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

动画片大陆1980

主演:内详

导演:徐景达

播放地址

 剧照

三个和尚 剧照 NO.1三个和尚 剧照 NO.2三个和尚 剧照 NO.3三个和尚 剧照 NO.4三个和尚 剧照 NO.5三个和尚 剧照 NO.6三个和尚 剧照 NO.13三个和尚 剧照 NO.14三个和尚 剧照 NO.15三个和尚 剧照 NO.16三个和尚 剧照 NO.17三个和尚 剧照 NO.18三个和尚 剧照 NO.19三个和尚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6 23:36

详细剧情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民间故事家喻户晓,本动画片在故事上有一定的新编,形式也异常鲜活好玩。  红衣小和尚不远千里来到一座高高耸立在山顶上的寺庙,立刻做起快乐勤劳的小主持,虽然挑水只能到山下很是辛苦,他仍做得乐此不疲。不久,来了一个蓝衣瘦高和尚,下山挑水的重任于是落在他的身上,很快,瘦高和尚因为该问题同小和尚发生冲突,两人开始抬水喝。后来,他们又迎来一个黄衣胖和尚,胖和尚刚入寺庙,就把水缸里的水喝了个光,小和尚和瘦高和尚一下不乐意了,三个和尚为如何抬水吃水问题大打出手。老鼠咬断香烛引发的一场大火,让三个和尚明白了一个道理。

 长篇影评

 1 ) 经典哦

这是真的经典中的经典了吧~~~~从小父母教育我们要学会合作不要孤军奋战的时候,就一定会把这个故事拿出来给我们讲~~~然后这个动画的画风也比较特殊,整个的背景是一个颜色的,我记得好像是灰色偏黄的颜色,这个颜色很舒服,然后三个和尚的僧衣也差不多是这个颜色,所以整体看来是很整齐很干净的一个片子

