顶峰的毛泽东石膏像太轻,被大风卷走。现在根据国内外气象学家的气象研究论文,也侧面证明了1960年5月26日前后,中国和登山队在珠峰北坡登顶会成功。目前很多国家已经承认了那次登顶,英雄泉下有知,也会瞑目了吧。

片中稍微提到了一点1960年强行登顶的原因,确实跟划界有关。当时确实有歪果仁阴阳怪气“你们中国人都没上去过,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所以才会有一批英雄付出汗水和热血去强行登顶。可惜因为没有凭据留下,依然被人酸了十五年。1975年前,国家其实也有过再次登顶的计划,可惜均未成功。

黑牡丹(曲尼次仁)的原型则是中国首位登上珠峰的女队员潘多,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不过老人家是1939年生人,与剧中年龄明显不符,而且1963年春节,早已与无锡籍队友邓嘉善喜结良缘。片中黑玫瑰和李国梁(井柏然)的爱情故事应该是为了艺术表现虚构的,个人觉得不是很合适。

老人家2014年3月31日上午7点在无锡医院去世,享年75岁。

潘多

杨光(胡歌\成龙)原型是夏伯渝。1975年,夏伯渝第一次攀登珠峰时,把睡袋让给一位丢失睡袋的藏族同胞,导致自己冻伤,双小腿被截肢。2018年5月14日10点40分,夏伯渝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和假肢登上珠峰的人。片中对夏伯渝的事迹进行了一些改编,个人也觉得不是很合适。

夏伯渝

被吐槽最多的徐缨(章子怡),我也没查出来有没有具体的原型。如果是原创角色,那导演和编剧真的用力过猛了。

说说片中多次提到的登山之神,方五洲的偶像马洛里。他的遗体于1999年被一支美国攀登队在珠穆朗玛峰北坡大约海拔8170米处发现,但是攀登队并没有发现他所携带的影像资料,所以也无法证实马洛里是否曾经登顶。

片中方五洲徒手爬工厂,初看的时候我也是莫名其妙。后来查了一下,才发现是致敬。马洛里曾徒手爬上教堂屋顶,向后来的妻子露丝示爱。

杨光在片中也提到了马洛里的那句名言“因为山就在那里”

马洛里

 4 ) 爱国电影的主爱情线应该是全员→国家

二次更新:看到这么多人评论挺受宠若惊的。

可以理性讨论,掐架骂人我都拉黑删评了。

再多BB一句,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观点,但不接受任何方面的人身攻击,以及对打分的质疑。

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不一样,给出的分数高低属于自己的自由,别来指手画脚。

以上。

===========

感谢网络评论和基友成功让我降低对这部电影的期待。

否则我不会还能心平气和地给这部电影打个6分。

冲着京哥和娘娘去的,没注意导演,也不了解导演。

开头挺澎湃的,我来之前知道感情戏尬,我一直以为是男配女配那对。

……我是真的万万没想到是男女主。

我看到在试攀登另一座峰的时候,男配女配那尴尬的卡位觉得有点不舒服,但尚在忍受范围之内。

再之前憋气少十秒那个环节,觉得也还凑合,这毕竟要给教官一个针对的理由 。

男配女配说完了,说男女主了。

前半段部分我在内心疯狂吐槽怎么京哥这次又是钢铁直男本色出演,为什么这样的人还有那么漂亮的妹子喜欢,因为他是吴京吗。

但也还行吧,毕竟我又不是看他们两个谈恋爱的。

就连京哥救了娘娘那一幕,我还在想啧怎么又是这么巧合的英雄救美,导演编剧好恶趣味哦(指指点点)。

然后京哥受伤,队长换人,两位教官存在意见分歧(你们怎么不打一架),然后小队长牺牲,另一个教官道歉后悔——我脑壳隐隐开始疼了。

牺牲和不牺牲属于个人选择,没什么好评价的,但是教官因此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由极度的渴望到后来极度的保守,这个转变和剧本设置只给我一个感觉:编剧在幕后冷笑,看吧,你终究会被打脸的。

接着是观测到一个新的窗口期,我压下了心中“其实再等一年也没什么吧”的想法,看着男女主突然结缘,苦大仇深地想:为什么京哥能有女朋友。

又遇到突发状况了——京哥一马当先——为了抢设备京哥遇险——女主开始哭——京哥醒来,某个戴黑色墨镜的领导说的好啊,凭什么公器私用,关键时刻还在谈恋爱。

你以为这里已经够公器私用了吗?

