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夏尔

剧情片奥地利2011

主演:迈克尔·福思,大卫·荣亨伯格,克里斯汀·凯恩,乌苏拉·斯特劳斯,维克多·阿尔玛,克萨韦尔·温克勒,Thomas Pfalzmann,吉塞拉·萨赫,Isolde Wagner,马库斯·霍赫霍丁格,Susanne Rachler,David Oberkogler,Katrin Thurm,Martin Schwehla,Olivier Beaurepaire,玛蒂娜·鲍尔,汉努斯·波拉克,马库斯·施莱泽,Gerda Drabek,汉纳·温克勒

导演:马库斯·施莱泽,凯思琳·莱斯塔利茨

 剧照

米夏尔 剧照 NO.1米夏尔 剧照 NO.2米夏尔 剧照 NO.3米夏尔 剧照 NO.4米夏尔 剧照 NO.5米夏尔 剧照 NO.6米夏尔 剧照 NO.13米夏尔 剧照 NO.14米夏尔 剧照 NO.15米夏尔 剧照 NO.16米夏尔 剧照 NO.17米夏尔 剧照 NO.18米夏尔 剧照 NO.19米夏尔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0 20:24

详细剧情

米夏尔(迈克尔·福思 Michael Fuith 饰)是个极其孤僻的独居男人,他上班时不喜欢和同事交流,在家时拒绝邻居往来,和自己的母亲、弟弟关系也疏远,原因在于,他不想让人发现他家中的秘密——地下室里囚禁着小男孩沃尔夫冈(David Rauchenberger 饰)。这个十岁男孩是他拐带回家的,他满足他的生活需要,给他一定的看电视娱乐时间,还允许他每天写信给自己的亲生父母,米夏尔永远骗他说信寄出去了,只是你父母不搭理你。表面上米夏尔好像是好像是沃尔夫冈的严父,但真相渐渐浮现:他还需要小男孩满足他的性需求。生活一日如一日平静,米夏尔似乎胃口变大,计划再俘获一个小孩却失败了,沃尔夫冈感到孤独,也发现信从未寄出的事实,失望之下,他制定了逃脱计划,却让自己陷入更大的绝境……

 长篇影评

 1 ) 《米夏尔》

除了逐渐升级但间接揭露的行径,一些简单的动作加上没有特殊指意的台词。

影片更多将视角放到了看似简单平和的生活细节,这种普通生活下的暗涌形成了令人不寒而栗的戏剧效果。

那种隐藏于正常人事物表象下的心理异常其实人人皆有。

 2 ) 剧透

鉴于我总是喜欢看电影之前看点剧透以便推测自己会不会喜欢这个电影 所以我决定也要剧透……这是一个有女人缘的面瘫派恋童癖的故事

开始半小时 我被导演闷到了 没配乐 对白少得可怜 男主角的表情一直是“你欠我的半打鸡蛋什么时候还” 各种琐事的长镜头 这是纪录片么亲~ 德国导演的电影有种看实验记录的赶脚……但是一直坚持看到结尾我突然发现我似乎会记得这个片子很久。

男主人公在保险公司工作 看起来木讷老实工作踏踏实实 下了班的生活也很简单 做饭 收拾屋子 看电视 和猥亵他诱拐的男童……小男孩逐渐意识到他再也回不去家了 于是悍然反抗,在男主打开门的时候用热水泼了男主一脸一身。男主奋力把男孩缩回了地下室 然后企图开车去医院的途中因为看不清路而车祸挂了。N天后 男主妈妈来收拾遗物时打开了那扇门 然后屏幕黑了。没法考究到底从男主死到他妈妈打开门用了多少天,但是介绍说小男孩饿死了。

这片子有意思的地方挺多的,这个变态如果生活在你身边,你恐怕很难知道他是变态。
他编造了一个在德国的女盆友来骗家里人,和邻居在路上聊天,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升职,和亲戚一起去滑雪喝酒,甚至还有艳遇。除了囚禁男童 男主似乎是你身边常有那种沉默寡言的普通人。但是他终究还是个恋童癖,于是忽略女同事的主动示好,在小酒馆和老板娘的一夜情也有障碍。
他对他诱拐的男童很矛盾,带他去动物园,生病之后很仔细照顾他,发现他发烧不退而自己又不能带他去医院 小男孩可能死掉之后去预先挖了准备埋尸坑 然后不死心的又去药房给小男孩买药结果被车撞了。圣诞节没和家里人过,而是在家陪小男孩,给小男孩和侄子买了一样的礼物,在看到小男孩明显敷衍他的回礼时礼貌的说了谢谢,然后自己一个人偷偷哭了。不知道是男孩已经快过了他喜欢的年纪还是意识到男孩开始反抗了 他决定在诱拐一个新的,但是他并没有打算杀了这个旧的。他买了新床,和男孩说有新同伴,当诱拐失败之后还安慰失望的小男孩,估摸着他自己也失望得要死,在停车场,作案失败之后他一直走到了满是枯叶的绿化带里。当男孩毫不犹豫冷静坚定地回答“刀”的时候他没有立即发火,只是很失望地坐下继续吃饭,男孩再次挑战他的脾气的时候他才爆发。在已经和小男孩摊牌之后还害怕小男孩看到有关失踪男孩的新闻,惊慌地拉了电闸,甚至自己都不敢看。扫雪的时候突然兴起拎了两桶雪去泼小男孩,然后又赔礼道歉一般的去找拼图给小男孩玩。
他所有的思维都和正常人一样,他所有有违道德和法律的行为只是因为他喜欢男童,他不是有童年阴影的变态杀人狂或者其他各种以虐待为乐的变态。恋童就算是上辈子没积德,这辈子的惩罚吧。

