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纵横

大陆剧大陆2013

主演:富大龙,宁静,喻恩泰,傅淼,杨新鸣,李立群,姚橹,杨志刚,赫子铭,周波,田小冰,刘钊宏,袁菲,荆浩,张振华,孙霆,蒋一铭,周征波,赵毅,孙强,高海成,杨紫嫣,罗天佑,战鹤文,丁嘉兰,任正斌,王彩平,张太龙,彭志东,孙飞虎,贺云庆,闫以昌,刘辉,张博,王俊鹏,王嘉浩,雪菲,闫沛,王运生,朱梓郡,彭波,郑天庸,张璇,魏华,焦刚,夏侯镔,成国栋,王大奇,赵波,马卫军,刘畅,廖东力,王宁,何勇生,刘磊,刘天佐,黎明明,郭家铭,王笛,陈昊,陈晓,李保成,朱军

导演:丁黑

播放地址

 剧照

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1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2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3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4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5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6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13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14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15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16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17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18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19大秦帝国之纵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8 15:21

详细剧情

  东周列国,百年征伐,兼并挞伐,此消彼长。时至战国中期,七国并霸。曾经险遭灭国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下迅速崛起,成为西北旷原最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保守势力的逼迫下,年轻的秦惠文王嬴驷(富大龙 饰)被迫车裂商鞅,却也以消极的态度抑制保守一派。齐魏相王,雄心勃勃的秦惠文王在极其凶险的局势下登上国际舞台,同时铲除国内以甘龙为首的反对势力,为雄霸天下铺平了道路。国力衰退的魏惠王(李立群 饰)为遏制强邻的东进态势,任用苏秦的六国合纵之说以陷秦国于孤立。而秦国在不断蚕食周边之际,也启用张仪(喻恩泰 饰)提出连横的对策。豪杰贤士竞相登场,战国历史进入了最颠荡起伏的时代……  本片根据孙皓晖的同名历史小说的第二部改编。

 长篇影评

 1 ) 大时代之声环绕于耳,华夏文明之光璀璨于后世

“于后世千秋万代,每一户人家的窗台,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

《纵横》海报
群雄争锋

一幅列国争雄纵横捭阖的图卷在商鞅变法后徐徐展开。前30多集侧重于个体命运、志向抱负与时代背景之间的交织。战场上的厮杀、朝廷上的斗智、国家间的纵横捭阖……好一番璀璨华夏大争之世,让人热血沸腾…… 昭文君与张仪的君子之交让人动容。他们因缘相识,成为知己。昭文君是周朝公子,他本想招纳张仪为周朝排忧解难,在被张仪婉拒后仍无条件支持张仪施展抱负:予其资金,赠其宝剑,护其入秦。当时的张仪不过一介落魄寒士,昭文君却做到如此。或许,与其说昭文君明白张仪非池中之物,不如说他昭文君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寄托在张仪身上,让张仪在成就自我的同时完成他(昭文君)无法付诸实践的共同梦想吧。

张仪(喻恩泰 饰)

30集后更多的是英雄迟暮、美人心计。秦惠文王迟暮之际出现了残酷的派系争斗,为了王位,多方力量彼此厮杀。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较量。秦宫后妃从互敬互重到各怀心事,两大利益集团斗争下芈氏王妃(又称芈八子,“八子”为秦后宫妃嫔称呼)最终携子质燕时与惠文后的反目成仇,令人叹惋。秦惠文王与惠文后之子秦武王继位后不久明示张仪,道秦国东出从此只靠秦剑不依邦交。一朝天子一朝臣,张仪一身才华再无用武之处……

秦惠文王(富大龙 饰)
秦惠文后 (傅淼 饰)
秦惠文后(傅淼 饰)

其实最终的结局也是如史册所著,不过吸引笔者的是这个过程中多方力量的角逐。电视剧与小说有差别,而电视剧、小说与史实更有差别。当然原著很多地方为了制造冲突效果强行将人物进行黑化或转性别处理,有点可惜。毕竟原著以小说方式行文,这里只从影视正剧角度看,其他不作分析。无论怎么改,甩了《芈y传》八百条街,那剧不提也罢。 有人说张仪该与苏秦同一时代,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施展抱负。其实据史册推算,张仪应该早于苏秦将近30年;张仪是连衡思想的鼻祖,而苏秦是纵横家的后起之秀,很高兴导演和编剧认识到这一点。 当然与史实有争议的比较多。 芈氏王妃与义渠王的情人关系是在她质燕返秦当了太后(史称秦宣太后)之后才开始的,而非剧情所示。 公孙衍是因秦惠文王重用张仪而冷落自己才离秦的;张仪与公孙衍的关系并不好。 张仪在秦武王冷落自己后回到魏国,后被魏王拜为相,与公孙衍共同事魏,不过两人关系并未改善多少。张仪在魏任相的第三年病死,终算落叶归根。或许剧中犀首与张子暮年缘聚,把酒言欢,是导演和编剧一种情怀的寄托吧!

“犀首”公孙衍 (姚橹 饰)

秦宣太后的确与义渠王有过子嗣,而且是两个,不过是在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身故后自己的儿子继位(后世称秦昭襄王)以后的事。据史学家推测,他们的两个子嗣该是夭折了,不然宣太后不会在戎狄义渠意欲反秦时无所顾忌杀了昔日的情人义渠王。这与剧情反差较大,而且剧中太过强化太后与义渠王的私生子义渠琰(史实是否为此名未知)的戏份,这条线是全剧一大败笔。若能在保留义渠对秦国政局影响的塑造效果下,砍掉义渠琰所有戏份更好,何况史实中这私生子早已夭折,根本没机会长大成人。

义渠王(陈昊 饰)

剧中权利交接的结果是秦惠文王命其宠妃芈八子携子质燕避开祸乱。新王秦武王继位不久后意外身故,临终让心腹大臣到燕国接回公子 稷 (后世称秦昭襄王)及其母芈八子返秦掌权。惠文后不甘心,联同有二心的秦国王室公子 壮 叛乱,后被芈八子一党强力镇压,此即历史上所说的“季君之乱”。但历史上芈八子与其子质燕是在秦惠文王去世后惠文后出于报复及稳定其子王位而采取的手段,并非秦惠文王生前所做。至于秦武王弥留之际是否让心腹去燕接回王弟后人亦不得知。参与季君之乱的也没有芈八子与义渠王的私生子芈琰(义渠琰)。 值得一说的是剧中楚国宠妃郑袖在楚左徒芈原(屈原)遭受楚怀王的误解和朝臣排挤后对他的安慰这一情节,笔者本人亦十分不解。两个不同背景不同地位而且毫无瓜葛的人,怎会有此番情景?在查找资料后笔者更是诧异,史学家据芈原所作的《湘夫人》及当时的政治变动推测,芈原(屈原)与郑袖有私情(尚未证实,或许不过哗众取宠)……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之风的开创者屈原,救国无门绝望下自沉汨罗江……他的死去是否有其他隐情?后人未从得知,或许只有悠悠流动的汨罗江水无声地诉说当年的悲剧吧……

芈原(屈原)(杨志刚 饰)

…… 以上。笔者爱的是剧里呈现的君臣携手共创大业、夫妻齐眉相濡以沫、知己无言笑看风雨……多年以后,在儒家思想渐渐占据中国思想的主流后,或许再也没有哪个时代像那个时代一样开放思想,追求大我的吧?! 大秦帝国,角逐中原,岁月峥嵘,光照汗青!

