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菜鸟遇到爱

大陆剧内地2022

主演:任子豪 王波 李彤年

导演:金龙

 剧照

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2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3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4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5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6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3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4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5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6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7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8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19菜鸟遇到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1 15:21

详细剧情

王欢赶上了留学的热潮,父母在剥夺了其本人知情权的情况下,给他办好了出国留学的手续,当他知道的时候木已成舟。多年异国求学的生活里,机缘巧合之下,王欢有幸结识了来自各地的同学室友,合租的日子里也遇上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五彩缤纷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听伍迪说评书

伍迪•艾伦的片子总是让人看不腻,为什么?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讲故事。哪怕永远是男女和死亡那点事。你看,在最近这些年里,他给我们讲了一个穷小子攀上富家女然后出轨然后杀死小三儿的故事;讲了美少女学生邂逅富家帅哥,为探案险些成为连环杀手刀下冤魂的故事;讲了新婚少妇在巴塞罗那出轨最后玩起三人行的故事;讲了兄弟二人因为赌钱负债,变成了买凶杀人的凶手的故事;这一次,《怎样都好》则是一个南方无知少女恋上乖僻的老教授,以及她老实虔诚的父母如何变身3P狂人和男同的故事……
看到了么?所有这些故事都有着最世俗最吸引人的内容:出轨、3P、杀人、诈骗、老少恋……改改标题就是新浪或者天涯的万人口水帖。有恶毒点的甚至说:这故事不就是西方版的杨教授与翁女士么?纯属意淫而已。然而,实际看过去,伍迪•艾伦的片子里其实没有任何色情、暴力的直接描绘,很多冲着“内容”去看《午夜巴塞罗那》的观众都感到非常失望。别的文艺片导演来拍老少恋,一定是深挖狠掏,上升到欲望、青春、死之恐惧与爱之快乐、虚无等等玄妙唬人的高度。但在伍迪这里,对不起,统统没有——你什么时候听到过说评书的大谈拯救、灵魂、存在?不,他们只会在关键时候给出两句恰中肯綮的点评。出色的说书人都是翻过筋斗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宠辱不惊。伍迪•艾伦正是如此,他感兴趣的不是八卦式的性、谋杀等行为本身,而是这样做的人,他们的思想,他们身上的因果。这是一个狡黠的窥视者,等着人们去犯下荒唐的错误、罪行,他好赶快去拿过来把玩一番,然后做成玩偶,抖动着丝线,叫卖着“快来看快来看”,乐趣不仅在跳动的玩偶,也在看着玩偶的你脸上的表情。伍迪•艾伦的电影有时会让我想起希腊戏剧或者莎士比亚,除了没有他们宏大的追问和大段诗意的独白——在他的“都市通俗道德剧”中,这些变成了冷言冷语的唠叨讥讽:别光顾着看戏,你不也是戏里的一份子么。
故此,当很多导演都面临着创作低谷、商业妥协、风格变化等等问题时,伍迪•艾伦却如同纽约的说书人,稳坐路边,滔滔不绝。感谢上帝,只要他说,怎样都好!

 2 ) 盐渍腌橄榄

玩遍欧洲的间歇,伍迪·艾伦这老家伙又跑回了纽约大本营,再次唠唠叨叨啰里啰嗦弄出一部《怎么都行》。老头子自己不演了,但是找拉里·戴维捉刀主人公鲍里斯,神态语气和那一付自以为是的神经质德性都如出一辙。这位鲍里斯据说几乎被提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自视天才傲慢无礼,对人性极度悲观,对生活丧失兴趣,好好的日子不过,一把年纪了跟老婆离婚,自杀未遂,从郊区搬到曼哈顿城里与一帮老家伙们无所事事,以斗嘴为乐,平时靠在公园教小孩下国际象棋为生。

就是这么个又臭又硬的老头子,偏偏在门口“拣”了个从密西西比离家出走的天真少女美乐蒂(Evan Rachael Wood)。这一老一少,梨花海棠,美女野兽,考虑到伍迪艾伦自己沸沸扬扬的不伦恋史,后面情节不难猜想。但故事并不停留于此。御用女配Patricia Clarkson饰演的美乐蒂之母玛丽埃塔当然要出场,从家庭主妇到艺术家,从保守南方信徒到无所禁忌的一后两王三人行,真不知道这是情节需要呢,还是根本老伍迪自己的性幻想。