P.S 那只猫是不是卡到他家树根那出不来饿死了?
       另外他挖完坑干嘛打扫车厢?车厢装铁锹罢了,难道运土了么?

 3 ) 对犯罪者的冰冷抚慰 [猫]

片名出场前,是一对“父子”平静的晚间生活,“父亲”下班回家,关闭所有门窗,做饭,和孩子吃饭,催孩子上床,“父亲”看完电视,洗漱,进孩子房间——从这里出现异样,接着是他洗生殖器的镜头,然后在记事本上划上标记,表示某项任务完成。这不是一般的任务,是人类最阴暗恐怖的罪恶:娈童。 片中有大量静止的长镜头,即使摄像机在运动,也是锁定人物的平缓跟拍,人物台词很少,甚至连音乐都没有(除了近片末处米夏尔在车上听“Sunny”,它也是片尾曲,竟与周星驰的《长江七号》撞片尾曲,实属讽刺之巧合)。如此,导演让镜头里的人物自己用行为动作说话,现实感强烈,气氛冷静客观,渐渐让观众产生心理恐惧。这种题材不能拍得热情,或故意渲染,介入过多主观评价,否则难以拍出特殊人类的内心——选择此片的观众一定想知道恋童癖米夏尔是何种人类。 他看起来很正常,对女人很有吸引力——女人易受神秘内敛的男人吸引,受同事欢迎,还升了职。一方面,他有冰冷的理性,做事严谨有条理,孩子生病,他悉心照顾,同时做好两手准备,挖好坟墓,去药店买药;另一方面,他有半个孩子人格,能津津有味地和孩子一起看动物,玩拼图,用积雪找孩子打雪仗。一个恋童癖的正常与非正常生活刻画到位,这靠得是细节的层层铺垫。比如在景区玩望远镜,米夏尔让孩子必须顺着他调好的角度看远景,反映出他偏执刻板的性格。看着打扫清洁的孩子,米夏尔的肢体语言透露出他的身心越来越兴奋,顺理成章,他马上会让孩子做性服务。为了显示自己正常,又为了博得一位女子的好感——目标可能是她的智障孩子——他和她做爱,他采取从后面进行的性方式,且需要先手淫。失踪儿童的新闻、突然造访的女同事都激起他的恐惧……细节,看出他的性格,以及他根深蒂固的性怪癖,甚至内心煎熬。 受害男孩的行为发展也合情合理。他被囚禁在一个不太缺乏物质便利的房间内,从一开始逆来顺受,幻想与父母联系,到越来越难以忍受孤寂,以言语攻击米夏尔——淡定地讥讽他属于高失业率人群——再到越来越多肢体攻击米夏尔,直至以泼向他的那壶开水,结束米夏尔与他庆祝升职的欢乐晚餐计划,结束米夏尔最后的理智,令他在车祸中命丧黄泉。米夏尔的母亲打开密室之门是残酷的,孩子是否还活着?妈妈怎样面对陌生的亡子?反抗是意欲逃离畸形性关系,更重要的是,长期禁闭让他濒临崩溃,幽闭能让一个孩子举起杀人的刀。 一部同时保护害人者与被害者尊严的良心电影。 亮点: 适合控极简主义风格的影迷。餐桌对话,米夏尔问,这是我的刀,这是我的小弟弟,我该用哪个插你,孩子淡定地说,刀子。结尾处,米夏尔的母亲收拾房间,最后打开禁室的关键一刻,电影落幕。 你还可以看: 《大象》 发表于《环球荧幕》8月号。刊登时有删改。 --------------------------------------------------

我的公众号:树屋钓月亮。

 4 ) 看前很激愤,看后很平静。

非常好的一部电影,用及其生活化的方式却拍出一部一点也不让你看后心里哽的慌得人性片.(这也是为什么我控制自己看人性片的原因,看后都会抑郁一段时间)非常震撼,就好像在一个其貌不扬的街边小店点了一盘最普通的菜,却吃出最惊艳的味道。

片中三个场景最震撼,

一个是当男主看了一部荒谬的恐怖片,并在晚饭的时候模仿恐怖片的台词略带调侃的对男童说:"这是我的xx,这是我的刀,你想让用哪个插你"男童依然低头摆弄着盘里的食物毫无考虑的回答:“刀”

二是圣诞节时男童送了男主一张俩人的画像作礼物,男主在当夜小心的把画烧了,并在沙发上痛苦。第二天就在家具店买了个上下铺的架子床,并开始为男童寻觅一个玩伴。最终失败。

三是当男童开始发烧的时候,男主非常关切的照顾,并开车去了很远的地方探好了地点,挖了个坑。

男主及其小心,非常妥贴的处理着他的“爱好”,在工作上人计上都很稳当,表面是绝对的lawful good.除了他罪恶的秘密之外。

你甚至找不到原因他为什么有这样的爱好,完好的家庭,不错的收入,也有不伤大雅的小缺点,不擅长运动,不傲人的xx.