 2 ) 阿达的风格

阿达的风格 ——访首届金鸡奖最佳美术片《三个和尚》导演徐景达 /范达明/ 1981年6月初,我走访了上海美影厂厂长特伟同志的家。那刚好是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不久。特伟厂长向我谈起他们厂获得最佳美术片奖的片子《三个和尚》。这位评委会成员之一的中国美术电影专家有点欣喜地向我说,《三个和尚》在金鸡奖评委会投票中是少有的全票;不过他却拒绝我为他写点什么。“我是评奖人;该写的不是我而应是得奖人。《三个和尚》的导演是阿达。你若要写,可以写写他,我来介绍。”在特伟厂长的亲自关照下,我在6月8日上午如约来到美影厂;经厂宣发组李洪恩同志引见,很快就见到了阿达。 阿达是谁? 阿达来了。这是一位乐呵呵的身材魁伟的中年男子,讲话声音宏亮。在那采访的当儿,我被他身上焕发的那股满腔热忱于艺术事业的精神所吸引。他显得精力充沛,生气勃勃,给我留下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深刻印象。 阿达就是颇具名气的漫画家徐景达,1934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昆山,1981年47岁,已是美影厂的一位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导演了。 阿达从小就喜爱画画。大约5 岁时,在上海看了《白雪公主》(前不久在“美国电影周”中重映),印象深得简直不可磨灭,觉得妙极了:画,怎么会动了起来? 以后一有动画片就去看,基本上狄斯耐拍的片子没有漏过。1951年,他终于如愿以偿,考入了苏州美专动画班读书,后经调整,转到当时的北京电影学校;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美影厂前身的上影动画片组工作。28年来,他在上影与美影从画动画、描线上色到涂背景、设计造型,什么都干过。1958年起参加过集体导演拍片。但是,阿达真正成为一名独立拍片的美术片导演,还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近几年的事。 阿达说,1956年,特伟厂长亲自导演动画片《骄傲的将军》;自己当时才20出头,跟着画背景,开始了动画的艺术实践。特伟厂长主张中国动画片要有自己的民族特点与风格,注意与外国的东西拉开距离。阿达说,他这些年来就一直是沿着这条道路在探索着,也常常得到特伟同志的热情鼓励和支持。 默片手法:从《画廊一夜》到《画的歌》的探索 阿达同志热爱他的动画事业。从他进美专学动画算起,至今已有整整30年了。他走过了坎坷的道路。“文化大革命”中,美术片几乎都成了毒草。那时,他也刚好排在美影厂以特伟为首的所谓“十七年黑线队伍”的最末一个,挨批挨斗,日子是不好过的。粉碎“四人帮”,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形势大好,是春天来了。阿达说,过去想做而不能做的事,现在可以去做了;自己的一些艺术设想也可以去考虑、去实现了。说到这里,阿达显得那么激情昂扬;他的情绪感染了我,使我为他现在有充分展示自己艺术才华的境遇而高兴。 1977年,当阿达与林文肖合作导演《画廊一夜》时,一个想法开始在他的头脑中产生。《画廊一夜》是揭批“四人帮”的严肃题材,照例,影片中不能不加入一些标语口号式的政治语言。但是,他觉得要在一部美术片中也这般搞法,就显得与现实生活重复,会带来影片的枯燥无味。阿达试图把这个意识形态很浓的严肃题材,通过轻松明快的节奏与单纯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于是,他决定干脆在全片中完全不用一句对白。他说:“影片摄制出来公映以后,我到影院观众席中去听反映:每个带着自己孩子来看片的大人,都自觉不自觉地以自己对银幕画面的理解程度,去向孩子们讲解着影片的故事内容,他们在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与判断力。”他因此认识到,这种无对白的哑剧式影片,因为发挥了观众各自不尽相同的创造能力,反而比加入了有限定的对白的影片要显得更深刻、更带有普遍意义,对于少年儿童和孩子们来说也更适合。 阿达劲头来了。1979年,当他与王树忱、严定宪合作导演《哪吒闹海》这部国庆30周年献礼片时,他就独自先酝酿起了《三个和尚》的构思。同样,这部获得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的动画片《三个和尚》,全片18分钟,亦无一句对白。它堪称阿达热衷默片手法以来的一部真正的杰作。 阿达告诉我,前不久,他刚刚导演完了一部2 5分钟的片子《画的歌》,它已印好拷贝。在这部现已公映的记录上海金山农民画的美术纪录片中,绝对废除了传统纪录片至少非要加入旁白解说不可的旧规矩——采用了的也是一句话不讲的默片手法。在《画的歌》中,阿达充分施展了他的动画本行的职业技巧,通过运用镜头的分切、运动以及特技摄影手段,把一幅幅静态的绘画,富于表现力地拍得充满动感的韵律与节奏。阿达把介绍一幅幅描绘农林牧副渔五业俱兴的金山农民自己新生活的图画的镜头与拍摄他们的现实生活与劳动的真实景象的镜头有机组接,融会一体,并相应地混录上乡土色彩的音乐伴奏、农家六畜的叫唤声,从而揭示了金山农民画艺术所一刻也离不开的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土壤的根源。《画的歌》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誉满世界的中国农民画种的记录与介绍,更是一种中国新农村欣欣向荣的展望;它是上海金山农民劳动与生活的一篇田园诗,一卷风俗画。影片本身也从一部纪录片演化为一部不可多得的具有高尚审美情趣的艺术作品了。 阿达称自己的这类影片为音乐美术片。的确,正如他取的片名一一它们是一首首“画的歌”,是一曲曲“形象的旋律”(Melody of Vision)。这些影片有其特殊的审美奇趣。