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公主

泰国剧泰国2011

主演:肯帕莎·斯莉苏卡化,Smart Krissada Pornweroj,珍妮·提恩坡苏皖,Por Tridsadee Sahawong

导演:Yuthana Lorphanpaiboon

 剧照

真假公主 剧照 NO.1真假公主 剧照 NO.2真假公主 剧照 NO.3真假公主 剧照 NO.4真假公主 剧照 NO.5真假公主 剧照 NO.6真假公主 剧照 NO.13真假公主 剧照 NO.14真假公主 剧照 NO.15真假公主 剧照 NO.16真假公主 剧照 NO.17真假公主 剧照 NO.18真假公主 剧照 NO.19真假公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6 22:24

详细剧情

在暹罗国王拉玛四世末期,Chiang Noi是个独立的小国家,位于暹罗和缅甸之间。Chiang Noi的老国王Chao Luang Machacheevit重病。他一直在等20年前在内战中失踪的Tanlawin王子。Aeyawadee公主不忍看见她的父亲受到病痛的折磨,她决定去暹罗找她的哥哥,并带他回来继续大统。 Aeyawadee公主和沉稳能干的战士AongDin以及她的女仆Tid一起离开Chiang Noi前去暹罗。公主出行的消息传到了“绿宫”皇后Nuan的耳中。她有个儿子Darbprabsatroo王子。绿宫的人得知这个消息比暹罗的人更激动,因为Aeyadee公主是Darbprabsatroo王子从小就订婚的未婚妻。他们的父母出于政治原因为他们定下婚事,虽然Aeyawadee公主和Darbprabsatroo王子从未谋面并且也不赞同这门婚事。但...

 长篇影评

 1 ) Game is Over

英格丽.褒曼,世间不可多得的女神,虽然不及《卡萨布兰卡》时的精致,却将落魄与高贵演绎的更加收放自如;Yul Brynner 光头配西装的将军,温情深藏在冷酷霸道的外表之下,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睿智,也是帅到令人窒息;记忆最深的就是影片最终那句:game is over!真真假假不重要,爱情面前,财富与荣誉如烟花一散,炫目之后,最亮的仍是天边的那颗星

 2 ) 为什么提到沙俄会那么惆怅,并相信?

片子一开头的音乐,就是恢弘的离殇,这种情绪是任何国家任何地域无法复制的。

影片的认亲辗转经历不必赘述,每每人物近距离,喷薄而来的情绪太感染人,我们都相信,安娜塔西尼亚就是回来了!

十岁开始看这部片子的,二十多年过去了,还是很感动。最近迷欧洲老珠宝,一对自称沙俄时的相框非常迷恋。现在翻出来一看,果然就是罗曼诺夫,尼古拉斯二世!我相信这是真的!

 3 ) 公主的真假

这个公主后来经过DNA的鉴定是假的,但是并不观众妨碍欣赏这出戏剧。关于褒曼的评论已经够多了,但是对于那个混了蒙古血统和吉普赛血统的伯连纳来讲,这真是他很表现个人魅力的一部戏了。虽然最终是他的暹罗国王拿了那一年的奥斯卡,可是我还是觉得冷面将军的魅力更能诱惑人心。

 4 ) 一个自称俄国公主的波兰农妇 | 佳片推荐

真假公主

真假公主 Anastasia(1956)

导演:安纳托尔·李维克 编剧:亚瑟·劳伦特斯 主演:英格丽·褒曼/尤·伯连纳/海伦·海丝

在意大利和导演罗西罗尼分手之后,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回到了让她成名的好莱坞。

第一部作品便是本片,和当红小生尤·伯连纳合演的《真假公主》。

因为一场跨国丑闻而被美国人民所唾弃的英格丽·褒曼

故事

1917年,沙皇一家惨遭处决,但关于沙皇的小女儿——安娜公主还在世的谣言却在全世界流传不已。

忽然一个精神错乱的女人在一家精神病院被俄国将军波宁发现。

她有着与公主安娜惊人相似的容貌。在波宁的调教下,“假”公主就此诞生。

然而远在丹麦的皇太后并不为之所动......