看完后我在想,恋童,抛开他禁锢的情节,抛开罪恶的层面。恋童是否是罪恶的?是否是下一个“同性恋”情结。现在我们都能理解和接受同性恋,也知道这是天生的。恋童有没有可能是天生的,是自然界天赋的存在?
如果你看到这里就毫无独立思考的就骂邪恶恶心之类的。那你真没必要看下去了。任何东西都有讨论的必要。
任何东西都必然要双方自愿并不带给其他人伤害的情况下才是不可干预的,诚如同性恋,在这个前提下,恋童好像无法达成。但自史以来,人类史就有恋童的记载,年纪悬殊的爱情也比比皆是,特别是在社会道德默许下的男性,很多都追求并得到了年轻的伴侣。追逐年轻并不是件新闻。在现在的法制下,16或者18以上才是能达成法定配偶的年龄限。但在过去,甚至在偏远法律不及的地方,童婚也依然盛行着。
每个人都有欲望,性欲,食欲,赌博欲,暴力欲。恋童是不是也能渐渐得到社会正视,减少其压抑性,也能减少恋童者的犯罪因素。能想出一个妥善解决其欲望的方式而不是走向像电影中一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悲剧的结局。

 5 ) 孤独的声音

      这个电影是很偶然在家里电视的电影频道里翻出来的。新近买的电视可以任意点播爱奇艺里的电影。当时在众多电影里《米夏尔》吸引我的先是海报。淡淡的色调,水笔画画的表现形式、一个带着可爱小熊头套的男人,我以为是一个充满童心与乐趣的儿童电影。没有想到介绍里讲是关于一个孤僻的成年男人的故事,虽然我看到这个电影只被打4.5的低分,但是我还是被这个男人的故事吸引了。凡是主人公被贴上“孤僻、内向”之类的标签的作品总是深深地吸引着我,想来应该也是因为我也是个内向的人,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自卑让我在与人交往时总忌惮着、拘谨着、揣测着。看到剧中的人,放佛看到平时里自己的影子。
      不想过多评价男主角娈童行为,喜欢迷恋幼小的男童没有绝对的对错。但是当囚禁他人自由伤害对方身体的行为却让人憎恨。
       片子一开始的展示的男人开车回家、做饭、一个又一个的慢镜头,没有对白,没有音乐、甚至除了物体本该发出的声音外没有任何声音,我就知道了这个片子对我的胃口。没有声音就是孤独的声音。
       我有半年没有去工作的经历,当我辞职后就保持了一个绝对安静的状态,没有聚会、减少外出、宅在家中。一个人的生活就是片中的慢镜头。一个人做着一件又一件的生活琐事。出门买菜、回家做饭、打开电视、做做家务。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会专注于做这些琐碎的事情。
      男人在庆祝自己升职的聚餐派上只是默默地做些服务工作,“要酒吗?”“再吃一块吗?”别人的恭维与玩笑他都是羞涩地沉默、接不住话题。内向的他是不善于交际的。同时,他又是控制力强不允许失败的性格,所以他选择了孤独。宁愿一个人,这样在自己的保护范围可以尽可能地消除挫败感。给自己营造一切皆是自己掌控的世界的氛围。
       职场生活让我学会尽可能的展现自己、掌握更多资源(人脉、信息、或者更多其它的....)但是一旦从职场上退下来,我完全分裂为另外一个人。宅、懒、害怕见生人、不喜欢聚会与热闹、需要绝对的独立空间。所有的聚会应酬一概拒绝。我就慢慢沉沦在这个孤独的包围圈中。
       孤独久了会成为习惯,生活不应该这样。

 6 ) 《米夏尔》影评:“一个恋童者的故事”

我们这个时代,既不处于重要历史拐点,也未爆发战争和政治危局来喂养杰出天才与残忍怪胎,甚至那些颇具趣味的连环杀人犯,种类和数量上也纷纷骤减,在科技发展下,还未犯下足以使他们扬名的案件,就销声匿迹吃牢饭去了。