当片子中画面的动作与音乐的节奏能契合得相得益彰,它们的效果,用阿达借来白居易的一句话说,就叫做:“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某种意义上讲,阿达的这类影片是最有利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因为它们全靠画面与音乐——这一形象的“世界语”来诉诸观众的思维与判断,没有概念语言的直接障碍——各民族老少咸宜,全世界四海皆通。难怪一个美国同业行家来看了《三个和尚》后,会连声赞叹影片说: “Very international!”(非常国际化!) 1981年8月上旬,阿达的《三个和尚》真的“走向世界”了! 这部影片在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市举行的第四届国际童话电影节上荣获银质奖。现在以安徒生写的《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故事为题材构思制作的银器奖雕像正陈放在上海美影厂内。半年以后,即在1982年2月下旬,《三个和尚》又在第三十二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电影比赛中荣获柏林银熊奖。它们在为中国、为上海美影厂赢得国际声誉的一长排美术电影片目中,写下了最新的纪录。 短小、简洁——返朴归真 片长只有18分钟的《三个和尚》不但是第一届金鸡奖获奖影片中最短小的一部,也可以说是新中国美术片中迄今为止最简洁的一部。 阿达对于自己导演的这样一部短小简洁的影片而可以与其他大部头影片同样得一个金鸡奖,有着深深的感叹。他说,“这在过去来讲是不大容易的。一般都认为美术片要搞长片影响大,6本至9本,一举成名!可是我一直有这样一种想法:不一定!”他比喻说,这好比一幅简洁的漫画有时起到的客观效果,反而比一幅厚重的油画或多幅的连环画要来得给人印象深一样。阿达对搞长片反而有顾虑。他说,搞长片,问题很多。像《哪吒闹海》,由5万多张画片组成,就是翻一遍又要多少时间?三个导演合作,要统一创作思想也难得很,片子长,又要多少人来为你绘制?这都是求人的事。在目前动画制作方法、生产体制与人员待遇情况不完善的条件下,要搞长片,是很困难的。阿达说,“现在我搞短片,只两本,可一人独立拍片,有一个想法就可以搞一个,亦可创新,以不断探索各种可能性。而这种艺术上的不断追求本身,就是艺术家的真正幸福。它不是为了名为了利。这种从艺术追求过程中获得的创作愉快是名利这种东西所决不可替代的。”他说,“我在杭州座谈会上发言,说《三个和尚》是‘小弟弟’,因为与其他故事片比,一是短,二是观看对象主要是儿童,大家听了都笑了。通过这部影片获得金鸡奖,证明我的想法是对了。它得到了专家们的理解与支持。这对我鼓励很大。今后,我还要搞些短片。” 《三个和尚》不但短小而且简洁,除了不用对白,画面三个人物的衣服三种色,单线平涂;背景除了几样小道具外全部空白,用的是中国传统毛边纸的本色,但并不觉得东西少。阿达说,“这个想法我由来以久,简洁并不是简单化,而是精练,是放一点点,提示一下。”“这片子使绘制的同志专注于人物动作的刻画。有人担心这样搞是否会太空;为此,我们相应改革了片门,使影片在银幕上成了正方形。”这一则因为请漫画家韩羽搞造型,他画的画一向是正方构图;二则正方形,构图小一点,感到饱满,不会太空;三则也因此有了与众不同的新特点。阿达认为,我国古代传统艺术如一些雕塑,气势大,造型却相当简单,显得巧妙。到明清以后,特别是慈禧太后时期,皇宫里一些东西搞得功夫大,人工味大,可造型上全没意思。我想,阿达同志讲的情况,可以归结为“返朴归真”这四个字的道理。而影片《三个和尚》的短小、简洁,不管是采用正方形银幕抑或是默片手法,应该说都是由编导付诸影片本身的特定内容与寓意所决定的。 美的追求 美的探索 动画片《三个和尚》在首届金鸡奖评选时得到一片喝彩。张骏祥同志后来撰文介绍说: “评委们一致赞赏美术动画片《三个和尚》,不只是因为它幽默隽永,赋予了一个古老的谚语以新的趣味,更是因为动画艺术家用简洁的线条和色彩钩出了三个和尚的各具性格特色的生动形象,并在表现方法上有所创新,是因为影片在人物动作、音乐、音响、节奏各方面的罕见的协调,夸张程度上的恰到好处”,最后建议说,“这是一部短短的、不足两本的影片,但是值得写一篇长达万言的文字来分析研究它的成就。”(《写于金鸡初唱时》,见《电影艺术》1981年第7期第18页) 1982年第l期的《电影艺术》杂志发表了陈剑雨同志评动画片《三个和尚》的长篇影评《从三句话到一部影片》。全文长达14000字。作者是该刊编辑。为了写好这篇评论,他曾自京亲临上海美影厂,向影片摄制组、向导演阿达作了采访。文章以其充分透彻的评价实践了张骏祥同志的建议。 1981年12月,阿达应邀赴京,在中央美院及其附中和中央工艺美院等处讲学,就《三个和尚》的导演构思与创作过程以及拍摄介绍金山农民画的《画的歌》一片的体会作了学术报告,受到师生的好评。阿达年底载誉而归,曾在一封信中向我说:“没有想到这样一个短片受到了各方面如此重视,这对我鼓励很大,坚定了我以后多搞短片的信心。” 1982年伊始,他再接再厉,开始动手干去年酝酿的两部新片子。一部是根据云南白族民间故事传说改编的《蝴蝶泉》,一部是根据琵琶大曲《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改编的《霸王别姬》。他将先后去云南大理、敦煌或内蒙的和林格尔一带收集蝴蝶泉和汉代壁画的有关素材。阿达说,两部片子“都是全部以音乐贯串、不用对白的‘默片’。其中《蝴蝶泉》正式绘制与开拍前诸如搞剧本、分镜头、设计画面和先期录音等工序都已陆续开干,是够紧张的了。 1982年春节,我在上海又见到了阿达。阿达坚信,美术片不单单是姓“儿”(主要给少年儿童观看),更重要的是姓自己的“美”(较高的造型与视听表现趣味等)。阿达在1982年2月里的一次美术电影讨论会上表示并坚持了他的这种看法。正是在对美术电影的美的追求与美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阿达自己的独特的拍片风格。这也是他的美术片反倒能以短胜成、以简胜繁、以朴胜华、以乐胜白,终于显得高人一筹的“秘诀”吧。 原载《活动月报》1982年5月号、6月号(总12、总13)第3版 收入《从三句话到一部动画片〈三个和尚〉》(中国影片研究丛书),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219-224页(有删节) 2009年1月9-10日录入电脑于杭州梅苑阁

