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圣手

犯罪片美国2017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  米歇尔·菲佛  汉克·阿扎利亚  克里斯汀·康奈利  亚历桑德罗·尼沃拉  莉莉·拉贝  内森·达罗  凯瑟琳·纳杜奇  凯利·奥科  迈克尔·A.戈尔杰  克莱姆·张  迈克尔·卡斯洛夫  波特兰·赫尔米奇  阿曼达·沃伦  杰弗里·坎特尔  玛尔塔·米兰斯  马科·查卡  索菲·冯·海索博格  斯蒂芬·考特尔  

导演:巴瑞·莱文森

播放地址

 剧照

欺诈圣手 剧照 NO.1欺诈圣手 剧照 NO.2欺诈圣手 剧照 NO.3欺诈圣手 剧照 NO.4欺诈圣手 剧照 NO.5欺诈圣手 剧照 NO.6欺诈圣手 剧照 NO.13欺诈圣手 剧照 NO.14欺诈圣手 剧照 NO.15欺诈圣手 剧照 NO.16欺诈圣手 剧照 NO.17欺诈圣手 剧照 NO.18欺诈圣手 剧照 NO.19欺诈圣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6 22:26

详细剧情

电影以美国历史上最大庞氏骗局(金字塔骗局、非法集资)为背景,讲述了金融巨鳄、前纳斯达克主席麦道夫如何玩了一把庞氏骗局。

 长篇影评

 1 ) 麦道夫的同犯,是整个社会

麦道夫欺诈了500亿金

为什么不呢?

影片中有一幕是这样的:记者再三追问麦道夫导致他有些恼怒,于是他反问了一句”我是反社会人格吗?“ 接着就是长达5秒的留白。

影片中的基调全然便是批判麦道夫,有很多幕展现出了人们痛苦的脸庞,试图展示一个金融恶魔的存在。但是,恶魔究竟是谁?大量的下位资金被融入到基金中去,庞氏骗局总有着一个又一个的人们加入进来。那么,他骗来的钱究竟交给谁了?

既得利益者们。资本持有者们。或者说是那些投资人们。

可以说,不是他选择了投资者,是投资者选择了他。不是他欺骗了社会,是社会选择性的被他欺骗。

人们对于钱总有很奇怪的看法,其实从影片中就可以发现,麦道夫根本不在乎钱,他在乎的是他的名誉和成就,是他的声誉。欺诈起始于一次十亿美金的亏损,之后愈演愈烈。因为他的名声之大,声望之高,所以人们选择他。市场上有那么多同等的、更高利润、或者同比利润的产品,为什么人们不去选择那些?因为对他的全然相信。

人们在金钱面前早已失去了理智,为什么家破人亡?因为欲望太大。人们越来越贪婪,希望通过一种方式来获得稳定的高收益,不劳而获的思维贯穿在每一个人身上,每一个人都想分一杯羹,把自己的全部身家投入进去。没有任何人对他产生过怀疑,麦道夫即是规则的制定者也是游戏规则者。他对于规则再清楚不过,所以他嘲笑规则,玩弄规则。

其实他说的没有错,在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社会需要一个人站出来当恶人,承担所有人的责骂,质问,羞辱。麦道夫所欺诈的无非只是华尔街金融风暴亏损的百分之一,在08年的金融风暴中,上万亿美金凭空蒸发,为什么人们从来就不在乎这件事情?认为它只是正常的经济规律?

金融无非是一个更大的庞氏骗局罢了。

麦道夫终究没有上法庭受到公审,因为他的投资者里面有摩根大通、瑞士银行、以及一系列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精英,最富裕的人们。如果他被公审而牵扯出这些人来,岂不是可笑?岂不是在质疑整个国际金融系统?

什么是社会?什么是金钱?什么是欲望?

我们是否能够真正的识别金钱的作用?我们是否是一个正常的人?我们的欲望真的有想象中那么小吗?

