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云山传奇

剧情片内地1981

主演:施建岚,王馥荔,石维坚,洪学敏,仲星火

导演:谢晋

 剧照

天云山传奇 剧照 NO.1天云山传奇 剧照 NO.2天云山传奇 剧照 NO.3天云山传奇 剧照 NO.4天云山传奇 剧照 NO.5天云山传奇 剧照 NO.6天云山传奇 剧照 NO.13天云山传奇 剧照 NO.14天云山传奇 剧照 NO.15天云山传奇 剧照 NO.16天云山传奇 剧照 NO.17天云山传奇 剧照 NO.18天云山传奇 剧照 NO.19天云山传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9

详细剧情

1978年冬天,年轻姑娘周瑜贞向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宋薇讲起她在天云山的奇遇。她去寻找20年前关于天云山区的规划书,却见到一个叫罗群的马车夫,是个至今没有平反的

 长篇影评

 1 ) 《天云山传奇》观后

天河娱乐广场这一周都在中午12点半放映谢晋的电影,每天一部,应该是纪念谢晋的一种方式。因为不是纯商业操作,所以票价也很低,每场仅仅10元。昨天在《南方都市报》看到这个消息,正好今天是《天云山传奇》,于是二人同行,不愿走路,就坐了一站地铁,直达天娱广场负一层。
原以为没有什么人会看,没想到我们差不多12点35到的时候,竟然已经已经卖完。准备败兴而归,只见旁边一个大约二十多岁的女孩在跟卖票员说,她昨天就来了,也因为迟到没有看到。或许是被她的诚意打动,人家就指点她上楼去,我和妻也就跟着她。原来是去七楼办公室,办公室的那个年轻人极为和气,马上就带我们下楼,安排给我们加座。在加座的时候,他还一边歉意地跟我说,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看这种片子,所以才选了一个较小的厅。的确,谁会想到将近三十年前的片子会有如此多的人来追看呢?其实来看的人大都是像我们这样有一把年纪的人,而且还有年纪很大的老人家。不过,也有像那个女孩那样的年轻人。
电影刚开始,我们的加座都在墙边,一溜。我最后一个,还是一个下坡,需要仰头、探着头才能看到,但是,丝毫没有影响我看的兴致。
现在的电影院,与过去我经常看电影的时候相比,设备先进了很多。记得小时候,没有什么娱乐的,最大的娱乐就是全家一起到电影院看电影。晚上吃完饭,就带好一家要吃的炒瓜子,边走边说笑着,去电影院。夏天蚊子多,还顺便折下路边的柳枝,用来赶蚊子。到了那个很大却很破旧的电影院,都已经是人山人海。那时只有这样的娱乐,所有人家几乎都一样。所以,我虽然不是一个电影迷,后来更不是,但那时的老电影,却几乎很少有没看过的。那时的影院,永远是欢声笑语,瓜子则是从头嗑到尾。散场的时候,人们兴奋地交流着感想,留在影院里的,则是厚厚一层的瓜子皮儿。我那时爱看打仗的片子,什么《上甘岭》、《小花》、《东进序曲》、《南征北战》之类的,看过的小孩给那些没看过的讲,活灵活现的,具体到每一个细节。等那些孩子看完回来,又会谈论他们记得的细节。
或许是那时留下的后遗症吧,虽然对于意识形态的东西极为反感,但还是喜欢看这类的战争片。或许,是因为那里面有属于少年时代的印记和味道。
扯远了,还是回到谢晋的这部片子。罗群和宋薇都是烈士遗孤,他们一同到天云山参加建设,彼此相爱。单位原先的领导吴遥是个严厉的、假正经的干部,也是一个单身汉。他高升之后,罗群成了单位的政委。但吴遥对于罗群深得人心,颇为怀恨,又暗中很喜欢宋薇。在1957年反右的时候,罗群直率、敢言,吴遥借故把罗群打成右派,借着组织的帮助,逼迫宋薇给罗群写绝交信。最终吴遥、宋薇在上级的撮合下结婚。而宋薇的好友冯晴岚却是一个坚强的女孩子,他为罗群的正直和遭遇而感到不平,最后宁愿忤逆上级的意思,也要和罗群在一个山村相守。文革十年,罗群因为不断的反思和写作,被打成反革命,备尝艰辛,晴岚则因为无休止的心灵和肉体的折磨,身体全部毁掉,时常在上课的时候晕倒。文革结束,吴遥和宋薇也从牛棚被解放出来,成为地位颇高的干部,而罗群却还是一个干杂活的苦力,还在不停地思考和写作。晴岚则不断地给上级写申诉信,要求给罗群平反。但这些申诉材料都被吴遥悄悄地压下。宋薇在接到晴岚一封长长的对于十九年遭遇的信后,了解了真相,最后与吴遥发生冲突,并在他人的帮助下,把罗群的事情向上级汇报,罗群的著作也引起了政府内部的关注。吴、宋离婚,晴岚去世,罗群复出。宋薇到天云山去祭拜晴岚,却觉得无颜面对生者与死者。故事结束。
今天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时代的潮流和错误常常可以掩盖很多的个人责任,但谢晋在此的处理还是非常细腻的,没有把悲剧简单地归罪于时代,而是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丑恶的一面,比如吴遥处于嫉妒、争夺女人乃至感到威胁,除掉罗群。一切冠冕堂皇的言论都不过是借口而已。
我叙述的太粗略了,整个故事看得我们都忍不住掉了眼泪,为了晴岚这个善良、正直和坚忍的女性,同时也为他们在苦难中甜蜜的相濡以沫的感情。原以为那个时代的故事,已经感动不了我们这些见过了不少新鲜玩意儿、也自以为很有人文色彩的人了,但是,那个苦难的时代的苦楚,却是我们永远无法真切感知的。因此,还是感到今天简单地谈论人道主义这样的话题,似乎还是很容易流于轻浮和形式化。
原来,老故事还能感动我们那久已麻木的心灵。
应该说,中国电影在那个时代还很难改变一些思想和形式上的制约,但那个时代的电影人对于建国以后的人祸的反思是真诚而深刻的。可惜的是,伤痕电影(或者说反思)并没有持续很久。这其间自然有社会生活不可能总是停留在过去,人们为新的生活前景和观念所吸引的一面,但不能不说宣传机器在有意识地控制这种反思。最近这十几年里,我们已经很少看到对于1949年到1978年连续不断的政治风潮、社会动荡的反思,凡是涉及到那个时代的影视作品,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一种怀旧的、娱乐的幻化。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等。我始终都有一种感觉,这样的变化其中不能忽略执政者的意图,反思的彻底,会给政权的合法性带来威胁。
不过,谢晋的电影,我总觉得有一个很大问题,就是跨度太大。时间跨度常常会造成选角儿的困难,选择年轻的、年纪偏大的,都很难胜任,比如王馥荔在这里饰演年轻的宋薇,明显让人有做作之感,也完全没有台词里所说的“太年轻”的感觉。到了八十年代末,他老人家的《最后的贵族》就更让人不忍卒观。潘虹那时大概已经有四十多岁了,还要强扮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女孩,真是把我恶心够呛。后来想起谢晋,其他的《小花》、《芙蓉镇》反倒很少想起,最多就记住的是《最后的贵族》。看来还是太苛求他人了,其实今天看《天云山传奇》,还是很有收获。
真没想到,老故事还能感动我们。虽然已经不能再重新回到少年对于电影的感觉。以后连续几天还会有的。我记得的,就是26日还有《芙蓉镇》,如果有时间,还是会去看。不过这回要早些去。