 3 ) 团结

(转载)“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一句谚语是家喻户晓的,也是我心目中的经典。通过这句谚语改编的的影片《三个和尚》,从制作类型来说是一部二维动画,从故事主题来说可以是教育题材吧,既批评了“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社会上存在的落后思想,又提倡了“人心齐,泰山移”的社会新风尚,与现实生活紧密。

此片虽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台词,然而,寓意生动而有趣,大人小孩却都能看明白,故事也不像其它动画片空洞无味,整部片子的故事情节,画面色彩,电影配乐,及片子的人物造型都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这部美术片《三个和尚》凭借着“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这一句谚语,将这个古老的民间讽刺性故事展现的淋漓尽致。这部精彩的作品虽没有配音,但人物设计造型却是别具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寥寥几笔就完全表现出了三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既具有幽默感,又给人以朴拙、善良的美感。在场景造型上,参考了一些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如绘有山、水、庙的大全景具有水墨山水画造型的味道。还有轻松明快的音乐,诙谐幽默的情节,两只蝴蝶;小乌龟的出现与小和尚的跌倒;起初日落;敲木鱼时,小老鼠的出现。观音的面部表情的变化。小和尚刚进寺庙时的平静到有水后的微笑到后来的生气等。小和尚与胖和尚生气时,两人都坐在画面的外侧。三个和尚没水吃时,水桶和扁担的特写。三个和尚吃饼噎着时的竞相有节奏的打嗝,批评与讥讽的情景等等。影片还把西方动画片的现代漫画表现手法,巧妙地结合并融化在民族风格之中,生动活泼的画面形象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4 ) 从社会政治视角浅析《三个和尚》

上世纪80年代的动画作品,会是时代的思考吗?此中有真意,欲辩著此文。

1、三原色衣着的象征。以蒙德里安纯粹抽象的逻辑来解读,三个和尚象征着最基础的人类社会,他们的活动也是人类活动的缩影。同时,老子“三生万物”的思想,赋予了中国文化中“三”推演万物生化的独特属性(三个和尚)。

2、性本善的堕落。三个和尚在进入寺庙前,都在路上表现出原有的善(乌龟、蝴蝶和鱼),这里的入庙不再是“出世”,反而成了“入世”,落入社会的染缸,善被蒙蔽,恶开始浮现。

3、“小国寡民”的崩塌。自第二个和尚进入寺庙始,庙内自给自足的状态被打破,人与外界的沟通成为必然,原始氏族式的乌托邦构想幻灭,从而转向对社会政治的探讨。

4、无政府主义的滑坡。没有缔结社会契约和结成强有力的管理机构,三个和尚之间呈现出混乱、无序、道德水准下降的状态,这是批判无政府主义者们的经典台词和拿手好戏。

5、个人的原子化和社会的功利化倾向。以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为底本,三个和尚之间的人际关系疏离化,分席而坐,独餐而食。同时,社会日益走向功利化、工具化和虚伪化,人人不愿打水,打来的人人抢着喝。

6、带来“黑死病”的老鼠。老鼠咬翻灯台,燃起熊熊大火,宛如14世纪的欧洲,老鼠带来了灾难,也使人们开始自我反思,在黑死病的废墟中,文艺复兴的种子悄然萌芽。恰如老子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山顶寺庙,烈火使三个和尚重新协作,走向和解。

7、生产力发展带动社会关系的改善。片尾,三个和尚用上滑轮从而解决了打水难题,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进而带动社会问题的解决。这同时也是当代改革的重要一环。

一家之言,姑妄听之;如有误读,欢迎指正。

 5 ) 仅仅18分钟的默片动画,《三个和尚》凭什么成为中国经典?

