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年代1993

爱情片美国1993

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米歇尔·菲佛,薇诺娜·瑞德,亚历克西斯·史密斯,罗伯特·肖恩·莱纳德,理查德·E·格兰特,亚历克·马克温,杰拉丁·卓别林,玛丽·贝丝·赫特,斯图亚特·维尔森,布赖恩·戴维斯,诺曼·劳埃德,乔纳森·普雷斯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播放地址

 剧照

纯真年代1993 剧照 NO.1纯真年代1993 剧照 NO.2纯真年代1993 剧照 NO.3纯真年代1993 剧照 NO.4纯真年代1993 剧照 NO.5纯真年代1993 剧照 NO.6纯真年代1993 剧照 NO.13纯真年代1993 剧照 NO.14纯真年代1993 剧照 NO.15纯真年代1993 剧照 NO.16纯真年代1993 剧照 NO.17纯真年代1993 剧照 NO.18纯真年代1993 剧照 NO.19纯真年代1993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6 22:13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去它的纯真

今天真是火大了。一大早上了豆瓣,没事看了下这几天看过电影的影评。等我看完纯真年代的全部17条评论,我真是忍无可忍了。

评论很多都说Ellen如何纯真,真实又脆弱,狂汗哪。丫刚认识男主角的时候那种眼神和口吻,哪个未婚妻受得了,大家都是女人,装无辜蒙谁呢,坐在火炉边假假低头垂泣让傻小子手足无措心生无限同情这招用的可溜呢。俺不是卫道士,只要你有这个实力,女人主动不是罪,用点小手段大家心知肚明,可那是人家的未婚夫(那个时代订婚比俺们结婚还郑重),这个人家还是你的小表妹...不要以为没有床戏就是纯洁爱情,May清澈眼神映衬下,这俩不折不扣就是那什么什么

newland也不是什么好鸟。电影开头就有一段旁白,说他之所以和may订婚是因为他认为娶一个这样在上流社会眼里认为最完美的妻子可以使自己不偏离社会的主流规范(大意如此)。可见newland其实并不是个多么纯真、多么至情至性的人啊!他并不真正厌恶俗世,对主流社会的名利之类还是追求的。到后来真的结了婚,又发现自己忍受不了和自己不爱的妻子一起的生活,于是又开始谋划着怎样和婚外情人来个惊世骇俗、“纯真"爱情至上的弃家大逃亡了。真是绝顶自私的男人,符合社会法则的规矩生活也要试验一下,婚外的激情浪漫也不能放弃,却全然忘了婚姻是意味着责任的在宗教和法律面前的承诺!一个女人一生的幸福都变成了他为满足自己私欲的试验品和牺牲品!而这个男人,享受了一辈子有能干的贤妻扶持着的美满家庭和人生,到了晚年还可以回忆回忆年轻时的一段不寻常的美妙情事、在精神享受一下得不到的爱情带来的淡淡忧愁残缺美感......却还以现实社会法则不能违背的借口当自己的挡箭牌假装无奈!我靠!

最可气的是N多评论说may阴险。她不过就是在不知道自己要不要做母亲的时候告诉了第三者自己要做母亲了啊,不然老公就被人拐跑了啊。那个时代丈夫和名声都是对女人重要的不得了的东西。难道男人出轨女人就非要任之由之,末了临终前还要托孤一样把丈夫托付给丈夫的情人,自己的表姐?再说了,她所作的一切也并不都只是为了符合当时的社会道德标准,may是真真切切地爱着newland啊

newland和ellen如果真的相爱那么你们就努力争取在一起啊,既然你们承受不了来自社会和自己内心的巨大压力,那么你们就什么都不要做,即使情难自禁做了,那么你们就不要让may知道。两个人假仁假义的好像成全了may,却不知道早已明白事实真相的may承受着多么巨大的痛苦。明明自己是无辜的,还得对伤害了自己的两个人心怀恩。。。

anyway,平心静气的说,这部电影还是很美的。我承认那个夕阳西下独帆过尽的场景无限伤感,险些要上了马丁.斯科塞斯的鬼当。电影这个东西,杀人放火的罪行都可以拍得荡气回肠,更何况是这种所谓的惆怅的爱情呢
  

 2 ) 三年前,当我在肩膀上文上薇诺娜赖德的名字时,我坚定地以为,我们俩分手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我们中间有一个提早死去。”——约翰尼·德普

" I knew right then,' adds Johnny. I knew then I had falling in love with the love of my life"----Johnny
I thought maybe he would be a jerk,' says Winona. `I didn't know. But he was really, really shy and far from any jerk..' ---Winona
(“我知道正是那个时候。”约翰尼补充道:“我知道那以后我爱上了我生命中的爱人。”——约翰尼
“我原以为他可能是个古怪的人。”薇诺娜说,“我不知道,但是他真的真的最非常害羞,一点也不古怪。”——薇诺娜 )







 

1989年6月的一天,赖德参加新片《燃烧的火球》首映式。当时年仅19岁的赖德,远远看上去活像一个洋娃娃。德普立刻被赖德的美貌震呆,整个晚上,德普都直盯盯的冲着赖德看,“那一刻就像电影中一样,所有东西都逐渐模糊,而只有她是清晰的”
“我知道那以后我爱上了我生命中的爱人。”
在女人面前素来自信泛滥的德普,为何偏偏在赖德面前突然失去了自信?德普自己的解释是:“赖德让我喜欢的死去活来,在真正的爱人面前,男人往往是最缺乏自信的。”

德普这样说.而薇诺娜说,那一刻,分明只有几秒钟,却能感觉到时间像静止一样停滞.
一个是正在上升的女星,”全世界最幸运的女孩”;一个是性格男星,正被注视着的叛逆男孩.一见钟情.


那一年,薇诺娜17岁.关于她的海报挂满美国各地.她是大众情人,她的美丽打动着所有影迷的心-----无论他们爱不爱她的电影.没人注意她的不快乐,没人能深刻的理解她的童年,没人知道,从13岁她便在镜头前NG,ACTION声中度过.她说,她是没有青春的孩子.

那一年,德普25岁.年纪轻轻,却已结婚又离婚,并有两次订婚.他文身,吸毒,组摇滚乐队,不懂得结婚与订婚间的区别.他叛逆,拒绝传统,并反抗一切.

他们的相似在于,表面风光,内心却苦闷无比.

也许,就因为这个,他们心灵相通,互相理解,并疯狂相爱.
 



