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枪手

恐怖片泰国2017

主演:茱蒂蒙·琼查容苏因,查侬·散顶腾古,依莎亚·贺苏汪,披纳若·苏潘平佑,塔内·瓦拉库努娄,莎琳雷特·托马斯,伊戈·米基塔斯,帕辛·宽萨塔彭,萨哈贾克·波斯安吉特,坎嘉娜·维耐潘尼,育塔彭·瓦拉努科洛楚,诺帕瓦特·里基特王

导演:纳塔吾·彭皮里亚

播放地址

 剧照

天才枪手 剧照 NO.1天才枪手 剧照 NO.2天才枪手 剧照 NO.3天才枪手 剧照 NO.4天才枪手 剧照 NO.5天才枪手 剧照 NO.6天才枪手 剧照 NO.13天才枪手 剧照 NO.14天才枪手 剧照 NO.15天才枪手 剧照 NO.16天才枪手 剧照 NO.17天才枪手 剧照 NO.18天才枪手 剧照 NO.19天才枪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5

详细剧情

  影片根据2014年轰动一时的亚洲考场作弊案改编,讲述了天才学霸利用高智商考场作弊牟取暴利的故事。出生平凡的天才少女Lynn(茱蒂蒙·琼查容苏因 饰)在进入贵族学校后,结识了富二代同学Grace(依莎亚·贺苏汪饰)与Pat(披纳若·苏潘平佑饰),从此开始了考场作弊生涯,与此同时,另一名记忆力极佳的天才学霸Bank(查侬·散顶腾古 饰)发现了Lynn不为人知的“交易”。经过多场险象环生的“作弊战争”后,Lynn接下最后一单在国际考场上为富家子弟作弊的天价委托。一场横跨两大洲的完美作弊方案横空出世,然而一切并不像他们想的那么简单……

 长篇影评

 1 ) 如何看待《天才枪手》里琳不舍得删掉她和班克的合照这一行为?

我能理解琳我能理解班克。

这个世界就是不公平的。

在琳推开门想要帮班克的时候,班克依然清澈的眼睛和微笑让我在那个时候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在琳的爸爸对琳说,爸爸陪着你,下一个镜头就是富二代的狂欢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

我心疼琳我更心疼的是班克。

多可爱的男孩子啊,考之前还在复习,看到同学抄答案会举报给老师。

放在现实里的班级这种人会被全班孤立。

在电影里班克也没有一个朋友。

琳真的是为了钱所以才继续帮助富二代的吗?

从开始被称为小琳老师到后来班克被抓她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真的是琳良心发现所以才没有选择堕落嘛?

琳从一开始只是满足于自己的聪明足够可以钻考试的漏洞,满足于别人对她的依赖。

包括后来想要放弃STI考试也是因为她实现别人对她的依赖。

不知道你们平时会不会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清高感。

即使别人过的比自己好,你却始终觉得我要比他厉害。

只是我没有展现出来而已。

琳就是好学生常有的心态,内心的一点清高。

再有钱又怎么样还不是得依靠我?

所以统考帮忙作弊被发现,琳嘲讽的笑容以及卷子是我自己做的,靠我自己努力的,凭什么惩罚我?

你们不就是想要多赚点钱而已,谁比谁高贵?

到末尾的良心发现,也不过就是看到班克的下场认清了自己再做下去的后果。

后果就是即使没有他们这些普通家庭的学霸他们依然能够找到别的办法去得到更好的机会。

而琳和班克却要失去出国留学的机会。大可能再也改变不了自己的人生了。

班克我就不说了,我最心疼的就是他。

多讽刺啊,承受巨大压力的是我们,背答案的是我们,铤而走险的是我们。

可是,收到最大利益的是我们吗?

太难受了,不是一句凭什么就能说得清的事。

想要达到他们的生活高度太难了。

不要说什么人人平等世界是公平的,只有相对公平,没有完全公平。

阶级从出生起就被划分好了。

班克的心情可以这么理解:我那么努力学习,别人轻轻松松就可以改变我的人生。我承受那么大风险去帮你们。我为什么不能多要一点本应该属于我的报酬。

以及最后,我努力了那么久我没得到出国留学的机会,我甚至被学校开除让妈妈难过。

那我拼了命的学习又有什么用。

那么多人想要我的帮忙,既然这样那我就帮你们吧。

反正我只要钱你们只要成绩就行了。

我为什么心疼班克,是因为他还没有看到更多的风景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人生就被硬生生断送了。

