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侠影之谜国语

动作片美国,英国2005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迈克尔·凯恩,连姆·尼森,凯蒂·霍尔姆斯,加里·奥德曼,基里安·墨菲,汤姆·威尔金森,鲁特格尔·哈尔,渡边谦,小马克·布恩,莱纳斯·罗彻,摩根·弗里曼,拉里·霍尔登,杰拉德·墨菲,柯林·麦克法兰,莎拉·斯图尔特,加斯·刘易斯,理查德·布雷克,拉德·舍博德兹加,艾玛·洛克哈特,克里斯蒂尼·亚当斯,凯瑟琳·波特,约翰·诺兰,杰克·格里森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播放地址

 剧照

蝙蝠侠:侠影之谜国语 剧照 NO.1蝙蝠侠:侠影之谜国语 剧照 NO.2蝙蝠侠:侠影之谜国语 剧照 NO.3蝙蝠侠:侠影之谜国语 剧照 NO.4蝙蝠侠:侠影之谜国语 剧照 NO.5蝙蝠侠:侠影之谜国语 剧照 NO.6蝙蝠侠:侠影之谜国语 剧照 NO.13蝙蝠侠:侠影之谜国语 剧照 NO.14蝙蝠侠:侠影之谜国语 剧照 NO.15蝙蝠侠:侠影之谜国语 剧照 NO.16蝙蝠侠:侠影之谜国语 剧照 NO.17蝙蝠侠:侠影之谜国语 剧照 NO.18蝙蝠侠:侠影之谜国语 剧照 NO.19蝙蝠侠:侠影之谜国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6 22:10

详细剧情

布鲁斯 韦恩(克里斯汀?贝尔 Christian Bale 饰)童年亲眼目睹了父母在高谭市街头被歹徒枪杀,韦恩充满怒火。在继承了父亲亿万家产后,韦恩开始环游世界,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仇和打击犯罪!   韦恩为了了解罪犯的心理,在亚洲他亲自体现了犯罪的感觉,最后被捕入狱。他在狱中遇到了武艺高强的杜卡,杜卡传授了韦恩高强的武艺和坚韧的意志力。韦恩很快被神秘的影忍者盟看上,忍者大师一直想邀他加入。   韦恩不久发现影忍者盟对自己的家乡高谭市另有企图,他毅然回到了故乡。韦恩在自己的庄园发现了一个地下室,从此他多了一个身份—蝙蝠侠。蝙蝠侠开始了对抗笼罩在高谭市的黑暗。

 长篇影评

 1 ) 我是来吐槽瑞秋的

   很激动地在电影院看了黑暗骑士崛起,听说第二部更好看,于是索性从第一部看起了。
  没想到那个演员居然还能演忍者,他不就是love actually里那个妻子过世然后跟继子一起生活的那个父亲么。很喜欢他的说。
  第一部是七年前的了,有些情节好像模糊还有些印象,但是大多还是记不得了。看下来,感觉确实不如第三部好看,于是还是打四颗星吧,哈哈,把五颗星留给今晚上准备看的第二部。

  不过,我很不喜欢瑞秋啊!!!
  那些说什么放弃私仇的都是冠冕堂皇的话,设身处地地想,想要报仇是非常能够理解的一个行为,尼玛有什么资格还甩别人两个耳光。
  好吧,你不知道他的身份,各种吐槽挖苦,这也就算了,不知者不罪。
  但是!当知道了他的身份后,我还以为他俩就在一起了,那倒也罢。结果脑残般来一句,自己喜欢的那个bruce还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我!!!擦!!!
  突然想到前段时间很火的那个阿三吐槽女友的。
  如果你是平凡人,女友就会说你怎么这么没有用!!我不要跟这么懦弱的男人在一起!!如果你是蜘蛛侠,女友又会说,我只想要平凡人的生活!!!
  我靠,看来英雄身边的女人,都不怎么样。

