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争

战争片大陆2016

主演:刘烨,王珞丹,杨祐宁,叶青,黄志忠,王龙华

导演:彭顺

 剧照

我的战争 剧照 NO.1我的战争 剧照 NO.2我的战争 剧照 NO.3我的战争 剧照 NO.4我的战争 剧照 NO.5我的战争 剧照 NO.6我的战争 剧照 NO.13我的战争 剧照 NO.14我的战争 剧照 NO.15我的战争 剧照 NO.16我的战争 剧照 NO.17我的战争 剧照 NO.18我的战争 剧照 NO.19我的战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7 02:25

详细剧情

抗美援朝4大战役时期,中国有这样一支英武勇猛的志愿军,他们为了保卫国家毅然决然远赴他乡,在并肩作战的日子里一起经历生死,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感。孙北川(刘烨 饰)是这支队伍的核心首领,他身经百战、个性粗犷但心地善良,在战场上向来无所畏惧,而遇见文工团团长孟三夏(王珞丹 饰)之后,这份勇猛又多了一层责任感。孟三夏是个性格爽朗、嘴硬心软的直肠子,跟粗线条的孙北川缘起于抬杠,在共同经历了战场的生死考验之后,孟三夏内心的柔情被唤醒。与此同时,孙北川的好兄弟、司号员张洛东(杨佑宁 饰)也对孟三夏暗生情愫,孑然一身的命运造就了他单纯、乐观的个性,为了撮合北川与三夏,他甘愿隐藏自己的感情,但在唯一的亲人老爹李顺良牺牲后,张洛东第一次尝到痛苦的滋味。李顺良(黄志忠 饰)是张洛东的养父,也是队伍里的老兵油子,他淡泊世事讲话句句戳中要害,是九连的润滑剂,也是张洛东的精神导师,他的牺牲促成了张洛东人生的重大蜕变。  王文珺(叶青 饰)是孟三夏文工团里出身极好的一名进步青年,她用自己的生命向恋人刘诗文(王龙华 饰)诠释了信任和支持,激发了这个满腔报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内心最坚强、最男人的一面,促成了他由知识分子到真正军人的人生升华。  这群平淡而不平凡的小人物,在残酷艰辛的战火岁月里,抒写着因爱交织的战地故事

 长篇影评

 1 ) 好多槽点…部分片段抄袭

1.抒情太多,思考太少。从头到尾,谈情谈情、喊口号喊口号、立flag立flag、爆炸爆炸……尴尬尴尬。2.然而没有出现任何朝鲜地名,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具体的美国人的形象。除了枪管子上都是窟窿的波波沙、说英语的鬼子还有大一号儿的坦克外,和之前的抗日戏没有任何区别。3.手动排雷一场戏还不错,可是这一段刘恒老师你已经在《集结号》里用过了啊。4.“人海”战术这个实在懒得去批判一番了,好在这片子里美国鬼子跟抗日戏里的日本鬼子一样蠢,所以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结尾频繁VR视角,把战争片当枪战片拍,可以,这很香港导演,也很抗美神剧。