本片剧本源自马塞勒·莫雷特(Marcelle Maurette)写就的一出话剧,剧本的灵感来自安娜·安德森(Anna Anderson),她是众多安娜斯塔西娅冒名顶替者中最著名的一个。

现实生活中的公主和安娜的照片

安娜·安德森的笔迹与阿纳斯塔西娅的笔迹完全相同,医学专家发现她的耳朵和真实的阿纳斯塔西娅的耳朵有17点相似之处。

然而,在她死后,人们发现她的DNA与英国菲利普亲王的DNA并不匹配。(菲利普亲王是罗曼诺夫家族的血亲)

幕后

本片虽然是英格丽·褒曼回归好莱坞的第一部作品,然而影片完全是在欧洲制作的。

在拍摄的时候,制片人并不知道真正的安娜·安德森还活着。知道情况后,他们直接飞到了安娜在德国的家,以求获得她的许可。

这部电影为褒曼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也是她的第二座奥斯卡奖。

由阿尔弗雷德·纽曼创作的影片配乐也获得了奥斯卡原创音乐提名,并在电影上映后大受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老戏骨海伦·海斯对皇太后这一角色的精彩演绎。海斯也留下了影片最经典的一句台词:“戏结束了,回家吧!”(完)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公众号回复“ 真假公主 ”观看此片,希望大家喜欢这部电影。

- 往 期 回 顾 -

迪斯科女王教你如何吸干小鲜肉

如果将101部电影片段剪成一部电影

我只是想嫁给百万富翁而已

一个法国女工的两天一夜

我,到点下班

一部要买3张电影票才能撸完的电影

银幕历史上最奇怪的惊异奇境

用你湿润的双唇舔舐我的伤口

投稿及其他事务请至「食指君」工作邮箱

zxl512@163.com

 5 ) 真假无关紧要,冷暖存乎一心

站在这衣香鬓影、歌舞升平的浮华盛世里,铭心刻骨的,却只是那起于微末之中宿命的相遇。

---------------------------------------------------------------------

在看过的所有电影之中,《真假公主》算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了吧。电影的主角,是一对犯罪未遂的男女诈骗犯,为了骗得沙俄末代公主安娜斯塔西娅的巨额遗产,而精心设下了一个华丽&煽情的局。骗子的表演如此成功,以至于不仅蒙蔽了世人的眼睛,还奇迹般赢得了老练又孤僻的皇太后的信任,千万遗产眼看唾手可得。

然而恰在加冕和与帅气王子订婚之夜,女主角却和男主角双双携手隐退江湖,放弃金钱地位和花花世界虚荣的一切,选择去做一对无名的神仙眷侣。或许有人觉得整部电影中,两人的情感脉络不够自然,最后一刹那的怦然心动、心心相映,似乎来得有些突兀。确实,关于男女主角相爱的痕迹,导演并没有给予多少浪漫动人的展示与渲染,一切似乎尽在脉脉无语之中。而我的看法是——这部电影想诉说的主题,应该并不是爱情,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爱情,是属于俊男靓女的,而温情,属于所有人。英格丽·褒曼固然是绝对的气质美女,但一出场,她的造型却绝非艳丽公主,而只是一个失魂落魄、憔悴邋遢的流浪女子,带着迷茫哀然的神情,也并不期待被骑着白马的王子来拯救。她是一个饱受战争创伤、被残酷生活所遗弃的女子,还有点神经质和病态。而大帅哥尤尔·伯连纳初登场时也绝非手持红苹果来向公主献殷勤的英俊王子,而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满脸阴郁、气质阴沉、失去军职并受到驱逐流落异乡的前军官,陷在拮据的经济状况,带着疯狂而不可告人的阴谋,暗中接近了女主角。所以,相逢之初,一切看起来真的不甚美好。

