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生活

剧情片美国1947

主演:罗纳德·考尔曼  西涅·哈索  艾德蒙·奥布莱恩  谢利·温特斯  雷·柯林斯  Philip Loeb  米勒德·米切尔  乔·索耶  Charles La Torre  怀特·毕塞尔  John Drew Colt  Peter M. Thompson  伊丽莎白·邓恩  Alan Edmiston  阿特·史密斯  Sid Tomack  威尔顿格拉芙  Harlan Briggs  克莱尔·卡尔顿  贝琪·布莱尔  Marjorie Woodworth  Guy Bates Post  费伊·卡宁  大卫·邦德  亚瑟古尔德波特  Leslie  

导演:乔治·库克

 剧照

双重生活 剧照 NO.1双重生活 剧照 NO.2双重生活 剧照 NO.3双重生活 剧照 NO.4双重生活 剧照 NO.5双重生活 剧照 NO.6双重生活 剧照 NO.13双重生活 剧照 NO.14双重生活 剧照 NO.15双重生活 剧照 NO.16双重生活 剧照 NO.17双重生活 剧照 NO.18双重生活 剧照 NO.19双重生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9

详细剧情

  才华横溢的表演艺术家安托尼成功的扮演了许多角色,可是到了老年功成名就的时候却找不到自己,他迷失在黑色的舞台上。他怀疑,猜忌,神经过敏,他在演死亡之吻的时候迷失在奥赛罗的险影里,黑暗中总有一股力量把他推向困惑的边缘。

 长篇影评

 1 ) 最棒的film noir之一

黑色电影,出现在二战之后再正常不过,继承了德国表现主义张狂扭曲、迷幻的风格,故事多数来自于早期硬汉派推理小说。人们意识到内心深处的幽暗世界,于是犯罪、暴力、带有禁忌意味的性出现在电影中。我们看到影片中与自己类似的角色(大多为普通的中产阶级,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替我们做出“反社会”行为,从而感到兴奋刺激。

黑色电影诠释了人们的焦虑与恐惧,畏惧女人反过来操纵男人,畏惧生活变得不可控,畏惧自己成为权势阴谋的迫害对象。孤独、绝望、与正常社会的疏离,反映了战后一代人与新社会的割裂。

观众再也不是杀人案的旁观者,他们体验着犯罪行为产生的一系列情绪,紧张刺激、危险重重,并不由得对主角产生同情(尤其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时候),所以我们在看到菲利斯躲在门后才会感到紧张害怕,不想让凯斯发现她。

光影是双重赔偿乃至所有黑色电影的核心之一在于光影,随着故事展开主角们逐渐堕落,犯下罪行,光线越来越暗,气氛越来越压抑,仿佛内心的黑暗已经挣脱束缚为所欲为。

影片的倒叙回溯手法不由得让人们产生宿命论的悲剧感,人们的powerlessness,世界的random chaotic nature,任何人都有可能被贪婪与欲望诱捕,屈服于眼前的诱惑。

菲利斯可能是塑造最成功的“蛇蝎美人”之一,这一类女性角色的出现,其实与战后出现的厌女倾向息息相关,因为战后女性地位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在战时获得独立工作机会,她们不再依附从属于男性,这在当时的男性中产生一种不适的感觉。

 2 ) 过瘾

标准的黑色电影,标准的好莱坞,标准的男性电影,我多么吃这一套!

如果按前一阵学的《救猫咪》的技巧,那可以把它概括为一句:一个平凡的保险推销员被蛇蝎美人所引诱而杀了他的丈夫。爱情、凶杀、普通人的转变、“生存危机”、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这故事几乎戳到了人性所有的点。我相信这种剧情放在当今依然有大量的受众,这就和爱情一样,套路归套路,但是好用,何况它是由钱德勒和詹姆斯-M-凯恩(《邮差总按两次铃》的编剧)搞的呢?