剧中的演员也选得恰到好处。 看戏骨间过招如看神仙打架一样让人欲罢不能。李立群不愧是老戏骨,把魏惠王复杂的人格刻画得入木三分。富大龙演绎下的秦惠文王,举手投足间尽显王者霸气!

魏惠王(李立群 饰)为秦惠文王(富大龙 饰)驾车

喻恩泰真正为笔者所知是b站里《武林外传》吕秀才的cut(尤其是姬无命那场)而非剧集。《纵横》里他颠覆以往形象演绎了纵横家的杰出代表张仪——辩论高手、谋国大才,志在鸿鹄、不甘平庸。张仪与魏相惠施那一场精彩绝伦的论战实在燃爆!在《大秦帝国2之纵横》拍摄过程中,导演和编剧有意公开演员剧照;据统计,能认出张仪的扮演者就是喻恩泰的网友不多,他成功塑造了新的荧屏形象。

张仪

女演员亦是巾帼不让须眉。宁静出演的秦宣太后,从天真的楚国王室没落旁系女子成长为秦国举足轻重的铁腕女政治家这一路的心智变化多面而复杂——宁静把这一年龄跨度长达几十年的角色演得饱满鲜活!

芈氏(宁静 饰)
芈八子(“八子”为秦后宫妃嫔称呼)(宁静 饰)
秦宣太后 (宁静 饰)
秦宣太后(宁静 饰)

音乐方面真真呈现了大争之声。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的音乐创作精益求精,团队利用器乐把那个开阔时代的声音展现得淋漓尽致。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谭晶,还有流行音乐歌手谭维维都倾情献唱大秦音乐的主题曲。 兵器、服装、秦宫、画面色调,以及许许多多别的方面,高度还原历史。可以说,这样一部华夏岁月峥嵘的史诗,尽管有不足之处,依旧值得我们的驻足。

黑色裂变(2009)、国命纵横(2013)、大国崛起(2017)、帝国天下(2020)(注:“大国”及“帝国”为笔者注解)。期待2020年大秦帝国系列收官作《天下》!

10→13→19→20,未完待续。

 2 ) 我喜欢富大龙,我想看你演电影

我喜欢富大龙,我想看他演电影
看到赢驷出现的时候我是感动的,因为裂变里的赢驷扮演者一脸老相满脸痘坑嘴巴好像还有点歪,实在感觉不到王气。纵横里换了个白净的小生,虽然脸小骨架也不大,但胜在颜值不错,我已经很满意了。毕竟脸不是一切,剧情最重要。
穿着秦服梳着秦髻一脸假笑的赢驷看起来和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简直一模一样,充满了莫名的喜感。


我想说,这个剧组还挺会选人的。
前几集一直觉得这个赢驷有点萌,但又有点假,跟谁都是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样子,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特别是在暗杀行动失败后和公孙衍对谈诚邀衍入秦的时候。赢驷对衍的能力赏识有佳,想笼络对方为己所用,对谈时语气谦卑满脸堆笑,但明显目的性很强,潜台词大概是“你的能力我正好需要,你来,我们一起干大事儿。不过你不来,我也有别的选择。”很实际,很功利,缺了那么点真心。但仔细想一下,帝王这样权谋计量似乎也没什么不对,就算表演有点用力过猛,但意思到了也就合格了。
和魏国小姐的对手戏终于让人觉得这个这个君王还是有点人气的。在和假扮丫头的小姐的口舌之争中,赢驷从开始的隐藏和不屑,到对小姐的知礼、勇敢的吸引,再到挟持小姐出逃途中的克制和心动,终于让人看到了这个帝王身上普通年轻人的烟尘气了。到了临近分别的时候,万年心机boy的赢驷竟然强吻了!男人味爆棚!临别的时候还强行赠玉,拉着小姐的手又调戏了一把,惹得小姐又恼又秀又脸红,看得老娘的少女心都萌动了。这样的男人哪个女人能抵挡得了呢?恨不能自己当回女主体验下被君上调戏的感觉~【羞】
裂变的豆瓣评分九点多,纵横才八点四。但在我看来纵横比裂变要好太多。裂变太传奇太简单,商鞅和秦孝公就是中心,其它都是配角。纵横复杂得多。秦惠王和张仪是主角没错,但是世界不是围绕着他们转的,他国的君王臣子学士都有自己的脾气和战略考量,没有谁比谁伟大,你有你的算计我有我的心机,你来我往,谁都是俗人。但又都是高手过招,分外精彩。更重要的是纵横比裂变尊重历史多了,徐州相王,秦魏函谷关之战,五国合纵伐秦、秦楚大战,秦征巴蜀、灭义渠,秦国的几项重大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国家发展的意义都表现出来了,也算是学习历史了。
赢驷在位26年,每天都在想秦国的战略发展规划,每天都在想用什么人做什么事,国内外各种集团关系怎么处,留给自己的享乐时间简直少到可怜。也就对纾儿的时候流露一点儿女柔情,对芈八子的时候放纵一下自己的本性 ,其它时间神经都绷得紧紧的,连面对儿子的时候都是在考虑他们是不是合格的未来领袖,做人做到这份上也是够辛苦的。所以说如果不是对家国和权利有着天生的执着、热爱,一般人还是不适合当帝王,太累。
霹雳天下的赢驷四十六岁就病死了,这和他长期过劳不能说没有关系。就连在病得神志有些失常的时候,还在想着身后事,想哪个儿子继位对大秦好,想着怎么为下一任君王扫除障碍,甚至为了赢荡(这名字也是醉了)的顺利上台,他差点要了自己心爱女人的命。
不得不说,富大龙(这个名字也是醉了,忒土。他不红和这土气的名字绝对脱不了干系)把赢驷人生最后几年演活了。一个人被疾病折磨到神经有些失常,但还是要和疾病做斗争,拼尽力气让自己保持清醒,为大秦机关算尽。演好一个百分百的智障不容易,但演好一个半失常半正常的人更不容易,在理智和疯狂之间自由切换,不仅考验演员的演技,更考验演员对人物精神世界的理解。


赢驷是个国事至上的人,秦国的发展是他永远放在第一位的,自己爱的女人和孩子都要往后排。他一直是个坚定果断的人,但在人生最后一段日子,因为疾病的影响,他开始有些反复,在立嗣的问题上最为明显。从清醒的时候许诺魏纾,到思来想去倾心稷儿,又因秦国公族的思量最终决心放弃稷儿正式立赢荡。人物的反复和秦国发展、多方势力交织在一起,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他知道自己喜欢芈八子,喜欢赢稷,但是为了秦国,他竟然设计亲手把心爱的女人送进大牢。他担心她们,但是为了秦国的稳定,他没给芈八子和赢稷流下一点回旋的余地,最后把他们送到苦寒的燕国,自己忍着心痛扑在公务上,孤灯强撑。而芈八子的死讯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赢驷终于力不能逮,撒手而去。
很显然,富大龙是个领悟力和表现力都很好的演员,他可以探入人物的精神世界,连人物气质都可以自如切换。如果有机会,我想富大龙还是有希望向着杰克•尼科尔森那样的大神级表演发展的。不过翻看富大龙的履历,他虽然演技好,但资源看上去有限,没有什么大牌的朋友圈,据说微博粉丝才一万。而且富大龙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当好演员,无意当大明星。虽然琴棋书画样样通,演技特别好,但是每次出席活动的时候那请不起造型师的look也是让人捉急。社交活动也乏善可陈,很少和明星大腕一起玩。
在娱乐圈能保持本心做自己的事确实难能可贵,但是这样确实会错失很多机会。被纵横立的赢驷惊艳到的我又特别想看到富大龙出现在大银幕上,去演更多更多好作品,创造属于自己的经典角色。我相信他有这个实力,只是缺少一些机会,而有时候机会又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唉,做演员也是难。不管怎样,富大龙我会持续关注你哒~