但情节在一部典型的伍迪·艾伦电影中从来都是对话的陪衬与辅助。《怎么都行》最令人叫绝的当然还是伍迪借鲍里斯说出来的那些嘲讽、揶揄、侮辱、挖苦,从电影本身到宗教信仰,从人性龌龊一路骂到随机运气。当鲍里斯在公园木椅上絮叨凭什么开车要驾照、做饭要厨师证、老师要教师证,偏偏父母生孩子养孩子不用执照时,我再也忍不住边拍手边笑,恨不得大叫:我早就说过一样的话嘛!

这些愤青言论,从一代讲到下一代,很多并谈不上新颖原创——实际上,《怎么都行》充斥了伍迪·艾伦旧作的影子,鲍里斯在2009年说出来的这些愤世嫉俗的言论跟伍迪自60年代以来对婚姻、家庭、爱情、性、政府、政治、运动等社会生活的一切嘲讽别无两样,玛丽埃塔的三人行《午夜巴塞罗那》就玩过,运气决定一切的论调是《赛末点》的中心思想,而精虫灌脑不顾后果的行为在《性爱宝典》中早就被大笑特笑过了。但成功的是这一切竟被系统性的总结到一部电影中去:老少恋、三人恋、同性恋,一切不合理的匪夷所思的疯狂元素汇聚一堂,混乱无序中唯一适用的原则只有一条:Whatever Works,怎么得劲怎么来,去他的传统,去他的宗教,去他的秩序,只要你自己高兴,怎么都行。

不仅如此,主人公鲍里斯还“打破第四面墙”,直接向观众陈述。这种手法当然屡见不鲜,但与鲍里斯的“天才”论调结合到一起依然极令人会心。整部电影中鲍里斯是唯一一个看到“第四面墙”后风景的人物,这与他打破秩序生活在“盒子”外的人生态度不谋而合。

其实要仔细分析,这部《怎么都行》到底表达了什么,总结了什么,都乏善可陈——并无什么新鲜事,也没什么新风格。但它却极令人难忘,好像伍迪·艾伦半个世纪的人生理念艺术风格对话味道都浸溺其中了,沉甸甸苦哈哈一枚盐渍腌橄榄,够人慢慢嚼上好一阵子。

 3 ) Don't you just love Boris?


Here are those funny quotes from Whatever Works which I enjoyed:

Boris:
"oh, If only I brought that stork"
"oh, if only I purchase that house couple of years ago"
"oh, if only I had made a move on that woman"
like my mon said,"If my grandmother have a wheels, she'll be a trolley car,my mother didn't have wheels, she had varicose veins.


Boris:
'In America they have summer camps for everything. Rich kids, basketball camp, magic camp, tennis camp, movie director camp -- they should have a concentration camp. Two weeks mandatory for all kids growing up so that they could finally understand what the human race is capable of.'


Melodie:
 "Oh wait, I always carry some Viagra with me."
James:
" It's ok, I eat a lot of red meat"


Child's mom:
"did you throw a chessboard at him?"
Boris:
"i didn't throw it at him, i picked up the board and dumped pieces on his head."


Melodie's Dad:
"you're who?"
Boris:
"I'm her husband, you want to pass out here or go to the living room?"

Melodie's Dad:
"you said your mother was with someone?what does he like?"
Boris:
"he got four arms & two nose....."




