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师傅

大陆剧大陆2011

主演:夏雨,李幼斌,阎娜

导演:齐星

 剧照

师傅 剧照 NO.1师傅 剧照 NO.2师傅 剧照 NO.3师傅 剧照 NO.4师傅 剧照 NO.5师傅 剧照 NO.6师傅 剧照 NO.13师傅 剧照 NO.14师傅 剧照 NO.15师傅 剧照 NO.16师傅 剧照 NO.17师傅 剧照 NO.18师傅 剧照 NO.19师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22 16:20

详细剧情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大地百业待兴。某工厂高级焊工老铁(李幼斌 饰),为人耿直、业务精湛,全厂上下都对他甚为折服。他先后收了两个徒弟,谢思雨(吕行 饰)和欧阳水(郭家铭 饰)。谢为人沉稳,但心机颇重,欧阳则忠厚老实,乐于助人。偶然的机缘,老铁还收了令他颇为头疼的小徒弟许风(夏雨 饰)。许风的父母在他很小时便远赴非洲援建,由于疏于教导,因此许风有如脱缰野马,惹祸不断。后来父母在非洲牺牲,许风被特招入厂,却依然不见消停。即便成为老铁的徒弟,他和两位师哥乃至师傅之间也经常发生摩擦。
  岁月流逝,这些质朴的工人上演着各自的人生悲喜剧……

 长篇影评

 1 ) 《师父》隐含目的的师徒关系

作为师父陈识通过不打不相识收了天津脚行的耿良辰为徒,表面上是为了自身武技的延续,实则是让他来完成自己的抱负。 这期间,他秘密教授耿良辰武术,自己又得装成贫民,以木匠活为生,还娶了起士林餐厅的女招待赵国卉为妻,以掩饰自己真正踢馆开馆的意图。 陈识一直在对别人…对自己说耿良辰是个天才,而这个天才是要被他自己毁掉的,何其悲哀!如此重复如此强调是为了动摇自己开始的决定吗?其实不是…只是一种心理安慰罢了,承认他是自己的徒弟,承认他的能力,但是他还是要为了自己去做个傀儡!因为他是师父,是可以必须能做决定的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最后…他也算是如愿了吧。 可是这一刻心里怎么又过不去了呢,我觉得这里颇有洗白的意思,因为他选中他的时候命运齿轮就已经开始转动,计划也就已经开始了,只是人与人的相处不能像机器一样安排,它总有让我们意外的部分存在,如同他对徒弟最终不能做到一弃了之,对妻子也不可能像买卖一样划分感情,所以他拔刀了,为谁而战?其实只是为了心里的意难平罢了,这样的师徒关系真的悲哀,虽有时代倾轧下的无可奈何,却不是这样变味关系的合理解释,利用古来有之,只是我们终究是人不是机器,控制得了理智,控制不了感情。 最后的最后为徒弟小耿点个赞吧,如此执拗的天津小伙,有冲劲有胆识,可惜了,活着走正了也能是一代师父的表率,走歪了估计也是个像林希文一般可以欺师的狂傲之徒吧。

 2 ) 武术与江湖

  广东咏春拳拳师陈时北上天津,说是先报师恩,再振家业。天津作为当时的武术之都,提供了这样的舞台和机会。他找到天津武术界的泰斗郑山傲,一方面探讨拳理,一方面讨教迷津。郑山傲说,天津武术界不教真功夫。陈时说,一生只收徒两人。而这一段对话就成了整个电影的冲突所在。

  一、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是有各种各样的规矩组成的,街上不许见铁器,踢馆要提到第八家,面包要吃十五个,不管规矩多么稀奇古怪,但目的是非常明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津门武术界的规矩呢?其实,就是郑山傲所说的不教真功夫。至于为什么江湖立这个规矩?郑山傲并没有讲,就需要我们去揣摩。一是武学金贵,不能所传非人,糟践了好东西;二是人才难得,非大材难以传授。因此,相传是师父找徒弟,而不是徒弟拜师傅。

  不过,郑山傲津门风云三十年,真的就没有人可以传授真功夫吗?那不教真功夫的郑山傲,又要借此机会退出江湖。故事能这么简单吗?