黑色电影可以说是美国暴力题材、德国表现主义摄影风格和法国存在主义思想的结合。黝黑的街道、昏暗的酒吧下烟雾缭绕,百叶窗形成的格子状的阴影打在Neffy 犹豫不决的脸上,美人的诱惑和良心的考验双重折磨着他。惯例是黑色电影中常用的第一人称倒叙的方法,最后一根烟和影片中Neffy一根又一根的烟呼应着,错误终将受到惩罚,这是好莱坞中极少数的非大团圆结尾。

从一开始的德国表现主义到黑色电影,再到希区柯克的悬疑片以及后面的暴力美学《罪恶之城》,这一路发展下来都那么和我胃口,我想了想,我大概是个直男吧。

 3 ) 黑色电影的风格与内容-------------影片《双重赔偿》浅析

   


    1941年到1959年,好莱坞生产了350多部调子灰暗的影片,后来被称为film noir。对黑色电影的定义一直以来备受争议,著名影评人,编剧,导演保罗施拉德在《黑色电影札记》中的阐述:“黑色电影强调的是风格并非内容,黑色电影不是一种类型,它不像西部片和歹徒片类型那样由环境和冲突来界定,而是由更微妙的调子和情绪特点来界定。与灰色影片或非白色影片的可能变体相对的,就是黑色影片。”电影史家乔治杜萨尔却明确将黑色电影划分为一个类型---黑色片。虽然历史一直争论不休,但理解黑色电影的特点似乎是更为重要的因素,也是是否类型化基础上的前提。我们可以通过保罗施拉德对黑色电影的原本颜色的还原,对文化风格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黑色电影的主要特点。(归纳为:产生条件:战时与战后的幻灭,战后写实主义,德国影响,硬汉派传统,风格:1. 大部分场景都是按夜光布景,2. 正如在德国表现主义中那样,宁愿用斜线和垂直线而不用横线。3. 为演员和布景提供同等的照明强度。4. 构图张力优先于形体动作。5. 一种几乎是弗洛伊德式的对水的依恋。6. 对浪漫叙事的偏爱。7. 经常使用复杂的顺时时序来加强对于无望与流逝的时间的感受。主题:眷恋过去和现在,却恐惧未来。)也许这样说太过简略不清晰,那么,通过最经典的黑色电影《双重赔偿》,这些描述会变得图像化起来。

    《双重赔偿》是比利怀尔德在1944年和著名推理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合作的开启黑色电影新阶段的伟大作品。我们看到弗洛伊德式的男人Neff抵不过女人和金钱的诱惑,听从她的话杀了她的丈夫骗取保险金。他想挣脱却挣脱不了,他在道德的边界挣扎,但无意识的层面让他做出致命的决定,但当他明白这个金发美女的真正动机他也毫不犹豫地杀掉了她,可见当初的一见钟情纯属肉欲冲动。此片不同于一般的侦探电影,把推理者Barton放在次要位置,也许这也是比利怀尔德采用犯罪者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用意,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多重性,他算是自愿深陷被诱惑,但接触劳拉之后又转正(结局处理劳拉的感情算是一种道德的回归),可见他确实是处在一个残酷迷茫的世界,轻易被这个世道引向歧途。当然,金发美女变成了黑色电影的一个符号,是拜金的,迷人的,浪漫而残忍的庸俗,这实则也是对女人的贬义。展示人的多重性,阴暗面。是浪漫主义的好莱坞不曾做到的,作为犹太人的比利怀尔德揭示的是人性的复杂,社会的黑暗,战争之后人们面对的是虚无,是幻灭,已经找不到理由向前,这也是对Neff为了区区万元铤而走险荒谬性的最好阐释。