我们处在一个如此怪诞的年代,迅速发展的物质生活显然并未同等程度丰富人们的精神,我们比过去更懒于思考,沉迷虚拟世界的简单快捷,进而忽视了现实世界的变化。

这些变化纷繁攘杂,既包括你上班途中转头发现楼下牛肉面店老板破产倒闭,也涵盖远在千里某处核电站爆炸,以至于还要不要买超市进口特价三文鱼的担忧,你还未曾有所反应,那些无数由人推动的小事便已悄然改变你的生活,时时刻刻试图将正常行驶的人生列车拽脱轨道。

《米夏尔》


我想要讲得正是这样一个发生在平凡生活里的恐怖事件,不知道你是否也经历过类似经历,一个众人眼里温厚的好人,有体面收入的正规职业者,世俗健全家庭里的丈夫、妻子、儿子、女儿,在我们毫无准备之下,突然扒掉那层身为人的骨肉面皮,把无尽深渊、毒蛇猛兽、一小片臭水沟陡然泼到你脸上。

他们啊!一群可悲的蛆虫,从不祈求原谅,也不对所做之事有所愧疚,他们活着要折磨他人,死了就留下许许多多烂摊子,徒留你我作为人的良心于人世间备受煎熬。我此前曾深深苦恼该如何讲给你听,这样一个恋童者的故事。

他卑鄙软弱、可悲恶毒,是洞窟蝙蝠那鬼祟影子,牙齿尖尖小小,撕裂不了血肉却挑剔鲜草。他深知我们对他的厌恶,于是竭力做出食草动物的模样隐藏在绵羊中间,用平庸当矫饰掩盖内心丑陋的小秘密,谨慎小心到连牧羊犬都嗅不出他的臭味。

而对于他与另一种人的可怕程度,我想,杀手之可怕犹如火对人,可防护;伪装者之可怕犹如人面水,不知深浅。所以,省却评论,让它单纯作为故事讲给你听吧!



米夏尔的理智在清晨醒来,忧郁的、冷漠的清晨。太阳今日照常升起,天空多云,此后又将被雨晴两种天气所覆盖,日复一日,无趣至极。在以往,理智会认为这稳定令人心安,可是现在它无法欺骗自己,因为理智明白,一种鲜明的变化已经出现了。在它看来,无论生活的外表多么正常,运行良好,一旦最重要的内里出现孔洞,迟早都会有崩塌的一天。

现在,米夏尔,它的小男孩,床上沉睡的男人,它依附的载体和主人,正走在悬崖边缘,它为此无能为力,只冷眼瞧欲望欢呼雀跃。这让理智觉得悲哀,它深知自己正驾驶一辆脱轨马车,明知结局,又不得不运用才智尽量多撑些时间。

而这一切,只是因为米夏尔有了个孩子。

·被拐来的男孩沃尔夫冈



那个小男孩,叫做沃尔夫冈,聪明、漂亮、招人疼爱。平日里,米夏尔与沃尔夫冈的相处模式和大多数单亲家庭没什么两样,按时用晚餐和做家务。到了晚上,两人也有一些娱乐活动,通常时看电影,那些米夏尔喜欢的尖叫流血恐怖片。在此期间,男孩总尽力拖延时间,不过和我们想象中小孩子想要熬夜不睡觉天真可爱的耍赖撒娇不同,理智明白他恐惧什么。然而令人无奈的是,理智虽然掌控米夏尔的理性,然而米夏尔的情欲和它不在一个控制线路。它只能在米夏尔解决完需求,提醒宿主锁好地下室的门和别忘为男孩准备速食产品。

尽管那房间里浓浓的悲伤和痛苦要把它拖垮,理智也仍然竭力维持住自己的铁石心肠,如果它真有心的话。

偶尔,只是偶尔,理智会劝说情感挪挪久不动的身子,带男孩出去透透气。于是很快有了米夏尔和沃尔夫冈第一次出行。他们开车去往有很多孩子的山谷,装成父子混在人群里。在路上,米夏尔与生俱来的谨慎让他用毯子蒙住男孩,防止被监控发现,理智涌起复杂的骄傲感,这感觉如此强大,以至于在此后一系列失败中仍能短暂维持理智几个小时的冷静。

第一次失败发生时,米夏尔正想让沃尔夫冈去看远目镜,谁也不知道的是,米歇尔大人外表下其实潜藏着一个恶劣孩童,幼稚又霸道。他一次次拨弄沃尔夫冈的头,非常粗鲁,活像摆弄只可怜的幼猫,根本看不到男孩眼神抗拒,或许看到了也不会在意。理智疲惫地度过了一个白天,不让自己去回忆男孩为何呕吐的原因,夜晚,它让米夏尔重新锁上门,想起沃尔夫冈那只攥紧床单的手,没来由感到恶心。

·沃尔夫冈生病了



若将人类进行分类,不考虑性别和人种,最脆弱榜单排行上儿童理应居于榜首。从母亲肚子里便开始为出世进行斗争,楼梯踩空一节和过敏药使用不当就能令他们丧命。而平安诞生不过是迈向胜利之路一小踏脚,紧接而来,呼吸道感染、细菌性肺炎、寄生虫病和水痘、猩红热已初步向他们展现了现实世界的狰狞。等到了稍长些年纪,那些由父母们小心翼翼看护或者漠视虐待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多少摆脱了幼年脆弱的抵抗力,开始向世界展露自己的好奇心。