 2 ) 蝙蝠侠三部曲看完,没找到特别精的影评,转个故事还算介绍的比较详细的

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蝙蝠侠电影三部曲随着《黑暗骑士崛起》的全球上映终于宣告终结。电影应该带给观众喜悦、享受和启示,回首三部诺兰版蝙蝠侠,铭刻在我们心中的东西太多,超级英雄电影史上的一座难以逾越的里程碑,每看一遍都能令人起立鼓掌的史诗杰作。
上世纪90年代的《永远的蝙蝠侠》、《蝙蝠侠与罗宾》两部作品让原本风靡美国的漫画英雄蝙蝠侠沦为笑柄。在接近10年的时间里,我们都没有机会从电影院再次看到蝙蝠侠翱翔在夜空之中的飒爽英姿,直到凭借《记忆碎片》技惊四座的新晋导演诺兰接过这个烂摊子。2005年,《侠影之谜》上映,蝙蝠侠重返大银幕。
在《侠影之谜》的片头,一大群蝙蝠黑压压地从天空中掠过,组成了一个巨大的蝙蝠图案,象征着新版蝙蝠侠的正式启程。《侠影之谜》的主题是“Fear”——恐惧,从影片一开始,童年的布鲁斯·韦恩跌落井底,被一群蝙蝠袭击,恐惧,这一人类的本能就被激发出来了,贯穿整部影片。第一集中的哥谭市是滋生罪犯、藏污纳垢的黑暗之城,黑帮横行霸道,警察贪污腐败,警匪勾结,民不聊生。韦恩亲眼目睹自己的父母被匪徒残忍地杀害,从此内心烙下了无法抹去的阴影。韦恩痛恨自己的无能为力,他要变强,于是他云游世界,四处修行,他遇见了影武者联盟,遇见了拉斯阿古。“如果你能超越自我的极限,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而全身心投入,他们就无法阻止你,你也将成为另一种人,一个传奇。”这是拉斯阿古在监狱中对韦恩说的话。如何超越自我?那就要战胜自我。如何战胜自我?那就要战胜自我的本能——恐惧。经历洗礼的韦恩回到哥谭市,回到那个曾经让他恐惧的井底。“布鲁斯,我们为什么跌倒?这样我们才能学会站起来。”这是韦恩记得最清楚的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当他从一群尖叫着飞行盘旋蝙蝠中站立起来的时候,他战胜了自己的恐惧,一个传奇即将诞生。
《侠影之谜》对恐惧的描写还从反派稻草人做了侧面反映,稻草人使用具有迷幻作用的毒气激发出人们内心的恐惧,从而控制或者消灭他们。而在奈何岛,这种毒气被扩散,并且将要蔓延至整座城市,其实是人们的恐惧在蔓延。一旦有了信仰,恐惧将不再那么可怕,就像瑞秋保护的小男孩说的,“我知道他一定会来。”本片的终极反派是蝙蝠侠的老师拉斯阿古,蝙蝠侠的格斗技术皆由他传授,但是当初拉斯阿古并不知道韦恩具有多么坚定的信念和不可动摇的良知,这一点,从韦恩坚决拒绝斩首莫须有罪行的男子就可以得知。击败了拉斯阿古,保护了哥谭市,布鲁斯·韦恩终于找到了自己生存的意义,不再之前仅仅为了替父母报仇,而是成为这座城市的守护者。在片尾,蝙蝠侠在屋顶和戈登警长对话,人们已经重新看到了希望,哥谭市有了复苏的迹象,但是犯罪并没有被根除,正义和邪恶仍将继续战斗。一张扑克牌,瞬间点燃了影迷们对下一集的热切期待——小丑是谁?他为什么要装扮成小丑?他做了什么事情?他和蝙蝠侠之间的对决将会如何?随着蝙蝠侠展开斗篷,飞翔在哥谭市的夜空,《侠影之谜》成功地为三部曲开了一个大大的好头。而诺兰导演这种片名在正片结束后才显示的新颖创意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2008年,《黑暗骑士》上映,纵然前作获得了媒体、观众和影评人的一致肯定,但是谁也不会想到这一集将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片头蓝色的火焰在燃烧升腾,逐渐形成了一只蝙蝠的形状,仿佛说明蝙蝠侠将经历严峻的考验。《黑暗骑士》的主题是“Chaos”——混乱,这一切都是由一个人——小丑造成的。影片一开始便是一场节奏紧凑的银行劫案,引出了小丑的闪亮登场。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也许是电影史上最精彩的反派人物,他的忘我表演太让人着迷了,无法被超越的经典形象让人不得不起立致敬,希斯·莱杰的突然离世则让人无不扼腕叹息。蝙蝠侠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守护这座城市,小丑存在的意义呢?他不在乎钱,可以一把火烧掉一座美元堆成的小山。他只是想有一个有意思的对手,能让他发挥一下自己的智慧玩弄这个对手、击败这个对手。于是,他开始制造一系列混乱,让人们重新陷入恐慌之中,并对蝙蝠侠开始产生怀疑。为什么死了这么多人?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小丑要的是蝙蝠侠,蝙蝠侠却不肯站出来?
哈维·丹特,新任检察官,和戈登警长、蝙蝠侠一起致力于铲除罪恶。他在明处,带给了人们光明和希望,成为了哥谭市的“光明骑士”,蝙蝠侠在暗处,不愿露面却默默地守护着这里,成为了哥谭市的“黑暗骑士”。他们联手活捉了小丑,他们以为他们赢了,可是他们错了。被捕入狱只是小丑阴谋的一部分,整个哥谭市都是小丑的游乐场,一座小小的警察局只是一间不起眼的娱乐室罢了。瑞秋死了,她是韦恩青梅竹马的挚爱,她是丹特的女友。一个女人的死亡,可以同时对两个男人造成巨大伤害,而这两个男人,偏偏是对哥谭市最重要的两个人。面对重创,两个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小丑早已抓住了这座城市的命脉,将所有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他跟蝙蝠侠玩起了一个游戏,两条船,一条船上满载着普通市民,另一条船上则是被关押已久的穷凶极恶的犯人,午夜之前,哪一条船先炸掉对方,哪一条船上的人就能活命。小丑以为他已洞悉人性的丑恶,人类的求生本能会使得他们自相残杀,但他忘记了人类的另一个本能——良知。当叫嚣着要按下炸弹按钮的那个男人颤抖着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回到座位上的时候,当一脸凶神恶煞的犯人抢过警察手中的遥控器扔进海里的时候,哥谭市民的良知底线经受住了考验。
