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粮仓

大陆剧中国大陆2002

主演:王庆祥,王亚楠,杜雨露,聂远,王海燕,杜志国,李倩

导演:吴子牛

 剧照

天下粮仓 剧照 NO.1天下粮仓 剧照 NO.2天下粮仓 剧照 NO.3天下粮仓 剧照 NO.4天下粮仓 剧照 NO.5天下粮仓 剧照 NO.6天下粮仓 剧照 NO.13天下粮仓 剧照 NO.14天下粮仓 剧照 NO.15天下粮仓 剧照 NO.16天下粮仓 剧照 NO.17天下粮仓 剧照 NO.18天下粮仓 剧照 NO.19天下粮仓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6 15:18

详细剧情

1735年,雍正驾崩,乾隆登基。围绕国仓粮食,接连出现“火龙烧仓”、“阴兵借粮”、“耕牛哭田”等惊世奇案,令25岁的乾隆(聂远 饰)认识到大清国生死存亡全在“国粮”之上。此时朝廷内权力纷争仍旧激烈,仓场侍郎米汝成(杜雨露 饰)仕途通达,其子米河(王亚楠 饰)却苦读之后决定只身行走江湖,阅尽民间苦难,立志做一方清官救民于水火。机缘巧合之下,米河受到刑部尚书刘统勋(王庆祥 饰)赏识,又和浙江巡抚卢焯(杜志国 饰)结为忘年,为巩固大清国粮仓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在米河的奇志一步步实践的过程中,与他有过情愫的美丽女子柳含月(王海燕 饰)、卢蝉儿(伊春德 饰)、小梳子(李倩 饰)却相继离他而去……

 长篇影评

 1 ) 除了男主和儿女情长,其他都还好

总体上来说,起调还是比较成功的,只是男主米河的人物塑造上比较拉跨:一直疯疯癫癫,突然就绝顶聪明这本不是问题,天才和疯子本就一线之隔,只是后边的米河突然之间特别的自负起来,这还不算,在特定的点上他又特别的矫情。假如原著就是想要提现这种性格特征的话,那对于这样的不洒脱,我着实喜欢不起来。儿女情长的描写有些过多,其他的还好!

 2 ) 《天下粮仓》观后感

在反思中看完了《天下粮仓》。

《天下粮仓》首次开播的时间是2002年,我才不到10岁,如果说那时候的我能看懂这部剧,一定是开玩笑。但是我却记住了电视剧的大结局,柳含月化为了红烛,隐隐约约出现在米河面前,他转身离开,策马赴往山东诸城。在该剧最后的画面中,米河在一个大大的“累”字下勒马不前。从那时起,桥上这片红烛和那个遒劲的“累”字像谜团一样住进了我心里,直到今天才清晰。

首先是主角米河。他不是天才,全剧的天才只有柳含月一人而。可他是个怪才,他被阁楼温书的经历折磨成了一个书呆子,对着影子说话。虽然在小梳子的指引他下逃离了象征着科举取士的阁楼,但他还是不忘拿走《状元策》。直到他遇到了明灯法师,法师才为他开解了心中的影子。在机缘巧合下他结识了浙江巡抚卢焯,并助其扳倒了偷换皇粮的杭州知府,借此改良了验粮收粮器具,深得皇上赏识,被封六品刑部主事。在清河县米河又同河道总督高斌机智地揪出了阴兵解粮案的主使,之后他随刑部侍郎刘统勋奉旨彻查河南虚报田亩案,用一把尚方宝剑降服河南巡抚。当他回到浙江,面对无粮可赈、饿殍遍野的现状,他大义凛然地率领杭州百官撞开城门迎灾民,和卢焯一道平息了蓄势待发的民变。这几件事无不体现他“做无品之官,行有品之事”的从仕格言。我印象最深之处,一是米河处理阴兵借粮案。该案件的主谋清河知县李忠在大饥之年私开官方粮仓赈灾,救了县里的饥民,但是在粮仓亏空的情况下又使人偷漕粮,惊动了皇上。高斌难掩同情之心,欲上书为李忠求情,但是米河却在反复挣扎后仍然断定李忠该当死罪,劝高斌勿上书。因为米河意识到:放粮是功,偷粮为过,但是功不抵过,法度不废,李忠必死。我认为从这里开始他就不再是个书生了。二是米河把求雨不得、意欲“自焚”的刘统勋、顾琮和卢焯等人从火堆里救出来,这点更证明了他的书生意气已全无。朝廷命官是受皇上的委托节制一方或者督办国家要是,办不好岂能一死了之? 这样愚蠢的死毫不悲壮,反而是不负责任。