 3 ) 碎碎念之赢驷八子

在看完了八子cut后又一股脑看完了全集,有些关于赢驷八子的碎碎念不吐不快。

大抵驷儿求才若渴,所以他喜好的女子也要有见识,有胆识,初见的八子便是个胆大的,这一面也一直在他心中留存,所以在八子质燕,他去牢中看望义渠骇时,狱卒问到他为何会来,他嗫嚅地没有说话,眼前闪过的是初见八子的场景,而后停了一会才说,来看一个老朋友。

若说驷儿最爱什么,大秦江山排在第一毫无疑问,可他也是爱八子的吧,爱她早年的单纯妩媚,爱她后来的泼辣智慧,所以我们才一次次的看到夫妻间的有爱互动,看到八子一次次“撒泼”把驷儿气的要死,在八子质燕后,驷儿对张仪谈起他们母子俩,说自其离秦后,无一日不思念,有时走着走着便走到她的寝宫,耳边响起的是她的笑声她的撒泼叫声,让张仪多带些花料子,这小妖精臭美,听着听着便掉下泪来,私以为驷儿太累太累,要面对虎视眈眈的列国,要面对时不时拖后腿的嬴室宗亲,唯有在八子这儿,虽不能完全释放自我,但也能略微舒缓一二,可是这唯一的栖息之处,也被他送往他国,来换取整个国家的安定。

牢中是他们的最后一面,想是八子最初怨愤地是他为何不维护自己,才有了如此激烈争吵,然而质燕日程漫漫,她大抵明白了当初的一切,为了一个大秦帝国,她不得不远走他国,她的丈夫不仅仅是一个丈夫,更是一个国家的君王,他爱她,但面对国家大义时,又不得不抛弃她。

 4 ) 黑大秦帝国之纵横(秦2)者,莫再聒噪!!!

正文:呵呵,自观电视剧《大秦帝国1》,很是愉悦,自此才另眼卫鞅,敬之往之,自此才知何为秦法,自此才知先秦已有誓死卫国之精神、高风亮节之名士、学风蔚然之学宫、慷慨陈词之百家,听商君说法、辩墨家之言、闻孟子之礼、论兵家之道,乐刎颈之交、明约法三章……自以为是近年最佳之历史正剧,非自夸自卖,孙皓晖先生吾敬之,黄健中先生吾亦乐矣……

知孙先生伏案16载方石破天惊,著洋洋历史巨著,示誓为秦国翻案,立言穿越《史记》之山,欲明中国文明之根基,将清目下混乱之风气,建立国家意志,张扬法治精神,提倡士子情怀。虽不曾拜读先生之书,但秦1已使我耳目一新,如醍醐灌顶,豁然洞开。亦问曲江有意将先生剩余四部奇书改编为电视剧,以求书中精神之广泛传播,先秦文化之迅速蹿红。于是乎,更想一睹《大秦帝国2》以为快,2年来,常牵挂之,怎奈不能寻得,甚是不爽,听闻高希希之《楚汉》热播,不由观之,自感败兴(吾一家之言,不足道哉,观之小家碧玉,非秦之大家闺秀,好比古龙之小李飞刀与金庸之天龙八部),愈思前者,可导演更替,为丁黑先生,看其解说(解说详见其采访),言电视剧无非是关注个人命运与感情,此言足以证明其对大争之世察之不祥,2或成为新三国之又一翻版,没有百家争鸣,缺少士子之情,更乏大争之世之波澜壮阔。自觉已不胜1部,甚是可悲。闻2已在台湾上映,而大陆迟迟不播,实似1部,于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热映,却被央视所排,辗转地方,以求盈利。此次易主,与此有关否?得知央视开年即播2部(实为9月5号),不以为然,已无1部之精辟,亦不见法家之言辞!!!但一睹为快之意亦未曾减,前些日于网上苦苦寻得,现已观之数遍,我之顾虑早已不在,2部更是有大家风范,张合有度,尽看纵横家张子、犀首奔走列国,各国关系犬牙交错,外交手段谋国谋王,时而见儿女情长、时而观剑拔弩张,时而听庄子讲庖丁解牛为何意,时而闻名家鼻祖惠子之要义,时而见芈原慷慨激昂之性情……战国,不愧为原生文明之发端,天下熙熙,列国嚷嚷,荣极一时又尘埃落定,豪情壮志,人生如此,亦也快哉!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是陕西汉子就应该看,是中华儿女就应该看,想了解中国原始文明就应该看,想知诸子百家者更应该看!大争之世,礼崩之时,儒家不曾兴盛,后世选择儒家何其幸乎,又何其悲哉!!
目前很多人在吧里辱骂《秦2》,诚然,1讲法家之治,爱国之情,布衣赴国难,商鞅身殉法,观之无不感慨零涕,肃然起敬。然而,2与1都属佳作,甚至2比1更高一筹,两剧风格迥异,各有千秋。2之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度,观之若行云流水,赏心悦目。全剧观之似空洞无物,纷繁杂乱,实则,处处点睛,观2更需要艺术评论之力,文学修养之功,洞察画外之法。你何解“嘉鱼”,怎论“九鼎”,再听“与子同袍”,又闻“关关雎鸠”,你怎看“彭城赴会”,又何观“捏桑会盟”,你可知湛卢仁义之剑,再虞公失国潜心做醋,又曾闻玉配君子有五德,其背景之复杂,文化之深厚,言辞之犀利,智谋之高深,实令人叹为观止。

有人说,2无1之大气磅礴之士气,布衣殉国之精神,又可知2中处处可见此等气势,此等精神。但全在画外,需细细品尝,久久回味。譬如河西战捷庆功士卒为酒言其父战死,怎无表现秦人热血尚战之品性,再秦廷审赢辛,无不体现“刑亦可上大夫”之公平公正精神,又张仪聂桑不畏死,孤身赴燕营,慷慨离秦去楚,岂能说其无战国士子冒死报国之豪情,再冯高慷慨离国去韩赴死,秦国款款情深之无奈,可表秦国重视人才,不拘一格,体恤百姓之仁政,亦表秦人愿以死积极报国之情感,实在景翠攻咸阳之际更是可敬可叹!

再谈谋略纵横,看令尹昭阳以芈琰为质使义渠就范,而后缘何护送回国之透彻分析;张仪诱惠施商定魏王牵马之恩威并施;犀首韩国五子相连之慧言智语;赵武灵王迎姬职为燕王之高瞻远瞩;赢壮阴谋篡位之巧言令色……于此种种,不一而论。

再看雷鸣大战,剧中奇袭、阵战、偷袭、佯攻等场面应有尽有,义渠作乱、河西之战、观泽之战、五国锁关、决战丹阳、保卫咸阳,分别采用实写、虚写之手法,艺术效果更佳,感染力更强!