  二、师与徒

  拳师要在津门立足,需要连踢八家武馆,这是武术界的规矩。郑山傲给陈识出了一个主意,可以教出一个天津徒弟来踢馆,不必亲自出手。并且,亲自从军队挑了一个苗子给陈识。

  前清的督司府是郑山傲的家,也暗示了他的政治身份与地位,给陈识挑的徒弟,自然也是军队出身,是林希文-郑山傲徒弟的随从,而习武之地恰恰也是在郑山傲家中,而不是其他任何地方。陈识教徒弟踢馆的事情,被郑山傲藏的严严实实,密不透风。不出意外的话,当陈识教会徒弟之后,那么他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峰回路转,车行脚夫耿良辰因为路遇陈识夫妇,尾随他们来到了陋巷,要与陈识比武,随后拜陈识为师父。当陈识看到耿良辰的材质,动了收徒之心,准备倾囊相赠的时候。他就犯了津门武术界的规矩,不能教真功夫的戒。也破了郑山傲要把咏春拳留在津门的局。

  当陈识告知郑山傲,自己收了一个徒弟之后,准备教授真功夫的时候。郑山傲突然拜倒在陈识面前,要求他教授咏春的功夫。他告诉陈识,当徒弟踢了八家馆的时候,津门武术界会请他出马,将徒弟赶出天津。为了稳妥起见,他必须学会咏春拳。注意这个规矩是郑山傲突然加上的,在此之前从未提过。另外,陈识说过一生只教两个徒弟,耿良辰算一个的话,那么郑山傲这一拜师,就算第二个徒弟,陈识之后就不能再传授咏春拳了。郑山傲的用意,依然是维护津门不传真功的规矩。

  三、里子与面子

  《一代宗师》中,提到有人活成了里子,有人活成了面子,邹馆长显然是津门武术界的面子,而郑山傲则是武术界的里子。出了乱子,邹馆长出面讲规矩,郑山傲出手维护规矩。但是,这一次他们遇到了陈识和耿良辰。

  耿良辰是大材,脚夫出身的他,学了陈识的功夫,踢了八家馆,削了天津武术界的面子。这时候,就需要郑山傲出马,维护津门的规矩。问题在于,郑山傲能否做得到这一点。

  郑山傲要求陈识教他真功夫,在学会之后,曾经要求与陈识比武。在过程中,郑山傲就想动手废掉陈识,可惜的是,陈识反手一刀逼在他的脖子上。而另一面,耿良辰在踢第八家馆的时候,陈识与耿良辰曾经动手,却被割断了背包带。事后,陈识说他比自己年轻时更加厉害。两相对照,郑山傲根本无法降服耿良辰,遑论维护津门武术界的面子了。

  这时,故事穿插了一段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情节,林希文出手打伤了师父郑山傲,并将此拍成了电影纪录了下来。郑山傲三十年的名声,一夕荡尽。这个局,据说是邹馆长与林希文商量好的,为的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林希文因此取代郑山傲成了天津武术界的里子,取代郑山傲来继续维护规矩。

  直到耿良辰被林希文暗算后逐出天津,陈识才意识到,自己辛苦教出来的徒弟,其实是为了郑山傲收山准备的。林希文打败郑山傲是不能公开的,但是他公开驱逐耿良辰,则是公开成为了津门武术界的第一人,活成了津门武术界的里子。

  四、脚行与武行

  陈识与耿良辰,一个是外人,一个是脚夫,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进入津门的武行。这涉及到一个身份的转变,如何从一个外人进入到津门,从底层的脚行上升到武行。

  耿良辰临死,回到了脚行,推了最后一班车。但是,我们知道,他在拜陈识为师的时候,已经离开了脚行。他的说辞是,师父说练武之后,不能再继续做体力活。(经名家指正,练武后的确不能再继续干体力活,因此耿良辰并没有说假话。此处的对白,应为一语双关。)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武行不再是劳力者了,脚夫却依然是劳力者。

  陈识在授徒的两年中,是生活在贫民窟里,表面上做的是木匠活。武行过来看,知道他不是吃的武行的饭,而是做的底层的活。上下有度,这也是规矩。

  一旦陈识可以在天津开馆收徒,那么他就泯灭了天津内与外的界限,也打破了武行与脚行的差别。而内与外,上与下,恰恰才是津门武术界的规矩所在。郑山傲为何阻止陈识教真功夫,其原因大概也就在于此了。