我表示怀疑。

人们对自己总是怜悯的,当遇到问题时总会下意识把责任推给他人,这非常可笑。无非是承担不了责任罢了。自己有欲望,但是无法通过现有的努力去实现,然后另辟蹊径,寻找一个更加简单、更加便利的方法,然后有盈利的时候感到开心快乐,在一切消失之后感到痛苦不堪。这难道不可笑吗?每一个人,每一个受害者都参与进去了,每一个受害者都伪装成一副无辜的模样去博取同情。每一个人似乎都被麦道夫表面的权威所欺骗,就连金融证券检查所的人拿着最关键的证据也无动于衷。

“看起来真实的东西往往比真实更真实。“

每一个受害者都是伪善的。他们无比精致,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的模样,博取社会的同情,成为操纵话题的大多数人,成为能够引起社会共鸣的大多数人,然后把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上。这个社会,两极分化严重,需要这么一个人,来成为罪人,成为恶魔,来承担这些苦难,来消磨人民对自己劳动生活厌恶的情感。

如果,我是说如果。他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着自己稳定的产业,那么即便手里的流动资金一分不剩他们也有办法存续下去。他们持有自己的房产、汽车、一切,失去的只是流动资金,他们绝对有着重头再来的能力,或是延续生活的能力。

这部电影,仿佛一遍又一遍的质问着我:”真正的受害者是谁?“

如果庞氏骗局能够延续下去,那么或许麦道夫的把戏能够延续直至永远。并且每一个人都对他心存感激,每一个人都感激能够加入他的基金,每一个人都在感激被骗。

实在可笑,简直荒诞,就连律师的证词也是挑出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个例来进行辩驳,整个社会被情绪控制着,所有人都活在被欺骗的虚假情感之中。没有一个人从法律出发,没有一个人站在公正的角度对他进行审判。

他们仿佛忘记了一件事情,是他们选择被欺诈,而不是欺诈选择了他们,这是双方同意的欺诈,是你情我愿的交易。

犹记得前几个月多个网络金融平台跑路,无数人变成了受害者。

这非常可笑,银行4%的利息满足不了他们,所以她们选择15% 甚至30%的高利润。平台上写的明明白白,金融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但是他们仍然选择了加入。平台破裂之后,他们口中诉说着无尽的辩解词,来为自己开脱,来诉说自己的悔恨。但是做出选择的是他们,没有任何人逼迫他们。

人们渴望高收益,却不愿意承担高风险,这是极度可笑的。

你想要铤而走险,而风险发生了你却不愿意接受,这是一种幼稚的表现。

你加入金融的游戏,你想要靠不劳而获博得更好的生活,这是一种无比荒诞的想法。

泡沫破碎,眼前只剩下虚无的时候,你开始反抗,开始诉求正义,却怎么也没有回忆起自己享受高额利息时刻的欢喜。

不依靠自己,而想依靠他人,依靠运气,依靠机遇,渴望天上掉馅饼。这是人类的原罪——贪婪。直至最后,不是人们操控着金钱,是金钱操控着人们。

贪婪,操控着人们。

或许我的想法是反社会的,

但是,

什么是社会?

什么是真实?

他虽然进行了欺诈,但是不要忘记,人们同时也选择了他。

 2 ) 人之初,性本恶

关于金融骗局什么的没看懂,但看出了人性的恶……两个儿子完全没有主见,自私自利,一个8岁的女孩在爷爷艰难的时候问那样的问题难道不是嘲笑?正常的父亲都会有工作艰难的时候的发泄一下。而整个家族都在他的庇佑下想反抗都不敢反抗,待他落败了,原形毕露。大儿子自杀,活该,人家不理你没人联系你就自杀?你确定不是自己心理太脆弱?唯一让我看到人性的美好的就是麻麻的妹妹在被他们家骗了倾家荡产之后仍然愿意收留她。而麻麻却为了能跟儿子们联系放弃了养她五十年的老公,不管不顾,我相信她不是觉得她老公有罪,恨他到不去联系,只是为了让自己余下的生活更美好。至于主角,我完全不懂金融,我只看到了所有人因为金钱而露出的丑恶嘴脸。

 3 ) 现代金融体系就是最大的庞氏骗局

目前世界上所有法币都是部分准备金体系。部分准备金体系是如何运作的,用简单例子就能说明白:

法律规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
小明存100元进银行A,银行A只需保留20%,即20元,可放贷金额80元。
银行A将80元贷款给银行B,银行B只需保留80元的20%即16元,剩余64元贷款给银行C
如此往复,在20%准备金率下,100元实际资产可最多对应500元债务。某日小明家里有事急用钱,到银行A要求取回100元。可银行A账上只有20元,只能违约。

有人要问:不对啊,现实生活中去银行取钱只要不是大额,都可以马上取出的。

没错。但那是因为社会上绝大部分现金类资产平日都趟在银行账户上,叫作沉淀资金。顺着上面例子来说,就是小明、小赵、小钱、小孙、小李五个人都分别在银行A存了100元,银行A贷出其中400元,保留100元。当小明取100元的时候,银行A就够钱还了。

假如小明、小赵、小钱、小孙、小李同时来取钱呢?

