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红白蓝之白

爱情片欧洲1994

主演:朱丽·德尔比,泽比纽·扎马洲斯基,

导演:Krzysztof,Kieslowski,

 剧照

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1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2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3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4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5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6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13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14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15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16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17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18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19红白蓝之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6 22:28

详细剧情

《白》的主角是一个移民巴黎的理发师,工作上的压力和生活在异国他乡的陌生感使他变得萎靡不振漂亮的法国妻子因他床上不举而和别的男人上床,并且提出离婚并把他赶出家门。穷困潦倒的理发师,偷偷藏在航空行李中潜回波兰。不料行李遭人偷窃,盗贼没发现值钱的东西,便把他痛打了一顿。主角回家后接手以前的发廊工作,后得到机会发了财,一夜之间成了大富翁。他精心设置了一个圈套请前妻来继承大笔遗产,趁机加以报复

 长篇影评

 1 ) 深红的感伤――《三色》之《红》观感

    红色的夹克、红色的酒吧、红色的吉普、红色的椅子,红色的房门,红色的书皮,红色的牵狗绳......片如其名,在《红白蓝三部曲》之《红》中,基希洛夫斯基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红色的世界,红色常常让人想起激情,热情,朝气等积极的词语。但在这部《红》中,基希洛夫斯基则在缓慢悠长的叙事中向我们展示了三个普通人生活中的感伤,当然,他们都在积极生活,在红色的世界里,人们理应充满积极的情绪。
    这部影片的画面色彩非常漂亮,除了深红的颜色外,伴随着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其色调都不断变化,时而亮丽,时而阴郁,但是总会给人美的感觉,基氏通过镜头将他眼中的美丽镶嵌于这个世界。故事发生在一个很小的空间,一个兼职做模特的女大学生,一个事业蒸蒸日上的年轻法官,一个退休孤独的去窃听邻居电话的老法官,他们相隔不远,特别是女学生和年轻法官就在一条街上。但是就如我们生活中常说的“无缘见面不相识”,他们或许早已处在这样的空间,却无从相识,直到一次次偶然。因为女学生撞伤了法官的狗,与法官相识;法官则在窃听中得知了年轻法官和他不忠女友的故事;而直到最后,年轻的法官才和女学生在一场意外中碰面。
    这部影片似乎就是一部基希洛夫斯基的电影,他没有完整的讲述一个让人明了起因、经过、结果的故事,这是部意义蕴涵于过程的电影,没有神秘的开始,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离奇的结尾。生活,一切在于生活的过程,这部电影尽情的展示着三个人的生活和他们之间微妙的联系,我喜欢这种以一种慢悠悠的节奏叙事的电影,那女学生的热情与敏感,那年轻法官的风光与不幸,那退休法官的怪癖与感伤。每个人的生活都那么平淡,平淡的他们的生活让我们都觉得似曾相识,女学生兼职模特,去健身,显然深处热恋,显出一种小资的安逸,但是她那异地的恋人无端的怀疑猜测给了她诸多苦恼;年轻的法官事业有成,前途无量,可是同很多事业上正要大展宏图的人一样,他不得不痛苦的面对恋人的不忠;退休的老法官呢?似乎他只能是终日陷入寂寞之中,以窃听他人的声音来陪他度日,直到女学生走入他的生活,还勾起了他一段伤心的爱情往事。微妙的是,老法官的往事竟很年轻法官惊人的相似,也是一次偶然中手中的书翻到了考试的内容,也是意气风发之时面对恋人的背叛。世间的幸与不幸,顺与不顺,善与不善,忠与不忠似乎就是永远以相似的方式不断的上演,生命在轮回,生活在轮回。当年轻的法官面对恋人的不忠而神伤时,老法官正面带感伤的向女学生叙述昔日的相似情伤,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将岁月的沧桑无常,生活的无奈多变从我心头油然而生。
    基希洛夫斯基当然不是想只是拍摄一部令人看来陷入伤感的悲伤电影,这部影片中也时时洋溢着生活中的希望与温馨,当时那不时映入眼帘的红色就让人感到足够温暖了。尤其是那个片子的中心人物――女学生,她让我想起了《天使爱美丽》中的爱米丽,她同样的善良、快乐,一种很红色的情绪,她以这种情绪深深感染了那个孤僻的老法官。一位窥探他人秘密的老人终于被深深触动,他不再偷听他人的秘密,相反,他向善良的女孩倾诉了他心中的秘密。女孩也留意着那辆红色的吉普――年轻法官的坐驾,但是他俩始终没能碰面,直到她乘船前往英国与男友相会时,伤心的法官也怀抱永远忠诚的小狗走上了离港的轮船。最后,老人在报纸上发现了轮船失事的消息,当他焦急的在电视上寻找女学生时,女学生和年轻法官都幸运的获救,两人站在一起,隔着屏幕是欣慰的老人,三个人的生活在那一刻仿佛结成一环,伴随着新生的希望,影片在一阵淡淡的音乐声中结束,留给我的是对人生温馨的体味。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心中有种很惬意的温暖感觉,每个人都在生活中面对着很多感伤和无奈,但是那无处不在的温馨红色就是我们的心理慰籍,那一抹抹红色让人感到安全,温暖,给人摆脱悲伤的希望。红色无处不在,它不仅仅意味着一种色彩,它更是一种情绪,一种生活态度,人们的一个微笑,一丝善良,一点激情,都相互关怀,相互抚慰。所以,或许面对不幸与挫折,我们先应该静静品味一丝忧伤,然后,让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红色,让红色安慰我们,让我们在温暖中对生活淡淡一笑。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094654.html