不!

我对女主因为没得信号硬撑着往前移没什么意见,但这个立意真的立得太低了,完完全全落在了对男主生命的担心上,就不能别的什么,比如自己提出的空窗期所以无法看到攀登队员牺牲的责任感,什么对国家的情怀,再加上对恋人的担忧——恕我眼拙,我只看到了最后一点。

还有气象局女主的部下简直是倒了大霉,她一个人不顾危险往前冲没事,你要对部下负责啊,加上一句什么部下都愿意和女主往前冲也行啊。

而且女主GG,那一句想说的话是我一直想娶你,尴尬的我没眼看,钢铁直男还是属京哥直男啊,没恋爱先求婚,这种操作别人做得到吗?[夜神月似呐喊]

最后电影的高潮居然是女主死了那里,我真的嗦不出话。

这部片子说真的不差,虽然bgm一堆槽点吵的要死,攀登出事解决的方法也大同小异(京哥开大啦——),攀登的镜头还是挺震撼的,为了救人摄影机没了这个点也很棒,训练营里的训练很有意思。

但基调坏了,没法救。

感情线不是不能写啊,女主拼上性命那里完全没必要那么兴师动众,就稳一点,强撑着没让钢铁直男京发现异常,然后登上鼎峰再得知女主死了。

或者“此身既已许国,何以许卿”。

都说了是爱国作品,整部片子最大的爱情线应该是全员→祖国,多的都是喧宾夺主。

欸,想想还是意难平。这么好的题材和演员,太可惜了。

 5 ) 你本该给我看一点心头热血破峰峻险壑

我从未见有人能将吴京和章子怡浪费到这个程度。

这部本是这个档期内我最期待,因此也最先跑去看的片子。

演员都是好演员,这句并不是为了举免战牌怕粉丝批评才说的。我甚至能说演员的敬业和演技拯救了这部片子的大半部分,他们的眼神,动作,举止,细微处表演都很不错。才能让我在如哽在喉的情况下仍然安安稳稳看完了片子。

直接说我非常的,极度受不了《攀登者》里的感情戏。甚至到厌恶的程度。

并不是说不该歌诵爱情,并不是说爱情不动人,任何感情到极致都能成为触动之弦。 而是在这部片子里,爱情的成为放错了重点,搞错了地方,天秤倾斜歪了的裂缝。

因为这部片子的背景,是有实实在在的事件的,是有原型的。 本身应该是可以讲的点太多,太厚重才对。

可以讲当时在国际上是如何举步维艰,可以多讲第一次登顶有多不易。可以讲再次登顶做了多少的准备。可以多写队员的训练,描绘他们是如何的成长。讲支持的人默默做了多少工作,讲当时民众的期待,讲他们成功后的意义。或者要让观众了解登顶有多不易,也该多在片中穿插普及关于登顶珠峰的常识……

这些并不是没有写,而是戏份都太少太散了!

这部片子素材太多,可以讲的点太多。正是因为有无数人共同的努力,才能在当时的背景下,取得那样的成绩。

历史宏流滚滚而下,随便捡拾都是佳篇,哪一步血肉留下的脚印不动人?

结果你取舍到最后,居然拿篇幅来讲爱情????还占大比重???

