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乾隆

大陆剧中国台湾1991

主演:郑少秋  赵雅芝  江淑娜  周庭坤  张庭  

导演:范秀明

 剧照

戏说乾隆 剧照 NO.1戏说乾隆 剧照 NO.2戏说乾隆 剧照 NO.3戏说乾隆 剧照 NO.4戏说乾隆 剧照 NO.5戏说乾隆 剧照 NO.6戏说乾隆 剧照 NO.13戏说乾隆 剧照 NO.14戏说乾隆 剧照 NO.15戏说乾隆 剧照 NO.16戏说乾隆 剧照 NO.17戏说乾隆 剧照 NO.18戏说乾隆 剧照 NO.19戏说乾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00:41

详细剧情

三次出行,三段邂逅,三段传奇。以戏说的形式描述了乾隆皇帝(郑少秋 饰)微服出行过程中,遇到的奇景奇事,从诗情画意的江南到神秘的西滇,结识朋友,偶遇佳人,趣事不断。或是纵情山水,或是身处险境,或愉悦或失落。在这过程中,体会皇帝的得意与失意,取与舍。  故事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江南除霸》、《西滇风云》和《宫闱情变》。三段故事的女主角性格各不相同,一个是盐帮帮主程淮秀(赵雅芝 饰);一个是欲向乾隆讨杀父血债的侠女沈芳;还有一个是江南刺绣女金无箴。在河山间,在惊险事件里,穿插着乾隆与这三位女子的感情纠葛。本片自开播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被誉为十大经典港台剧之一。

 长篇影评

 1 ) 《戏说乾隆》:90年代荧幕CP多如恒河沙数,但谁能经典过郑少秋赵雅芝?

上个世纪90年代,大小荧幕的经典CP不胜枚举,但若要说起最深入人心、令人难忘的古装CP,郑少秋赵雅芝当之无愧。

1992年,两人主演的言情武侠剧《戏说乾隆》在大陆播出,一时间风靡全国,引起广泛的收视热潮。这不仅是两岸三地合拍剧的典范之作,而且还开启了“戏说”历史剧的先河。该剧以气势恢宏的时代背景,极富魅力的文学语言,精彩绝伦的武打场面,展现了乾隆三次微服出巡,体察民情,整肃贪官,以及同三位民间女子动人的爱情故事,同时寄娱乐于历史,以嬉笑怒骂的口吻和浪漫文艺的笔调再现全新的帝王形象。

自此,“戏说”历史剧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清宫戏遍地开花。《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同类电视剧多次推新收视率,给广大观众和影视创作者带来强烈冲击。作为一种天马行空任由想象的自由文化形态,“戏说”剧渐渐成为历史剧的重要分支,其影响力直到今日仍不容小觑。而郑少秋最初塑造的乾隆,其风流皇帝形象也成为约定俗成的文化符号。

倜傥的郑少秋,可算作美男界的鼻祖。无论楚留香还是乾隆,风雅的古装戏,翩翩浊世公子,数十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他仪态端庄、面容清俊、站姿挺拔、气质潇洒,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而一双多情侠客的桃花眼,注定一生要背负情债累累。有人说他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最好诠释,更盛赞其长相可以打破审美年龄壁垒。尤为难得的是,在他身上有一种中年男人罕见的浪漫气质,少了世俗的烟火气,让人暂时忘却柴米油盐,满心诗情画意。半个世纪叱咤风云,无论豆蔻年华的小姑娘还是徐娘半老的阿姨,几乎都无一例外为之倾倒。

早年郑少秋确实靠颜值打天下,但是能够打下TVB半壁江山,也绝非仅仅靠颜值。

郑少秋适合出演大人物,盗帅和皇帝个个不同凡响,有侠气,更有贵气。玉树临风,器宇轩昂,宜古宜今,只要站在那里,就是一副盛世气象。

但是气质太盛的演员,风采往往会掩盖丰富的内在和精湛的演技。漂亮得不像实力派,终身难以甩掉偶像的包袱。

其实,他本系出名门,是不折不扣的全能型艺人,而且颇下苦功,严于律己,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堪称华语影视圈楷模。楚留香和乾隆,观众总会以为那是本色演出,他演的不过是郑少秋自己。但是不要忘记,他还是丁蟹和谢文武,这两个人物足以证明演技。

今年,郑少秋已经70岁,但古稀之年依旧俊朗挺拔,一张过马路的动图刷爆社交媒体。面容隽秀宛如仿宋体钢笔字帖,仪表体态秒杀一众当红男星。这样的演员就算是花瓶,也是价值连城真材实料的古董级花瓶。

郑少秋的最佳拍档是极具东方古典美的不老女神赵雅芝,她演绎的诸多角色,如白素贞、冯程程等,都颇为经典。

作为最受瞩目的荧幕情侣,到底是演技出众还是戏假情真,他们戏里戏外扑朔迷离的感情一度被传为佳话。无论是楚留香和苏蓉蓉,还是四爷和程淮秀、沈芳、金无箴,两人并肩而立,男才女貌,无不惊艳,堪称璧人,深受观众喜爱。

在《戏说乾隆》中,这位被“戏说”最多次的皇帝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文韬武略,侠骨柔情。虽生在帝王家,却不甘寂寞,骨子里有一颗古龙笔下的天涯浪子心。万人之上的天子,任是一朝权在手,苍生尽在掌握,后宫佳丽三千,却更乐于纵情山林草莽,寻觅人生意义。化名四爷微服出巡,一把折扇行走江湖,看皇宫外面的花花世界。走最艰难的路途,斗最凶狠的仇敌,爱最烈性的女子。

多情而不滥情,风流而不下流。 一出帝王戏,可以拍得如此性感,又如此感性。

但你若以为它只讲男欢女爱风花雪月那就错了,它还讲政务,讲时势,讲官僚,讲江湖,讲民情。谋略与权术,都寄予在看似不经意的谈情说爱、插科打诨中。

一部电视剧,三个单元,三组故事,三位女主。最令人心疼担忧、放心不下、难以割舍的,不是英姿飒爽的盐帮帮主程淮秀,也不是婉约清丽的江南绣女金无箴,而是性格刚烈、自以为独立强大到不需要任何男人的复仇女神沈芳。