而温暖的爱情,却悄悄地不可思议的降临在这一对貌似“不可能”的情侣身上,不仅仅滋生在两人的朝夕相处中,还滋生在惺惺相惜和相协相助里。她在他的引导下,不仅渐渐复了光彩照人的容颜,还展示出优雅的知性和过人的智识;他在她的包容里,慢慢松弛了面部的线条和释放了内心的温柔,整个人的气质也明朗和清新起来。原来,她虽然未必是真正的公主,却想必也有着不错的家世和良好的修养;原来,他不只是个阴森可怖的罪犯,更是个铁骨柔情、能歌善舞的迷人男子。他们像两块般配的玉石,可以打磨出彼此的光彩。尽管,处身于众多陌生人不信任的包围之中,经济状况也几乎濒临崩溃,而她和他对彼此的理解、宽容与支持,却让身周这黯然冷漠的一切,瞬间有了柔和馨然的辉晕。因这两人,都是心存创伤之人——因为伤过,因为痛过,所以,懂得。

这部电影从骨子里来说,既不是一部爱情电影,更不是一部罪案片,而更可以说是一部战后创伤的心灵治愈片。所以电影并没有大笔着墨于两人的浪漫桥段,却留了充足的胶片给女主角与皇太后的令人潸然的对话。这是全片的一个小高潮。因为这同样是两个受伤之人,通过彼此舔舐伤口而获得互相的慰藉。相应来说,这是一个对温情萌发的瞬间更具有表现力与象征性的显性片段,而男女主角之间温暖爱情的萌发,则相应来说是一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更为隐晦的隐性过程。一显一隐,凸显了影片的“治愈系”色彩。战争,如魔鬼般破坏了人们生活和精神家园的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是如此之哀凉深重,从内到外改变了每个人的容颜与心灵,但它终究被人和人之间的温情所战胜了。温情是亲情,也是爱情,是一切人类感情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男女主角最后的相知相恋,也就不是那么难于理解和生硬突兀了。

站在这衣香鬓影、歌舞升平的浮华盛世里,铭心刻骨的,却只是那起于微末之中宿命的相遇。
此时,你英俊,我美丽;彼时,你无名,我落魄。纵然高贵头衔、瞩目财富与俗世人众的无限艳羡,在我已是易如反掌——而我,却只为你我用温情互暖的瞬间而倾心不已。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和乱离迷人的花花世界相比,其实,温暖的人心,才是我们都需要的生存必需品。

 6 ) 光头控的诞生

那天和Selina说起尤伯连纳,哈哈哈 以为只有我是光头控~~没想到居然多年之后遇到知音,这部电影萌点太多,拘谨别扭各怀心事的两个人,孤男寡女各有目的的两个人,明明就什么都没发生却比发生了什么更性感也更让人鸡冻.果然速食年代的爱情,没有那时来得有人,而Y染色体几乎死去的现在,也再没有哪个男人能像尤伯连纳那样,来得铁血,冷峻同时高贵性感 我已经记不清是先看了这部电影,被光头的将军秒杀,还是看了速度与激情因为那年的文迪塞尔彻底沦为光头控了.只是这些年再没有见过那个男人光头的样子像他俩一样迷人,噢宁静的光头也不错

 7 ) 分析向影评,欢迎讨论

最开始这里想说,英格丽褒曼太美啦!!!