然而,蝙蝠侠并没有赢。心爱的人死去,对两个人都造成了极大的震动,“黑暗骑士”选择了继续战斗,“光明骑士”却崩溃堕落成了被仇恨蒙蔽双眼的“双面人”。哈维·丹特认为瑞秋的死是警察们的错,开始了他心中的“复仇”。蝙蝠侠杀死了丹特。丹特是这座城市的英雄,如果大家知道了他的真面目,人们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念又会轰然崩塌,“黑暗骑士”选择承担起丹特犯下的罪责,只为了不让人们再次绝望。蝙蝠侠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将成为这座城市唾弃的恶魔,警察会追捕他,人们会诅咒他。但是,他能承受。“哥谭市需要我是谁,我就是谁。”这句话久久在我耳边回荡,一个真正的英雄,哥谭市应得的英雄,而不是现在需要的英雄。在警犬的吼叫声中,蝙蝠侠骑着摩托消失在夜色之中,为影迷们留下了一个有史以来最震撼的超级英雄电影结尾,足以载入电影史册。诺兰导演凭借此片将超级英雄电影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难以企及的高度,超级英雄电影不再只是单纯的爆米花商业片,它同样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启示意义。作为第一部片名没有蝙蝠侠的蝙蝠侠电影,《黑暗骑士》是绝对完美的。
在亿万影迷的翘首企盼中,我们终于在2012年迎来了蝙蝠侠三部曲的终章——《黑暗骑士崛起》。
《黑暗骑士崛起》的主题是“Pain”——痛苦。片头是暗黑的冰层慢慢开裂,隐约形成了蝙蝠的模样,色调几乎完全黑暗,预示着蝙蝠侠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是的,蝙蝠侠的最强对手——贝恩一开场便用一次惊心动魄的劫机让观众们目瞪口呆。蝙蝠侠已经销声匿迹了八年之久,布鲁斯·韦恩也不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昔日的超级英雄甚至已经拄起了拐杖。韦恩正承受着许多痛苦,身体逐渐老去的痛苦,至爱瑞秋死去的痛苦,作为蝙蝠侠被人们误解咒骂的痛苦。性感妖娆的猫女神偷赛琳娜·凯尔、一心想要启动韦恩集团新能源计划的董事米兰达·泰特,两个女人在这时候进入了布鲁斯·韦恩的生活。猫女偷走了韦恩的指纹,戈登警长身负重伤,为了阻止贝恩的惊天阴谋,蝙蝠侠决定复出!当黑暗骑士终于再次出现在哥谭市的夜幕中时,只有看过前两部的忠实影迷们才能体会到他的归来有多么的艰难和重要。但是当蝙蝠侠发现因为他的出现,全城的警察都扔下劫匪不顾统统将矛头对准了他的时候,他的内心有多么的痛苦和无奈。他是全城公敌,他是杀死城市英雄哈维·丹特的刽子手,人们不了解真相,蝙蝠侠也自愿承担着这不属于他的罪责。然而韦恩的商业竞争对手联合贝恩设计陷害,致使韦恩倾家荡产,从千万富翁变成了穷光蛋。米兰达在韦恩最脆弱的时候给了他温柔的呵护,韦恩也许是时候从失去瑞秋的阴影中挣脱出来,面对新的爱人了。但是他还有心愿未了,他必须去打败贝恩,守护他的城市,即使这座城市带给他无论如何也抹不去的痛苦。
显然蝙蝠侠低估了贝恩的实力,他落入了贝恩设计的圈套,被贝恩打残,脊椎断裂。韦恩被送到了远方的一座古老监狱,接受贝恩最严酷的惩罚。何为最严酷惩罚?让韦恩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守护的城市被摧毁。没有了蝙蝠侠的城市变成了贝恩和雇佣军肆虐的混乱之地,贝恩清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有多么的可怕,煽动穷人们和罪犯们起义造反,洗劫富人,推翻政府。在核武器的威慑和所谓自由的迷惑下,哥谭市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几千名警察们被困在地下,通往外界的大桥也被尽数炸断。只有戈登警长和年轻警探约翰·布莱克等少数警察还在勉强想方设法拯救哥谭市。而布鲁斯·韦恩此时此刻正经历人生中最大的痛苦,无论是肉体,还是灵魂。希望有时候比绝望更可怕,韦恩一次次想要爬出监狱,却一次次失败坠下。“布鲁斯,我们为什么跌倒?这样我们才能学会站起来。”父亲的话再次响起。陷入绝境的韦恩抛弃杂念,以恐惧为力量,从黑暗之中崛起,终于爬出了监狱。
重返哥谭市的蝙蝠侠得到了猫女的帮助,哥谭市决战在即。被救出的警察和贝恩的雇佣军在积雪的街上静静对峙,当蝙蝠战机突然出现击毁对方的战车时,所有警察爆发出激动的怒吼声,冲向对面荷枪实弹的雇佣军开始一场万人巷战。那一刻,是蝙蝠侠终于被这座城市所承认的时刻,是知道真相之后的人们下定决心和这座城市真正的英雄并肩作战的时刻。当熊熊的蝙蝠火焰在夜空中燃起的时候,哥谭市民终于明白了自己应该信仰什么。贝恩被击败,温柔的米兰达终于原形毕露,她是拉斯阿古的女儿塔莉亚,前来完成拉斯阿古的遗愿。核弹即将爆炸,时间所剩无几,蝙蝠侠执意驾驶战机将核弹带离哥谭市,猫女深情一吻不知击中了多少观众柔软的心。猫女曾经说,“你不欠这些人什么,你已经给予了他们一切。”蝙蝠侠的回答是:“并非一切,还有未竟之事。”那时他就已经下定决心,将会不顾一切保护这座城市。核弹爆炸,蘑菇云升起,戈登警长宣读着催人泪下的布鲁斯·韦恩遗言,哥谭市为蝙蝠侠铸造了一尊铜像作为永久的纪念。约翰·布莱克,信步踏入了蝙蝠洞,“我喜欢你的本名,罗宾。”诺兰再次给了蝙蝠侠粉丝们一个惊喜,罗宾本是原著漫画中蝙蝠侠最忠实得力的助手,在影片结尾将接过蝙蝠侠的衣钵,成为哥谭市新的守护者。
很多人都在争论《黑暗骑士崛起》的结局是否完美,不同于诺兰以往给人遐想空间的开放式风格,这次阿尔弗雷德在佛罗伦萨微笑着亲眼见证了活下来的布鲁斯·韦恩和赛琳娜·凯尔的幸福生活。很多人说,如果蝙蝠侠真的壮烈牺牲了,或者最后只给一个阿尔弗雷德点头微笑的镜头,影片会变得更好。其实或许诺兰导演只是希望给大家一个明白的好的结局,能让大家彻底安心,以此作为三部曲的收场,倒也不失为圆满。
最后想说一下汉斯·季默为蝙蝠侠系列创作的配乐,气势恢宏,让人感同身受。在《侠影之谜》中配乐就令人称赞,到了《黑暗骑士》,配乐和剧情的结合让人震撼,而在《黑暗骑士崛起》中,配乐已经成为了神一般的存在,为影片整体增色太多。
      蝙蝠侠三部曲已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是我们可以拥有很多很多的时间去重新细细回味,电影史上最精彩最震撼最成功的三部曲系列电影。