在《剪刀手爱德华》一片中的默契配合,使他俩的恋情更深了,约翰尼在右臂上刺了"永远的薇诺娜"几个字,以示对爱情的忠贞不二。薇诺娜起初还以为那是贴纸,千方百计想把它擦掉,当她意识到只是徒劳时,惊得目瞪口呆。更令人叫绝的是,约翰尼表示死后要将刺了字的皮肤揭下留给子孙后代。

不仅仅是"爱德华"这个角色与众不同,更由于薇诺娜参演的缘故,约翰尼对《剪刀手爱德华》这部影片情有独钟、十分偏爱。他说:"能和心爱的人一起工作,而且还有钱可赚,那种感觉简直是棒透了!"在炎炎烈日下,他整天穿着从头包到脚的黑皮衣,手戴12英寸长的"剪刀手"而毫无怨言,至于每日早晚要花很长时间很大功夫上妆、御装和苦练使用剪刀手的艰辛,则更不在话下。在爱的绿荫下,他心里流淌着不竭的甘泉。

《剪刀手爱德华》导演提姆·伯顿称约翰尼和薇诺娜这对金童玉女是"当代的史本瑟·屈和凯瑟琳·赫本A070。摄影记者们也紧盯住他们不放,这令约翰尼大为恼火。但是,他只要见到薇诺娜的一声一笑,便释然开怀

德普曾这样形容他们的爱情."跟她在一起,与以往的感觉完全不同.我觉得,之前我从未真正的与别人交往过.Lori,我的第一个女友,她很好,但似乎并不是真的爱我.Sherilyn 欺骗过我,而我也似乎不在乎她.Jen,我们建立深厚的关系,但仅仅是某种关系,我们没有任何实质的发展.

而薇诺娜,她是不同的.她是我的一切,她是我的心,我的灵魂,她是我未来的妻子,我孩子的母亲,我们家的主人.没有人可以替代她的位置.相信我."

<剪刀手爱德华>上映后,两位主角的关系大白于天下,并被炒作的沸沸扬扬.他们肆无忌惮的对着记者宣泄自己的情感.是的,他们相爱,天下人都为之而感到幸福.而没有人想到,不幸的种子,正是这样悄悄种下.





18岁,薇诺娜迎来了事业的最高峰.而她的抑郁也达到了极点.她曾在凌晨两点对着写有"薇诺娜,世界上最幸运女孩"的广告牌痛哭失声.而此时,德普努力的分担着她的压力,并对这种痛苦感同身受."我很害怕她会死去,每当她看起来不太好时,我都会因担心她所受的苦难而哭着睡着。我不知道如果我的生命里没有了她我会怎么办。"

他照顾她,在她难过的时候,用手指插进她的喉咙,帮她吐出来.人人都说,在他的照顾下,她在逐渐好转.他们开始形影不离.在洛杉基,他们有了一栋房子,然后他们计划着再买一间阁楼.德普做早餐,而他们一起在床上享用.他们一起收拾器皿,德普负责清洗,而薇诺娜将它们弄干.尽管是明星,他们却有着普通情侣般的生活.而不同,也许就在于,他们比别人更加浪漫和疯狂.
  
”她已经完全迷上他了.只要有他在身边,无论何时何地,她都会完全的拥入他怀中.”当时的采访中,有这样的描述.

 

他们是那么恩爱,以至于对着记者的采访记录述说衷肠,面向镜头,旁若无人的拥抱依偎.他们不能忍受分离,每次单独排戏,薇诺娜总要留些纪念物在身上,就好象德普陪在身旁.然后他们憧憬结婚,薇诺娜梦想着一次蜜月旅行,德普计划着两人一起离开美国,到处漫游,躺在沙滩上喝烈酒.事实上,他们确实准备了订婚戒指.而德普则做了更疯狂的事.他带着薇诺娜去文身,她看见她的名字是怎么样永远的留在了他的身上.75美元,"winona forever".
 

“我从来没有成为那些喜欢出去疯并且想在别人面前控制一切的男孩中的一个。当你在成长时会经历一系列判断错误。没有坏的选择,只有错误的选择……人总会犯错误。我们先前的关系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深厚,但是我在过去27年所经历的任何事情都无法与我同薇诺娜在一起的感觉相比。你能够想象一些真实的事情,但那完全不同于你真正地去体验它。事实是相当有力的——相信我,这个“永远的薇诺娜”文身不是我轻率地做的一件事,她的眼睛可以杀了我……”德普这样谈论这件别人眼中似乎疯狂的事.面对采访者,他甚至说过这样的话,当他死后,将把文身淹制起来,送给薇诺娜和她的孩子们.而文身的计划,他其实已经思考了五个月.
 




童话之所以会被称为童话,也许就在于它的短暂和不真实.德普和薇诺娜的故事也是如此.他们的爱情只延续了四年.四年中,他们忍受着媒体的追捧和诽谤.他们的爱情被不负责任的夸张和扭曲.媒体解读他们的爱情,又制造着矛盾.因为两人的关系实在太完美,媒体甚至自己编造虚假新闻.两人最终和平分手.而整个故事最悲惨的那部分,莫过于,分手后,他们依然相爱.


“所有的小报记者更希望看到我和薇诺娜在银幕之外谈恋爱,但我并不觉得一对情人在电影里真戏假做有什么不好。至少,与薇诺娜一起拍戏,使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约翰尼·德普

1989年底,《人物》把德普与赖德捧上了“好莱坞新生代天王天后”宝座。两周之内,大大小小的媒体迅速汇聚成了一支“催婚军团”,派专人全天候把手他俩光顾过的每一间咖啡厅,只等新婚加印。赖德心里很清楚,德普对结婚尚未做好准备,但现实的压力又让她透不过气来。

 


德普终于买下了订婚戒指,但赖德突然迎来的事业契机,却让一次万众瞩目的求婚化作泡影——赖德获邀参加《教父3》的拍摄。可是天意弄人,赖德的“飞来横病”,致使所有憧憬毁于一旦。

1990年2月,拍完《龙虎少年队》最后一季的德普,牵着赖德前往罗马度假。岂料赖德在飞行途中爆发急性肺炎,高烧窜至华氏104度,到达罗马时已近乎昏厥。心急如焚的德普,在人生地不熟的罗马几乎豁出命来,陪着赖德辗转于各大医院,最后被当地一家传染病医院诊断:赖德的肺炎具有传染性,必须接受隔离治疗。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相依为命的两人成了一对名副其实的准“患难夫妻”。

 