5.片中大量抄袭

 2 ) 裹挟并不是尊重

抱着很期待的心情去看的电影,但结果却一如既往的失望,看得对国产战争片失去信心了。
首先,从战争片的角度评价一下,这部电影距离战争真的很远。我们多年来从国外战争片学来的只有一个字—“惨”,用宏大的场面来表现惨,却没有用细节体现真实,甚至在细节上违背历史。
影片中铁路桥上的战斗,我方的军列沿线不配高炮防空也就算了,居然能够被美军团属105炮覆盖。如果美军能携带这样的重装备渗透我军后方,那这仗也没什么好打的了。
美军的武器刻画也有不足,尤其是火箭筒,居然不用“巴祖卡”,而用德军二战期间的“坦克杀手”,着实让人费解。
城镇作战的战斗中,女兵突围时被重火力压制在河边,在最后居然能用手榴弹翻盘。从剧情上讲,有这本事为什么不早点使出来,非得伤亡惨重的时候才使。从军事实践上看,女兵臂力相对有限,扔不出那样远的距离。重机枪有效射程远远超过手榴弹的投掷距离,一个正常智商的机枪手,显然不会让自己的阵地前伸到女兵都能用手榴弹炸到的距离。
朝鲜战场上,美军早已换装风冷重机枪,比如M1919和M2。老式的马克沁系水冷机枪美军也装备过,比如M1917,但是早已被淘汰了。所以这里出现就很不合适了。
92步兵炮在电影里出现多次。这种70mm火炮作为一个步兵连建制内的支援火力,显得有些奢侈了,步兵连里有60迫击炮就可以了。
最后一场战役,对我军的刻画很不到位。部队战场隐蔽居然没有伪装,进攻时毫无章法秩序,不拉散兵线也就算了,人挤人像抢购一样冲锋,这简直是对我军战术的侮辱,任何一支现代战场上的军队都不可能这样做。只有《兵临城下》、《太极旗飘扬》那种西方意识形态浓重的电影,才会有这样侮辱共产主义军队的、送命式的冲锋。
多年来,西方一直有人说我们以人海对抗火海。如今,我们自己拍的,打着不忘历史旗号的战争片,居然也这样表现,这让外界怎样客观认识战争中志愿军的表现?
诚然,我们的武器装备不好,战争中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但这些代价都是有价值的,是用智慧权衡之后,为了胜利不得不付出的。而西方口中的人海战术是不讲人性,不讲智慧的蠢猪式的指挥,这是对我们的抹黑,而且这样战术下的牺牲也对不起每一个生命。如果我们是这样打仗的,有多少人也不可能把美军打回三八线。我们在战场上成建制的穿插、渗透、包抄,用的是智慧,绝不是蛮干。
故事中讲进攻时间选择在白天,也不是很符合历史。我方没有制空权和制炮权,反击大多在夜间。上甘岭战役中,我军曾有一个连增援己方高地,通过山脚时遭敌炮火封锁,只剩20多人到达山顶。
影片中,一个补上来的新兵,冲着战士们招呼一下,大家就跟着他冲了,毫无军队中的指挥等级。连长重伤了,那指导员呢?副连长呢?各排排长呢?怎么就轮到一个补上来的新兵下命令了?这看着不像打仗,倒像男三号招呼群众演员就位。
还有一个剧情连贯性的问题,说孟队长他们是文工团,可干着干着就成卫生队了,这到底是干什么工作的?多面手?
在剧情上,我们习惯性地加入爱情来舒缓节奏,但前提是得连贯合理。《拯救大兵瑞恩》、《士兵突击》等军旅题材影视作品,一个女的都没有,一样成为经典。单纯为了丰富元素而生搬硬套,是得不偿失的。
电影首映一天,我对评分略感意外,看到评论中,很多写的都是向英雄致敬。那我们应该想想,怎样做才是向英雄致敬。凡是拍英雄的拍抗美援朝的都点赞,就是向英雄致敬吗?还是对国产战争片提高要求,让他们拍得对得起英雄,对得起大家敬仰英雄、尊重历史的心,才能真正向英雄致敬呢?
在战争片上,我们不乏题材,也不乏成功的前例。《拯救大兵瑞恩》被奉为经典,很大程度上源于剧情的连贯性、合理性,以及其对细节的准确刻画。人家的电影中,士兵装弹要先把弹夹在头盔上磕一下,以防卡壳。而我们的电影中,轻机枪射击不转移阵地、不换枪管,甚至不换弹夹,远距离射击连标尺都不开,这说明我们对战争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演打仗的人远没有真打仗的人用脑袋用得多。
面对这样的战争片,一味地强调致敬英雄,某种程度上是以爱国主义裹挟爱国者,或者是以伪爱国主义裹挟爱国者。我们当然要铭记历史,然而,我们要铭记什么样的历史?或者说,我们所铭记的是不是真的历史?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来书写的,我们是胜利者,难道还拍不好自己的历史吗?
我很愿意尊重历史题材的电影,但我首先要尊重的是历史。