程淮秀可以将与乾隆相濡以沫的往事珍藏心底,然后坦荡荡地相忘于江湖;金无箴可以与岑九过着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的生活,不再理睬俗世烦扰;只有沈芳,最后满脸泪痕弃剑而逃,巨大的仇恨与深沉的爱意拧成一个死结。

沈芳常着一身忧郁的紫色,脸上淡漠得没有任何表情。童年悲剧和原生家庭不幸,让她严重缺失安全感。她武功高强,遗世独立,但内心世界却压抑自卑,时刻如履薄冰,脆弱到不堪一击。她表面上几乎没有软肋,时刻披着刀枪不入的盔甲,和煦的阳光也无法照进心灵。她与乾隆父仇不共戴天,褪去女性特有的温情,只剩下文字狱后满门抄斩之恨。当她踏上荆棘丛生布满鲜血的复仇路,简直看得观众心惊胆寒。

剧中乾隆与沈芳偶然相遇,一个不识愁滋味,一个恨海苦无边。他试图救赎她的心,但沈芳半生活在血债血偿的执念里,眼中无时无刻不燃烧着仇恨火焰,无法与往事和解,坦然面对内心。即使男主角放马让她一剑刺过来,让她知道这个世界不止有恨,还有人爱着她;她最后仍然选择与情人在泪水中永诀,从此生生世世,天各一方,再不相见。

本剧可以称奇的是,三位女主都是重义轻情、拿得起放得下的女中丈夫。江湖儿女,至情至性,敢爱敢恨,甚至都有点波伏娃的气质。她们的女性意识都很强,男人不能成为她们的主宰,就连俊逸潇洒、文武双全又痴心一片的皇帝也不例外。她们忠于自我,思想独立,意志自由,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只听从内心的声音,遵循身体的欲望。

她们拒绝屈从于礼法桎梏,不做愚蠢幼稚的女人,每人都拥有一方与众不同的天地,这样自由奔放的灵魂在古装剧中实属罕见。听惯三贞九烈的老故事,很少有女人能够不为儿女私情所困,说出如此胸襟磊落、气场强大的话。

恒河沙数的女子,没有人和她们相似。难怪她们一走后,皇帝的生活都变得没意思。

既可以生死相许高高提起,也可以淡然一笑轻轻放下,不管清朝是否真有这般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90年代初期的影视作品能够表现出如此前卫的现代意识,都极为难得。这也是《戏说乾隆》的先锋性。

铁打的四爷,流水的红颜。《戏说乾隆》之后,还在上演续集。

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剧中乾隆的寻芳史,既是一笔糊涂账,也是一把辛酸泪。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到头来,每位佳人都不过是滚滚红尘中的匆匆过客,最后只剩下空荡荡的紫禁城中独自徘徊的身影。

天若有情天亦老。

都道是高高在上的天子,看到剧终,我却只见得一个万般寂寞的中年男人。

作者介绍:稻麦青花,生于北京,文艺学硕士,专栏作者,喜欢看书看电影看世界。也许你说我只是个梦想家,我却相信有天你会被感动。

本文发布于个人原创微信公众号:稻麦青花(daomaiqinghua)。欢迎关注!

 2 ) 相忘于天涯

《戏说乾隆—西滇风云》

我不得不承认,在戏说乾隆这部戏的女主角里面低估了沈芳,以至于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正式的重温过这个单元。和程淮秀从小在草莽中历练不同,沈芳是一个兼具了小女儿性情和大女主性格的形象,她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江湖儿女,一个被迫闯荡江湖的孤女。

沈芳的性格倔强而刚烈,从小就有反抗精神,圣旨到了她都敢高喊“不服”,在那个女子三从四德的时代,这样的女孩子有多么的难得。家庭的熏陶和文化的修养也让她对男权主义有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三从四德就是统治者愚弄百姓的工具,她更向往民风自由甚至是男女平等的社会,这个格局就上升的有点高了。她曾提到过她亲眼见到父母的鹣鲽情深,由她对男女地位的观点可以看出,她的父母必定是举案齐眉的,可以想见沈父是一位多么尊重女性的开明父亲,也允许女儿可以通读古今典籍而无所顾虑。片中那段最经典的对白,是四爷问沈芳的婚姻观,沈芳性格中的桀骜不驯在这里展现到了极致,她说“做官的不嫁,皇帝不嫁,商人不嫁,读书的也不嫁”,原因种种。四爷摇头苦笑,不知道世间是否有能驾驭她这样奇女子的男人。

但是沈芳的性格有断层,有割裂,因为她的人生是由两段完全不同的境遇组成的,前一段是书香世家的闺秀,学的是诗书礼义,她的见识她的眼界她的人生观也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虽是女子却性格桀骜。后一段则是颠沛流离,苦大仇深,尝尽了人间百苦,这一段更加深了她性格的刚烈,甚至有点偏激了。然而对她影响最深的是父亲因文字狱冤死,她没有逆来顺受,也没有怨恨命运的不公,而是直指最高统治者的昏庸,她聪明而又清醒。

但是换个角度,她倔强刚烈的内心却也是柔弱的,从小被父母家人宠在手心上,没吃过半点苦,一夜之间家破人亡,她从云端跌入泥土,刚强的性格纵然支撑她走过了那些至暗时光,可她仍然想到过死,为父报仇成了她心里唯一的念想,这也应该是她能活下来唯一的精神支柱。

片中有一个桥段非常打动我,沈芳在听到热河行宫里那个孩子口中说出的“连累”二字时,猛然醒悟,报仇成了她的执念,自己的命在所不惜,可是和她有关的人呢,于他有恩的人呢,她好像从未想过。于是当晚,借着酒劲,她终于一诉衷肠,下定了决心虽要报仇,也绝不能连累恩人。这让我忽然悲从中来,她到底还是一个人,即使摆脱了曾经的苦难,也再回不到从前,就算是杀了乾隆,父母也不能再生。可是沈芳的确聪明,她在这番领悟之后,放弃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鲁莽想法,而是转而决定去边陲寻找那些志同道合的反清势力。“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管他什么政治立场,利益纠葛,只要和她的目标一致,就是她的朋友。