 3 ) 《蝙蝠侠前传1:开战时刻》剧情解析

早在1989年,由蒂姆伯顿指导的第一部《蝙蝠侠》就已经登上了大荧幕,当时当然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不过后继的3部却是一部不如一部,尤其是第四部,虽然演员们都呈现出了最佳的演技,但是依旧无法掩盖这部电影的本质的失败,此后,蝙蝠侠系列就被扔进了角落里,无人问津。直到2005年,克里斯托弗诺兰用一部《蝙蝠侠前传1:开战时刻》才将人们对于这位超级英雄的记忆重新唤起。不同的是,诺兰将其个人的意见和理解加入到这部作品中,使得这三部曲充满了哲理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所以无可争议地它获得了IMDB榜单的前250宝座。接下来,请允许我由浅至深地对这三部曲进行深入的剖析。
第一个片段:大量的蝙蝠满屏幕飞舞,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个大的蝙蝠的形象。
解析:简单说来,当然这是蝙蝠侠的一种象征。深入一些,大多数观众在未经提示的情况初看到这种情景,应该会被吓到,这也是电影所要表达的“恐惧”。而之所以形成了一个大的蝙蝠形象,是为了表现一种“可利用的恐惧”,这其实是为影片之后的阐述埋下了伏笔。
第二个片段:布鲁斯和瑞秋在捉迷藏,布鲁斯拿着一个矛掉进了井里,井中蝙蝠群袭来,布鲁斯醒来。
解析:这是布鲁斯最早与蝙蝠的接触,也是从这一刻起,蝙蝠开始成为他内心的恐惧。
第三个片段:布鲁斯因为打斗被关禁闭,忍者大师出现并与其对话。
解析:这里是本片的一个重要片段,它是本片的正反两派的第一次交锋。忍者大师说影武者联盟是为了打击犯罪,布鲁斯指出他们是私刑者,忍者大师解释说只有在争夺中失利的人才是私刑者,他们往往被关押,只有超越了自我极限并为理想投入才能成为传奇。这个应该是阐述了蝙蝠侠诞生的最早来历。之后布鲁斯和阿福的对话里提到将蝙蝠作为一种符号应该指的是这一个。虽然忍者大师这样说,但是其实影武者联盟并不是如此,它们所标榜的正义何尝不是基于它们自身所定的标准?又或者说,是驱动它们的动力。关于具体为何影武者联盟不能培养出蝙蝠侠这一点将会在总结文中具体阐述。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影武者联盟和蝙蝠侠都为着同一个目标而行动——超越极限,成就传奇。
第四个片段:布鲁斯上山找到影武者联盟,在与忍者大师对打后昏迷。
解析:这里有段对话是说布鲁斯想要打击罪犯,需要“将恐惧转化成能对付他们的恐惧”,此时忍者大师指出他依然未能战胜自身的恐惧,还不能将恐惧施与别人。这里指出的是,布鲁斯依然对于儿时的蝙蝠群充满恐惧,这一点是他自己一直未能克服的。
第五个片段:父亲救起布鲁斯,布鲁斯把矛还给瑞秋。
解析:这里“跌倒爬起”就不说了,关键在于,矛和蝙蝠同为原始的象征,后者象征恐惧,前者象征力量、攻击。应该说这两样物品为蝙蝠侠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第六个片段:父亲与布鲁斯对话,床上、火车上。
解析:这里父亲提到“有恐惧才会有攻击性”,可能暗示了先后顺序。至于火车上的对话,指出了父亲是依靠公共福利事业来帮助穷人这一点。
第七个片段:去看歌剧,布鲁斯联想到蝙蝠洞的情形,催促父母一起提前离开,结果在后巷被抢劫犯枪杀,布鲁斯失去父母。
解析:这里是第一个矛盾冲突的诞生点:布鲁斯和抢劫犯。布鲁斯因此将父母双亡的责任推到自己的恐惧和抢劫犯身上。此后的剧情主要集中于布鲁斯是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的。
第八个片段:忍者大师对布鲁斯进行的一系列训练
解析:在这里忍者大师主要是教会布鲁斯怎样接受愤怒的现实。另外有一点,提到一个杀人的农夫,影武者联盟的做法就是处死,不能姑息养奸,这也是它们的一贯原则。
第九个片段:忍者大师和布鲁斯的谈话以及对于抢劫犯的回忆和布鲁斯是如何一步步来到影武者联盟的。
解析:同样是失去亲人,因为不能仅仅依靠愤怒来压制住痛苦从而有一天毁掉一生,布鲁斯和忍者大师却选择了不同的做法。忍者大师选择复仇,从而压制了愤怒和痛苦;而因为抢劫犯会供出黑社会老大的秘密的原因——他被干掉了,所以布鲁斯没有办法亲手报仇。瑞秋指责他为了一己私仇,罔顾了那些和抢劫犯齐利一样生活艰难的小民的处境,指出是因为黑社会老大的存在,造成了市民生活贫苦,真正的正义是要对抗黑社会老大的。而黑社会老大也“教育”他说你牵挂太多,你根本不懂什么叫民间疾苦,只是局限于自己的私仇。当然,也在这一刻起,布鲁斯懂得了自己需要伸张的正义应该是一种超越个人的(即不为人知的)、更为广义上的(即不局限于私仇而是站在整个社会立场上的)正义。懂得了这个道理,布鲁斯解决了抢劫犯的私仇问题,他开始深入罪犯的心理以解决他的恐惧问题。忍者大师指出其实他是对于他自身的恐惧而并非那种罪犯的恐惧。布鲁斯本身衣食无忧,根本不会拥有穷苦小民犯罪时的恐惧,他要克服的是自身的恐惧,对自身愤怒所能造成的强大破坏的恐惧。最后,忍者大师指出了促成布鲁斯韦恩成为蝙蝠侠的两大最重要的原因:成为恐惧本身以及成为看不见的恐惧。
第十个片段:布鲁斯通过了训练,却因为在杀农夫问题上与影武者联盟发生不合,并且得知了它们将要毁灭高谭市的计划,于是毁掉了影武者联盟,就出了杜卡(忍者大师)。
解析:这里应该是整个电影的第一个高潮部分,本片的第二个冲突爆发:布鲁斯和影武者联盟的冲突。关于如何成为恐惧本身在总结中另说,在这里,杀农夫成为布鲁斯和影武者联盟冲突爆发的导火索。影武者联盟杀农夫、毁灭高谭市为的是消灭罪恶、重建正义,而布鲁斯认为高谭市还有得救,不能毁灭。这也直接引发了日后蝙蝠侠和影武者联盟的冲突:前者的原则是不杀人,而将罪犯交给法院审判;后者则认为一切罪恶都应该被毁灭。这里布鲁斯的一句话很耐人寻味:“这就是我和他们的不同”。不同即通过审判或是私刑来处置罪恶。
第十一个片段:布鲁斯和阿福在飞机上的对话。
解析:这里是本片的第三个矛盾:布鲁斯和他父亲的矛盾。他父亲相信,只要通过慈善来带动高谭市的富人一起帮助穷人便能保持社会稳定,但是他的死证明了这种温和的办法不可行。布鲁斯选择通过一种符号(请注意这里的用词,事实上蝙蝠侠的定义在很早也就是这里就已经阐明了,蝙蝠侠是一种符号,个人肉体只是载体)——它兼具原始、超越个人、广义上的和具有恐惧性的特点,通过刚烈的强力来打击罪恶,来维持社会的稳定,这恰恰是布鲁斯不同于他父亲的地方。
第十二个片段:布鲁斯在作为蝙蝠侠抓住黑帮老大后,一大早与阿福的对话。
解析:这里本来没什么好说的,不过阿福有一句话“如果你假装找乐子,说不定真能找到快乐”其实表明阿福很早就开始劝说布鲁斯过平凡人生活了。
第十三个片段:布鲁斯带着两个辣妹在酒店嬉戏后,与瑞秋在门口的对话。
解析:这里是本片的第四个矛盾:布鲁斯和瑞秋的矛盾。布鲁斯说自己“我不止这么肤浅,其实我还有更多”,却被瑞秋回复“你是谁不重要,你的所作所为才重要”。瑞秋作为DA,相信依靠法律能将坏人定罪,相信只有通过合法的正规途径才能打击罪恶;而布鲁斯认为由于正直的人士太少,只能依靠凌驾于法律之外的手段来协助法律对罪犯的审判。
第十四个片段:最终决战前,在布鲁斯家被烧前,忍者大师和布鲁斯的对话。
解析:这是本片最高潮部分的前戏,本片的主要矛盾在此得到集中体现。影武者联盟数百年来一直都扮演着毁灭重建的角色。这里有一点,忍者大师说它们之前试过毁灭高谭市,却被布鲁斯的父亲等善心人士所阻止了,他们帮助的劳苦大众却反过来杀死了帮助他们的人。这一次影武者联盟再次归来毁灭高谭市。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影武者联盟并不是视一座城市是否已经到达了无可救药的地步,而是以它们自身的标准来裁定。换句话说,影武者联盟自认为上帝,享有裁决一座城市生死的最高权力,而裁定的标准都是它们自己定的!到这里,可以看出布鲁斯通过蝙蝠侠来挽救高谭市其实是对社会价值的最大挖掘。影武者联盟为了自身的存在而忽视社会的客观存在,蝙蝠侠反过来是其最大的维护者。
第十五个片段:在韦恩豪宅的废墟上,布鲁斯和瑞秋的对话。
解析:这里瑞秋第一次向布鲁斯坦露了心迹:“我深爱的那个人,他几年前走了,至今还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没有回来,有一天高谭市不再需要蝙蝠侠,也许我还会再见到他。”从这里可以看出来,瑞秋希望的是深爱着的布鲁斯,而不是蝙蝠侠,她不能接受一个戴着面具维护高谭市的男人——一个将普通人当作皮囊的符号。具体的分析将会在总结中说明。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也为第二部《黑暗骑士》中瑞秋、布鲁斯和哈维登特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大概对于整部《蝙蝠侠前传1:开战时刻》而言,毕竟因为是诺兰的第一部蝙蝠侠电影,商业性还是大于内容性,不过,影武者联盟和蝙蝠侠的对立已经建成,而这也是三部曲所构建的大背景框架下的一个开端。值得注意的是,片中大量的对话实际上已经为后续的两部埋下了伏笔。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关于蝙蝠侠是如何诞生的故事,蝙蝠侠的诞生大于整个城市社会的探讨。这是一个,战胜并成为恐惧,并以其来打击犯罪的故事。