米河从一介书生逐渐成长为堪当大任的干臣,其从政之道强过刘统勋的坚定如初,强过卢焯的舍生取义,更强过米汝成的老谋深算。可他在情场上却困惑重重。他与卢蝉儿私定终身,却又不敢辱没父命而与柳含月结婚。两位姑娘的名字那么美,蝉儿如诗,含月如画,性格却又那么刚烈。她们都渴望奋不顾身的爱情,最后却都无法独得米河之爱,万念俱灰,只能一个个离开他,可以说是命运捉弄了她们的爱情。

谈一下剧中案件对现实的启发。一是火龙烧仓案,实际上并不难破,必然是官商勾结所为。没有管掌管仓场的官员做内应,粮就运出不去;而没有米店的收购,粮就无法变现成钱。可怕的是这些瞒报和倒卖的伎俩,当代和清代完全雷同,且过犹不及。二是流民冲击杭州城事件,原来大规模群体事件在清代也很让地方头痛。不过电视剧中的处理方案还是太缺乏智慧。城外灾民要粮,朝廷可以直接买(或者说借)城中财主的,哪怕摘掉雍正御批的匾额,只要再来一个乾隆同款即可,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因为这些商家平日里赚的就是国家和百姓的钱,遇丰年则盆满钵满,遇欠年就要做好被征用或者调用的准备。当然有人说这种行为会降低政府(朝廷)的公信力,但准确说降低的应该是上一届政府(朝廷)的公信力,地主效忠的必须是当朝皇上,而不是先皇。此时若不向朝廷表忠,后面的生意将很难维系。

其实漕运和仓场在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地位都极其重要,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演化,研究它们的文献汗牛充栋。尤其是明清时期,官粮的运输、检验和管理制度日臻完善,但是大案仍然频出,严重动摇执政者的根基,《天下粮仓》就是依此为大背景下创作的,编剧通过米河这样一位人物把众多历史事件集中在几位主角身上演绎。米河视天下粮仓为己任,救黎明百姓于水火,是一位清醒、智慧、有担当的读书人。虽然他是虚构的,但是天下的粮仓不是虚构的。这粮仓连着江山社稷和千万黎民百姓,为官一任如何能不负国家,不负群众,从而造福一方,才是看完这部剧该反思许久的。

每一个读书人的心中都应该有这样一座天下粮仓。

20180616天津

 3 ) 不行

前半部分大案奇案众多,人物个性鲜明,叙事格局庞大,十分精彩。 但是,如何从一个圈在阁楼里的书呆子,很快变为一个极能揣摩圣意的老油条,米河的成长过于出乎意料。 后半部分感情戏过多且突兀。很多情节没有铺垫,令人难以置信。且与前半部分情节脱离,实乃狗尾续貂,有凑数之嫌。试举三例。 柳含月怎么会喜欢米河?她是米汝成的智囊,怎么会对少爷米河产生感情?做为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她也应知道这样的感情不会幸福。 柳含月怎么会跳入熔炉、化为红烛?即使米汝成死后被揭露为巨贪使她理想破灭、米河对她极为冷淡,这样的做法也实在极端,以至于令人惊悚而非同情。 米汝成怎么会是巨贪?剧中“为了给米河一个大义灭亲、从而平步青云的机会”的说法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总的来说,后半部分人物的行为有太多的匪夷所思。前半部分(直到大案结束),可以打8分;后半部分太雷人,能有4分?