显然,银行A必然违约。

实际上,在部分准备金体系下,只要你去银行取出所有资金,银行必然要挪用别人的钱来还你的钱,就像这电影中的情节一样,典型的拆东墙补西墙。

“拆东墙补西墙”不是用来描述庞氏骗局的吗?

部分准备金体系就是一个绝大部分参与者都不会要求全部变现的庞氏骗局。

有人会质疑,所有人同时取现的概率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纯属杞人忧天。

的确,跟电影中的庞氏骗局一样,只要绝大部分参与者都不要求全部变现,骗局就不会破产。只不过,骗局破产的概率可能远比大家想象的高。有个专门的名词描述这种现象,叫做bank run。Wiki上有个条目叫List of bank runs。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妨读读这篇文章。

然而,部分准备金的问题远不止于庞氏骗局。

第一,部分准备金体系违背了财产权自然法的基本原则:一物无二主。简单说,一个东西不能既是你的,同时也是我的。

继续说例子。

银行A未经小明同意,擅自把100元借给了银行B,银行B就获得了这100元的使用权。与此同时,小明也认为自己拥有这100元的使用权。毕竟在小明看来,钱当然还是自己的钱,只是放在银行而已,取出和转账应该都不受限制才对。于是,奇怪的情况出现了:小明和银行B对这100元同时拥有使用权。

关键解读:小明认为银行A只是代管,但从法律上说这是借贷。

在部分准备金体系下,通过模糊处理借贷关系和代管关系,出借权得以进行链式传导,导致多方对同一笔资金同时拥有使用权。

使用权是所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请问,这100元的所有权还属于小明吗?

既是,也不是。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

产权不清会带来什么问题,不展开讨论。

第二,在部分准备金体系下,债务扩张不可避免,最后导致整个经济都建立在债务扩张的基础之上。经济周期和债务周期高度重叠,并且债务周期会极大的加剧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

放眼望去,这就是全球各国经济的历史和现实。

以熨平经济周期的巨大波动为借口,政府和央行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控制权。

然而就像电影里一样,一旦出现挤兑,所有人全都要完蛋。

 4 ) 如果在中国,家属会怎样?

一、现在国内许多人投资人不是不知道风险,只是贪心,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接了最后一棒。昧心钱该挣也得挣。

二、如果在中国,估计家属会继续过好日子,只不过低调一些。留几套房子就吃喝不愁了。查出了这么多贪官,也没听说谁的子女自杀了。

三、高手会安全逃离,比如让梦想窒息的那位。比如红通中未落网的那些人。

 5 ) 中国正有大量的此类骗局!

2017年元月, 一个接着一个P2P平台宣布逾期,所谓的逾期,慢慢的就变成了跑路, 一个月几十家平台,没人管,这些网贷没出事前是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官员站台宣传. 出了事后就是非法集资,后果自负! 金融乱象,一地鸡毛! 根源就在于对骗子们根本就没有惩罚力度!甚至是包庇!!
珠宝E贷,创利投,理财团,同江金融,君享金融(浙江光大),稳银在线,小宝金服,岁意讯,宏鑫宝,来财街,聪明投,奶瓶理财,蓝金所....还有好多!!.记住这些邪恶的名字!

 6 ) 金融诈骗

距离2008年经济危机过去十年了,麦道夫的庞氏骗局在这次危机中是我听说的唯一一个被抓到的并且受到了惩罚的案例。如果不是经济大潮退下去,他这块礁石什么时候能够浮出来还是个未知数。

麦道夫诚然是个骗子,他承认了所有对他的有罪指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似乎又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同样是投资人,那些大投行的倒台并没有影响那些经纪人的收入,难道这不是一种诈骗行为吗?