 2 ) 我的最爱——《红白蓝三部曲》之红


    第一次看《红白蓝三部曲》还是在望京的画室里,我去小超市租的碟,起先有一帮同学和我一起看,看到蓝的时候有些人受不了沉闷的情节起身离去,到最看完白,整个画室只剩我一人面对着电脑,那是凌晨三点钟。
   美国大片对我来说总是枯燥无味的,(尤其是施瓦辛格那样的大块头猛男,啊啊啊!太可怕了!)往往看不到最后就要关掉电脑。眼球冰淇淋是大众所好,而法国片却像一杯香醇的咖啡,优雅,苦涩,品尝完后还有一丝余香留在唇边。第一次看到红就深深的爱上了,其实说实话当时我并没有看的太懂。感性总是抢先理性占据大脑的我,只是被它精巧的画面设计,唯美的气氛所深深打动。第二遍再看,可以上升一个层面以更加专业的眼光解读,才发现,它的剧情安排,导演的处理手法与影片的美术设计同样精彩。
   纯正艳丽的大红色充斥着整部影片。每一个画面都被精心设计过,所有的小物件巧妙的安排在背景处,女主角的红色大海报,红色的吉普车,万宝路香烟,瑞士军刀,可口可乐,老虎机上的樱桃,红色的保龄球场,咖啡吧的遮雨棚,芭蕾舞练习厅,剧院的座椅,交通灯,乃至于景深处的小摆设,路上行人的衣着等等。导演为了突出红色,其他的配色,几乎都是暗灰色的。安排的很刻意但却不做作,我突然认识到学习静物画的重要性,这是画面构成的基本。一个具有高水准审美情趣的导演,无论是古典油画般优美的画面构图,还是现代派的简约风格,都不会让观众在每个镜头中看到多余的瑕疵。
    影片又是一场对于人性本恶还是本善的讨论,前几天做英语阅读,正看到有篇文章写的是,专家研究发现,在各种沟通媒体中,人们在电话中撒谎是比率最高的。退休的老法官无法在法庭上分得清谁对谁错,没有亲人的他,孤独的在自己的小屋里干着违法的勾当——窃听邻居电话里的种种私密对话:拥有幸福家庭的中年男子与他的男性情人在电话里暧昧缠绵,而小女儿却在电话另一头偷听;狠心的女儿抛弃年老的母亲,孤独的老妇人只能一次次的骗女儿自己得了心脏病;情侣间爱的表白背后却不知道另一个已经背叛了他……发现了这一切的女主角连连斥责老法官,干着恶心,龌龊的事,然而,老法官坦然的让她去告发自己时,激动的女主角冲到邻居家看到宁静和睦的一家三口,却什么也没说,哭着跑了出来。谁愿意去揭开美丽的表皮,让无知而幸福的人们去看到那丑陋的阴暗面呢,这简直太残忍,太残忍了。导演在这里又做了个有意思的设置,女主角的男朋友从来没有露过面,而女主角每天都会接到他的电话,有思念,也有猜测,是否连这个正义无邪的女主角也一直生活在谎言中呢?无处不在的谎言交织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它穿越红色的电话线,跃入海里,穿过黑暗的隧道,在铁轨上疾驰……就像我们在影片开头看到的一样。
    刚开始看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另一个居住在女主角附近的年轻男人总是时不时的出现在影片当中,却与她们没有任何关联。看到最后才恍然大悟,这个刚当上法官的男人就是老法官年青经历的真实写照,被深爱的女友背叛,以至于再也不能靠近任何女人,甚至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信心,颓丧的终老死去,这实在是让人叹息的人生。被人伤害之后,一般人会怎么面对?封锁住自己的内心,而不再相信其他人,或许继续去伤害其他人。导演在这里设置的两只狗便是重要的道具,老法官的牧羊犬和年青人的小黑狗,(那小黑狗就是我最喜欢最喜欢的类型!!一定要养一只!)这是留在他们心底的最后一块软肋,虽然起先两人都一致选择了抛弃它们,抛弃心中最后的爱,可是当老法官听到自己的狗要生小宝宝了,怜爱的表情证明他并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年轻法官狠心的把小黑狗一人留在马路边的柱子上,最后却还是把车倒回来。想像一下,如果每个人都在受伤之后,无限制的复制自己的仇恨,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可怕?
   小王子里面的国王说过:“最难审判的人是自己。”一辈子在对错黑白中周旋的老法官却无法理清自己的人生。在他最低靡颓丧的时候,单纯善良的女主角出现了,救了他丢弃的最后一只爱犬,也让他重拾了对人生的信心。但是女主角的家庭并不幸福,妓女妈妈,吸毒的弟弟,继父,在这样的环境中却能成长为一颗金子般的心,实在是导演理想中天使的化身。她代表了人性中的善,想去驱散丑陋和邪恶却又是那样的无能为力,所以女主角的漂亮脸蛋上总是带着忧郁哀伤的神情。我最爱其中的一句台词,是老法官对女主角说得:“你不需要被审判,法律不收天真无邪的人。”如果这世界上的人都是天使,那么还需要法律去制约些什么呢?在前面导演埋下了一个小小的伏笔,老法官对女主角说:“昨天晚上我梦见了你,四五十岁的样子,那时你很幸福。”女主角追问:“那我旁边还有别人么?法官说道:“你醒来,朝你身边的男人微笑。”女主角:“他是谁?长什么样?”法官:“不知道,没看清他的脸。”法国式的浪漫。我一直在想,如果让她早30年遇见他该有多好,导演果然这么做了。影片的结尾似乎有些超现实的意味,在一次海难中美丽的天使与受伤的可怜人见面了,接下来年轻法官的人生会怎么样呢?导演留给我们很大的想像空间,那么就是你的观点了。
    片子里还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女主角每天去咖啡吧玩老虎机,为什么输了就高兴的向老板举起胜利的手势,赢了反而愁容满面,认为自己交了坏运气?难道导演也明白东方的老子思想——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呵呵,自己瞎猜的。加拿大国家电影局的巴克说过:“如果你在影片结束时表达出某些观点,这往往会限制影片带给观众的想象力,100个人看1部电影会有100种不同的感受。”

 3 ) 红色其实是一种救赎的颜色

奥古斯特是个极其旁支的线索人物
可以看作是那个窃听癖的退休法官的年轻时代
而这个人刚好是瓦伦丁的邻居
在影片的最后他们同上了一条船
一千多人只得七人得救
而他们是其中的两人
虽然只是他们两人,其实是所有人的救赎