 3 ) 我的战争————究其根源,还是时代不一样啊

记得N年前看《拯救大兵瑞恩》的时候,最我震撼的是诺曼底登陆那场戏,面对德军炮火的铺天盖地,美国大兵的哭爹喊娘,把人类对战争的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片子中很多的细节反应出士兵们对战争意义的疑惑和反思。我想,这不能单单定义为怯懦吧,是人性最真实的反应。美国人不是没有勇敢的时候,比如哪个曾不敢开枪的文职军官,最后在困兽犹斗之中释放了自己手刃敌人,这更接近于人的本性————先恐惧,后被逼上绝境,然后爆发。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很少有人冷血到喜欢战争,喜欢杀戮, 不到别无选择,不会痛下杀手,因为你不杀敌人,敌人就要杀你。这样的表现方式,更让你觉得符合人的天性,也更能反应出战争的残酷。

而我们国家的战争片中,是看不到这些的。不管从经年前《南征北战》 ,《孟良崮》,到后来的《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到现在的《我的战争》 ,其中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面对战争都是慷慨以赴,面对生死都是大义凛然。口号都是要“打光最后一颗子弹”,“人在阵地在”,临死之前也要拉上几个敌人垫背,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或炸药包时,脸上的肌肉都是凝固的,连眼皮都不会眨一下。这都成了固定的模式了。我也无意质疑于英雄的成色,只是这种 塑造人物展现战争的手法和技巧太过于脸谱化。 你看不到人内心细腻的活动,人对战争这种生活方式的思考,好像那不是一个个的血肉之躯,而是一个个的机器和符号,招之能战,战之能胜,如此而已。

当然,以前的那些爱国战争电影,也曾激动过很多的国人,泪流满面,众志成城。问题,问题是现在都是什么时代了?社会多元,世界观价值观林立,现代人对事物的看法,对人存在意义的思考早已不是十多二十年前那么简单和模式化。还以这种固我的方式来展现战争,肯定不能博得现代人的认同,你想塑造的是英雄,我们觉得其实是王小波笔下的“行货”,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而已。

很多网友指出《我的战争》这片,过去纠缠于战争场面,没有人物之间关系的搭建,忽略美军方面的介绍,没有战略背景的详细介绍,其实,其实这都是剧本技术方面的缺漏。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时代变了,现在中国的电影文化背景里没有了“我的战争”这种类似样板戏作品的生存土壤。大家都会觉得假,空洞,如同嚼蜡。

王小波曾经说过,他们那个时代(文革) ,只能看八部样板戏,就是他们文化生活的全部,反反复复看,一直看到想吐。到如今,“我的战争”这种政治秀不用看多久,一上映,就能看得让人不爽,究其根源,还是时代不一样啊。

 4 ) 《我的战争》:只有“战争”没有“我”

彭顺和斯皮尔伯格之间相差了100个冯小刚。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是,《我的战争》的战争画面感着实是近年来除了《集结号》之外,华语电影里拍得最好之一,彭顺不仅用上了现在已经风靡全球的手持摄影,还相当创新的用上了GoPro用来多次展示第一视角,从这点上来看,确实会猛得给人一种眼睛一亮的感觉,然而遗憾的是,全片也仅此而已了,并且,这种刻意的炫技更让我觉得,《我的战争》是一部拍给战争爱好者看的电影,而不是拍给战争影片爱好者看的,至于致敬先烈什么的,这如同上映前那个恶心死人的宣传片一样,仅仅是这部电影的附加品之一。

剥开这部电影的试听元素,而去再稍微深入剖析一下,我不得不悲哀的发现,尽管在“硬”的层面上去了,但“软”的层面甚至不如八一厂的那些老电影。当年《集结号》曾经让我振奋了好久,觉得中国终于可以拍出看起来有血有肉的战争电影了,然而这部《我的战争》似乎在告诉观众,《集结号》的那场雪地之战只是中国战争影片中的异类。

《我的战争》全片几乎都在打,这就是我说的,为什么这是一部拍给战争爱好者看的电影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影片最后超过40分钟的重头戏537高低之战,前面一共出现了三场战争戏,其中前两场遭遇战,随便抽出一段给一个导演,都能拍成一部完整的长片。我似乎听到了彭顺导演在说:“你们不是爱看打战吗?好,那我就打给你看。”因此,在全球导演都在竭尽全力地强化战争影片中人的元素,《我的战争》则用婆婆妈妈的儿女情长将几个几乎毫无关联的战争桥段给强行连接了起来。黄志忠和杨祐宁所承载的父子戏份,成了影片里乏味的情感元素中最让人觉得正常的一部分,什么?你说影片里还有战友情?不好意思,一部这样的战争电影本来要重点描述的战友情在这电影所占的比重,还不及刘烨写给王珞丹的一封情书所花的时间来得长,当然,如果你认为最后杨祐宁背着重伤的刘烨在美军的诸多枪口的包围之下,让刘烨用一把手枪一枪干掉一美军这样的抗美神话也算是战友情的话,那就当我刚刚什么都没说。说到这,就不得不插一句:敌军果然又在我们的主旋律电影里表现得像个傻逼似得了。