他不像琳,他从小到大就只有学习,没有精力去留意周围风景是如何的。

所以他只能靠作弊作为他的后路。

有些人的人生我们可能努力一辈子都赶不上他们。

达不到他们生活的高度。

但是,自己的人生达到自己想要的高度就好了啊。

别人的人生固然令人羡慕。

可,我也有我想要过的生活。属于自己的生活。

 2 ) 女主最後未來的下場

劇情大家都已經看過了,心得已經有其他大大解說了,真的是值得推薦去看的好片,而電影影約透露出有三個綱要
1、現今社會的教育體制
現在的公司社會幾乎只看文憑,只有從名望的學校畢業,大企業才會看重,這是大人教的,但是得到好的學歷,是否有一份好工作,悲哀的是我們總是這樣被教育.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是現在家長和老師所看重的,但考不好怎麼辦,那只能作弊了,只要能夠提高成績,便能敷衍家長和應付老師,靠著別人辛苦解出的題目答案便能拿取高分,無形中也喪失了學習的本質,考試不再是證明實力的手段,而是一場利益交換,是什麼原因讓學生甘願挺而走險也要作弊,當中牽扯的不只是學校本身,還有本身就充滿垢病的教育制度,看看學校除了收取學雜費還另外收取的捐款,類似班費系費公司共同資金,到頭來問題依舊出在那個腐敗的體制。
2、金湯匙和土湯匙的差別,金錢是世界運轉的法則
社會是殘酷的,而且最殘酷的是,只要有錢甚麼事都辦得到,包括可以掌握一個人的命運,看看為現實經濟壓力而低頭的阿班,想透過腳踏實地的雙手賺錢,卻被命運捉弄喪失了拿取獎學金的機會,為什麼會這樣,只因為他得罪權貴,有錢人就是任性,花錢扁你一頓,你能怎麼辦,打不贏也沒人會幫你,只能低頭默認,阿派傷害了班,憑藉著有錢徹底剝奪了班的一切;而葛瑞絲利用了琳,利用她的天真與單純,只為了滿足他們的私欲,是什麼造就了年輕的少年不惜教唆打人,年輕的少女不惜利用閨蜜,捉弄人家耍心機,只因為他們是富二代,沒有被教育正確的價值觀念。
3、只要白紙上有了污點,就會被放大檢視
看看阿班承認舞弊後,立刻被退學,因為他有了前科有了污點,這造成他其他學校就讀的困難,自然而然會讓他的行為更加偏差,因為人生少了一個選擇方向,所以最終他一無所有而且傷痕累累,就連自己最純粹的善良與堅持都失去了,這邊要表達一個人若原本行走的道路被堵住,自然而然會找其他能走的路,但是社會若不能包容,那對於這個人而言,會很容易走偏,因為他能選想走的路少了一條,最後導致他無路可走,只能選擇越來越偏的道路,所以一旦犯大錯或是被抹黑,那就給其他人負面觀感,進而深值腦海,產生刻板印象,即使你有做出其他好事,但是這個前科絕對會被人放大檢視,進而影響任何事情的決策和想法

綜合以上來看,看樣子女主是沒辦法上學了,因為承認在國際考試上舞弊,別說當老師了,還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一間學校完成學業,而且得罪大量富貴人家,不知道會不會被人蓋布袋打一頓,但是工作絕對會被打壓,至於阿班還比較好,還有人可以資助幫忙,反而女主下場可能就會比阿班更慘了,未來就請大家慢慢琢磨想想

所以全片看完結束,我對琳是有點失望。她為了虛偽自私的友情搞了一整場,最後拍拍屁股兩袖清風地投回父親的懷抱自首,雖然擺出一副大澈大悟的表情決定當老師,說實在妳真的以為這麼天真的理念投入了教育,就能改變這個貧富差距的世界?儘管最後的結局期望琳會挽回班,但是沒有只能心疼黑化的班,而琳造成了一切卻選擇了抽手離開,班失去了一切,包括他最天真原始的人格,而且已經沒有人會包容他了。

 3 ) 随便聊

① 毕竟改编自真实事件,主角也只是中学生,所以尽量不要抱着高智商犯罪片的期待进场。尽管编导做了许多戏剧化的桥段,但肯定跟大家追捧的那些“烧脑反转大骗局”和“神偷谍战片”不是同一个布局规模的。摆正初始期待,才能充分欣赏这出智勇双全的作弊好戏。

② 既然是真实改编,结局自然没有悬念,这也是能引进的先决条件。但不像很多华语犯罪片牵强的自首,本片的结局构成了一个感人肺腑和激励人心的救赎,在情绪上反而是比作弊成功更华彩的高潮。具体不剧透,只能说这处理手法堪称点睛,太值得所有受困于审核的电影人学习。

③ 校长集中体现了体系的弊病,比如她竟然不知道圆周率是靠背的,做出处分时的道貌岸然,被曝光赞助费时的嘴脸毕露,寥寥几笔勾勒出她的无知、虚伪和贪婪,也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作弊行动以正义性——智勇双全的青少年,化身对抗腐败僵化教育体制的自由战士。

④ 比起巧夺天工的作弊手法,一群学霸学渣笑泪并存的青春才是本片的中心。充满了两极的残酷撕扯,既让我们窥见人性中潜藏的深渊,令人彻骨胆寒,也带我们目睹人性中无所畏惧的洒脱快意,给人勇气和温暖。对友情的表现细腻真实,比编个借口就撕逼的片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⑤ 从被考试所主宰的校园环境中,它画出了现实青春的多样面貌,让人感同身受。这是青春电影最应该拍、而国内的影视剧中极少见的。这次电影局做了一件大好事,引进了一部所有正值青春和怀念青春的观众都应该看的片子。不是因为它多好,而是因为它难得一见。

⑥ 冲着高智商作弊的理性噱头而来,却体验了一番动人的感性残酷青春,这种货不对板带来的意外之喜,如此让人难忘。

⑦ 以为是配音的,没想到放的是泰语原声,好感更加一层。

 4 ) 作弊就像抢银行一样,都是被生活逼出来的

大海印象中上一部在国内爆红的泰国片,还是7年前的《初恋这件小事》。

不过最近泰国片《天才枪手》引进内地院线,票房三天过亿,口碑刷爆朋友圈。豆瓣8.4的高分,让国庆档一众7分多的国产佳作也黯然失色。毫无疑问,《天才枪手》很可能是继《摔跤吧爸爸》之后又一部现象级电影。(本文有剧透)

《天才枪手》讲述的是发生在校园中的故事,主人公是帮富家子弟考试作弊的枪手。因此国内有很多人感叹:没有恋爱,没有堕胎,泰国电影告诉我们青春片原来还可以这么拍。

但是大海觉得,与其说《天才枪手》是一部青春校园片,不如说是一部高智商犯罪片。

布局周密的作弊计划,紧张刺激的考试环节,简直就像是《银行大劫案》、《惊天魔盗团》这样的犯罪电影。同样是巨额赃款,同样是高智商的犯罪计划,唯一的区别就是抢银行变成了跨国作弊案,不过抢银行与当枪手又有着同样的诱因:无法逾越的阶级鸿沟。

影片根据2014年真实发生的一起跨国作弊案改编,这场轰动世界的作弊案也促使SA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对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革。

主人公琳(茱蒂蒙·琼查容苏因 饰)生活在家境一般的单亲家庭,她成绩优秀,从小各种奖杯拿到手软。在父亲的要求下,她高中来到一所私立贵族学校读书,因为是尖子生,校长为了招到琳,不仅免除了她的学费,还提供免费午餐。

女主角茱蒂蒙·琼查容苏因是第一次演电影,此前她是超模身份,身材长相都没的说。不过为了演绎学霸的气质,她在影片中的扮相很素,看起来真的就像那些不会打扮、埋首书本的普通女孩。

戳张图大家对比一下:

入学之后,她与长相甜美、成绩糟糕的格蕾丝(依莎亚·贺苏汪 饰)成为闺蜜。

格蕾丝是学校的戏剧社红人,为了获得出演舞台剧的机会,她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课成绩,于是格蕾丝报了老师的补习班,还让琳辅导她的功课。

结果到了考试的时候,琳发现试卷上的题目都是补习班资料上的原题。那些上过补习班的考生拿到试卷,顿时面露喜色。监考老师还意味深长的对考生说,那些成绩差还不报补习班的人,等着不及格吧。

更要命的是,学渣格蕾丝虽然报了补习班,但补习资料上的内容一个都没记住。为了让好友顺利通过考试,琳用橡皮+鞋子的方式第一次帮格蕾丝作弊。

上过学的都知道,虽然三令五申明令禁止,但学校老师私自开补习班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看来泰国也是一样。而琳之所以帮助格蕾丝,一方面是对朋友的同情,另一方面就是出于义愤了。

之后琳又认识了格蕾丝的男朋友小巴(披纳若·苏潘平佑 饰),一个学渣富二代。

小巴想让琳也帮助其他富二代作弊,并且开出了诱人的价格,琳一开始不为所动,甚至有些生气。但是小巴随后说,你赚了这些钱,足够弥补家里交给学校的“赞助费”了,琳这时才知道父亲背着她给了学校20万泰铢的“赞助费”。

20万泰铢折合人民币约4万元,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绝对不是小数目。而且成绩越差的学生,交的“赞助费”越多。

这里反映的现实就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了,别人不敢说,大海(90后,生于北方某个小城)以前就是个学渣,上高中就交了一万多的“择校费”。

我记得当初上学的时候,一个能装60个人的教室,学校只招30人,剩下的30人不是不招,而是全招择校生,必须交钱才能入学,每年学校收的“择校费”就是一笔巨款。

作为学渣,没能考进年级前50%是我的错,但是依据这个排名敛财,excuse me?

据说这几年有地方开始整治这个现象,比如合理分配学校间的师资力量,比如择校生不能超过学生总数的10%等等,不过具体有没有落实,学生和家长应该更有发言权。

了解“赞助费”的真相后,琳的三观可能就发生了一些转变:既然校长和老师可以利用考试敛财,我为什么不可以?

于是琳与小巴、格蕾丝等人组建了一个作弊团体,打着教钢琴的幌子,帮富二代学渣们作弊。这门生意算下来,一学期就能赚23.4万泰铢。

琳使用的作弊方法非常复杂,她用四首不同钢琴曲的指法代表ABCD,然后在考场上像敲摩斯代码一样传递正确答案。说实话,大海看到这里的时候一脸懵逼,心想换作自己,可能根本看不懂敲的是什么。

我们作为过来人,当然有更多简单的作弊方法。不过换位思考一下,如果琳的暗号太简单,不是付费会员也能得到正确答案,收费作弊的生意就没法做下去了。

而且后来确实有个戴眼镜的学渣小东看不懂暗号,转而求助另外一名学霸班克,结果被班克告发,导致了琳的作弊生意被学校发现,琳争取留学奖学金的机会也被学校取消。

学霸班克也是出身于贫寒家庭,他的父亲早逝,母亲辛苦经营洗衣店供他上学。他一开始是正直的,鄙视作弊。但他揭发琳的作弊行为后,也没料到琳会受到这么严重的处分,因此心怀愧疚。

与此同时,富二代小巴和女友格蕾丝被父母安排去波士顿留学,所以他们必须通过STIC国际会考(原型是SAT国际会考)。而琳为了弥补自己留学奖学金的损失,也需要再当枪手赚一笔。

琳想到了利用澳大利亚与泰国的时差实施作弊计划:她先飞到悉尼参加考试,随后把正确答案发给三个小时后开考的泰国考生。因为澳大利亚与泰国同属亚洲考区,所以试卷也是一样的。

小巴和格蕾丝则在印刷厂待命,收到琳的短信后立刻把答案印在2B铅笔上,用条形码代表正确答案。(2B铅笔是为数不多能被带进考场的工具)

随后他们把印有答案的2B铅笔发给每一位付费的作弊考生,这一笔生意做下来,能赚几百万泰铢。不过实施这个计划还需要一个帮手,就是学霸班克。

班克自然不会入伙,但是小巴略施诡计让班克也失去了奖学金,再加上沉重的家庭压力,班克急需一笔钱。

并且,琳对班克说了一句十分扎心的真相:就算你诚实,生活依然会欺骗你。

对比一下班克与小巴的生活,就会发现人与人的命运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一个是勤奋努力的好学生,放学后还要帮家里的洗衣店工作,还要发愁自己的学费;一个是衣食无忧的富二代,含着金汤匙长大,用钱就可以摆平一切。

最终班克也决定加入,当他知道自己能分到一百万泰铢的时候,直接瘫在了椅子上。

就像很多高智商犯罪片一样,天衣无缝的犯罪计划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来实施。

班克加入后,一个包含各种能手的作弊团队正式成立:眼镜男小东人脉广,负责寻找客户;富二代小巴口才好,负责向客户推销和解说作弊方案;格蕾丝懂电脑,负责排版打印铅笔上的答案;琳和班克飞往悉尼考试,每人各背下一半的正确答案,然后传回泰国。

他们不仅一遍又一遍的演习了作弊流程,还排练了被抓后脱罪的口供,可谓相当专业。

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跨国作弊的行动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内部,团队成员之间的矛盾集中爆发;在外部,琳和班克的怪异举动引起监考官的怀疑。

其中一个眼神犀利的白人考官给大海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有网友评论说:这个考官以前可能是FBI的。

一波三折之后,他们的跨国作弊计划终于成功,但是班克却被那位白人考官抓了个现行,不仅被STIC终身禁考,还被泰国的母校开除。

琳在看到班克付出的代价后幡然醒悟,打算洗手不干。而班克却已完全黑化,打算把枪手这条路一直走到黑,他说:“当枪手一年就能赚几百万,为什么还要上大学,毕业后一个月赚几万块?”