红色其实是一种救赎的颜色
耶稣当年也不是这么做的吗

 4 ) 惊红一瞥

惊红一瞥 文/顾一心 最接近人道精神的是博爱。 而我们是可以博爱的,因为我们总是在目光中显露出慷慨。 ——克里斯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序言 在无数影迷心目中,以法国国旗的三色而命名的《蓝》《白》《红》三部曲堪称电影中的电影。三部曲所各自代表的自由、平等、博爱三个主题,无数次彼此辉映,试图深入现代人类生存的最深处,并且最终趋近于艺术上的完美。 其中,气质冷隽的《蓝》以深邃的透视手法,描绘了主人公的心灵自由从悲苦中的解放;篇幅简约的《白》以黑色幽默见长,探究了人们在情爱上自卑而不平等的因素;而主题为“博爱”的《红》,则是一部同时蕴含着悲观与希望的作品,无处不透露着对人类心灵苦况的深深的悲悯之心。 在叙事方面,《红》突破了以往两部的单线结构,令三位主要角色的故事处在奇妙的对话语境之中。由此,影片所涉及的人性命题,也就达到了前两部所未能企及的广度。《红》所描绘的是一幅人们在心灵隔绝、烙印深重的世界中受难的图画,从而传递出对我们所身处的整个信息世界的至深讽喻。最后,影片奇迹般地令整个三部曲中人物的命运会聚于一处,构成了人类整体的微妙缩影,一瞬间定格了生命的哀伤和光明。 是的,两重并存,并且毫无矛盾。相比于三部曲中的前两部,作为压卷之作的《红》,真正达到了某种建立在精致的叙事和人性的深思上的完美。 奇异语境的对话 有一点我们无能否认,那就是美丽的女主角从影片的一开始就捉住了观众的心灵。由伊莲•雅各布饰演的女学生瓦伦汀是一名光彩照人的兼职模特,她依恋着身在英国的男友米歇尔,但由于分隔两地,两人只能依靠电话维系感情。在一次巧合中,她驾车撞伤一只马路上的弃犬,按照狗颈圈上的地址寻找原主,从而成为陌生的离休法官家中的孤独访客。 影片的对话型叙事结构由此揭开。在影片中,气质柔弱的女主人公是人性单纯而光明一面的象征——不妨称之为“情感的正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寡居的离休法官——怪异、深沉、冷酷,带着不可理喻的窥私之欲。尤其可怕的是,他那有条不紊的理智对生命的存在保持麻木不仁的态度。由此,法官所构成的,毫无疑问是情感上的负极。奇妙之处在于,这种情感上的两极对立,直觉上给予观众以偏私性的判断,直到通过对话语境的不断延展,才逐渐袒露出影片的真正含意。 二者之间那种明显的对立,通过不断的讽刺、愤怒、挑动等奇异语境中的对话而变得逐渐暧昧。他们的第一次对话简短而苍白,以女主人公的一句质问“假若我撞倒的是您的女儿,您是否还会无动于衷?”和法官冷酷的回答而结束。而在第二次无意的拜访时,法官则在针锋相对的对话语境中展示了他的窥私世界和清晰得近乎残忍的分析手法,极大地刺激了女主人公的心灵。他们依次占据着上风,法官的洞悉一切令她痛苦而敬畏,而她对人性所抱的希望也打动了法官。而随着影片的不断暗示,法官的生命悲剧通过现实中年轻毕业生奥古斯特的演绎而缓缓呈现;另一方面,年轻的女主角与恋人分隔两地,电话彼端的误解和伤害导致她自身的情感也遭遇折磨。作为对话体的两端,他们处在相似的故事之中,遭遇着挚爱之人的伤害。于是,矛盾消解了,两极的对立变得模糊,直到化为友情。而影片真正的含意开始清晰而可辨。 包含在这一两极对话结构之中的另一个重要主体,则是巧合般地居住在女主角附近的法学毕业生奥古斯特。事实上,毕业生的现实故事,恰恰是老年法官的往事的再现,也就是说,在电影语言中,他的经历与年老法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体——热恋中的女友投入他人的怀抱,尤其是亲眼目睹女友和他人做爱的场景,在心中留下了可怕的创痛。极为耐人寻味的是,影片这重巧妙的设计,将两个“对话的主体”在现实中划分为更具有生命力的三个“行为的主体”。这一手法,除了避免使用简单的回忆镜头来透露老年法官的真相之外,更间接隐喻出了一个深邃的事实——在这个世界之中,人类的经历彼此相似。我们的感情和命运总是让我们自以为是不朽的,而事实上,它是平凡的,彼此联系的。正是在这层隐喻之中,奠定了影片“博爱”感情的根基。 关于信息的讽喻 《红》所透露的讽喻是犀利的。这是一个关于由电话线路联系起来的信息时代的讽喻。影片开头的一组长镜头,刻意模拟了电波越过英吉利海峡而飞速传递的经过,无数模糊的声音在千万条信息网络中此起彼伏——人类依赖于信息而生活的模式,被加以冷静的剖判。 影片承载的讽喻在于两个层面。一方面,冰冷的电波唤起了陌生者之间逼近与窥探的欲望;而另一方面,它又构筑了令对彼此真正具有意义的人相互隔绝的困境,消蚀了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情感体验。 在离休法官的方面,这位冷酷的老者陷入了第一个魔咒,终日沉湎于对左邻右舍的窥私之欲中,用窃听系统监听着一个又一个的电话讯号。在被截听的接连不断的对话中,人的情爱,人的妥协,人的失落与苦望——我们生活的全部,遭遇了层层剥茧式的呈现。而在法官那难以反驳的分析之下,电话里的人们仿佛正处于无穷无尽的荒诞之中,他们各自的不幸结局已被预先判定。法官的洞察一切,使我们留下了可怕的心灵印象,并萌生了对其不幸的理解。这是一种陌生者之间无谓地互相窥探的不幸。而在推动情节方面,年轻毕业生奥古斯特的女友也被安排于法官的邻居之内,两人之间的恋情和毕业生温柔妥协的性格通过被窃听的对话得以表现,从而暗存故事的伏笔。 在女主角瓦伦汀的方面,影片则通过她的爱情一步步被冰冷无味的电话讯号所瓦解,来表现信息网络之下人际感情的脆弱性。当电话的一端所传来的男友的声音日趋变得多疑而冷漠时,它所起的作用,既在于推动了女主角心理的转化,也在于表现了影片一种更大程度的、对处在心灵彼此隔绝的困境中的人们的同情。与之相衬,年轻毕业生的感情变故,同样是通过后来的一个无法打通的电话暗示而出的。 影片中,电话是一种梦魇般的讯号,它总是唤起我们微微的恐惧之心。由于影片指向着现代性文明之下的人性,因而,人和他所身处的世界,也总是依据现代性文明的特征被分割为两个相对孤立的单元,而人在这种对立之下仿佛永远处于受伤害的地位,无论是遭遇人格的异化,还是遭受心灵的损害。 重叠的生命 《红》所展示的世界中,人与人的经历彼此重复,生命中的悲伤烙印仿佛永恒束缚着心灵的自由。而作者的深层意图,正是在洞察与展示人类种种相似困境的同时,唤起深沉的悲悯之心,从而赋予电影以光明的“博爱”色彩。人物之间重合的经历,在影片的叙事中以高超的技法彼此呼应和暗示,形成了《红》在技巧上独特的魅力。 在第二次拜访时的针锋相对中,法官窃听着一位男同性恋者的电话,激怒了单纯的女主人公。愤怒的她立刻来到被窃听者的家中,可是,当她看到那个毫不知情的可怜妻子和家中的小女儿时,却又出于怜悯而自动放弃了揭露法官的初衷。紧接着,法官又向她介绍一位站在窗外打着移动电话的毒枭,女主角这一次却激动地拨通了毒枭的电话,说出了“去死吧”的诅咒。从而,法官在几句简单的交谈之后便揭开了女主角心灵的隐痛——原来,在这两个事件中恰恰蕴藏着她的不幸经历。她的家庭是破裂的,而她本人就是那个被窃听者的小女儿的化身;至于她对毒枭的仇恨,则是因为她的弟弟身染毒瘾。