(小编在上个星期对《三个和尚》进行了细致的景别分析,有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关注小编或者移步文末查找链接~就素介样,蟹蟹~)

《三个和尚》该算是咱们80乃至90后一大批童鞋们的记忆了。这两天,阴风飒飒,卷走了我们这个时代众多的大神级文艺前辈。在这里,小编表示沉重地惋惜!也希望能够借此文章回顾当年的繁华,90后已经开始失去了,但是90后也一直拥有很多。珍惜拥有,砥砺前行,就是这样,蟹蟹~


从这里正文开始……

故事

谈到《三个和尚》的成功,就不得不谈到那个上美厂还曾经辉煌的年代。那个时代做出的中国动画,其实带给小编最大的感觉就是清澈,或者说纯粹。那个年代,出来的动画作品没有像是现在翻拍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或是《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透露的一种若有若无的幼稚感。

它们没有一出生就被强制带上“适合3-6岁儿童观看”的标签,也没有一出场就嗲里嗲气说话的腔调。它们的出现是一群真正热爱童话、热爱动画的人,精心制作的作品。它们可能画面设置上不够精美,配音上不太清晰,但是它们带有的是一颗纯粹的心。一颗“我想做好这件我喜欢的事”的纯粹用心。

有一些人会认为“童话就是给孩子看的”。但其实,小编想说,童话其实更是一种善意。它会将一些在成人世界里负面的东西用一种尽可能美好的状态展现。就像我们今天谈及的《三个和尚》。影片很短,才18分钟,讲的是一个在我们中国几乎人人皆知的故事,也是一个用一句话就能讲完的故事: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句话看似很短,但是也透露出了一种微微的人性悲凉之感。这部影片其实也完全可以用所谓成人的手法拍摄,但是稍稍想象一下,我们其实自己也会得出结论。如若这部影片真的用所谓成人的手法拍摄,那出来的结果大概就会是像前一阵子黄渤的《一出好戏》或者再久远点到冯小刚的《一九四二》的那种感觉。

小编不是说这两部电影不好,但是在相比之下,你真的是更愿意在痛哭流涕里感悟人性,还是在浅笑淡然里回味无穷?

《三个和尚》的童话里就做到了这一点,它不跟你摆大道理,它只给你讲故事。甚至是一个来自远古中国的家常童话,你听着,但很奇怪地不厌它。你愿意听它给你好好说故事,就像是在听一个来自于长辈们的传说。它不让你痛彻心扉,但却能让你明晓是非。

与此同时,它还带给了你许多的温情。这三个和尚明明为了谁去打水闹得不可开交,但就在救火的时候,小和尚被瘦和尚不小心扔出去了,胖和尚赶忙地抢救、瘦和尚连忙地拍背,以及最后的一个相视一笑。你有没有一种突然暖意上扬的感觉?

人物

再来说这里边仅有的三个人物:小和尚、瘦和尚、胖和尚。这篇故事的情节设计很是简单,简单但是也纯粹。这里的纯粹就不仅仅是设计者的纯粹了,也是人物内心里的纯粹。我们试看看三个人分别的开场:

小和尚是迎着黄鸟的。

还被乌龟绊倒。

尤其是帮着乌龟翻了身之后的一个笑。

有没有一种乡间树林里,嬉闹着的顽童的模样。但是这顽童又很是善良的,是很讨人喜欢的模样。

再来看瘦和尚,出场就自带蝴蝶翩翩的。原先是极讨厌这只随处乱粘的蝴蝶的。

但是又突然一个坏笑。

取出了一枝花来让蝴蝶靠着。

再加上揽着花,深深的一嗅。有没有一种从心底出来的浪漫情愫。

最后是胖和尚的出场,明明一开始因为热,被太阳追逐起来,跑得活像是个猪八戒。

但是看到不小心带上岸的小鱼儿之后,小心翼翼放生的情景,像不像是来自老猪的温柔。

这里边的人物一开场就是带着善意的。没有什么一心求恶的执念,于是整部影片加起来都不会有让你特别讨厌某一个人的偏见。

画风

再说到整部影片浓浓的中国意味。中国风实际上是很讨喜的,不仅我们自己国内的人格外喜欢,国外也有很多人喜爱的。

比如是来自中国戏剧式的夸张:胖和尚因为胖所以喝水都要用水缸的。

小和尚开心了笑起来,整个头都能笑得转了360°的。

还有中国式的搞笑:大火烧起来了,三和尚惊慌坏了,所以一个捂嘴巴。

一个捂耳朵。

一个捂眼睛的。

这是在调侃传说中的“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嘛?

还有灵动可爱的菩萨像。或是笑。

或是恼的。

紧接着是传统意义上的写意。上下山,左一拐,右一拐,就是走了很长很长的路了。

着急忙慌了所以要在庙里边绕着圈的跑。

周立波曾经说中国人的情感都可以用一根烟来表达的。《三个和尚》偏偏告诉你,中国人的情感也是可以用甩袖来表达的。

心情好了一甩袖是潇洒。

心情不好了一甩袖代替的是一声“哼”。

生气了也来一甩袖。

甚至连干粮都是放在袖子里的。

态度

小编首先感觉到的尊重,是这个剧组所有创作者们对于童话的态度。最起码的,他们并不带前文小编说的那种幼稚标签的偏见。童话像是诗歌,像是小说,都只是一种讲故事的不同形式。这个剧组,有着对于童话最基本的尊重。

再来就是对于创作的态度。现在很多的动画甚至电视剧,为了求方便,会将一些相似的情景直接用几个镜头重复粘贴使用。直到现在有些动画还是一帧一帧用心画出来的,所以用同一个镜头虽然让人很不适应,但是注水也可以理解。但在当年的《三个和尚》,就算是最简单的镜头,也有些微的不同,是在用心地完成。

(贴上三张小和尚特写震惊。)

还有就是影片中的一些小细节。很多或是不成熟、或是急躁的创作者总是喜欢在叙述过程中快快地说完一个故事,然后像是完成一个任务似的吐出一口气。但是讲故事就像是做一件工艺品,也是要讲求匠心的。所谓的匠心就是稳,是一种我愿意为了将一件事做好能够在这上面花费整整一个星期,乃至一月、一年的用心。

用《演员的诞生》上的话来说,就是要找节奏点。越是急躁的戏,观众要急,制作者却不能急。就拿《三个和尚》里的高潮戏——合力救火——来说。

从导入观音像的近景远景一推拉,罪魁祸首老鼠的特写开始是14分10秒;到最后三和尚救完火完全放下心来的16分50秒。一共仅仅2分40秒的时间内,就安插了77个镜头(镜头153到镜头230,详情参考文末《三个和尚》镜头分析(三)、(四)的链接)。而且这77个镜头里,包含了特写、近景、中近景、中景、全景、大全景、远景等各种不同角度、不同景深的镜头。

而且就在这中间,导演们也并没有忘了写意。瘦和尚着急忙慌地往山上跑,还是右一撇,左一拐的。

再到小和尚慌忙救火间还要绊倒他两次的乌龟。

而且这乌龟分明就是我们先前看到的那只曾经绊倒过小和尚的乌龟呢。这份急中有缓,缓得不仅仅是制作者们的沉稳,也缓得是观众们的心神。

色彩

要说《三个和尚》离不开的当然还有它的色彩构图。《三个和尚》主打的是中国风的设计感。中国风在这部影片的色彩设计里,最大的特点就是大气。首先看三个和尚的着装。

虽然各人衣服的颜色都不同,但是都是清一色大气的红、蓝、黄。都是极具中国风味的调色。若是红,就大方的红;若是黄,就大方的黄的感觉。既是艳色,也是隆重的色。

再到影片中最为常见的一个远景。

很明显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传统审美。而且那山是极绿,水是极蓝,日头又是极红的。各各相异,又是各各和谐,讲求的也是中国味道的“大同”。

音乐

整部影片的音乐可以说是一个巨型的彩蛋了。

金复载先生原本就定下了要选择琴笛相和的配乐方式,但是纠结了半天,最后却突然采用了即兴配乐的方式。

金复载先生主笛,龚一先生主古琴,只是定了一个基本的调调,就直接给这部片子即兴配的乐。是不是有一种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里的独特韵味?