之前看过《爱德华大夫》《煤气灯下》《卡萨布兰卡》,一开始没有觉得多美,而过了好一阵子,突然很怀念她的发音、咬字、音色、停顿节奏,她讲台词好好听(不知道跟她是瑞典人有没有关系,比如她的开口音/o/发的极其圆润,显得格外优雅,ps朱莉德尔佩是法国人,她的/o/也有着此种圆润,参见爱在第二部男主送女主回家车上那段,非常明显,非常好听),于是翻出这些电影又看了一遍,才发现她美得好大气,当时还看了《东方快车谋杀案》,同样喜爱她说话,也意识到她表演的细腻。

至于《真假公主》,第一遍看时是“没有觉得多美”那阵子,而且对剧情是一知半解,最后安娜和布南私奔的结局看的我一头雾水,“他俩竟然是一对儿啊”这种感叹,后来就是喜欢上她,开始想念这部电影中的种种,翻出来看,这才看出点儿名堂了。


整部电影都由一条线串联起来——

公主身份的真假

所以中文名翻译为“真假公主”,在我看来,是把整部影片的精髓点出来了。(这句话的灵感来源于豆瓣上其他的影评,许多朋友在讨论身份的真假,有一位认为片名不妥,接下来我的观点或多或少也是受启发于豆瓣上的朋友)

那么女主安娜的公主身份到底是真是假呢?

先说说我的结论:她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是假的,不过更大可能是真的,但到最后这并不重要了。

可能是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她的身形、相貌、伤疤都符合(黄头发可能是因为营养不良,发色变浅了)

2.年龄符合

3.面对不礼貌时有公主的高姿态

4.害怕黑暗的地窖,触发回忆:士兵带他们到地窖枪杀

5.知道家族内部的梗

如认出了母亲的仆人,且知道昵称叫nini,知道凯特林大帝叫菲姬,知道自己的昵称叫玛琳嘉雅。

6.害怕时咳嗽

其实当安娜和祖母相认时,作为观众已经几乎可以认定,她就是公主Anatasia,可是祖母又说“如果你是假的千万别告诉我”,以及到记者采访那里,有人说她是安娜克利夫,真假矛盾又出现了,细细回想又发觉——

可能是假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天生黄头发并非红头发

2.她精神错乱,可能因极其相似的外形多次被人利用,试图训练成公主来拿遗产,导致记忆错乱,她虽然自信为公主,但并不可信,这能引申出第三点

3.她所知道的家族内部梗,或许是从布南那得知,或许不是,但即使不是,也可能是之前训练里知道的,并非她自己本来就知道

4.伤疤来源可能是布加勒斯特火车爆炸,并非革命

5.所有相似都可能是惊人的巧合罢了

6.公主是怎么逃出来的?

更大可能是真的,是因为,如果只是巧合,真的太惊人了。但不做DNA鉴定就不能确定真假。

到最后这并不重要,是从安娜和布南那段经典吵架开始,后面的主要问题其实就转变成了——爱的真假,这个爱有爱情的爱和亲情的爱


爱情的爱

先得说说安娜和布南的感情戏,真是很隐晦了,但确实很甜。

我跟朋友聊这个剧情的时候,她说:这不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吗?

我感觉是有点,布南好凶,安娜还确实吃这一套,但在我看来有火花的那几段里,布南还是很温柔的——

1.布南教安娜弹吉他

2.布南连哄带拽教安娜跳舞

3.安娜要走时争吵后布南吻了安娜的手背(看到有影评说这是行礼,承认安娜是公主,但就是很暧昧啊)

4.在去哥本哈根的火车上安娜拿护照身份开玩笑,问布南你的上一任夫人呢?厌倦她了吗?布南就笑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写出来怎么这么好笑,其实也挺暧昧的)

5.安娜和保罗王子接吻后,布南来请公主回去

6.安娜喝醉睡着后,布南给安娜关灯

还有同伙人问布南婚事是不是真的,布南扭头就走了

以及那段经典吵架,直接引出了爱情真假的讨论——

安娜和布南:

安娜:我好久没见你了。
布南:想死我了?
安娜:我确实想你。
布南:皇太后还是保罗不让你见我?
安娜:你可曾想过我不需要听命于人。
布南:是你不想见我,为什么?
安娜:我觉得最好不见。
布南:结婚的事是真的?
安娜:是你跟我说过我和保罗多年前有婚约。
布南:你太把皇家义务当回事了。(“别结婚”的傲娇说法)
安娜:你是指自立,现在木偶自己牵木偶线了。(也很傲娇,在说自己不是任人摆布的木偶)
布南:幼稚,你一向沉溺于任人摆布。
安娜:不是“人”,是“你”。(安娜不是在说自己喜欢被布南摆布,而是在指责布南,没其他人摆布我,就是你一直想控制我,安娜并不喜欢这一点)
布南:胡说(他听出指责了,证明了我对上一句的分析)
安娜:是吗?是你把我推给保罗,现在又跟他作对,为什么?(“快说你爱我”的傲娇说法)你是害怕他会有控制权吗?(“你是你嫉妒他吗?”,这时所说的控制欲,已经类似爱情的占有欲了,所以这个问句也是在试探布南的心意)
布南:控制什么?(装听不懂)
安娜:我,钱。
布南:我不在乎钱。(“我只在乎你”)
安娜:你是心烦我可能是安娜克利夫?(“你所说的我是指我的身份?”)
布南:我不在乎你的名字,我在乎你是谁(“我爱的是你本人,不是你的身份”),我心烦的是你变了。
安娜:我变了?
布南:对,一开始你只想知道你的身世,你说你只求这点。你现在是安娜公主,取代躺在墓里的真公主。(布南的这段指责也很有意思,其实他就是想安娜别继续当公主就不用嫁给保罗王子了)
安娜:你非要老是怨恨、嘲笑吗?(“你个pure vodka”)
布南:嘲笑谁?你的臣民?你的家族?他们根本不在乎你,他们不管谁是公主,有钱有势就行了,即使真的公主已经死了埋葬了。(pure vodka speaking)
安娜:你一个月前可没说这些,那时你只想利用我,还打着为了我的名义,现在我喜欢当公主了。
布南:去喜欢,去当公主,去当皇室成员嫁给不配的继承人。

布南不满的是安娜要嫁给别人(在和皇太后对话时说出了真话),他已经爱上安娜了,但吵到底也没说出自己的心迹,这就是“对别人很简单的事对我来说不可能”的例子,真是pure vodka,吵架就顾着撒气了,却没意识到其实一句表白就够了。然后安娜和保罗跳舞时,给了布南三个镜头,他看起来很生气哈哈哈哈哈哈哈,两个正面一个背影,镜头都是一点点没有太多,但是很够了。

这是真的一部分,那么假的一部分呢?

安娜和保罗:

安娜:你怎么知道我不是安娜克利夫?
保罗:别开玩笑了。
安娜:我是认真的。
保罗: 你今晚故意举止奇怪。
安娜:你怎么知道安娜克利夫是什么举止?
保罗:我知道你的举止,我只在乎你。
安娜:真心话?
保罗:当然。
安娜:那我们今晚就宣布订婚。
保罗:求之不得。
安娜:保罗王子和安娜克利夫小姐订婚,你会这样宣布吗?
保罗:当然不会,因为这不是真的。
安娜:如果我没有头衔、遗产呢?
保罗:我知道你的身份,没有这个如果。
安娜:万一我没得到钱呢?或是没这心意?
保罗:不可能,你会得到的。能轻易富有为什么要贫穷。
安娜:穷人只有一个优势,有人爱他们的时候,他们知道别人爱的是他们自己。

两段对比下来,很讽刺,布南没说他爱安娜,甚至一直冷嘲热讽的,却能从他的嘴炮里读出他的爱,而保罗说“我只在乎你”“求之不得”,也盖不住他看上的是安娜的头衔和遗产的本质。而安娜的这句话,

The poor have only one advantage; they know when they are loved for themselves.