沈芳的年龄在剧中有一处揣度,可以大致推测,她遭逢家变的时候约莫十五六岁,小小年纪流放边疆,之后被军中小官夫妇收养,她的功夫应该是养父传授无疑了,这也需要几年时间。在热河蒙古包,又提到她这样每年往来热河小住也有个几年了,可以推断,从家变后到故事发生时,应该已经有十多年了,所以剧中沈芳的年龄应该在二十七八岁左右,在清朝绝对算得上是熟女了。这也就不难解释,她和四爷萍水相逢感情发展之快了。另外一点,经历过家变经过过发配流放,也让她的人生观发生了一定改变,毕竟生死一线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看不开呢,况且青春易逝,她最美好的年华都在苦难中消磨了,如今难得能遇到一个入得法眼的男人,怎能不会心动呢?

心动归心动,但她是清醒的,她一直视报仇为活着的唯一使命,于是在和四爷多次聊到男女感情的话题时,她总是显得那么超然洒脱,桀骜不拘,或许这有她从小形成的价值观的影响,也可能因她历尽苦难之后,看待感情不过是沧海一粟。可是,还不完全是这样。四爷在怒江和沈芳谈情缘,可是却谈的极其雅致,在四爷探询沈芳对情缘的看法时,她提到了“罗汉不三宿桑下”这个典故,其实是怕自己陷得太深,她从小目睹父母的举案齐眉,相濡以沫,以至最后的生死相随,她渴望这样的感情,可又害怕这样的感情,换句话说吧,她害怕自己真的爱上四爷而无法自拔。同时,她知道自己为了报仇是不惜性命的,可是一旦有了牵挂便不能孤注一掷,如果两人一同赴死,岂不是白白连累了无辜。

关于她的复仇,从一开始她就心心念念,甚至有点剑走偏锋,她一出场,就多次出现沈芳对父亲服毒当日情景和自己被发配时的回忆,竟然有三四次之多。可是剧中呢,无论是恩人、亲人、情人、路人,没有一个支持她赞成她的,从头到尾都想帮她化解,全剧也可以说是沈芳放下仇恨的心路历程。

在云南,四爷得知沈芳身世之后,一方面暗中阻挠她接触当地的反清势力,另一方面,试图唤起她被仇恨盔甲围裹着的内心中最柔软的一丝感情,那便是她对父母爱情的见证和期许。四爷试图让这份仅存的柔软变成燎原之火,一点点吞噬她冰冷的仇恨。所以这里,四爷已经不是单纯和沈芳在做小儿女谈情了,而是推己及人,从古至今,从皇帝到百姓,世人皆有爱与被爱的权力,而其中的“朝朝暮暮情”也都是一样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谓用爱来化解仇恨,四爷他爱沈芳,同时也怜惜她,所以四爷没有放弃,锲而不舍的努力。沈芳也爱四爷,可是这份爱有多深呢,能否深到可以让她放下仇恨呢,四爷不确定,也不敢赌,所以直到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告知身份,应该说是没来得及,让反派抢在了前头。

这个时候就得说说老马了,作为沈芳唯一的亲人,老马的话能有她父母一半的分量,尽管当时不听,可是老马代她父母说出了希望她有个归宿,有家人有后代的想法时,沈芳的心里应该是唏嘘的,她也不小了,也懂得这不过是世间所有为人父母者对子女最简单的希冀——像个普通人一样,好好活下去。老马说的都是大实话,大白话,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更没有拿她过世的父母来压她,而是一面视死如归,一面又用世间最朴实的语言在开解她。沈芳无法反驳,也无力反驳。

最后结尾处,沈芳从反派处得知了四爷的身份,仇恨加上欺骗,让她怒不可遏。可是当她看到四爷不顾生死来救她,看到一处接一处的爆炸,她惊呆了,她想起了他们的情,而最后舞着剑奋力一挥,竟被老马的一声跪倒拦了下来,说明此时她内心已经没有了仇恨,再也没有力气去恨了。眼泪恣意,有一点点埋怨自己的无用,但我想,更多的应是对命运的慨叹,刚烈如她,也有在命运的捉弄面前低头无力的时刻,四爷说出了她的心声,“如果我真的是马贩子就好了”。扔下了手里的剑,也扔下了心里的恨,这已经是她能够做到的极致了,她也许设想过很多种和四爷的结局,但是绝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在他们相遇之前,命运就已经让他们成为了永远不可能在一起的人,再多的挣扎也是徒劳。所以沈芳决定远走天涯,此生再也不见,而四爷呢,他懂得沈芳,所以没有去追,甚至没有再多的挽留,因为他知道,他们的相识能有这样的结局,对沈芳来说已是很艰难了。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男女主角的分别竟然是这么的干脆利落,也透着洒脱,四爷纵有抱憾,可是他愿意成全沈芳,成全沈芳的不羁,放下了仇恨,再没有什么能够成为她的束缚了,从此天涯海角,她会是最自由的灵魂。