    这段时期,杰出的的导演肯定有黑色电影作品,杰出的黑色电影导演不一定是个好导演。这是因为黑色电影特殊的影像风格能使他们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在《双重赔偿》中,我们看到了奥森威尔斯式的纵深镜头(这位天才也导演和演出了一系列经典黑色电影)。开篇的办公室场景一排排的办公桌不禁让人想起《人群》中的镜头。布光是表现主义的,当这个技术运用到外景成就了黑色电影的特有风格。Neff总是处于阴影中,同黑暗的背景契合一致,但金发美女总是打上柔和的高光,突出她的诱惑性。虽然没有后来英国电影《第三个人》构图的故意倾斜,但《双重赔偿》常把人物框进垂直的线条里,体现出压迫性。同《日落大道》一样,比利怀尔德在此片也采用了倒叙加第一人称的方式,在片头道破结局将观众引向更深层次的疑虑进而与主角的心境时刻切合在一起,关注造成主角结局的心理变化以及导致主角悲剧命运的行为,可谓是深度体验主角的世界。

    黑色电影的影像风格绝对是要配以阴暗主题的,我们很难想象在这种异化的影像中有一中积极思想的传达,似乎内容在这个服务于了风格,这和类型片又有所不同,因为美国传统的类型片是由情节或环境决定的,在影像风格上没有特别的强调。基于这一点,我还是较为倾向保罗施拉德把黑色电影看为一个时期,像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产生于时代的背景之下,打破以往的风格。在揭露社会阴暗面上是不留余地的,它们的主旨是现实主义的,这刚好契合了黑色电影的影调,通过一个现实的人物在一个异化了的世界(黑色风格化)的不道德行为的展现给战后社会当头一棒,在《日落大道》中我们看见葛洛丽亚•斯旺森通过缅怀过去忘掉现实进而疯癫,这是比利怀尔德对留恋过去的现在最大的讽刺。

附上保罗·施拉德《黑色电影札记》地址: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49003/

 4 ) 《双重赔偿》-个人拙见

我一向喜欢看老电影,尤其那种细节都充斥着令人惊叹的完美的黑白电影。
  刚看完1944年的《双重赔偿》,影片开头就告诉了凶手是谁,仿佛悬念少了很多?不,并不是这样。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依然会为"男女合伙谋杀组合"而揪心,仿佛你就是共犯。
  如果影片只是叙述一件谋杀案,我想它应该不会成为黑色电影的经典。它更反应的是人性,贪婪和良知。男女主看似互相吸引走到一起,实则是各自的贪婪以及内心的不安分,共同踏上了一趟终点是坟墓的列车,其中充满着欲望,紧张,不安,猜忌,背叛。这也许是人们性格的黑暗面所寻求的刺激。
  芭芭拉确实很美,影片中的丈夫在身旁被情郎所杀,镇定开车,眼框含泪,眼中暗含兴奋,嘴角微微上扬,那一刻,脑子里应该是十万赔偿金以及终于可以和那令人窒息的婚姻生活撒油啦啦了,又也许,是整件事情,终于要进行下一步了,找继女那个易冲动的小男友解决掉这个跟自己争夺财产的人,再踹掉情郎,独享赔偿金继而享受人生。她为了自己,可以用她那聪慧的大脑以及蛇蝎心肠把阻挡她达到目的的路上的一切障碍送上西天。但到了最后,机关算尽,还是算漏了感情。她最后对奈夫的告白,我更倾向于是她的真心,可是却死在他的枪下,倒在他的怀里。一个可恨又可怜的女人。
  奈夫,一个表面成熟稳重的男人。作为保险销售员,几句话就知道女主的目的,愤然离去,用了一个下午想忘掉女主却不能。我倒不觉得他是为了忘记人,而是想拜托内心那可怕的欲望。一个因为工作的性质而看尽人生百态的30多岁的男人,我不相信他会对一个只见了一面的有夫之妇动真心,那就是欲望。而自己作为一个从业多年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工作者,想挑战一下,是否可以制造一个天衣无缝的骗保案件。女主的出现,就是一个平台,勾出自己骨子里的不安分。两人一拍即合,制造了谋杀案,而自己也开始挣扎。公司在彻查案件,被杀人的女儿找上门,哭诉杀了自己母亲又杀了父亲的恶毒女人-他的合伙人,内心过意不去,试图带着小姑娘走出悲伤,其实是在为自己赎罪。不见女主,说是为了女主,其实也是为了自己。最后发现女主还有动作,企图让自己一个人独揽后果,受到了背叛,上门把人两枪崩出了这个世界。最后出手让无辜的人不搅进这个悲剧。我们一路看着奈夫从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到顺从自己内心的渴望,到收不住脚,到最后酿成大祸,回头已晚。
  最后一幕很有意思,奈夫倒在公司大门,一向吸烟需要自己点燃火柴的赏识自己的上司(这位聪明的简直没谁了…)终于为自己递上了点烟的火柴,代表人性正义和良知的火焰。
  最后说一句,保险人员比条子更适合破案…(不是黑)