最后言常人诟病之宫斗戏。我认为是恰到好处。不言其润饰紧张剧情使之张合有度之功,但说其自身存在之要义。不铺垫惠文太后、芈太后之性情,怎知此二人命运之不同。不摊开秦惠文王与此二人之感情,怎能理解其定太子之艰难,以及其老年“暮疯”之怪疾?岂不知如此使人物性格更加饱满,避免脸谱化?不描写秦武王、昭襄王幼年之所为,怎知其成王之所行……

综上,秦2好似富大龙之饰赢驷,越看越有味,愈观愈不舍。吧中朋友,切莫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不加思辨,更不要先入为主,大放厥词,诋毁秦2,似无必要,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见解不同,可以争论,但所言需有理有据,莫凭空说来,侃侃而谈,误人子弟。
近日,大秦帝国之纵横(秦2)便要登录央视黄金档,请大家细细观赏,陶醉其中!

其实,我等所愿只是希望国人了解中国原生文明,希望更多学者研究诸子百家,希望中国文化更加异彩流光,希望国人觉醒,存变法之志,希望我华夏重回大唐,早日复兴!

 5 ) 关于富大龙的表演。

当年看完这部剧是很激动的,由心而发写了两篇评论,都未提及表演。这是一部整体感特别强的大戏,角色纷纭,说谁不说谁意义都不大。但如今《大秦赋》的播出,以及富大龙参加《国家宝藏》的演出,媒体舆论的褒贬热议,甚至富大龙本人都发微博表述心意,看完他说,让我这个观众五味杂陈。

其实从一开始就想说他表演的,只是一直压制着。

首先剧本给演员创造了表演空间,角色本身很完整。即便抛开表演,人物的故事足以吸引人。这是非常好的前提。剧本的得来并非编剧一人或几人之功,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和情况存在。这里也不乏演员自己的创造和改动(如富大龙所说)。成片的完整、精神与内容的统一,品质之高得来不易,有多少庆幸的偶然和决绝的坚持。难得。

初看第一集的感觉还记忆犹新,就是觉着过于舞台化了,台词动作都是架起来的,不够贴切自然。开头的剧情是魏国来使邀秦君彭城观礼,秦君一番揶揄,魏使愤然离去,却被三个优伶拦下纠缠不休。优伶的台词是为了向观众介绍一下此时的国际局势。我的第一反应是秦廷如此成何体统。这么多年过去了,陆陆续续看过一些编导演员的采访才想到创作组可能就是为了表现秦廷的不成体统,以体现中原列国鄙视秦国没文化。虽说理解了创作意图,可还是觉得不妥。暂且不论历史中秦国当时的状态,就用平常人的心态来讲,本来就没文化被人瞧不起了,还要变本加厉表现自己没文化不成体统,难道要破罐破摔?不能吧,想必是怎么装怎么学都不自然,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才让别人更笑话。话虽如此,究竟不在那个战国文化环境中,现代观念的观众要如何体会呢?创作者要编写什么剧情才能表达成功?我暂时也想不出来。但有一点,在中国人长久的观念中,秦国就是粗暴野蛮的,什么都不用表现就已经是了。

这一段,秦君与魏使唇枪舌剑,甚至是自说自话,多次哈哈大笑。这个笑。。。好假!开始觉得富大龙用力过猛,把人物都演僵了,不免尴尬。几乎整部剧秦王的笑都皮笑肉不笑,加之富大龙的眼睛笑起来特别弯,笑面虎。这场戏尤甚。

剧情到了秦君称王的典礼中,芈八子和侍女在会场中边逛边聊:“……君上会朝迎宾总是皮笑肉不笑的,说话不阴不阳的,可是那气度真是让人怦然心动啊!”——从台词可以得知,编剧对秦王外表神态的要求就是皮笑肉不笑说话不阴不阳的。富大龙做到了。

第二集秦君一行人被魏王困在魏宋边境,寄宿郡守魏修府中,夜间秦国君臣商量如何行事。臣工一再问都如此情形了还彭城赴会?秦君拿着书一边说:既然有心相王,怎能无胆赴会?——秦君气定神闲睥睨中带着杀气,展了展肩膀,王者气韵喷薄而出。从这里开始,我被秦王吸引了。

魏纾冒充婢女,向秦君伸出援手,就在要下密道之时,魏武将破门而入,秦君见状从容拔剑,挟持魏纾为人质:“此乃郡守千金,尔等若不退下,寡人一剑杀了她!”——秦君的表情真是丰富多彩。。。前半句还满脸盈笑后半句满腹杀机。危难之时君王的从容与气魄展露无遗。只是这里的剪辑特别不好,拔剑与挟持人质不是一个镜头,也不是一个视角,叙事节奏上有了磕绊,不够痛快顺畅。

第十集,秦君带着芈八子见了宗室元老,而后就寝时枕边话,说着说着秦君就趴在了芈八子身上,这是对日后宣太后问政时在朝堂上说与先王床笫之欢的表现吧。然后她说了关于和义渠王所生之子的事情。嬴驷听了从床上一跃而起:“我在想如何处置你,轰你出宫,还是灭义渠……”芈八子要走,嬴驷又让她别动,两种选择并不是让芈八子作决定,而是嬴驷自己拿主意。显而易见,他选择灭义渠,不想让芈八子离开,可他就是不明说!芈八子只想直抒胸臆,而嬴驷身为秦君顾虑颇多,两人说着说着厮打起来,而后嬴驷说:“你走吧,走吧。寡人答应你了,送你儿子去义渠,你也走……义渠也罢,楚国也罢,只要别留在秦国,继续留在秦国寡人的颜面、秦国的颜面都让你丢尽了。”——剧情发展到这里,所见富大龙表演最自然的一段。这种自然是常人的感情。语气身段没有任何拿捏,心绪乱,提着裤子捋着头发抠着鼻子,说话也没了逻辑重音的阴阳顿挫。

大概就是这样的。那天威难测阴晴不定的君王嘴脸,遇事决断的从容与气魄,触动感情的常人庸态,基本组成了秦惠文王的大体面貌。

我不知道剧组的拍摄进度如何安排的,是否按照剧情发展陆续拍摄。但第一集怎么说也该是先拍的。会见魏使这一段是秦王初登朝堂,也该是富大龙初演秦王。无论是秦王嬴驷,还是演员富大龙,在职在岗操作都是初来乍到,不够娴熟。这是两者共通之处。那么演员富大龙对嬴驷的那种生疏的用力过猛的刻画,会不会是初登朝堂第一次当国家最高领导人嬴驷的表现呢?想象一下还挺有意思的。有谁生下来就是政客嘴脸,或者生来就是政治家举止呢?都需要一个成长过程吧。或许日后成为政治家的嬴驷,第一次主持朝会的时候,举止表情还不如富大龙表演得好呢,哈哈~

所以,即便第一幕富大龙的表演不够娴熟自然,却贴合了历史人物所在时段的状态。如此,评断富大龙表演的优劣已经没什么意义。他俩很契合,这就可以了,也是最好的情况。

但最终还是要说,富大龙的表演是很优秀的。在于对人物整体刻画各方面的比衬度和层次感上。

政治是虚伪冷漠的,所以造就了虚伪冷漠的政治家,作为君王成天要表演出王者风范王者气象来。受这个罪的君主绝非少数。可想而知那一番做派有多假。可平凡的肉身怎么会没有七情六欲。作为政治家的假,和身为常人的真,互作比衬,使人物更为生动鲜活。问题在于,假有多假,真有多真。

第十六集,芈八子私自出宫探望芈琰未遂,违反宫禁,老老实实来向秦王领罪。秦王气得一言不发,之后两人一番争辩。

芈八子直率地说:“下次再有机会,臣妾还是如此!”