 3 ) 伤心桥下秋波绿,曾是惊鸿照芝来

——记那让我哭过,笑过,更无奈过的他们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美丽如此,高贵如斯;优雅如此,出尘如斯。“典雅似芙蓉,高贵如仙芝”,人如其名——赵雅芝。从三岁第一眼看到她的白娘子,便彻底沦陷在她的美目巧笑中。她的眸似磁石,吸走了我心中的所有防备;她的笑如春风,吹皱了我心中的一池清水。从那时起,甚至连她的名字都还不知道,便每日心心念念的只有白娘子的样子,从此心中只驻停她一个人的影子。 就这样过去了十二年,我以为当爱变成一种习惯,便无法改变。谁知让我看到了和她在一起的他。英俊如此,轩昂如斯;儒雅如此,潇洒如斯。那个在舞台上永远都如夏花般绚烂,让人未到天凉便忍不住赞叹:“好个秋!”的男人——郑少秋。 他的出现让我原本坚持了十多年的“芝迷”头衔显得苍白,让我因自己信念的动摇而踌躇不安,让我在众人的群起攻击中孤身抵抗,也让我在彷徨之后做出了无悔的选择。我是秋芝迷了,不是么?曾几何时,我也不想把这些所谓的身份分的那么清楚,可是现实总是让人无奈的,尤其是“信仰”碰撞的时候。 迷上秋芝,可不似对白娘子的一见钟情。对于他们,我可是细水长流的点滴积累,就好像他们两个也应该是一部又一部的戏积累起来的革命感情。不知为何,儿时的我很讨厌看《戏说乾隆》,若不是为了我心心念念的美女,可能我正眼都不会瞄一眼。现在想来,真怪那时的懵懂。若我早些年便有如今的慧根,那该少走多少弯路呢?也不至如今这般,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心境一连飙升几个境界,多大的起伏啊……不过能怪我么?有小孩子听得懂“中体西用”的吗?什么叫“不三宿桑下”,什么是“三千人不如一个人”?至今把《戏说》反反复复看了几十遍,但每一遍仍能有不同的收获。宋项如老先生倾其三十年功力写成的剧本,并不是那么容易参透的。所以,连男女主角的对话都听不懂的幼小的我,又怎可体会个中那“爱到不能爱,聚到终须散”的无奈、心酸与不舍呢。儿时对这部戏的唯一印象,就是我家的美女外加一个总是色眯眯的看着我家美女的男人。呵呵~其实我的感觉也没有错啊,芝姐不也指着照片说这个男人是“大色狼”嘛!孩子的心总是最单纯的。 《戏说》的三段情,真是无需赘言。单单从那么多朋友写的戏说续,大家对戏说的热情就可见一斑。真的是魂牵梦萦难以忘怀呵~淮秀与四爷,沈芳与马贩子,无箴与皇上。无论是谁和谁,终究是我们的秋官与芝姐。于哪一对,都不可能我心不怜,甚至少许微词,也是我所不忍的,即使我偏爱秀四。忘不了盐帮大堂旁那送别的小屋,淮秀秀眉轻蹙,面带娇羞却目光坚定:“旱湖之约,终生不悔。”忘不了承德塞外那飞扬的尘土,沈芳眉头深锁,梨花带雨得痛彻心扉:“天涯海角,我会记得你。”忘不了皇宫藻云轩那夜凉如水的晚上,无箴眼波流转,温声细语令人心驰荡漾:“皇上,会怀孕吗?”忘不了在京城街市上,四爷那一连九声的“淮秀”,失魂落魄;忘不了在承德的塞外上,四爷那句“如果我是个马贩子那该多好”,无比扼腕;忘不了在皇宫的石阶上,乾隆疼惜的说:“你代岑九一死,天下人必不待我”,无可奈何……最忘不了的是故事的最后,主题曲响起,乾隆一人立于紫禁城的中央,镜头逐渐拉远,往事清晰浮现……纵使帝王又如何?辽阔的背景下,他亦不过是拥有血肉之躯的凡人,且比凡人更无奈。爱情始于最绚烂时,却因宿命无法相伴。然而有心相守,也是另一种天长地久。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情由《戏说》而起,却远远不止于此。自此之后,我便苦苦搜寻他们合作的每一部戏,共同出席的每一次活动,一起登台的表演,即使二人擦肩,那也至少出现在同一场合。若说看《戏说》时曾兴奋于二人缠绵的吻戏,那么其实我后来更偏爱他们点滴的细节,没有那么轰轰烈烈,却更加真实和生活。 七八十年代真是个太美好的年代。于他们,那是青春飞扬,激情挥洒的年纪;于我们,那是从镜头内外都可以看到二人的亲密,毫无顾忌。一部《大亨》,撇开结局,圆了我们所有的梦想。虽然至今不曾有完整版面市,但从各处搜罗的零星片段,阿良和阿芝从相识,相知到相许,整个过程一如我最美好的期许。尤其是身着西服的他在身穿白色婚纱的她的脸颊上印下的深情一吻,美好的似梦幻。不似淮秀与四爷的相许,阿芝可以名正言顺的对阿良说:“我是你太太。”除了《戏说》,最让我不敢触碰的便是《楚留香》。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楚蓉的爱情,本该如同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只因Fans间的冲突被硬生生撕扯成那样,同时撕扯的也是我们的心。