就是在说保罗不是真正的爱她,在剧情中就引出了后面安娜和祖母的对话了,也就到了下一个要讨论的问题——

亲情的爱

皇太后在和布南的对话里明白了他的心意,于是在和安娜的对话中,就是在试探安娜的心意,试探她爱不爱保罗,爱的是不是布南。

有个小细节还是想提一下,皇太后让李文堡去看着布南,不让他离开休息室,李文堡似乎已经看出皇太后在干什么了,最后留安娜和布南在休息室,还和皇太后禀报说,那位先生不是一个人在等了,其实是已经知道皇太后默许他们私奔,这句禀报是在说任务完成,像甄嬛传里的苏培盛一样,非常通透啊。

试探的结果就不言自明啦

于是皇太后面临一个选择,帮安娜还是不帮安娜。

不帮安娜,意味着孙女要嫁给自己不爱的人。

帮安娜,意味着取消婚约,和布南结婚,说实话,也不是不行,不知道影片为什么不采用这种,可能因为贵族有贵族的规矩吧,也就是明面上结婚是行不通的,只能让安娜和布南私奔,私奔也意味着,这真真假假的孙女,明面上不能再是真的了,也就是那句“戏演完了,都回家去吧”,而她到底是不是真的公主,对于观众而言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她已经得到了真正的爱,而对于皇太后而言,我认为她就是把安娜当成了亲孙女来爱,希望她得到真正的爱和幸福,在这种意义上,身份真假于她而言也不重要了,所以皇太后性格强硬又柔情,这个角色塑造得很好。

看到一个说法是,如果安娜是真公主,皇太后肯定不会放她走,我就想问,放安娜和布南私奔难道就是永生不见吗?


