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艳后

剧情片美国,法国,日本2006

主演:克斯汀·邓斯特,詹森·舒瓦兹曼,朱迪·戴维斯,雷普·汤恩,罗丝·伯恩,艾莎·阿基多

导演:索菲亚·科波拉

 剧照

绝代艳后 剧照 NO.1绝代艳后 剧照 NO.2绝代艳后 剧照 NO.3绝代艳后 剧照 NO.4绝代艳后 剧照 NO.5绝代艳后 剧照 NO.6绝代艳后 剧照 NO.13绝代艳后 剧照 NO.14绝代艳后 剧照 NO.15绝代艳后 剧照 NO.16绝代艳后 剧照 NO.17绝代艳后 剧照 NO.18绝代艳后 剧照 NO.19绝代艳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4 10:18

详细剧情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法兰西王后的一生,讲述了那个年代,法国大革命前贵族们奢华迷乱的生活。奥地利公主玛丽(克尔斯滕?邓斯特 Kirsten Dunst饰)非常聪明,生性活泼,14岁的时候,在一场政治婚姻中,从奥地利公主变成法国的太子妃。由于某些原因,王子对玛丽非常的纵容,婚后,玛丽一直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同样,玛丽也一直无法与内心的寂寞彻底脱离。这部电影将给我们带来关于18世纪法国宫廷和社会的各种震撼,匪夷所思的奢侈,欲望交织的爱情,以及最后法国人民的怒吼。

 长篇影评

 1 ) 玛丽皇后的博客——sofia coppola的Marie Antoinette

这部片子搁在那许久没看,原因是网上恶评如潮。
昨晚终于看了,想看看索菲亚到底能让我失望到什么地步。
结果...我喜欢!!
 
大多数人对这部片子的批评是,浮光掠影,琐碎空洞。没错,整部片子如同玛丽皇后的博客,记录的都是生活琐事,一点点喜,一点点愁,到底是无关痛痒的。宴会上是应该穿湖蓝色缎子高跟鞋,还是明黄色缀象牙雕的那一款?粉红色的衣衫,袖口是要镶上玫瑰,还是不镶比较好?一个小皇后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难道不应该是这些吗?巴黎人民是吃面包还是吃蛋糕,根本与她的生活无关,也不在她的经验范围内。
 
观众们希望看到的是那一个被送上断头台的皇后,是那个身陷历史洪流的女人。显然索菲亚不准备这么做,历史背景被极度淡化,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都被远远隔开在屏风的另一面,屏风的里面是人间的繁华富贵梦。有一些像开元天宝年间,如果不是渔阳鼙鼓动地来,霓裳羽衣曲也不会惊破。这部《玛丽皇后》脱离了宏大的叙述,历史评价,无比主观的展现了一个女人的生活,虽然这个女人是法国皇后。通宵达旦的玩乐后去水边看日出,清新的晨露混合着宿醉的酒精气息。在沉闷的牌局上想念情人,于是中途溜出来,抑制不住心中的甜蜜,在华丽的宫殿走廊上碎碎的跑起来。偷偷去巴黎参加化妆舞会,赶回凡尔赛的路上,天色微明,把胳膊伸出马车抚摸晨风。我相信玛丽皇后上断头台的前夜会想起的不过就是这些微小闪光的片段,而不是那些所谓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实人人都一样,仿佛普鲁斯特笔下的,垂垂哀老之际,我们会想起的不过是轻蘸红茶的玛德琳小甜饼。
 
索菲亚甚至淡化了时空感。片中的场景服饰是严格遵循华丽甜腻的洛可可风格,但是配乐却是摇滚风。Bow wow wow,the radio dept等乐队的歌曲极好的烘托了片中的享乐与沉溺。
抄一段: “苏菲亚柯波拉在编写剧本时就从1980年代的「新浪漫乐派」(Neo—Romanticism)的歌曲中寻找灵感,因为,「新浪漫乐派」本身就是深受18世纪的奢华风潮所影响的乐派,这个乐派风行之时碰巧与传统摇滚乐的无趣感跟庞克音乐的愤怒情绪之间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立感,这个乐派强调的是魅力、奢华的时尚风与快乐主义的趣味。”
索菲亚选音乐一向有一手。《迷失东京》中老男人与年轻女人在街头亲吻告别后,坐车驶过东京街头,望着窗外繁华夸张的街景,这时the jesus and mary chain的just like honey的音乐响起。我一时仲怔,那颗老心脏不禁抖了一下...
 