I could only remember these after one take

please add your favorite line after this one~~~

 4 ) 管用就好

看完《WHATEVER WORKS》,我得出一个广告式的结论:去纽约吧,你会发现自己嫁给了拥有诺贝尔级智商的老头;去纽约吧,你会发现自己有搞艺术以及睡两个男人的潜力;去纽约吧,你会发现自己终究是个同性恋……去纽约吧……
Woody Allen是真的偏爱纽约。
Woody Allen是真的偏爱运气这个话题。
从他的《罪与罚》、《赛末点》等影片通过“运气”对“常识”的道德进行骚扰的进度来看,是应该有一部宣扬古典功利主义的影片出现了。
拥有诺贝尔级智商的老头Boris在影片开始时说:我的原则就是“Whatever works”,只要你不伤害别人就好了。在这个残酷的、狗咬狗的、没有任何意义、毫无希望的混乱中你可以用任何方法找点小乐子(My story is Whatever works, as long as u don’t hurt anybody. Any way U can flich a little joy in this cruel, dog eat dog, pointless, black chaos. That’s my story)。但是也正如Boris在影片最后所说:Whatever works的前提是“不要欺骗自己”,而这需要真正的聪明才智。
所谓“Works”是你得真感觉到爽才行。比如,你就想嫁给一个拥有诺贝尔级头脑的瘸老头,尽管他不仅龟毛而且话唠;你就想同时拥有两个丈夫,尽管未来如何不能知晓;你就喜欢同性,尽管你的信仰告诉你这样做等于找死。然而你真的快活,这就够了。话说回来,“爽”是多么难得的感觉啊。之前有信仰、道德、舆论、惯性这些东西阻拦你去爽,之后又有空虚、愧疚、困惑、厌倦这些东西削减你的爽。
变聪明吧……
要不,去纽约吧……

 5 ) 这样也行?

当影片的第一分钟,主角对着朋友们历数完了美国社会弊端后突然站起来旁若无人地跳出来跟观众们打招呼这一刻起,我心想完了,又来了小清新。然而三十分钟过去我意识到它连小清新也算不上,如果非要说的话,它看上去显然更像是美国版的知音。

对我来说小清新电影是:拿生活中的痛苦困境为素材再佐以文艺元素调味。艾斯伯格症也好,选美小小姐也好,十五岁怀孕生子的少女至少是个噱头吧?我忘了这种纪录片加工一般的工作当然不可能由这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幽默大师来干。他甚至没有那份心思去找一个新鲜的点,拍了这么多年电影还怕没有自己的那套吗? 只要看一眼熟悉的纽约,随便组合了一些典型就好了嘛:中年危机的大学教授因为觉得和妻子的感情已经走到了尽头,绝望之下跳楼自杀未果失去了工作开始愤世嫉俗的loser生涯;头脑简单的南方跷家小美妞无缘无故来上演同一屋檐下,并对老男人的理论所折服竟然跨越“种族”藩篱洗手为他做羹汤。有着完美胸型的南方老妈来到纽约接受波西米亚和现代艺术的洗礼,而小地方的古板男人则终于对着世界举起了彩虹旗……好一盘美国式拼贴!只可惜难道不是有点过时?像一个过度完美的假鼻子,挺拔归挺拔,在照片上总是一眼就能让人看出来。

城市和乡村的价值观对立,宗教与无神论的争辩,中年困惑和青年的迷茫,爱情和生命的意义……选取了这些大得触目惊心的命题,却用一个纯属虚构痕迹拙劣的故事搪塞过去,Woody Allen也许是过度轻信了自己的哲学,whatever works。

一部糟糕的台词剧只会让人们心怀恋慕地想起那些沉默但优美的大师片。这部戏里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个知识分子厌世者长达一个半钟头毫不有趣的喋喋不休,连CW台青春少年剧里的对话都比它有价值。

那个总能写出有趣台词的导演兼编剧哪儿去了?上一部《午夜巴塞罗那》里那种让人回味的男女攻防战式的对话未能延续下来实在令人惋惜。从主人公——愤怒中年做作的自白里唯一能看到的无非是他那些浅薄的炫耀:右翼、反上帝、怀疑论、悲观哲学、海森堡定理以及自我标榜的自嘲——“瞧,我并不是瞧不起别人,我还首先瞧不起自己呢!”

没有哪个电影里的角色这样急不可待地给自己贴一身标签跳出来,告诉大家“嘿我就是导演的代言人”,这让整个“纽约知音体故事”变成了了一场强迫别人观看的导演自渎。

无论之前如何失望,片子结尾处大家喜迎新年时主人公那段总结陈词还是把我给震惊了。太……说教,这种课本式对人生的总结陈词即使在目前国内电影里也是罕见的,如果再纵览一下经济形势和国际关系就是一篇现成的美国总统新年电视讲话稿,不过我宁愿看奥巴马的演说,他至少态度更诚恳也更风度翩翩。