 4 ) 充斥着文艺气息的历史剧

六月份看的剧了,给五颗星,满分好评。

谈到历史剧,或者准确的来讲历史正剧的话,脑海里浮现《大明王朝1566》、《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等。但是这又是一部特别的历史剧,如果说其他历史剧有的是历史的厚重感,那么这部剧除了历史的厚重感,也带有一些诙谐的气息,可能是和电视剧本身是讲关于粮田有关吧,民以食为天,而粮食,是最底层不过的事情了,在电视剧里,很难登大雅之堂。观以往的历史剧,无非是讲人物的一生,其间由一些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历史事件组成。而这部剧,则聚焦粮食。几起大案,也均与粮食息息相关,这个切入点可以说让人耳目一新了。

从最开始的粥场由于‘筷子浮起,人头落地’而让刘统勋怒杀沈石,到后来的火龙烧仓,阴兵借粮杀李忠,再到后面的一系列事件,无时无刻不感受导演的良苦用心。相比于其他的一些历史剧,这部剧抛开了人物的脸谱化,使得一些关键人物鲜活饱满,粥场沈石咬下自己的肉喂母亲, "茧手为官" 的浙江巡抚 卢焯 为了自己的盲女儿卢蝉儿能安稳度日,向商人借出一万二千两纹银而犯了索贿罪,按律斩首 。还有 谨小慎微 、一生俭朴的米汝成管理大清粮仓二十余年,却是“空心粮仓”的一手缔造者!他的所作所为,为的是儿子米河有朝一日揭发他而谋取仕途上的巨大回馈!一生与刘统勋为政敌的元老田文镜死后,刘统勋依然亲自赴添加吊唁 。还有“阴兵借粮”的清河知县李忠,不惜违反大清律私自开仓救民的官粮。李忠与手下被斩首于河畔,纸钱纷扬洒落如雪飞。所有的这些情节,都塑造了那个时代饱满的人物性格,有忠臣,有直臣,也有乱臣。

看剧的时候我就猜想,本剧的编剧和导演大概是个古龙迷,也还是王家卫的铁粉。台词、对白无不充斥着满满的古龙小说的气息。以记录的一段台词为例,觉得写得真好。

“小梳子告诉过我,你小时候在自己怀里孵过一只鸟,后来这只鸟飞走了,是吗”

“是”

“这只鸟飞走了,可是这只鸟,却让你记住了"

这是什么神仙台词啊,简直不能再好了好吗?大爱之。

 5 ) 真实的再现了繁荣下的残酷

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最鼎盛的时期,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大篇幅的鸿篇巨制讲述了那个时期普通民众的苦难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而那些官员们,依然是山珍海味,不顾人民的死活,而像米河那样的清正廉明的官员是如此的少,并且感到了更多的无助和彷徨、

 6 ) 良心

粥厂施粥,筷子浮起,人头落地。

林中多疾风。仓场这座林子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不刮起些大风,那才奇怪。

有钱讲究,没钱将就。

贪官鼻子底头闻的是上等的鼻烟,这舌头上嚼的是山珍海味。老百姓说的,上衙门坐的是官轿,下窑子花的是官银,端起碗来是官米,这么一张嘴,嗨,官腔。跟您说句糙话,就是放个屁,都蹦出油花来。

大灾之年必有大盗。大盗有两类,一类是聚啸民间,趁灾打劫之盗,二类是那些趁大灾之年狂征暴敛之墨吏。

人无胆量,如同国无明君。想做成天下大事,没有胆量是万万不行的。

国有三不祥: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

一把刀,一把尺,这把刀就是国法,这把尺就是皇纲。

做官就是一头摆着官帽,一头摆着棺材。

救子民必先救冤臣,开仓门必先开狱门。这才是大灾之年脱灾之要诀。

办事讲究一竿子到底。

要想查实仓中存粮之数,必先查实历年来各省漕运到仓的数额。两账相对方能核准。

钱塘县官仓舞弊案的快速告破,轻轻挑破了覆盖在大清国数十万粮仓之上的第一层黑幕。

朝廷把米券发给三部六院大大小小的官员,但在官仓里头,官方米券根本买不到不掺假的好米。京城的官俸米券一个劲儿地掉价,那些卖了米券的官员只有多掏银子到这粮店里买好米吃。

往好米里掺沙掺水掺白灰,导致米券掉价人们只好去粮行买高价的好米。

有人被银子撑死吗?