片子拍的异常娇艳。那种纸醉金迷,因为是在帝国末日大厦将倾的前夜;如同一朵花开到极致,知道接下来只有凋谢,所以绝望的美艳着。
 
这部片子在玛丽皇后与路易十六逃离凡尔赛宫之际戛然而止,省略了最刺激的结尾。
玛丽凝视黄昏中的宫廷花园。
路易十六问:你很喜欢菩提大道对吗?
玛丽说:我在向它道别。
 
一切如蜻蜓点水,然后路过。

 2 ) MIX

如果你喜欢RACHEL GETTING MARRIED, MAYBE你可能也喜欢这部,都是看似常规的类型片,却有着跳出窠臼的独特氛围. 描写故人的传记电影看了太多,即使人物的命运再坎坷,看完电影的平铺直叙之后也只能说有了了解,不过如此。MARRIE中背景音乐的流行歌曲完美的诠释了女主角的心理,描写皇宫奢华的几个跳跃镜头又像极了令人垂涎的广告。MIX的很有趣,又有道理。顺便说,我还真是喜欢这种妹有情,郎无意的感情纠葛,好像小时候看的《哑妻》电视剧,我一直认为是琼瑶小说中唯一对我有吸引力的作品,(后来知道这也是60年代第一部改编成电影的琼瑶作品,并由此开端了琼作改编的大潮)。可惜没看完,不知道国王最后对MARIE到底是个什么心态,很好奇~~~