嬴驷气得直跺脚:“你岂有此理!来人!八子,不遵宫禁,私自出宫,且不思悔改,著,八子芈氏降为少使……迁至静泉宫!”

嬴驷瞪着她,芈八子却一再犟嘴:“这就叫打入冷宫啊?那我是不是还要谢谢王上不杀之恩呐?”

嬴驷怒不可遏,抄起一堆竹简砸在地上,整个人都被气翻了:“你气死我了!”

——这一段是特别生动的。从一开场嬴驷气鼓鼓的不说话,神情中透露出多少儿女情长。本来已经很生气了,可率真的芈八子根本不服软,一个劲儿顶撞,嬴驷气急败坏直跺脚,这时候哪还有君王的威严,哪还有天威难测的阴阳怪气,只剩下和心上人较真的小男人大脾气。一个王,为了心上人到了如此地步,也该是他最真切的情感吧。那一句“来人!”嗓子都劈了,啥都顾不上了,说完八子芈氏降为少使,他失了方寸,就像忘词儿似的,踌躇片刻才说迁至静泉宫。嬴驷怒目八子,可神态却是极大的委屈,好像被打入冷宫的不是八子,而是他自己。如此便知道,他在说迁至静泉宫的前一刻失了方寸也是正常。怒撞心门,不给她点厉害瞧瞧怎么可以?但厉害过了头儿就是往自己心上摆刀子。那委屈的眼睛对心上人哀求着:你怎么就不懂我的心呢?怎么就不为我想想呢?可是呢,八子耿直倔强,偏要反唇相讥,这就叫打入冷宫啊?那我是不是还要谢谢王上不杀之恩呐?被气翻的嬴驷只能摔东西泄愤,整个人都要摔倒了。

和魏纾,嬴驷初遇强吻时流露了一些个人感情,但人物如此举动更多是为了在开篇表现秦人原始生猛的一面。婚礼遇刺之后嬴驷摆脱不掉心理阴影,即便想对魏纾用情也无法做到。至此之后,嬴驷和魏纾一直是相敬如宾地走程序。和八子,嬴驷的感情外露很多,喜怒哀乐亲密狎昵,用情极深。上面一段情节的表现就很清楚明白。

如果仅仅看这一段,小男人大脾气和老婆闹家务,其实没什么。然而这个嬴驷是秦王,更多的时候是那天威难测阴晴不定虚假冷漠的政治家做派,全剧百分之八十的篇幅都是。而且一个人成长为政治家,那种做派深入骨髓成为自然,流露真情实感的时候少之又少。所以政治家的假,衬托出常人感情的真。更甚,表面越是特别假就越能比衬出里面特别真。反向同理,里面越是特别真越能比衬出表面特别假。可想而知,摆着假惺惺的架势操劳国事的嬴驷该有多累。儿女情长的那种小气能比衬出君临天下的那种大气。喜怒形于色的真实能比衬出天威难测的空洞。真假虚实大气小气之间的比衬是互为论证的关系,缺一不可。

富大龙对人物的规划是成功的,让嬴驷特别多面且鲜活。毕竟剧情很长,没有耐心的观众可能会错过庸人嬴驷的感情戏。我觉得嬴驷和八子吵架的部分对于嬴驷这个人物特别重要吧,可偏偏央视版本却把这一段剪掉,只剩下假惺惺端着架子的秦王了。

对比一下就可以知道这人物多有趣。彭城赴会险象环生,如此嬴驷都没有失方寸,镇定自若进退自如,尽显王者气概。和八子几次吵架却都异常失态,眼中满是委屈,甚至号啕大哭,就是个小男人。面对八子,他把什么心情都写在脸上。富大龙的表演非常细腻真切。

最喜欢嬴驷怒不可遏摔竹简,整个人都气翻了。每次看我都在笑,哎哟,嬴驷这得多爱八子啊,竟然如此。喜欢嬴驷和八子的感情戏并非小情小调眼光窄,而是其中真情弥足珍贵不可多得。嬴驷和其他人的关系也值得关注,自有一番道理,但他和别人都有君臣关系一层。嬴华、嬴疾是亲属,可又是君臣,更多的还是政务,那嬴驷就无法脱下秦王的外衣。和张仪更不用说,嬴驷倾心于他,什么话都想和他讲和他商量,却被嬴疾及时提醒,他是外人。嬴驷心里那点儿真情的冲动又被止住了。魏纾婚礼刺秦,嬴驷无法放下芥蒂和防备,只能和她机械地走程序,不再动真情。对堂姐嬴姜倒是真情,可交集又太少了。唯独面对八子,他可以释放一些,由此观众可以窥见他心中的些许真实。不是他不想真实,对人真情,而是秦王的身份限制了他作为常人的需求。

芈八子被流放异国之前嬴驷到狱中探望,开始的对话嬴驷还是居高临下的秦王,一切尽在掌握,杀伐决断易如反掌。当八子撕破体面的时候,嬴驷的秦王外衣穿不下去了。八子说的每一句都是真话,嬴驷无言以对。“王上,不就是一死吗?谁还能让臣妾死两回啊?”这番话让嬴驷方寸大乱无所适从,竟然拔剑以示威严,涨红的脸憋着一口气,可最后还是把剑收回去,他舍不得。与其说嬴驷舍不得杀八子,不如说嬴驷作为常人舍不得失去真情。

八子慷慨陈词一解胸中怨愤,其中一句:我被人构陷你也不帮我澄清!——这也就是说,八子不知道是嬴驷一手设计圈套陷害她,最终她也不知道。问题是嬴驷有勇气告诉她吗?我想应该没有勇气。倘若说出,就意味着他将完全失去八子的心,两人再没有关系。他宁愿八子恨他怨他,也不愿意失去八子的思绪。嬴驷爱八子是胜过爱自己的。虽是流放,异国生冷,好歹有个出路,只是这一去两人便再无相见之日。当初把八子打入冷宫,嬴驷眼中都充满委屈,再不相见生死离别,嬴驷必然像饮了鸩酒一样痛彻心扉肝肠寸断。但为了秦国的政局,作为秦王他不得不如此,先是设计陷害,后再用尽全力保住八子一口气,随同而来的刀剑都捅向自己,以身饲虎,以身殉国。

嬴驷秦王身份带来的无奈也体现在和魏纾的关系上。婚后,亲热总会因为下意识想起那把匕首戛然而止,嬴驷推说近日政务太忙,魏纾非常难过:难道臣妾的罪孽,终生都难洗清了吗?嬴驷赶紧移开泪目:不,不,不……(第八集)