掺石灰是为了使米发涨,掺沙子是为了使米增重。

米汝成是仓场最大的蛀虫。

卧薪尝胆:改造官秤,在秤杆上一石之处戳凿一孔,将砣绳贯穿其中不可移动。悬砣如悬胆,凿孔定戳

铁打江山:打造收粮官斛,木斛改为铁斛,可绝任意改形,任意收放尺寸之弊端。

赤脚大仙:若心黑要踏斛淋尖,那脚尖就是踢断了也撼不了斛中之粮

火龙烧仓

阴兵借粮

清河县令李忠私开官仓救民,后又阴兵借粮试图补上亏空。难以饶恕的是“阴兵借粮”之举,蛊惑人心,所以乾隆才不饶恕他,斩立决。尽管他爱民,但他不爱国。阴兵借粮使李忠官德无存。

田亩失察,粮仓必定失查;粮仓失查,国策必定失衡;国策失衡,百官必定失意;百官失意,奏章必定失真;奏章失真,君目必定失明;君目失明,国家必定失色;国家一旦失色,国基必定失恃,民心必定失重,大清朝必定坐失江山。

做无品之官,做有品之事。

头上有田,方知累也。

这世上富贵二字,从来就没有人能看得破。若是真的看破了,便见得那堆金积玉,不过是棺材内带不走的泥沙瓦砾。那绿酒红粟,也不过是皮囊内装不尽的臭汗粪土,那高堂广厦玉宇琼楼,不过是坟山上盖不起的高堂。那锦衣绣袄狐服貂裘不过是骷髅上裹不住的败絮。

 7 ) 经典感人

这部电视剧是我小时候看过的,但是直到现在都记忆犹新,那时和家人每天晚上都会看,真的是一部经典感人历史剧。

《天下粮仓》讲述了一位风度翩翩的江南书生,他在三位美丽奇女子的协助下,屡出壮举,并最终成为执掌朝廷机要的重臣,而钟情于他的三位美女却一一随风而逝。剧中人物为了使大清朝的粮仓“五谷丰登”,贡献了毕生精力,最后名留青史。这部电视剧所表露出来的电影感,同样是视觉艺术,电影比电视的更具审美价值,是无庸置疑的,无论从画面、音响、场景、部分情节等都细致讲究,可以看出这部电视剧制作精良。

剧情方面,柳含月也是最让我感动的,虽然身在深闺,与鸽子相伴却无事不知,聪明绝顶,个性鲜明。然而结局却是悲惨的,化作蜡烛,留下眼泪,这是这部电视剧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幕……

 8 ) 《天下粮仓》 :“于禁忌之处见风骨,于高天之上看春秋”

“于禁忌之处见风骨,于高天之外看春秋”,这两句话出自吴子牛导演的电视剧《天下粮仓》的第22集。刘统勋送男主米河去挑战最后一个大困难时赠与他的话:“当放则放,当敛则敛,于禁忌之处见风骨,与高天之上看春秋”。很久都没有在电视剧里看到这样的引人深思的台词了。以前很多文化精英参与了很多影视剧的创作,这些片子在至今看起来仍具有艺术上的审美价值和思想上的社会价值。《天下粮仓》不是其中最优秀的,相比较于《大明王朝1566》,它对制度的理解要少很多,即使相对于《雍正王朝》也太多个人情感的纠葛,但《天下粮仓》的主创极富艺术才华,作为一部电视剧,它已经将绝大多数电视剧远远甩在身后;作为一部历史正剧,它也排在前面。当岁月匆匆,还有人拿出它来看,它就很同多经典的国产电视剧一样,永远焕发着生命力。