我不想说——但只能说:可能真的是因为导演无法感同身受,无法共情。才会做出如此的抉择。

这部片子不是没有可看之处,演员们的敬业真的将三十分的剧情节奏拯救到了六十分,片尾的史料更是难得。

只是啊。只是。

分明是脚踏厉洌冰川,史留血墨重彩,再回首,却来画风月。

如此可惜!

给我看家国天下,给我看气壮山河,给我看仗着一点心头热血破峰峻险壑。 你本该是这样的片子。

 6 ) 《攀登者》:李仁港的半部好戏

注:此文已发在公众号“孟孟聊电影”,欢迎大家联系转发~

大家好,我是给大家推荐电影的孟孟。

国庆献礼三部曲我又看了一部《攀登者》。

简单和大家聊一聊。

这部电影改编了中国登山队于1975年第二次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并测量其准确高度的故事。

电影的剧情很简单: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击,成功登顶后却由于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因此没有得到国际上的认可。

15年过去后,我国为了测量珠峰准确高度,再次组建登山队。曾经登上珠峰的三位老登山队员在战胜自己心魔的同时,协助新的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珠峰。

这是十分正能量,也十分让人骄傲的故事。

演员的阵容很惊艳:

主演吴京、张译、章子怡、胡歌、井柏然、王景春。

要演技有演技,要颜值有颜值,要热点有热点,就是没有流量小生。

然而具有爆点的故事,具有深度的阵容,却遇到了香港导演李仁港。

他是一名技术偏科型导演,长在视听语言,短在编剧能力。没有宏大叙事能力但对宏大叙事又十分迷恋。

看看他的作品在豆瓣上的评分,十年以来只有一部《鸿门宴传奇》勉强达到了6.3分的及格分。

不过凭心而论,这部《攀登者》并没想象中那么烂。

起码李仁港还是奉献了半部好戏。

在影片开始的前一小时,电影的不论节奏、打光、主色调的运用,趋近完美。

非常完整的讲述了初代攀登者登顶后不被认可的失意和训练新生攀登者的努力。

一直看不上“战狼”文戏的我,此次也不得不承认吴京优秀的演技。

然而好景不长,电影在后一小时开始崩塌。

回归正常水平的李仁港,连监制徐克都没救回来。

首先,多余的儿女情长把节奏撕的乱七八糟。

本来可以点到即止的感情戏,却大片大片的侵占了攀登者英勇向前的戏份。

部分桥段被网友调侃道:“所有女性角色都是拖后腿的”。

请导演记住,这部电影名叫《攀登者》;不叫《我与攀登者的日子》。

其次,几乎看不到人物的成长弧线。

以胡歌饰演的角色为例:前一秒他还考虑如何逃避严苛的训练,下一秒就劝说发现他有遗传病史的医生隐瞒病情,再下一秒就为了队友进行了牺牲。

请问他秒变伟大的转变点在哪里?

诸多角色都有这个问题。

有成长,没过程。

最后就是导演的习惯问题了。

李导喜欢让演员在拍戏期间freestyle,只要大概意思对了,后期全靠配音,可以大量节省拍摄时间。

这就造成全片大量台词口型根本对不上。

让人频频出戏。

剩下的关于电影改编并不是严格按照历史事实和“战狼”秒变“中国队长”等诸多问题就不讨论了,毕竟电影是艺术改编的作品,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国家矛盾放在当今也不适合反复提起。

总之,电影的前半部分值四星,后半部分值两星。

整部戏平均下来刚刚及格。

或许对于现阶段李仁港导演最好的评价就是:起码还有半部好戏。

贴个短评。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我将不定期更新电影影评~

希望你们能喜欢~

 7 ) 人物、情节...随处可见的浪费

电影是浓缩时间的艺术。

一部优秀的电影,每一秒钟、每一个镜头、每一段情节都是导演编剧匠心独运的设计,为的是一步一步将观众的神思引入超越时空的胜地,直逼他们的“核心表达”。

可这部《攀登者》电影里,“浪费”处处可见,浪费可耻,导演出来挨打。

1.主线突兀

电影中共有四次登顶计划。第一次攀登是“铺垫”,正因为没有拍摄影像资料的遗憾,所以有了后面的故事;第二次是“启航与发展”,老一辈带着年轻的一代磨炼成长,然后在实战中遇到挫折,这一次的“出征”情节也是符合戏剧发展段落的;第四次是“高潮与结局”,是完成使命的见证,是家国情怀的情绪最高点。