 5 ) 对观众心理的完美把握

《日落大道》之外,比利怀尔德再一次向世人展示其讲故事能力,牛逼到了不怕剧透的地步。按照这个标准来看,那些只依赖结局反转作为主要悬念和亮点的电影简直是弱爆了。

《双重赔偿》中一开始便交代杀人事实,然后让电影重心放在男主角堕落的过程。结果早早剧透,让观众主动进入窥探者的角色去寻觅真相,毕竟聊八卦是人类的天性,而怀尔德紧紧抓住观众的心理。于是故事情节由此展开。

由于知道了男主角会堕落,所以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会对一切引导都产生期待,而怀尔德成功运用了“落差”,不断打破观众的期待,从而紧扣心弦。当女主角提出动机的时候,观众以为男主角会被美色所引诱而上钩,结果男主角果断拒绝并离去,观众期待不成立;当男女主角策划好杀人计划时,观众期待凶案的发生,结果被害人因受伤而导致计划被迫中止,观众期待再次落空;当计划成功后,观众期待男主角能逃过一劫,但男主偏偏选择自首,再一次让观众捉摸不透……电影就是通过不断打破观众的预设和期待,让电影在剧透的环境下,依然可以玩出新鲜感,依然产生了许多让人摸不清的迷雾,从而将观众的注意力彻底掌握,并将观众玩弄于股掌之中。

由于《双重赔偿》属于黑色电影,男女主角也是身处黑暗的反角及犯罪者。由于电影视点始终与男主的视点同步,于是成功将观众和男主的立场相统一,这让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始终期待着男主能顺利逃脱。在正常生活中,人对于犯罪始终会产生多多少少的抗拒,而黑色电影的存在让观众能光明正大地身处犯罪者的立场,这让习惯了正义的观众们产生“越界”的刺激感,这也是电影牢牢抓住观众心理的第二个原因。相似的例子如希区柯克的《电话谋杀案》。

电影的小瑕疵在于男主角的心理转折,如果仅仅依靠女主的美貌来解释男主堕落的开始,则未免过于简单粗暴;而男主为了脱罪而杀死女主,结果却选择了自首,这一心理转变也未能进一步铺垫渲染,显得结尾有点潦草。不过好在电影精心塑造了男配角,他与男主之间的关系丰富了影片的情感世界,以此结尾也让观众从女主的阴影走出来,进入另一种温情,这结尾让人回味无穷。

 6 ) 谁能忘记比利⋅怀德和钱德勒?