假如这部糟糕的影片还没那么快被我从记忆里抛却,一定是因为片名也就是那句不断从主人公嘴里蹦出来的口头禅——whatever works,虽然这句话缺乏原创性,仅仅是顺口而已。就像田壮壮说过现在某些成功的中国导演有种"每人一个山头"的居高临下感一样,或许老Woody也认为地位也到了随心所欲地拍片都会有人捧场的份上了吧。但在拍电影这回事上“怎样都行”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行得通的,据说侯麦只给700个人拍电影,但没有人能做到只给自己拍电影,即便是Woody Allen也不行。

 6 ) Whatsoever if it works out

最近的片子话痨很厉害。从头到尾。喋喋不休。我还挺喜欢这种叙述模式。让别人说总比自己说舒服多了。时不时的点个头或者自卑一下也挺好的。只要语速适中就okay,扯远了。

为什么喜欢此片,大概是那种对一切规则的愤世嫉俗吧。不遵守规则,不follow the rule。怎么可行怎么来。这种全新的价值观要好好的去实施。还有就是不管是谁都喷。特别那一段,一妇女因为自己儿子被主角老头给扔棋盘说儿子愚蠢过来投诉他,结果反被喷回一肚子气,反将了一军。看到这段,我差点笑岔气。一是觉得这样的老头真是不可理喻啊,一面又觉得这老头真可爱。

里面很多段子其实都很好玩。好多时候都笑得前仰后合。关于洗手的时候唱生日歌。我也想试一试。真的可以杀死那啥细菌么。如果实在是没什么事情可干,我也去跳楼试试看。

认识老头的人好像最后都过得很难舒坦。小女孩和男演员好上了。小女孩他娘变成艺术家了。还有俩个老公。小女孩他老爸虔诚的教徒也开始断背了。还有说不清是否是映射斯嘉丽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故事。反正总的来说,挺欢乐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世界的烦恼啊就是你想理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船到桥头自然直。Whatsoever if it works out。

 7 ) 一部让我欣喜的片子

这是一部很有看头的片子,尽管很多人不能理解其中荒唐的爱情观,如老少婚,婚外恋,同性恋,三人恋,但这部片子的核心就是Whatever Works,导演通过老头-这个聪明绝顶的天才来表达这个主题的核心思想,至于观众是否能接受,那要取决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当然由于双方的国情文化皆有差异,我们在这些爱情观与爱情的实践方面皆与西方有所不同,我们会理解老少婚,但年龄不能差太大。我们会同情婚外恋,但排斥离婚,我们会反感同性恋,因为感觉不舒服,我们更会吃惊于三人恋,这极端于我们的文化所不同,但这是人性的趋势,是所有人类发展的方向,因为只要你不伤害别人,不欺骗自己,你可以做什么都行,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你的行为的,包括我也在试着理解片子中所有人的言行,特别是老头!说实话,我对他很是崇拜!

 8 ) 《怎样都行》的后现代生活简化指南

重新生活,当意义和现代同时终结

——《怎样都行》与后现代生活

文=空语因明

现代是个迷信进步的时代,也是科学横行的时代,以进步和科学的名义宣告了很多终结。宗教(基督教)应该终结,因为它是愚昧和疯狂的;哲学(形而上学)应该终结,因为它争论不休,让理论消磨着实践。从而,恰如“现代”所标示的,历史也应该在这里终结。无论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的自由还是终结于共产主义的和谐,科学都是其中的轴心。

可是,“落后的”宗教和哲学试图冒用科学的名义,恰似异端试图冒用正统的名义。为了确保科学的正统性,科学哲学寻找标准,来区分真科学和伪科学。但是这更加导致现代科学取代神谕,成了更有力的新神谕,而科学家则成为现代巫师。对此,费耶阿本德用“怎样都行”的反标准来讽刺那些划界哲学家的过度自信。“怎样都行”——更确切地说是“行得通就行”——由此被贴上了后现代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标签。

这大致就是电影《怎样都行》的标题来源。观众可以把《怎样都行》看作后现代主义生活的简化指南。在这里,观众应该暂时抛开那些标签的诽谤——非理性主义,悲观主义,虚无主义——来看看导演伍迪·艾伦在这里展示的知识分子式的宽容——当然,如果不想摆脱动物直觉,把它看成知识分子式的狭隘也行。行得通就行。