对于楚大哥在沈慧珊的墓碑上刻下“爱妻”而蓉蓉没有,我是怨恨的。对于楚大哥因对慧珊的愧疚而对慧琳好而忽略了蓉蓉,我也是怨恨的。可是当他怀抱为爱而死的蓉蓉,眼角流下的比黄金还珍贵的香帅的泪,还有那样风度全无潇洒全无的大吼蓉蓉的名字时,我心中再多的怨恨也没有了。因为,慧珊死后,他可以很快恢复,他可以潇洒一如往昔。然而蓉蓉死后,即使从颓废中醒来,他也只能千山独行,他无法面对朝夕生活的环境与朋友,因为那里处处有蓉蓉的影子。都说秋官和芝姐在戏中的关系是与他们的现实一同成长的。在蓉蓉眼中,楚大哥便是她的大哥,是她的唯一,那样毫无顾忌的依赖,那样无怨无悔的付出,正如当时阿芝是初出茅庐的小妹妹,而秋官已有一定的江湖地位。秋官教芝姐做戏,让芝姐惦念至今。连她也不能否认,今时今日的成功,少不了秋官多年的协助。有秋官在旁的芝姐,无论演戏还是唱歌,总是更加沉稳。她是遇强则强的人,需要有人带一下。提到秋芝合作的八部戏,怎么可能少的了《飞鹰》,这部二人唯一的大团圆。虽然过程也是一如既往的波折,但是看到最后的最后,在山顶上仅仅相拥的二人,看着热泪盈眶的丁岚,听到他在天儿的耳畔说:“你不是倪天儿,你是我丁岚的好老婆。”……以为这样也便是一生一世了。 戏外,有1979的桑巴,有1981年慈善运动会,有1981星光熠熠劲争辉的TITA舞,有1987TVB群星璀璨二十年台庆上二人黑白礼服宛若王子公主般的主持……我喜欢二人合照时,秋官总是很有默契的一揽阿芝纤腰,而芝姐也毫不避讳的“回应”,就像TITA彩排时那样,短裤热衫却分外自然,或者像飞鹰花絮照那样,多么“有爱”的第三只手啊!单看如今的芝姐,真让人不敢相信她也有那样奔放激情的一面。如今期望这样的情景再现,无疑是种奢望。 犹恐相逢是梦中。 2005年5月12—5月14日。三天,三天如梦似幻的瑶池盛宴,至今仍使我百提不厌。为何至今我仍对这场郑少秋家传户晓演唱会念念不忘?是因为他那样深情款款的唱着“在很久以后,会陪着你的人是我”?还是因为他一边弹奏钢琴一边悠扬的唱着“忘不了忘不了”?还是他站在高架台上唱着“爱人结婚了”?还是他为了纪念霑叔唱了《上海滩》?不是,都不是,甚至都不是因为他和她合唱的《明明白白我的心》。真正令我震撼的,是在最后的最后,他牵的,只有她的手。“一王四后”是早打出的噱头,但最后上台谢幕时,他自始至终紧握的,是芝姐的手。是偶然?是习惯?抑或其他,我不想深究,但就那一瞬,我感觉自己心底最深处的柔软角落被狠狠撞击,眼泪就那么不受控制的夺眶。她说他因为排练而瘦了许多,他哭了;她亲在他的额头,他说“在这里盖个印”;《倚天屠龙记》的音乐响起,他说“周芷若在这里”,隔着雯女,牵了她的手过去。从台上到台下,就连庆功宴,在他身侧的,他握着的,都是她的手。我喜欢看他们比肩的样子,好像对着世界宣誓只有他们两个。演唱会的结尾,其他三后都换上了便装,唯有他和她,丽人华服,那样的璀璨夺目,一如当年。 其实从01年起,从新加坡演唱会,到台湾的楚留香宣传,再到《名曲满天星》,他们有很多交集。单独把05演唱会列出,是我心所偏。新加坡演唱会秋芝为时四分钟的经典对话已无需多言;《名曲满天星》里他们“共并肩,心不变”让我也有爱在心内暖的感觉;而在台湾宣传楚留香时接受采访的一小段,让我至今记忆深刻。在谈到台湾有什么美食时,芝姐正在一边思考一边说,而秋官此时很可爱的贴近身来在芝姐耳边悄声说:“WAMISUA”,虽然至今我也不知道说的是何美食,但芝姐随即心领神会的表情,是那样的默契,专属于秋芝的默契。 今夕何夕,不见良人。 孩子的心总是很简单,不明白大人们为何有那么多的不得已。以前总认为俊男靓女就该在一起,曾经那么好的两个人为什么不能任性一次,就像我们希望的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老去,而我也在长大。多多少少明白了个中因由,知道人生有那么多的无可奈何。所以现今每每想起他们,脑海中第一个跳出的词居然是无奈。真是无奈,世事无常多,奈何缘尽情未了。这恐怕是人世间最令人遗恨的事情了。 他们是知道我们这群人的,所以会有他说的:“告诉她,我想她,你们亲亲她。”会有她说的:“下次见到四爷的时候问问他,四爷还记得淮秀吗?”当我们在为他们的感情扼腕叹息时,殊不知他们也在闲聊时叹息我们是帮傻孩子呢…… 也许童话永远都是童话,它永远不会发生在现实中。可是不是说了,希望在人间么?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我说了 离别不会伤悲 这是我对你唯一的欺骗 因为我最喜欢你的双眼 那么美 不适合掉眼泪 你要好好的去飞 不需要对我想念 我会默默的留下右手边的座位 有一天 当你看过世界 再决定你降落的地点 而我也会继续的 奔驰在这长长的街 左手边是我的心 右手边没有谁 为了你再寂寞我都可以成全 因为我相信 说过了再见 一定会再见