 4 ) 永远的蝙蝠侠(2)

上次说了下蝙蝠侠,这次想说说他的搭档们。

      首先就是罗宾,罗宾在漫画中出场甚早,1939年第一本蝙蝠侠漫画出版,1940年罗宾就成为了蝙蝠侠的搭档。到了华纳开拍蝙蝠侠电影的时候,每一集开拍前,导演和编剧都要考虑一个问题:要不要让罗宾出场?在拍第一集时,原本的设想是让罗宾出场,剧本已经写好了,甚至连分镜镜头都设计好了,但到最后开拍时,导演蒂姆·伯顿依然删去了这一幕,他觉得罗宾的出现没什么必要,只会让剧情变得拖沓,到了第二集,又有人提议让罗宾出场,蒂姆还是否决了这个提议。(可怜的罗宾,在蒂姆手下都没有出头之日)一直到了第三集,蒂姆终于不再执导蝙蝠侠,乔舒马赫拿起了导筒,罗宾终于有了出头之日,第三集中,罗宾正式登场了。罗宾在电影中的出场和在漫画中大致一样,都是在马戏团做空中飞人表演时,父母和兄长一齐身亡,而被布鲁斯韦恩收养。略有不同的是漫画中罗宾的父母兄长是被小丑所杀,而在电影中改成了是被双面人害死的(有意思的是,刚才说过拍第一集的时候曾经设计过罗宾出场的剧本和分镜,里面说的就是罗宾的父母兄长被小丑所杀的故事)。漫画里的罗宾,在担任蝙蝠侠搭档的时候,还是个小孩,但作为电影,如果仍按照漫画的设定用一个小孩来出演,华纳和导演都觉得不够吸引观众,因此在电影中,罗宾一出场就已经是个青年,选角方面,则选中了曾经因为出演“女人香”而获得金球奖提名的克里斯·奥唐纳,此前克里斯一直都是演那种外形清新,刚刚或者即将踏出大学校门的乖学生角色,演这种激烈的动作片仅属第一次,而在影片中,克里斯也一改以往的乖乖学生哥形象,演出了一个帅气而又带些叛逆的青年罗宾,让观众完全接受了这个青年版的罗宾,也得到一致的好评,同时也为他获得了出演第四集的机会。第四集更是将罗宾的名字放在了电影名里,罗宾的戏份也较上一集增加了许多,但其设定却是完全失败,观众居然看到了一个喋喋不休,狂妄自大,还会和蝙蝠侠争风吃醋的罗宾,与漫画的形象相去十万八千里,克里斯本人在访谈时也对这一集的罗宾大摇其头。如今的克里斯·奥唐纳,已经很少出现在大银幕上,星途似乎一片黯淡,令人惋惜。

      在第四集里,除了罗宾之外,蝙蝠侠身边又多了一个搭档,就是蝙蝠女-batgirl。在电影里,她是管家阿福的外甥女,一个和罗宾一样的叛逆青年,喜欢在午夜里开着轰轰作响的摩托车到处与人飞车。但实际上在漫画里,蝙蝠女其实是哥谭市警察局长戈登的女儿芭芭拉·戈登,不知道电影为什么要把她的身份改变了,编导们没有说明,也许是为了和阿福这个角色在电影中身患重病的情节拉上关系,衬托一下蝙蝠侠和阿福的主仆情深吧(我猜的,因为剧情里蝙蝠女一开始很不理解阿福为什么甘于一世做布鲁斯韦恩的奴仆,如果仍然按照漫画的设定,这段剧情就没法编了)。扮演蝙蝠女的是阿丽西亚·西尔维斯通,当年只有21岁,在电影里蝙蝠女是个很脸谱化的角色,甚至她的出现可以说是可有可无,和阿福的那段情节也有些牵强,可以说是电影的一个败笔,实际上整出电影的情节都相当混乱,以蝙蝠女为例子,一开始根本没有交代蝙蝠女会格斗术,但一穿上蝙蝠女服装就变得身手不凡,独力干掉了毒藤女,而阿福从来没有告诉她有关自己主人的事情,但又突然会给她制作蝙蝠女服装;诸如这些,都显得整部电影纯粹为了圈钱而拍,剧本编导等等都是匆匆上马,漏洞百出。阿丽西亚·西尔维斯通演出这一集之后,事业上也没有什么大的发展,演过几部不太出名的片子,也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了。