  小结

  苏格拉底曾经讲过一个洞穴的故事,故事中大部分人生活在洞底,被绳索牢固地捆绑住,在他们身后有一小部分人坐在火堆周围,通过火堆制造各种各样的影像,来控制洞穴底部的人们。如果洞穴底部有一个人,能够走出洞穴,那么他是否还要回到洞穴。如果,这个人走回到洞穴的话,他会遇到什么事情。

  在我看来,陈识来到天津,就是尝试回答两千年前,苏格拉底的问题。洞穴之中,是不需要真功夫,只需要维持好江湖就可以了。因此,陈识和耿良辰注定是要被驱逐出天津的。

 3 ) 武侠的魅力之一,是里头有中国人的样子

 武侠的魅力之一,是里头有中国人的样子。
                                                                          ------徐皓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人从古至今都讲究规矩二字。但是有些年代,规矩已不再是规矩。军阀的介入,礼乐已崩,武林已逝······所谓的规矩都是有权有势人定的规矩,那些重要也不重要的规矩,和情义道义已经在一个取舍之间·······

       蛋糕早已瓜分完毕,新来者要想加入就必须付出代价。陈识就是这个新来者,这个闯入者·····但是不管陈识这样试图分一杯羹的外来者还是林希文这样觊觎大位的强权者都会被抹掉,因为他们永远斗不过即将到来的二战纷争动乱大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他们什么都不是,什么也做不了·····

     不愧是金马的最佳动作片,手起刀落、干净狠辣、自成一派的写实招数,在冷兵器的交锋上算得上是经典。因为传统的中国武技不是打斗,而是交手。就是所谓的两个人的身体交织在一起,这个时候就没有余地了,生死就在一瞬间。咏春派有句话说的就是“刀无双发,棍无两响”,你我的兵器在相碰的瞬间,就已经见输赢了,不可能再碰第二次了,这时候就看谁能利用这个杠杆变出来杀招,谁的力量更大,转化更灵活。这是徐皓峰的原话,这是他这些动作创造的精华。

     “今天我求一个人活着 这人离我两百米 我心念不强 再远 怕不能应验········· ” 宋佳不愧她影后的名头,旗袍加身,风韵诱人、眼神迷离·····乱世女子的挣扎矛盾深情,拿捏分寸感绝佳······徐皓峰真不愧是重度直男癌患者,总归有把女人当附属品的痕迹,陈识骗她、利用她,她还是那么爱他·······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结尾那场一气呵成的巷战,如今大屏幕上的武打电影,已难得能够欣赏到这种可以让人一口气可以看到爽的精妙武打,真是久违了啊·······

 4 ) 师娘,请让我再看你一眼

     想都不用想了,这是年末唯一一部值得去看两遍以上的电影,就冲着徐(shi)浩(niang)峰。
   
    剧情大概是这样子的: 从南方到北方,咏春传人陈识独自一人带着整个门派的未来来到了武术之城天津。西方的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彼时的天津军阀混战,租界林立,而此时国术界也在乱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陷于崩坏,面子还在,里子却烂透,本来的大义之道,逐渐变成了一门生意,聪明人和强权者越来越多,但是有骨气的人已寥寥无几。陈识在此时闯入武林的本意也是为了分而一杯名与利的羹。当然以上这些都只电影的铺垫而已,乱世中江湖虽已崩坏,但是在徐浩峰的作品中,情义永远是一颗不灭的火种,暖了乱世,也成了《师傅》的精神内核。
  
   心性浪荡的徒弟耿良辰原本是惦念师娘的美色而来到陈识身边的,所以一开始师傅和师娘都觉得这只是个可以利用的小人,而到后来,耿良辰连踢八馆,声名鹊起,但是却表现得有情义且有骨气:他无时不刻对自己心爱的姑娘施予关怀,重伤之时不惧军阀的胁迫舍命回津也只是为守护家庭的种子,甚至在临终前对自己曾经舍弃的脚行施予最后一报。这个本来好勇斗狠青年身上的情义和骨气让人叹服。