失去《教父3》的角色使极度沮丧的赖德失去了结婚的兴致,她甚至对德普说:“我们现在还年轻,应该拍出几部像点样子的电影再结婚。”其实,事业心极重的德普是认同这一点的,尤其是自己的事业状况逊于赖德,几乎成了他挥之不去的心病。

 

两个月后,凭《蝙蝠侠》扬名好莱坞的蒂姆·波顿,为德普送来了《剪刀手爱德华》剧本,并力邀赖德一同加盟。《剪刀手爱德华》在1990年圣诞档推出后,全球累计票房高达8600万美元。这一回,德普的风头第一次盖过了赖德,而赖德也心甘情愿地跟在爱人后面,聆听那些女影迷的山呼海啸。





“三年前,当我在肩膀上文上薇诺娜赖德的名字时,我坚定地以为,我们俩分手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我们中间有一个提早死去。但现在我们都活着,并且现实变成了我最不愿看到的惨剧。”——约翰尼·德普

 

1992年,德普主演的《亚利桑那之梦》摘走了当届柏林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然而德普与赖德感情的红灯也轰然破碎——当德普强撑着对媒体表示“我们分手是因为彼此工作太忙,一年没有见面所致”时,《人物》则把事实真相抖了个底朝天:“一个妙龄女星不想过早地吊死在一棵树上,于是她在《纯真年代》的片场与丹尼尔·戴·刘易斯疯闹不止,一步步把自己变成了负心女。”更有恶毒小报煞有介事地分析赖德的心理:“漂亮女人总以为自己有用不完的资本,满心希望借助这种资本搭上更强的男人,比如那个得了奥斯卡奖的英国大个子。”那段时间,德普与赖德都沉默了,他们期望在这场舆论风暴过后,慢慢收拾这场感情残局。


  
过了许多年,提起那段分手的往事,两人仍唏嘘不已.分手后,某次记者穷追猛打下,薇诺娜曾慌张的说下这段话.”关于我们之间的事情,你还要让我说什么?如果我恨德普,也许我会有许多话想说.但是,我仍然爱着他.对于我,他是最好的那个.而我只能尽量不去想这些事.”

”遇见德普的时候,我还是处女.他改变了我一生.他是我最初的所有.他给了我第一次真正的吻.他是我第一个真正的男友.他是我第一个依靠.所以,他将留在我心里,到永远.”

 

而德普,过着更加放任的生活.对于他来说,薇诺娜是他前三十岁人生中最初与最后的爱.从此,他遇见一个又一个长相气质酷似薇诺娜的女人.面对采访,他说是自己搞砸了那段爱情.”当我想到薇诺娜的眼睛.Take My Breathe Away的曲子就会在我心中响起.”那首歌,是属于他们的主题曲,在他们的爱情中,这首歌被一提再提.”每次听到这首歌,我和薇诺娜的往事都会重会心中.事实上,89年到93年的那些歌,总会让我想到我和薇诺娜在一起的日子,那段时间,我真的很幸福.”分手四年后,提到薇诺娜,德普依旧这样说.再然后,他结婚,生子.往事被深锁在心中.对于薇诺娜,他终于做到只字不提.

 

 

但大家都说,德普不可能忘记薇诺娜.人们都说,薇诺娜是德普最初的爱情,他只是把她放在心里最隐秘的角落.甚至蒂姆波顿,德普的老朋友,也说过这样的话,”我相信德普仍会与薇诺娜在一起.也许不是现在,而是将来的某个时刻.虽然德普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在波顿眼里,他们是这般的天造地设.”他们爱的绝望.甚至当他们已经分手很久,德普都不愿承认已经分开这个事实”

 



波顿说,德普想要个孩子.事实上,德普经常憧憬做父亲的那一刻.”我要给我的孩子看剪刀手爱德华.我的孩子会说,爸爸,你和妈妈在那部影片中真是太酷了!”他甚至计划着为未来的孩子戒烟,怕自己成为孩子眼中的混蛋父亲.而德普现在真的有了一儿一女,只是他们的妈妈,不是站在剪刀手身边的那一个.

 

尽管经过了很多年,人们仍然希望薇诺娜和德普可以复合.他们的朋友做出过很多努力.波顿曾怂恿克里斯蒂娜里奇跟德普谈谈_他们是至交好友,人们希望薇诺娜能回到德普身边.之后的日子,人人都知道薇诺娜过的并不好,她传出过许多诽闻,但无一长久,而事业也渐入低谷.德普也一样.当他跟名模凯特莫斯共同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时,谁都能发现,这不是从前的德普,就好象从前那个德普已被薇诺娜永远的带走了.

而德普自己也期待着与薇诺娜的另一次合作.他们在一起筹划着拍一部叫<Just Be Together>的电影.在他眼中,薇诺娜永远是最好的演员.为了第二次合作,他宁愿去等.他们有过愉快的谈话,德普期待着”未来的某天,有些什么可以再次发生.”甚至薇诺娜也做出过愉快的回应.

 

但是,他们之间,终究什么都没再发生.

 

2001年,薇诺娜带着未付款的衣物走出服装店.举世皆惊.谁都不理解为什么心中如此完美的偶像会堕落到做偷东西的贼.人们说她是想引起人们的注意.她因偷窃走上法庭,那段时间她频频暴光,负面新闻连连. 而德普在她最痛苦的时期站了出来.他送她一打粉红色的玫瑰.还有一个字条.上面写道:"不要烦恼.这种麻烦,总会在最出色的人身上发生.祝你在法庭上有好运.我相信你."

而从那以后,德普完整的洗去关于薇诺娜的文身.与妻子,儿子,女儿,隐居法国,归于平静安稳的家庭生活.德普的名字,再没有过与薇诺娜同时出现在小报上.

从此,再也没有人用 Babydoll 和My Tattooed Bad Boy互称对方.这段小插曲,成为德普和薇诺娜最后的传奇.

而好来坞的电影圈中,再没出现过如此疯狂,炽热,完整的爱情故事.