写在最后

写剧评的过程中才发现,木偶的比喻也是贯穿全片的,就是女主自我的成长,这个比较没什么好多说的,就不说了。

这部电影剧情推进非常完美,一点儿不拖沓,怪不得我第一遍没看懂。

还想说李文堡的仪态真的绝绝!!!保罗王子去找皇太后劝她见安娜一面被赶出来后,皇太后传李文堡,李文堡从站起来到进门到站定,仪态好看极了。

btw我很讨厌那些没把握整部作品大意,就只挑里面几句看起来很有深意的漂亮话来夸的影评。

 8 ) 《Anastasia》:是真还是假?傻傻分不清楚

      1915年,斯德哥尔摩的弗雷德和加斯特斯·褒曼夫妇张开双臂迎接他们美丽的女儿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为她起名Ingrid Bergman,与时年两岁的瑞典公主同名。影片一开始就是悲怆忧伤、旋律简单的戏剧化音乐,打出主演大大的名字,再配上壮丽的节日气氛,反差强烈。
      对于逃亡、流落在外的王族来说,昔日的权力、荣耀全都灰飞湮灭、不复存在了,留下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就只有财富了。为了这财富,那个刚从精神病院逃出来、走投无路的落魄女子将要被冒充作公主去领取赏金;为了这财富,骗子们绞尽了脑汁向她灌输公主的每一处生活细节、夜以继日地训练,全然不顾她的健康状况;为了这笔财富,沙皇的遗老遗少们得以重拾往日的权威和优越感,审视、评鉴却又蔑视她。她受不了没有尊严的鉴定,她说“穷人只有一个好处——他们知道如何自爱。”终于,需要偏安于丹麦的祖母皇太后出面甄别她的真伪了。“相认”那场戏是全剧的高潮。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包袱”——谁都知道皇太后最终一定会接受安娜,可我们无法预测她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契机、以哪种方式接受自己的孙女;谁都知道导演在吊我们的胃口,可我们心甘情愿充当上钩的鱼。安娜用什么来证明自己?外貌?世上不乏相似之人。言谈举止?可以训练模仿。皇室的生活细节?可以搜寻资料博闻强记。不为人知的秘事?世上少有探听不到的秘密,更何况皇室成员的秘密。不接受就是不接受,任凭什么解释都是矫情和无耻。好在安娜看穿了祖母冷若冰霜的外表下脆弱的心,她倔强、强硬又满含深情的诉说催人泪下,终于融化了坚冰,在那一轮又一轮的拒绝几乎要令我们失去希望与耐性的时候,影片恰到好处地显现出了转机。
      其实在历史上,公主的生死一直也是一个谜,谁也无法判断公主到底香魂归于何处。在这个故事里,皇太后是相信公主真实身份的,她放公主走也是出于慈爱,希望她得到真正的幸福。而公主和布宁,他们都为了真正的爱情放弃了即将到手的荣华富贵,而在此之前这些荣华富贵正是布宁千辛万苦为皇家找公主的动力,这就是这部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老演员Helen Hayes塑造的皇太后形象相当出彩,把封闭、孤寂、固执、严厉和慈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她抱着褒曼说如果她是假的请千万不要告诉自己,那种患得患失令人心酸。她是充满感情的祖母,却不乏皇太后的威严与明智,她清楚自己身边是一群弄臣,不卑不亢地应对着一切变故。她对自己的孙女说:“没人能怪我与亡灵一起生活,但是你就应享有女性同等的幸福。李文堡说舞厅是当年的风光再现,她真无知,时代在进步,玛琳嘉雅,我们要跟上时代,否则就要跟过去的虫子为伍了。我代表过去,我喜欢,过去是美好的,现在充斥着冷漠与疏离。将来?……幸好我不用去烦恼。但是你不同,你要掌握自己的将来。”Yul Brynner扮演的布宁将军正如褒曼在剧中所描绘的那样:像伏特加,快捷、强硬、敏锐。我开始很不喜欢他的光头扮相,可细想起来却最接近沙俄遗将的感觉。只是我并不喜欢安娜最后的归宿:布宁爱上安娜是人之常情——她是一个美丽迷人的女人,然而从始至终布宁并没有对安娜表现出深厚的情意,我也看不出安娜爱上他的理由。虽然爱并不需要理由。确实,他最终放弃了即将到手的财富,我却看不出那是因为爱情还是出于良心发现,影片似乎只是为了公主有个王子相伴才安排了这样的结局。然而,在这样一个温情、简单的故事中谁还会去苛责它呢?
      除此之外,皇太后的侍女李文堡男爵夫人也非常不错,演员将这个可爱的老处女演绎得活灵活现。最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剧本不落俗套:它通过很多细节证明落魄女子正是安娜公主,却又设置了重重悬念作势要推翻这个事实。影片开始前的字幕里就有这样的句子:“她若是果真没死,只有她知道本片故事的真假。”而结尾,当安娜与布宁双双失踪,需要给新闻界一个交代时,皇太后幽默地说她要告诉记者们“戏演完了,回家去吧!”这真是妙趣横生,受到暗示的观众不觉莞尔。
      从《门克桥的伯爵》到《卡萨布兰卡》,从《煤气灯下》到《爱德华大夫》,从《美人计》到《圣女贞德》,从《真假公主》到《东方快车谋杀案》,直至最后的《秋天奏鸣曲》,正如“清纯”专为奥黛丽·赫本而设的一样,“高贵”这个形容词也非英格丽·褒曼莫属。在褒曼身上奇妙地融合了两种特质:一方面她雍容、高贵、丰腴、典雅、端丽难言,像全世界的王后;一方面她又率真、质朴、亲切、淳厚活泼自在,全然是位北欧农妇。事实证明褒曼本人就是一个极度率性而为的人。她有过三次婚姻、四个子女,她追求起爱情来完全听凭感觉指引。她不在乎周遭的议论、不顾及选择是否正确,为此付出了饱受绯闻困扰、险些葬送了前程的代价。然而在谈起自己的一生时,褒曼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对此我非常感激。我想当个演员,而且很轻松地就有机会成为演员,还总能得到好角色。我从来没有挨过饿,我再也没有其它奢望,所以,我非常幸福!”
      俄国安娜公主的故事是20世纪最大的谜之一。俄国大革命时罗曼诺夫王室一家被集体枪杀,六岁的安娜究竟跟家人同时丧生,还是被救出(或逃出)。十多年后,巴黎疯人院走出一名酷似安娜的女子,来自俄国的前军官希望她冒充安娜,以继承巨额家产。但她又好像就是真的安娜。Ingrid Bergman自认为《真假公主》是自己演技最出众的影片。《真假公主》创作之初,导演Litvak曾经设想的结局是,安娜公主说服波宁将军留下来参加庆祝的舞会,在舞会上,皇太后宣布公主将与波宁将军订婚,于是公主和波宁将军留在哥本哈根陪伴着皇太后过着团圆幸福的生活。显然,这个原先设想的结局比屏幕上真正的结局更加皆大欢喜。后来,Litvak看了Helen Hayes的试镜,领悟到皇太后是旧时代的象征,不会突然开明到公然宣布承认公主与波宁将军的订婚,于是把结局修改成了公主与将军在皇太后的默认下逃走,而皇太后向出席舞会的众多贵族宣布,“戏演完了,都回家去吧。”这句双关句立即成了电影史上一句经典台词。