《双重赔偿》是好莱坞最伟大的黑色电影吗?也许是。至少,在《邦尼和克莱德》出现前的20多年里,奈夫和菲利斯一直都是好莱坞最有名的杀人犯。

《双重赔偿》的问世并不顺利,比利⋅怀德不但在演员的挑选上屡屡受挫,就连他的黄金搭档——联合编剧查尔斯⋅布拉克特也因为“故事太恶心”而拒绝参与编剧,怀德只好去找《双重赔偿》小说的作者詹姆斯⋅M⋅凯恩,可是此时凯恩已经跟别人签了约,就在怀德为编剧问题头痛时,制片人希斯特罗姆把一本书丢给了他——这就是雷蒙德⋅钱德勒的《夜长梦多》,读完《夜长梦多》后,怀德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去见书的作者,就是在那样的情形下,彼时好莱坞最好的编剧比利⋅怀德,和即将成为好莱坞最好编剧的雷蒙德⋅钱德勒——华丽的相逢。

怀德和钱德勒开始一起工作了。尽管此时钱德勒已是个颇有名气的侦探小说家,但在编剧上他完全是个大菜鸟,他参与《双重赔偿》的编剧只是为了钱,因为他讨厌比利⋅怀德的一切——他不能忍受怀德称呼自己“雷”而不是“钱德勒先生”,他怀疑怀德的肾或者生殖器有毛病因为他每15分钟就要去一次厕所(尽管怀德是在里面躲避钱德勒的喷云吐雾),他还讨厌怀德把帽子戴进办公室因为这让他觉得他马上就要出去,直至很多年后,钱德勒都把跟怀德在一起的这段日子誉为自己“生命中最糟糕的时光”。但怀德容忍了钱德勒(至少在《双重赔偿》拍完前如此,他在拍完《双重赔偿》后立刻就拍了部讥讽钱德勒的电影《失去的周末》),他欣赏钱德勒的才华并称他“每一页都有闪电”,他教会了钱德勒编剧,把他从一个菜鸟变成了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编剧大师。他们的相处糟糕透顶,但即便如此,他们仍联手制造了好莱坞历史上最伟大的剧本之一。

“我杀他为了钱,也为了女人,我没有得到钱,也没有得到女人。我发现我渐渐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那是死人的脚步吗?”《双重赔偿》中,麦克莫瑞用低沉的嗓音读着钱德勒写的对白,他写的那些对白让一个杀人犯的每一句话都饱含诗意,他每一页的闪电让怀德那些黑暗的镜头充满纠结。钱德勒是有史以来最拙劣的侦探剧情制造者,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侦探人物缔造者和对白作者。关于前者,最著名的故事是:霍华德⋅霍克斯和亨弗莱⋅鲍嘉在拍摄钱德勒最有名的侦探小说《夜长梦多》时,就剧本中一个司机的死因争执了起来,于是他们去问编剧威廉⋅福克纳,谁知福克纳说他也不记得了,最后他们只好打电话给钱德勒,钱德勒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他就是死了。”而关于后者,只需要看过《双重赔偿》就知道了。

被比利⋅怀德带入好莱坞的钱德勒,每天只做两件事情:给好莱坞写剧本,和写剧本以外的一切东西来嘲讽好莱坞。后来钱德勒不再给好莱坞写剧本,但直到死去的那一天,他对好莱坞的冷嘲热讽也不曾停止。1959年,钱德勒戴着这样的光环离开了人世: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侦探小说家,和电影史上最伟大的黑色电影编剧。

在《双重赔偿》以前,作为导演,比利⋅怀德只拍过两部并不算太有名的电影。但此前一直给霍华德⋅霍克斯写剧本的怀德,当然不会不知道前者的那句名言:“一部好电影,只需要三个好镜头,和没有一个坏镜头。”怀德只遵守了这句话的一半,于是《双重赔偿》就拥有了全部的好镜头,和没有一个坏镜头;于是《双重赔偿》也不再只是一部好电影,而是好莱坞的电影教科书。