一 极富电影感的电视剧

《天下粮仓》的优点很明显,就是极富电影感。吴子牛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在节奏的拿捏上完全按照电影的节奏再走。虽然整体三十一集,但分为漕运大案、火龙烧仓、阴兵借粮、河南丈地、浙江救灾五个单元,中间穿插着男主米河的个人成长和感情纠葛,男二刘统勋一心为民为天下奔走办差,虽然人物众多,地理张力、故事张力极大,但始终围绕乾隆元年的大灾和救灾,导演的节奏把控能力可见一斑。一部三十一集的电视剧能讲这么多事情,让人感觉和长大后惊讶于《西游记》只有二十五集一样。

编剧高峰,1977年毕业于杭州大学政治系,体制内成长起来的专业作家。他的剧本是整个电视剧的基础。吴子牛导演也是被剧本打动,才决定拍摄电视剧。整个剧本整体上有一定史实基础,也有一定的问题意识,然而更多的还是文学意识。《天下粮仓》虽然格局很大,有意展示的东西很多,但编剧显然把中心放在了人物塑造和刻画上。正面的人物很多,有初登大宝,一心为民的年轻皇帝;有官员的理想化身的刘统勋、米河、卢焯、高斌等人,也有米汝成、苗宗舒、潘世贵、王世俊等贪官污吏;尤其是米汝成、卢焯、田文镜、李忠、顾琮五个角色,忠奸难辨,好坏难分;即使是三个主要女主,每一个都是极富特色和魅力,哪一个都让人为之心伤。这点上,高峰很像自编自导的郭宝昌一样,在向曹雪芹学习。作品想要表达的东西都在人里。前期疯疯癫癫出世自由,后期大仁大义入世出仕的米河,就如同贾宝玉和白景琦一样,是一个抽象概念具象化的人。虽然米河不如后两者,但能够接近,已是不易。最后化身红烛的柳含月,也是用传奇化手法浪漫化的一个人,文学作品里常见,但影视作品能视觉化成这样,也是很不容易。

还是得夸一夸赵季平的配乐和刘欢的片尾曲,整部剧的配乐都极为优秀,不管是主旋律一出那种天下苍生的磅礴大气,还是每到不同情节时配合的小乐章,都很有自己的特色。各种传统乐器轮番上阵,仿佛炫技一般的展示传统乐器的魅力。片尾曲词曲俱佳,刘欢的演唱片尾曲《热天热地热太阳》也为整部剧增色不少。

最后再夸一下选角、表演。所有出场的人物都个性分明,男女老少甚至是群演都非常用心,能看出来大家都能感受到作品沉重的内核。尽管没有字幕,每个人的台词都是字正腔圆,重音语调及时在表达激烈感情时都拿捏的很到位,让人根本不需要字幕。反观现在的多数电视剧,如果没有字幕,我实在听不清演员在讲什么。吴子牛导演在剧中还夹杂了一些自己的私货,几个片段仿佛在拍恐怖片一样。而开场的筷子戳喉自杀、杀人取肉、砍刀劈自己等很多极富视觉冲击力的镜头,真就是吴导演驾轻就熟的了。

二 “太阳底下无新事”

最早学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想着不是和高中时学到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有冲突吗?这岂不是唯心主义,哈哈!后来学了很多东西才知道这句话是在说什么。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讲了一个很简单却又极为重要的道理,人类的心理结构从200多万年前从智人进化成现代人类的过程中就已经奠定。尽管之后的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深刻的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但远没有改变人的心理结构。人类对外界真善美的追求和所有内在的欲望需求都没有改变。虽然我们不主张脱离社会实践的抽象人性论,但也要注意人类内心结构也是客观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以简单的社会实践分析代替对具体人物内心的挖掘,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奉俊昊在拿到最佳电影导演时说起那段马丁斯科塞斯的话:“越是私人的想法,越是有创意的想法”。