在一束夕阳的光线中,女主角的防线遭遇了击溃,她显得虚弱无力,对法官的敌对情绪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当她驾车离开时,泪水在她的眼眶里清晰可辨。这组奇妙的对话中,人与人的经历出现了暧昧的交集——人们生命的悲剧,居然被如此地联系在了一起。 影片中,人物经历的最大重合体现于两位男主角的身上。法学毕业生奥古斯特,在现实中一步步重演着离休法官记忆的梦魇——恋人投入了另一个人的怀抱,并在一场意外的事故中死去。这是一个关于失恋的痛苦的故事。影片突出了三个动人的元素以表现两人经历的一致:其一是一条随身的爱犬;其二是一本掉落在地上而带来了好运的法学教材;其三,则是那个亲眼目睹恋人与另一个男人做爱的刺眼的情景。而两个故事的轨迹,则是在重重的暗示之中逐渐吻合的。显然,对于蒙受不幸的毕业生,我们的目光始终带着同情心,他是被镜头关注命运的两个人物之一。而在两人的经历得以渐渐契合之际,观众对年轻毕业生不幸命运的同情,也就促成了观众与法官之间矛盾的消解。别有深意的是,法学毕业生所追求的女孩卡琳恰恰住在法官的附近,而毕业生的公寓,也恰好位于女主人公对面的街角,影片的长镜头总是随着人物的视角或行为在两座公寓的窗口之间移动。在打保龄球的夜晚,在出售CD的音像店里,瓦伦廷与奥古斯特也都恰好在对方的身边,只是彼此毫无察觉。人物在空间上的彼此联系,加深了他们各自命运的重叠感。 一线光明 影片的起始,作为兼职模特的女主角正在摄影棚里拍摄着一组照片,被风吹起的红色帷幕构成了她的背景,画面混糅着玫瑰红和橘黄的基调。她在摄影师的指挥下作出不同的姿态,有时戏谑,有时平静,俊美的侧影苍白而动人。在摄影师灵感迸发的催促下,女主角显得疲倦,渐渐地,苍郁的眼神焕发出忧伤之色。“哦,很好……哀伤些,再哀伤些,想些悲哀的事情。”于是,她以忧伤的侧影完成了具有囊括整部影片意义的杰作。 在她的身上,我们总是看到“希望”这一奇妙的事物。“人性并不坏。他们只是无能为力。”——她从未放弃善良的想法。镜头关注着她的命运,她身上的东西总是提醒着我们生活所具有的意义。在时装展上的她内心紧张,却难以掩盖迷人的神采;而照看受伤的牧羊犬时,她出于对生命的悲悯之心,而显得异常温柔可爱。 女主角和法官的对话体系里,被撞伤的牧羊犬充当了情感纽带的角色。在郁积着敌对情绪的前两次对话中,法官的理智每一次都支配着表面的局势,而女主角的反击则更多是情感上的。第一次拜访离去时她问道:“假如被撞倒的是您的女儿,您是否还会无动于衷?”第二次,她带着屈辱和愤怒留下了一句:“您知道吗?您的狗怀孕了。”——正是这句话引起了法官心灵的震荡,也引起了他对女主人公的复杂感情,甚至导致他为了观察女主人公的反应而向法院自首。法官的自首,令女主人公第三次的拜访具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两人之间第一次出现了在主导权上彼此平等的对话,法官也对往昔的情感经历开始了隐约的自叙,在这种自叙中包含着某种特殊的仁慈。如之前所说的,源自于观众的对他的矛盾情绪开始消失。在这次的对话中,无论是女主人公所凝目注视的山头的落日,还是法官更换电灯泡时照亮房屋的耀眼的灯光,都间接地隐喻——影片的人性光明开始展现。 在影片的尾声,法官应邀去观看女主人公的最后一场时装表演时,驾车经过一处城市的路口,看见了悬挂在影壁上的巨幅海报——上面正是那个红色的哀伤侧影。他为之而感到高兴,温和地一笑。在这一细节之中,影片的两种基本人际关系的对比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温暖的人际关怀超越了冰冷的彼此敌对、窥视和抗拒。在表演结束之后,他们进行了最后的一次对话,这次的对话中,法官的秘密被揭开。他们之间相互的理解变得更深沉,言谈间又有些淡淡的哀伤。在最后离别的一刻,两人的手掌隔着车窗相触,达到了心灵的默契。 而此时的毕业生,正饱尝着遭遇恋人背叛的折磨,这一折磨几乎使他变得冷酷。他在海边抛弃了他的牧羊犬,独自驾车离去,过了几秒钟,他又猛然刹住车。在之后渡轮上的镜头里,爱犬再一次出现在他怀中——看来,他最终并未选择抛弃它。与此同时,在法官的家中,那只怀孕的牧羊犬已产下了一窝狗崽。温暖的镜头开始出现,影片朝向最本质的“博爱”做着最后的努力。人们正各自从不幸的阴影中走出,接近了心灵的自由。对于女主角和年轻的毕业生来说,各自的生活面临着重新开始的可能。 尾声 影片的最后,命运受到我们深切关注的两位主人公——瓦伦汀和奥古斯特,登上了同一艘开往英国的渡轮。他们带着各自的忧愁而启程。女主角和男友米歇尔的感情在电话的两端正遭遇着危机,令她对这次相见充满了不安;法学毕业生则经历了痛苦的失恋——他的女友背叛了他,情归于另一位成熟迷人的男子。并且,他们也在这一天乘坐游艇出海。在渡轮上,瓦伦汀与奥古斯特擦肩而过,依旧漠不相识。 一场暴风雨袭击着日内瓦与它的海岸线。暴雨降临于城市,狂风吹翻了房屋里的杯子,而在城市街道的路口,那张名为《感受生活》的巨幅红色海报也被缓缓卸下,女模特的哀伤面容变得蜷曲难辨。暴风雨中,一切冲刷殆尽,影片的终章来临了。 报纸上传来了渡轮遭遇海难的噩耗,法官紧张地打开了电视。这是一场由风暴导致的海难,船的尸骸横陈于海面,与渡轮一同遭遇风暴的还有一架游艇,这隐喻出了卡琳的遇难,从而再一次地将毕业生与法官的经历紧紧扣合。(在法官的自叙中,背叛他的恋人死于一场意外的灾难,成为他心灵的痛苦烙印。)……新闻在继续。在这场海难中,仅存的生还者共计七人,他们开始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在镜头里。 我看到了第一位,一个湿漉漉的惊魂未定的女人。那是法国作曲家的遗孀——由朱丽叶•比诺什饰演的《蓝》中的女主人公;生还者的第二位是毕业生的情敌,关于他的镜头被画面所忽略;出现在第五位的是《蓝》中的男主人公,这使得属于《蓝》的人物结局得以意味模糊地加以点明。第三、第四位生还者分别是《白》中的波兰丈夫和法国妻子,这似乎暗示出他们已破镜重圆并且重新生活。从而,出现于影片《白》结尾的那一富有悬念的镜头也得到了解释。 这一刻对于电视机前的法官来说,无疑是扣人心弦的,他正关注着他那位朋友的命运。当然,电影作者的意图已再为清晰不过,生还者中的第六人出现了,他是日内瓦的法学毕业生、一位名叫奥古斯特的年轻法官;而在他的身后,是与他同城的女学生瓦伦汀——生还者中的最后一人。法官在电视机前露出了解脱重负的深沉平静,他富有感情地注视着他,她像一只受惊的鸟,瘦弱的身体裹在一件外套里。当她经过毕业生身边的一刻,在这两个整部影片中未曾相遇的人之间,忽然产生了一刹那的迷茫的对视,仿佛暗示着某种微妙的感情交流——也许有什么故事被忽略了,也许有什么故事即将开始,总之,一切不得而知。镜头推向了瓦伦汀的侧脸,一个穿着红色外套的人偶然间从她的身后走过,画面选择在那一瞬做了最后的定格。红色的背景,无尽哀伤的脸庞,似曾相识。 我知道,奇迹已经诞生了。这是属于整个三部曲的奇迹。所有人物的命运,汇集于《红》最后的不朽时刻,生命的偶然性被夸张到了极点——作者究竟想说什么,这世界究竟怎么了?我想,这是对人们生存境遇最温和的俯视。在新闻镜头独特的质地感下,一切主观赋予的特殊性被默默地取消了,他们的命运成了最为真实而不虚假的东西,唤起对生命经历最深沉的感受。你看着这组镜头时,无法遏制你的悲悯之心。你知道他们得救了。 2008/3/9