    接着是妖娆妩媚的师娘(流口水了),赵国卉本是为了一笔钱而委身于陈识,两人的婚姻本是一门利益明确的契约,本无情义可言,但其乐融融相处甚久之后,赵国卉对陈识甚至耿良辰的情义确是真真确确的,她在耿良辰危难时刻不顾与陈识撕破脸皮去提醒耿前面的危险,而在陈识生死决战之时,本可带着钱财一走了之的她选择默默躲在事发地不足两百米处为丈夫祈福,甚至在丈夫逃走之后愿意承担起丈夫的所有责任,这显然是一个有情有意的女子。

    最后是陈识本身,本把徒弟耿良辰作为一枚棋子来用,但是徒弟死以后,陈识身上义的一面被彻底激发,他放弃了本来得到手的名利,冒着生命危险和全天津十几九武行撕破脸皮,大闹天津城,支起了整个故事。《师傅》看上去讲的是江湖,其实讲的还是情义,这一点和《一代宗师》一模一样。

    武打设计一直是徐浩峰电影的招牌,这次也毫不例外。徐浩峰在《师傅》中精彩无比的武打设计则直接把武侠片拉回了黄金年代。没有虚浮无比的打斗设计,徐浩峰镜头下的拳脚博弈更近于智力的博弈,一招一式都很考究很细致,见招拆招,步步为营,这样打磨细致的讲究法让人感到无比的畅快,而且还极富趣味性。当然也只有徐浩峰能做到这样,这些考究劲道的武打设计源于徐浩峰本身对民国武林研究深厚的底蕴,影片的不少元素来自于他那本《逝去的武林》。

    说到武林,徐浩峰作品中的武林一直是非常讲究规矩的。无规矩不成方圆,里子糜烂了但是面子仍然不能丢,江湖崩坏了规矩还是不能丢,《师傅》中对江湖规矩的考究是对真实津门武林的致敬,这些面面俱到的礼仪和规矩是电影重要的人文文本,是对民国人文的一种致敬,当然这种对真实的重现为电影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对白很精简但是却很到位,甚至强于《一代宗师》。然后是徐浩峰独特的个人趣味,大量带有浓烈个人色彩的冷笑话穿插在这样一部看似正经的影片中,给影片增添了不少“古怪”的气息,满足了导演独特的趣味的同时,也满足了我的恶趣味,就为了这一点,我愿意去看第二遍。

   最后最后是那位风情万种的师娘,就为了她,也应该有第二部吧,师娘,请让我再看你一眼!

 5 ) 有武,有侠,不是武侠。

师父,师父。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师父这个词,自古以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就有着别一番的意义和分量。甚至在古代,乃至到民国时期,遵循着旧时规则的门派里,师父对徒弟有着生杀大权。一如陈识所说,拜了师,学了拳,他将视我如神。
做学徒第一步,就往往是先从学如何侍候师父做起。先做人,后学艺。身为师父,所传授的不仅仅是“艺”或“技”,更是“人生”。

旧时的师门,相当于是一个人的第二出身。代表着这个人个人所负之能,代表着这个人的行为准则,更代表着他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地位和身后的人脉,关系网络。

所以,念起师父两字来,总是沉甸甸的。电影里,师父的师父对他说,你是这个门派全部的未来。所以,他便下了可以为之付出所有的心。师命难违,这里面除了道德和规矩,更多的是早已养成的潜意识的遵循和服从。从小被师父教导大的人生,师父的观念往往造就了徒弟的三观,一代传一代,就成了门派的文化。

咏春的文化我不甚了解,但就从电影里看来。传拳为秘,真传不过两人。求精不求多。陈识求的是扬名,但是却不会真传。所以他只要一个真正的徒弟,一个可以替他扬名的徒弟,一个注定被牺牲的徒弟。

他说,好在是个小人,不可惜。

人总是这样,最开始的时候,都以为自己的心是硬的。总以为自己的信念永远不会变。总以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计划中,总以为只要自己做得出,就有想要的结果。总以为……

太多的总以为,最后换来的往往只是世事难料,无力回天。

师徒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情谊。史上虎毒食子的父母尚且有,何况冷心冷面的师父。然而,陈识终究做不到,他还有追求,他还惜才,他有着坚定设局的心却毕竟是初次设局。他坚定,却不老练。狠心,却不冷血。因为,他还是个真正的武人。