 2 ) 看电影《天云山传奇》有感

仍旧为传统的东方人伦故事结构,以家庭悲剧来展现一种自上而下的政治教化。仍旧延续着进步电影运动的传统。影片的展开与情节的推动,开始用女主的视角来作为讲述主体进行,而非直接用大段解说词表达,有进步性。影片有通过直接的对比,人物的视角交叉来进行导演意识的表达,如二主不断呼喊着男主的名字,画面表现为男主转头看着镜头,似乎男主能听见女主的呼唤,似乎两人的心灵交流在继续。影片仍旧是自上而下的政治意识的宣传的产物。同时,令人欣喜的是,影片用了声音转场,当路人告诉上帝视角,男主的名字时,画面立刻转接到女二回忆着呼叫男主的名字。同时,影片还通过塑造男主的隐秘性而增强悬疑,吸引人继续看下去。影片未完全摆脱戏剧与文学的影响,演员戏剧化表演与影片开头大段内心独白。也展现了时代在变,我们的思想也应该随之改变的意识,上帝视角说我们要突破,人与人之间不要有太多戒备,虽然上帝视角与女主第一次见面。上帝视角也参与到叙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通过有意识的镜头去表现人物感情,如桌前酒杯不断碰撞,呯呯呯的声音使女主感到心烦意乱。与《舞台姐妹》《红色娘子军》一样,都是女主的姐妹或女性朋友来辅助展开叙事。罗生门叙事,女主的客观叙事,女二与男主分手的回忆叙事。把握观众心理的大众化叙事,与弱化的影像表现。影片仍旧呈现出的中华民族的脆弱精神特质——阴柔之美。