这种儿童纯洁的天性非常可爱,给了为人父母引导一个生命成长的乐趣,和某些杂碎可乘之机。正如大海变幻莫测,美丽暗藏凶险,尽管掌舵人技术高超,船只仍会有倾覆危机,那些摇摇欲坠,软件硬件均老朽松垮的船只想要平安返航,便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知道,每年总有成千上万的孩子失去踪影,被强奸、被拐走、被取出器官、被杀害。那些柔软生命仅仅存在了短暂时间,还未领略多姿多彩的未来,悄然间已无声无息丧生在火焰、河水和腐蚀生物的生物循环之中,了无痕迹。

而沃尔夫冈的不幸在于他本归属那波“健康长大儿童”序列之中,手握“父母健全”的珍贵资源,然而一朝失去保护,情景也因此完全颠倒,从幸福儿童成为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不过是瞬间而已。

沃尔夫冈唯一比许许多多伙伴幸运的是,他仍然拥有生命。诚然,有时死亡比活着更能带来解脱,但只有活着才能改变。现在,男孩沃尔夫冈短暂的生命里,终于迎来了仅次于被拐走的第二大危机,他生病了,没有全天候热水和家人温柔怜爱地照顾,只有一个已经开始挖坑寻找埋尸地点,将车厢擦得干净又整洁的细心“监护人”。

他甚至不能去医院看病,因为他是个被偷走的孩子。现在沃尔夫冈只能躺在床上,脸蛋通红,气喘吁吁,虚弱无力。看到这副可怜样,米夏儿动摇了,他开车去离家很远的药剂店买药,途中不幸遭遇车祸断了一条腿。

米夏尔的生活相当贫瘠,医院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于他讲区别只是改变了场景。他孤零零躺在病床上,被巨大冷酷的沉默包围,那些要好的家人和朋友只属于临床,米夏尔永远只有自己。

不知不觉,米夏尔想到了男孩,生病的,奄奄一息的,属于他的男孩。于是他问护士可以回去吗?被一票否决了。现实清晰冷酷,告诉他,米夏尔与沃尔夫冈没有任何关系,别人眼里,他只是贴着单身标签的无趣男人。面对可能暴露的危险,米夏尔听从了理智的劝告。

·圣诞节和活着的男孩



我不知道沃尔夫冈那几天如何挨了过去,单纯求生本能还是对父母强烈的思念?让他决定放弃天堂迎接人间的地狱。吃饭、喝水、排泄,一项项生理机重新复苏,为虚弱不堪的身体注入新的能量。

等到了圣诞节,沃尔夫冈已经完全恢复健康。

罪犯、受害者一起唱圣诞歌,字面意思看极其古怪讽刺。然而现实中,画面却并非想象中那样不堪入目,米夏尔和沃尔夫昂站在一起的画面称不上难看也称不上好看,如同无数个今夜普普通通的家庭,在团聚日子里歌唱和祷告那样,他们表面上和我们没有任何不同。

可理智总觉得焦虑,他能感受到危险已经靠近,巨大而沉重,晦暗的影子缠绕在米夏尔脖子上,渐渐勒紧,愚蠢的男人一无所知。为此,理智决定开始从头梳理所有片段,找出里面危险的源头。

米夏尔走在街上,遇到贴寻猫启事的同事,口头上表示答应帮忙,当然理智知道他只是说说。

接着,家里,米夏尔提出需求,男孩拉住衣服,双手放在身前,流露出抗拒信号,但他敌不过米夏尔的。

就是这,不过还要更近一点。

圣诞节,房间,沃尔夫冈在摆弄一个圣诞小挂饰,他翻来覆去抚摸它,看样子很喜欢。那种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欢喜模样,和他画画一个样。唉,后来理智想到这一幕,不禁希望事情没有发生,理智想,如果米夏尔当时没有闯进去,他或许还能活得久一点,把他作为载体的我也能活得久一点。

可现实是他闯进去了,把那个小挂饰从沃尔夫冈手里抢走,从一个失去自由、父母以及正常儿童本应拥有一切的孩子那里,唯一属于他的东西抢走了。

“你能打过我吗!”

“你以为你能打过我吗!”