 5 ) 对爱的肯定和盼望

对爱的肯定和盼望 ——评基斯洛夫斯基电影《红•白•蓝》之《红色情深》 曲 曲 基斯洛夫斯基曾经说过:“最接近人道精神的是博爱。而我们或许都是博爱的,因为我们总是在目光中显露出慷慨……”《三色》之《红色情深》就是这样一部以博爱为主题的影片:学生兼模特瓦伦蒂娜总被对方猜疑;追求卡琳的法律学毕业生奥古斯特发现了他的恋人在与其他男子缠绵,纯洁的爱情被践踏了;命运中的偶然将窥听他人隐私的退休老法官卷入复杂矛盾之中……影片中还加入了许多次要情节:老法官卑劣地监听电话,少年马克发现自己私生子身份后堕落吸毒,家庭的背叛,爱的背叛,冷酷的母女亲情,不可告人的毒品交易。正如笼罩全片的灰色调子(在《蓝》中导演大量使用了蓝色滤色镜,但在《红》中却并没有),人物都处在难以摆脱的复杂的矛盾纠葛当中,生命是那样冰冷孤独。然而,红色仍然是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一场会有一抹的红色映入眼帘。《红》在光线和取景上比另外两部更讲究,每一场景都会有意味深长的镜头出现,尤其是色彩,几乎被当成一种语言在使用。红色的车灯象征危险;咖啡店榨汁机上的红色樱桃象征精神创伤;红色夹克象征记忆中的爱。另外,夺目的吉普,小店的招牌,那本砰然坠地的书的扉页,动物医院里的半扇虚掩的门,庞大广告街景,灾难后屏幕上定格的现实与过去惊鸿一瞥。这些奇异地融合在影片中的红色不时提醒我们:影片传达的本质内容正是这不经意中出现的醒目的“红”,深情的博爱的红。 一 爱与救赎 圣经上说:爱我们的邻人。 基斯洛夫斯基在影片中延续的他一贯的对神的崇敬之情,整部影片就以“爱”为核心展开。 影片中老法官提出一个问题:存在真正的爱吗?当瓦伦蒂娜说帮助购物可以让那位孤独的母亲好受些,老法官嘲弄似地指出瓦伦蒂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摆脱内疚感,是为了让自己好受些。实际上是对爱的一种否定——人们的所谓爱的行为从根本上是为了自己。 影片中出现新老两代法官显然不是偶然的,他实际上扮演着审判者的角色——用窃听电话的方法对邻居们为人所不知的罪恶行径进行审判,他只是无力改变什么。笃信这一观点的老法官生活在空虚灰暗之中,但注定有红色出现在他的生活中:瓦伦蒂娜的到来使他对这一观点产生质疑,“你走后我告诉自己真恶心”,他停止了监听并去报了案。随着与瓦伦蒂娜的进一步交流,他终于看到了光明。实际上瓦伦蒂娜是在道义上对老法官进行审判,而与老法官经历相似的年轻法官奥古斯特又成为对老法官进行法律审判的第三个审判者。然而仅仅是审判远远不够。记得最后定格镜头中的那一片红色是什么吗?是救生员的红色救生服,它含蓄地指出红色的根本目的——“救赎”。红色的博爱!红色的救赎!人不是生来自私的,老法官说爱别人是为了让自己好受,正因如此我们在爱别人,爱别人就是爱自己,救别人的同时也拯救了我们自己。影片中不时出现的桔黄色的车灯似乎象征着人们的爱心,对世界产生怀疑时,灯的电池耗尽熄灭了,而重新燃起希望的老法官对瓦伦蒂娜说:“电池我已经装好了。” 生活是艰难的,再阳光的地方也会有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不能因为阴暗就去否定生活,因为得不到爱就去否定爱。也许你的邻居或偶然与你擦肩而过人就是你寻找的爱人,但——咫尺天涯。影片开头那段电话线路的推轨镜头,音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对话,默认了电话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的确给人带来的方便,然而电话两端的人不也是咫尺天涯吗?人们无法在电话上进行心与情感的交流,反而平生了许多误解与猜疑:瓦伦蒂娜每一次和男友打电话都会被对方怀疑质问。高科技成了人们疏离的载体,正是这种现代世界的生存状态使人们之间更加难以沟通,各自遭遇着爱的冷淡、荒芜、失落和绝望,于是产生了罪——源于爱的罪,这种罪可能无法被审判,但可以被爱救赎,只要我们更加坦诚、更加有包容力,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希望。正如导演所说:人类遵守种种戒律,并非怕上帝惩罚,而更重要的是出于人性的需求,人总要设法超越自己,这是一切道德教化的最后目的,不是为了讨好神,或是讨好人。 二 宿命与轮回 贯穿影片始终的由女高音和管弦组成的空灵音乐告诉我们,世界是玄妙的,必然与偶然,宿命与抉择在影片中反复出现。故事是由那样多的偶然连接而成:掉下的书正好翻到了考试题目,广播坏了于是撞到了法官的狗,因为买烟而错过了女友的电话……反复出现的赌博机似乎预示着这一切只是巧合。然而瓦伦蒂娜却说:我知道为什么会赢。于是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思考——这些真的只是巧合?很显然,影片实际上被打上了深重的宿命论的烙印。瓦伦蒂娜对男友说,要不是她中场休息时跑出来,他们就没法认识。的确如此,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正是那些小的不能再小的细节改变了你的一生。可是反过来想一想,如果那些都是巧合吗?如果是命中注定呢?书带注定会断,广播注定会出毛病,希旦注定会在那时跑出来,老法官和奥古斯特的命运注定相同……这种奇妙的宿命在海难获救时达到了顶峰:红色背景上瓦伦蒂娜惊魂初定的面孔,恰巧和她那幅“生命一息”的广告招贴完全吻合,仿佛冥冥中早有预示。 “轮回”是影片除了宿命以外另一个超现实的意象,奥古斯特斯就是老法官三十年后的一个轮回:轮回的金发女友、轮回的落地的书、轮回的背叛,甚至轮回的生物——生了小狗的希旦,似乎接下来的就是轮回的空虚无奈——奥古斯特也会像老法官一样孤独一生。 老法官说:“我可以选择听或者不听,你也可以选择说或者不说,但结果都是一样。”我们仿佛被一种神的力量所笼罩,在宿命之中的人显得那样脆弱无力:爱脆弱得不堪一击,幸福总是紧连着痛苦,聚散无常,拥有和缺失都无从掌握,就像本来预测的晴朗天气会忽然狂风大作。在命运的操纵下,三个生活在同一时空的个体彼此独立而交叉,衍生出不同的生命事件,但他们的命运却彼此纠结和影响:心灵相通的瓦伦蒂娜和老法官生在不同的时代,重复老法官命运的奥古斯特和瓦伦蒂那是邻居却互不相识。太多好事、坏事每天在发生,而你或许就在他们旁边,多数的事你无能为力,因为你毕竟不是上帝。于是老法官就什么都不在乎了,他监听光鲜衣着下的阴暗的丑行,目睹着人性的丑恶虚伪,嘲笑一切所谓的善良和美好。他改变不了什么,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老法官告诉我们,生活没有完满,上帝也会犯错误,导致他和瓦伦蒂娜错过了三十年,他对生活彻底失望。于是瓦伦蒂娜告诉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错的,人性本非恶,只是难免软弱,有些事你可以选择不要放弃。他们两个人的心灵互相交汇影响,让观众停留在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之中。暴风雨中总会有人死亡、失踪,但也总会有人获救。片尾瓦伦蒂娜和奥古斯特并排走出,偶然相依,一成不变的重复就此被改变,是否意味着他们修正了上帝犯下的错误,终于能在一起了呢?总之,影片在展示了宿命的绝望后虽然没有给出答案,但给我们留下了希望。就连老法官沉寂的心也在期待那一束希望的阳光,仅仅一分钟的光明,却如此美丽,是否“爱”也是可以轮回的呢? 三 生命的美学 伸出你的手,世界变得不一样了,以人类命运为起点,人的堕落与跃升的路径,都可能在这一念间改变:那一念,会以撒旦的分身介入历史,或是承袭上帝造物的流程,我们也许可以决定。正如基斯洛夫斯基所说:“什么都是命中注定,我们只能把握今天。”瓦伦蒂娜和老法官的手掌隔着车窗相合,那一刹那,时间和空间的隔阂消失了,两个人的心灵融合了。 那个在《蓝》中出现的颤巍巍的老太太,老是够不到回收箱,不能把玻璃瓶塞进去,女主角看见了,但视而不见;《白》中的男主角也看见了,只能示以同情;瓦伦蒂娜看见了,毫不犹豫地走上去,帮她把瓶子投进回收箱。在一部部对生命充满破碎和悖离感的描绘之后,基耶斯洛夫斯基终于表达了他对爱的肯定和盼望。爱人如爱己,很多情况下我们无能为力,但我们总能用爱去改变些什么,拯救别人,也拯救自己,一幕幕纷繁芜杂过后,呈现出一副华彩乐章——救赎,生命的美,也许就在于此吧。