小巴和格蕾丝通过考试后打算让琳一起去波士顿留学,因为他们需要琳在大学继续帮忙作弊,但是琳告诉他们:“难道你们不知道大学的考试没有选择题吗?”

最终琳选择自首,揭发了她参与跨国作弊案的事实,这个结局是否强行“正能量”暂且不说,大海觉得琳的醒悟始终缺少一个关键点。

这个关键点就是,琳曾在劝班克入伙的时候说:“作弊让别人通过了考试,让我们赚到了钱,是双赢。”

而小巴向作弊考生们演讲的时候也说:“让我们去选择大学,而不是大学选择我们。”

他们的逻辑说得通吗?其实不,因为作弊最大的危害不是让不学无术的人获得更好的机会,而是让真正寒窗苦读那些人的机会,被作弊的人所顶替。

蛋糕就这么大,作弊的人拿走了,就会挤掉其他人的名额,作弊破坏的是公平。

而这个核心影片始终没交代出来,这是大海觉得比较失望的一点。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作弊破坏的是公平,如果这场考试(or人生)本身就不是公平的呢?

如果达官显贵的子女多交点“赞助费”就可以上好学校,如果学校本身故意拔高标准,让更多的学生只能交“择校费”获得入学机会,这样的“考试”又有什么资格去指责作弊者呢?

其他影评推荐:

“美国边境三部曲”完结篇:印第安少女奸杀案背后的边缘人群

《羞羞的铁拳》提前点映报告:为什么成功的是开心麻花?

面对性别认同障碍的儿子,这个日本妈妈亲自教他穿上了胸罩

 5 ) 你要作弊?别来害我啊!

微信公众号:movie432 首发于 MOViE木卫

它居然能上映!

得知《天才枪手》要在大陆上映,并有较高排片场次,好几个事先看过片的朋友,一致感慨如是。今年夏天,这部泰国影片在香港、台湾等地上映,无论口味还是票房,都力压好莱坞的《蜘蛛侠》和《敦刻尔克》,风靡一时。

在中国,校园题材是块禁区。青春派恋个爱,都要拖到“高四”才能复习。少年班之类的只会追女神,有点骨气的也就是闪光少女这种,想恋爱,别他妈的来害我啊。比恋爱更加折磨人的考试,更不容电影创作侵犯。

这部讲泰国高中生考试作弊,穷人学生卖考试答案给富家学生的片子,比印度大热片《摔跤吧!爸爸》还没有专业知识门槛,更容易触动到中国观众。关于底线,关乎尊严,还有每个人的内心操守。

现实生活中,中国人基本都是同一套教育考试体制的过来人。一次又一次的考试,筛选出高分和优秀者。最后千军万马,过高考的独木桥。

你要知道,一些三十岁的人,噩梦还是会回到中学考试,始终有答不上题目的紧张焦虑。这个时候,《天才枪手》那些答题时的表情大特写,或真实,或好笑,一定会唤醒你对考试的回忆。

我这种人,当过好学生,市里有排名的那种。也当过坏学生,接连挂科的那种。看起来,好与坏,全看考试成绩高低。为了考试,该做的事情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也做了。

但二哥觉得,自己一直没有变过。因为一个人如何,不是考试就能说明的。考试只是一道衡量。

见过不愿试卷被抄,被坏怂踢个椅子,踹下屁股的。你可以大心脏无视,但考完后被暴揍的,大多也是认栽。但下次还想抄?仍然不给你。

考试所引发的,大多是跟有感伤主义有关的。表姐参加了三次高考,最后还是没有圆上大学梦,后来只能去深圳打工。考完最后高考一门,你回到原来的教室,看到几个女同学趴在桌上大声哭泣,无论当时看到,还是多年后回想起这一幕,都恍然如梦。原来许多人的命运,就被那些字母与数字,彻底完全给改变了。

可以说,自恢复高考以来,我们的父辈,我们这代人,还有我们的下一代人,都深受这套考试选拔流程的终身影响。从学好数理化,到学好外语,再到出国留学镀金……国人随着时间推移和形势变化,不断选择最应该拿到高分的那些科目选项,期许在经济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出人头地。

重大考试的成败得失,会极大改变一个人的身家命运,进而导致许多人铤而走险——选择作弊。从打小抄的土法炮制,到蓝牙耳麦之类的黑科技,再到买通试题的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些现实或耳闻的暗黑考试细节,加上2014年发生在亚洲的SAT舞弊事件(2014年10月,ETS接到泰国曼谷考官在SAT考试结束后发去的邮件,邮件称:“一名中国女生偷偷查看iPhone答案被我们抓了现行,这些答案都来自当天早些时候澳大利亚举行的同一场考试”),正是《天才枪手》剧本的真实素材来源。

《天才枪手》没有制造任何文化背景差异的观影障碍。你完全可以把它全盘置换成一个发生在香港,台湾或者大陆的版本故事。它围绕才智过人的寒门子弟与挥金如土的富家子弟,做成了人物性格与行为模式的戏剧反差,又最终完成了连商业类型片都少见的人物设定翻转。

简单说,你一下子不知道,主人公所作所为,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他们到底值得同情,还是应该被唾弃。正如女主角也感慨,演好舞台剧,比考试难多。只可惜,就像中国的考试,不会比拼你读过多少书,看过多少舞台剧电影,而是要有一套2D铅笔涂画的ABCD标准答案。

制造这些麻烦悲剧的,到底是考试流程本身,还是贫富分化与阶级固化。《天才枪手》没有明说。电影里出现才华横溢的高富帅,正如同样没有自暴自弃的学渣撸蛇。从踏入那所贵族学校的第一天,金钱便成为一道重要的衡量标准,就像男女主角熟练掌握的数学计算。

寒门子弟为了奖学金和好学校,拼命读书。富家子弟为了给家里人交代,也要一个不错的成绩。但好的成绩排位,永远只有那几个。这相当于一场看不见的硝烟战场,你的好成绩,背后都是踩着别人的位置上去。

电影最有趣也最紧张刺激的地方,是把考场作弊拍成了眼花缭乱、争分夺秒的轻喜剧。比如用弹钢琴,听古典乐的旋律,来制造对应的A、B、C、D选项(“答案都选C”是破罐破摔的中国电影玩法,不建议学习)。