 3 ) 过去的不会重来,抛弃包袱向前看

影片结尾谢晋导演的升华令我念念不忘,宋薇在二十年后重上天云山,她似乎是想挽回当年的爱情和友情,但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冯晴岚已经不在人世了,而罗群也被平反昭雪,恢复了工作,并且好像找到了新的伴侣。终于宋薇没有鼓起勇气和罗群见面,而是悄悄的躲了起来……或许善良的冯晴岚根本就没有怪过宋薇,可如果宋薇与罗群再次见面,罗群会原谅她吗?就算罗群原谅了她,她还能和罗群在一起吗?我们不得而知。我个人认为,于情于理罗群原谅宋薇很容易,但还和她交往在一起很困难。爱情就是这样,一旦错过就不在。任何事物只有等到失去了 才知道弥足珍贵。反右,文革那个疯狂年代,颠倒了黑白,泯灭了人性,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撕的粉碎。虽然冯晴岚品德高尚,人格伟大,但我们不可能要求那个时候千千万万像宋薇一样的弱女子都立场坚定不移,不畏淫威。毕竟她们也是极左路线的牺牲品。谢晋导演正是看透想通了这些,他才会在影片末尾呼吁当时正处于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时期的人们:不管过去怎样,都抛去历史包袱,吸取经验教训,团结一致向前看!过去的不会重来,失去的一切也不可能挽回,一个国家一个党也好,一个家庭一个人也罢,对过往的伤心苦痛我们要铭记在心,但不是纠缠不放,更别幻想挽回损失,因为还有更大的事业等着我们去做;还有更大的梦想等着我们去实现;还有更美好的未来在向我们招手!

 4 ) 应该看一看

并不是什么传奇,而是一段历史的悲剧而已,撇开政治不谈,而最让我感动的是悲剧下冯晴岚对罗群那真挚不移的爱情,文革大背景下,人人都会趋利避害(第一女主角就是这样),只有冯晴岚往“火坑”里跳,直至死亡,这样的女子才是让人肃然起敬的。第一遍看这个电影还是在大学,当时只觉得中国当时的政治开放程度、那样的电影制度下竟然还有这样的电影,对大的、错误的历史环境下普通人的身存与爱情及政治反思),也开始逐渐了解谢晋导演,后又陆续看了《牧马人》和《芙蓉镇》也没太喜欢,最喜欢的还是这部。虽然《高山下的花环》还没看,但个人觉得吴贻弓的电影要比谢晋的好。

 5 ) 很庆幸我看到了这部电影

       上周日去电影博物馆参观公益影展时,恰巧放的是这部电影。在这之前,我都没有听说过,而当我第一眼看到《天云山传奇》这个名字的时候,尤其是传奇两个字给我的联想是:难道是老的武侠片?眼前似乎都浮现出狄龙演的旧式武侠片的场景。而谜底随着电影的开始也很快揭晓,原来是讲旧社会文革时期的故事。
    我满怀期待地看完了这部电影,而电影不仅没有让我失望,反而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原来旧电影也有这么有思想这么触动人心且发人深省的电影啊。
    无论从思想上、内容上还是精神上来说,这部电影都是无懈可击的。人物形象性格相当丰满,演员演得也很到位,有革命、有思想、有小人物在特定时代里的感情、命运,充满了人文关怀和人性的光辉,我被深深地打动了。虽然是老片子,但它对于人性的探讨、思想的启蒙直至今日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很庆幸,我看到了这样一部优秀的影片,这弥补了我观影的一块空白。看着如今中国电影层出不穷的烂片,本来已经对中国电影比较失望的我这次终于又重拾了不少信心。。
    一直以来,中国人都讲究中庸之道,在中国更多的是跟随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和凡事喜欢从众的人。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从小没有培养起自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另一方面,中国还比较穷,对于基本的物质生活还没有保障好,谈何精神生活呢?政治里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对于一个没有独立思想和精神世界的人而言,即使自己心里隐约觉得这样做不对,但安全是第一位的,为了不让自己被孤立、陷入生活困境,只能紧紧跟随和依附别人、组织、集体或社会,一步步丧失自己的底线。事实上,学会保护自己没有错,但如果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那就很可怕了。这不仅对于个人,而且对于集体甚至于民族都有深远的意义。
    如果硬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那就是说话腔调有些做作,画面有些杂点,毕竟是老电影,1981年的,但瑕不掩玉。