 6 ) 最鲜艳的寂寞

1996年3月13日,法籍波兰电影大师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巴黎逝世-----心脏衰竭。当一颗心脏旷日持久的承受来自人类灵魂最无法逃避的丑恶与悲观,原罪与冷漠,无论它曾经多么生机蓬勃,下场都是殚精竭虑后的黯然停滞。基耶斯洛夫斯基就像巴西的热带雨林,吸收世界排放的所有罪恶,用光合作用释放最清洁的氧气。无论你我,当这股氧气钻入你的心脾,你会对生命中所有的美好怦然心动。
   大师的作品是所有发烧友们耳熟能详的,从《双面微若妮卡》,《红白蓝系列》到《十戒》,《疾走天堂》,每一个都是掷地有声,而我最为陶醉的是《红色情迷》。这种喜欢可能来自于我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了解。他的确是个怪老头。在早期从事纪录片的拍摄时,他一直在强调一句话:“人们如何在紧张的生命中尽职的扮演自己。”而当他发现“人类与摄影机离得越近就越容易消失时”,他重新考虑了自己的电影之路,如何用最恰当的电影语言讲述纷繁生活背景下游离在感情与自我,困惑于靠近与疏离的你我他。这种思考促生了91年的《双面微若妮卡》和之后的《红白蓝系列》。
   基耶斯洛夫斯基从来都没有把电影当作是自己的全部,在电影的汪洋中他时刻清醒,他明白电影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倾诉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所以当别人问及他是否喜欢电影时,他面无表情的回答道:“不!”就是这个在平日里宁可看书也愿去电影院的人,却拍出了让我们无数人呼吸沉重视力模糊的电影,不得不说电影的天赋是他与生俱来的。
  “我唯一的优点是我悲观。”大师这样阐述自己的性格。在《蓝》和《白》中,悲观似乎像弥漫在我们周围的空气,每个人都无处藏身。而所有的悲观都是寂寞在作祟。黑夜是所有人类的噩梦,尤其当它降临时你是孤身一人。在《红色情深》中,你会发现所有的主角都会养一只狗,无论是窃听别人电话的老法官,时刻被男朋友怀疑的女主角,还是被女朋友带了绿帽子的年轻法官。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狗尤其通人性。它会在你高兴的时候与你蹦来跳去,在你忧伤的时候静静蜷缩在你身旁,在你失声痛哭时伸出舌头舔去你的泪水,它对你的忠诚可以超越你任何一个男友女友。就像片中老法官的狗,尽管它的主人对他不理不睬,企图把它送给撞伤它的女主角,但当它痊愈之后,依然会飞奔着回来找自己的主人,哪怕他曾经抛弃了它。
《霸王别姬》里,程蝶衣如泣如诉“说好了是一辈子,就是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叫一辈子。”一辈子的感情,分毫不差的爱,人能做到吗?既然做不到为什么还要承诺,还要欺骗?狗不会说话,自然无法信誓旦旦,它们只会瞪着水汪汪的眼睛,执拗的在你把它踹开的时候又回到你的身旁。从来没有什么动物像人类一样熟悉背叛,也从来没有什么动物像狗一样信守忠诚,不离不弃。
   每一个天性悲观的人都是寂寞的,害怕孤独,身边有一只小动物,可能是猫,也可能是狗,至少在夜里,四下无人的时候,还能尝到拥抱的滋味,感受另一种体温。
在《红色情深》里,被自己最心爱女人背叛了的老法官,永远都不会关上家里的门。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是永恒,要走的东西是留不住的,所以他拒绝了女主角送还的狗,与其将来痛苦,不如现在就斩断情根。受了伤的人总是本能的拒人于千里,像一个防护机制。“爱怕了就不会在爱。”人毕竟是感情动物,坚若磐石的封闭也会被感情的焕发挤出一道裂缝。天性善良的女主角,热爱生活,对身在异地的男朋友忠诚无比却要忍受他的无端猜疑,看到丢瓶子的老人会上前帮忙,撞伤了狗会送它去医院,送它去找主人。当这两个相遇的时候,老人被融化了,他发出了一声感慨“可惜我比你早出生了30年。”坚冰融化,水流会比任何的江河都要湍急,感情也是如此。老人开始变化。向警察检举了自己窃听别人电话的行径;注视着自己的狗从孤身一人变为6只小狗的母亲;打开尘封的车库,启动雍容华贵的奔驰车,西装革履的出现在女主角的演出,却匿藏在一个谁也不曾注意的角落。无声无息的感情仿佛一颗不会开花的树,没有姹紫嫣红的浓烈,只有渗入地面几十米的根茎,蔓延,伸展,紧紧的抓住泥土。
  影片的最后,女主角去英国的轮船遭遇暴雨袭击,无数人遇难。老法官表情惊恐忐忑,当生还的7个人陆续出现在电视画面,老人紧张的双眼通红。第一个不是,第二个也不是……….第六个不是,直到第七个人的出现:她眼眶挂着泪水,似乎没有从刚才的惊恐中抽离,头发有水珠滑落,双唇微张,她的背后是一片红色的背景。老人咽下了一口气,疲惫的仿佛瞬间过完了自己的一生,他默默的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景色。透过一块破碎的玻璃,一颗破碎的心正在悄然愈合。