师父这部片子,有着写实的粗犷画风,一拳一刀,实实在在。但风格却又极其的写意,泼墨而画,意所至,情所至。
徐皓峰,拍的是武,讲的是侠。但这部电影却不能称之为武侠。徐皓峰的武与侠,是割裂着的。现实中的武人,带着名,带着利,带着摆不脱的规矩和枷锁,求生,求死,求义。导演在他们的故事中,放了一个侠在武馆的顶头上,具体却表现在底层的脚行中。反差的讽刺着现实。

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才是真正的江湖。武侠只是成人的童话,武与侠的相离相吸,才是完整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没有真正的坏人,也没有真正的好人。林希文杀了耿良辰,却也是剧中唯一一个读懂他的人。陈识把耿良辰送上了绝路,但最终用难以压下的不甘为他复了仇。邹馆长机关算尽,也终究只是个遗孀的苦与恨。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坚持,得不到,舍不掉,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

林希文不是必须要杀耿良辰,但是耿良辰却必须死。他打破了规矩,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成了军界势力侵入武行的一个障碍。人算不如天算,陈识步步为营,计划周密,却没算到时迁事移,天下大势。
他愤恨,不仅仅是因为耿良辰死了,他怀了几分愧疚。更是因为,耿良辰死的毫无价值。他心中的,是不甘。他不甘自己的一盘棋,就这样收尾,成了别人更大棋盘中的棋子,成了一场笑话。

倘若不是有林希文的介入,按照陈识和郑老头的谋划来,耿良辰会在他眼里死的是应该而值得。或许,他会有几分惋惜这个大才,却不会升起愧疚与愤恨。然而,现实却狠狠的打了他一个耳光。在时代变迁的面前,个人的谋划,或者一个门派,甚至是一个行业的谋划,都不过是螳臂当车。

在这场对峙中,武馆输的毫无悬念,甚至是主动让步退出。侠是种精神,名和利却是切身关系到吃饭喝水赚钱的。没有物质基础,何谈精神?武馆行当中的种种规矩,更像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维护。挥着武的大旗,安慰得不到侠,做不到侠的自己。

林希文说,如果他活着,武行会有意思许多。可惜这样有意思的人,有骨气,可以说是整部电影中身上唯一体现着侠的武人,耿良辰,却必须死。一群鸭子可以啄死一只天鹅,这不需要道理,自然界自古如此。

徐皓峰,怀着侠的理念,写了一个现实的武的故事。赤裸裸血淋淋,却偏偏一刀一刀的分明。让观众没有余地去躲避,就像蜀山奇侠传里的血迹,翻开,就必然看到。

有侠的人,未必有武,武不是侠的必然条件。有武的人,未必有侠,有武又有侠,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
影片的结尾,与侠无关。耿良辰已死,侠成了茶摊上口口相传的传说,成了埋藏在社会层次深处黯然的保留。
影片的结尾,是武的苍凉,大写的末路苍凉。邹馆长强撑着的气场,随着电影结束的倒计时,一秒强似一秒。每强一份,都愈加强烈的透露着苦苦支撑的外强中干。当她用刻意的稳操胜券的姿态,用刻意提高的声音,宣布咏春已绝的时候。我从这片段中,读懂了邹馆长所说的: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装装样子嘛。确然,她深有体会。

侠已逝,侠已隐;武已空,武已绝。

武侠只是梦。

 6 ) 专访 | 徐皓峰,凭借道德和信念拍《师父》

知道能采访徐皓峰,高兴了好久好久。他的武侠小说好看到会不知不觉通宵看完,他的影评能让我对电影作品有完全不同的认识。操纵文字的徐老师睿智、精炼、博学,是个高手。

那时就觉得,他的电影是需要最好的演员最考究的剧组才能拍出来的。到了《师父》,决心做商业片的徐导演做到了。他的民国武侠干净传统,又薄又尖锐。是与小说完全不同的好看。