可是第三次李国梁带队的征途,意义在哪?当这位年轻的攀登者意气风发提交了新方案,带着队伍登上顺利地来到第二台阶,然后轻而易举地——挂了。就好比点燃了烟花,你期待着它在天空中盛开,可它只在空中闷响了一声。

导演这里其实希望表现的是因为曲松林的冒进决策导致的重大牺牲,但在第二次登山过程中,冒进决策已经让突击队承受了很严重的后果了,连着两次重大决策失误,竟然整个队伍没有人阻拦,感觉登山像儿戏一样。

而且这次登山,只是改变了曲松林这个人物的个人想法,并没有对后续的攀登战略选择有改变。事实上,方五洲的第四次登山依然是没有扎实的气象数据支持下的坚持攀登,依然也是一意孤行的。

所以,第三次登山,既没有超越前两次登山的精彩,也没有制造冲突和矛盾对情节有推动作用,还让一个被观众寄予厚望的角色黯然离场,我觉得这段很失败。

2.群像单薄

虽然胡歌、井柏然的脸投在大银幕上很帅,可是这他们塑造的两个人物也几乎是浪费的(没有吐槽演员的意思)。

仔细想来,突然发现,他俩是低配版的方方五洲啊。

方五洲的人物形象是什么样的? 有家国大爱、一腔孤勇、富有智慧、身手矫健、责任感强,以及一往情深的。而李国梁和杨光不也是这个形象吗?连柏拉图之恋中的那股纯情劲儿都所差无几,他们身上异与方队的特性,观众们没有看到,所以这两个人物挺没意思的。

我本以为那么大篇幅去刻画年轻登山员们,是因为他们和老一辈的差异或者超越。

比如上面提到与主角相异的人物形象,比如在分工领域内更专业的能力;比如人生信念等等。

参考《流浪地球》里的李一一和老何,拥有主角不具有的专业能力和个性,对地球成功逃离太阳系起了直接作用,这样的配角非常有魅力,也让整个群像刻画更丰富。

3.支线莫名

无处不在的3条感情戏份,不仅长,还尴尬,尤其是黑牡丹和井柏然的偶像剧情节,在“山川星辰”的征途里显得格外调戏。这个吐槽的人太多,此处不做详细阐述。

攀登这个题材实在有太多内容可以挖掘:捍卫国土的热血,在冒险中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人与自然的关系沉思,山川星河下的浪漫(其实那段登珠峰的历史本身已经足够精彩)......可在李仁港的故事里,太多情节的突兀,让观众面对着演员们的精湛的演技,怎么也无法入戏。

我希望国内未来还有主创团队愿意继续挑战这个题材。正如方五洲第一次登珠峰没有录制影像资料一样,这部《攀登者》留下了一些的遗憾,也许这种遗憾会驱动着更多电影工作者去再次把摄影机对准攀登者们,完成对前人作品和电影艺术的一次次超越。

“山就在那儿”,会有人去吗?

(小声说:豆友们可以关注我,一起聊聊电影,唠唠家常)

 短评

二十多年过去了,李仁港的抒情基因依然没有变,甚至在配乐上有点变本加厉,电影能看出在剪辑和台词上有大刀阔斧的改编,到如今的成片来说不算差,灾难戏也在水准之上,可惜李导还是没明白,就算抒情不溢出来,我们也会发自内心地为他们自豪的

5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还行

文戏尴尬,武戏不科学,可惜了!