比利⋅怀德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让一部陈述谋杀案的电影超越了谋杀,让一部没有一处裸露镜头的电影充满肉欲。在《双重赔偿》之前,人们对于谋杀电影表现形式唯一的认知就是希区柯克的“麦格芬”(Mac Guffin),然而比利⋅怀德却让杀人犯在电影的一开始,就用第一人称平静的讲述自己犯罪的事实。随着剧情的展开,人们发现保险推销员和富翁妻子的动机毫无正义可言,但却又不由自主的为他们担心,为他们能躲过“侦探”凯斯的调查而捏一把汗,道德的边界被电影里灰暗的镜头给混淆了,模糊了,到最后凯斯给奈夫点烟的时刻,人们已经忘记了谋杀,他们发现了杀人犯和侦探两个男人之间爱的存在。人们希望奈夫不要死,可是美国当时的《海斯法典》不答应(这部法典在美国1966年就被废除,但至今仍指导着我国伟大的GD总局),甚至连比利⋅怀德也不答应。
比利⋅怀德从不掩饰奈夫和菲利斯的奸情,但是他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显得充满节制(当然一方面也是因为《海斯法典》),我们看不到任何“行为的镜头”,只是看到他们抱在了一起,而后镜头一转,奈夫翘着腿躺在沙发上,菲利斯则在一旁慵懒的补着妆。怀德的节制不止是存在于某些场景,而是充满了整部电影,于是《双重赔偿》中就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那个年代好莱坞影评人最喜欢说的话就是“让我用一把剪刀救了这电影”,但没有一个人对《双重赔偿》说这个。
《双重赔偿》最早拍摄的结局跟现在完全不同,奈夫在法庭上被审判,之后被关进毒气室,而凯斯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但怀德后来改变主意了,他把原来的结尾全部剪掉,而后补拍了现在的这个:奈夫倒在了电梯旁边,凯斯过来给他点燃了最后一支烟——而在此前,一直都是奈夫给凯斯点烟。
正是这次修改,展现了比利⋅怀德在编剧上的惊世才华,以至于后来连小说的原作者凯恩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他第一次,认为搬上银幕的小说比他的原作还要好。

《双重赔偿》一举获得了七项奥斯卡提名,那年怀德的竞争对手是塞尔兹尼克的《自君别后》(现在看来两片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后者在报纸上打出了“在好莱坞,《自君别后》是《乱世佳人》之后最重要的四个字”的广告,一向善于搞怪的比利⋅怀德则在报纸上回应到:“《双重赔偿》是好莱坞自《凋谢之花》之后最重要的两个字。”(这两个片名的英文都是两个单词)塞尔兹尼克愤怒不已,他发誓要教训一下怀德,这个时候希区柯克出来说话了,他也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上面写道:“在《双重赔偿》后,好莱坞最重要的两个字是比利⋅怀德。”
显然,对于刚拿起摄影机没多久的比利⋅怀德,大师的认同远比去讨好评委换几个奥斯卡小金人更重要。

《双重赔偿》完成44年后,西班牙大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去洛杉矶宣传他的《濒临精神崩溃的女人》,他特地去拜访了比利⋅怀德,这位终生驰骋好莱坞的黑色电影大师,给阿莫多瓦的忠告——唯一的忠告,就是“永远不要受到好莱坞的诱惑”。

终生水火不容的比利⋅怀德和雷蒙德⋅钱德勒,在共同制造了好莱坞最伟大的黑色电影之后,又一次携手。这次,他们一起背叛了好莱坞。

 7 ) 复杂的人性

牛B导演一般都是牛B编剧,这剧情设计太绝了!

从悬疑推理的角度讲,这是一个聪明的谋杀案和一个很棒的破案过程。

奈夫因为自己多年的保险销售和理赔经验,对整个流程和各个细节非常了解,他设计了一个完美的骗保计划。而与之相对的,他的上司,又通过蛛丝马迹,发现了漏洞,找出了真相。这个过程非常精彩。

但这部电影远远不仅如此,短短一部电影,涉及到极多感情关系,意味深长,关键还全部留白,让人难以琢磨。充分体现了人性的复杂。

(1)奈夫与菲莉丝是什么感情?他是否爱她?她是否爱他?