1 “怎样都不行”——称作现代主义的精神疾病

《怎样都行》的主角是个物理学教授,有钱有家,有事业有文化。从动物性生存的层面来看,他生活得很顺利,他应该热爱生活。但是,他想去死。原因很明确:生活毫无意义。现代性让生活走向虚无。可以说,男主角之所以那么想,是因为他得了那种被称作现代主义的精神疾病。只不过,在世界层面,现代主义宣告的是神秘性和历史的终结,在个人层面,现代主义宣告的是人生的终结。

现代科学的内核是“反生命性的”,它让世界变成了机器,生存者也成了机器。或者按照后现代主义的说法,现代科学以世界的祛魅为前提,又强化了这种祛魅——超然的神被终结了,也没有终极目标。一切屈服于物理学法则。生命只是假相,实质上只是物质的机械构成。物理学家在寻找物质的终极构成,很多人认为弦理论就能够给出解答。弦理论也是《怎样都行》中主角的研究主题。

无论物理学的终极理论是什么,人类的情感和感觉只是动物欲望的表现,终究看来只是基因机器的远端操作。“基因控制”的生物欲望,让人去追求快乐,为此忍受痛苦——结婚生育就是如此。

《怎样都行》里的老教授是这样说的:那种荒谬的舞艺(性行为),就像缝纫机一样,上上下下,上上下下。目的是什么呢?生育很多孩子吗?不停繁衍,究竟为了什么呢?……几千年前的古代人,古埃及人,古罗马人,玛雅人,就像我们一样走路回家。他们讨论该去哪里吃饭或者闲聊(比如在哪里买房了,吃什么更健康,怎么教育孩子),到现在有什么意义呢?毫无价值。但是当时他们认为那很重要。

现代工业基本上采用的是机械化的复制和销毁,来衡量经济的所谓发展。由结婚生育所营造出来的人生发展,在本质上也属于这种机械复制和毁灭过程。没有任何神秘,没有什么终极目标的世界就是如此。

《怎样都行》里的老教授说到:人人都夸夸其谈,充斥着错误信息。道德,科学,宗教,政治,体育,爱情,儿女,健康——各种健康检查——无论如何,总有一天会死。然后,愚蠢的下一代继续重复如此。…新闻充斥着恐惧,贪污,愚昧和贫穷,种族灭绝,全球变暖和恐怖主义… 对此你能如何呢?你看到苏丹发生的屠杀或者某个校车爆炸的新闻,你会说,“天啊!太恐怖了!”然后,继续看报纸。你无能为力。…

对现代科学和现代化进程的批评看起来并非单纯属于后现代的领悟,几百年前的浪漫主义已经做了类似的批评。只是到了现在,人们能更加直观地体会到那种“进步的反讽”。那个应许了文明进步的科学和现代化进程,在带来庞大希望的同时,带来了更大的恐惧。科学进步,人们现在终于有能力毁灭地球了——不止是通过战争,被诱导的自私消费也能导致地球的毁灭。作恶的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加显著了。

2 行却不行——对现代主义的诊断

《怎样都行》大致上是从围绕现代主义的简要诊断开始的。在电影开篇,男主角批评基督教信仰和共产乌托邦信仰,这类批评也适用于现代主义。

他说的意思是,基督教信仰和共产乌托邦信仰的基本表述,听起来都非常好。它们都主张人人平等,由人民来治理社会。但是它们都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认为人民基本上是正派的。这个前提是错误的,因为人类整体上是个失败的物种。

他的表述很简单,而且批评得就像是在夸耀一样。他不说那些信仰辜负了信徒的善意,而说信仰的善意被有缺陷的物种给辜负了。不过那个意思基本上是对的,同时可能也是错的。对错无谓,起码他的态度是有效的。

……和基督教信仰相似,现代主义的毛病就是乐观的专断,喜欢构造单向度的历史。似乎,勇士能够战胜恶魔,从此不再有恶魔。当初,基督教信仰也是以真理的名义,宣告要战胜其它恶魔。可是后来呢,它会成为恶魔。

与其说那些美好的设想把人类看得太正派了,不如说它们只看到了抽象的“正派”,或者说“抽象的善”,从而让实际上的不正派混入其中。按照建设性后现代批评的说法,现代科学主义的错误在于“误置具体性”。这个错误也是现代主义和那些美好设想所具有的。