米夏尔哈哈大笑,他几十年人生里或许都不曾有如此明显表露情绪的时候。

被抢走东西的沃尔夫冈尖叫,用力去打米夏尔,他使出全力,不是在打闹,是作为人的反抗。

一片狼藉中,理智看到了地上被沃尔夫冈踩碎的小吊饰,它破碎的声音是男孩正在开裂的心,以及,地狱之门开启的响声。

一切都乱套了,理智崩溃地想。

·回归正常的分析

其实一开始本来想正正经经写分析评价,但是受了偶像《指匠情挑——英伦两生花》影评作者影响,尝试了下小说体,结果理想很美好,现实特别骨干,我写崩了,你现在看到的不过电影前面一小部分,后面如果全部写出来加上补充说明,弄到一万字也特别有可能。

更何况我还卡了,卡在那里出不来,只能仓促结尾,当然我更希望你觉得我是个爱留悬念不剧透的好作者。

《米夏尔》很特殊,不只是题材的特殊,看不懂觉得它无聊透顶,看懂会更痛苦,那些细节所流露出的残暴和冷酷能让任何一个有基本良知的人郁闷上好几天。因此尽管我很喜欢导演纯粹毫不偏颇的叙事手法,情感上我依旧憎恨恋童癖,影评同样流露出类似倾向。

所以接下来我将尽可能用客观冷静的语言进行讨论。

海报


·米夏尔

在电脑上退出大屏幕看《米夏尔》,我注意到之前没有留意的电影海报,它很特别,那是一个成年人身体顶着泰迪熊的头,滑稽和恐怖兼具。不得不说,这个海报设计令我赞叹,因为它完美反映了我对米夏尔这个角色的观感,在米夏尔成年人身体里,藏着一颗儿童脑袋,而有什么比泰迪熊更符合人们对儿童的印象呢?泰迪熊家喻户晓,还是玩具,只有孩子才玩玩具。

电影里米夏尔善于伪装,狡猾而且聪明。他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总是一副克制冷漠的成年人形象,能自如与客户交谈,与同事说话虽然绝不热络但也称不上孤僻,甚至偶尔陪同朋友出门滑雪,和看上他的老板娘来一场for one night。他是那种你我完全挑不出错处的人,也不感兴趣的人。

平日里我们可能因为一个人的种族、长相、兴趣爱好、过往历史产生警惕和探究欲,却很难对一个和我们差不多、不出众也不好欺辱的平凡家伙有所好奇。

这正是他在外人面前竭力表现出的面目,一副精心打造,令其安全生活在成年人世界里的面具,可在面具之下的米夏尔,心灵永远不自由。

外人面前米夏尔从不会放肆笑、哭泣、兴奋、懊恼。电影里的几个典型场景,他脸上表情从没有一次超过45度以上起伏。雪山与朋友合照,米夏尔皮笑肉不笑。店里和老板娘做爱,米夏尔脸上缺少了普通男性的兴奋,而且看得出来,他对老板娘没什么兴趣,和他上床只是满足正常中年男性行为模式的需要。期间为了让东西硬起来米夏尔停顿了一会,我想他在幻想沃尔夫冈的脸。最后只有公司聚会同事祝贺他能提升,米夏尔唯一一次真正在外人面前有了少许情绪起伏,但最出格举动也仅仅是他端了一盘吃的给同事。



那么让我们想一想,这样一个冷静沉稳的成年人,褪去社会外表,私底下又是什么样呢?

·两滴天使和三滴恶魔混合起来,我们就创造出了儿童

尽管米夏尔不可爱,不年幼,很像个介于成年和幼年之间的残次品。但刨去一切主观因素看这个角色,他其实非常像我们小时候,控制欲强大,情绪容易失控,对发脾气和迁怒他人驾轻就熟。几乎每个儿童在未接受足够教养之前,都曾经干过类似的事。

人性本恶,经过培育才会转向良善。自然界每一种能通过重重进化的生物,大抵是踏着其他物种的血肉骨骸登上进化金字塔顶端。人类并不例外,从茹毛饮血到文明社会,我们手上染得血不比任何一个物种少。但是唯有理性,令我们与众不同。

理性使人免于内心被欲望完全侵蚀,不至于令整个社会成为充满变态和杀人狂的地狱。我在上面小说体文字中,特意设立了上帝视野的“理智”角色,也是为了表现这个角色的矛盾性。

米夏尔是个未脱离儿童心理的成年人,他在外人面前彬彬有礼。可当他一人独处和面对比自己弱势的人时,情绪就会变得非常难以自控和具有破坏欲。因此很多细节用成年人角度分析是不成立的。比如米夏尔雪天“抽风”跑到沃尔夫冈房间里泼了一堆雪,从儿童角度讲就是心血来潮地玩耍而已,虽然表面上看很有病。

雪山之行,米夏尔面对滑行失败,失去冷静,仿若打翻牛奶壶的小男孩,向周围泄愤,大声咒骂和抽打树枝。一种明显儿童式的暴力倾向,错的不是我,是整个世界。



到了日常生活,面对男孩,他会变本加厉。沃尔夫冈是米夏尔的情绪盛放之地,无论好意恶意均可全盘接受,那些无处排遣的控制欲最终通过这样一个受他操控的小东西得以发泄。为此他把他圈在狭窄的地下室,爱说简洁明快的命令词,甚至将每次qj过程记在本上(我突然有点想骂人)。对米夏尔来说,沃尔夫冈是一个再安全稳定不过的玩伴、宠物、发泄容器,他无所顾忌,将浓浓的掌控欲每时每刻浸透在他的小奴隶身上。