 4 ) 纵在劫难逃,也甘之如饴——程淮秀


他在大街上焦急地叫“淮秀”、“淮秀”,声声泣血,最终佳人杳踪,他只得萧瑟而回。
她在城楼上听他声声呼唤,看他的焦急、他的落寞及他萧瑟的背影,忍着心痛,冷静地止住了脚步却没有止住泪水涟涟。
他回了紫禁城,在雕梁画栋的屋子里继续做皇帝;她回了江南,在腥风血雨的江湖继续做盐帮的帮主。从此,即便不是“萧郎变路人”也是“更恨蓬山一万重”。也罢,对于他们来说,也许真的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四爷看程淮秀最初是竹林的英姿飒爽,再是夜下救人的侠肝义胆,再是小狼沟截官船的巾帼义气,再是名园夜下的娇羞伶俐,再是盐帮大堂中的恢弘气度,再是旱湖的温柔娇羞,最后是她得苦,她的真,她得冷静,她的情与她的体贴。
我们看淮秀又何尝不是如此,她得美丽层层在我们眼中展开,不知什么时候,我们也同四爷一起爱上了她,不能自拔。我实在想不出还有哪一位女子可以如她一般的惹人爱,让人敬,叫人怜。爱是爱她身上无一处不在的美,敬是敬她巾帼不让须眉的义气豪爽与大器智慧,怜是怜她太过亏待自己,如果她能自私一点,多好。如果,一定要找一位女子与她相媲美,应该是金庸笔下的翠羽黄衫吧。一样的美丽,一样的大器,一样的冷静,一样的隐忍与不懂怜惜自己。
她出身江湖草莽,大器不扭捏,发誓身许盐帮,纵四爷这样的人物,她也总以一句“有缘自会相会”推搪再三。但最终他还是留在了她心里,也许是在名园他挑开她面巾的时候,也许是在小狼沟他出手相助的时候,也许是在盐帮大堂他称她为淮秀的时候,她已经情难自禁了。
相约旱湖,她力持冷静,无酒而宴,他却与她谈酒,他以为她不懂,她却侃侃而谈。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是粗人,浅酌品酒侃侃而谈却是雅,那一刻,四爷是迷惑的吧,见识了她得英姿、义气、恢弘大气,想不她还有此等的雅趣。他说,我喜欢你难道你不喜欢我吗?她回答,我不是你游戏的对象。那一刻说给他也说给自己,感情不是游戏啊,但最终情难自禁。只能说旱湖一夜,情路上淮秀已是在劫难逃。
她想逃,也逃了,可最终未能逃过。白云古刹他还是找来了,她对他说“旱湖一夜,万劫不复”,她劝彼此潇洒,效仿佛祖“不三宿桑下”,劝他的同时也劝自己。然而他还是留下龙凤呈祥的玉佩,那是他送的定情之物,也是他的决心。因为他想过他们的结局,曹大人说:“进,淮秀进宫;退,相忘于江湖”他只说相忘于江湖,不好。她也想过他们的结局,于是想到了四爷入盐帮。那时,他们心底的愿望都是想相守一生的吧!
淮秀美、雅、英气、大器、义气、冷静、温柔,淮秀还泼辣。这是草莽堆里滚过后必不可少的“野”性,她面对李进的责难说:“我和你睡过了吗?我许了你了吗?”继而又说“在旱湖我们做了什么,你只要问得出,我绝对答得出!”那泼辣的架势,饶是草莽堆里混出来的男子汉李进也只能败的落荒而逃。不知道四爷见识了这场面该作何感想?显然只有呆愣的份了,李进越狱,官府到盐帮要人,四爷先去挡了,没能挡住,混战一触即发的关口,淮秀来了,那一番话说的又泼又辣,又江湖又场面。四爷当时那眼神分明再说“原来这样也行啊!”秋官的演技没得说!
纵是这样的女人也有吃亏的时候,索拉旺窥觊淮秀的美貌不可能是一时兴起的,只是以前没那个胆色罢了。可见淮秀在江湖的威仪,直至四爷来了,旱湖一夜,李进醋意大发,酒后疯话,谣言漫天,许是这样的谣言让索拉旺动了心思吧,原来那女人不如自己想的那般啊,也是个风流的角色。所以淮秀吃了闷亏,也是第一次在四爷面前流泪,这就是淮秀:她强,她也要强,但她也会在自己爱的男人面前示弱。她对他说:“没有你我也一样要打要杀,有了你却总想要向你讨个主意,总觉得这样才踏实!”何其的不简单啊!做为一个要强的女子,我知道这样的示弱是何其的难,所以更加能欣赏淮秀这样的弱,也可见淮秀对四爷的爱之切。
四爷入盐帮对淮秀说:“你给了我体面”,那不是体面,是淮秀的爱。四爷始终想着带淮秀进宫的,李进横尸漕帮米店,淮秀要带他回来,四爷吩咐贾六、宝珠什么也不必管只管护卫淮秀,那是把淮秀当做主子看待了。但最终四爷是要失望的,那样不拘一格的淮秀,怎会不明白四爷和皇上的差距,所以她向他要体面,他给了。他知道给的不是体面而是对淮秀的爱与尊重。淮秀是个值得爱并值得尊重的女人,她不是后宫三千佳丽各有千秋的美,而是独一无二。
他说她好生冷静,她说自己心如浪翻。她哭了,这是她第二次对着他哭,她是个有血有肉的女人啊,面对如此别离,情何以堪。她不想送他,最终还是去送了,还送了个绣着“盐”字的荷包和定情的那块龙凤玉佩。那是她的决心,不能留在盐帮的四爷,不管是什么身份,皇帝也罢,草莽也罢,都不是她得那杯茶。
就那么走了,理智上知道从此该相忘于江湖了,可情难自禁啊,彼此还有无尽的想念,凭着这想念淮秀飞奔而去了,那飞的速度和飞起来的心情可见心之焦急。千辛万苦见着了,他说她来了他不是高兴,而是感激,这一句感激道尽了帝王的相思之苦。然而激情过后,回归平静,最终是要有所了断的。淮秀是何其的冷静聪慧,她明明知道宫殿里的他和江湖中的他的差别,知道这宫殿与她的格格不入,但她还是凭借着对他的想念来了,不是存有一丝希望,而是让自己更快死心。看过了也就能死心了,对自己有个交代了。情到深处啊!四爷却不如是想,他想她既然来了又何必走了。纵在花丛中打滚的皇帝也难以理解淮秀这以进为退的决绝,那是让自己心甘情愿的决绝。即使不来这一趟,她也知道来了会是这样的结局,所以她只是托江沱暂时照顾盐帮。那为什么还要来?这是明知要死也要死一回的甘之如饴啊!
淮秀之于四爷,他用一句话来形容“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彭山一万重”,那时他大概已明白淮秀为什么来又为什么去了吧,所以才会如此萧瑟。四爷之于淮秀,也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我只能说是“纵是在劫难逃,也甘之如饴!”因为她说,旱湖一夜,万劫不复,但她不后悔。

 5 ) 金无箴

  小时不喜欢金无箴,认为她对爱不忠。最近再看《戏说乾隆》,金无箴那部分,我看好多遍。

  官兵到无箴绣坊查贡品案的时候,三姑让她赶紧走,她说“我不怕”;岑九到天牢救她出去,她让岑九回去,她说“我不怕”;太行山上岑九劫了她,她看到了岑九的良心,跟这样大字不识土匪讲道理。

  乾隆问她:你的牛郎是谁?她支吾。乾隆气说是岑九。她说我不想说是岑九,不敢说是皇上。她跟乾隆谈一夫一妻,乾隆打哈哈说皇室不能这样,我对你好就够了,冷暖自知。金无箴失神道:是啊,冷暖只自知,冷暖只自知。