回到剧中,为什么刚才在解释“太阳底下无新事”,是因为每次发生类似剧中的事件时,《天下粮仓》总会被提起,最近一次也没有多远。这就是文艺作品的价值,所有有价值的文艺作品最后都在展现人类生存面对的困境,这些困境很多是外部的苦难,很多也是内向的选择。当这些作品在揭示人心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从特殊到普遍,从具体到抽象的展示现在,展示当下的每一个人。

三 “于禁忌之处见风骨,于高天之上看春秋”

古装国产正剧绝对是有中国特色的文艺作品,因为中国文化确实有自己的特殊之处。有人总是阴阳怪气的讲,为什么古装正剧里面有很多官员为了百姓奔走,百姓也在期盼一位好的官员。讲这话的人往往立场已经有问题,在按照另一套标准思考问题,似乎那套标准才是正确的。这次疫情过后,估计整个世界都会明白,其实那套标准有太多的问题。

自由和权利是价值,可是秩序、安全、效率也是价值,这些价值彼此之间相互支撑,同时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又相互排斥。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具体的时间空间中有不同的展现。疫情期间,有个好官员就是能解决很多问题,“因人成事”也能“因人费事”,好官员对甚至能够超越原来制度局限,干出好的事情,实现好的社会治理。即使制度设计的再好,没有良好的人去实施,也无法发挥制度的作用。古代中国选人用人的问题一直都是社会运行中的重要方面,现在也是我们的制度优势。我们会有很多中华文化自身的传统观念,不管是天下有责,还是江山社稷,不管是黎民百姓,还是以食为天,我们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社会运行的原则。赈灾救人,从古至今都是国家的第一要务,这是我们从传统到现代继承下来的,电视剧中展现为了拯救灾民不惜牺牲自己的官员群像,现在不也在发生,不能按老一套搬来的标准来评价我们。

余论

“于禁忌之处见风骨,于高天之上看春秋”,这种讲述官员心里的话能够被观众所理解,就是一部文艺作品卓著的意义。作者借着刘统勋讲了做官与做人,尤其强调了做官与做人都要在禁忌之处守住自己,保持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在遇到问题时要跳出问题去解决问题,从更广阔的视野和高度去理解所做事情的意义。官员还要比普通人要求更高,谁让你是承担着责任,你做的事情不是为了你自己,而是为了公家的事,大家的事,你当的是公家的差。每念及此,真希望更多的文艺创作者,能够多出些精品,能够有更多的值得讨论引人思考的作品,观众都是有审美能力的,但凡是有内容的作品,都不会被埋没。

 短评

煌煌天朝万千气象 江山坐在百姓心上 九州方圆四野苍茫 大江南北人丁兴旺 热天热地热太阳 热的是一粥一饭一件衣裳 敬天敬地敬爹娘 敬的是富国强民好主张 煌煌天朝万千气象 江山坐在百姓心上 热天热地热太阳 热的是一粥一饭 一粥一饭一件衣裳 九州方圆四野苍茫 大江南北人丁兴旺 敬天敬地

3分钟前
  • 该隐
  • 力荐

首先是对人吃人的鲜明印象,其次是对化烛的赞叹,最后是对片尾曲的热爱。

8分钟前
  • 冥王星的灯笼裤
  • 力荐

大气,美工和摄影,都有大片的感觉,情节虽然过于主旋律,但是不错。剧本也买来看了,基本忠实于原著。米爷爷和柳含月是最出彩的人物。

11分钟前
  • 巴黎之火
  • 力荐

此生看过最好的电视剧,没有之一。

13分钟前
  • momo
  • 力荐

结局是好奇特的反高潮啊,全程的好人都成了贪官,田文静最后也没和刘延清正式交上手,死得真冤。

14分钟前
  • 科学的京兆眉妩
  • 推荐

看了2/3。本质上是反腐剧,能看出编剧很想写成寓言、史诗,但实际效果刻意、生硬,剧情、台词都神神叨叨,甚至有猎奇之嫌。

16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推荐

2016-06/07复习,前面挺好的,后面不知道为何没有一气呵成看完,好像哪里泄气了。——简单说,hold住的话会觉得挺好,古典传奇人物冲突,但是翻过来看台词好啰嗦和装逼,不好好说话,拿腔拿调和重复唬人