      除了这两位跟随蝙蝠侠出生入死的搭档之外,还有两个人不可不提。

      第一个就是管家阿福,阿福为韦恩家的三代都服侍过,在布鲁斯韦恩的父母死后,更是一人承担了抚养布鲁斯的责任,其后又帮助布鲁斯韦恩建造蝙蝠洞,为他打点家中的一切事物,让蝙蝠侠没有后顾之忧的可以去和罪犯们搏斗。漫画里阿福是个退伍的军医,所以他也承担了为蝙蝠侠疗伤的责任,这一点在电影里基本没有提及,在前四集里,扮演阿福的都是迈克尔·高夫,一个典型的好莱坞甘草演员,名气不大,以往饰演的角色也没有引起什么关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就是出演了前四集蝙蝠侠里的管家阿福,表演中规中矩,外形很贴合那种老式管家的形象,认真严肃但不古板,对主人忠心耿耿。现在高夫年事已高,极少出现在银幕上,不过在今年蒂姆·伯顿的新卡通片“僵尸新娘”里,可以听到他为其中一名人物配音。而在第五集里,扮演管家阿福的来头可就大了,两届奥斯卡最佳男配得主迈克尔·凯恩,实际上依照第五集的角色设定,扮演这位管家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只要外形贴合,谁都可以演好,启用凯恩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最大程度保证影片的安全,不致在次要角色上出现偏差,影响整部影片。实际上凯恩也演得相当出色,但又不致于喧宾夺主,很好的衬托了主角。

      第二个就是警察局长戈登。他可以说是蝙蝠侠在现实世界中的官方代言人,每次搞不定的罪犯他都会联系蝙蝠侠出面解决,只有他知道如何联系蝙蝠侠,但他从来不会想要探听蝙蝠侠的秘密,是个可以信赖的人。在前四集中,扮演戈登的都是Pat Hingle,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演员,在影片中也没有多少发挥演技的地方。但到了第五集,嗬嗬,扮演戈登的可就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之一加里·奥德曼了,加里一向都擅长扮演那种张狂又带有些神经质的角色,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头号坏蛋,他的演出淋漓尽致,抢尽了戏里其他所有演员的戏,而在本片里,由于角色设定的关系,加里收起了他的神经质,成为一个正派老实,甚至有些许懦弱的警察戈登。不过老实说,虽然加里在蝙蝠侠里的演出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但我觉得这个角色因为没有那种张狂的气质,所以加里演起来有点稍逊色于片里同样演配角的其余几名著名演员。

 5 ) 永远的蝙蝠侠(1)(PS:不完全跟本片有关)

 最近一个星期内,连着把华纳公司的5部蝙蝠侠电影都看了一遍,很多人都以为89年那部batman是蝙蝠侠初次登上大银幕,其实不然,作为美国漫画英雄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在40年代就已经拍过几部蝙蝠侠电影,但当时由于技术所限,以及这些电影都仅是针对儿童观众而拍,所以这几部电影都没有引起太多反响,另外,在电视开始兴旺的60年代,电视台(具体哪个不记得了)也看准这棵摇钱树,拍了一系列蝙蝠侠电视剧,初期很受欢迎,收视率很高,但随着这个系列开始变得亢长乏味,观众们也开始不买账,最后电视剧也惨淡收场。后来,蝙蝠侠的东家DC COMICS被华纳公司收购,华纳公司决定推出新的蝙蝠侠电影,于是,就有了现在为人们所熟悉的这5部电影。

              

The Heroes:

      既然是蝙蝠侠电影,头号英雄自然就是我们的蝙蝠侠同学了,或者说,是布鲁斯韦恩同学。蝙蝠侠可能是美国漫画英雄中最富有的,但也可能是最容易被击倒的,因为蝙蝠侠不像超人蜘蛛侠他们都有超能力,蝙蝠侠没有任何超能力,完全就是普通的地球人一个,但是......布鲁斯韦恩可是超级富豪,所以就能搞出很多先进尖端的装备把自己武装起来,成为令罪犯闻风丧胆的超级英雄。在这5部电影中,扮演过蝙蝠侠的一共有四位。第一位就是迈克尔·基顿,当年他被选中出演蝙蝠侠令很多人大跌眼镜,因为当时基顿并不是很当红的一线明星,而且他比较出名的是演喜剧,媒体都很不看好他能扮演阴郁深沉的蝙蝠侠,甚至有报纸写文章大肆讽刺基顿(顺带说一句,当时开拍蝙蝠侠可是娱乐界的一件大事,有关选角开拍的事都能登上报纸的头版,上面说那篇讽刺文章也是登载在报纸的头版上),但导演蒂姆·伯顿力排众议,坚持使用基顿。最后的结果证明启用基顿是成功的,电影获得观众和影评家的一致叫好,票房大卖,基顿的演出也得到肯定。蒂姆后来说,他之所以起用基顿,原因就是看中基顿的眼神,因为蝙蝠侠是一个戴着面具的角色,所以不大可能有什么面部表情的表演,眼神就成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基顿的双眼炯炯有神,带着一种坚定绝然的感觉,能很好的表现出蝙蝠侠的英雄气概和正义气质,所以被选中。