 7 ) 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看完第一个感觉是 那个时候 电影已经可以把人拍的这么好看了 光线的画面感 很好,灰色跟秋天贯穿整个电影,有点看 亚特兰蒂斯之心+迷失东京的感觉,忘年交就好了,人年纪大了是像一桶酒,古井不波又不失凌冽的味道。
曾经看过伊莲娜的两生花,她的美是无缝渲染的,更像是一位青春的东欧模特,作为演员总有一种生硬的难以衔接的表演感,但这种感觉也许是这部导演正需要的,赋予影片那种“徘徊在原地”的叙事美
如何与自己独处?我们都明白,人与人之间是没有永远稳定的关系的,聚散离合,没有人会一直陪着自己。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学着与自己独处。独居的老人,孤独的模特,热烈的恋人,那些来来去去的人和来来去去的故事,终日都在上演,我们自己也在里面。
并不直接,也说不上晦涩,似乎法国人说话都是这个特点——论点藏在上下文不接的灵感乍现和哲学观念中。生命中有太多发现了就会令人感动的巧合。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我们永远活在对正义、善良、责任、爱的迷茫与探索中。

 8 ) 红与爱与梦

4月的倒数第二天,五一的假期的第一天,还未从工作状态中走出来的我有些烦躁。天气燥热起来,周遭满是汹涌过节的人潮,令我一度想放弃去电影院看《红》。令人庆幸的是,我还是去了。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白蓝三部曲对许多影迷来说都是特别的存在,对我而言也是入门的欧洲艺术电影。他们最早存在在青少年时期的dvd大碟封面。他们是最美妙的三部曲,像时间胶囊一样留存了三位女主角最好年华里的美丽,也一贯而下,彼此串联,匠气十足。静谧冷冽的《蓝》是女主从困境里中找寻自己的自由,充盈屏幕满溢的蓝,和游泳池的画面,像是沉入水底一般难以呼吸。《白》充满讽刺尖锐的黑色幽默,探讨男女在感情中的平等。而《红》,用完美的剪辑和调度,暖色的色调说了“博爱”这一个看似浅显,却最遥远的话题。

少年至今,我一直都最喜欢《蓝》,我一直向往像朱莉的坚强和毅然,独自救赎的女性哪怕在沉默入迷的呼吸里都能发出光芒。我如是想。但是感谢这次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影展,在许多年后,在第一次回顾了《红》后,我也终于发现了她的迷人之处。

故事的主线是美丽的女模特瓦伦丁和老法官之间跨越年龄的友情。瓦伦丁深爱的男友在伦敦,两个人只能通过电话维系着感情。她对男友的来电充满期待,但是男友对她却总是充满了怀疑。一日在捡到老法官的狗后,两人互相进入了对方的生活。老法官在被年轻时的恋人背叛后,再也没有敢爱过任何人,他将自己封闭,退休后靠偷听邻居的电话来满足自己的窥私欲。同时还有一名与瓦伦丁仅有一街之隔的年轻男子奥古斯特,他生活在瓦伦丁的左右,却从未相逢,他与一位金发女子热恋,后被抛弃,是老法官年轻时代的映射。

故事的最后,瓦伦丁用她的温暖唤醒了老法官的内心,她与奥古斯特一起登上了去往英国的船,并最终双双奇迹般地获救。而电视那头的老法官看到她获救的场面,也终于安心了下来。

主题为“博爱”这个十分宽广,时常被用到,却没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的品德。

人都是自私的,这仿佛是从兽性里带出来的,固有的保全自己,弱肉强食,为了繁衍自己的基因可以与别的同性决斗到遍体鳞伤的执念。而人之所以为人,其中一个原因大约是因为人,拥有立于他人的立场,去热爱,去宽恕别人的大爱精神。

瓦伦丁便是如此,她善良和乐观,在见到别人的时候总是带着笑意。她会救起受伤的母狗,会在男友无端质问的冰冷语气里,天真的提及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她说,两人如果没有那一次巧合就不会相遇。而对方对于她的控制欲显然超过了对她,对这段感情的珍惜,而她,却毫无察觉,甚至还在诉说着爱意与思念。只有在巨幅广告照片里的那一瞬间,她的眼睛里露出了迷茫和伤感。在三部曲的终章,她也终于毫不犹豫地,帮那位老妇人把瓶子丢进了垃圾桶。而导演的慈悲心也在此刻跃然纸上。

所以当这样的瓦伦丁遇见了老法官的时候,当她发现老人的偷听行为时。她跑到了隔壁邻居家,却看到了那位男士热情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后,落荒而逃。哪怕老法官告诉她,即使现在不说,以后这同性之情还是会被发现,他的家人还是会陷入巨大阴霾。可瓦伦丁还是不愿意去做那个捅破一切“坏人”,也许在她心里,她不忍心这一切是因为她所谓的正义。她也不曾真的责怪或轻视老法官,相反地,我十分喜欢剧中那一幕,老法官突然停下来,夕阳撒入房间内,两个人的被橘色的光照亮,这似乎是老人对于这个世界的不多的热爱,虽然短暂,但是却很动人。

我想如老法官这般带有悲观色彩的人,都是敏感且孤独的。他站在博爱的背面,在被爱情伤害后,他选择逃避。他知道,爱像玫瑰一样诱人,却也在同时带着荆棘,不想被刺破手指唯一的办法,就是远远地看着,或者索性,闭上眼睛。就像是年轻的奥古斯特一样,电影对他与金发女子的感情线交代地格外直接,相爱时是直接打直球让观众听到他们再一夜欢愉后露骨地讨论身体的满足,情变的瞬间,用保龄球馆里一个破碎的啤酒杯隐喻,而当他被背叛时候,也选择了最露骨的方式————让他直接看到了女子与别的男人在床上赤裸缠绕。这仿佛与另一条故事的在温馨小屋里的风格大相径庭,却也是毫无掩饰地将老法官所惧怕的内容,用一个直球呈现在了眼前。你仿佛被带入到奥古斯特的身体里,狼狈地,疯狂地爬上了窗台,看着自己深爱的女人,就这么清晰地,躺在别人身下呻吟。昨日甜蜜像是空洞谎言,分崩离析。你开始咒骂爱情,希望自己从来没有爱过。