电影并没有描写麦道夫风生水起的时候,没有描写他欺诈的手段,而是从经济危机开始写起,重点是他和他的客户,他的投资者,他的家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对他的关注。

电影前一段,当经济出现问题时,他的客户,他的交易员不断的提示着情况正在恶化,但他也毫无办法,毕竟他做出的是虚假承诺,但他并没有惊慌,他的表现甚至还吸引了他老婆介绍自己姐姐向他这里投资。当他坚定的回答 没有问题 时,他的家人一点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家挺正面临崩溃。正如他在后来的辩护中所说,他极力把家人隔离在交易之外,他知道这些是非法的。

当他终于崩溃东窗事发时,麦道夫承受了巨大压力,他接受了法庭的指控,无数受害者在法庭上对他进行控诉,使得他的罪孽极其深重,可谓罪大恶极。最终他被判150年监禁,并拍卖了他名下的所有的财产。这一切他都承受了,面无表情的接受了一切。随着他进监狱,另一段故事便展开了。

因为他认罪,那些受骗的人就要向他讨债,而他进了监狱,于是舆论的矛头便指向了他想保护的家人。他的两个儿子带着自己的家庭远离了他们,甚至他妻子的电话都不接。电影中,老太太在电话里诉说着自己对孩子孙子孙女的思念,这些人围坐在电话机旁,听着老太太的诉说,但没有谁去拿起电话。这种亲人的离别是痛苦的,近在咫尺,却各在天涯。明明是至亲,却形同陌路。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他们依然在舆论的漩涡里挣扎,结果闹的大儿子夫妻分居,最终他承受不住舆论压力,在家中自杀,留下了不到两岁的儿子,麦道夫妻子在接受了永远不和麦道夫来往的条件之后,能够和已经痪了淋巴癌的二儿子交流沟通的权利。不久之后,二儿子也因为淋巴癌去世。因此,老太太也不再原谅麦道夫,虽然二儿子已经不在了,但她依然不接麦道夫从监狱里打来的电话。

舆论是残忍的。他在监狱中,得到了大儿子的死讯,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发泄着对麦道夫的痛恨。他儿子的岳父在电视节目中,诅咒麦道夫在吃饭的时候看到他儿子悬挂在空中的晃来晃去的袜子。世间的恨也许没有能够超过的了。这在电视节目中的愤怒,也许会让麦道夫的受害者感到欣慰,虽然他们因此破产,在大街的垃圾桶里翻找着食物。

麦道夫经历了辉煌,达到了顶峰,但很快经历了众叛亲离,妻离子别的痛苦,经历了两次丧子之痛,最终失去妻子的爱,将孤独的在监狱中的警卫的严密保护下渡过余生。

人生福祸转换,实在只是在一念之间。

但那些真正造成经济危机的金融骗子们又怎么样了呢?他们什么事情也没有!甚至还拿到了自己全额的佣金,利用法律,全身而退。无数人因此失业破产,陷入贫困,这对这些职业经理人来说会有什么影响吗?

什么也不会有!他们会在合适的机会回来,寻找着下一批牺牲者。

整个电影两小时四十多分钟,德尼罗表演的主角沉着,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正是他擅长的角色。他的两个儿子演得也是中规中矩,大儿子的善良,软弱,小儿子的愤怒,都演得比较到位。豆瓣低分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也许是不够刺激。不过,连丧两子,又被爱妻抛弃,自己独自面对一百四十年的监禁,还不够刺激,那些破产的的投资者不得不去翻垃圾度日,还不够刺激吗?

也许电影里表现的对骗子有些宽容,似乎有很多同情的成分,但这不是人性吗?兔死狐悲的人性啊。

 7 ) 没有说清楚的骗局

庞氏骗局存在快100年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庞氏骗局成为融资的三种方式之一,各种包装庞氏骗局的技巧也应运而生,传销,FF造车,蛋壳都是典型的故事。庞氏骗局的受害者也包含了普通民众和资本机构,无论是谁,其初衷都是贪心和逐利。伯尼的骗局有很多的高明之处,比如他履历的背书,不夸张的回报率等,而在影片中只从他被儿子揭发后开始叙述,描写了他本人,家人面对的生活变化,而没有讲述他炮制骗局的经过,我认为是影片不够吸引人的原因。

 短评

麦道夫:他们没有那么正直,又不愿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6分钟前
  • 可风
  • 还行

我不是坏人,我只是利用了人性的贪婪,一张张照片和一个个故事放在你的面前,我不是坏人,我保护了我的家庭,妻离子亡,我不是坏人,我跟杀人犯不一样!不一样……吗?