      此后由于第一集的大受好评,第二集的开拍也就顺理成章了,主演仍然是基顿,这也表示华纳对基顿演出的肯定。由于第二集导演蒂姆的坚持,所以第二集华纳高层没有过多插手拍摄,让蒂姆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拍摄,从而使第二集比第一集更加具有哥特式的阴暗风格。95年第三集开拍时,华纳公司决定改变电影的风格,于是找来了乔·舒马赫担任导演,将此片拍得极为华丽奇特,充斥N多的电脑特效,动作场面也更为火爆。本来华纳和舒马赫都打算让基顿第三度扮演蝙蝠侠,但基顿拒绝了,他声称的理由是认为自己已经无法突破前两集的演出(不过个人认为有部分可能是因为这一集不再是基顿的好友蒂姆导演,所以基顿也拒绝出演),在经过一轮选角之后,最后选定了当时开始崭露头角的英俊小生方基墨来戴上蝙蝠侠的面具(方基墨后来说到当时被选中时的前一夜,他正好在非洲拍摄一部电影,晚上跑到一个山洞里去,在那里看见了栖息在山洞里的蝙蝠,结果第二天华纳就打电话给他,问他是否愿意出演蝙蝠侠,方基墨认为这是GOD给的一个暗示,呵呵)。方基墨在本片中的布鲁斯韦恩扮相相当帅气儒雅,蝙蝠侠造型也由于设计得更为紧身的衣服而显得十分性感漂亮,方基墨的眼神不如基顿有神,但本人的英俊掩盖了这一缺陷,动作场面的增多也凸现他的不凡身手(尽管很多是由替身拍的),从而使方基墨被认为是最成功的蝙蝠侠。

      第三集的票房成绩超越了前两集,让华纳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因此在第三集之后,华纳就匆匆上马,筹备开拍第四集,拍第四集的时候,玩具厂商的赞助资金成了大头,因此玩具厂商也对拍摄事务插了一只脚进来,导演舒马赫后来在访谈中也无奈的说,当时很多事情,包括角色的造型,某些情节的发展,都受到玩具厂商的影响,因为厂商要根据电影制作玩具,与电影同时推出,所以不能让电影出现一些他们认为可能会对销量造成影响的东西。而在上一集选用大帅哥方基墨出演获得成功后,这一集再次决定起用大帅哥来担纲主演,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再找方基墨(幸乎?不幸乎?),而是找来了当时因为出演电视系列剧仁心仁术而走红的乔治·克鲁尼,平心而论,克鲁尼的演出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太差的地方,但是他戴上头罩,变身为蝙蝠侠的造型,总让人感觉很别扭,这是因为他的气质是他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儒雅斯文,彬彬有礼的公子哥儿,完全不像是个拯救歌谭市的孤单英雄,他单独扮演布鲁斯韦恩这个富豪可以说完全适合,但在电影中飞檐走壁,大打出手,就看上去不像他能做出来的。最后,第四集也成为华纳的蝙蝠侠电影中最失败的一集,票房远不及上一集,影评家也是口诛笔伐,使得华纳公司也心灰意冷,停拍了蝙蝠侠电影。

      一直到2004年,华纳公司看到漫画电影最几年的走红,蜘蛛侠,X战警等纷纷出现在银幕上大显身手,就又想到了曾经的摇钱树,于是决定开拍第五集。第5集相对于前四集完全不同,前四集的故事基本都取材于漫画情节,第五集则另辟捷径,仅仅利用漫画中提到的蝙蝠侠幼年目睹双亲被杀的事情,而拍摄布鲁斯韦恩是如何成长为蝙蝠侠的这一过程,这一过程在漫画中完全没有提及,因此编导们便可以天马行空,自由发挥。这一集的导演是因为执导《失忆》而名声大噪的克里斯托弗·诺兰,诺兰以拍小众剧情电影成名,拍摄这样的暑期动作大片实属首次,但他却成功地把这一部拍得无论观众还是影评都交手称好,在这一集里,动作场面仍然相当火爆,但诺兰更多地把着眼点放在蝙蝠侠的心理性格上,以布鲁斯韦恩幼年因受蝙蝠惊吓而产生的对蝙蝠的恐惧,因目睹双亲被杀而产生的强烈负罪感出发,描写布鲁斯韦恩如何战胜心理的阴影,将自己对蝙蝠的恐惧转化为敌人对蝙蝠的恐惧,从而成长为一代英雄。而这次戴上蝙蝠侠面具的,则是名气不大,但演技实力已具相当水平的克里斯蒂安·贝尔。贝尔本身具有一种亦正亦邪的气质,恰好贴合布鲁斯韦恩在成长过程中在正邪之间摇摆的过程,可以说超越了前几任蝙蝠侠,再度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令人信服的蝙蝠侠,让人感觉蝙蝠侠不再是漫画中那一个平板的形象,而是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的栩栩如生的蝙蝠侠。贝尔同时也是一个相当敬业的演员,在拍蝙蝠侠之前,他拍了《机械师》这部电影,由于剧情需要,贝尔将体重骤降到120磅,瘦得双颊下陷,皮包骨头,而拍完《机械师》后,他又在两个星期内将体重回升到220磅,并锻炼出一身健硕的肌肉,立即投入蝙蝠侠的拍摄。四任蝙蝠侠的形象,按照我个人意见,迈克尔·基顿的蝙蝠侠造型最为传神,方基墨的布鲁斯韦恩形象最为相像,克里斯蒂安·贝尔则是综合形象最佳,乔治·克鲁尼一无是处。而由于贝尔在电影中要承担比其他三位更多的心理戏,而其表演也相当到位,所以个人最喜欢贝尔的这个蝙蝠侠,基顿和方基墨并列第二。

码了半天字,有点累,其他的heroes和反派人物们(其实他们才是我在蝙蝠侠电影中的最爱)下次再说。

 6 ) 蝙蝠車與曼陀鈴

 拖了近一個月﹐才有空去看「蝙蝠俠—俠影之謎」。電影沒有令我失望﹐連之前嫌女主角不夠漂亮的感覺都被情節安排變得合理了。

※ ※ 警告﹕以下內容包括電影情節描寫 ※ ※

電影本身是前傳﹐因為之前的蝙蝠俠系列已經開到荼靡﹐尤其是1997年最後那一集「蝙蝠俠與羅賓」﹐爛得連飾演羅賓的 Chris O‘Donnell 都接近銷聲匿跡。今次由「凶心人」導演主理﹐他擅長的陰暗面心理描寫﹐竟然與蝙蝠俠的黑色元素起了很強的化學作用﹐令到我們心目中蝙蝠俠的冷和孤獨形像變得合情合理。

電影初段﹐Bruce Wayne 到喜馬拉雅向由 Liam Neeson 飾演的師父學神秘武功。選角令我將「星戰前傳1」中 Liam Neeson 和 Ewan McGregor 的師徒關係代了入去﹐到後來發現師父原來是奸角﹐實在出乎了我意料﹐印象深刻。