因此,我这样一个当年看《集结号》最后哭得像个傻逼,随便一部体育励志片都会让我泪流满面的泪腺发达患者,《我的战争》全片2个钟头看下来,竟然没有一个让我鼻子发酸的桥段或镜头。除了刘烨、杨祐宁以及黄志忠等少数几个演员有较为重墨的刻画之外,整整一个九连就再也很难让人想起更多的面孔了,我们所能记住的,就是拿一张张我们都不知道是谁的黑色面孔在冲锋中倒下,然后就没了。《我的战争》在对“人”的处理上,采用的仍然是中国老战争影片的方法,让士兵成为了一个整体和数字,这种在我看来近乎冰冷的做法让荧幕上绝大多数的士兵变成了一个集体符号——冲锋挨枪子的,哪怕导演让荧幕上死了很多人,但给我的震撼却丝毫不如当年《集结号》雪地狙击戏中任何一个倒在枪口下的士兵。并且,影片对群体的符号化不仅仅用于这一干群演身上,就连一票主演,也或多或少贴上了符号的标签,以至于看到最后,我脑海里浮现的居然是这几个字:我和文工团的那些事,这几个字也差点成为了本文的标题。哦,当然,这其中最有血有肉的,居然还是黄志忠这个配角。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人称视角,慢动作甚至倒放等种种技巧,则显得为炫技而炫技,丝毫不考虑电影是否真的需要,除了让画面和其他战争电影有所不同之外,对整部影片几乎没有丝毫丝毫丝毫的作用,到了影片快结束时,刘烨和杨祐宁在添弹那段本来可以让稍微催泪一点的对话,因为GoPro视角的强行介入,让好不容易酝酿起的战友情瞬间被那两杆硕大且角度对称的枪给冲得快淡然无存了。

影片的片名叫做《我的战争》,但显然,“我”这个字,几乎没有在影片里有着过多的体现。我眼中的《我的战争》,只有“战争”,而且还只是一次导演炫技的战争。这是一部有着新衣却包裹着老调的影片,强行炫技,强行凑戏,强行感动……这几点随便一点都可以毁掉一部本该更多承载反战思维的电影,但遗憾的是,《我的战争》几乎全占了。

最后多说一句,虽然本文的标题不叫做“我和文工团的那些事”,但我还是真心觉得,文工团作为中国军队里的一个特殊军种,既然也在战场上付出了牺牲,那就踏踏实实以她们为主角拍个电影吧,没准还能拍出个中国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5 ) 我脑子一定进屎了才会去看,看完我的脑子都是屎

战争带来的,首先是谁都无法置身事外的伤害,然后才是荣誉,或者耻辱。
且不说历史真相究竟如何,单就影片本身而言,如果允许打零分,它一定受之无愧。
白瞎了几位演员的好演技好皮囊,内容空洞无物,为了撕而撕,为了死而死。画面乱,情节无,浪费钱。
另外,那么多老艺术家拍的宣传片也是意味深长啊⋯⋯看到一个评论,大意是说「就像一群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组团重回中国,然后还和中国导游说,我们几十年前把国旗插在了这里,那个北京还不叫北京⋯⋯」嗯,我赞同这个说法。

 6 ) 这电影不是来给大家看的是来圈钱的

作为退伍军人,满怀着激情来看这部影片,缺被俗套恶心了,如果把北京放在抗日战争照样可以演,我就没看出来体现了朝鲜战争的什么特色?导演你找志愿军的后代调研过吗?你知道美军怕中国人的什么吗?请你不要把抗日战争的剧情乱套,把日文换成英语,把日本人的脸换成美国人的脸就来拍电影?剧情俗套到十年前的电影就在体现的东西,现在你还在讲!电影的逻辑好怪,结尾看到一个活人来了句,谁谁谁还活着没?然后说你先等一下就跑了去找人,结果另一个死了!完全没搞懂你要表达什么!