时间在这一刻交汇,这是四十年后,同样的故事演绎。不同的是,瓦伦丁出现了,她好像对爱这件事情,没有任何的惧怕,为什么会有人这样呢。这是傻吗?还是幸运呢。什么是错,什么又是对?在老法官冰封的心终于软下来,他说他觉得自己挺恶心的。于是他从书本后面拿出了(看上去听美味的)梨子白兰地,两个人像朋友一样聊天,他也与自己和解了。

人之所以为人,其中一个原因大约是因为人,无法拒绝一个真正的拥抱爱的人吧。拥抱爱的意义,是接受所有爱会带来的不堪,依然义无反顾地去爱上别人。哪怕还是那么一个悲观的自己,哪怕你必须接受寂寞的感觉会一直如影随形,只是更坦然了一些。

瓦伦丁也是寂寞的,她的寂寞体现在电影中对她平日生活里那些琐碎的描述。舞蹈房,酒吧,夜间的公路上。还是,那些等待电话的夜晚。

电话是可怕的,又盼着他来电,又有些惧怕他无端的询问。线路通过英吉利海峡,传到了她的房间里,看似是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渐渐地在瓦解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这是20年前的电影,而现在,各种爆炸的信息,定位,上线提醒,已读信息等庞杂的功能更是时刻地联系着每个人。我们用它们作为宣誓主权的工具,以爱之名,将窥探合理化,控制,猜忌。也许也是这些令人窒息的距离,让许多人开始怀念歌颂起“从前车马慢”的生活了。那时候爱可以藏在心里,不需要证据,只需要用另一颗心去交换吧。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老法官叙述的那个梦,那个梦毫无根据,瓦伦丁却深感兴趣,深究细节。梦里她将会幸福的在另一半身边醒来,在日光和笑容里度过新的一天。

我很喜欢红的结尾,不同于《蓝》结尾如古典乐一般工整的人物数次登场。《红》的结尾是老人在得知瓦伦丁获救后,站在窗边,房间里是母狗诞下嘤嘤叫唤的小狗们,象征着新的生命的开始,充满希望。老人落下浅浅的眼泪。故事戛然而止,一切都充满了正向的可能。也像是一个对于他梦境的肯定,瓦伦丁一定会有一个好结局,因为她也值得这样的好结局。奥古斯特也许会成为另一个时间线上的他,勇敢地迈出下一步,找到一份真挚的情感。

《红》就像是迷雾中的一束光线一样,她的底色是最狂热的颜色,却也透出一丝寂寥。今天一个人走路回家的路上,还是想起了美丽的瓦伦丁,想起她穿着秋装在大街上独自快步走的身影和她的惊鸿侧颜。想起她是愉悦的,哪怕寂寥,也会试着去相信,在这寂寥背后会有一天我也做了一个美梦,并告诉自己,这一切都会成真。不需要任何书面的,电子的,app或是ai创造的。从而,也多了一些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的动力。我想,一部好电影存在的意义,也不过如此吧。

 短评

该片是一部成年人的童话故事片,是一部由厌世者构想和完成的浪漫史。影片令人信服地描写了两位主人公所建立的优雅、微妙但未必会发展的感情联系,而这种联系也是该片取得的主要成就之一。

6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力荐

我爱伊莲娜雅各布以及她的黑丝袜

11分钟前
  • 毛驴哥🔒🔒🔒🔒
  • 力荐

红色的基调,浓烈、悬疑、隐喻,现在看起来仍然很不错。

14分钟前
  • 小波尔卡
  • 推荐

隐喻太多,又显得刻意巧合。终究不是现在所喜的类型。不过,三部曲里面,这部相对更好。另外,女角很漂亮

19分钟前
  • 暖鱼
  • 还行

多想结交这么一个古怪博学的老先生当忘年交。三部曲里最爱的一部。

20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蓝]技法最先锋但略有形式大于内容之感,[白]最贴近传统叙事电影,终章[红]以"博爱"为主题,大格局,视听语言掌控也已达大象无形之境。老法官与新法官相同的人生轨迹及细节(掉书翻页中考题,养狗,被劈腿)有轮回之意。不少元素的复现把基氏后期影片联成网状脉络(绊倒同[两生花]),耐人寻味。(9.5/10)

2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我们都活在别人生活过的轨迹里,或是窥探隐私,或是生命轮回。他梦见了未来的她,好像这一切在真实的发生。我以为这是错过,可殊不知,他们最终相遇。

26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三部曲里面,最浪漫的一部。红色是热情,红色是救赎,红色是博爱。

27分钟前
  • 纤指十三
  • 推荐

影片的整个基调是红色的,莫名,猜不到的结局,费解的过程。然而,当我再回过去看前面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如此,整个过程,是一系列紧密相扣的环。其实,在我看来,三部曲中,〈红〉是最难解读的,它涵盖了人生的迷茫,感情的机缘巧合,以及,宿命的救赎

28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她走在他过去时空的轨迹上,于是终于在现在,碰上了他。

3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欧洲人的东西总是体现在细节,三部曲中最爱红

36分钟前
  • 徐小花
  • 力荐

蓝白红三部曲是一个从三星到五星的过程。连续性的看完感觉才最完整。

37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三部曲終於完滿了。那個扔瓶子的老太太,終於有人肯幫她一把了。這就是電影的主旨——博愛。

42分钟前
  • StevenTong
  • 力荐

能在不幸中自愈,能在报复中哭泣,能在欺骗后相信,才能在命运的风暴中幸存。

44分钟前
  • 渡边
  • 力荐

三色之中最差的一部,不知道为什么被提三项奥斯卡,这片输给[低俗小说]一点不冤。偶然与轮回,监听与畸恋。伊莲·雅各布真美好,特林提格南特老得认不出来了。至此基老师所有能看到的片片全部看完了,以这部片子结尾,真真伤感。

4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三部曲中最爱红.

49分钟前
  • kingfish
  • 力荐

是一部技巧娴熟的杰作,虽然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是却展现了男女主角胸出色的表演。

54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轮船遇到强对流天气,暴风雨过后电视新闻上播放着轮船遇险的消息。一百多人罹难的同时,瓦伦丁和奥古斯丁双双幸存,他们觉得对方似曾相识……

56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二重身。奥古斯特正是年轻版的法官自己,多年前遭遇背叛生命轨迹从此改变无从救赎孤独终老,所以他会对瓦伦蒂娜说,“也许你就是我从未遇到的那个女人”——电影结尾,瓦伦蒂娜和奥古斯特一起得救上岸,他透过电视荧幕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如同两生花不是关于两个人的故事和精神联系,而是一个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奥古斯特和法官也因此不是两个人,而是同一个人的两个版本,两种可能。由此,我们的现实呈现出某种极端的脆弱性和偶然性——我们的现实只是开放情境中的一种可能,甚至并非是最大可能性的结果,其他潜在的可能结果并没有被完全排除,而是作为可能会发生的事件的幽灵继续缭绕着我们的“真实”现实。(Zizek)

59分钟前
  • 江寒园
  • 力荐

很好的看的电影,情节有铺垫而且环环相扣很精彩

1小时前
  • 乔植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