这闪躲的泪目,有多少重心事因由。从愿望与魏纾亲热上看,他理性中是原谅魏纾的。因为他知道这姑娘是被魏王胁迫,本性单纯。可感性的肉身永远不会忘记被匕首刺入的伤痛。在理性和感性更上面的现实一层,他秦君的身份时刻不能忘记国家使命。刺杀并非针对凡人嬴驷,而是针对秦君嬴驷,此时此刻他想对魏纾用情,然而又如何卸掉秦君的身份呢?秦君与刺客,我国与敌国,丈夫与妻子,血肉与尖刀,自愿与被迫,忠诚与背叛,怎么才能想通?这是进退维谷进退失据矛盾又错乱的时刻,这种心境让嬴驷迟疑了。

僵局更让两人难堪,魏纾说不怨君上,嬴驷赶紧解释与纾儿无关,又摆出冠冕堂皇的借口说政务太忙。魏纾追问:难道臣妾的罪孽,终生都难洗清了吗?在迟疑中的嬴驷失去了钢铁意志,迷失在种种矛盾中。愿望与不能产生的无力感让他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他不想让魏纾看到自己的脆弱,所以才闪躲泪目,同时口中说着不、不、不。“不”的含义并非针对魏纾的问话,而是不知道如何解答。他们的感情关系最终定格此处。

观众对嬴驷的欣赏和同情来自他本是一个常人,却因为秦王的身份情愿又不情愿的把自己变成冰冷的政治机器,成就理想泯灭肉身的残酷过程。如果从里到外这个人都没真实的东西,怎么可能引起普罗大众的同情呢?如果内在的真情演员表现得不够真,这人物还怎么立起来?显然,富大龙对这个“真”的诠释很到位。如此再反观假的一面就变得纷纭复杂多姿有趣了。

把真假虚实分开,互为反衬,想想以前看过的帝王将相影视剧,还真没这样演的。脸谱化的是多数,最好的也不过是尽力演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例如唐国强的雍正。再深入表现的可能就是李雪健的嬴政了,顽劣且猥琐。

这算不算时代发展创作观变迁的必然阶段呢?从最表面然后逐渐深入,一般规律是这样的。那么,富大龙的这次尝试,会不会是一个进程点呢?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这要几十年后才能见分晓,作为当下观众的我,虽然感觉到这种苗头,但毕竟受时代所限,无法下定论。即便从能力技术和想法上他是,或许时代洪流并不青睐他也无济于事。

既然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要观众接受和欣赏就需要时间来消化了。这种表现手法缺陷在于,如果观众就看一部分或略略看几眼,只看到大面积的虚和假,自然会说表演不够好啊。

其实我一直在想,如果虚假一面表演的自然平和些会不会缓解那个“缺陷”?好像也不能,那样真假虚实分不开,之间的对比度就不够强烈,假的不够假,真的也变成假的。而且嬴驷作为一个雄心万丈蓄势待发的年轻君王,没点楞头的大马金刀也不够朝气。想来想去也只能如此。

对这个角色的处理,至少现在大家都明白富大龙的苦心和努力。最最值得庆幸的是剧本特别好,导演特别好,容他可劲儿折腾。最后呈现出的是剧情和表演相得益彰的效果。

————————————————————————

回应@黄小蚁

大家都说他演得好,称赞的言辞也都很激动,可这么多年了,至少在豆瓣还没有谁正经八百讨论评价一下他的表演。又加上《大秦赋》和《国家宝藏》闹得沸沸扬扬,他本人都发微博回顾辛酸。作为欣赏他的观众,一种要肯定他的心愿油然而生。

但评论还是需要有观点才行,尽力抛开个人好恶。可文艺作品本身都是个人好恶,又怎能抛得开,哈~尽力而为吧。

影视剧的目的是服务观众,即便观众想通过严肃正剧来了解历史,其剧情内容也未必能达到还原历史的效果。还原历史人物也非常困难。古代君主尤其困难。

影视剧要打动普通观众,可如今时代的人,是没有办法理解古代君主的,甚至七情六欲都不能理解。其实创作组也都是今天的人,也没办法理解古代君主。所以剧情就呈现古人这一方面,基本上无所作为。

就说真和假。现代人当然这么想,可古代君主和现代政治家是两种概念,生活行事一概不同。或许刘邦、朱元璋这些在民间成长起来的人当了一国之君,为了国体威严要端端架子摆摆样子,有真假一说。像康熙八岁登基,自来就是紫微星下凡的天子心态,做什么事儿他能有真假?或许有些君主开始有真假,后来无意识中全都变成假的,真又从何说起?皇帝们虽然逐步集权,可谁都担心自己的安危,处处防范,估计连做梦都不是真的。作为普通人没有办法理解他们,更不用说当今的普通人了。完全没有共识和感同身受。

作为影视剧创作要打动观众,只有让当今的普通观众产生同情和共鸣,这个剧才能有市场。这不单单考虑经济效益,而是为了容易传播。那么,编剧创作嬴驷就必须让他有常人感情这一条路可走,如此也就无法还原历史原貌了。当然了,史书对秦惠文王的记载本来就很少,他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已经没人知道了。

剩下的只有猜想,对着那少得可怜的史料尽情想象。让人感慨的是透过张仪游走列国纵横谋划,就当时的通讯和交通条件,他们君臣感情一定要达到神交的程度才可能有这一番作为。而编剧对他们之间的刻画达到了精彩程度,为之一观。

作为秦王,和臣工人才的交集,其中真情应该是身为一国之君最真切最看重的情感,这种真情应该是成就理想之路上的理想化真情。作为常人,和老婆孩子的吃喝拉撒,虽然是真的,但未必是一国之君看重珍惜的。两种都是真情,怎么说哪个是假的?固然秦王假惺惺端着架子,可他是真心实意要让自己变成君王模样,完成理想化的自己,这种真诚也没有办法说他是假的啊。

可是一部书总要有个书胆,一道题总要有个题眼。要想表现秦惠文王的多面性,总要有一面是不动的。如果是多彩的,必须要有白色或黑色作为底色才可衬托其他颜色。人物越是多面,就越需要一个轴心作为依仗去逐步逐层地创作,要不然很容易一团乱麻。

其实这是现代影视剧为了打动观众假设了嬴驷的人物属性。历史上真正的秦惠文王已经没人知道了。所以富大龙演得好,范围仅仅是打动了现代观众,而不是还原历史人物。

像小说界总说的,作品一旦问世就不再属于作者,小说有自己的生命。时光流转人文变迁,优秀的作品流传至今。悠悠众口日久年深各种解读,最后才可能得出一个相对统一的结论。小说属于个人创作,作者都无法阐释自己的作品,何况影视剧是集体创作呢。

阐释剧情和角色,最终还是观众说了算。富大龙解释了对角色的理解和创作意图,但他只是整部作品创作中的一环,是不能最终阐释角色涵义的。演员理解和成片最后呈现出来的其实不一样。因为敲定作品基调的是导演,有时候甚至是制片人。

举个例子。当初哈里森·福特出演《银翼杀手》,他一直认为自己的角色是个自然人,可能最开始的剧本也是这样的,但最终雷德利·斯科特导演在片尾加了一个镜头,意义反转,哈里森·福特的角色就被定义为复制人。所以演员是从他个人的创作角度去规划和理解角色的,并不是从作品整体的宏观角度。