7分钟前
  • 紫陌
  • 较差

方五洲、李国梁的两段爱情太尬了,爱情戏完全是为了加入而加入,和整部电影格格不入。方五洲身上顶着巨大的冰块,其它人都不赶紧来帮忙,还傻愣愣地站着。徐缨不可以把注意事项转告给同事,让他们爬上去告诉方五洲吗?非要自己亲自爬上去吗?还有方五洲飞身跳跃冰裂缝、趴在梯子上滑行……很多桥段都太假了,完全没必要把真实的故事拍成了动作大片。画蛇添足,过犹不及。把登山队个个拍得武功盖世,就像特工一样,而没有突出他们也只是普通人的特点,完全偏离了改编真实事件的初衷。把方五洲塑造成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冰块砸不死,冰雪冻不死,就像超级英雄一样;把松林塑造成一个为了登顶不顾一切,甚至不在乎队友生命的人;这样拍不是在歌颂他们,是在黑他们。如果用更纪实的方式来拍,并不会显得他们普通,反而更能体现他们的伟大。

11分钟前
  • 朝暮雪
  • 较差

个人英雄主义和烂俗的爱情线乱炖。气象组负责人还有女医生这两个角色是来干什么的,作用突出不明显,甚至有些拖后腿。音效乱七八糟。爱国必须有,打着爱国的旗号圈钱我们拒绝。

16分钟前
  • yjyoo
  • 很差

一星给张译,还有一星给珠峰英雄。

18分钟前
  • 卜鹿
  • 较差

说好的献礼片怎么就变成了玛丽苏爱情片,导演快出来挨打。

21分钟前
  • 臭皮蛋
  • 很差

9.28点映,不应该叫《攀登者》,就应该叫《珠峰绝恋》,登珠峰的时候用公共通讯频道谈恋爱,真的没有必要,还把中国第一个北峰登顶珠峰的女登山队员拍成恋爱脑。 大规模改台词重新配音,浪费了张译和章子怡的台词功底,表情带的感情和台词语气带的感情配不上,吴京的动作戏过于浮夸,海拔六千米以上再敏捷也不是飞檐走壁那种敏捷,而且浪费太多张译的表演,和吴京的对手戏完全能撑起大半部电影,愣是半路失踪。非要横着比,比《战狼2》都不知道差了多少。

22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李仁港还是不太行,1960部分和1975的拉练部分即便作为背景也只是走了个过场。1975登峰的N次戏剧冲突铺垫也总不够,又急于展开灾难,灾难带来的连锁反应和动作戏被编排得过于随意,一波三折看的累心。儿女情长的部分也是尬,气象局徐樱纯粹添乱,在峰顶咳出一口老血后,剧情狗血点的高峰时刻也随之到来了。

2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中线附近商业片,观感上坐立不安比例较高且集中在后段,后期配音折射出的制作态度太恶劣(谁的意见,是为省预算么)。方五洲-松林间的张力与李国梁的牺牲等两处剧本是受了高人指点吧,国产片还没这么玩儿过,有趣;其他方面就老样子,缺少厚积薄发的沉淀与清明澄澈的审美。国产片这么玩,和陈凯歌自甘堕落有什么区别呢。

28分钟前
  • 妍春
  • 还行

因为缺乏基于核心价值感而产生的电影美学和叙事体系的支撑,香港导演团队+急功近利的制片方把一部本应是家国情怀的登山电影拍成了武侠+爱情+动作的混搭。他们就是理解不了也回答不了那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登山。登山电影本就稀缺,这种题材被拍成这样可惜了,因为可能很久之后都不会再有这个题材的电影了。