“不,我从来没有爱过你,沃尔特——我既没有爱过你,也没有爱过其它任何一个人。我从骨子里烂透了。你说得对,我利用了你,这就是你对我的全部意义。但是就在刚才,当我无法开第二枪的时候,这一切都改变了。”
这段真是神来之笔。因为按我预先的猜测,无非就是菲莉丝是个利欲熏心的无情的女人,或者她真的爱上了奈夫。但这两种可能都没有电影交待的有力。而奈夫的回答,又成为神转折:“对不起,宝贝儿。我不吃这套。”

的确,他们相交不深,为了利益而同流合污,而且主要合作都是为了杀人,谈不上有多深的感情。这个结局,让观众陷入迷团:他们究竟对对方怀有怎样的感情。

他们一起杀人,是迷恋对方?为了金钱利益?或者想出一个点子,一拍即合,就去干了?就像影片开头说的:“我 杀他是为了钱,也为了一个女人。我没有得到钱。我也没有得到女人。”

(2)奈夫与上司的关系。

奈夫与上司的感情是本片另一个重点。对奈夫来说,上司既像父亲,又像朋友。上司非常聪明,轻松破解奈夫的诡计,推断出这不是意外,而是谋杀。他们之间多个场面都非常紧张,比如上司请来火车上见过奈夫的目击证人,比如奈夫和菲莉丝约会,上司突然拜访差点撞见。上司应该对奈夫产生过怀疑。

最后奈夫的行为也非常诡异,他在受伤之后,想逃跑,却又在办公室录下自己的口供。他说:“你知道你为什么查不出这件案子吗?让我来告诉你,那是因为你要找的那个人离你太近了——和你只隔一张桌子。”接着他说:“我也爱你。”

电影旁白冷峻,有强烈的孤独感。黑色电影常见的主题:主人公并非大奸大恶,只是一个屈服于诱惑的软弱男人。这部电影里,男人和女人互相诱惑,如果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不会单独行动。他们一夜情,然后杀了女主的丈夫,也许一切不过是一时激情。

紧张、刺激、讽刺、阴暗。五星推荐。

 短评

8/10。注意蛇蝎女外表发出的暗示:戴着金脚链移下楼梯,梳妆台摆放维纳斯头像,交谈时常仰在沙发里体现控制者的地位,密谋杀夫的婴儿用品超市的阳光场所她要戴墨镜掩饰深不可测的野心,藏在轿车后面的男主杀夫而她紧握方向盘、神态无所畏惧,败露后向男主开枪却犹豫着象征女性背叛家庭社会的矛盾心理。

7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本片改编自James M. Cain于194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由导演比利·怀尔德和侦探小说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共同编剧,获第1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7项提名

11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整体挺好,演技在线

16分钟前
  • 苏幼
  • 还行

保险销售员和索赔员,杀人犯和侦探,喷了,早该想到雷蒙德钱德勒就是最知名的同人腐男作家,“No, closer than the desk”“I love you too”,怎么港,可能是最动人的告白。

18分钟前
  • 又烧包小队长
  • 推荐

第一遍看的时候单纯当做了一个罪案类的悬疑片,如今重看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开首就把悬念直接道破,用极其沉稳甚至压抑的手法和火花四溅汁水横流的台词来讲述这个已经笃定的关于欲望和背叛的故事;我曾一度认为这个结局不够黑色,现在才明白这是最坏的结局却也是最好的结局,只有死亡才是一切的终章。

21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使用闪回技巧,并很好地运用了戏剧张力这一基本的电影理论,时刻控制并引导着观众的注意力。模本级别。★★★★★

2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前半程实在太好看了,结局更是喜欢。"I love u too",然后昔日好友帮忙点上一支烟便结束,这已算是最好的结局

25分钟前
  • SundanceKid🌈
  • 力荐

比利·怀尔德早期作品,黑色电影代表作。在当时是划时代的片子:大悬念在片头即揭晓但仍能引人入胜,阴暗压抑的灯光与摄影,对主角心理变化的细腻揭示,芭芭拉·斯坦威克的精致打扮...而最主要亮点当属在《海斯法典》禁锢下的时代能把影片拍得如此“无性胜有性”,结尾的同性恋暗示更是大胆。(8.5/10)