一阵忙乱之后,终于见到他。语速很慢,动作儒雅。我说,徐老师您好,我是您小说的忠实读者,《师父》之后,也彻底成为了您的影迷。他就憨憨的但是特别真诚的笑。

采访时间被严重压缩,刚开始的时候我边听他讲,边在心里催,徐老师你快点快点快点,问不完啦。还好他的回答给了我好多惊喜,会很快投入到与他的对话中。



《师父》中最大看点是各种冷兵器,其中尤以咏春拳的八斩刀亮眼。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角度切入影片?
徐皓峰:当时我是去了黄岗起义纪念馆,看到农民起义的时候用的是标准的咏春八斩刀,这是中国底层老百姓普遍会用的一种兵器。我当时的兴趣就是,既然它是在晚清和民国普遍使用的,如果现在我把这种造型和它的刀法拿出来,会不会勾起现在一代年轻人遗传基因的遥远的记忆。这就是他们爷爷辈曾祖父辈用的一种兵器,并不是咏春所独有。
我是有博物馆嗜好的人,如果在博物馆发现一个东西能给我的创作刺激非常大,会非常欣喜。而且这个东西不仅是南方有,北方的八卦门也有,方法和训练方法大致相近,只是造型稍有不同,八卦门叫单峰剑。

在这次金马奖中《师父》拿下了最佳动作设计奖,一同入围的还有一众香港动作指导,您认为您的武打设计和他们的不同在哪里?
徐皓峰:他们都是成名已久的,成体系的。我拍了三部电影,到《师父》才大规模的展示我当时采访来的兵器的用法。所以金马奖给我的主要还是在创新意义上。

娄烨导演评价说《师父》开创了一个神秘的电影门派,您觉得自己电影的神秘在哪?武侠风格又是怎样的?
徐皓峰:神秘应该就是武林的典故和新武侠文化大相径庭,违逆了常识,所以他觉得神秘。

《师父》中有一个段落是廖凡开武馆时放映电影《火烧红莲寺》。为什么会选择放映这部影片?
徐皓峰:因为它是武侠电影的始祖。 还有《蜀山剑侠传》,它是武侠小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我的片子里出现这两个,也是有一个致敬的意思。

我记得您在《刀与星辰》里面也写了对于武侠电影的评论,您说《蜀山剑侠传》这种是将武功仙侠化超人化的,会不会下意识的用它们与您尊重的写实风格做对比呢?
徐皓峰:所以这就是我电影里的台上台下。我自己觉得有导演快乐的一场戏,就是台上放着《火烧红莲寺》的时候,台下真实的武林人士在看着,他们看得竟然还很着迷。这是我觉得好玩的地方。

我以前看您小说的时候也特别着迷。所以就有一个疑问,您在改编自己作品,把它们影像化的时候,会有怎样的具体处理?
徐皓峰:谢谢。它的整体思路是,由小说到剧本,整体的叙事线、视角都会不一样,同样的故事要换个视角和叙事线来讲。从剧本到影像,因为影像有巨大的概括性,我的编剧写了半天,但是在现场一拍,如果你是敏锐的,可能一个镜头,就能把你剧本里的意思完成了。所以它在分寸在结构上都会有变化。

这已经是您跟宋洋的第三次合作了,他也算是您的徒弟,您对他怎样评价?
徐皓峰:他还是需要到更广阔的天地里飞翔,可以出师和其他更优秀的导演合作了。

他的表演完全是您想要的气质吗?
徐皓峰:对。这次我跟宋洋有个君子之约,合作三部了,这部跟头两部的变化比较大,这个人物是一个悲壮的人物,如果你顺利完成了,估计大众和导演会认可你,那么你就需要再多有一些经历。所以拍《师父》我俩是以相互告别的心情拍的。

昨天在MOMA也重看了您的前两部片子。在看前两部时我觉得它的叙事是不断中断的,不会那么流畅,但这次就会更完整更商业,这是刻意调整的吗?
徐皓峰:对,没错。因为这次做的是大众电影,大众电影讲故事你必须得给观众一个道德与信念的基础,这样他才能对人物和事件有更强的代入感,所谓感同身受。所以《师父》从这个线索讲。头两部电影,一开始的定位就不是大众电影,它是去电影节的,它的受众方向是不一样的。头两部电影就不是用道德和信念这种大众观念所拍的。