现代科学对世界的认识采用的是“简化(还原)”的方式,得出抽象的和机械化的知识。但是,它却把抽象的图景当成完美的地图,期望以此来约束生活世界。结果呢,时间只是假相,意义还未开始,就已经终结了。

3 行得通就行——后现代主义生活原则

《怎样都行》,恰似这个标题标示的,目标不是展示现代主义的绝望,而是后现代主义生活的希望。男主角——那个物理学老教授——在这个电影里自杀了两次,第一次自杀之后,他遭遇了“传统”(或者说是“传统”的绝望),第二次自杀时,他遭遇了非科学的“迷信”。这些遭遇让他领悟到“行得通就行”的“后现代主义生活准则”。

第一次自杀之后,男主角陆续遭遇了来自密西西比州的一个保守派家庭的成员,基督教是这个家庭的信仰。这个家庭中的母亲不觉得文化有什么用处,就让女儿参加各种选美比赛,期待将来能够嫁给特朗普那样的富豪。这个母亲会认为,“堕胎相当于谋杀”。这是典型的保守派想法,最近,保守派还通过了禁止堕胎的法案。对于这个保守派母亲而言,利用美貌去嫁给富豪,这样的人生规划看起来是相当合理的。可是女儿厌倦了这种安排,于是离家出走,来到纽约,落魄地遇到了男主角——那个悲观厌世的老男人。

然后,这个二十来岁的女青年坚持要嫁给那个六十来岁的老男人。原因,可以有不同角度来看,可以从言情的幻想来看——这是超然于年龄的单纯爱意;可以从世故的讽刺来看——这是那个啥,比如她被那些知识分子的扯淡给忽悠了。或者以本片的主题来看,这是两种人生观的绝望的相遇:传统的和现代的。

女青年的母亲在女儿离家出走,丈夫出轨之后,来到纽约找女儿。结果,她竟然发现,女儿不但没有嫁给类似特朗普那样的富豪,还嫁给了一个“观念怪异”的老男人。她也是够绝望的。不过,她很快就遇到了希望,从此过上了同时与两个男人同居的“艺术家式先锋生活”。

女青年的父亲想要与女青年的母亲复合,结果却发现,曾经保守的妻子,竟然过上了两男一女的“艺术家式先锋生活”。他也是够绝望的。不过,他很快就遇到了希望,竟然偶遇同性恋伴侣,从此过上了性取向改变的生活。

嫁给男主角的女青年,则遇到了年龄相仿的新伴侣。就这样,原本一个保守的家庭的三个成员,在短暂的绝望之后,“抛开偏见”,找到了自己从未想过的新生活。而且,这些似乎都行得通。

可是,男主角——那个厌世的老男人——却更加悲观了。他的“精神疾病”并没有被治疗,于是他再次自杀。这次跳楼的他,砸伤了路人,一个女性灵媒。他又没有死掉,而且更加幸运的是,他砸伤的路人有治疗他的“药方”。

正如之前陈述到的,现代主义的“虚无”之伤,在于祛魅,或对神秘性的抛弃。《怎样都行》的男主角就患有如此的“精神疾病”,从抽象的层面看,现代生活无非是古代生活的机械复制,而且生活之中也是由机械复制来驱动的。

如今,他遇到了以神秘性体验为职业的女人。为什么非要用现代科学的抽象去看待生活呢?它看起来挺实在,但却非常虚浮。现代科学并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混杂了欲望的自私,以及很多偶然的因素。生活也是如此,所谓理性实际上并非充足的理性,也不会多么纯粹。

行得通就行,只要不伤害别人。这样的生活原则看起来相当简洁,但并非意味着意思就那么直白。歪斜的解释总可能会有的。要明确理解它,需要明白它被说出来的后现代语境,需要明白它对历史的领会。若非如此,那么它也会成为抽象的教条,成为被生物欲望所讽刺的标语。

 短评

开头boring了一些,然则后面着实欢乐。本片虽然是个老本子,但仍可看做是《午夜巴萨》主题的延续和变奏,密集吐槽。当然此片的自反很重要,所谓“打破第四面墙”。本片可获“noble prize best picture”,哈哈。如果我第一部伍迪艾伦看的是这部,我一定会爱死它的……

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胆小的人暗自神伤,懦弱的人牢骚满腹,NB的人敢对整个世界泄愤喷口水,这个人就是Woody Allen