  金无箴爱上了乾隆,她望一生相守。可是那是皇帝,后宫女人成群。那不是她要的,终于,她从皇宫逃跑了。

  金无箴,那是一个大义勇敢的女子,一个聪慧、能爱能舍的女子。

 6 ) 莫道不爱,只是当时太茫然——《戏说乾隆》之李进


李进是个痴汉子,痴的可气、痴的可恨、痴的可怜、痴的让人不能不恨不能不唏嘘!太多的人对李进有太多的鄙夷,爱的太不男人,太上不了台面了!但试问天下情窦初开之人有几人会爱?有几人懂如何去爱?我们对爱情的理解与包容又有几个不是从“只是当时已惘然”的遗憾中成长起来的?所以,看李进不能太过苛责,也不能用圣人的胸怀去看,从草莽痴汉的角度去看,或许对这个男人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与感观。
盐帮掌堂在今天看来应该是行政中心的功能,内外的应酬与打点、人事的调整调度都由掌堂来负责的,这样的人物即便不是八面玲珑也是需要几把刷子的。而李进也不是无缘无故当上盐帮掌堂的,由此可见抛开盐帮二把手的身份,李进也是个相当了得的人物。这样的人物落得横死的下场,只能说是情字弄人。
李进唯一的错就错在不知道该如何去爱。他在淮秀之前没有爱过,不懂什么是两情相悦的爱,他与淮秀青梅竹马、风里雨里比肩作战,他对淮秀是毫无质疑的爱了,所以他救淮秀,他为淮秀挡刀,他帮淮秀打理盐帮尽心尽力;他以为淮秀不避男女之嫌的照顾他,依托他信任他打理盐帮,便也是爱了。并不需要多做解释与说明。这虽有点一厢情愿,但对于一个从未体会过爱与被爱的莽汉子来说,这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没有四爷出现,他们也许会这样过完一生吧,但四爷来了,而且毫不掩饰对淮秀的欣赏与好感,即油嘴滑舌又附庸风雅还带着痞痞的江湖气,这样的人物即便不是情敌的关系,一个刀光剑影里打滚的莽汉子也不会有什么好感的,顶多是见面客气,留份情面。但不巧的很,这人偏偏是情敌,所以李进在醋海波澜中连这份客气维持的也勉强了。以他的价值观判断,四爷这样的人是靠不住的,而且是配不上淮秀的。我想四爷若能对他经点心,让他心服口服,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局。但四爷是贵人啊,从来只有别人经心他的份。所以注定的结局无从改写。
而淮秀在他面前也从不掩饰对四爷的好感,这在他看来就已经是背叛了,这种感觉越强烈,嫉妒之心便越明显,淮秀虽有气却只是隐忍,实在忍不住了只让赵管事向李进传达自己的意思。我总在想若这时淮秀肯与李进好好谈谈会不会不一样呢?可感情的事哪有如果呢!哎!淮秀去了旱湖,李进一夜未睡,疯狂练剑,那挥的不是剑而是自己的嫉妒,那满腹的怨气化作了满园的剑气,让人看了胆寒。若此时他肯让自己冷静,而不是放任自己嫉恨,或许也会是一样的结局吧!面对遗憾的结局我总是会想或许,这是不忍啊,不忍看这么个铁汉子就那样死不瞑目啊。
他怨,怨淮秀怨的看似没有道理,但在他的意念里却是满腹委屈的理直气壮。他以为他和淮秀只是从没有明说的爱情关系,虽从没有明确讲过,但两人是心照不宣的。但此番淮秀却似乎是利用了这点,连句解释都没有,直接撇开了她,奔四爷去了。存着这样心思的他又怎能不怨?旱湖一夜,他的心碎成万片,他忍不住质问淮秀的行踪,但这理直气壮的质问更惹的淮秀不快。她对他说“我许了你了吗?我和你睡过了吗?”在淮秀的立场看他这是无理取闹,但在李进看来自己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啊!这样刚硬的汉子,窝着一股子去喝酒,能喝出什么好事?!于是盐漕有了争端,于是江湖有了传言。这样的不争气,另淮秀更恨其不争,他却只道淮秀有了新人开始嫌弃于他!他和淮秀始终缺乏一场心平气和的沟通啊!这是遗憾也是必然,因为他私自压下四爷给淮秀的帖子,并派人刺杀四爷在先,只此一事,以淮秀的性子而言,出了反感也还是反感。
他坐牢,淮秀叫他安稳,他气,而且极端的气,甚至连漕帮帮他越狱他都答应了。那时他已不是原来的他,因为妒火而失去了理智,接近疯狂了。不能怨谁,是他自己把自己逼到了死胡同,出不来了。这时候若他肯在牢里安静冷静的想一下,即便不能想明白感情,也应该以大局为重才是。只能说嫉妒心害死人啊!而李进偏偏还是个嫉妒心很重的男人!要命!要命!
其实我有时候想,李进真的爱淮秀吗?若真爱他岂会如此不了解淮秀?若不爱又使什么逼的一个尚算优秀的男人死于非命?因为满腹的委屈?混迹江湖若是连这委屈也忍不得,那他如何做得盐帮的掌堂。所以,只能是爱。只不过爱的太过笨拙,就像初识爱情滋味的毛头小子,心里越喜欢便越想表现,但越表现便越惹得姑娘不高兴,最终弄巧成拙。
李进不过是个平凡的莽汉子,他有优秀之处亦有缺点,只是这缺点因被人利用而被无限放大了。想到结局,我总是无限可惜,纵使我不喜欢这样的男人,但也不忍见他就那样送命。或许全下有知,知道那掳掠淮秀身心的四爷是皇帝,会不会有所安慰?
看见这样的李进,我想起年少时的我面对爱情的莽撞,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执拗与疯狂,但幸运的是我们生活的年代有太多的教科书与案例可供参考,我们可以从中寻找自己的出路。但李进呢?赵管事除了赵管事隔靴搔痒的安慰便只有有心人费尽心机的挑拨,让他这初尝爱情滋味却不可得的痴情人如何自处?他寻不到出路,只能做困兽斗,最终赔上了性命。
这样的李进,我只能掬一把同情泪,叹一声情字奈何这般弄人,恨一遍他如此不争。然后写两行文字传达我的惋惜:不是不爱,而是当时太茫然而已!可惜了这样的痴汉子!