"我想为她去死.我是这样的爱她.我不知道没有她,我该做什么.我希望我可以吻遍她的所有疼痛,使它们消失,停止,不在出现在她身上.若她因此而哭泣,而我不知所措,我情愿杀死自己.我爱这个女孩,我爱她超过我爱自己."------约翰尼 德普 (1989年,12月)

约翰尼得普开车拉着荣获奥斯卡影后提名的玉女薇诺娜,带着身后的狗仔队飞驰在一条乡间的小路,先是从一只猫身上轧过去,然后在记者镜头下与薇诺娜激吻,接着告诉她以后离我远远的,就在薇诺娜愤怒地跳下车时,突然发现眼前巨大的广告牌子上写着,薇诺娜,我永远爱你,落款约翰尼得普。

 曾经的好莱坞爱情童话早已破碎,只有那一句句有关爱的誓言,永远被记忆封存……

 3 ) 【横眼看碟】之三:《心外幽情》(The age of Innocence)

http://hengge.blogbus.com/logs/2003/06/17254.html

如果让我评选几部最能打动我的电影,我想第一个我会说是《心外幽情》(The age of Innocence)。

记不清楚自己看了几遍这部片子了,只记得第一次借得这部片子的VCD看完,就开始在大街小巷疯狂寻找——因为我也想买一本收藏。可是整整三年,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这部片子。后来,开始看DVD了,却也不去想会买到这部片子了——因为那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奢求。

然而就象这部电影本身那样戏剧性的是:在音像城被关闭的最后一天,我在一个碟商的最后半箱碟中忽然发现了二盘DVD...一时间我竟然楞住了,迟迟没有下手去拿那两张碟——用“如获至宝”形容当时的心情只能说是太苍白了。后来碟商在别的地方重新开业,我又买了几张,前后一共买了7张碟送给好友。

心外何所物,让老横幽情至斯?

《心外幽情》(又译《纯真年代》),马丁.史柯西斯导演,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史柯西斯花了七年时间研读剧本,又花了两年时间准备,故事描述的是十九世纪美国上流社会的生活,无论是服装、餐具、陈设和布局、皆具匠心、十分精致。本片荣获93年奥斯卡五项提名及最佳服装设计奖,第五十一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女配角奖。

心外幽情、纯真年代,那是一个含蓄的年代,那是一段刻骨的恋情。年轻的律师纽伦虽然也是上流社会中的一员,但是内心却极度蔑视周围环境的虚伪,可是只能默默承受。本来已经要和大家闺秀的梅结婚的纽伦,却发现自己爱上了从欧洲回来的梅的表姐——伯爵夫人艾伦。二人试着冲破身边的束缚可是最终没有能够,而梅端庄娴静的外表下却是颇有城府的心机:她不动声色的、运用环境驱走了艾伦,使纽伦留在了自己的身边。片中纽伦和艾伦的几场戏中,两人在深爱、痛苦、矛盾、压抑中表现出来的感情让人无法不去扼腕。

《The age of innocence》直译是“清白的时代”,然而老横觉得还是《心外幽情》更能让我感觉到那个让人神魂颠倒到永远的故事韵味:得不到的永远是最美好的,心中压抑的感情是那样强烈却最终是无奈——人生是怎样的阴差阳错、是怎样的被环境所左右、最终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和生活...生活的意愿没有象自己想要的那样实现,违心、无奈、窒息的活着,无论试图挣扎、无论试图离开,最终还是屈服于环境,放弃自己所追寻的东西。

戏中有一段荡气回肠的一幕:纽伦婚后和妻子梅去看望祖母,恰巧艾伦就住在祖母家,纽伦知道后去海边找她,在海边远远的看到艾伦却没有上前,而是心里在想:那艘船驶过之前她如果回头,自己就走上前去。然而,千帆过尽...艾伦却一直没有回头。直到后来有一天,艾伦告诉纽伦:“那天看到你的马车,我就去了海边。知道你去找我,但我不能回头。”两个人都是充满理智又恪守礼教的,但是淡淡的话语间,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掩盖的深情...把这部片子送给老姐,她看完的时候,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船驶过,她没有回头。”可谓是尽得其中滋味。

春节专门陪老妈又看完一遍这部片子的时候,忽然想到那句话:“生活就象被强奸,当你无力反抗的时候,只能默默承受。”每当我看到故事的结局:年迈的纽伦最终没有再见上艾伦一面,抬头望向艾伦的窗台,眼前浮现的却是海边艾伦伫立的背影...不由的会想到:如果是我们自己,我们会怎样?是无论如何去努力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还是只能无奈的听从命运的安排?老横一直深以为傲的是相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那仅仅是事业方面。感情,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握。

人生的无奈、造化的捉弄、人性的虚伪和环境的窒息...看完《心外幽情》我们会发觉:无常的一生,似乎无法抵抗命运的操纵;人生留给我们的,会是许多的遗憾和不甘。然而,是不是还应该这样去想:正因如此,我们才应该珍惜和争取,因为生命中充满着美好和希望,我们因此才去追寻。