17分钟前
  • boks
  • 推荐

本剧说的是治贪腐,只怕意在彼时的朝政,老演员出彩,反转也有力……但男主这个美国英雄式的塑造,使之不安于线索人物地位,抢戏太过抢砸了……PS一定要吐槽男主未婚搞大卢小姐肚子的行为,私德如此的男人,将来未必不是第二个巨蠡……柳才女有那个智商却被他累死,再次说明男性视角文本的病态偏执。

21分钟前
  • 埃莉
  • 还行

5月27日,中央第一巡视组进驻中储粮总公司;5月31日,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78个储粮囤表面过火,储量4.7万吨,损失近亿元。黑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称系配电箱短路引起,9名嫌犯已移送警方处理。

25分钟前
  • 宁十三
  • 力荐

我居然忘记标这个剧了…宫廷腹黑启蒙剧,剧情比后来的1566好看,但原著就不如后者耐嚼。最喜欢的角色死得最惨,当年看过那集哭了一夜,第二天醒来接着哭。今天翻出原著读到那儿,这么多年还是鼻酸

30分钟前
  • 玄辂Hyunlu
  • 力荐

我只是喜欢那个小梳子。

32分钟前
  • 明珠一颗孙小美
  • 还行

浪漫主义官僚片,中国的老百姓永远在求天降好官,而好官们总在祈求天降好雨……结果就是“看老天爷的安排吧……”,死胡同。里面几个老头的角色极赞!首推田文镜米汝成和陈老头。主角就是用来吐槽的,屁都不懂。白爷可惜了,好男人啊……

33分钟前
  • LIAR
  • 力荐

这两天粮仓烧了跑这里看看的

34分钟前
  • Bingo
  • 推荐

那时候的聂远啊也演乾小四。我还记得他第一个镜头是在紫禁城城楼上放炮仗,盛世之君初登大宝的意气下,是与满朝文武共同拉开的弘大格局。君君臣臣的横眉冷对之间念的是天下苍生,怒的是饿殍遍地。所有的争执不为了一己私欲,而关乎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的崇高理想,大到高位者的天下之忧乐,小到黎民百姓一粥一饭一件衣裳的朴素心愿。戏中的女子也尽是深明大义有才有识,真正是“作为树的形象站在一起”。现在的清宫剧啊,除了一屋子莺莺燕燕在情情爱爱腻腻歪歪磨磨唧唧汲汲营营之外还能干啥🙄

39分钟前
  • 大暑
  • 力荐

米河对国无忠,对父无孝,对爱他的女人无情,对救他的人无义。看似清官棺中藏银,看似大贪良犬相伴,皇帝杀良臣,管家人不如狗,才女成蜡烛,四无之人守粮仓。刘统勋太爱秀,演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还做什么官?做官做到连家都没有,何谈胸有王气?何谈百姓?黑的白的都踏马一样,无非看谁先翻谁后翻,先做个人吧。

43分钟前
  • 仁慈的父
  • 还行

一出很有神经气质的古装剧……

45分钟前
  • 。。。。。。
  • 还行

虎头蛇尾。我竟然也看完了!要是能沿着主题歌的路子一直走下去该多好,理想中,这个电视剧应该讲粮食和老百姓的关系,吃饱肚子和天下的关系。谁要看什么米河的爱情纠葛啊。煌煌天朝万千气象,江山坐在百姓身上。敬天敬地敬爹娘,敬的是一粥一饭一件好衣裳。

48分钟前
  • xun
  • 推荐

每次我爹妈看见王海燕都会说,哎,就那个跳蜡烛缸的!

49分钟前
  • 濛濛
  • 推荐

7月23日,国办发布《关于开展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的通知》,之后出现了全国多地粮库失火的传言,包括黑龙江林甸、河南焦作和江西贵溪的中央储备粮直属库。

52分钟前
  • 霏雪恋天
  • 还行

哈哈哈,上海那个仓库。。。这剧可不是预言么?

54分钟前
  • 福喜女生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