因此当沃尔夫冈想要脱离控制,寻找父母和在言语上奚落他时,失去控制权的男人马上变得怒火中烧,选用暴力和精神折磨,比如说父母不要男孩了,来惩罚沃尔夫冈的不听话。

对一个年幼孩子来讲,米夏尔的惩罚方式极其有效和王八蛋。

另一方面,男主的低道德感也使得这个角色呈现更加立体和复杂。为此我要特意说明一点,低道德感并不等于道德低能儿。很多现实和影视剧中的连环杀手通常并非我们认知上那种凶恶可怖之徒,他们中有平凡如常人者,有面目英俊、风度翩翩哲,有高学历高智商者。一个可怕的事实是,那些能长时间干下连续杀人案的犯罪者,往往比我们更深谙种种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他们谨慎细心,智商不低,注重外在伪装,清楚人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并按照一般规律上的印象来塑造个人形象。因此当一个罪犯罪行暴露时,很多人会感到不敢置信,毕竟他看起来一点也不像阴郁变态的杀人狂,这个人就像我们身边的邻居和朋友一样纯然无害。



所以在此我着重强调男主的低道德感,想要表达他与正常人某些迥然的思考方式和行事准则。在没有先决条件下,一般人如果被要求虐杀一只小狗、小猫咪会感到难以忍受,尤其如果你自己也养宠物,看到类似事件将尤其愤怒。这种正常人的道德感使我们能够谴责那些欺凌弱小、不体面的恶事,但是对于低道德感的罪犯来说,他们的控制闸门已然老朽生锈,起不到应有作用。很久以前看虐童题材电影《素媛》气得胃疼,我想象不到什么人可以对一个无辜孩子做出这种王八羔子的事,还没有悔改之心。

直到后来出于兴趣啃了几本心理学,倒是浅显明白一些此类人的心理。连环杀人犯显然缺少正常人面对非道德事件的正常逻辑,他们不会感到恐惧、羞耻、愧疚的情绪,在行为处事上,同样自有一套自己的逻辑。

其中我上文提到的走失猫咪不久即在米夏尔院子里出现,这个可怜的小生命被发现时已经在寒风中冻死了。米夏尔拎起它,用看不小心飘进来的塑料袋那样的目光注视它,丢垃圾般轻飘飘地将猫咪的尸体丢进垃圾桶里。那是一种完全对生命的漠然和冷酷,这个小小的电影细节,让人意外看得头皮发麻。此后当沃尔夫冈想要一个玩伴,米夏尔选择再次拐来一个孩子(不过没成功),我倒是很顺畅地理解了,毕竟是变态者的逻辑。

影评到此差不多是尾声了,是不是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反正我是觉得解脱了,这篇影评比我写过的任何都长。如果继续写当然也行,我还有一个沃尔夫冈的人物没分析呢,和米夏尔同样是塑造得非常细腻精彩的人物,但我想以后单独列出来写,如果我能抽出来时间来。



现在,最后一段,我个人非常讨厌的一段。米夏尔,一个给沃尔夫冈造成终生阴影的恋童癖,心底仍旧残存着一些人的感情。

在电影前期,两人关系还没有彻底决裂的情况下,沃尔夫冈送了米夏尔一张画,对于孩童来说,那是表示友好的信号。米夏尔的确接收到了,他的内心至少有短暂时间是像个人的。

昏黄的房间里,我看到了米夏尔在哭,边哭边点燃那张纸条。我明白他某一刻真实的愧疚,可这愧疚如此轻薄,轻薄到连哭泣也不忘细心销毁可能影响他的东西。

古人云,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我尊重那些有心却克制自己行为的人,但对于那些放纵者,我绝不原谅。

 7 ) 一个了不起的孩子

看完影片后,我专门上豆瓣看影评,发现许多人都会提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因此,顺便去阅读了关于这种症状的资料。说实话,这个新的发现让我的确有些不能接受。“人是可以驯养的”,这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精辟解读,也顺便解释了为何有人喜欢SM,虐恋,以及独裁统治下的人性的扭曲。

然而,在这部影片中的小男孩,却恰恰不是这种症状的患者,可以说,这个10岁孩子身上具有许多成人没有拥有的坚定的灵魂。这种人格的力量让他从来没有屈从于变态狂的淫威,而是不断的成长,完善着自己对施害者的了解。

尽管影片没有介绍小男孩是如何被绑架,以及他在这个地下室生活了多长时间。但通过一些细节,我们还是能看出,这个小男孩是被骗到这里,他并不理解所受到的这些对待是多么的不道德,只是,他心中对父母的思念,以及对自由的渴望,让他开始决定反抗。

一个人堕落的表征往往是对身体的伤害,小男孩在地下室尽可能的照顾自己的身体,这让他在生病之后能够恢复健康;他学会了独自生活,因此,当施害者出差或旅游时,他可以一个人度过。这些都完全超出了一个10岁孩子可以做到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段被囚禁的经历,反而促使了这个孩子的成长。