不是凭借道德和信念的话,《倭寇》和《柳白猿》凭借的是什么?
徐皓峰:我是直接在讲社会结构。其实《师父》也讲了社会结构,但是我是通过道德和信念撑起的。现在电影市场好了,我们做商业片。但是商业片的概念也是非常混淆的。头两部电影中商业元素都在,但它就不是商业片,它的叙述方法不是。像威尼斯电影节罗马电影节,商业片是去不了的。虽然有武打场面动作场面,甚至比香港武打还要强一些,但是人家看的时候还是定位很清晰。

看样片时我就注意到《师父》的音乐非常棒,它有一点怪,跟影片又贴合又分离。前两部也是一样,音乐和音效都用得很满。对此您在制作中提出了什么样的建议?
徐皓峰:是的。我当时写的是租界文化,就要求里面一定要有西洋色彩。它是讲活在租界里面的中国人的群戏所以一定要有西洋的味道,又有中国的背景。这次的作曲放了很多现在已经不让用的故宫的古钟,这些东西。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你觉得奇怪。

就像《箭士柳白猿》里面也出现了很多次的钟声。
徐皓峰:是的,这些故宫里的古钟、法锣,现在你再去故宫已经听不到了。那就来看《师父》吧。呵呵。

《师父》里有个重要的道具,就是宋佳放了烟的戒指,我查了一些资料,但是没有查到它。
徐皓峰:那是当时在美国贵妇中流行的,一个抽烟的支架。它的好处是,女人抽烟不会熏黄手指。它的上面可以有钻石、翡翠。好看,又有气势。

王家卫导演也拍了您的编剧作品,他拍民国武侠时候的“讲究”是把服化道做到极致,比如精致的旗袍、光影、镜头,这些能被强烈辨识到的。您的电影中的“讲究”或者形式感则更多是给内行看的。您给我们再讲讲吗?
徐皓峰: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吧。哈哈哈,我是做这个的。比如以前中国人管谈判叫做茶叙,就像《师父》里面通知廖凡那段,就是典型的茶叙。它通过摆茶碗的方法来交流,那其实是一种语言。

做了这么多的功课,会不会下意识对观众的要求也高一点?
徐皓峰:观众不用做功课,他们直接看我的电影就好了。观众只需要看结果。观众是一个自然物,看得懂就看,看不懂就不看。

从拳脚到兵刃,描写咏春的作品已经很多了,您觉得咏春已经被“掏干净”了吗?
徐皓峰:八斩刀还没拍过嘛。所以就有了《师父》。呵呵。

下一部作品您打算拍什么呢?还会改编自己的作品吗?
徐皓峰:还在选择。我就是改编自己的作品。但是选择哪部就要综合的看了。人啊,资金啊,还有创作的状态。

除了您写过评论的那些电影,还有哪部武侠电影是您喜欢的?
徐皓峰:有些老电影经常被忽视,比如刘家良的《烂头何》,你可以回去看一下。



采访结束后,我边收拾东西:
我:徐老师,您的电影和小说我都看过了,今后还会做话剧吗?(指《北京无冬天》)
徐:话剧啊…哈哈哈哈,找你来演吧。
我:好!!!!!!!


本文发于 不散 ,来关注吧~
<图片1>

 短评

制作上去了,恶趣味依然在。不掩饰对大洋马的喜爱,不掩饰几欲在每个带女人画面当场喷发的直男口味,依然是练家子、老规矩和民国武林那点破事,这次多了点编剧上的阴谋悬念。本以为溜之大吉就烂了尾,结果刀阵大法还是挺满意,当做视觉上的奇技淫巧也好玩啊。败在人物像兵器,还是没感情。

7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这应该是我看过的最有意思的武打片了——恰到好处的舞台化、人物的卡通化及剪辑的程式化制造出了极具趣味的超现实画风,将圈子的仪式感、动作的韵律味和戏曲的表现力都发挥尽致。最后十八般兵刃统统上场的巷战堪称经典。唯一美中不足:廖凡毕竟不是练家子出身,身形沉重不服人。小宋佳惊艳。4.5星。

9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徐浩峰的电影,人物性格本来就是短板,找这些熟脸来演怎么看怎么怪,配乐太low更是完全出戏

13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在那个年代,规矩很重要又很不重要······动作戏必须给360个赞,特别是片尾的那场巷战简直就是经典~宋佳不愧是影后,那演技啊·····穿旗袍演民国女子简直就是一祸水啊·····实在是让我这一女子都为之倾心啊·····

15分钟前
  • 黎声如雨
  • 推荐

动作干脆利落,台词有底蕴。文武齐全,年度最佳!