 6 ) 站在冯晴岚的墓前

没看过,现在看了,被严重打动了。
我决定给它五星力荐。在被严重打动的我看来,这部电影无懈可击。时代印迹以及政治话题从来不是文艺作品的桎梏,不是问题。这部电影的成功再次讲了一个道理:就是真诚是多么地稀缺和重要。我一点儿不怀疑当年这部电影主创人员的真诚度,虽然从今天看来,那种真诚等同于傻逼的执着,但绝非左粪的顽固——这是一部有教养的电影,是一部提倡教养的作品,它是反流氓主义的,左粪与此背道而驰——总之,这种真诚已经被这个时代彻底埋掉了,不知道以后是否还会出现。
从戏剧原理上讲,这部电影的戏剧冲突及其安排非常严谨,堪称典范。震撼力源于悲剧。即便“好人得救”的明媚结尾也无法冲淡悲剧的沉痛感。矫情了说,恰恰是一种对比式的强化,即结尾强化了悲剧。从现代意识来看,它的悲剧意味更为浓烈,那就是电影中那群真诚的傻逼完全是一架吃人机器上的螺丝钉,他们的一切美德都是为了实现做螺丝钉的愿望。还有什么比这一点更悲剧的?这是这个民族的悲剧。当然,至于这点,是我们现在的引申,与电影关系不大。
冯晴岚这个角色才是第一主角,绝对不是王馥荔,后者只是叙事者。冯晴岚是人类历史上的道德美人。虽然他们并不存活于现实,但正如梁祝的极端爱情那样让我们传诵千古而永远仰望。她不是天生的道德美人,她是肮脏人世中通过学习、修炼或成长而与世决绝的圣女。她们唯有死路一条,她们通过死亡嘲讽肮脏人世的同时,也净化了后者。如果这世上真有这样的女人,她若能向我投来一瞥,我会自我了结,无须她亲自动手。也就是说,圣女或圣徒在经传中的形象,照耀的仍然是现实悲剧。还有什么悲剧比梁祝化为蝴蝶那样更让人悲伤?!
如果在1981年,我会在报纸上写个影评说,男主角如果由王心刚扮演,效果会更好。可惜三十年过去了,它成为了不被提及的历史,日见萎缩。
啊,亲爱的冯晴岚,你的墓被抹平了没,你的墓真的有吗?

 7 ) 生活比电影残酷多了

标题并不陌生,《天堂电影院》里,Alfredo跟Toto说了差不多的一句话。

小青说今天也算很特别的经历,我想了想,特别倒不在于旁边年逾七十的老者问我:你们怎么会想来看这个片子啊(《天云山传奇》)。不等回答,他说来看看也好,了解下那个陌生的时代。

特别是指放映中间出现了问题,一位老者气得暴跳如雷,边骂边准备离场。嘴里大声念叨自己是还没平反的右派(?),这个片子就应该年年放、天天放,他今天特地来看,不想居然如此扫兴。后来他被其他中老年观众劝下,放映也好了,于是继续观看。

周围的观众跟现在的影迷一样,哪怕是第四、第五配角的演员都能念得出名字,讲解一番。老马说天云山的爱情太动人了,这点我并不反对,尤其是风雪归家的一段。这种煽情方式看起来也不高明,同时对全片大量的闪回、推拉强调和画外音旁白,只能归结为比较老派。那些忍俊不禁的名词新解和无奈笑场,令自己都觉得太不严肃了。