虽然这样的处理方式,稍嫌复杂,但也比《风声》之类的谍战片,随便拿一个小护士用手指头敲摩斯码传递机密情报来得好玩。更何况,音乐本身,又作为中和调剂的电影配乐而存在。浪漫美好的音乐旋律,与光天化日之下的紧张作弊,居然能联系在一块。光是我这么一说,你都会好奇它的画面感。

这个好玩,还出在电影的想象力上,令《天才枪手》堪比团队配合作战的夺宝电影,或者猫捉老鼠的谍战题材。永远有一个东西,制造着紧张悬念,让你巴不得电影人物能逢凶化吉,涉险过关。

还有打时差的悉尼战场,地铁站里的紧张追逐,持续大量的镜头晃动,好比《谍影重重》,女主角有如在闯荡一个没有出口也走不出去的心灵迷宫。

考试制度,本身不存在好与坏,只有分出强与弱,优胜劣汰。《天才枪手》完全没有把反派角色脸谱化和模式化,几个有钱同学并没有飞扬跋扈。他们要么脸上挂笑,要么一脸纯情热泪无辜,不然就是头脑简单的憨包怂。他们要的东西很简单,就是考试卷子的正确答案。

真正的反派,其实是盘踞在主人公身体里的心魔,还有人生彻底被扭曲后的怒火与不甘。《天才枪手》的主人公,是一女一男两位高材生,但是,他们行为模式本身,都有舞弊与不诚信的一面。

类型电影里,炫技的剪切和压迫的镜头感,容易跟人物情感有剥裂,比如你不关心超级英雄电影到底死了多少人,还有叉叉侠跟谁闹别扭,以及结局到底会不会死(因为根本不可能死)。

但在这部电影,你很害怕主人公出猫折堕。即便他们干不光彩的事情,你还是希望他们不要被抓现行。因为他们本质上是善良的,出身贫寒,凭才华与天赋读书。

最难能可贵的,是电影没有遗忘掉少年男女在这个年纪阶段,更重要的一个事情:初恋。千万金易买,有情郎难得。我特别喜欢《天才枪手》敢于把一切矛盾高潮,倒扣在女学霸的少女心上。灾难的悉尼事件后,她几经犹豫,点击删除照片,还有害怕父亲责备,彼此拥抱恸哭,甚至没有放弃对男主伸出援手等几幕,用足了人世间的真情。

与富家子弟追求的认可相比,穷人子弟同样需要家人的认可,甚至肩负更大的压力与责任。有人批评说,《天才枪手》对人物的黑化处理是场意外。但我觉得,一切合情合理。尤其是在当下中国社会,有多少人被金钱重压所击垮,被物质攀比所绑架,更有才华出众者同样深陷于人生焦虑——他们发现知识才智并不能换来现实回报,选择了悬梁自尽。

东方学子被考试所诱惑,亦相信考试能改变一切,从金屋到颜如玉,但《天才枪手》却给出了可能一无所有的结论。会考试的,到头来可能还是要给不会考试的人服务——用作弊,去出卖自己的才识,去换取不菲的金钱。

《天才枪手》进一步抛出的问题,其实更沉重。不参与作弊,穷孩子一定会输。很多人对这样的价值观念,譬如女主为了几十上百万的泰铢报酬不齿。人生当然不只有一场考试,对这些无法被难倒的考试赢家,他们所渴望的,是凌驾于校园之上的人生赢家。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是弱势的穷人群体所永远无法击破,甚至只能参与加入的,牢固的富人阶级。

要真是没有考试这个东西,他们可能连赢的可能性都不存在。这样的模犯生悖论,看得人一声长叹。

很久没有这样一部青春片,会带给我如此多的复杂思考。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正如一所波士顿大学,对一个泰国或中国的学生,与它对一个美国学生的价值影响是完全不同,但世上也没有绝对的不公平,所以才有了优胜劣汰的考试制度。反智主义盛行的今天,《天才枪手》很容易被认为是知识无用论,或者知识等同于舞弊和金钱。但我想说,电影结尾恰好说明,人类身处在不公平的社会环境中,但一直在寻找同一个起点,付出汗水与才识的公平较量。

 6 ) 史上被坑得最惨男主

单评剧情。微剧透。 女主角父亲做老师的,我不信你家能穷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逼得你不得不卖答案。 而男主角,家里就一老母,破店面临倒闭,就这样他还能坚持做一个诚实的人。 对比之下,女主走歪路的理由也不过是平凡的苦衷。 而女主和配角们,无论有意无意,暴力摧毁男主的梦想,最后的希望。 又利用他的善良和愧疚,利用他想让母亲过好日子的梦想,拉他入了伙。 给了他错误的希望之后呢? 告诉他,不好意思不陪你玩了,因为我要做好人了。 妮克药店碧莲吧。 你女学霸看开了留在国内甚至将来还有望做老师,你女配继续傍大款男朋友,你们其他配角都是几万几十万小意思的富二代。 但,班克,原本应该平稳毕业考大学出人头地的人生,已经毁了。 女主是成长了,原本善良的班克呢?其他付钱的人呢? 你既然这么正直你刚开始就该拒绝啊?因为导演需要你卖答案是吗? 一个成绩优秀的少女堕落又成长的故事? 还是一个自私少女坑朋友骗父亲最后微微一笑自我救赎顺便团灭全队? 真要讲成长,讲救赎,为什么不是女主说服大家一起去自首,一起坦然走向明天 4个主角之间,根本不存在友情。 女配是为了成绩和女主做朋友(或许有些许真心) 女主和男主既不是可敬的对手又不是可靠的搭档,男主被抓后一个带泪的眼神带来的不是两人之间的释然和升华,而是回国就撕逼…… 所以导演的青春只有作弊和买卖,没有友情? 最后用父女情抬了一手。然并卵。 你导演想宣扬些什么?作弊很紧张刺激很燃? 我不点评作弊这件事的是非。 只是如果你一部片子单纯讲作弊有多燃,你只值五块钱。

 7 ) 小题材的精巧格局

在wb上看了预告片之后惊觉新加坡居然排片不多快下了,于是赶忙昨晚下班后赶去看。
因为预告片的关系,对于这部电影已经期待极高。看完之后觉得这是今年的电影里,为数不多、对得起预告片带来的期待的!