附:(《三个和尚》景别分析文)

首篇链接:短短18分钟, 解析《三个和尚》的密码

次篇链接:短短18分钟, 揭秘《三个和尚》的密码

三篇链接:短短18分钟, 解密《三个和尚》的密码

四篇链接:短短18分钟, 揭开《三个和尚》的密码

文末点赞~大吉大利,今晚吃鸡φ(>ω<*) ~

该文章由小朕先生独创,转发请询问作者并注明出处,谢谢。

 6 ) 绝妙的转身

首先这是一部无对白动画片,那么首先这个“无对白”就确立了一种难度,大家可以想一下电影的默片时代,我们通过演员的动作就能明白电影向我们传达了什么,因此默片之所以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完全是将演员的动作以及导演的想法发挥到了极致,所以百看不厌。

那么本片是无对白,而不是无声,因为有配合动作设计的音乐在其中,但针对本片来说音乐完全是辅助性的,什么意思,就是说没有音乐也成立,音乐在本片的效果上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印象最深的是 小和尚出来挑水的时候,背景居然还是一片空,小和尚下山的状态居然不画场景。而最妙之处就在于这个动作的转身,通过左和右,以及原地的转身就可以舍弃场景的表现让人感觉这是一个下山的过程,这种方式来源于哪呢?——京剧。京戏里的动作设计即是通过抬腿、翻身、旋转去表现人物的场景经历,转移到动画上面真是非常的妙。

 7 ) 由《三个和尚》得到的

获得首届金鸡奖最佳美术片称号的国产动画片《三个和尚》是我这一代人对中国国产动画片几乎最早的记忆,只记得“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顺口溜,也从历届语文老师那里知道了这部动画片所诠释的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却没有看过一次完整的影片。在网络媒体极度发达,身体心智逐渐成熟的二十岁的元宵初观此片,仍然被一笔一划勾勒出的朴拙线条感动。
管理学的刘小林老师非常可爱,在所有老师每节课都耳提面命的告诉我要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的时候,他告诉我前途命运,身不由己。只有获得工作经验的两到三年里,才能对自己的优势弱势以及今后的人生道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他的话暗合了我内心深处的想法,就是很多事情急不得,个人成长需要一点时间,否则是揠苗助长,职业发展,恋爱和婚姻都是生活中注定发生的事情,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将其妖魔化,特别是不要总是幻想。
刘老师在管理学领域很有建树,我之前认为的管理学(以下内容均为企业管理)是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统筹人力物力资源,保证工作顺利展开,提高工作效率。以《三个和尚》为例,将三个和尚看做一个组织,喝水作为组织目标,需要这个组织为实现目标付诸行动,在工具只有一口缸和一条扁担,即资源有限甚至匮乏的情况下,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三个和尚中,必须要有一个领导者,小和尚是一个有童心的人,这类人在工作中会经常出现失误,比如他在救火时经常绊倒,高和尚是一个认真严谨的人,他起初工作是非常认真并且有效率的,但是在激情过后,看到小和尚无所事事,感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因此才出现了小和尚与高和尚沉默的对峙,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人性的对峙。大和尚是乐于享受并且懒惰的人,在他的身上人的劣根性表现的最为明显,这类人工作时需要很大的激励制度才能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小和尚、高和尚与胖和尚都没有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有的特质,所以才会导致“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之后由一个偶发事件触发的危机管理,将组织目标高度强化,集体意识前所未有的增强,三个和尚的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所以在有惊无险之后,能够安然度过危机。
此外,从三个和尚进入寺庙的表现中可以用新来员工的成熟度来解释,成熟度分为心理成熟度和工作成熟度,工作成熟度即工作的熟练程度,所以小和尚本身的性格与资质决定了他最需要提高的是工作成熟度,高和尚身上体现的最明显的是心理成熟度的变化,刚进寺庙后,身处在新环境下,心理成熟度最高,进入工作倦怠期之后,心理成熟度因为工作压力、公平问题以及激励机制的匮乏而逐渐降低,所以高和尚才会逐渐暴露出一些缺点,人的劣根性也不断暴露出来。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激励制度的完善,一种成熟的管理模式,是取得新员工的工作成熟度不断上升和老员工的心理成熟度保持稳定的二者的平衡。
以上是在管理学的第一课上,用现学现卖的管理学领域的内容对中国国产动画的致敬。
附:“评委们一致赞赏美术动画片《三个和尚》,不只是因为它幽默隽永,赋予了一个古老的谚语以新的趣味,更是因为动画艺术家用简洁的线条和色彩钩出了三个和尚的各具性格特色的生动形象,并在表现方法上有所创新,是因为影片在人物动作、音乐、音响、节奏各方面的罕见的协调,夸张程度上的恰到好处”,最后建议说,“这是一部短短的、不足两本的影片,但是值得写一篇长达万言的文字来分析研究它的成就。”(《写于金鸡初唱时》,见《电影艺术》1981年第7期第18页 张骏祥)