 4 ) 纽约纽约,一百年

马丁西科塞斯在1880年的纽约告诉我们,纯真年代里,真正的爱情只有一个结局:终生相望但并不在一起。
马丁西克塞斯在1980年的纽约告诉我们,纽约纽约里,真正的爱情只有一个结局:结婚然后离婚,却可以相惜如初。
一百年风吹云散,所有钟情的喜悦不过是瞬间。
诗人之子,孤独的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内敛、深情,扮演的男人纽兰在结婚前夕爱上未婚妻名誉不佳的表姐。一百年前的纽约,清教徒之都,上帝的清白之城。女伯爵夫人从欧洲带来了骄奢淫欲以及刘易斯惶惑已久的爱情。炽热的爱恋之后欲望的归欲望,婚姻的归婚姻。哪怕从此以后两不相见任彼此苍老在大洋的两边任是无情也动人。
我会和很多人一样,热烈的讨论那两个美好感伤的镜头。纽兰看着坐在海岸边的她,夕阳如酒,想她如果在帆船经过灯塔前回头,那么他就会去找她。但她没有。于是时光变幻到纽兰晚年,他带着儿子来到她居住楼房的窗下,坐在街角的长椅上,鸽群呼啦啦的掠过窗子,有人来关窗子了,白发苍苍,并不是她。
我看这部片子是在六年前,我的age of innocence,或者说我的清白年代。我会一直记得他们之间的美好,而美好必要用千里相隔的痛苦来映衬。甚至,所谓爱情,不过是毅然决定放弃的那一瞬间从心底涌出的东西。就像她坐在海岸看着帆船开过灯塔,虽然知道纽兰就在她身后,但坚决不会回头看他。就像纽兰在决定私奔的前夜,目光划过他或许怀孕的妻子的面庞,于是放弃了私奔。他与她,不过是在应当接受的时候接受,在应当拒绝的时候拒绝,而这爱情就在这些点滴的瞬间产生。
假如,纽兰真的与她结婚,又该怎样?
镜头会转向西克塞斯的老电影,《纽约纽约》。我爱的意大利式的忧伤,不羁、自由、永不屈服,即使我爱你。有些演员其实是诗人,如刚才提到的戴尼尔戴刘易斯,也包括这里的罗伯特德尼罗。我会想德尼罗是银幕时代的游吟诗人,唱着民谣,飘洋过海,从西西里来到曼哈顿下东区。德尼罗扮演的爵士乐手吉米在战后一次盛大狂欢中,爱上了爵士女歌手丽莎。然后,才子才女,萨克斯蓝调配百老汇女腔,就这样热烈烈的爱恋、结婚、共同巡回演出。
我同样会和很多人一样,忘不了这部音乐剧中百转千回的爵士歌曲,丽莎的扮演者明尼里原本就是著名女歌唱家。在电影中,他与她都对音乐有着自己的追求,吉米放荡不羁,丽莎固执内敛。他们可以因为珠联璧合而走到一起,也会为了诸如怀孕与否、到哪个城市定居这样的事情而吵架。并且,直到他们的爱情拯救不了彼此的孤独——那种性格里骨子里,与生俱来的孤独,所以他们离婚了。
爵士乐是这样一种音乐,无论怎样忧郁的爱着对方,却牢牢守住自己的音线。你有你的华彩漫天飞舞,我有我的尾声余音绕梁。吉米的萨克斯和丽莎的歌声除了调性一致,其实是各自独立的。
他们离婚后的六年中,各自仍然有着骄人的事业。直到有天,夜色深沉,纽约的夜雾格外缠绵忧郁,他来剧场看她盛大的演出。就像昨天一样,他仍然叼着烟斗,打着节拍,露出不羁的笑容和由衷的欣赏。她在台上唱那首好听的《纽约纽约》,她看到了他,他们相视一笑,就像昨天一样。
电影在持续的爵士乐中走向The end,我在音乐里想起《纯真年代》里纽兰的一句话:“他知道他失去了某些东西:青春年华。但是他现在明白,那东西不仅根本得不到,而且也未必真有。”
纽兰说的“那东西”,不过是another saying of love。
假如纽兰与她结婚,结局不过是吉米的翻版。
对有些人而言,爱情只是生命中一些点滴的瞬间,而且转瞬即逝。它的结局只有两个,或者永远隔山隔水,用时间拉成一条细到看不见的线;或者结婚然后离婚,并在多年以后带着淡定重温或多或少的那些瞬间。


                                                       2008年10月13日

马丁西克塞斯:
《纯真年代》:9.5分
《纽约纽约》:9.5分
(老马的电影几乎都看过,大部分是不错的。但这两部我最喜欢,其次是《穷街陋巷》、《出租汽车司机》等。)

 5 ) 如何理解纯真的含义

记得以前看过的一句话:单纯不是知道的少而是坚守的多。看过纯真年代的大部分人都在争论纯真的到的是Ellen还是May,Ellen在外漂泊多年,后因婚姻触礁而归国,她见识多,对物质环境多不在意,不故意划分阶级差距,原著中说她见识了夫家数不尽的奇珍异宝,有无数的画家排队想要帮她画像,她过了多年这种众星捧月的生活,但当回到纽约时,她也可以迅速习惯住在与潦倒记者,裁缝为邻的“贫民窟”,并且用婚变后的残骸把自己的小房子打扮的颇具生活气息,虽然婚变的原因是丈夫风流成性,她却比她丈夫表现的大气许多,她从未在任何人面前控诉过丈夫来博取他人的同情,她一直是向前看的,newland喜欢她简直是必然的,两人有太多太多共同点,Ellen的离经叛道,Ellen的口不择言都是newland想做却做不到的,她对上流社会的那套阶级论不屑一顾,帮女仆披上自己的斗篷去给邻居送花,在银行家的夫人名誉扫地时公开支持,Newland对Ellen已经不能用like和love来形容,应该是adore,Ellen与newland的心灵是相通的,这样相似的两个人怎么可能不互相吸引,所以评论里说Ellen蓄意勾引newland的说法不成立,而当双方都查明了彼此的情谊后,Ellen选择的是刻意保持距离,几次出逃都是为了躲避newland的疯狂追求,她并没有太过于在意世俗的看法,她与上层社会所摒弃的“粗俗之人”交朋友,公开支持快被除名的银行家夫人,这些连newland都无法想象。如果她真的如某些人所说的那样自私,以newland那样的疯狂,她只要不作回避,早就可以与newland在一起了,May根本不会享受半分婚姻的温存,而是没有尽头的煎熬,就如她在欧洲丈夫家一样,她当然是不愿意的,因为她对未来的表妹夫已经产生了“非分之想”,她愧对May,她愿意违背自己的意愿放弃newland,在Ellen与newland的爱情中,Ellen背负更多,她离经叛道过,她知道其中滋味,她不愿newland为了她背负这么多,也不愿意May和明戈特家族被淹没在谩骂和嘲笑中。她是不在乎所谓上层社会的看法的,但是她在乎的人却非常在乎,所以她只能妥协,独自离开舔舐伤口,说她自私,她伤害了谁?反观May,永远以单纯的形象示人,只会不轻易间将newland抓得死死地,让他永远寻不到机会逃离她的身边,婚前说要给newland一个机会(此时还不知道newland与Ellen互生情愫),让他寻求真爱,结果火速请求母亲同意将婚期提前。不经意间提起Ellen来刺探newland的心意,然后将一家人对Ellen的处理进行隐瞒,为让丈夫不再与Ellen藕断丝连就联合家族对她进行财务逼诱,强迫她回到丈夫身边。在还不确定怀孕的情况下告诉Ellen自己已经怀孕,让Ellen心怀愧疚的离开,她披着单纯的外衣,让所有人同情怜悯她,这就是所谓的纯真?相比于May,Ellen才是纯真的代表,她什么都懂,知道万事万物的底线在哪,尽量不去伤害别人。插一句那些骂渣男小三的人真的看了这部电影吗?还是颜值即是正义,话说我觉得选角非常好,菲佛大美女的气质与Ellen非常吻合,即使笑容再灿烂也像是冬日的阳光,明媚却带有一丝寒意,Ellen在经历了那么多后回到故乡,带有的笑容就应是这个样子的,若即若离,这也是她与众不同且吸引newland的一个地方,newland觉得奇怪,每次久别重逢都想不起Ellen的脸,仿佛每次她都是一副新的面孔出现在她面前,而菲佛对我来说就是这样,她好像有魔力似的可以让我不停地爱上她,Ellen和菲佛就像是融为一体的,角色,演员都是我的爱,这样的电影真的不多见

 6 ) 爱比欲望重要

                         第一次看《纯真年代》应该是在很多年前,我唯一记得的只有最后一个镜头,纽伦坐在艾伦的窗下,望着那扇窗,最后转身离开。当时我在想,他在和命运赌博:如果艾伦出现在窗前,他就上楼;如果艾伦没有出现在窗前,他就离开。他抱着希望看着窗前阳光的反射打在脸上,他想到了几十年前他在海边望着她的背影,那时候他同样在赌博:如果她转身,他就上前找她,如果她不转身,他就离开。最后她没有转身,他选择了离开。他一直后悔,直到现在,坐在窗前,他明白了有些人错过就是一辈子,他也明白了他对她的也许只是欲,不是爱。但是,如果当时她选择转身,是不是结局会不一样?