影片一开始有着浓浓的百合味儿,Grace对着Lynn散发出了“你看着就是学霸所以我一定要来亲近你”的感觉,而学霸Lynn就这么被Grace收复了!maya这个开头真的巨百合。

随后就是第一次作弊。天才Lynn心软之下第一次帮助了Grace作弊,就此开启这部电影的重要内容。而且就这么一场小小的橡皮擦作弊,也可以被导演拍得如此惊心动魄,剪辑、配乐、切镜无一不体现出了高超的拿捏。

之后Grace的男朋友(富二代)Pat,提出付费让Lynn帮忙作弊。于是Lynn为了帮家里单亲爸爸负担一些经济压力,作弊范围越来越大,并且开始使用钢琴指法发答案。

等到一次会考,学校第一次搞出了两套考卷的做法,之前的作弊方式行不通了。Lynn和旁边的学生桶交换考卷,但是另一个记忆力超强的高材生、同样家庭贫寒的Bank却以为桶在抄Lynn,举报了桶。Lynn因为一张不属于自己题目的草稿纸落马。她因此被抓,虽然没被退学,但也将新加坡奖学金(咳咳)的机会输给了Bank……

这个地方挺唏嘘的,能看出来这时的Lynn并没有觉得作弊有错,而是真情实感觉得这是一种双赢:自己给爸爸买了衣服、赚到了钱,那些差生付出金钱收获成绩,有何不可?

这些作弊过程都拍得及其惊险但又很真实:老师的脚步声、钟一分一秒的声音、周遭的各种表情……但想一想,小时候一旦作弊,哪次不是惊心动魄?

之后Pat的父母提出让Grace和Pat一起申请波士顿大学,让他们一起考STIC(也就是真实世界里的SAT)。Grace和Pat俩人根本就是学渣,怎么可能考得过,于是又来求Lynn。

Lynn原本不想答应的,但是在归还那本教材的时候,注意到了时区差异,自己又非常想脱离父亲去留学,这里的表情变化也可以看得出她自己内心已经打定了主意,一定会去替Grace和Pat作弊。不仅如此,她还故技重施,提出让另两人去找“客户”,拉来更多人,才让自己的计划不亏本。

她想的办法就是自己去澳大利亚考试,利用时差把答案传回泰国,利用铅笔上的商品编码把答案分发出去。但她一个人记不住这么多答案,于是这几个人就想到了Bank。

Bank之前是妥妥能拿到新加坡奖学金的,但是在前一天晚上因为蹭了别人的车被群殴、打昏扔到垃圾场,错过了考试,也没有拿到奖学金。(这里其实挺难受的,尤其是他那种绝望的心情……想想真的感同身受,在垃圾场里满身是血河脏污,对天哭泣。尤其是后来发现是富二代做的,那种心凉和恐惧、愤怒交织的感情,可能也是结尾的铺垫吧)

于是这些人用钱把Bank拉入伙,让他负责一起记一半的答案。看似这个计划完美无缺,Bank却在最后时刻发现自己被打就是因为富二代Pat的阴谋。这里其实一度能理解他不想干了的心情,但他最后为了“不能白白被打”,还是踏上了作弊之旅。

出发之前那个镜头,Lynn和Bank分别站在桥上的“√”与“x”后,现在想想也是一种对于结局非常明显的暗示了。Lynn已经不想做了,而Bank则要求她负责收尾。

俩人来到澳大利亚,发现今年的考试因为之前泄题时有发生,安保变严很多,就把手机黏在马桶盖板下,利用休息时间出来传答案。

在第三次传答案的时候,Bank因为用厕所时间太久而被考生举报,最终被抓。这个地方能够很明显地看出来,Lynn和Bank的反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截然不同。同样被考官拍门,Lynn就把手机藏进了鞋帮,最后又利用喝水藏进了饮水机的水斗里。这简直是特工级别的处理能力和反应力有木有!!!

Bank被抓也就只剩下Lynn一个人记答案,时间所剩无几,她只好用记音乐的方法来记答案,又用假吐的方法提前离开考场。在被考官“追捕”的过程中,Lynn还不忘传答案,这个时候简直惊险到发抖,一方面担心Lynn被抓,一方面又觉得她肯定会被抓,另一边Grace和Pat又被Lynn的父亲找上门,几面的共同发展简直令人恨不得赶紧快进喘口气。导演的剪辑和配乐实在是功不可没。

最后答案传完,Lynn把手机丢掉,被考官追上,而Bank则以“查手机字典”的理由担下了所有责任。

回到泰国的Lynn与Grace、Pat决裂,向父亲坦诚了一切。Bank拿了自己的钱,然而因为作弊被大使馆举报退学,Grace、Pat成功通过考试。

Bank最后用钱装修了自家的洗衣店,但也彻底走向了堕落。这一点其实能预料到,但也令人不想承认,原本在担下所有责任时红了眼眶的那个“书呆子”,在威胁Lynn以后一起作弊的时候的狠毒眼神,居然是一个人。可惜最后Lynn主动向考试方举报的结局有点流于形式,很多人估计都觉得,如果能够停在她打开Bank的那扇门,说“选择在我”的那一刻或许会更好。

毕竟,她打开门走向光明,那个瞬间就已经足够了。

这个题材其实非常小,又非常真实。能在一个学校、一个家、一个考场的主要场景里玩出这么多花样,导演的功力确实不容小觑。之前对于泰国电影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恐怖片上,没想到剧情片也可以拍得这么精巧,非常惊喜。而且能够感觉到,在镜头、台词上,电影都有意做了很多能够理解隐喻,比如“诚信印厂”印出作弊铅笔、之前提到的“√”与“x”的暗示等等,这样的暗示隐喻并不过度玩弄观众智商,会心一笑的同时又能铺垫剧情,算是非常亲和的好手段。

女主的气质非常棒,让人不敢相信这居然是一个新人女演员,而且泰国演员的演技出乎我意料地没有那种“过度”的感觉(可能是之前看过的泰剧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这次完全改观!)且女主演技也是碾压其他所有主演。