PS: 我没想过写李进,只是因为写岑九而临时起意。
没想过写实因为我不喜欢这样的男人,因为不喜欢所以不想多费笔墨。
临时起意写,只是因为想到再不堪的人也有其优秀之处,更何况李进也实在不是太过不堪的人。
想到便动手,没想到会这么顺利,一个半小时,竣工。

 7 ) 来生再续缘,与你共缠绵。

1,赵雅芝确实漂亮,然而演技真的捉急尴尬,表达情绪反复就那么几个表情。当然还是能吊打当代小花们的水平的。

2,郑少秋真的挺帅,身段好。无时无刻不在撩,风流多情而不下流。

3,可惜的是,这俩人此时都已经有了一定年纪,细看还是显老的。

4,蠢萌的贾六,蠢萌的宝柱,蠢萌的春喜,都好可爱。

5,喜欢这种组队模式:一个能T能暴力DPS能撩妹的队长-乾隆;DPS-宝柱、贾六;治疗-曹大人、春喜。五个人,是君臣,是主仆,也是朋友,是亲人。是真心实意,发自内心的相互尊重与相互爱护。

6,为什么我会觉得程淮秀仿佛是利用了四爷→_→来搞定漕帮和那个反派官儿,让暗生变动的盐帮再次稳固下来。不过无论如何,程淮秀不选皇帝选事业,还是非常值得表扬的。

7,一直觉得恕妃挺蠢,想不开,太固执,乾隆对她有太多无奈。但是后来看,这姑娘有自己的原则和身份造成的不得已。一边是族人之仇,一边又是自己爱上了这个并不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丈夫。

8,沈芳太艰难。她的复仇大计本就是非常渺茫。更可惜是遇到了乾隆。这个人,因为文字狱,杀了自己的爹,害死自己的娘,让自己家破人亡吃了无数苦头。然而,最后,他们邂逅,相恋。他救了她,那今后,更让她如何继续保持着报仇的追求?

9,第三部金无箴故事里的乾隆,大部分时间都是更年期状态。

10,来生再续缘。一直印象里这个歌是个女声唱的。直到去年还是前年,忽然发现原版是王杰。配。

11,以前的编剧是真文人,真编剧。有自己的思想,有仔细考究,即便在这么个赤果果的戏说剧里,还是很有野心地放进去了很多东西,对现实的折射,对历史和人性的思索等等。角色一个个也都立体饱满,智商基本上都在线,不需要强行让哪个角色没智商来推动剧情之类。难怪这个剧能成为经典。反观现在?写作门槛低,真心并非好事。

12,三个单元女主都让一个人演,而且人设并未提到长相一模一样……当年秋芝CP真的很红吧?不过总有种乾隆陷入赵雅芝副本循环的既视感。第一回合,被甩;第二回合,分手;第三回合,分手,不过有名无实还生了孩子,算扳平否?

13,钦主子戏太多啊戏太多。发现编剧总爱用这样的比对。第一回合,与程淮秀交往时,有个小鱼儿作比较。程淮秀的理智,对比小鱼儿的天真。第二回合,恕妃与沈芳,也是相似的,只是沈芳可以选择远离乾隆,而恕妃得呆在紫禁城中。第三回合,金无箴究竟是不是有心机还不好说,但钦妃绝对是内心戏多不可思议。有时候你改变自己去刻意讨好一个人,未必有效。发自内心或自然而然的,才是默契,才是相互吸引的。

14,编剧最后几集是脑子发洪水了?集体OOC啊。乾隆喜怒无常了;宝柱贾六戏份快没了;狂夸那个所谓九爷简直是硬捧;春喜竟然那么多愁善感泪雨涟涟了?

15,感觉金无箴确实有心机的。然而被钦妃一番打压,提前认清现实。另外深觉乾隆对金无箴的感情更多是出于对艺术家的欣赏以及过度无聊后发现新鲜事物的喜好。

 短评

经典之作

6分钟前
  • mau
  • 推荐

主角男的帥女的美~歌也好好聽!當年好喜歡

8分钟前
  • 河堤上的貓
  • 力荐

小时候的最爱

10分钟前
  • 找自己
  • 推荐

经典中的经典,郑少秋风流倜傥、帅得一塌糊涂,赵雅芝温婉中带着韧劲、迷倒一众人啊,而且故事新颖、让人过目不忘!

14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推荐

劇集與主題曲搭配,總能相輔相成,互相輝映;看到劇就能聯想到主題曲也能隨口哼出.答應是個好角色,讓人印象深刻.

18分钟前
  • 小川 靜
  • 还行

风流潇洒的皇帝和英姿飒爽的佳人,古装最帅最美天作之合。而不管三教九流,一开口都听得舒服,有掌故有人情有生气。

20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当年看戏说乾隆被郑少秋迷得一集不落啊!

24分钟前
  • 3Day
  • 推荐

当年看的如痴如醉!郑少秋风流倜傥,赵雅芝温婉美丽!还有,春喜和小六子应该是一对欢喜冤家!

27分钟前
  • yocofcjx28
  • 力荐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看这个了。

29分钟前
  • 默默仔是呆萌仔
  • 推荐

老妈是秋官的粉丝,想当年她可是攥着遥控器不换台就是因为这部剧集,当年的师奶惹不起。

32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 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

33分钟前
  • 看似有戏
  • 力荐

儿童剧,记忆模糊焉

34分钟前
  • Lionheart
  • 推荐

只看了部分

37分钟前
  • 思惟凝胶
  • 推荐

很多年前超火的影片。点评这剧会暴露年龄。。最喜欢第二个故事,赵雅芝是侠女刺客的那个。

41分钟前
  • 遇见彩虹🌈
  • 推荐

哈哈 经典啊 不过印象中怎么感觉赵雅芝演了好多个角色 每个故事的女主角都是她呢。。。?

43分钟前
  • 阿宅Doooooris
  • 推荐

当年的郑少秋就去乾隆一样风流倜傥

47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还行

看过那么多人演乾隆,只有郑少秋版的能当起“潇洒”两个字,而他也成为了当时我眼中香港最帅的男人~~

49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曾经很痴迷

52分钟前
  • Lena
  • 推荐

小时候最爱看的连续剧,最喜欢看乾隆调戏良家美女了。

55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力荐

除了郑少秋和赵雅芝,配角也让人印象深刻,至今还刻那个春喜答应

56分钟前
  • 石头剪刀布0726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