               有些时候,一瞬间的选择就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以前我不懂,我只是可惜艾伦和纽伦不能在一起。现在,随着我慢慢长大,我明白有些时候,爱比欲望更重要。纽伦和艾伦终没有得到对方,纽伦被艾伦的不拘一格,与众不同深深吸引,受尽欲望的折磨;艾伦也因为纽伦对自己的特殊,并能从他身上感受到被艳羡和仰慕的崇拜,因为得到这少见的关怀而动心。纽伦因为得不到,反而更想得到,于是他差点在那个“纯真年代”打破世俗的束缚公开毁掉自己的名誉,但是这一切却被艾伦的理智制止了。艾伦的理智来自于一种更深沉的爱,她虽然寂寞,虽然也深受情欲的折磨,可是她对这个家庭的爱,对梅(纽伦妻子,艾伦的妹妹)的爱更为深沉,她制止了本可以纵情发生的丑闻,她选择了离开,让这个纯真年代继续保持它应该发展的轨迹,而且她也明白她输了,她输给梅了,别看梅中规中矩,实际上她明白一切,她早就看穿了自己丈夫对自己姐姐的某种痴迷,她用一种隐忍,坚定,甚至可以称之为勇敢的方式在默默地循序渐进的制止着这一切。梅其实是一个非常聪明和独立的女性。她有着能成大事的女性该有的掌托全局和适应社会的一种特殊本能。她明白在这样的一个年代,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必须学会牺牲和适应,这是艾伦和纽伦都做不到的,在这种大智慧面前,艾伦和纽伦突然显得就幼稚了,他们的个性来自于他们对这个年代所有的一切的鄙视和不服输。可是单打独斗是永远不可能战胜强大敌人的。所以无论是这本小说,还是这部电影,要表达的爱,要表达的感情,很复杂,很深沉,没有深刻的难以言表的体会,作者是写不出这样的小说的;没有功底深厚,完全掌握原著精神的导演,是拍不出书中所要表现的那些复杂的感情的.

蓓蓓的电影世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9424700100z8a0.html

                      事隔这么多年,我觉得我稍微能掌握到这部电影的旋律,稍微能感受到电影中所要表现的感情。纽伦直到自己57岁,仍然对于自己还未得到过的艾伦充满幻想,抱着无尽的遗憾。直到自己的儿子直言不讳的说出母亲其实早在怀他时就知道自己爸爸的某种精神出轨,他才彻底醒悟自己原来当了一次傻瓜,他才终于看清楚自己的妻子是多么伟大和坚强。他才终于明白自己这么多年来想要得到的只是处于自己的不甘心,不甘心这个社会给自己造成的禁锢,而他一向认为涉世不深的妻子原来拼着自己单薄的身体把他从堕落,腐败和将要走上歪路的边缘拉了回来。当他明白这一切后,以前那么迫切想要得到的某种虚幻的,代表欲望的人就显得没有那么迷人呢。

            写着写着,我才明白为什么这部电影用了这么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名字“纯真年代”。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禁锢性爱却成为历史时期出现最多黄色书籍的年代。这就是物极必反。这样的“纯真时代”,提倡一夫一妻,终身厮守,忽略爱和欲望,向往地位名声,带着分阶级的眼光在把人分为不同档次。却往往是在高档次的人群中,谈论最多就是别人的八卦,花边新闻。谁谁谁是谁谁谁的情妇。长舌妇别人的不忠来显示自己的纯洁和真诚。所以在这样的时代,纽伦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极其厌恶身边上流社会的这一套虚伪和做作,又离不开这样这个地位所带给他的一切。所以,当艾伦,这个敢于打破传统的女子出现时,他就像在她身上找到了自己非常想要成为的这种人,在这样特殊和指定的时代背景下他才能被她深深吸引。所以,爱上一个人,或者迷恋一个人,是在ta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并且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

             马丁西克塞斯虽然几次与奥斯卡擦边,但是丝毫不会影响他在电影界的地位。因为没有几个人能拍出这些复杂,隐晦,深沉的感情。我是个门外汉,我实在想不出除了马丁西克塞斯这种方式,还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这个故事。在这部电影里,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画面感,就像是把那些年代的绘画作品以魔术的形式让其中的人物活过来一样。每个人物的装束,每个场景的布置,精致到一丝不苟,在还原真实性的同时又让人觉得美得不真实。也许这就是“纯真年代”给人的感觉,在刻意追求纯真的年代,没有谁是纯真的,即使身体保持了纯真,但是灵魂亦不然,远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纯真。

 7 ) 纯真年代:我把情节给了谁,结局给了谁

看了一位品位高雅的小资女写的令人心动的影评,我才去下了《纯真年代》来看,只因实在爱慕这位小资女的美貌和腔调。

事实证明,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村姑要赶上小资女的品位,任重而道远。

《纯》的质感和它的名字一样,装得很厉害。虽然片中豪华的长镜头和特殊的光影效果,也偶尔让村姑我怦然心动,但这种好感大约来自村姑喝过几口劣质咖啡,而终因常年粗茶淡饭的缘故,村姑最终不能把它列为喜爱的影片。

《纯》的画面极尽奢华之能事,伴着故作深沉的画外音(朗读原著里的句子),不像一部电影,倒像介绍小说的电视片。应该说导演领会到了小说家的妙处,但对运用镜头和演员表达这些妙处时感到无能为力,就使用了画外音此等下策。电视剧《围城》也有这种好笑的方法——因为钱锺书文字的独特趣味性不可描画。这是艺术之间不能顺畅转化的一种现实,有阐述者才华有限的关系,也有一种艺术本身的不可替代性。用最灵活上乘的语言文字描绘一场音乐会,和去现场聆听这场音乐会之间绝对不是相等的。钱锺书的刻薄,张爱玲的悲凉,沈从文的悲悯,都离剧本很远,如果要拍片子,编剧要做的实在是比原著作者更为强大,否则只能失败。