 7 ) 跟抗日神剧有的一拼的rz片

从坐下来,到离开电影院,除了开头到第一场战斗的前20分钟外,就是100分钟的噩梦…你说为啥前面还行?那是因为还没开始进朝鲜境内开始打仗啊!

整部片子,看不出当时美军百倍我军弹药基数,对一个山头几万发炮弹倾泻的恐怖景象,只能看见镜头里我军神奇的从更高的山坡,往下冲的去占领537高地,你特么都更高了,还往下冲什么??537高地不是山头是半山腰么??
也看不到我军连夜急行军侵袭百里的奇袭,只有一场场莫名其妙的遭遇战和文工团女兵把光荣弹甩出手榴弹雨效果的绝杀场面。
看不到无补给时志愿军战士的绝望,只有大家喜气洋洋抢馒头,知道多少次打的伤亡惨重的强袭战,只是为了能抢点美军补给让队伍不至于完全丧失战斗力?
战友的战斗友情也在这里变成戏剧感严重的老三篇。
然后战火下的爱情…为啥感觉整部戏爱情变成了主线了?而且居然还有两对?真的需要么?
我军的反斜面战术呢,美军的磁性战术呢,我军的夜间突袭呢,山体坑道呢?你特么就搞了一个“人海战术”,表现还是个错的…哪有像你这样扑山头这么高密度堆人的啊?你当共军老兵傻的么??人家大分散小集中,确定目标,小群多路,让人觉得到处是人好么。

捏着鼻子看下来,没有悲壮,没有感动,没有泪点,只有看抗日神剧时一样的脱线感,导演你到底是想对观众表达什么啊??全片一点都感受不到当年这场战争,原本有多么残酷。

亲情,战友情,爱情,导演大概是想从这些点去呈现故事的吧,可是视角和方法都拧成了麻花,最后变成了个笑话。大量莫明奇妙的运镜方法,什么倒放的爆炸,什么第一人称视角和枪口稳定器下的主角自拍,又不是让你炫技来的,况且炫的那么不合时宜。当之无愧是部烂片,极度伤害了我的期待。

==========================================================================
随便说点可以吐槽的:
1、文工团妹子黑夜战斗后,统一的右脸擦伤妆,化妆师能不能走点心换点花样。
2、小神仙每次开口那港台腔的尴尬出戏。
3、前面说到的打537高地居然还有冲锋下山的镜头。
4、喜笑颜开吃大白馒头的场景当时不是没有,可出现在镜头里时,我真对在朝鲜现场上饿死的那些兄弟不值。
5、有必要在这种片子里面加上你侬我侬恋爱戏?加点也可以,可特么也太多了成主线了快要。
6、冲537时机枪手负伤,连长和某人拖着他就往下撤,结果从方向上看居然是拉着人朝冲锋的方向拖?什么鬼啊…
7、诡异的坑道占领战,美军撤出坑道??在外面裸打?
8、动员时,你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远不如换那句“祖国就在身后,我们无路可退!”
9、前面也说过…文工队女兵拿光荣弹丢出我军特技手榴弹雨也是醉了
10、经常站开阔地顶着空袭,炮击,摆姿势扫射,这80年代的拍摄手法,改真实点不行么。
11、敌人和自己的相对战斗位置完全交代不清,经常让人搞不清为何前一秒两边人贴脸怼,后一秒就距离起码500米的扫流弹撞大运,前一秒战场上恨不得有10个连,后一秒就好像都死完了周围只有一两个人放对。
12、快结尾时,小神仙背着连长原地转圈打手枪??你当组合金刚么。配着悲壮的音乐…满头黑人问号…
13、拿下537时,两人抬头望着的那个相隔起码两公里的高山又是什么情况。
14、537高地占领后,夜里清扫现场,有台坦克残骸在山头上?当平射炮用的?
15、孟妹子你最后是穿军统的大衣和皮靴来接车么,我军当时真没这种常服。
16、还有大量的尴尬台词…实在不想回忆。