如果演员说怎么创作怎么理解角色,角色最终就是怎样的,作品的整体意义何在呢?再说了,演员能力有高下,他说这么创作,就一定能表演成功吗?那张鲁一也说自己非常努力演嬴政呢,有什么效果?他阐释自己对角色的创作意图,除了他的粉或雇来的粉叫好,会看戏的观众谁买他的账?可反过来想,张鲁一真是敷衍的滥竽充数吗?连富大龙都说他所见张鲁一很认真很努力表演了。难道富大龙只是随行就市为同行解围,变相为自己解围,说的是违心话?我不认为他说假话,在演员这个环节中,他认为张鲁一尽力了。我觉得也是。尽力归尽力,编导等等其他条件都达不到,更何况路数也不对,张鲁一尽力也是白搭。那他对角色的理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反过来看,难道富大龙对角色的理解和阐释,观众就一定要奉为金科玉律吗?不能的。他作为一个有能力有想法的优秀演员,自己的创作观对观众来说仅仅是一种参考。怎么理解角色、剧情,是观众自己的事儿。

剧情好不好,表演好不好,创作组的人说什么都没用,只有观众说好才算数。所以我才多嘴要说富大龙的表演。

 6 ) 既为兄弟,此生不负——综述驷疾华兄弟深情

《大秦帝国之纵横》,剧本是大秦帝国三部曲中水平最好的。人物刻画不偏不倚,虽有洗白但点到即止,从不矫揉造作过度神话;群像感强,大争之世风云际会纵横捭阖之感跃然屏幕;情感细腻,如春风化雨似涓涓细流,大有润物细无声之意味,在不经意间戳中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节奏紧凑,台词精细,文白夹杂,古意盎然,BGM有时出戏有时提升氛围,暂且不表。

看完之后,唯有长叹一声:“啊,战国,不就是这样的吗?”

不过今天的重点不是吹纵横,而是想说说本剧中不太被提及的一种感情——兄弟情。在这部剧里,有人高谈驷仪君臣,有人阔论王八夫妻,却绝少有人去提及两个人——公子疾和公子华。

也是,历史剧的旗帜,大争之世的背景,多得是君臣相知、名士熙攘、变法图强、伐交纵横的大情大义,谁还会注意这些“兄弟骨肉小情”呢?不过对于《纵横》而言,这实在是一种太重要不过的情感。在这部剧里,秦惠文王驷,若是没有这两个弟弟,撑不到最后。

下面便来说说这兄弟三人的性格:

秦惠文王驷,大哥,秦孝公长子,秦国第一个王,野心勃勃,继位之初便杀商鞅除世族夺河西谋东出,有明君拓土强国之志向,有秦人如临深渊之警惕,虎狼之态尽显。但正由于其桀骜不驯,很容易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若真到此时,秦国危矣。

秦公子、大将、右丞相、严君公子疾,二弟,秦孝公庶出子,史料评价“严君名疾,厥号智囊,既亲且重,尊兵外攘”,足智多谋、亲厚稳重、出将入相,堪称秦人中的大才、宗室中的翘楚。

秦公子、大将公子华,三弟,秦孝公庶出子,史料不足,仅知有万夫不当之勇、后在战争中牺牲。

有道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话在秦国的崛起之路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大秦崛起之路,虽然多少也有那残酷的王权争霸,但是无论是哪个王,哪一位老秦人、新秦人,都将一句话奉为信条:“我为秦人,别无选择”。驷疾华三人亦如是,他们三人相依为命,支撑起了秦国这片为群狼所环伺的江山。

在剧中,疾弟是秦公剑的接班人,类似公子虔等辅政大臣的角色。但幸运的是,本身文武双全足智多谋的疾弟从未自视太高,从不滥权专权,而是能够在哥哥找来大才之后心甘情愿地退居二线,更从来没有质疑这些可能与其争权夺利的外臣,反而是能够提醒哥哥去使用人才。“既然君上把公孙先生请到秦国,为何不用他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嘛”,这样的话能够从一位王弟兼辅政大臣嘴里说出来,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在中国历史剧塑造的人物中更是罕见的,甚至说公子虔都比不上他的公心。除了公孙先生,在张仪这边也是一样的,在晋咸居和张仪说卦象,句句都在点醒张仪提醒秦王哥哥,附明君可展翅,君上用才不论位等。

但同时,他又遗传了老秦人的狼性和霸道气性,在是否立稷儿为太子这一问题上,直接一票否决了秦王老哥“不切实际”的想法,并“堂而皇之”搬出“张仪乃外臣”这一说法。立太子了,这是我嬴氏宗族的家事,你姓张,就不要来掺和了,就算你为我的国家出生入死,你也还是姓张,不是你该管的。这种做法,确实很冷酷,但是不得不说,驷哥暴毙后风雨飘摇的秦国还就得这样狠辣的人才能扛得起来。无论何时,疾弟都站在秦国立场上考虑问题,公私分明,国之大器,无愧血管里流着的老秦热血。

疾弟在三兄弟中一直是老成持重柱石般的存在,老成得我几乎怀疑秦孝公是不是记错了他和驷儿的生辰,这才是哥哥么不是。但反过来想想,作为和老大差不了多少岁的二弟(同父异母嘛,只差个几月几天都是可能的),当年既亲眼目睹了大哥被流放的惨剧,又要帮着忙于变法的父亲照看稚嫩的幼弟(别问我为什么知道,长大以后还能这么相亲相爱的兄弟小时候一定是穿过一条开裆裤的),被逼着也要成熟起来了吧?

再来说说驷哥。驷哥通过流放的历练和对父亲变法的耳濡目染,逐渐成长为了一个天纵奇才的统治者,并得到了老秦家“拉小手”的真传。但治国理政上的成熟,并不代表他性格上就是成熟的。从早期目睹老师被割鼻子刺脸留下的心理阴影,到流放途中形成的缺爱恐惧心理,再到继位之后车裂商鞅剿灭变法反对派噩梦般的血腥征途,这桩桩件件足以对驷哥的心理造成极大扭曲。没有心理干预机制的秦国,足以让驷哥变成一个强悍又脆弱的人,强悍在政治手腕,脆弱在性格心理,且这种脆弱是不可逆的,一旦被突破,就万劫不复。而华弟,就是那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说无论历史记载还是电视剧或小说处理,驷哥晚年得精神分裂症都是有迹可循的,也就是所谓的“暮疯症”。

既然提到华弟了,那么我们就来说说他。华弟是三兄弟中最幸福的,年纪最小,从小被两个哥哥捧在手心里长大。长大之后,又只知道冲锋陷阵,不谙世事,因为大后方总会有两个哥哥给他遮风挡雨,真正被团宠的那个纯真无邪孩子。他继承了老秦英勇无畏骁勇善战的良好品质,同时又骄纵任性、肆意妄为,因为有两个哥哥给他擦屁股嘛。所以对驷哥来说,疾弟是那个可以委以重任的左膀右臂,华弟就是那个可以拍头摸脸的傻弟弟。在情感上,疾弟是需要倚重的也需要被尊重的对象,而华弟则是驷哥那一颗苦涩的心上包裹着的唯一一层薄薄的爱的糖纸。于是,当38集糖纸破了的时候,驷哥的心也跟着破了,就算是疾弟,也补不好,这就是万劫不复的开始。