言归正传,整个《纯》没有情节高潮,没有情感跌宕,没有床戏,没有脍炙人口的经典对白,实属闷骚片中的闷骚片,闷骚之极品,其中“骚”的成分实在不够精彩,“闷”却闷得价真货实——看了一半撂下了,过了半天,实在无聊,才捡起来。

1870年的纽约,人们穿戴整齐,虚伪到了极点,因为那时离1970年代肆无忌惮的乱伦、性乱还有100年之久。虽然一样也有好色的男人、空虚的太太,但是只能做不能承认,绯闻很多,但要用优雅的语言来传播。

情节烂俗,属于那种最普通的三角恋:男猪脚与他未婚妻(二号女猪脚)的表姐(一号女猪脚)相爱了,但因为世俗的缘故,男猪脚和二号女猪脚过了一辈子(看上去还很恩爱的婚姻),与一号女猪脚擦肩而过,彼此成为对方生命中的过客(实足知音体哦~)。

这场爱情的战争中,据说三个人都是痛苦的。但我并不同情男猪脚。

一号女猪脚——爱伦的夫家在欧洲,是个名门望族,她的丈夫是爵士,大家叫她爵士夫人。爵士搞婚外恋,按照当时的游戏规则,爵士夫人应当像没事人一样继续过下去。但爱伦竟然要求离婚。离婚在当时是一件合理但不合情,有理论没实践,法律允许但道德不允许的事。但这个女人不遵从规则,她为了她的心和她自己的原则,对丈夫的背叛提出严重控诉。

离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她回到纽约娘家的时候,纽约交际圈对她进行相当刻薄的刻薄。最让人不能容忍的是,她竟然没有对自己的离婚要求感到羞耻和痛苦,她那么泰然自若。她不拘一格,挥洒自如,她因为衣服不好看就拒绝参加party,聚会迟到亦不惭愧,她语言活泼,肢体灵动,她不端庄,她有想法,她有主张。

而二号女猪脚——梅是个非常美丽的女孩,她聪明,纯洁,是“最端庄的姑娘”。她与男猪脚门当户对。男猪脚叫纽伦,出身好,以品貌杰出著称,还是个律师。在他们订婚后,爱伦出现了,纽伦对她一见倾心。梅是人中之凤,然而吸引纽伦这种男人的,也许是一种与正统有偏离的倾斜度。——我想起树(不知道为什么),有些树长得挺直,比如高中语文课本里赞美的白杨,而在一些怀旧或思乡的小美文里经常提到一种“歪脖子榕树”或“歪脖子酸枣树”,这不是说作者的家乡或者旧事里真的就长着这么一颗树,而是“歪脖子”本身带着一种情绪或者说情调。一棵歪脖子树下的发生的故事,与一颗挺拔的大树下发生的,应该是两种风格吧。

“歪脖子”风情吸引了这个贪得无厌的男人。是的,我不同情他。这个闷骚的男人,表面是最规范的绅士名流,但骨子里却鄙视这一切。他享受因遵从规范而得到的认同和名誉,同时渴望灵魂的自由和纯真。他的未婚妻的端庄和无可挑剔,能让他获得尊重,他不敢亦不愿舍弃。然而她的端庄所带来的副作用——那种凝固的美(有别于爱伦的流动的美),毫无新意的言辞,完美无缺的修养,适应社会要求的做作,并不能让他感到快乐。在他爱上爱伦的最初,他仍然爱着梅,而且怕自己变心太厉害而急着结婚了。后来因为他得到了梅,而没得到爱伦,所以他渐渐不再爱梅,并且为了自己的变心,他找到了借口。他对自己说:如果她的冷静、可爱不过是一块落在虚无面前的大幕,那幕后是些什么呢?我从来没拉开过那块大幕。于是他合情合理地不再爱她。

当然,梅这种纯洁女孩的内心绝对不是像她看上去的那样。她有自己的一套计谋,如何攻守,失去什么,得到什么,在乎什么,忍受什么,她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在感情的战争中,她明察秋毫,无声无息却最为勇猛。但是她亦没什么好指责的,你可以像我一样不喜欢她,但她的确是贤妻良母,她最有利于维持家庭的稳定,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谢芳老师在大学操场上里对我说:“成长就是一种屈服。”(不知道为什么我记得是在操场上。)纽伦婚后看着她,心说:“对一个丝毫不认为自己不自由的妻子来说,去解放她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梅是那种一早学会屈服的聪明女孩。她为规范而生。

而一号女猪脚的退让则不能定义为屈服。她不是简单屈服的人,从她的离婚可以看出来。她反对不合理的规范,但是她绝对不是一个轻薄女子。她并不风流。她只是较为真实。她只是——不装。她善良,她不忍自己的私欲导致表妹的痛苦,所以她选择放弃。她的私欲控制得十分适宜,十分凄美。她说,因为他的人品,她爱上他,所以她是不可能让他改变的。一旦他变成一个随心所欲的放荡男子,他对她的吸引力将变得很有限。这是一段先验的悲剧感情。

如果纽伦和爱伦私奔了,他们的爱情也未见得天长地久,因为没有得到,这段情成了纽伦最美好也是最感伤的东西,他一生为之叹息,为之纠结,“她在他的记忆中,是最让他痛心入骨的幽灵”。而他与梅的恩爱婚姻和贾宝玉薛宝钗是一样的: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他在花店订花时,给梅订的是百合花,也给爱伦订了花,是黄玫瑰。白色百合花的花语相对比较单一:纯洁和高贵,一如人们眼中的梅;而黄玫瑰的花语较复杂,预示一种有故事的感情:珍重祝福、嫉妒失恋、试着去爱、再见、拒绝的爱,为爱道歉……

而且一个男人在花店同时为两个女人订花的这个情节,很有力地提示观众:白玫瑰与红玫瑰,永远是全人类的故事,是全男性人类的终身情结。而且一般的男人都会选择白玫瑰,让红玫瑰成为心口上的永远的一颗朱砂痣。不过自从王菲满不在乎地浅唱低吟道:我把风情给了你,日子给了他;我把思念给了你,时间给了他;我把照片给了你,日历给了他;我把烟花给了你,节日给了他;我把烛光给了你,晚餐给了他;我把情节给了你,结局给了他;我把水晶鞋给了你,十二点给了他;我把心给了你,身体给了他;我把眼泪给了你……女人终于在YY中获得了片刻虚幻的胜利感!耶!