 3 ) 靡烂于摇滚乐中的芭比娃娃--《绝代艳后》

《迷失东京》片头那个异常性感的粉色屁股,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至今再回忆那部电影,也仍是想起那个粉色的屁股,而不是比尔墨非的那张面无表情的脸。
《绝代艳后》作为好莱坞新一代才女索菲亚•科拨拉继《迷失东京》之后的又一力作,参加了今年的戛纳,不过这次在戛纳,迎接她的却不是掌声而是批评。
电影看完,觉得《绝代艳后》在法国被埋没于批判声中也是很正常的,让外国人拍自己国家的事总是不让人信服的,在自己的国家也常能听见此种声音。而且这个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的王妃玛利亚的电影,却极少的涉及了政治,更多的陷入了个人小情小调之中。这也是为许多批评家所不能接受的,最终,这个电影,戛纳铩羽。
受尽批评并不代表这个电影一无是处,第一眼看到电影海报,就已经把我深深吸引了,粉嫩的皮肤,媚笑的眼,精美的服饰,都预示着这部电影在视觉上将是极其享受的,加上导演出于女性的独特眼光,在对美的鉴赏和细节上的把握上,是男性导演怎么也学不到的,。
果然,这部电影在视觉上堪称精致,在本片中,有一种颜色是格外显眼的,那就是粉色,又想起了《迷失东京》里的粉色屁股,也许是科拨拉本人对粉色的极度偏爱,本片中粉色仍是很重要的颜色,玛利亚的服装和很多饰品上都突出了粉色,配合克里斯滕•邓斯特圆润粉嫩的脸,总是让我想起风靡导演家乡的玩具――芭比娃娃。
每个孩子都会细心装扮自己的芭比娃娃,为她穿上各种漂亮的衣服,带上各种可爱的饰品。玛利亚在导演科拨拉手里也同样是细心呵护的,各种精美的长裙,数不清的鞋子,夸张艳美的发型,还有那绣着各种花的真丝扇子。在导演的呵护下,玛利亚显得可爱且美艳。
在镜头上,更是精致到了一镜一画的地步,任意截取个镜头,都宛若一幅洛可可风格的欧洲宫廷画。由于是在凡尔赛宫实地取景,这座富丽、奢华以及用一切美好的形容词都无法言说其美的著名的欧洲宫殿,始终散发着一种瑰丽的奢靡味道。在服装上,完美再现了18世纪欧洲宫廷的奢华风格,钟式裙、紧身胸衣、高跟鞋、卷云状花纹边饰、扇子、镶有荷叶边的衣服。一切的一切,都带来一种奢美的视觉享受
导演科拨拉说自己的这个电影只是想讲一个女人的故事,与政治无关。于是,顺着导演的思路,屏弃政治,你会发现这的确是个女性味道十足的电影,在表现奢华上,很多人都会想起法国贵族的象征――法国大餐,这一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普通老百姓是吃不起的。不过导演却在影片中基本没有描写王妃玛利亚如何去享受那法国大餐,而用了另外一种食物――蛋糕,蛋糕是影片中异常重要的一种道具,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就是玛利亚用手指蘸着蛋糕,笑对观众。之后的各种场合,无论是结婚,生日,小公主出生,还是各种奢华的聚会,总是少不了蛋糕,大到车里推的几层,小到盘中的小小一块。不愧是女性导演出的片子,的确有女人独特的眼界。女人对蛋糕的迷恋正像男人对烟酒一样,有种天生的爱,一个个精致香甜的蛋糕,讲述着一个女人梦想中的奢华世界,是玛利亚的,更是科拨拉本人的。
电影的配乐更是一绝,影片开始的第一首音乐便是七八十年代英国著名后朋乐队Gang of Four的《Natural's Not In It》。行进中的吉他里,玛利亚着一身粉色华服,手蘸蛋糕像屏幕媚笑,其诡异气质一度让我以为这是一部恶搞电影,之后的Aphex Twin、The Radio Dept。甚至连著名摇滚乐队The Cure也有歌曲献上。终于,当一群身着18世纪服装的的法国贵族在豪华的凡尔塞宫里,于吉他和鼓点中翩翩起舞的时候,这将是怎样一幅诡异的场面。
这种完全不搭的配乐,想来也是为不少批评家所诟病的,隐约的超现实风格,倒像是直指当代的名利场或上层社会了,凡尔塞宫更像是纽约的某处时尚酒吧,一群上层人士在嗑过摇头丸之后,在狂躁的音乐里挥霍着自己。时光变幻,靡烂依然。
单纯的玛利亚更像是时代的产物,也只是随时代走而已,她本身是决定不了什么的,导演也是以一种同情的态度来重新阐述这个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妖后的,她14岁就加入了这个悠久的波旁王朝,单纯的孩子哪能应付得了如此繁杂的礼仪和彼此的勾心斗角,加上那个只爱钻研开锁的丈夫路易十六。从玛利亚自身,其实一直是孤独和可怜的,疯狂和奢华只是为了排遣寂寞。当一个人安静的思念菲尔逊公爵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她是如此的孤独。
用墙上的油画变换交待情节还是有些想法的,几幅油画之后,我们了解时间正在飞快的前进,还知道了他那个早夭的孩子。不过。从电影本身,由于导演过于纠缠在服装、道具及布景等方面,故事却讲得甬长拖沓了,情节过于平淡,毫无高潮转折。过于平淡的剧情也是这部电影无法获得好评的原因之一。
最终,这是一场优秀的巴黎时装展,这是小女生至爱的蛋糕盛宴,这是一场奢华的视觉盛宴,唯独,这不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PS:趣处三个:1、玛利亚的哥哥为缓解路易十六和玛利亚的冷漠关系时说:“你喜欢研究锁,但是你不把钥匙放进锁里又怎能开锁呢?”多重指代,开锁首先有性暗示,同时路易十六在法国历史上是个著名的锁匠,他能做出各种精妙的锁,甚至堪称艺术品,但沉迷锁艺的同时,却也冷落了自己的妻子玛利亚。
    2、玛利亚的奢华引起了法国群众的愤怒,群众怒吼没有面包吃,玛利亚说:为什么不给他们吃蛋糕呢。 跟西晋惠帝司马衷的那个关于肉糜的笑话相类似,不知道科波拉是否有借鉴过肉糜这个典故。
   3、影片唯一跟政治相关的地方就是法国出兵帮助美国打独立战争,为此法国加重税收,也加剧了国内矛盾,想想导演国籍,实在是有趣。

 4 ) 凡尔赛的浮华玫瑰

受到蛊惑去看这个电影,自然是冲着安东瓦内特这样传奇的皇后,但也有Kirsten Dunst 这小女子的因素,直觉的这个闪亮玻璃纸包果糖般甜蜜蜜的女子是一位很适合演绎这位皇后的人,一样的雪白面孔,娇艳的面色嫣红的唇,花瓣样青春可人,浅浅金发高耸摇曳,衣妆也恰到好处的嫩兰娇粉,缤纷如水晶杯扣碰激起升腾泡沫,草莓蛋糕香艳浮华入口即化,墙纸朵朵浮粉的玫瑰嵌金,快活的挑选着袖口繁琐花边与坠满花朵的纤巧高跟鞋子,贵重丝织衣料被贵妇人手中捏着细细品评,化装舞会上花哨面具下的美丽热辣,不知名高贵英俊男子细细咂摸游移追随的眼神~~~