所以三兄弟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驷哥肆无忌惮地宠溺着华弟,始终如一地信任着疾弟,疾弟则默默地用自己稳重的性格和无畏风雨的铁肩守护着心理脆弱的大哥和稚嫩任性的幼弟。而我们可爱的华弟呢?则顶着一张人见人爱的萌脸,睁着一双澄澈明净的大眼,践行着自己“大秦天神”诺言,最后血洒疆场,得偿作为军人的夙愿,却留给了两个哥哥永远无法弥合的心伤。

华弟战死,疾弟心碎,驷哥疯癫。驷疾华,就像铁三角,齐全的时候稳如泰山,但缺了哪一角就会瞬间崩塌。这也是他们之间兄弟情为何感天动地的原因。华弟不懂政治且走的早,所以对驷哥来说,到死也只有疾弟才是那个能“替寡人看好秦国”的人。

后来,有朋友拿芈琰“疾弟最后变相囚禁了疯癫驷哥”这段话来和我议论,她认为疾弟并不像张仪芈八子那样理解驷哥,他最后并没有好好守护驷哥。对此,我是不赞同的。那么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观点:

我始终认为,能说话的知己再多,不如一位能做事的兄弟。故而疾弟首先是作为驷哥的弟弟这一身份出现的,芈八子和张仪谁都能离开秦国,疾弟是躲不了的。自然,身处漩涡中央的人,也往往说不出局外人那般“清醒”的话。

还有不知道各位观众有没有发现一个细节,剧中很多时候疾弟都要留下来陪驷哥,或者说关切地关注他的身体状况,但是驷哥都摆手让他走。这个时候我想他们是心意相通的,驷哥不是不想和疾弟亲近,而是说有太多事情需要疾弟去做。因为疾弟不是八子不是张仪,他是驷哥的弟弟,是同宗同族同父,兄弟非知己,知己不能为的事情兄弟必为。

疾弟把哥哥关在宫里,不让已经疯癫到有时甚至会大小便失禁的哥哥出去乱跑,这种做法看上去是冷的,实际却是暖色调的。此时的驷哥疯了也就疯了,他可以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什么都不管。而疾弟却真的成了一头孤狼,他不能时时刻刻看着自己的哥哥,更有很多芈琰不理解他。他一边舔舐着来自骨肉亲情的心伤,一边还要扛起内忧外患的重担。他们毕竟不在平民之家,生在王族,注定要承担更多风险,思考更多东西。驷哥可怜,但我更心疼疾弟。弟弟死,哥哥疯,侄子弱,敌国仇,一个人,一双肩膀要承担起这么多。

驷哥的一声“疾”,是毫无保留地地将自己的心里的苦痛恐惧剖开来给疾弟看;

疾弟的那两句“王上莫怕”,是眼看着兄弟死的死疯的疯却无可奈何的心如刀绞。

他们之间,没有谁愿意轻易放弃谁,但是时代的残酷终究还是造就了人伦的残酷。

为了秦国,舍了这一副皮囊又如何?他们三人,都是悬崖不勒马的真正斗士,前方就是万丈深渊,只不过看谁先掉下去罢了。

 短评

大赞,虽然宁静老了,扮少女略违和,可是演到后来真是自带气场,大胆泼辣又富有头脑,果然不是芈月那个绿茶婊可以比的。其次,张仪也是演技十足,一点都没有吕秀才的感觉。富大龙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最后,傅淼王后的扮相实在美丽!

9分钟前
  • 香草冰激凌
  • 力荐

秦王眼角眉梢都是风情,狷狂邪魅眼带桃花,如此妙不可言的一个演员却没演过什么妖孽角色,可惜了了。

14分钟前
  • Faust
  • 推荐

想建一个“我们都爱秦惠王”豆瓣小组。。。。

19分钟前
  • Kimchi是谁的猫
  • 力荐

和芈月传比起来,大秦帝国对历史大背景的把握,拍摄的精细程度,对历史人物的描写,简直比芈月传高了1000个武媚娘传奇。建议大家详细观看,这里面的秦惠文王、张仪、芈月、楚王等人物的历史细节高度还原。

21分钟前
  • 太阳到地球
  • 力荐

比芈月传良心多了

24分钟前
  • 易不易
  • 力荐

富大龙啊!!!

27分钟前
  • 零雨其濛_Natsu
  • 推荐

芈月传的贡献是……你会认为大秦帝国之纵横里面演技过于用力的嬴驷,长相有些老气的宁静……TMD就是天仙儿一样的人物……

31分钟前
  • 生活笔记
  • 力荐

无法相信秦王和走西口里的那个二傻子梁满囤是一个人,在这剧里霸道总裁感相当帅啊,喻恩泰台词功力真他妈强,张仪这种靠嘴皮子吃饭的名士国内还真没几个人能演,第一次见秦王时那大段大段半文不白的台词啊能涮下国内90%的中青年男演员。

33分钟前
  • 魔性舞者老司机
  • 力荐

为了我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大秦情结只扣一星!读小说时就觉得宁静是宣太后的不二人选,提早出场的芈八子风情万种仪态万千,宣太后也是我葱白的女性之一。没有苏秦,张仪的官配无可置疑的是惠文王,也算是模范君臣西皮。大胃王和惠子也很萌的,特别喜欢李立群念对白的腔调,白起魏冉,下一部看你们啦

36分钟前
  • 九月五的酒
  • 推荐

楚国以窃玉辱我,我必窃国以报之。

41分钟前
  • yaozuo3292
  • 力荐

昨晚上看到3点,我是考研狗啊~原谅我以前不知你的好,超级喜欢富大龙的神神叨叨的嬴驷,23333

44分钟前
  • 张洁洁
  • 力荐

这才是大争之世的气魄!

46分钟前
  • 楠枫风南
  • 力荐

从旁边芈月传来的……比起期待已久的芈月来,大秦更好看

48分钟前
  • 岑小果optimum
  • 力荐

大争之世,风起云涌,锐士秦剑,杀伐热血。秦惠文王与张仪,意气风发,千古君臣,晚景却凄凉,后期观之不忍。许多人觉得该剧不如《裂变》,我倒觉得各有千秋风骨,富大龙的蛇精病霸道鬼畜帝王攻演得真乃绝色!

52分钟前
  • 雷霆老姐姐
  • 力荐

演员都是原音,并且同期录音,难度很大。仅此一项,横扫国产垃圾配音古装剧。可惜的是,国人审美已被配音文化扭曲,已被雷剧扭曲,悲!

56分钟前
  • schechow
  • 力荐

太好看了,喜欢里面的芈丫头,张仪,秦王,喜欢这部剧的feel,简直停不下来

58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富大龙演的真好!

1小时前
  • Karl-Heinz
  • 力荐

当初看的时候觉得宁静前期有点装嫩 现在看了某传 呵呵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尤其是后来看了完整版 宁静最后一集不要太帅气哟 演技呀演技 除了芈八子 其他角色也很不错 好多历史事件还原的超赞 尤其是张仪骗楚王那段

1小时前
  • 豆包不吃鱼
  • 力荐

半月传太假,帝国一拍摄手法太老,都看不动,纵横一开场,富大龙就火力全开,年轻时期的飞扬肆意,老迈时期的疯疯癫癫,从头飚戏飙到死,过瘾。还有李立群这个老东西扮演的魏王,真实,嚣张,无耻的嘴脸很符合我对列国纷争时期一代昏君的想象。

1小时前
  • 提奥
  • 力荐

敬那大争之世!

1小时前
  • 真红羽莲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