 短评

很喜欢这个故事,但是老马处理有两点比较遗憾:1.相较于古典场面调度,摄影机运动和剪辑都过于现代,影片整体节奏可以更慢、更稳;2.MAY复杂性完全被两位主角戏份作空,成为一个仅有叙事功能的局外人。但事实上,这个人物其中的“纯真”和隐忍,如若构成三角对戏,整个电影深度会上一个档次。

5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Newland——男主的名字代表的就是纽约,这块新大陆上带着伦敦旧式的规则和新式的反叛。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婚外真爱,仅仅是因偷不得而念念一生。May是个典型好妻子,发现丈夫的异心也仍能温婉聪慧地给他选择机会。丹尼尔太适合这种多情又优柔的角色,而且正是因为这部戏导致他与阿佳妮情断。

7分钟前
  • 仲曰
  • 推荐

马丁·斯科塞斯也拍古代…好吧是近代爱情片儿啊。还是上流社会题材。可以说剧情毫无新意甚至老掉牙,但是主演们都TMD太帅太美了,无论是丹尼尔·戴·刘易斯还是薇诺娜·瑞德,都很有气质。所以整体观感很好。摄影和服装布景细腻精致很好看。旁白略啰嗦可以删去。结局太仓促,铺垫2小时结果虎头蛇尾略坑

11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每当忆起她,他总感觉虚幻宁静,宛如画中的仕女,象征他所错失的一切。”马丁纯情起来配上眼花缭乱的视听语言真是不得了。

15分钟前
  • Jeannels
  • 推荐

又是这种红玫瑰与白玫瑰亘古不变的讨论话题,不过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罢了。从May的立场来看,男主和表姐实在有渣男贱女的嫌疑,婚前的自由抉择空间给了,婚后又温柔大度勤劳持家,男主倒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我呵呵了。若想责任欲望兼得又没这个能力,总得付出代价吧是不。ps.年轻时的薇诺娜真绝色。

17分钟前
  • 张苑希
  • 推荐

恬静浮华下暗涌的渴望和彻骨的残忍,笑着杀人从来不见血。片尾终获自由之身,来到爱人楼下却又静静走开,这份感情已被时间神化至不真实,竟无须用重逢去证明。终明了阿佳妮为何会爱DDL,MP一如既往大女人,可爱可敬

21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1.独属于那个时代的故事,老马丁首次让角色向社会屈服。2.不动声色后的暗潮汹涌,冠冕堂皇中的冷酷残忍,虚伪矫饰下的隐忍激情。3.服装与布景美若油画,摄影机近乎一刻不停地轻缓运动。4.复古的圈入式强调,及模拟歌剧院望远镜视角的摄影。5.帆船驶过夕阳下的灯塔,徒留我在记忆中勾勒你的倩影。(8.5/10)

2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那是一个男人都是戴礼帽的绅士而女人都是穿长裙的淑女的年代,那是一个行事讲究体面传统即使发乎情也得止乎礼不逾矩的年代,而现在是一个想打出“纯真”输入法最先跳出的却是“车震”的年代。

31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推荐

15.9.20 尤其喜欢最后在楼下的一段,所谓“很久以后想到你还是会记忆一阵汹涌”的感觉能被影像化成这样,无敌了。私以为本片代表了马丁心里最柔情最雅致最温和的部分,就像《巴里·林登》之于库布里克。看到片尾那行字更是一阵唏嘘,老马他爹有老马这样懂他的孩子,太幸运。

36分钟前
  • Ocap
  • 推荐

生活就象被强奸,当你无力反抗的时候,只能默默承受

41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人生就是这样,你会背负着无法向人说起的秘密终老,并且永远抓不住你最想要的东西,却无法有怨言。好难过

45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摄影与戏服美轮美奂,油画般古典安静的氛围之下是汹涌澎湃的渴望和冰冷彻骨的残酷。为原著和老马丁所折服!

47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有Winona Ryder这样的白玫瑰,还要Michelle Pfeiffer这样的红玫瑰作甚!

48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居然有人说梅有心计……?请问一下你的表姐跟你老公暧昧你心里不急吗???你会两手一摊,好,你们是真爱,我离婚成全你们???有意思。“我在信里看出你有些忧郁……”“但你来了就不一样了。”这种语言挑逗大家看不出来?就算是年轻时的朋友,也不会在表妹和表妹夫结婚之前单约自己的表妹夫吧???“他会给他的情人送黄玫瑰吗?”这句不是勾引是什么?谁是谁的情人?还有第一天收到信故意第三天回的欲擒故纵……丈夫出轨是有错在先,但自己跟众多男人闹绯闻就是正确的???还有纽伦,既然不爱梅想带着艾伦离开,还要跟梅doi生孩子?艾伦结婚前干嘛去了?无语太无语了……只能说女人才能看到女人的小心思,我和妈妈都这么认为……那些感叹真爱的,祝你们也拥有这样的表姐。

51分钟前
  • 蓝莓波子汽水
  • 较差

看似多情的少妇也曾专情,看似纯情的少女也最无情。一间书房如同囚笼,困住男人的自由。炉火旁没有出口的话,终于把爱火熄灭。他习得全部礼数,却愿跪在她脚边亲吻。她忤逆任何礼数,却能放手成全别人的幸福。可这个故事哪有人会幸福,堂皇之下百花皆枯。那天我迷信,灯塔旁的你没有回头,便辜负一生。

53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迷人的镜头语言。男主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兼假道学,光说不练的典范,他根本没有爱过他的妻子,他甚至希望她去死。也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平静度过一生。马丁的厉害之处就是把你吸入人类心灵这个公共厕所,且你走进去了还意识不到这是公共厕所,因为你也是个公共厕所,你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54分钟前
  • 柴斯卡
  • 还行

男人们的一个永恒问题:老婆和情人,你更爱哪个。慢,推进都是小说读旁白,时间跳跃有点意思。古典,主人公的行事原则包括那些世人看法,都跟那个时代有着脱离不开的联系。

58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女人分很多种,像May 那样的,会很幸福

59分钟前
  • 亲爱的我呀
  • 力荐

每當憶及她,他縂感到虛幻寧靜,宛如畫中的仕女,她象徵他所錯失的一切。

1小时前
  • 匡轶歌
  • 力荐

破配音,使劲模仿。很讨厌Michelle Pfeiffer的嘴唇很讨厌!且丑。音乐不错,片中器皿美。

1小时前
  • 彌張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