9分钟前
  • 皮皮鲁西西
  • 推荐

越来越反感伍迪艾伦电影里那个自命不凡废话连篇的老头。这部电影更甚,没点无奈的自省,反倒拼了老命想教育观众。一个劲冲镜头作演讲,说的全是陈词滥调。伍迪艾伦电影里最有趣的是他的自嘲和自省,是手忙脚乱的细微触动,可惜这部电影是一次处心积虑的反击,意图太明显,而且自负得只剩下说教。

14分钟前
  • 艾弗砷
  • 较差

去纽约吧,你会发现自己嫁给了拥有诺贝尔级大脑的老头,你会发现自己有搞艺术和同时与两个男人睡觉的潜力,你会发现自己是个同性恋……去纽约吧……

17分钟前
  • 珊瑚
  • 推荐

世界是由无意义的盲目机会组成的。连宇宙都正在瓦解,我们怎会永不分离?

20分钟前
  • 亚比煞
  • 还行

哈。“你妈妈是女人么?”不得不说,这种老男人非常吸引我。

21分钟前
  • mixmilian
  • 推荐

Everyone is in the process of self-discovery, through love, divorce, suicide and marriage with strange people. Whatever works.

24分钟前
  • 乔阿酥
  • 还行

whatever woody allen's

29分钟前
  • noiseinside
  • 力荐

爱情本就是一念之过,可以无责任地归咎于荷尔蒙的过激反应,难以持久又总是刻意在乎对错,年龄性别时间都是横贯其中的阻碍;可是也不要忘了,爱情也总是怀有过分的包容性,在质疑左右都有爱人相拥、“她”变成“他”的同时,也可以尽情沉醉于自杀未遂遇上真爱的今宵纵乐,不如豪赌一把,反正怎样都行。

33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伍迪艾伦和杨振宁合体了。看到老男人搂着绝色的马子,真让人抓狂。人家才是萝莉控,我是什么嘛,呜呜呜,我是箩筐控。

35分钟前
  • 叶子风
  • 还行

伍迪拍片无非就是把他那些个招牌元素重复100遍,只是每次都会用不同的路数排列组合,这次呢,全然是TBBT+love actually嘛,小高潮不断啊笑点冰冰冷。可是从bigger picture来看整部的节奏又很妥帖,笑翻打滚继而生出的许多唏嘘与感慨,最是叫人若有所思。

36分钟前
  • woodyallen
  • 推荐

女猪脚搔头弄姿,故作清纯,让人看了真难受。

38分钟前
  • 苏更生
  • 力荐

1.生活不是理论,所以生活存在着许多的运气和偶然。2.人们过着世俗的人生,妥协、屈服、逃避等等都有源于对生活的恐惧和对自身天性懦弱的自知。3.畸恋、同性恋、3P恋、婚外恋什么“恋”都具备了。4.还是絮絮叨叨,笑死我了。

4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Woody Allen高举旗帜,领导愤青,走向虚无。

46分钟前
  • ZCPlayer
  • 力荐

原来英语世界词汇这么多的……

49分钟前
  • 邹小樱
  • 力荐

就控這種IQ超高的臭屁老頭~

51分钟前
  • motongg
  • 推荐

我要给五星!!!Woody再次用他独有的哲学观深深地讽刺了全宇宙中那最复杂的“爱情世界”,人们始终都不了解自己的爱情观终为哪般…

54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我突然明白伍迪艾伦想告诉我们什么,那就是无论你怎么折腾,愤世嫉俗,你都拿生活没办法。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无为,听凭命运安排,毕竟,怎么都行。

58分钟前
  • mon babe
  • 推荐

好像是两个伍迪·艾伦疯狂地争吵,最后却以炽热的舌吻终结,然后舔了舔嘴唇还装出一副不情愿的模样。

60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愤世嫉俗的犹太老年知识分子一厢情愿的、结构化意淫。伍迪艾伦几十年如一日、毫无任何进化的萝莉情结。继中年危机后是老年焦虑,那些长篇大论、唠逼叨的人生感悟,似乎唯有在自动送上门来的各种花痴萝莉们的仰视下才能得以畅所欲言,而永无自信、亦无兴趣从心智成熟、阅历丰富的同龄女性那里获得认同。

1小时前
  • 匡轶歌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