看完离席时,右派老人边说边哭,55万右派……自己儿子死去时都没能见上一眼……阿共还需要做太多的事情……然后,又是其他人围了上去,安慰他。想想啊,阿共这些旧账真是翻不来,何况现在钳得还越来越紧。50年过去如此,20年前的呢。从说话的气派和年近80的岁数来看,利用Google搜索并不难查出他是哪位据理论争的右派老人。

生活比电影残酷多了,尤其是面对谢晋作品好人有好报的结尾惯例。如果你对比之前20年的电影,它在80年代来看已经做得不错了。这是一种讨好,会得到观众的支持也能够引起足够的共鸣。对于电影导演来说,那确实是一个幸福的时代。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1505332/

 短评

重温《天云山传奇》,无论叙事、剪辑、声画关系、视点和镜头设计,都体现出谢晋的大师级水平。尤其倾斜式摄影构图对强化人物内心情景的运用,让人不仅联想到伊利亚.卡赞的《伊甸园之东》,难怪谢晋的电影能被广泛的世界观众所认可。宋薇这个随波逐流的人,正是谢晋自我忏悔的折射。【资料馆14.7.16】

8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谢晋真的是一代大师,从《芙蓉镇》到《天云山传奇》,拍伤痕文学完全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而且,摄影方面也是极好的,镜头的运用和画面的衔接都恰到好处。时代的悲剧,人生的无奈,咿咿呀呀。历史如镜,观之可以知得失。

12分钟前
  • 方枪枪
  • 力荐

说真话,做好人,办实事。面临政治风暴, 或者说面临真正的考验时,人将展现出真正的本性。片刻的软弱在葬送他人生活的同时,也会将自己青年时代的本心完全摧毁。一开始还有“雕刻”人物的嫌疑,随着影片的发展,剧作与视听不断对人物进行打磨,以至于“塑像”到最后栩栩如生了。最难能可贵的是摆脱了二元对立,转而挖掘人物的复杂性。在这个意义上,对党员干部的刻画超越了对所谓正面人物的书写。通过“反思三部曲”,谢晋成为中国影坛绝无仅有的对文革做出如此系统而深刻的反思的导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拍至《芙蓉镇》,他的史观与艺术表现力均抵达巅峰,人物彻底挣脱“卖惨”之嫌,而以强大的生命力与苦难抗衡。所有人都应该了解那段历史——为了不重蹈覆辙,也为了重蹈覆辙时能坚定地站在善的一边。

17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谢晋往往能够准确地把握历史洪流的前进方向,转变自己的创作思路,在电影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找到富有弹性的平衡点,这使得他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并拥有旺盛的创作活力(贯穿“第三代”和“第四代”)。他绝不是投机主义者,而是一个有胆识、能审时度势的弄潮儿。作为“反思”三部曲之首,本片透过三位女性的视角,完整地展示了“反右”活动前后人物的命运与生活图景,带有浓烈的悲剧色彩。尽管演员的台词存在着反生活化、反常理化等问题,但却真实突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谢晋打上了别样的作者印记。选择通过一部政治伦理剧来回望那十年,现在看来确实一个大胆而高明的决定。

22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独裁者的淫威之下,天下之大莫不是他的后宫,芸芸众生都不得不千方百计乃至互相倾轧放弃人性讨他宠幸,煌煌上下五千年,罗群少,甄嬛多。独夫、愚民,从来少不得对方。从来奢谈各种理想信仰宗教,却没有人,有尊严有自由的人。推拉镜头组甚是惊艳。

24分钟前
  • 生·人
  • 推荐

那个年代的人动作应该就是这么夸张吧 看了谢晋模式再看电影 依然被煽情一把

26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推荐

个人的给予敌不过时代的横夺

30分钟前
  • 鸡头井。
  • 还行

就算不是关于文革反思影片,这部影片也具有它的普世价值。关于人的选择问题。宋薇因为现实问题放弃了罗群,而晴岚因为精神世界的共鸣选择了罗群。这太有普遍意义了。但是罗群就是先会对养眼的宋薇动心,最终才知道真正应该欣赏的是晴岚的内心。这跟现在的年轻人是对物质投降还是停留在精神世界多么一致

35分钟前
  • 式微
  • 推荐

厌烦那些用今天审美趣味口吻评价影片表演夸张的文艺青年们。三部曲的精神内核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我觉得这便可以称之为巨著了。正如雨果在《悲惨世界》里所说的:只要世界上还有愚昧和无知,它的价值就永远不会被失去。