这部电影里的故事虽然不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但这样的“青春片”才足够真实,而不是流于形式和疼痛。

 8 ) 为什么洗白和黑化都是自然的结局。

从家庭缘由和自我组成的角度来看。
单亲。
魔女琳搭配的是当老师的父亲,黑化班克搭配的是开小洗衣店的母亲。

他们的家庭是某种爱和压力同时存在的,是下一代主动或者被动要快快长大的互动关系下的状态。琳在悉尼告诉班克“明天世界(家)就是我们的”,是这个电影里最值得悲哀的童话。
琳的母亲与琳的父亲离婚,在琳找到赞助费凭据的那场戏里,她同时看到了父母的离婚证书,紧接着的那场戏为钢琴角色的铺垫,琳弹起了生日快乐歌。

琳在和父亲的谈话中透露了几个细节,首先是她才想起昨天是妈妈的生日,她在影片中的今天弹了很久没弹的钢琴。其次是母亲是主动离开了父亲,原因未明。在琳的状态中,可以看到琳想念妈妈,但却对这个行为没有多余的埋怨。
细细品味琳问父亲为什么要她离开原来学校的那几句话,我觉得这个主动走掉的母亲,将“主动”这个因子很积极地注入了女儿的血液之中。

在后来的戏份里,“母亲”几乎未再出场,琳和父亲的关系不错,入学一场戏的对手戏,看得出来两人是很平等的关系。琳对于父亲的爱,在很多场戏里都有细节表现,例如她认为很像父亲的班克说的话是对的,她给父亲买了新衬衣。最要紧的是,她挣钱她不是为了自己的物质(没有花掉),她对钱的欲望更像是源于不想让父亲辛苦。也是当父亲和女儿都能伸手挣钱时,这个家就会出现小小的失衡。

琳的组成是积极的主动的外向的,虽然科科全优,但电影着重表现了她在数学方面的擅长,谈到了她体育也不错,钢琴看起来也是好手。种种成绩看下来,她是现场聪明型的人才,在她的性格里,固有的经验可能没有那么重要,当下的反应和诉求是重要的。这一点是与班克截然相反的。

琳一点一点地走到门前,自己推开门见到被扣留下来的班克,又推开门拒绝班克的要求,再推开门去自首的最后关头,这几个场景串联起来,可以看到她的每一步都在成长,因为她的吸收和反应非常迅速,这个时候如果有了“父爱”这样的催化剂,她就找到了她当下的人生之路。

她曾经的路是什么?格蕾丝在图书馆寻求琳的帮助时,提出的要求中打动琳的是——我以后叫你小琳老师。
“老师”这个词是有趣的,我个人的解读是虚荣心,这个虚荣心包含着琳的内心已经蠢蠢欲动地觉得自己可以和父亲一样了,这个“一样”可能是挣钱,也可能是为自己的人生选择做主。比起另一边还不能拒绝妈妈的要求的班克,她的自我要顺理成章得多。
琳在影片里与父亲是有对抗的,第一次考试作弊被发现时,父亲发了那么大的火,也没有让琳在贪婪的路上回心转意。

但琳为什么从悉尼回来后,认为自己错了呢?因为自己经历了劫难般的紧张,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打击,还失去了同伴(这一点我之前写过青春里失去的宝贵东西)。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机场路边,父亲问自己的男朋友呢,晚上叫他来吃饭。这是关爱,是这一组家庭关系里,看上去健康平等却缺少的关心。

琳的自我设定里,是有一条很深的价值原则的。她信奉的这个真理一直推进着考试作弊这件事,就是“你做错了,所以我因为你做错了而做什么是合理的”,学校乱收钱,她就认为自己要把这个钱挣回来。父亲为自己交了这么多钱,自己更要挣回来这笔钱。
情感是很多问题的镜子,那个时候父亲的爱就是一面镜子,可以让琳说出那句,“有一件事我做错了”。

比起琳来,班克就去到了单亲家庭里的另一个境地。琳是主动成长,而班克是被迫成长,这也是班克一定会黑化的结果。他不对临场作出反应(在垃圾场的束手无策),他对于他积累的材料作出反应。

班克第一次出场(顺叙),就是天才大赛前他很紧张,琳关心他。
由关心说起,班克的家庭组成里有只出场过两次的母亲,一次是背影,后来在班克气愤的对白中再次强调过,妈妈洗衣把背都洗驼了。另一次是悉尼回来后,班克被学校除名,作为完全虚化的后景的母亲在边哭边签字。这是压力,也是爱。
这个设置很像《未生》里张格莱和他的母亲。我想琳很自然地在他的视野里相似了这个角色,也就导致了他锲而不舍的好心,结果没想到令琳被取消的奖学金。
正确的选择却令大家的命运走往了不好的结果,这也是生命的定义之一。

班克拿到天才大赛的证书当然没有去吃三文鱼套餐,琳跟他提这个,是因为从呕吐过的他身上闻出了中午吃的泡面。他回到家里把那个证书放在了父亲的相片前。原来班克的父亲是过世,比起主动离开伴侣的琳的母亲来,死亡不是一个主动的选择,于是班克和母亲被迫承担了这家小班克洗衣房。

班克的父亲在前文里也交待过一次,他和班克玩记忆游戏,记住了π值的小数点后很多位,似乎也是美好的,他称之为与父亲玩记忆游戏,而非“父亲一定要我记住什么”。被迫去接受,组成了此时的班克。正如张格莱一样,父亲不在了,儿子一定要长大了。
班克擅长的是记忆,虽然看起来他做题好像比琳快,但他强调复习,与偏应答思维的琳大考大轻松小考小轻松的状态不同,他很在乎准备(进考场前看书),这样的训练造就了无法灵活应变的他。他好几次表现出了临场的无法反应,一根筋地检举作弊,被打前迈不开脚逃跑,在厕所里的慌张反应,他都表现出不知道做什么好。

而当他准备充分时,他又是自信的甚至是凌厉的。抢答π的数值除外,全片唯二两个武侠片似的镜头贡献之一就是他(另一个是琳手握铅笔),他在小巴说到“垃圾场”三个字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过去,这是积压的愤怒;他盘算至少他还能拿一笔钱,然后在厕所里又索取一笔钱,这些都是积累。