10分钟前
  • mark
  • 还行

哇萨比抓马

12分钟前
  • Sofie
  • 还行

有点长

15分钟前
  • Poo
  • 还行

几百亿,庞氏,这片子除了噱头啥都没了。

18分钟前
  • 宅拾叁
  • 较差

拍的相当无趣

19分钟前
  • 厦门雷少
  • 还行

带着伪纪录片味道的电视电影,剧本一般,如此传奇人物显着太无趣了

21分钟前
  • 西决
  • 较差

妻离子散。乌合之众(政府监管缺失、媒体造神、人性贪婪)。

25分钟前
  • yezzi
  • 推荐

6.5分。无疑,这并不是我想看的那部片子。我原本以为会是一部类似《骗中骗》或者《天才雷普利》那样充满机锋和智慧的电影,结果却是那么平铺直叙。当然,从故事的完整性上来看是还挺完整的,但还是缺乏高潮,太过无聊。 当然,德尼罗表现还是不错的。

30分钟前
  • Riobluemoon
  • 还行

没有偏重欺诈过程,而是着重笔墨描写麦道夫诈骗被揭发后给家人带来的影响,没想到两子都先他而去,难道这就是报应?其实看起来是很具有同情色彩的,不过联想实际情况,诈骗不造成直接人身伤害却可能使被欺诈人因巨额财产损失而失去家人甚至自杀。影片节奏不错,气氛也很灰色。大力推荐,告诫家人勿受骗

33分钟前
  • 瑶瑶
  • 力荐

如果只是将大多数人的钱,搜集到少数人的账户里,然后以这些钱进行投资或者其他事宜,当然还有维护运营的开支、管理层的高薪等等......对不起,这和银行有什么本质区别?哦! 前者没有存准金,和背书,会倒!后者,不会!

35分钟前
  • 老羊
  • 力荐

把这几年的HBO电影当【学习机会】:不太计较拍得怎么样,倒借由每部去补充和阅读对涉及到的话题的更多信息。所以像一个很好的“引子”--电影对家庭成员的刻画做得不错:经历了丧子之痛,切割一切的Ruth;思考自己是否被值得同情的兄弟俩。如果没有德尼罗,整个片子还会垮掉一半,无功无过。

38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型似做得极佳,商业艺术手法... 极其专业细致的。具体关注的是Madoff家庭内部的各种纠葛。4星推荐

43分钟前
  • bugz
  • 推荐

前纳斯达克主席伯纳德 麦道夫一手开创的价值650亿美元的庞氏骗局,最终的结果是150年的监禁和仅仅15亿美元的追款。想想中国国内的金融市场中还有多少徒子徒孙在翻云覆雨吧。。。

47分钟前
  • 夏季的天空
  • 推荐

学过的case,然而看完这部冗长无比的片并没有对这个人理解更多,也许psychopath的定义就是无能与人类情感互通吧,这点上Bernie倒无疑非常符合。

49分钟前
  • Lycidas
  • 还行

三星半。HBO电视电影,请来《雨人》导演坐镇,非常忠于事实的翻拍,包括之后两个儿子的死都并非虚构。整体波澜不惊,对于骗局本身并没有过多着墨,反而是亲情戏占了很大篇幅,小儿子的那句“My dad is dead to me”大概是所有亲人心里共同的声音。德尼罗终于又正常发挥了一次。

51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挺好看的,详细评论再另说吧,我家HBO这个卡。。。

54分钟前
  • Eve-L
  • 力荐

感觉中间洗个茶具回来,对剧情都没有任何影响……一个那么牛逼的人,竟然被拍的这么无趣,也是没谁了。导演除了知道炫耀自己会拍电影之外,真的毫无建树

58分钟前
  • 猫语猫寻
  • 较差

挺好的题材和演员阵容,结果片子主题不明,这么有话题性和挖掘性的题材,几乎拍砸了,编导必须背锅

1小时前
  • 思考的猫
  • 还行

麦道夫认罪都不认错

1小时前
  • Page_Chen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