女主角 Katie Holmes 與之前蝙蝠俠系列的Kim Basinger, Michelle Pfeiffer, Nicole Kidman 的漂亮程度有段距離﹐但她角色的小時候身份一出場﹐就恍然覺得選角是對了﹐一個長大後變成正義律師的青梅竹馬小女友﹐如果太美艷﹐就完全不是味道了。她的樣貌﹐與 Bruce Wayne 戲內左擁右抱的那些美女形成了對比﹐而男主角 Christian Bale 望著她的眼神﹐仿彿告訴我們﹐一起成長的經歷在他的心中是勝過任何美貌的。

說起左擁右抱﹐Christian Bale 的演出﹐令我想起了他在「美式殺人狂」裡面花天酒地的狂態。前作那殺人當消遣的變態神情令我心寒﹐但今次他演出來就令人覺得是故意假扮來掩飾身份的﹐很有層次感。從前段的失落迷惘﹐到後來變身蝙蝠俠時的低沉控訴聲線﹐心理轉折都掌握得很好。數年前聽過他為星戰的 Anakin Skywalker 試鏡﹐最終角色落在不太懂演戲的 Hayden Christensen 身上。如果由 Bale 來演﹐那由正入邪變成 Darth Vader 的過程就不會那麼表面化﹐不過他沒有得到角色的主因也許是比 Hayden 大七年的年齡吧﹖

其實以前看 Chirstian Bale 的演出也不少了﹐由他童星年代的「太陽帝國」﹐到後來的「美式殺人狂」和「戰地情人(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戰地情人」描寫二戰中的希臘﹐Bale 飾演戰爭前嘻嘻哈哈的年輕漁夫﹐戰爭摧毀了他的生活﹐改變了他的思想﹐令他投入了抗戰的洪流。我那時邊看邊想像﹐一夜之間戰爭發生的可怕境況﹐電影就突然無故中斷了。我從來沒有遇過這樣的情形﹐戲院職員出來道歉﹐並派發贈券打發我們離去。

那一晚﹐是澳洲時間2001年9月11日。紐約時間是同一天﹐天未亮。

上星期四﹐事隔四年再次看Bale的電影﹐回家時竟然聽到倫敦再度受襲……

也許﹐是某種將蝙蝠車與曼陀鈴連在一起的感應吧﹖

Stannum 業餘評分﹕棧棧棧棧棧棧棧棧棧(十個棧滿分)

http://www.neterrain.com/cosine_inn/2005/07/post_4.html

 短评

如果怕什么就得成为什么的话,本人应该会是蠕动肉虫侠吧……(已经是了

7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诺兰赋予了蝙蝠侠以新的生命~~

11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诺兰好文艺啊 还到中国习武。。。

13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诺兰将蝙蝠侠的由来演绎的完整,一个伟大的系列电影由此开始。

16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推荐

非常好,手法到位,结构经典。

21分钟前
  • 木鱼水心
  • 力荐

大片的格局!

2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这才叫大片

29分钟前
  • island
  • 推荐

自幼失去双亲并不意味着了解人性的丑恶,亲眼目睹犯罪也并不代表知道民间疾苦。因此,他四处闯荡,走遍世界,洞悉犯罪心理,感受人间冷暖。从当初以报仇雪恨为目的,到后来拯救天下苍生;从当初以暴制暴,到后来坚守不杀人的信仰;从当初懦弱的花花公子,到后来正义的化身,这就是成长。要想让别人心生恐惧,就必须先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要想战胜恐惧,就要成为恐惧本身。曾经惧怕蝙蝠,于是他成为了蝙蝠侠。人人都在扮演超级英雄,唯独他是在扮演布鲁斯·韦恩。布鲁斯·韦恩是面具,蝙蝠侠才是真身。你外表下是谁并不重要,你的所作所为才重要。

34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韦恩父亲的一些细节很好

35分钟前
  • 暖鱼
  • 推荐

it's not who i am underneath, but what i do that defines me.

40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先看过前传2再回头看这部,对蝙蝠侠的刻画十分到位,但反派的背景理由却交代得不是太清楚。不再那么英雄的蝙蝠侠,有了更多人性的描述,给我带来的感受并不比黑暗骑士差。★★★★

41分钟前
  • Q。
  • 推荐

黑暗骑士留下深刻印象,盗梦空间让我决定重新看Nolan的电影。前传1,Nolan在片头少少地用了个叙述技巧,然后平稳地讲故事,但不放弃对一个有童年阴影的主角的心理塑造,再加些007的摆酷。看这些,会知道一个导演是如何摸索成长的,他探寻电影的叙事技巧、表现形式,更追求对人物的塑造。

45分钟前
  • 时以星
  • 推荐

为什么我这么喜欢稻草人。。。。为什么!!!

48分钟前
  • A L E X
  • 力荐

三个系列的蝙蝠侠电影的导演都是讲故事的个中好手。Tim Burton擅长氛围塑造,而Joel Schumacher擅长场景戏, Christopher Nolan擅长人物塑。

50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毫无争议的重启经典,导演克里斯托弗 诺兰完成了自己有史以来最为华丽的一次转身,他不再迷恋于自身所擅长的碎片化的叙事技巧,而摇身一变“自甘堕落”的被黑暗所侵袭,他一改传统漫画电影的科幻风格,而直接将电影中的高谭“变成了”混乱纽约,正反派角色的决斗,也俨然一副纽约黑帮火拼的场景。

54分钟前
  • Leon Winters W
  • 力荐

看了第三部回头重看第一部,觉得第一部好纯真,贝尔好美颜,结构很精致。

57分钟前
  • 火火火火花袭人
  • 力荐

大侠不是你想当相当就能当,要有钱要有高科技还有有智慧的老头来帮忙(▔/﹏\▔)

58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推荐

每次看诺兰蝙蝠侠系列中的任何一部,都会有“嗯,这部才是最好的”感觉。

59分钟前
  • 邓若虚
  • 力荐

蝙蝠侠没那套装备的时候套个头套就出去了,把我笑抽了

60分钟前
  • 飞客流依
  • 推荐

诺兰把蝙蝠侠系列带到了全新的高度,完整地诠释了布鲁斯·韦恩为什么会成为蝙蝠侠:克服内心的恐惧、武装自己、坚守道德底线和无与伦比的自制力。他是我们每个人的影子,所以才这么迷人。

1小时前
  • Lan~die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