老黄,老邱,老罗,千千万万牺牲在那片土地的英雄们,你们在上甘岭,青松岭,松骨峰经历的那些,不应该被这种电影表现出来…说史实,说催泪,这真的连那年那兔那些事这动画片,都甩他几条街啊…

 短评

我爷爷就是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每次回忆那段历史,奶奶都是用沉默来讲诉,沉痛在她心里已经结了痂,看完“我的战争”瞬间懂了奶奶心里的痛。

5分钟前
  • 随意吃瓜
  • 力荐

2016版《百团大战》。我觉得把当初中学课本里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几个段落串成一部电影,也比现在这个《谁的战争》强10000倍。

9分钟前
  • 霾桑 等108个人
  • 较差

北川,三夏,洛东 看见这三流编剧的起名老子就已经吐了

11分钟前
  • 驻马店凯鲁亚克
  • 很差

主要还是片子拍得不行

1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我觉得拍的还可以,特别是配乐加分。

17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还行

电影还可以。但去汉城的预告片真的是恶心至极,脑残的创意

19分钟前
  • boovie
  • 还行

原来现在的年轻人已经痛恨xx到任何沾边的事都要喷的地步了,米国主旋律为毛隔岸洗脑功力能这么强劲呢,什么年代了还当米国是救世主?为理想和祖国安宁而付出生命的战士真是枉死了!很喜欢彭氏的电影,之前看报道说导演对接到“安排”不能正面拍“敌人”表示愤慨,加上刘烨渣演技没去看,现在有点遗憾。

20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推荐

没有网评的那么糟糕。为刘烨、王珞丹、黄志忠的演技加一星。志愿军打伏击最具特点的集束手雷战术让一帮濒死的文工团女同志给整了出来这不科学。刘烨在小神仙背上摆飞天姿势360度旋转射这段太特么神剧了我严重怀疑导演故意黑男主。胜利归国那段如果能采用当年真实影像资料效果会提升好多。文戏略单薄

24分钟前
  • 被馒头噎死了
  • 推荐

强烈建议豆瓣出负分

27分钟前
  • 笑挽冷风
  • 很差

两位知名的男女演员不知所谓地演了一段儿战地故事,留不下任何深刻印象。

29分钟前
  • 光明王后
  • 还行

第一场仗就打的不明不白的,火车刚出车站没多久,就被有水泥堡垒的美军伏击了。这在时空中明显是有问题。人海战术,没头没脑的十几分钟打,反而消弱了战争的激烈程度。勉强三星,主要还是片子不行。

33分钟前
  • 张劳动
  • 还行

严重生理不适。

37分钟前
  • 六十六个猴
  • 很差

适合愿意花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人士观看。一无是处,纯度120%的主旋律。言情部分就是父爱子,妻爱夫,我不准你死。战争部分就是一通狂轰滥炸加慢镜渲染,既无战术也无战法,关键时刻自有高大全。你根本看不出这是发生在别国土地上的志愿战争,无非就是把日本鬼子换成了美国鬼子而已。

38分钟前
  • m89
  • 很差

无论这是不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宣传片中老艺术家们的姿态让人觉得这就是一场侵略战争,辱韩更是侮辱志愿军

40分钟前
  • 岁月鎏
  • 很差

disgusting

44分钟前
  • 龙三
  • 很差

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还是在vip厅😂,给一星的请看过电影再打分,请问小时代你们都能给2星,为啥这个给1星。主旋律怎么了,主旋律就直接给一星?!至少故事讲清楚了,泪点也戳了,演员演技集体在线,场面也合格。这怎么就是1星了……感想:愿世界和平,不要再有生离死别。

45分钟前
  • 伊谢尔伦
  • 还行

不评分,怕被查水表

50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细节还好,特别是战争片段的主角主观镜头,很有代入感。可惜故事还是太传统,没张力。

51分钟前
  • daangel
  • 还行

以前的段子是老兵受辱,愤而反讥。导演画虎不成反类犬。

55分钟前
  • 逍遥隐月
  • 很差

是不是得罪什么人了,那么多一星?别说,伪文青的队伍里最盛产键盘侠了。

60分钟前
  • LU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