31分钟前
  • 张小北
  • 较差

想看在欣欣的份上多给一星,但我实在没法儿昧这个良心。节奏混乱,剧本狗血,配乐突兀,台词尴尬,看得我直恶心。

32分钟前
  • η Vir左执法
  • 很差

这种电影以后还是请个好导演吧

36分钟前
  • My lord.
  • 很差

导演的问题很大,浪费了如此惊心动魄的题材,也浪费了一众演技在线的演员。《攀登者》应该呈现给观众的,是凡人之躯如何征服自然、踏上世界之巅,是我们如何在质疑声中向世界彰显中国力量,而过多重复的、用力过猛的老式桥段破坏了情绪的表达。另外,跳跃性的剪辑生硬莽撞,如雪崩般瞬间击溃了演员之间的情感联系;无休止的配乐震耳欲聋,甚至盖过了珠穆朗玛峰上呼啸的风声。导演试图用各种花哨(事实上笨拙无比)的方式渲染气氛,却很少将镜头平实地对准珠峰上的攀登者——哪怕是最后的登顶过程,更不要说影片所犯的常识性错误以及部分配音对不上口型的问题,这部电影真的完成了吗?

38分钟前
  • 康报虹
  • 较差

挺好的题材就这么可惜了

41分钟前
  • 蚩蚩
  • 较差

这盘子怎么攒起来的不清楚,这样的演员阵容为什么是这个导演不理解,阿来作为编剧使了几成的劲儿不知道。选题这种事最尴尬的就是一个明明可以出彩的题材被一个过于平庸的作者抢先做出来了,还做得非常温吞。前三分之二基本上就塌了,根本不知道朝哪使劲,好好拍登山就足够的事,为什么非弄几段拧巴的根本无法展开的爱情故事瞎搅和呢?再有,这种量级的演员怎么还都后期重配的音?而且三四成的台词对不上口型啊。有些语调听着和译制片配音似的。张译靠一己之力撑起来一半吧,那么尬的台词都被他说热了。导演完全没有把控能力,我觉得让张译,王景春,吴京,章子怡几个人自己鼓捣着来比目前可能只好不坏。

45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就感觉送分题都不要的,这个时间上映就是和70周年相应和的,结果给我的感觉是导演想拍的太多,结果哪一部分都不够好。感情戏突兀过程结果也都太过于牵强。与国家有关的历史也没有刻画的特别清晰,那段时间登顶珠峰应该不单是那一个原因。没有拿得出手的情节,内容,国家情怀也不够~

47分钟前
  • Yoyao
  • 很差

改名叫珠峰绝恋吧

48分钟前
  • 五月的梦游者
  • 较差

前半段负分,后半段零分。感情戏按偶像剧写,吴京的动作戏按超英片写,这种混搭的质感让我完全懵圈了,就差没跟《烈火英雄》一样冲着大自然喊话了。两个小时的东拉西扯,艺术感染力完全不如茨威格一篇《伟大的悲剧》。在一部最需要展现人性的电影里,我却连一个真正的人都看不到。文戏崩塌成这样,再怎么努力攀登也是白搭。重剪的传闻可能是真的,饶是徐克也救不回武功尽失的李仁港啊。

52分钟前
  • 晚不安
  • 很差

【C-】估计没有足够可用的素材,这片的剪辑和节奏很是莫名其妙,硬是试图剪出一种流畅感,结果把故事讲得糊成一团、主次不分,让人分不清这片到底是要登山还是谈情说爱。李仁港的导演能力也是非常真实地展现了出来,里头好多段大场面的调度一团糟,不仅娱乐性没立得起来,还总是暴露出绿幕感。影片想要传达展现出那股顽强不屈的精神力量,但观众看到的不是主角们如何在十分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克服一道有一道难关,而是各种鲁莽草率的决定和行动,更像是一支业余攀登队伍。

55分钟前
  • 较差

几位老戏骨和新生代演员的默契配合是影片的一大亮点,演员眼神里都是戏,一滴泪水和一个笑容,都是本片的加分项。影片节奏紧凑,刺激惊险,一点都不拖泥带水,感情细腻且生动,直戳泪点。影片的画面制作精良,尤其是雪崩的镜头和搭梯子攀越第二阶梯的部分,精致的特效绝对是本片的又一大亮点。

58分钟前
  • zz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