39分钟前
  • qckf2001
  • 力荐

在七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末两个时间段穿插,通过三个女性的视角去拼凑出一段天云山哀史。解放前,有种迫害叫地主阶级的剥削;后来,有种迫害叫反右派夸大化;现在,有种迫害叫做996的福报。在掌权者话语中的理论永远正确,固执的理想主义者却总是不合时宜。影像中也不动声色地记录了1978年时官僚阶级的特权生活,可以住别墅、有佣人、坐专属轿车、听外国音乐,

44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有些人后退了,反对革命了。为什么呢?作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社会主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合作化时党内就有人反对,批资产阶级法权他们有反感。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毛泽东。除去拍摄年代1980年的主旋律(歌颂实际掌权者,抹黑掌权者的对手),此片神作。完美刻画了什么叫官僚主义,什么叫形左实右。论证了wg的必要性,并隐晦揭露了破坏wg者所使用的手段。

48分钟前
  • 两个司令部
  • 力荐

谢晋伤痕文学式的反思三部曲,光影没问题,煽情多,略生硬,演技最好是仲星火,演正面反面人物都是栩栩如生。东方电影频道修复画质还不错!这样的片子、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时代不能细说、细想,想了就会以为片中的人都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希望历史悲剧不要重来!

5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28年过去了,这部影片中对话的节奏腔调和对一些问题的表达已经不太符合当下的观影习惯和审美需求,但无疑这部电影蕴涵着某些永恒的潜质,也有着对曾经的那个时代的某种解释。 资料馆2014.7.16.7pm 开头的女声引入颇似《小城之春》,宋薇、晴岚视角的戏份大抵相等,对人物使用各类褒贬修辞。

53分钟前
  • xīn
  • 推荐

siff11。放到现在肯定是作天作地的台词,但从那时的人儿口中讲出却没有丝毫尴尬。那个时代真的可怖,吞噬了无数可贵的青春和热血。可以作为党的教育片了,没有过分打造其高大全的形象,也痛斥了曾经走过的弯路,还顺带讽刺了体制内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关键主题依旧是积极向上的,高明。

54分钟前
  • 芋头
  • 推荐

重看谢晋,内心不平静。一是感慨纯真朴实的时代不再。二是感念其发自肺腑的不讳直言,伤痕反思钻心入骨。三是钦佩他在情节剧上的处理手法,深入浅出的策略运用自如。既能照顾普罗大众口味的商业意识,又有文学性意识流的作者风格,二者并施,功底了得。四是有灵魂的电影,耐时间考验。

58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之前奇爱博士将《天云山传奇》里的吴遥和《芙蓉镇》里的李国香并提过,说这是“理解中国式悲剧历史循环运转的关键所在”,这句话很有洞见,但还应该再补充,吴遥自己是不够的,还要加上宋薇,甚至加上罗群,才可以更充分地解码。

1小时前
  • 荔榛
  • 推荐

意识流与双重结构尝试,命运悲剧英雄,文革反思道德批判,“怯弱的调和”。谢晋自身矛盾体现,伦理喻示、家道主义、戏剧传奇相结合的以家庭为核心的政治伦理片的一脉传承。男权主义下的雪地板车

1小时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1980年的作品,从时间上来看,谢晋导演是一直憋了10几年,20几年后,政策一放松,立刻就推出的作品。其实片中的一些对话,呐喊,在今天仍然有人不停的在喊,官僚主义,那个秘书那种左右权衡,揣摩领导心思的做法不还是到处都在吗!不同的是,干部们不仅有特权,而且还有了大量的金钱。

1小时前
  • Sabrina
  • 力荐

谢晋真是威武啊~在反思影片却被政治口号吞没完全失去声音的八十年代,谢晋不厌繁琐将每个沉痛的画面展现,且看王馥荔冷的不屑,仲星火恨之入骨的愚。颂后有余音,今生向谁问?

1小时前
  • bird
  • 力荐

小说一般但影像化后的效果放大无数倍。谢晋简直中国斯科塞斯。技术上推拉摇移绝不消停闪回jump cut和still shot又大玩新浪潮。内容上将心比心。看似苦情情节剧。政治正确宣传片。又何尝不是自己亲历的往事回顾。可惜资料馆修复版的音效简直太烂降噪降得有点过导致充耳皆是机械音。

1小时前
  • 好样的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