导演的巧劲使在视觉的一处,后来,出现了少许黑色,第三个出生的婴儿早逝,再后来的沉沉黑色,就是那个被火光照亮的暗夜,无数闯入凡尔赛的民众敲碎玻璃,呐喊声声,黎明到来的时候,他们一家被赶上一辆马车驱逐出宫,她探身向窗外金色朝阳下的旧居望去,国王问:你在做什麽?她答:说再见。

就此谢幕,谁还再忍心一路讲到滴血含垢的断头台?
幸福快乐的味道依然齿颊留香,已是昨日,
凡尔赛的缠枝凸金玫瑰浮华美丽,也只在凡尔赛的露水晨光~~~~

 5 ) 这不是法国史记,是女性传记

玛丽绚烂而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两句“金玉良言”:当大臣告知玛丽法国老百姓连面包都没得吃的时候,玛丽回了句“那他们干嘛不吃蛋糕?”;当玛丽被推上断头台的时候踩到了侩子手的脚,这时玛丽说了句“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她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她不是个皇后。
那么,
她热爱大自然,渴望田原生活。有她花圃木屋小绵羊。
她喜欢交朋友,和三五好友把酒言欢。
她喜欢音乐诗歌戏剧,她自己的演出赢得满场喝彩。
她喜欢时尚,和设计师探讨搭配,色彩,质地。款式。
她喜欢孩子,不吝惜轻吻着:“宝贝宝贝”。
科波拉在用一个女性的视角去审视一个背负历史的女性。看完全片之后,我更喜欢叫她玛丽小姐,而不是玛丽皇后。
那个可爱纯真的小女人。

 6 ) 玛丽皇后

我们克斯汀邓斯特那青春甜蜜的脸庞啊。
 
影评说得对,这是一部没有“人”的电影,索菲亚科波拉这一次并没有在内心发掘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迷失东京的那份精致还在,却空披了华丽的外衣和宏大的排场,玛丽安东尼奥尼在里面如同一个玩偶,行尸走肉。没有台词,没有独白,从一个清纯小女孩堕落成法兰西的亡国之后的过程没有任何起伏高潮,克斯汀再卖力也只能从那青春洋溢的嘴角和眼神演出一点点皇后的风度,却没有皇后的灵魂。
 
那个灵魂本来应该是孤独而高傲的,一个十八世纪的奥地利公主游荡在法兰西起伏的庄园和城堡之间,她的爱与哀愁本来是一千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任人评说和猜测的吧。她有多少秘密我们可以畅想?