19分钟前
  • 曾经我是一朵花
  • 推荐

廖凡有种粗糙的肉欲感,宋佳有种刚硬的妩媚态,蒋雯丽有种豁朗的柔韧劲,金士杰有种笑隐的沧桑气,黄觉有种闷骚的纨绔风。很合眼缘的五个人同框,期待值略盖过影片风貌。角色像是捏浮在画纸上,有钝感,缺少一点浑融。

22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真刀真枪的肉搏,三两下高下立断。妈呀宋佳太美了。旗袍粗布都气定神闲,条儿太顺。男人打天下,女人的天下在方寸之间。茶汤铺子姑娘救耿良辰,二话不说就拔匕首,帅死了。蒋雯丽为守住男人家业,蛇蝎心肠还是帅。这些女人活得好利索好迷人,爱上了,“他犯的事,我担着。”

24分钟前
  • 野象小姐
  • 推荐

片子好不好?好,很好。喜欢不喜欢?不喜欢。徐浩峰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但我感觉就是一位邪派高手,非王家卫、李安这样的名门正派路数。所有角色都有像是导演棋子,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文艺调调、硬桥硬马功夫片、小说戏剧式的叙事……每句台词每个动作都憋着股劲儿,让人看得不放松,难喘气。

28分钟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推荐

不会配乐就找个日本人啊,规矩都不懂。

31分钟前
  • 小海
  • 推荐

依旧是徐皓峰式仪式感镜头与演员调度及写实武打设计,只不过这次终于用对了地方,观赏性和娱乐性显著提升,点映场笑点密集。前半段讲规矩,后半段讲气节,人物和故事都好看。剪辑利落巧妙,台词有风韵而不装逼,各式冷兵器一口气看到爽,动作设计精妙绝伦,铁质音响如在耳畔,看完只想拍掌称快。

3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北京电影学院教务处往事

35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装逼两个字,一横一竖;装好了站着,装不好躺下。徐皓峰能站着装完一部片也不容易。世上规矩已太多,电影里的规矩居然更多,何必呢?民国题材真是电影宝库。

3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这道疤,我留的,是你这辈子的荣耀!”这部电影从此爱上天津!

38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差不多就是我的年度最佳了吧。极具风格,包括故事、台词、动作设计,和王家卫相比,在影像和配乐方面稍嫌不够精致。冷、硬、利落,消失的武林的大环境,动了情搏了命的小人物,全部中意。

40分钟前
  • 达到厂
  • 力荐

三星半。仍然是徐皓峰味道的武侠电影,所有人都端着演,端着说话,造成一种距离感。不过这个故事很有趣,有阴谋,有爱情,有牺牲,也有义气。而那些武学、门派、规矩之类的讲述,也一如既往的知乎体和科普范儿。让你看到更多的不同。结尾巷战犹如怪奇兵器展

4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动作架势有板有眼,各种兵器五花八门,画面唯美清新,却并不沉闷。

42分钟前
  • 汤平
  • 推荐

无规矩,不方圆;坏规矩,如缰锁。守规矩的,是庸人和蠢货;破规矩的,是强者和聪明人。所谓传统,成也规矩,败也规矩。需要传承,亦须颠覆。乱世的江湖,更见人心之险恶;逝去的武林,都在文人的笔端。

43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这样的功夫打法配上这样的剪辑,看上去更加的稳快准很,剪辑也给功夫带来另一种不一样的风味,一个大写的爽。表面上还是处处规矩的江湖,人物都要端出一股范儿,只是人物之间的感情始终上不来,就像功夫或者踢馆一样,一切很凌厉,一切又都冷冰冰的,没情绪始终也就少了情感冲击力。★★★☆

4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忽如一夜直男来,奇淫怪趣大腿开。

49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三部开宗立派。这部成功踢馆。期待徐老师下一部更大成本的制作,能够弥补一下这一部的些许制作上的遗憾。

53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