 短评

原为祖孙相认互诉一段感动,不想被萌生的爱情搞乱阵脚、破坏节奏,显得虚假,这样的爱情至高论真是无聊,费尽心机打造公主,结果却为不着边际的感情私奔,太弱了!老太太气场一流,褒曼相形见绌。

1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星星是給Yul Brynner的……如果沒有他整部片我看不下去。

15分钟前
  • 侯二六
  • 推荐

这世界上唯一的Ingrid Bergman!!

18分钟前
  • freeup
  • 推荐

小时候看完全没整明白是怎么回事,就以为是讲 identification,再看一遍发现,其实尤伯连纳和英格丽褒曼这对玩的是高段位SM

22分钟前
  • The 星星
  • 推荐

苍天啊我第一次觉的你还有演技

24分钟前
  • 了花
  • 推荐

好帅的光头...这很有设计感的剧情、台词难免显得俗套别扭,但褒曼演得真好,力挽狂澜可以用她身上,结尾一个王朝黄粱一梦的滋味也收得不错。真真假假,我知道她的孤独不是一场表演,而到最后只希望她的梦成真

29分钟前
  • SundanceKid🌈
  • 推荐

光头将军亮了。。。

33分钟前
  • donchen
  • 还行

美女很美,剧情已经记不清了。

38分钟前
  • 随喜
  • 推荐

我终于知道Karen为何要化名Anastasia Beaverhausen了。

42分钟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还行

难忘那世上最帅的光头

44分钟前
  • 春分
  • 力荐

伯连纳太像比克大魔王了受不了

49分钟前
  • 137710
  • 还行

伯连纳的光头啊,大爱!

50分钟前
  • 不过如此
  • 推荐

相认那段真是精彩极了 每一句台词都是那么有韵味。光头将军好帅

53分钟前
  • momo
  • 力荐

老电影就是这么有味!对话的措辞太美了!

54分钟前
  • 花河马马-hippo
  • 推荐

光头影帝的经典大作

57分钟前
  • 雪地里的稻草人
  • 推荐

8错8错,开头有点冗长以及无聊,后面渐入佳境

1小时前
  • Fei
  • 推荐

相当闷骚,阴谋与爱情的天平摇摆不定,随着观众的心里轨迹,最后落叶一把,伤怀无尽,跳不出老式的麻雀变凤恋故巢的超现实主题

1小时前
  • 彩虹几度
  • 还行

原来尤 伯连纳这么迷人

1小时前
  • Maya夜航西飞
  • 推荐

高贵可以培养 爱情让人舍弃高贵

1小时前
  • 香水瓶
  • 推荐

Bergman和Helen Hayes那场认亲的对手戏简直是教科书式的经典,两个人的表演进退交迭精彩绝伦,无论过去多少年,提到这部电影我最先想到的都是这场戏。

1小时前
  • _D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