 7 ) 浮华与空洞:索菲娅·科波拉解读下的《绝代艳后》

    原本对索菲娅·科波拉执导的《绝代艳后》有点小小的期待——曾因《处女自杀》、《迷失东京》而给人们小小惊喜的才女是如何讲述那位上了断头台的王后的。然而,这次,这位电影《教父》之女却让我失望了。也许索菲娅心中的玛丽是个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错误地点的尴尬人,而拍了此片的她便如同一个被小聪明误了的女人,用错误的手法,导出了一部空洞的戏。
    索菲娅是有野心的,想将自己对人物的解读告知于众,想告诉人们一个更为人性化的厄运王后,所以在借用历史文献时,她坚决抛弃了最权威的史蒂芬·茨威格的人物传记,而青睐于弗雷泽的小说《Marie Antoinette::The Journey》。显然,索菲亚这次是自信得有点过了,所以在戛纳放映遭遇嘘声时,毫无防备的她有点受伤。在这里很想自作多情地奉劝索菲娅一句——虽然有时候剑走偏锋会有奇效,但是有些事件是不能走偏锋的。
    由于取材上的偏向,科波拉的着力点便放在了呈现女性心路上,想渲染出一种因空虚倦怠而索取无度的放纵人生。在她的执导下,失意于婚姻的安托瓦内特寄情于声色犬马,为了再现这种精神找补,科导将奢华香艳的宫廷生活作为该片的构架依托,一如贵妇们的裙撑:鲜艳瑰丽的布料、新颖别致的鞋子、奇巧诡异的发型、美轮美奂的饰品、精致诱人的美食、浓妆艳抹的贵族、一次次盛大华美的服装秀和一场场豪华奢侈的盛宴……
    此类镜头初看时赏心悦目,“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仿佛目光触及了色彩迷幻的梦境,可是一旦雷同繁多后,就开始反感乃至反胃,就如同让观众们一次性地吞下了大量的奶油蛋糕,真正腻味到了极点。更何况科波拉原本就打算将这部和历史人物相关的作品淡化历史感、沉重感和沧桑感,她那女性视觉的美感和华丽尽现的同时,也吝啬了给予法国大革命和最后悲惨结局的镜头,更失去了丰满人物形象该有的依托。卖弄小技巧的科波拉越是将宫廷再现得富丽堂皇,影片就越发向空洞枯燥迈进,于是单薄、片面的角度与解析经过大量浮华空虚镜头的堆砌后,使得该片显得轻飘飘空荡荡到令人产生质疑——有必要拍吗?
    或许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所以索菲娅缺省了很多背景,即便是很关键的点,她也不屑于涉及,例如玛丽的性格养成,这该是她日后所走历程的诱因。安托瓦内特出身于真正的豪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当时欧洲NO.1的女政治家奥地利女王的小女儿,这个被宠溺得过了头的小公主任性而懒惰,出嫁前还不能熟练地运用法文和德文,而且更可怕的是——生于长于政治环境的她竟然缺乏最基本的历史常识和其他必备的概念。
    从公主之身走向太子妃之位,再由太子妃升级为王后,安托瓦内特被献媚之人包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压根儿不知道世上还有饥寒交迫的这码事。即便她本非恶人,但她的挥霍奢靡对于生活水准一跌再跌的法国贫民来说无疑是个讽刺。她的奥地利皇帝哥哥曾在访法时这样写道:“王后是个美女,但她非常无知……把光阴都浪费在挥霍和消遣上……她必须变成一个有思想的人,但这样的闲散生活让她无法思考。”大革命后,陷入困境的前王后开始有思想了,只可惜她长脑子长得太晚,一切都来不及了。
    该片主演柯尔斯滕·邓斯特在她11岁时就有惊艳的表演——《夜访吸血鬼》里的她和三名大帅哥配戏,阿汤哥、皮特哥和班德拉斯哥。当年的她在大明星中豪不逊色,将尚为小女孩时就成了吸血鬼的克劳迪娅,在几十年后想成为女人想拥有美丽身体的渴望,对阿汤哥吸血鬼的恨以及对皮特哥吸血鬼的爱情,演绎得令人喝彩。观众在那张幼稚嫩滑的娃娃脸上却分明地看到了岁月的痕迹,特别是那双世故而敏锐的眼睛。可见邓斯特应该是年轻女星中有实力的一位,只可惜近年来没遇到好戏,也就当当蜘蛛侠的女友赚点人气吧。这次,在科波拉片面、牵强的构架下,她不能将人物立体起来,宛如相片。
    该片也不是完全的一无是处,至少在色彩、画面、配乐上有长处。例如配乐,使用了大量现代摇滚元素,显得张力十足,在质感上体现出华丽精美与摇滚音乐之间的碰撞与交汇。或许本片的另一个译名《豆蔻风华》更为贴和索非亚的本意。
    不论断头王后在她短暂的一生里是否曾留下那句“名言”——贫民吃不上面包时,她说:“他们为什么不吃蛋糕?”观看完这部影片后,我想说,腻味了超大号的奶油蛋糕,却还没面包吃。
http://nicolew.blog.hexun.com/6970393_d.html

 8 ) 一场视觉冲击

       电影的前半部,总是让人想到与中国的习俗对比,不免会精分一下下:
1 奥地利送了那么多女儿去和亲?奥地利很弱小么?法兰西强势得连个陪嫁都不让?居然还得脱光光(俺们中国大户人家,不说十里红妆,至少是绝对得有陪房滴)搞得身边一个得力的人都没有

2 同房的仪式,原来也有闹洞房的。不过周围那些人总象是居高临下的看猴子表演架式,哪象是祝福啊!同样早上也要检查类似喜帕的东西,不然何来“什么事也没发生”一说.

3 子嗣,看来不管到哪个国家,这都是妃子们安身立命的本钱啊。子凭母贵,母也凭子稳。

4 法国没有妾妃,但可以有情妇(称之为 伟大的友谊),宫廷中命妇一把一把地走动? 咱们的皇朝,是不能这样的。

     
     起床换衣的镜头出现了三次,展现这个人物的变化:从极不适应地尴尬地笑,到习以为常,第三次用挑衅的目光展示身体。
     早饭三次:找话题,安静,到无视
     床第之间:羞涩,攀谈,香水勾引,终于亲吻却没了下文
     四周的贵妇态度:行着周全的礼节,却昂着高傲的头,说着隐晦的讽刺,。
     18岁突然间成为了王后,威胁没了,于是主导着别人的态度:低下高傲的头变成谄媚。
她奢侈到极点,却庆幸还有一个词没用她身上:放纵糜烂.
     直到 她终于有了孩子