而且,他在画画、写信以及通过看电视获得信息,并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分析,这些行为,也能说明小男孩内心自我意识的强大。实际上,人们在无望的感受中,往往自暴自弃,或终日以泪洗面,或暴饮暴食、邋里邋遢,或者完全放弃反抗,成为真正的奴隶,这些迹象在小男孩身上都没有。

他收到施害者送的礼物,没有表示喜悦,他拿到圣诞树上的玩具,想到的是到下水道弄出声响,他看到寻猫启事,感到悲伤痛哭,这些行为,都是一个健康的心灵所能做出的。

尽管影片中没有出现小男孩父母以及家庭,但可以想象出,这个孩子的家教良好,从小受到最健康正常的教育,因为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得孩子有如此健全的人格。

最后,小男孩终于反抗并且获救。虽然,这是一个开放式结局,但我依然确定孩子是获救了。否则 导演不会把罪犯的死亡时间和葬礼时间说的如此清楚,让观众可以推算时间。小男孩有水,有食物,度过5天时间是绰绰有余的。就算是两个星期,他也不至于被饿死。

也有些人说,希望小孩死掉而不是痛苦的活着,我不赞同这个观点。一个无辜的人,他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错误而戕害自己的生命。古龙在《武林外史》中借着朱七七的口说道,别人只能伤害你的身体,而你的心灵却是那些恶魔们无法碰触到的。这才是真正的健康的灵魂!

可是,我们这些生活在自由中的人,却常常被自己的怯懦自卑所而束缚。我们不敢去爱,不敢去恨,不敢接受自己。这样的囚禁,才是真正的可怕,这样的活着,才是真正的悲哀。

也许,这就是我看完这部影片最大的收获,希望自己能够像这个小男孩一样,拥有真正坚强的人格!

 8 ) 2016年5月29日

是我喜欢的冷描手法,但是我不敢看……完全是我的雷点,比《素媛》可怕多了(素媛讲的是强奸如何摧毁一个儿童的身体、尊严、以及生活)。

《米夏尔》是一个关于恋童癖的故事。男人拐卖了一个小男孩,把他锁在家里满足自己的性欲。

电影选取了男人的视角作为叙述角度,用最冷静、最正常的语气去说一个最不正常的故事。在一开始,大家并不知道这对“父子”的生活是不正常的,等到电影渐渐发展,观众才会自己发现这个真相。没有任何的猥琐画面和拐卖画面,只是从侧写让观众知道一切。而且,男人和男孩之间气若游丝却又实在的“类亲情”让这种事情变得真正恐怖起来……

光是说说我就觉得受不了了= =

感觉好想研究一下这个电影的手法,可是又不敢看……不过我能想象出来是什么样的电影语言。

 短评

冷静 冰冷 震撼

8分钟前
  • benlovingmusic
  • 推荐

这种对白很少又没配乐的电影真的很闷啊!

9分钟前
  • 哆啦哆啦
  • 还行

我连恋童癖都没看出来,简直是无语了。

13分钟前
  • 小易甫
  • 还行

很真实

17分钟前
  • 蕴塔
  • 还行

电影以中年恋童癖男子的视角叙事,本来尖锐的主题变得平和了许多,好在导演还算善良,避免了掉了那些太具争议性的露骨情节。影片在尽量的还原男主的生活,全片没有配乐,最大限度的贴近生活,情节也没有大起大落,成功的带给观众一个不正常的正常人,这样一个看似正常的人简直太恐怖了。★★★

2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冷峻写实。恋童癖大变态被泼热水那刻大快人心

23分钟前
  • ztlpoppy
  • 推荐

车祸是每一部平淡的电影最佳的结束方式。

24分钟前
  • 哔呣咣啵の哸啐
  • 推荐

恶心恶心恶心!

29分钟前
  • 安静不安静?
  • 较差

跟前几天看的克隆人都一样,毫无新意的家庭片,最后破出答案,题材取胜的日子来了吗?

31分钟前
  • 蕾蕾
  • 较差

痛恨不誠實的電影。

32分钟前
  • Amushi
  • 较差

没什么才气的电影,死板无聊

34分钟前
  • 数学
  • 还行

sick! 总觉得这种题材有故事就可以了,实在没必要拍出来。

35分钟前
  • ChOseChOOse
  • 还行

恋童题材最美的还是军官与男孩

37分钟前
  • imaginedragons
  • 推荐

畏畏缩缩,欲言又止,就算要呈现这个变态正常人的一面,也不用这么拍吧。

41分钟前
  • 空思
  • 较差

德系真是连变态都变得这么严谨= =

42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64th Cannes#主竞赛 纪录片一般的白描 恋童癖和儿童的生活

43分钟前
  • 凤瞳
  • 还行

孩子千萬不能丟,太多變態了!

47分钟前
  • yellow
  • 推荐

冷静又生活化的真实镜头

50分钟前
  • 青貓
  • 还行

极简的手法,很醒目

53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推荐

很细腻也很烦闷

56分钟前
  • 反馈束缚wow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