2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黑色电影关键是人生来没有背景,去没有理由这件事儿太牛逼了

32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台词精妙,尤爱凯斯那段贯口干净利落脆。开场供认犯罪事实的回溯叙事方式,因摆明事情会有变化,所以悬疑一直在,只是最后破局没达到之前铺垫累积的期待。结尾两场再次展现怀尔德对人性积极的态度,尤以两个男人间角色对立但立场统一、不动摇原则却坦诚互敬的对话最打动人,给全片的黑色加了一层柔光。

33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经典黑色电影,比利·怀尔德对电影节奏的掌控是现在很多导演要学习的典范,钱德勒的编剧让这个好电影有了底气。蛇蝎美人的阴谋让人感叹人性之恶,没有人可以得到救赎,只要你犯了错就会受到惩罚。

37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还挺精彩的 没有反转但是足够悬疑。整个故事从背景、谋划、实行、等发酵到最后真相大白都叙述得紧凑、节奏得当 行云流水。最后Phyllis说“直到我不能开第二枪时我才发现原来爱着你”这里甚至有点小感动 比利怀尔德这个神导在那么黑暗的电影里也能毫不违和插入一段爱情小插曲实属牛逼。看完之后一直都被芭芭拉和琼希瑟的美貌所困住 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迈克莫瑞的划火柴 太帅了。

38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完整的设下悬疑,结局率先曝出,却留给观众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双重赔偿”意味着你设下杀局时要有双重保险,甚至更多,只有这样才能成功脱身。

3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黑色电影、钱德勒编剧、第一人称、蛇蝎美人。踝链。谋杀有忍冬的气味。擦燃火柴点雪茄之同性隐喻。——没有找到真相,是因为那人离你太近,只隔一张桌子的距离。——不,比那更近。好奇如果没有碰巧摔断腿,原本的火车计划是怎样。

43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人生来没有背景,去时没有理由。

46分钟前
  • ╯^╰
  • 还行

继续补标比利怀尔德 与控方证人显著的阿婆风格类似 本片的钱德勒风也异常招眼 noir经典 倒序法令人不觉想起日落大道 以及多年以后诺兰的following 叙事波形十分协调 节奏把握精湛 phyllis躲在门后 barton站在人前的走廊戏令人难忘 尽管意境不在推理 若以csi细查死法和现场的手段 根本不可能成案 但浪漫

51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女主后来发现原来自己也沦陷进感情的怪圈里了,这也是堕入凡尘的悲剧的开始。其实真正的爱情应当是在男主和调查员之间的。台词经典。镜头非常典型的film noir.

53分钟前
  • 阿依达
  • 推荐

【2】比利怀尔德的牛逼在于,让观众一开头就知道了结局的前提下,依然会有新的悬念引导观众情不自禁地看下去,看到最后又会有新的高潮。

57分钟前
  • Comel
  • 力荐

我感觉保险员沃尔特心中一直有颗欲望的火种,就像他随身携带的磷火柴随时可能燃烧,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不全是贪恋金钱和女色,他犯罪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到完美,他迷恋自己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菲利丝和他是同一类人。两人的欲望交织成双重的罪恶火焰,最终结局是引火烧身,自取灭亡。

58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超赞。胜于夺魂索,比肩惊魂记。没想44年的皂白片能这么好。且采用正叙,没有悬疑,没有玩弄倒叙蒙蔽,讲述一毒妇与姘夫谋杀亲夫得手,毒妇的焦躁让男人担心,妇以为被甩而威胁,男意识到毒蛇缠身,最后痛快地杀掉毒妇,也没按计划嫁祸一混小子,自己坦陈。同事犀利,结局有些可惜,良知男能逃脱就好了

60分钟前
  • 小重山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