他和琳看起来都是现实实用主义,不过琳的背后动机源自于可以被爱瓦解的心态:如果你没有做错,又我感受到爱,我可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而班克则是一道题又一道题,一次背诵又一次背诵,一次作弊又一次作弊的经验积累。到了最后,他会没有回头路地走上再次作弊的道路。

这里面掺杂了一个现实:班克拿到了钱,两百万,只能是将店面装修一新。与小巴和格蕾丝的生活还差的太远。回头望望小巴幸福的一家,父母皆在,金钱人身皆一定程度的自由。这种讽刺,真是好恐怖的人生。

这是我喜欢这个影片的第二理由,这样的家庭教育和培养了这样的儿女,用极少的笔墨勾勒出了东方社会家庭组成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不正面也不负面的设置在影片中让观众去感受。很动人。

影片讽刺了学校(校长的运营之道),讽刺了社会(贫富的差距),甚至讽刺了公正之眼(班克被打和琳躲避老师都被监控拍到的镜头,然而未有作用),却保留了家庭之爱,也惋惜了同伴之爱。

 短评

壞學生失敗的代價多低,一點點小成就就能歡欣雀躍,即便那是別人的成果,長大了還能叫囂逃學作弊打架才叫青春。而好學生的呢,一步錯便有可能滿盤皆輸,代價甚至是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崩塌,而這正是最讓人難過的一點。

4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力荐

说神作有点过誉,但绝对是今年最具话题性的泰影。天才学生要么不作弊,要做就做成一部跨国谍战大片。惊险、跌宕、刺激,就最后错失的少女心让人有点唏嘘。看看我们的校园电影还在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我无语...(关晓彤/吴磊/刘昊然,中国版的饼先画起来!)

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男主二宫和也,女主杜鹃,男二彭于晏,女二新垣结衣。

10分钟前
  • 艾晨
  • 推荐

作弊都能拍得这么燃,这么热血,真是激动到让人想鼓掌啊!剪辑很帅,节奏很好。虽然是青春片,整个的节奏更像间谍片或动作片,这就是侠盗的设定嘛。影片带出很多曾经的回忆,还借机探讨了泰国社会结构、教育制度等问题。几个小演员也不错。还有就是羡慕与嫉妒了,看人家青春片都拍到什么程度

1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青春不只是堕胎与恋爱,作弊才是学生时代的主题啊!

20分钟前
  • 力荐

@2019-08-21 00:36:19

23分钟前
  • zitsunari
  • 还行

日本小伙伴说全程精神紧绷,因为日本电影不太有这样的节奏,也不太触碰这样的话题。我说,其实泰国电影也不太有这样的节奏。泰国人今年值得为这一部难得的佳作而骄傲。导演很聪明用商业片的包装来批判教育体制,对比冷峻现实下迥异的个体命运。唯一不满是结局太正面,bank和lyn黑白分化过于刻意

28分钟前
  • 半个桃李林檎
  • 推荐

从小怕老师怕考试的我全程像在看恐怖片……

30分钟前
  • 一切归零
  • 推荐

三星半。胜在新奇,几乎是杂糅了一个全新的类型片(教育谍战片?),尤其后半段拍的很燃。然而这片坏就坏在一切都太刻意,特别是为了增强戏剧感而呈现的作弊手段,如橡皮塞鞋子里、弹钢琴等等,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方式看起来也不像天才会做的事…以及结尾也处理的仓促。不过抛开这些整体还是很值得一看。

33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确实是今年看过的最紧张刺激的电影,女主根本是美籍亚裔版金高银,男主已经完全是我的年度泰国小男孩了!

37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与宣传语正好相反:作弊改变的只是成绩,这世界——出身和地位说了算。

39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万万没想到高中生考试作弊竟能拍得如此高潮迭起精彩好看。最后还有跨国悬疑谍战大片范!既有对公义和利益的探讨,贫苦优秀生在金钱诱惑下的铤而走险。也有正义少年的堕落黑化,少女初恋情怀的崩塌。更有好笑的喜剧桥段,聪明机智的作弊手段,紧张万分的考试现场。男女主颜值演技俱佳。秒杀国内青春片!

40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exo me??那些说女主不好看的,女主明明长得这么高级,而且演技在线你居然还跟我扯长相?我chutimon气场全开好吗!夏日十佳之一,就是喜欢一本正经的反讽。

44分钟前
  • 7Daysfree
  • 推荐

文戏武拍的极致,屌到不想讨论,跟朋友看完出来感觉很绝望,彼此不想干这行也不想搞闯作了,下半辈子做点小生意凑合过吧

47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我们读大学的时候,接受了非常严格的“反作弊”教育,作弊被认为和偷窃性质一样严重,是人品的极大污点。我直到现在也不懂,很多人嘻嘻哈哈地说出“我们的青春就是抄答案”,“论文就是靠复制黏贴啊”,如何轻松又得意。你想过吗?很多人成年后的“坏”与“贼”,源头或许都是在学术态度崩塌的那一刻。

48分钟前
  • bamboo
  • 推荐

女主和女配不就是所谓的vogue脸和瑞丽脸!男主好帅喔!

51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女孩果然比同龄男孩成熟地早啊,女主发现有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的时候男主还在打小报告,女主发现自己需要承担错误的时候男主正打算大干一票……总觉得男主的成长落后女主一步。

52分钟前
  • 居委会李姐
  • 推荐

( 注意有点剧透,没看过的快用手盖住。)说实话除了女主角天资过人,那些作弊手段真的很烂,暗号动作大而浮夸又没效率特别不实用。还有从起初渲染作弊的成就感,到之后因为叛逆变本加厉,最后又因为内疚失望产生的转变,都特别中二。结果牺牲了所有人,自己化作一朵白莲花,特别虚伪。

56分钟前
  • 過期貓糧
  • 还行

虽然结尾很弱也不同意那种「何不做一对鸳鸯大盗」的假想。男女主根本不是同类。

57分钟前
  • 琦殿
  • 还行

结尾过于政治正确,可惜了。

58分钟前
  • 环玥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