 短评

这里真写不下细节有多好。高和尚跟小和尚二人世界念经敲木鱼时,高和尚敲的是“笃笃”之声,小和尚敲的是“敦敦”。画面里高和尚敲的是木鱼靠边的位置,小和尚敲的是正中的位置。三个和尚吃噎了,打嗝声是用京剧“板眼”的板的不同位置来表现的。老鼠叫是京胡,请记住作曲家:金复载。

3分钟前
  • 杜边生
  • 力荐

其实是我个人看过最多次的“老动画”,从小到大在各种不同的场合看到它。“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短短十八分钟,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没有一句台词,被拍的异常活泼有趣,富有想象力。徐景达精炼、稚拙而隽永的美学风格更是深入人心。

5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我一直以为三个和尚最后都饿死了,我一直这么讲给我女儿听的,我真是误人子弟啊

9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还行

小小动画片,人生大道理!

10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力荐

团结就是力量,很有教育意义

13分钟前
  • 苏幼
  • 力荐

笨和尚

16分钟前
  • 静@Einfühlung
  • 还行

作品诠释了动作即人物的理念,并且节奏控制相当好。它之所以称为“中国学派”的代表作,是因为它做到了“探索民族风格之路,敲响喜剧样式风格之门”。--短评《三个和尚》『Lab』

21分钟前
  • Vini_Kazma
  • 推荐

不仅仅是动画片,人生大道理。

24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力荐

蕴含的到底多深刻

26分钟前
  • 酚酞
  • 力荐

柏林银熊奖作品,中国电影百年百大之一。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三年后黑泽明拍了《乱》。三个和尚上山入寺之前,分别在路上献出了爱心:小个翻龟,高个引蝶,胖子放鱼。由此可见本性皆善,于是更凸显了之后“没水喝”的困境乃环境使然,是一寺三僧这个僵化的组织格局催生放大了个体的自私原罪!那么如何才能改变?需借由一场大火突变,激起奋斗之心,危机过后技术引进分工合作。……故事是老故事,但终局构思迎合了改开新意。

28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现在电视台怎么不播了啊???

33分钟前
  • 番茄杀人狂
  • 力荐

音乐和节奏和配合

3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用心做的好作品,没有什么台词,但依然是传世经典。

41分钟前
  • 暴富的女孩是我
  • 力荐

神作

43分钟前
  • 半日光辉
  • 力荐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算不上大制作但是细节严谨,感人

46分钟前
  • Robin
  • 力荐

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话一直被老妈拿来引用在我们三姐弟身上,叹气~

49分钟前
  • 爱情海
  • 推荐

很有意思的故事,儿时记忆

54分钟前
  • @花皮球@
  • 力荐

中国动画也有很好看的

57分钟前
  • 微风拂面微微凉
  • 力荐

虽然古语人多力量大,但前提是人们的力量要均衡,三观合。第一二个和尚因为方向问题,三观不和崩盘。第三个和尚则是实力问题。所以有时合不来的人越多效果反而越差。三个和尚也没有信仰,菩萨的瓶子竟然也抢,你们是佛道中人吗?还奢望降雨,结果乌云都被菩萨赶跑了吧?最后的结局倒不错,但理想化了

1小时前
  • 旅途人生
  • 推荐

寓教于乐才是最好的教育。

1小时前
  • ᥫ᭡້໌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