     象征着自然的简单的,是她的内心,活力。卸下重重假发,换下花边衣裳,洗去脂粉,她穿着简洁的服装、披散着头发,与孩子在田园。花朵、山林、鸡羊、 甲虫、草从,晒太阳、读书、泛舟……远离社交生活的玛丽清新自然,满身风韵与伯爵爱恋
     重回宫廷的她, 在她越来越美,越来越可爱的时候,却成了法国的债务。影片这里没用再描写奢华的生活。看来也不曾减少。

     孩子变多,衣着的色彩渐深,人变稳定
    玛丽陪着她的丈夫一起被抓,最后上了断头台。


    那是一个奢华迷乱的时代,华服,香槟\ 宴会\ 花朵\ 数不清的视觉冲击,一派眼花缭乱、纸醉金迷
     完全可以忽视电影的内容。可是总记得那三个镜头:
    1 宴会过后在凌乱的房间里醒来,她还是那小姑娘,迷乱的孤单的眼神。
    2 生过孩子后,在田园里躺在草地上的满足感
    3 站在窗口思念情人,侧面特写

就是为了玛丽平反的一个电影,不管史实,只看美色吧

 短评

科波拉的目标受众再明确不过了,都是拍给非常具体的一类女人看的(她自己就是那类人)。比起讲好一个故事,她更想传递自己脑中的视野和情绪;这件任性事也只有居于科波拉之位才做得到。I find Antoinette's silk, lace and feathers inspiring.

3分钟前
  • nosidda
  • 力荐

女主气质不够法国。一看就是美国妞。

4分钟前
  • 唇红齿白章北海
  • 还行

这片并没有多不堪,多浮华空洞,尤其是在读了大仲马的《断头艳后》之后,我反而理解了索菲亚的拍摄手法上的“轻”,那个年代就是个浮华空洞的年代,KK就是书中所描写的那个少女,不谙世事,只懂享乐,当她懂得如何做一个王后时,她却必须要面对断头台了。

8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据说每一个镜头都是对眼睛的爱抚。

13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还行

作为演员,我想Kirsten Dunst一定很开心她曾饰演过「Marie Antoinette」这部片拍得她有多美,使得她吸血鬼般的眼神和冶艳的唇角能被铭记,谁要管历史与恶评,里面的华服与高跟鞋,红唇与头饰,窗帘与地毯,都是18世纪的宫廷之美。如果觉得这部片乏味,完全是因为你不懂上述与电影组合而成的蒙太奇

16分钟前
  • A-sun*
  • 推荐

本身是想练法语来着...可光顾着看衣服了

18分钟前
  • Charlie
  • 还行

法国大革命算个鸟,它只终结了一个女人的幸福生活耳.

22分钟前
  • Bigteeth
  • 还行

事实上我并不喜欢这个主演,但并不妨碍我看完索菲亚这一版本的玛丽皇后。在电影里最美好的片段,莫过是诞下第一位小公主之后,她穿着洁净的白衫在田园里与女儿奔跑。这也是玛丽皇后,最美好的时候。

24分钟前
  • 结球
  • 还行

这部电影适合挂在墙上的画框里循环播放。

27分钟前
  • .
  • 推荐

怎么说来着?什么华丽的旗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29分钟前
  • 劳永逸
  • 较差

视觉优秀,原声太扯,故事一般,哈哈

3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空有皮囊。

35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较差

邓斯特演活了前半部的羞涩可爱,却演不出后半部的迷乱暴殄。

40分钟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不去谈剧情。画面色彩实在是漂亮,服装华丽丽,音乐很好听。其实也就够了。

43分钟前
  • 果酱☮
  • 推荐

美国高中女生的皇后幻想

46分钟前
  • 还行

注意看,她的鞋子中出现了all star

48分钟前
  • Miss Lucky
  • 还行

如此奢华的服饰布景都无法阻挡电影的乏味,人物安排混乱不明,画面堆砌空洞无聊,Dunst的表演无半点法国风情,整部电影真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53分钟前
  • 艾小柯
  • 较差

为了衣服去看了...导演真的抓不住整个片的重点吧...不过这电影只要有衣服就够了

54分钟前
  • 猛汉世雄
  • 还行

拿17XX年的故事怀70年代的旧。

55分钟前
  • 17950
  • 力荐

人民饿的时候可以吃蛋糕...这部片子用Dustin O'Halloran的音乐实在是太好了

58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